一、药透治疗踝关节扭伤158例(论文文献综述)
丛龙彬[1](2021)在《叶氏伤科穴位贴联合微波治疗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叶氏伤科穴位贴联合微波治疗轻、中度KOA的临床疗效。2.为临床治疗轻、中度KOA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1.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同意该课题研究的KOA患者,收集60例,随机分叶氏伤科穴位贴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KOA患者,两组均取内膝眼、外膝眼,将准备好的叶氏伤科穴位贴药物贴于患者穴位处,微波置于患处治疗30分钟,微波治疗结束后取下,对照组,将叶氏伤科穴位贴换成凡士林基质。疗程:隔天一次,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周。2.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VAS评分的治疗前和治疗后以及安全性、依从性、有效率做统计性分析。结果:1.两组KOA患者治疗结束后VAS评分以及Lysholm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2.治疗2周后,叶氏伤科穴位贴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2.4%。为临床提供治疗轻、中度KOA患者客观依据。结论:1.叶氏伤科穴位贴联合微波能有效治疗KOA患者,对KOA导致的疼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依从性高,临床使用价值高。2.叶氏伤科穴位贴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表明叶氏伤科穴位贴组优于对照组,
张学思[2](2020)在《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急性踝关节扭伤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损伤,如果早期失治、误治,会影响痊愈的时间甚至导致不愈合,进而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等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传统医学将本病归为“筋伤”的范畴,中医外治法是传统医学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中药外治法因其独有的特点,更是被广泛应用。双乌祛痛方作为河北省固安县中医院骨科的经验方,已有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其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疼痛、踝关节功能障碍、肿胀和瘀斑等症状的治疗能力得到了证实,且因其简单方便、价格便宜等特点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但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依据来对其有效性进行科学的验证。本研究旨在验证经验方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疼痛、踝关节功能障碍、肿胀和瘀斑的能力,对比外用扶他林乳胶剂之间疗效的差异,为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疼痛、踝关节功能障碍、肿胀和瘀斑的能力提供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目的:验证双乌祛痛方膏剂外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对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机理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双乌祛痛方的进一步研究和全面推广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临床收集6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双乌祛痛方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共两组,采集其一般情况、VAS疼痛评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瘀斑面积、皮肤过敏反应评分和皮肤刺激反应评分共七个数据。记录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治疗结束1个月共计4个观察点患者症状的改变情况。将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对两组组间和组内VAS疼痛评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瘀斑面积四个评价指标间的差异进行对比,评价两组治疗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症状的治疗能力,分析两组治疗间的差异和特点。通过对皮肤过敏反应的记录与分析,记录两组发生过敏反应的人数以及评价过敏反应的程度,评价本药的皮肤刺激性的强度和皮肤致敏性的强度。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性别、年龄、伤踝、病程、疼痛程度、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踝关节表面瘀斑面积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基线不具有差异,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在组内比较,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P<0.05,两组治疗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疼痛症状均有改善。