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后圆线虫病的诊疗(论文文献综述)
刘燕[1](2021)在《规模化猪场预防猪后圆线虫病的措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猪后圆线虫病在全国都可见到,部分地区发病严重。本文分析了猪后圆线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了解了虫体的构造及特点,总结了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认为其主要以伤害肺部为主。随后本文结合养猪场的现状,提出了诊断和防治的一些基本措施,并将其与部分类似疾病作了鉴别诊断,希望能引起养殖户重视。
宋元元[2](2021)在《猪场发生类圆线虫病的诊疗方法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类圆线虫病主要以侵害3~4周龄左右的仔猪为主,一旦发生即可造成大范围的传播,造成大批仔猪死亡。本病主要由兰氏类圆线虫在仔猪小肠内寄生所致,尤以十二指肠部位最为集中,常引发该位置黏膜异变,对于刚断奶的仔猪危害巨大,轻则造成猪的生长发育迟缓,重则造成猪的死亡,严重降低养猪效益。本文分析了猪类圆线虫病的发生原因,总结了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并就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张凡[3](2020)在《顺应论指导下的医学文本英译汉实践报告 ——以临床试验文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医学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学科。新技术、新疗法、新药品等医学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这使得市场上对医学翻译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医学英语翻译是促进国内外医疗信息交流的重要途经。为了使医学翻译研究更加多元化,译者运用顺应论分析医学翻译实践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本文以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临床试验文献为研究对象,简要描述了翻译前和翻译后的相关问题:重点分析了在顺应论指导下医学英语文本汉译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在案例分析中,通过译文修改和对比分析,本文从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两方面研究了翻译过程中顺应的语境因素,从词汇、句法、篇章角度分析了翻译过程中顺应的结构对象,从语境和语言选择之间的关系阐释了动态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顺应论可有效应用于医学英语文本汉译,对医学英语文本翻译具有如下指导作用:1.将语境因素纳入到翻译过程中,具体包括语言事件的参与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影响因素、语言语境所包含的篇内衔接、互为语境和线性序列;2.话语构建原则和目标语的语言规范是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3.可从篇内衔接和话题推进的角度分析语篇的建构;4.强调动态性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即翻译是一个动态顺应和变化的过程。
李坤[4](2019)在《牦牛和藏猪常见原虫调查及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牦牛是地理分布非常有限的偶蹄动物之一,也是高寒地区特有牛种,更是高原地区支柱产业,当地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高寒藏香猪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带比较少见的小型猪种,亦是我国珍贵的、独有的猪种。然而,寄生虫病严重威胁着牦牛、藏猪的健康,也制约着牦牛、藏猪产业的发展,某些人畜共患寄生虫,更潜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牦牛频发腹泻病,至今尚不清楚导致牦牛腹泻的具体病原。而寄生虫所致的动物腹泻病,占所有腹泻疾病的40%。故为摸清我国珍贵动物(牦牛、藏猪)的常见原虫流行状态;初步挖掘牦牛腹泻的寄生虫病原体;揭示牦牛、藏猪寄生虫的分子特征、挖掘潜在的药物靶基因。本研究开展了牦牛、藏猪常见原虫的血清学调查;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腹泻牦牛寄生虫病原调查;牦牛、藏猪寄生虫的分子特征研究;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高原牦牛、藏猪常见原虫血清学调查通过IHA或ELISA的检测方法对在采自我国高海拔地区的四个省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的3582份牦牛血清(2011-2017),开展了牦牛七种寄生虫(弓形虫、犬新孢子虫、泰勒虫、巴贝斯虫、棘球蚴、贝诺孢子虫、住肉孢子虫)的血清学检测。应用ELISA法对2016年采自西藏地区的454份藏猪血清进行了棘球蚴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牦牛这七种寄生虫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25.0%、6.3%、15.1%、21.5%、6.5%、1.1%、0.9%;藏猪棘球蚴阳性率为7.3%。2.