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大江船闸下游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葛洲坝大江船闸下游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一、葛州坝大江船闸下游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覃盼[1](2016)在《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演化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干线上至关重要的工程,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主要有三大功能(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是防洪。三峡坝上航道自三峡水库蓄水至175m以后,河面变宽、水流流速变缓,航道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促进了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三峡坝区通航船舶类型多、数量大,三峡坝上水位常年都在发生变化(145175145m),水位变动明显,三峡坝区通航环境越来越复杂,坝上坝下航道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同时形成了多处码头、港区、锚地、泊区、冲滩区,过闸管理、定线制管理等水上安全管理规定也随之产生。由于三峡坝区特殊的通航环境以及三峡水利枢纽极高的安全敏感度,发生船舶通航安全事故风险较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对三峡坝区、长江航运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且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因此,开展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演化规律研究,从理论上研究其风险演化的内在规律,为降低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提供对策和建议,对进一步提升坝区通航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资料,总结了坝区船舶通航安全现状,并将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为自然环境风险、管理行为风险、船舶风险和船员风险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编制测量量表,对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演化指标体系,建立了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演化的理论关系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通过AMOS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检验并修正所构建的理论关系模型;基于修正的演化模型,将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演化的基本过程分为风险的诱发、蔓延和升级三个阶段,分别从自然环境风险、管理行为风险、航道状态风险、船舶风险和船员风险五个方面分析风险的诱发过程,以及各风险之间的蔓延过程和最终升级为通航安全风险的过程;最后针对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现状,结合现有水上安全监管水平和经验,根据模型运行结果,分别从船员、航道状态、自然环境和管理行为四个方面提出降低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的对策和建议,为提高坝区船舶通航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赖涛[2](2014)在《无闸低坝枢纽引航道水流条件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为解决一些河段内泥沙、灌溉取水以及通航条件等问题,无闸低坝水利枢纽这一方案被越来越多的采用。无闸低坝水利枢纽主要作用是抬高上游水位、拦蓄泥沙,其特点主要在三个方面:泄洪道无闸门,水流过坝为自由溢流,来流量等于下泄流量;坝高小,小流量下尚能形成库,大流量下作用更类似于潜坝;规模较小,船闸建筑物缩窄河道的比例较大,流量较大时来流受引航道顶托后口门区横向流较强。因为它这些特点使得其上游引航道水利条件复杂,对通航不利。因此,分析无闸低坝水利枢纽引航道水流条件复杂的成因并对改善措施进行研究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在系统总结了各种引航道改善措施研究现状及水流数学模型发展的基础之上,根据福建闽江水口水电站坝下水位治理工程的实测地形、水文资料以及枢纽整体水工物理模型试验所得结果,建立了基于有限元法的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复杂引航道边界条件的平均水深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水口水电站坝下水位治理工程的引航道进行改善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①通过将所建立的二维数学模型与水工物理模型实测资料的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此数学模型得到的水位、流速及流向与实测资料较为接近,说明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值计算方法以及各参数的设定较为合理,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实际河道及引航道的水流。②针对引航道口门区横向流速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引航道透空式导航墙边界处理方法,能够较好模拟透空式导航墙对引航道水流条件的改善情况。③通过对水口水电站坝下水位治理工程坝上河段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致使其上游引航道水流条件复杂的原因。④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提出了延长隔流墙、增加带不同底孔大小的导航墙、增加隔流墩等改善措施,使通航最大流量提升到12000m3/s。

东培华,马洪亮,尤薇,董佳[3](2013)在《多线船闸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及改善方案研究》文中认为多线船闸下游引航道内反向水头过大引起的船闸安全问题引人关注。以江苏刘老涧三线船闸为例,建立了非结构网格下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了下游引航道在二、三线船闸不同泄水条件下的水流流态及一线船闸闸门处的反向水头。采用开挖隔堤的工程措施以缓解反向水头过大的问题,计算分析了不同下闸首至开口段长度、开口段长度和开口段底高程下的最大反向水头及最大横向流速特征值变化规律,为改善多线船闸下游引航道水流流态提供参考。