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和第14天较对照组疼痛程度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早、中期对于疼痛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一个月的随访中,两组间VAS疼痛评分基本相同,两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远期效果差别不大。3.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在组内比较,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P<0.05,两组治疗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踝关节功能障碍均有明显的改善。两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较对照组踝关节功能障碍程度改善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早、中期对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一个月的随访中,两组间踝关节功能基本相同,两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远期效果差别不大。4.两组患者踝关节肿胀程度和表面瘀斑面积在组内比较,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P<0.05,两组治疗对急性踝关节扭伤肿胀和瘀斑这两个症状均有改善。两组间对比,各观察点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对于踝关节肿胀程度和瘀斑的改善效果差异不明显。结论:双乌祛痛方外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显效,在早、中期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症状的改善优于外用扶他林乳胶剂,在治疗关节肿胀和消除瘀斑的能力上两组差异不明显。双乌祛痛方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早期疼痛、关节功能障碍、肿胀和瘀斑症状的改善疗效显着,但其对于踝关节肿胀和瘀斑的改善不占主导作用。
章一锋,冯玲[3](2015)在《中频云南白药离子透入联合超短波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中频云南白药离子透入联合超短波对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比较中频云南白药离子透入联合超短波组(药透组)与单纯云南白药治疗组(药物组)及单纯中频联合超短波治疗组(理疗组)对踝关节扭伤的起效时间、本体感觉传导功能和总有效率来评价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药透组起效时间显着短于药物组及理疗组(P<0.05);三组患者健侧单足站立稳定时间、单足站立身体摇摆幅度、单足站立足跟抬高角度及腓总神经下部和胫神经下部的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透组比较,药物组与理疗组患侧的单足站立稳定时间、单足站立足跟抬高角度、腓总神经下部和胫神经下部传导速度显着降低(P<0.05),单足站立身体摇摆幅度显着升高(P<0.05);三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聚集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低切与高切全血比黏度显着增高(P<0.05),与药透组比较,药物组与理疗组低切与高切全血比黏度显着增高(P<0.05);药透组总有效率为90.9%,显着高于药物组(78.9%)与理疗组(68.8%)(P<0.05)。结论:相比单纯药物治疗及理疗,中频云南白药离子透入联合超短波疗法治疗踝关节扭伤起效更快,疗效更好。
徐小丽[4](2014)在《加压包扎后冰敷处理模拟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建立兔子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观察急性软组织损伤后兔子软组织的改变情况;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兔子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可以给从事体育运动而造成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减轻病症,加快受损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而可能不留后遗症,避免受损组织的纤维化,为普通大众此类疾病的医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将5月龄,体重为2.0-2.5kg的雄性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4只,正常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2只。应用自制重锤打击装置建立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两腿均打击建模。A为正常组,不予打击造模,在整个实验中自由饮食,正常生活;B为模型组,打击造模,但不进行任何损伤处理;C对照组,损伤造模,并进行冰敷后加压包扎损伤处理;D实验组,损伤造模,并进行加压包扎后冰敷损伤处理,整个实验中自由饮食。全部兔子常规水和饲料喂养。造模后,在不同时间观察活体改变,用游标尺测量小腿打击点的肿胀度,并观察组织瘀斑等症候表现,进行分级评分。模型组损伤造模后及时取损伤部位肌肉组织,并从心脏取血,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快速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3组动物分别于造模后1d、3d、7d三个时相点处死动物,每组每个时相点取4只兔子,从心脏取血5ml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在标记的区域内肌肉组织取材,取材后应用伊红-苏木素(HE)染色观察肌纤维改变及炎细胞浸润情况;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应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研究结果:①造模后兔子伤肢迅速出现肿胀、皮肤瘀斑以及皮下出血的现象,伤情在伤后24h最明显。