我国牦牛、藏猪五种寄生虫线粒体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本研究以在我国西藏地区某屠宰场收集的藏猪肺线虫、结节线虫、蛔虫、包虫的包囊及在四川红原地区采集的牦牛蛔虫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寄生虫虫体的线粒体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克隆、序列纯化、基因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MAN、Mega等,分别对这五种寄生虫的9种线粒体基因进行了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发现感染我国藏猪的肺线虫为复阴后圆线虫,其中米林县、林芝县及工布江达县藏猪源复阴后圆线虫与澳大利亚野猪源复阴后圆线虫(NC013813.1)同源性为97.5%-97.7%。感染藏猪的结节线虫为三种混合感染(齿食道口线虫、长尾肠结节虫、猩猩管口线虫)。其中猩猩管口线虫为首次在猪上发现。将从藏香猪胃和结肠分离的猩猩管口线虫与NCBI数据库比对发现,其与猩猩管口线虫(AJ619979.1)同源性分别为89%和90%。基于nad1、cox3和ITS三种分子标记基因,发现藏猪胃、盲肠、结肠的线虫阳性率分别为81.13%、66.04%和77.36%。藏猪蛔虫与猪蛔虫(日本、我国湛江)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8.4%-99.9%,与人蛔虫(日本、巴西、我国临沭)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9.4%-99.7%。藏猪包虫线粒体cox1基因与包虫G4型(AF346403.11)高度同源,说明感染藏猪的包虫为G4型。藏猪包虫线粒体atp6基因与包虫G6型(AY056613.1)同源性较高,说明感染藏猪的包虫为包虫G6型。感染牦牛的蛔虫为牛弓首蛔虫,且与牛弓首蛔虫(AJ937266.1)同源性为99.7%。3.腹泻牦牛寄生虫病原调查本研究从我国甘南地区,采集了健康成年牦牛、腹泻成年牦牛、腹泻犊牦牛的粪便样品,通过提取粪便微生物基因组DNA(g DNA)和进行18S SSU r DNA序列扩增,应用高通量测序法,全面分析了健康成年牦牛、腹泻成年牦牛、腹泻犊牦牛的粪便寄生虫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健康成年牦牛、腹泻成年牦牛、腹泻犊牦牛的粪便均检测到线虫门和顶复亚门。其中三组牦牛在线虫门上,无显着差异性(p>0.05);而在顶复亚门上,腹泻犊牦牛显着高于腹泻成年牦牛(p<0.05)。在纲水平上,健康成年牦牛、腹泻成年牦牛、腹泻犊牦牛的粪便均检测到侧口纲、色矛纲和Gregarinasina(顶复亚门的一个纲),而仅有腹泻犊牦牛检测到旋毛纲和纤毛虫纲,但健康成年牦牛、腹泻成年牦牛、腹泻犊牦牛,在这5种纲水平上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在目水平上,健康成年牦牛、腹泻成年牦牛和腹泻犊牦牛的粪便均检测到前庭目、三毛滴虫目、杆线虫目和Eugregarinorida(顶复亚门的一个目),而Neogregarinorida(顶复亚门的一个目)、毛滴目和Hypotrichomonadida(鞭毛虫刚的一类寄生虫),仅在腹泻成年牦牛的粪便检测到。腹泻成年牦牛在毛滴目上,显着高于健康成年牦牛(p<0.05)和腹泻犊牦牛(p<0.05),而健康成年牦牛、腹泻成年牦牛、腹泻犊牦牛,在这其它目水平上均未发现显着的差异(p>0.05)。在科水平上,健康成年牦牛、腹泻成年牦牛和腹泻犊牦牛的粪便均检测到Simplicimonadidae(毛滴目下的一个科)和Haemonchidae(类毛样线虫上科)。而毛圆线虫科仅在健康成年牦牛和腹泻成年牦牛粪便检测到。毛滴虫科和网尾线虫科仅在腹泻成年牦牛粪便检测到。Plectidae(色矛纲下的一个科)、圆线虫科、Echinamoebidae(变形虫门下的一个科)、衣孢虫科、伪角毛虫科和Panagrolaimidae(线虫目下的一个科),仅在腹泻成年牦牛粪便检测到,且在毛滴虫科上,腹泻成年牦牛显着高于健康成年牦牛(p<0.05)和腹泻犊牦牛(p<0.05)。在属水平上,健康成年牦牛、腹泻成年牦牛和腹泻犊牦牛的粪便均检测到内变形虫属、布克斯顿纤毛虫属和血矛线虫属。而绕线属和Echinamoeba(变形虫门下的一个属),仅在腹泻成年牦牛的粪便中检测到。毛圆线虫属和锥滴虫属,在健康成年牦牛和腹泻成年牦牛的粪便均检测到,但腹泻犊牦牛的粪便未发现该虫属。簇虫属仅在腹泻犊牦牛的粪便检测出,健康成年牦牛和腹泻成年牦牛的粪便均未发现该虫属。在四毛滴虫属上,腹泻成年牦牛显着高于健康成年牦牛(p<0.05)和腹泻犊牦牛(p<0.05)。4.急性腹泻犊牦牛的寄生虫病原调查本研究从我国四川某牦牛牧区,采集了健康犊牦牛、急性腹泻犊牦牛的新鲜粪便样品。以粪便寄生虫为研究对象、以18S SSU r DNA为切入点、以高通量测序为载体,全面分析了健康犊牦牛、急性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的粪便寄生虫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以发掘潜在的寄生虫病原体。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健康犊牦牛、急性腹泻便血死亡犊牦牛的粪便均检测到顶复亚门、槽虫门、苔藓虫门,且健康犊牦牛在槽虫门上显着高于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p<0.0001),而在顶复亚门上,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明显高于健康犊牦牛(p<0.0001)。副基体门仅在健康犊牦牛发现,而Blastocysta、变形虫门仅在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检出。在纲水平上,健康犊牦牛、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均检出Trichomonadea、Conoidasida、Phylactolaemata,而健康犊牦牛的Trichomonadea(p<0.001)和Conoidasida(p<0.0001)均显着高于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Archamoebae、Aconoidasida、Blastocystidea这三纲仅在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粪便检出,而Hypotrichomonadea仅在健康犊牦牛检出。