周玉洁[4](2011)在《犍为航电枢纽总体布置及通航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总体布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确定。枢纽布置必须使各个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在位置上各得其所,在运用中相互协调,充分有效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枢纽的平面布置即船闸、泄洪闸、电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到各自功能的发挥和枢纽建设的成败。为了寻求最佳的工程方案,需要对枢纽总体布置进行多方案的对比试验,论证枢纽中船闸、泄洪闸、电站布置的合理性。水工物理模型实验可预测河流在自然情况下修建水工建筑物后水库及河道的水流泥沙运动规律、排沙特性、冲淤形态、河势变化等,是研究河床演变、河道整治及水库运行方式等边界条件复杂、三维性较强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犍为电航枢纽物理水工模型对大型水利枢纽的布置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不同水流条件对引航道的直线段长度、宽度、弯曲半径以及与电站的相对位置等枢纽总体布置的影响。同时阐述了水流条件对引航道设计的影响和通航建筑物的优化措施。(2)阐述了水工模型的设计理念。水工模型必须保证枢纽上下游模型附近流态的相似、几何的相似和各部分糙率的相似。犍为航电枢纽水工物理模型的放线精度和制作安装精度均需满足水利部《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L155-95)的要求,可较好的模拟原型的水流泥沙条件。(3)论证犍为电航枢纽的泄流能力,通过试验分析,确定堰流流量系数,并通过试验对流量系数进行研究,根据工程情况与试验结果确定流量系数的计算公式。(4)利用水工物理模型模拟了不同工况下闸坝下游的消能效果,提出了最不利消能工况,通过计算及模型反复试验,对枢纽的消能措施进行了合理的优化。针对改进后的消能措施,并结合通航水流条件的控制,对闸门开启方式进行了研究。(5)研究犍为枢纽原设计方案电站前池及进水口的水流条件。对不同流量下电站进水口水流条件的分析研究发现原设计方案存在平面形态上呈凹向岸边的弯曲形,分水隔墙过长;电站副厂房前沿较大范围的低洼区自由水体与右侧运动水体的交换;前池进口下游所存在的跌水现象等几个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方案,并通过试验论证。(6)通过试验对原设计方案船闸上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水流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大流量下上引航道口门区横向流速过大,航线与河流主流夹角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多种修正方案,并通过不同优化方案的必选,选定最佳的优化方案,通过试验进行了论证。(7)通过试验对原设计方案船闸下引航道出现的水流流态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证,并提出了改善措施,通过试验进行了论证。本试验对犍为航电枢纽工程布置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修正和改善,使得犍为航电枢纽的布置和运行更为的合理,同时也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布置优化提出了一种方法和思路。

张哲辉,卢成[5](2010)在《提高长江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的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三峡枢纽通过能力不足与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研究提出了推进过闸船舶船型标准化、提高过闸船舶装载率等主要措施以及新建三峡三线船闸、完善翻坝基础设施等工程手段,以期提高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促进三峡枢纽航运效益的发挥。

周淑芹[6](2008)在《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研究》文中提出引航道口门区由于斜向水流的作用,横流和回流使航行船舶产生横漂和扭转,影响通航;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对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本文以水深平均二维水流方程理论基础,采用FEM方法对方程进行数值计算,用该数模对水槽概化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成果与物模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到误差在±0.05m/s以内,满足精度要求。该数学模型的特点:一是适合模拟范围长,边界条件相对复杂的河流;二是计算速度快、精度高。2)在用二维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实际工程实验中;揭示了在不同枢纽运行工况下,下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的特点;同时提出了改善措施。3)实验证明,物理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物理模型有效的验证了该数学模型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价值,建议在宽浅河流的数值模拟中推广应用。

王列,王才欢,兰道银[7](2007)在《电站汛期调峰对航运的影响船模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三峡电站汛期调峰非恒定流对两坝间及宜昌河段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试验研究.利用 1:150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水工实体模型,结合九驳一顶船队自航船队模型,在汛期日平均流量10000~20000m3/s 条件下,重点比较了三峡电站调峰800万 kW、1000万 kW 的典型调峰方案的葛洲坝水库的反调节方式。研究成果表明:两坝间及葛洲坝下游宜昌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互相关联,葛洲坝水库的反调节方式的优化至关重要。船模试验的航行参数较好地反映了两坝间6个重点航段流速流态、水力坡降、边界条件等诸因素对航行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叶海桃[8](2007)在《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流态的模型研究 ——以安徽阜阳颍上船闸引航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通航建筑物的进出口区域,即船闸上、下游引航道与河流(或运河)相连接的口门区,是船闸进出口与河道自由航行河段起纽带作用的区域,是过闸船舶(队)进出引航道的咽喉。当引航道与主流河段成一定夹角时,引航道口门区常出现一种作用在船舶侧面的不利航行的复杂流态—“斜向流”。由于“斜向流”的作用,将迫使进出船闸的船舶扭转和强烈震动颠簸漂移,偏离航迹线,对船只航行是不安全的。因此,在各种通航枢纽设计时,需要对其进行模拟试验,认识影响口门区水流条件的机理,分析斜向水流形成原因,进而提出改善口门区水流条件的种种措施,是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以安徽颍上船闸引航道为例,建立物理模型对其口门区水流进行研究,提出改善口门区水流条件的措施,并探讨性的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此问题。通过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此实际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流量水位组合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都能正确的模拟引航道口门区的流态,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十分吻合。 通过对安徽颍上船闸引航道的模型研究,发现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横流不能满足航行要求,故提出了三个修改方案,并相应地进行了数值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修改方案一,口门区的横流仍不能满足航行的要求;修改方案二,中枯水流量时能保证船舶安全进出引航道口门区,高流量时下游口门区有大面积的回流区,会影响船舶安全通航;修改方案三能有效的减小下游口门区的回流,保证船舶安全进出引航道口门区。由于此处流量大于2000m3/s的出现机率低,修改方案二的实施比较经济合理。