伤后1d,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伤后7d,实验组兔子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实验组皮肤瘀斑消褪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②血液流变指标结果,造模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相对粘度及血浆粘度明显增加,红细胞压积增高,表现出典型的急性血瘀症的血液流变学特性。伤后7d,实验组全血粘度低切、高切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组全血粘度中切及血浆粘度低于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③组织学评分结果,正常组、对照组、实验组均低于模型组,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同期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④组织匀浆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SOD活力降低,MDA表达升高,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同期对照组和实验组相比,SOD活力无显着性差异(P>0.05),MDA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5)。⑤免疫组化检测IL-10的表达,肌组织中IL-10蛋白累积吸光度值,模型组低于正常组,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实验组均高于模型组,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而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①急性软组织损伤兔子模型中,肿胀、瘀血、颜色改变等方面的机制可能与无菌性炎症、组织纤维修复及继发性损伤有关。②冰敷后加压包扎法和加压包扎后冰敷法均能减轻兔子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肌纤维的肿胀、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促进损伤局部肌纤维再生,其中,加压包扎后冰敷方法效果更为显着。③加压包扎后冰敷处理能减轻兔子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制可能与降低MDA与提高SOD活力,提高IL-10的表达,进而减少无菌性炎症、促进组织纤维修复及减少继发性损伤有关。
刘晓蕾[5](2013)在《黄柏中盐酸小檗碱超声波经皮渗透量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软组织损伤是体育运动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传统治疗方法有外用药物和物理因素的单独或配合治疗。这一基础上稍加创新,在损伤局部同时施加药物和物理双重治疗因素,选择治疗软组织损伤时常用的外敷新伤药中具有抗炎止痛功效的中药黄柏,运用对软组织损伤治疗效果明显的超声波导入方法,在低超声强度情况下,考察超声频率、作用时间以及联合化学促渗剂对黄柏药用成分盐酸小檗碱体外经皮渗透量的影响,找到适合中药黄柏超声透入的最优超声参数,为软组织损伤新型治疗方法及超声波复方中药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冷浸回流法对黄柏药用成分盐酸小檗碱进行实验室粗提,以乳膏基质作为药物载体,制成适用于超声波药物透入的黄柏乳膏;将超声强度定为0.1W/cm2,选择空白对照及300KHz-1400KHzl2个超声频段,运用超声经皮给药实验仪,对有无化学促渗剂的黄柏乳膏进行固定接触法的超声透入实验,并在3min、5min、10min、15min、20min时间点抽取接收液,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并计算各时间点的累积渗透量。运用SPSS18.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超声频率、作用时间及化学促渗剂对盐酸小檗碱累积渗透量影响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本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最佳色谱条件为:Thermo C18色谱柱(4.6×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40:60,pH=4.0,每100ml磷酸中加0.1g十二烷基磺酸钠);检测波长:265nm;流速:1ml/min;柱温:25℃。(2)无论有无化学促渗剂,800KHz频率下盐酸小檗碱累积渗透量均为最高,但无化学促渗剂时,低强度超声促渗效果不明显;在添加化学促渗剂的条件下,盐酸小檗碱平均累积渗透量从高到低的超声频率排序为800KHz、900KHz、700KHz、500KHz、600KHz、1000KHz、1100KHz、1400KHz、300KHz、1300KHz、400KHz、1200KHz。(3)在不施加超声波作用的情况下,添加化学促渗剂各时间点盐酸小檗碱平均累积渗透量约比不添加化学促渗剂增渗7.82倍;在施加超声作用时,添加化学促渗剂各超声频率、各时间点盐酸小檗碱平均累积渗透量约比不添加化学促渗剂增渗4.5倍;在不添加化学促渗剂的情况下,各超声频率、各时间点盐酸小檗碱平均累积渗透量约比没有超声作用时增渗1.57倍;在添加化学促渗剂情况下,各超声频率、各时间点盐酸小檗碱平均累积渗透量约比没有超声作用时增渗0.62倍;化学促渗剂+超声波作用下盐酸小檗碱平均累积渗透量约比无超声无化学促渗剂增渗13.15倍;只添加化学促渗剂盐酸小檗碱累积渗透量比单纯施加低强度超声波增渗2.4倍。(4)方差分析结果:超声频率、作用时间、化学促渗剂均对累积渗透量有显着影响(P<0.01);其贡献率化学促渗剂>超声频率>时间。(5)所有超声频率及有无促渗剂作用下,连续两个时间点盐酸小檗碱累积渗透量差异不显着(P>0.05);但3min与10min、3min与15min、3min与20min、5min与15mir、10min与20min累积渗透量差异非常显着(P<0.01)。(6)超声频率因素的两两比较结果:800KHz作用时盐酸小檗碱累积渗透量最高;900KHz次之;500KHz、600KHz、700KHz、900KHz、1000KHz、1100KHz之间无差异(P>0.05),处于第三水平;300KHz、400KHz、1200KHz、1300KHz、1400KHz之间无差异(P>0.05),排第四。结论:(1)300KHz-1400KHz的超声频率对盐酸小檗碱均有促渗作用,但促渗程度各不相同,以800KHz的促渗效果最显着。(2)在超声固定接触法,强度为0.1W/cm2的条件下,频率为800KHz的超声促渗效果相对最好;但是短时间内促渗效果不明显。(3)超声促渗与化学促渗联用可在短时间内提高盐酸小檗碱的经皮渗透量。(4)在0.1W/cm2的超声强度下,盐酸小檗碱的超声透入固定疗法的治疗时间应以10min为间隔。