在目水平上,健康犊牦牛、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的粪便均检测到Tritrichomonadida、Eugregarinorida和Plumatellida,且Tritrichomonadida、Eugregarinorida在统计学上,健康犊牦牛明显高于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p<0.0001)。Pelobiontida、Piroplasmida、Blastocystida、Adeleorina这四目仅在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粪便均检测到,而Hypotrichomonadida仅在健康犊牦牛检出。在科水平上,健康犊牦牛、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的粪便均检测到Simplicimonadidae、Gregarinidae和Plumatellidae这3科,且在统计学上,健康犊牦牛的Simplicimonadidae(p<0.0001)和Gregarinidae(p<0.01)均显着高于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Entamoebidae、Theileriidae、Trichomonadidae、Blastocystidae、Cryptosporidae这5科仅在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检测到,而Hypotrichomonadidae仅在健康犊牦牛检出。在属水平上,健康犊牦牛、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的粪便均检测到Simplicimonas、Gregarina,且健康犊牦牛在这两属上均明显高于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p值分<0.0001和<0.01。Entamoeba、Theileria、Tetratrichomonas、Blastocystis、Cryptosporidium这五种属仅在腹泻血便死亡犊牦牛的粪便检出,而Hypotrichomonas仅在健康组犊牦牛的粪便检测到。5.高原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分析本研究通过测序,将感染藏猪的肺线虫鉴定为萨氏肺线虫(Metastrongylus salmi),并首次揭示了藏猪M.salmi线粒体基因组信息。藏香猪M.salmi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13722 bp,碱基AT总含量为73.54%,核酸组成为A(23.52%)、C(6.14%)、G(19.60%)、T(50.02%)、N(UCAG)(0.73%)。包含12种蛋白编码基因(cox1、cox2、cox3、nad1、nad2、nad3、nad4、nad5、nad6、nad4L、atp6、cytb),22个t RNA和2个r RNA(rrn L、rrn S),而缺少编码atp8蛋白的基因。藏香猪M.salmi线粒体基因组中的nad4L、atp6、nad2、cob、cox3、cox1、cox2、nad5基因的3‘端会紧挨着一个trn碱基序。藏香猪M.salmi线粒体基因组可翻译氨基酸4237个,其中以ATA为起始密码子的最多41.7%(5/12);以TAA或TAG为终止密码子的有11个(91.7%)。藏猪M.salmi线粒体基因使用的密码子有63种,苯丙氨酸的密码子UUU的使用频率最高,而除密码子CGC外,脯氨酸的密码子CCC的使用次数最低。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我国珍贵动物(牦牛、藏猪)的七种寄生虫血清流行病学特点;初步探明了牦牛腹泻的潜在寄生虫病原;确定了5种寄生虫的线粒体基因的分子特征;揭示了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信息、提供了分子标记和潜在的药物靶点信息。知己(不断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等)和知彼(全面掌握寄生虫的流行状态、分子特征等),方能有效的解决我国高原牦牛、藏猪的寄生虫疾病,为促进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助力,为减少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对牧民的危害提供理论支持。
刘秀超[5](2018)在《猪后圆线虫病的流行与诊治》文中研究指明猪后圆线虫病也叫做猪肺丝虫病,是由猪后圆线虫寄生于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内而发生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会使机体生长发育,增重缓慢,抗病力较差,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形成僵猪和发生死亡。该病呈较慢经过,易并发其他疾病,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1流行病学后圆科属的刺猪肺虫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其中,长刺后圆线虫临床上比较常见,分布较广,是危害最大的虫体。该虫体呈细长丝状,为乳白色,因此也叫做"肺丝虫"。雄虫体