武兵[6](2001)在《药透治疗踝关节扭伤158例》文中研究指明我校康复科利用自制药酒加红外线灯照射,治疗大学生运动踝关节扭挫伤158例(合并韧带断裂或骨折脱位者不统计在内),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8例均为在校大学生,系1997年8月~1998年3月到校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病人。其中男97例,女
二、药透治疗踝关节扭伤15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透治疗踝关节扭伤158例(论文提纲范文)
(1)叶氏伤科穴位贴联合微波治疗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治疗方案 |
2.1 随机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安全性及依从性 |
2.5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3.1 基线比较 |
3.2 膝关节平均疼痛 VAS 评分 |
3.3 Lysholm膝关节评分 |
3.4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判定 |
3.5 安全性及依从性观察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4.1 中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
4.2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
4.3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
4.4 中医穴位贴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依据 |
4.5 叶氏伤科穴位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展史 |
4.6 微波 |
4.7 选方依据 |
4.8 选穴依据 |
4.9 临床疗效分析 |
4.10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药穴位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研究 |
1.现代医学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研究 |
1.1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概况 |
1.2 流行病学 |
1.3 踝关节的解剖特点 |
1.4 踝关节的力学特点及损伤机制 |
1.5 临床表现与体征 |
1.6 诊断标准 |
1.7 急性踝扭伤的分度 |
1.8 现代医学治疗 |
2.祖国传统医学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认识 |
2.1 急性踝关节扭伤溯源 |
2.2 病因病机 |
2.3 治疗进展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1 研究目标 |
1.2 研究内容 |
1.3 拟解决的问题 |
2.研究方案 |
2.1 病例选择 |
2.2 病例来源 |
2.3 试验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2.6 注意事项 |
2.7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
2.8 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 |
2.9 皮肤过敏事件记录 |
2.10 随访及脱落患者的分析 |
2.11 统计方法与数据的处理 |
研究结果 |
1.治疗前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
1.1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1.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的观察比较 |
2.治疗结果 |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分析 |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3.不良反应及脱落情况 |
4.结果总结与分析 |
讨论 |
1.中药外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研究意义 |
2.双乌祛痛方制备工艺与经皮给药系统 |
3.双乌祛痛方的研究及作用分析 |
4.扶他林乳胶剂的作用机制与不足 |
5.研究结果分析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VAS疼痛评分量表标尺 |
附录2 AOFAS踝—后足功能评价系统 |
附录3 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 |
附录4 皮肤过敏反应强度评价表 |
附录5 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 |
附录6 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标准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中频云南白药离子透入联合超短波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研究对象 |
1.2纳入标准 |
1.3研究方法 |
1. 4 评价指标 |
1.4.1起效时间 |
1.4.2本体感觉传导功能〔6〕 |
1.4.3血液黏度 |
1.4.4疗效评价标准 |
1.5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治疗后三组患者本体感觉传导功能比较 |
2.2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血液黏度变化比较 |
2.3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
3 讨论 |
(4)加压包扎后冰敷处理模拟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效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对象与分组 |
2.2 动物造模与实验方案 |
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4 标本制备 |
2.5 实验方法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雄兔损伤症候指数评分结果 |
3.2 雄兔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
3.3 雄兔骨骼肌组织HE染色结果 |
3.4 雄兔组织匀浆液中SOD与MDA测定结果 |
3.5 雄兔骨骼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L-10结果 |
4 讨论 |
4.1 实验动物的选择及依据 |
4.2 加压包扎后冰敷对运动性软组织损伤形态学的影响 |
4.3 加压包扎后冰敷对运动性软组织损伤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4.4 加压包扎后冰敷对运动性软组织损伤肌组织SOD与MDA的影响 |
4.5 加压包扎后冰敷对运动性软组织损伤肌组织IL-10的影响 |
5 应用与小结 |
5.1 加压包扎 |
5.2 冰敷 |
5.3 实验研究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黄柏中盐酸小檗碱超声波经皮渗透量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软组织损伤与治疗 |
2.1.1 软组织损伤概述 |
2.1.2 外敷新伤药及其应用 |
2.2 中药黄柏概述 |
2.2.1 黄柏化学成分 |
2.2.2 药理作用 |
2.2.3 黄柏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 |
2.3 经皮给药概述 |
2.3.1 经皮给药的生理学基础 |
2.3.2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
2.3.3 体外经皮给药的研究方法 |
2.3.4 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方法 |
2.4 超声波物理疗法及研究现状 |
2.4.1 超声波的物理作用 |
2.4.2 超声波生物学效应 |
2.4.3 超声波理疗的方法和剂量 |
2.4.4 超声波药物透入疗法 |
2.5 小结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1.1 盐酸小檗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
3.1.2 低强度超声波黄柏乳膏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研究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3 技术路线图 |
4 研究结果 |
4.1 盐酸小檗碱色谱方法的建立 |
4.1.1 盐酸小檗碱色谱条件的选定结果 |
4.1.2 方法学验证结果 |
4.1.3 黄柏乳膏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结果 |
4.2 低强度超声波黄柏乳膏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结果 |
4.2.1 无超声波作用下盐酸小檗碱累积渗透量的实验结果 |
4.2.2 超声波作用下盐酸小檗碱累积渗透量的实验结果 |
4.2.3 有无超声波及化学促渗剂盐酸小檗碱累积渗透量的比较结果 |
4.2.4 相同时间点盐酸小檗碱累积渗透量的比较结果 |
4.2.5 超声频率、时间及化学促渗剂对累积渗透量影响的统计分析结果 |
5 讨论 |
5.1 盐酸小檗碱色谱条件的比较 |
5.2 黄柏中盐酸小檗碱体外经皮渗透量分析 |
5.2.1 黄柏乳膏中盐酸小檗碱含量与超声波体外经皮渗透量比较 |
5.2.2 黄柏乳膏中盐酸小檗碱超声波体外经皮渗透量规律性分析 |
5.2.3 超声波因素对盐酸小檗碱累积渗透量影响的分析 |
5.2.4 化学促渗剂因素对盐酸小檗碱累积渗透量影响的分析 |
5.2.5 联合促渗作用对盐酸小檗碱累积渗透量影响的分析 |
5.2.6 时间因素对盐酸小檗碱累积渗透量影响的分析 |
5.3 鼠皮切片制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
(6)药透治疗踝关节扭伤158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症状 |
2 治疗方法 |
2.1 药酒制作 |
2.2 治疗方法 |
3 疗效分析 |
3.1 疗效标准 |
3.2 治疗结果 |
4 典型病例 |
5 体会 |
四、药透治疗踝关节扭伤15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叶氏伤科穴位贴联合微波治疗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D]. 丛龙彬.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学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中频云南白药离子透入联合超短波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J]. 章一锋,冯玲. 中药材, 2015(10)
- [4]加压包扎后冰敷处理模拟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效果的实验研究[D]. 徐小丽.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 [5]黄柏中盐酸小檗碱超声波经皮渗透量实验研究[D]. 刘晓蕾. 山西大学, 2013(01)
- [6]药透治疗踝关节扭伤158例[J]. 武兵. 中医外治杂志,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