王菲[6](2014)在《基于GIS的滇池、阳宗海流域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根据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等物种的发育零点温度和有效累积积温,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分别预测其在云南省的适生区域;参考预测图选择多次暴发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情的分布于昆明市的滇池、阳宗海流域开展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从而全面了解滇池、阳宗海两大高原湖泊流域内有无福寿螺、褐云玛瑙螺以及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分布及感染情况;调查本地居民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感染情况及特征,明确昆明市售螺蛳来源,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入手,为制定广州管圆线虫病在当地流行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收集、统计近年来云南省32个气象站点月均气温,根据物种发育的零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原理,结合GIS软件(Arc GIS),建立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在云南省的理论分布区域图,并用已知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然后结合预测图,选择滇池、阳宗海流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捕捞流域内河流、湖泊、水沟内螺蛳,采集当地水产市场、农贸市场、餐馆内螺蛳、龙虾等,拍照鉴种;选择人群聚居区、湖周边捕鼠,拍照、鉴定鼠种、雌雄和成幼后,活鼠股动脉取血留存;选取流域内居民,知情同意后进行与广州管圆线虫病有关的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清。实验室中采用胃蛋白酶消化法和(或)肺检法检查螺蛳、小虾、牛蛙、龙虾广州管圆线虫三期幼虫的感染情况;鼠类解剖后,撕碎心肺组织检查血管内有无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寄生;采集到的鼠血清、人血清分别用相应试剂盒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IgG抗体。最后应用Epidata、Excel、SPSS等软件对结果进行录入及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在云南省适生区分布图,并对福寿螺、褐云玛瑙螺的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其中滇池、阳宗海流域温度条件均达到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发育完成一个世代的最低条件,而褐云玛瑙螺在此区域并不适生。明确了滇池采集的螺蛳以萝卜螺、环棱螺、中国圆田螺为主,阳宗海内的螺蛳主要有环棱螺、福寿螺、萝卜螺;掌握了昆明市官渡区木水花野生菌海鲜综合批发市场、和平村农贸海鲜综合广场和五华区篆新综合批发市场出售的主要螺种为福寿螺、环棱螺,其中福寿螺来源主要为广西以及云南的红河、瑞丽等地;滇池流域检测湖泊内、市场螺蛳5批次共1364只,未检获广州管圆线虫阳性螺蛳,检测龙虾、青蛙、小虾共341只,未见阳性。阳宗海流域的阳宗镇、汤池镇、草甸乡农产品市场未见生螺蛳售卖,检测湖泊内福寿螺、萝卜螺、环棱螺共计1366只,未检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两湖流域共检查鼠类三种426只,所调查区域褐家鼠占比为82%(349/426),为当地优势鼠种,其次为黄胸鼠(16%)和小家鼠(2%)。解剖检查鼠心肺组织238份,未检获广州管圆线虫;检测鼠血清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267份,未见抗体阳性样本。对滇池、阳宗海周围村镇部分居民入户调查,被调查者对广州管圆线虫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知晓率仅为8.2%(55/671),46.5%(322/690)的被调查者曾吃过螺蛳,烹饪方法多为爆炒、凉拌等。两湖共抽样调查690份人血清,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阳性率1%(7/690)。阳性血清抗体OD平均值0.193,抗体阳性7人均无头痛、头晕、脖子发硬等症状,其中4人否认有吃过螺蛳、青蛙等流行病学史,所以7份阳性血清均不能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结论】1.滇池、阳宗海流域温度条件均适宜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的生长、繁殖;阳宗海内已有福寿螺入侵并繁殖下来。两湖流域温度条件不适宜褐云玛瑙螺生长、繁殖。2.滇池、阳宗海流域均发现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环棱螺的自然生长。3.湖泊内捕捞的螺蛳、虾、小龙虾等宿主未检测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昆明市市售福寿螺未检测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4.滇池、阳宗海流域内鼠类未检测到广州管圆线虫。5.居民饮食卫生健康教育亟待加强,流域内居民对广州管圆线虫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知晓率较低,46.5%的被调查者食用过螺蛳,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的因素仍然存在。6.结合物种发育的基本条件,GIS软件可以很好的预测目的地环境是否适合该物种生存,从而为流行病学调查选点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为制定防控疾病在该区域的暴发流行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江斌,吴胜会,林琳,张世忠[7](2013)在《一例野猪复阴后圆线虫病的病例报告》文中提出野猪复阴后圆线虫病是由线形纲、圆形目、后圆科、后圆属中的复阴后圆线虫(Metastrongylus pudendotetus)寄生于野猪的气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的一种寄生虫疾病,也是猪肺丝虫病中的一种。2012年10月11日,本中心接诊一例来自福州市郊县的野猪病例,经检查确诊为野猪复阴后圆线虫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经过据畜主介绍,2012年9月初,他在山上抓到2头体重约20 kg小野猪,就关到猪栏内单独进行人工饲养,每天喂以全价颗粒饲料。10月1日开始,2头
曾志凌[8](2009)在《一例猪肺线虫病并发猪肺疫的诊治报告》文中提出猪肺线虫病也称猪后圆线虫病,是由后圆科属的长刺后圆线虫寄生于猪肺细支气管、支气管和气管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2008年5~6月,邵武市吴家塘镇某养殖场的猪发生一种以咳嗽、呼吸困
杨四雄[9](2001)在《猪后圆线虫病的诊疗》文中提出
邓绍基,骆永泉[10](1998)在《一起仔猪气喘病与后圆线虫病混合感染的诊疗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二、猪后圆线虫病的诊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后圆线虫病的诊疗(论文提纲范文)
(1)规模化猪场预防猪后圆线虫病的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 |
2 流行病学 |
3 主要症状与病理变化 |
4 诊断要点 |
5 防治措施 |
5.1 治疗 |
5.2 预防 |
5.3 诊疗注意事项 |
(2)猪场发生类圆线虫病的诊疗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 |
2 流行病学 |
3 主要症状与病理变化 |
4 诊断要点 |
5 防治措施 |
5.1 治疗 |
5.2 预防 |
5.3 诊疗注意事项 |
(3)顺应论指导下的医学文本英译汉实践报告 ——以临床试验文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Task |
1.1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1.2 Quality of the Source Text |
1.3 Expected Objectives |
2.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dure |
2.1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2.1.1Extratextual Factors Analysis |
2.1.2 Intratextual Factors Analysis |
2.2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Task |
2.2.1 Translation Tools Selected |
2.2.2 Preparation for Expertise |
2.3 Measures Taken after Translation Task |
2.3.1 Quality Control of the Target Text |
2.3.2 Modification to the Translation Version |
2.3.3 Evaluation on Realizations of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
3.Overview of Adaptation Theory |
3.1 Adaptation Theory as a New Pragmatic Notion |
3.2 Core Concepts of Adaptation Theory |
3.3 Applicability of Adaptation Theory to the Translation of Medical Text |
4.Case Study |
4.1 Application of Contextual Correlates to Translation |
4.1.1 Communicative Context of Adaptation |
4.1.2 Linguistic Context of Adaptation |
4.2 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Objects to Translation |
4.2.1 Adaptation to Prototype and Context of Meaning at Lexical Level |
4.2.2 Adaptation to Structure and Content at Syntactic Level |
4.2.3 Adaptation to Topic Progression at Textual Level |
4.3 Application of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 to Translation |
5.Conclusion |
5.1 Findings and Benefit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chievements |
Appendix |
(4)牦牛和藏猪常见原虫调查及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牦牛和藏猪概况 |
1.1 牦牛和藏猪的简介 |
1.2 牦牛和藏猪的分布 |
1.3 牦牛和藏猪的价值 |
1.4 牦牛和藏猪的养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2 牦牛的主要寄生虫病 |
2.1 牦牛球虫病 |
2.2 牦牛巴贝斯虫病和泰勒虫病 |
2.3 牦牛皮蝇蛆病 |
2.4 牦牛包虫病 |
2.5 牦牛弓形虫病 |
2.6 牦牛犬新孢子虫病 |
2.7 牦牛隐孢子虫病 |
2.8 牦牛贾第鞭毛虫病 |
2.9 牦牛微孢子虫病 |
2.10 牦牛弓首蛔虫病 |
2.11 牦牛肝片吸虫病 |
2.12 牦牛住肉孢子虫病 |
2.13 绵羊夏伯特线虫病 |
3 藏猪的主要寄生虫病 |
3.1 藏猪弓形虫病 |
3.2 藏猪肺线虫病 |
3.3 藏猪包虫病 |
3.4 藏猪蛔虫病 |
3.5 藏猪旋毛虫病 |
3.6 藏猪结节线虫病 |
3.7 藏猪疥螨病 |
3.8 藏猪鞭虫病 |
3.9 藏猪球虫病 |
3.10 藏猪棘头虫病 |
4 寄生虫病的危害 |
4.1 寄生虫病对家畜的危害 |
4.2 寄生虫病对人的危害 |
4.3 寄生虫病对畜牧产业的影响 |
5 寄生虫的主要检测方法 |
5.1 流行病学 |
5.1.1 剖检 |
5.1.2 虫卵检测 |
5.1.3 血清学检测 |
5.2 寄生虫分离鉴定 |
5.2.1 形态学鉴定 |
5.2.2 分子鉴定 |
5.3 线粒体基因组研究 |
5.4 高通量测序 |
5.5 组学研究 |
6 本研究的意义 |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
第一章 牦牛、藏猪七种寄生虫疾病的血清学调查 |
1 研究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待检血清 |
2.1.2 ELISA和 IHA检测试剂盒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2 方法及结果判定 |
3 检测结果 |
3.1 牦牛弓形虫的检测结果 |
3.2 牦牛犬新孢子虫血清学检测结果 |
3.3 牦牛和藏猪棘球虫血清学检测结果 |
3.4 牦牛巴贝斯虫、泰勒虫血清学检测结果 |
3.5 牦牛贝诺孢子虫血清学检测结果 |
3.6 牦牛住肉孢子虫血清学检测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4.1 弓形虫在青藏高寒地区牦牛的流行情况 |
4.2 犬新孢子虫在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 |
4.3 棘球蚴在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 |
4.4 巴贝斯虫和泰勒虫在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 |
4.5 贝诺孢子虫在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 |
4.6 住肉孢子虫在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 |
5 总结 |
第二章 腹泻牦牛寄生虫病原调查 |
1 研究背景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样品采集 |
2.1.3 实验仪器 |
2.1.4 试验试剂 |
2.2 方法 |
2.2.1 牦牛粪便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2.2.2 18S SSU rDNA V4片段扩增 |
2.2.3 PCR扩增产物电泳、回收纯化 |
2.2.4 PCR产物荧光定量、混样 |
2.2.5 高通量测序文库的构建 |
2.2.6 文库质检与测序 |
2.2.7 测序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
3.2 微生物18S SSU rDNA V4 区的PCR扩增结果 |
3.3 测序量与序列长度统计 |
3.4 牦牛样本Alpha多样性分析 |
3.5 Alpha多样性指数计算与差异性分析 |
3.6 不同分类水平上腹泻牦牛与健康牦牛寄生虫差异性分析 |
3.6.1 门水平上比较不同组牦牛寄生虫差异性 |
3.6.2 纲水平上比较不同组牦牛寄生虫差异性 |
3.6.3 目水平上比较不同组牦牛寄生虫差异性 |
3.6.4 科水平上比较不同组牦牛寄生虫多样性 |
3.6.5 属水平上比较不同组牦牛寄生虫多样性 |
4 分析讨论 |
第三章 急性腹泻牦牛的寄生虫病原分析 |
1 研究背景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样品采集 |
2.1.3 实验仪器 |
2.1.4 试验试剂 |
2.2 方法 |
2.2.1 牦牛粪便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2.2.2 18 S SSU rDNA V4片段扩增 |
2.2.3 PCR扩增产物电泳、回收纯化 |
2.2.4 PCR产物荧光定量、混样 |
2.2.5 高通量测序文库的构建 |
2.2.6 文库质检与测序 |
2.2.7 测序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基因组DNA(g DNA)提取结果 |
3.2 微生物18S SSU rDNA V4 区的PCR扩增结果 |
3.3 测序量与序列长度统计 |
3.4 Alpha多样性分析 |
3.5 Alpha多样性指数计算与差异性分析 |
3.6 不同分类水平上腹泻犊牦牛与健康犊牦牛寄生虫差异性分析 |
3.6.1 门水平上比较不同组牦牛寄生虫差异性 |
3.6.2 纲水平上比较不同组牦牛寄生虫差异性 |
3.6.3 目水平上比较不同组牦牛寄生虫差异性 |
3.6.4 科水平上比较不同组牦牛寄生虫差异性 |
3.6.5 属水平上比较不同组牦牛寄生虫差异性 |
4 分析讨论 |
第四章 牦牛、藏猪五种寄生虫线粒体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 |
1 研究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2 方法 |
2.2.1 虫株的收集与保存 |
2.2.2 虫株的形态学鉴定 |
2.2.3 虫体基因组DNA(g DNA)的提取 |
2.2.4 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电泳和切胶回收 |
2.2.5 DNA定量、基因克隆、质粒提取及测序 |
2.2.6 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 |
3 结果 |
3.1 PCR扩增结果 |
3.2 DNA定量、基因克隆、质粒提取结果 |
3.3 序列比对与进化分析 |
4 讨论 |
5 总结 |
第五章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分析 |
1 研究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3 试验方法 |
2.3.1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DNA的提取 |
2.3.2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DNA检测 |
2.3.3 肺线虫线粒体文库构建 |
2.3.4 藏猪肺线虫测序文库质量检测 |
2.4 测序 |
2.5 测序结果处理与分析 |
2.5.1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组装 |
2.5.2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注释 |
2.5.3 进化分析 |
3 试验结果 |
3.1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DNA提取结果 |
3.2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序数据结果 |
3.3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概况 |
3.3.1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估计 |
3.3.2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组装结果及评价 |
3.4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组分分析 |
3.4.1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编码/非编码基因分析 |
3.4.2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GC含量分析 |
3.4.3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与氨基酸分布分析 |
3.5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功能分析 |
3.6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可视化分析 |
3.7 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进化分析 |
4 分析与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5)猪后圆线虫病的流行与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2 临床症状 |
3 剖检变化 |
4 防治措施 |
4.1 药物治疗 |
4.2 加强饲养管理 |
(6)基于GIS的滇池、阳宗海流域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广州管圆线虫的分布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 |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
三、研究背景及内容 |
材料 |
实验器材 |
试剂 |
气象、地图及病例资料 |
方法 |
一、云南省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及广州管圆线虫适生区域地理分布模拟图的建立 |
二、流域内广州管圆线虫流行病学调查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一例野猪复阴后圆线虫病的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经过 |
2 病理变化 |
3 诊断 |
4 讨论 |
(8)一例猪肺线虫病并发猪肺疫的诊治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临床症状 |
3 病理变化 |
4 实验室诊断 |
5 防治 |
6 小结 |
四、猪后圆线虫病的诊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规模化猪场预防猪后圆线虫病的措施分析[J]. 刘燕. 中国动物保健, 2021(06)
- [2]猪场发生类圆线虫病的诊疗方法分析[J]. 宋元元. 中国动物保健, 2021(06)
- [3]顺应论指导下的医学文本英译汉实践报告 ——以临床试验文献为例[D]. 张凡.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牦牛和藏猪常见原虫调查及藏猪肺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分析[D]. 李坤.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5]猪后圆线虫病的流行与诊治[J]. 刘秀超.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05)
- [6]基于GIS的滇池、阳宗海流域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研究[D]. 王菲. 大理学院, 2014(01)
- [7]一例野猪复阴后圆线虫病的病例报告[J]. 江斌,吴胜会,林琳,张世忠. 福建畜牧兽医, 2013(05)
- [8]一例猪肺线虫病并发猪肺疫的诊治报告[J]. 曾志凌. 福建畜牧兽医, 2009(05)
- [9]猪后圆线虫病的诊疗[J]. 杨四雄. 云南畜牧兽医, 2001(04)
- [10]一起仔猪气喘病与后圆线虫病混合感染的诊疗报告[J]. 邓绍基,骆永泉. 畜禽业, 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