李焱,孟祥玮,李金合,刘红华[9](2003)在《三峡工程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文中研究说明三峡工程枢纽泄洪产生水面波动和船闸泄水产生非恒定流,对下游引航道通航条件,尤其是对升船机的运行构成影响。泄洪在口门区及连接段产生的斜流对通航的影响很大,采用斜流的特征值并结合船模航行的斜流效应特征值,有效地分析了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水流条件。采取修改航线措施对改善斜流影响有一定的效果。

王德厚[10](2003)在《长江科学院三峡工程科研工作综述》文中认为在近半个世纪里 ,长江科学院围绕着三峡工程 ,全方位、全过程地开展了科研工作 ,是三峡工程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者 ,在三峡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专业领域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工程泥沙、工程水力学、岩石力学、土力学、水工建筑物结构、工程材料、爆破技术、工程安全监测等。长江科学院的科研成果对解决三峡工程重大技术问题 ,推进论证 ,制定重要的工程措施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葛州坝大江船闸下游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葛州坝大江船闸下游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演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船舶通航安全风险研究综述
        1.2.2 风险演化研究概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分析
    2.1 三峡坝区概况
    2.2 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现状分析
        2.2.1 通航环境
        2.2.2 通航调度与船闸运行
    2.3 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2.3.1 自然环境风险分析
        2.3.2 航道状态风险分析
        2.3.3 管理行为风险分析
        2.3.4 船舶风险分析
        2.3.5 船员风险分析
        2.3.6 通航安全风险
第3章 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演化模型的建立
    3.1 风险演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测量量表编制
        3.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1.3 探索性因子分析
    3.2 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演化理论关系模型
    3.3 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演化模型验证
    3.4 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演化模型修正
        3.4.1 基本适配性检验
        3.4.2 模型内在适配性检验
        3.4.3 模型整体适配性检验
    3.5 结果与讨论
第4章 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演化规律
    4.1 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诱发
    4.2 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蔓延
    4.3 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升级
第5章 降低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5.1 船员风险对策与建议
    5.2 航道状态风险对策与建议
    5.3 自然环境风险对策与建议
    5.4 管理行为风险对策与建议
    5.5 综合风险对策与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2)无闸低坝枢纽引航道水流条件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各种枢纽引航道水流条件的研究现状
        1.2.1 透空式导航墙的研究现状
        1.2.2 浮式导航堤的研究现状
        1.2.3 隔流墩的研究现状
        1.2.4 丁潜坝的研究现状
    1.3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1 数值模拟概况
        1.3.2 数值计算方法
    1.4 研究工作的内容、技术路线及章节安排
        1.4.1 研究工作的内容
        1.4.2 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2.1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建立
        2.1.1 数学模型的建立
    2.2 模型的验证
        2.2.1 验证所采用的资料
        2.2.2 模型的建立
        2.2.3 模型的计算结果
        2.2.4 水位验证
        2.2.5 流速验证
        2.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引航道布置优化研究
    3.1 无闸低坝水利枢纽上游引航道水流条件复杂的原因分析
    3.2 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工程原设计方案模拟结果及分析
        3.2.1 原设计方案的布置
        3.2.2 原设计方案的模拟结果分析
        3.2.3 原设计方案不良流态成因分析
    3.3 隔流墙优化方案
        3.3.1 隔流墙优化方案的布置
        3.3.2 隔流墙优化方案的模拟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透空式导航墙的改善效果研究
    4.1 动静水交界处流速关系
    4.2 透空式导航墙的提出
    4.3 透空式导航墙优化方案
        4.3.1 透空式导航墙优化方案的布置
        4.3.2 透空式导航墙复杂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
        4.3.3 透空式导航墙优化方案的模拟结果
    4.4 透空式导航墙优化方案在 Q=12000m3/s 工况下的模拟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隔流墩的改善效果研究
    5.1 隔流墩的提出
    5.2 隔流墩优化方案
        5.2.1 隔流墩优化方案的布置
        5.2.2 隔流墩优化方案的模拟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3)多线船闸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及改善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衡量通航水流条件的标准
2 刘老涧船闸简介
3 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
4 现状水流流态复演
5 工程改善措施方案研究
6 结语

(4)犍为航电枢纽总体布置及通航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1.3.2 泄流能力的研究
        1.3.3 消能方式的研究
        1.3.4 通航问题的研究
    1.4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航电枢纽布置理念
    2.1 航电枢纽布置方式
    2.2 泄水建筑物布置
        2.2.1 水闸布置
        2.2.2 消能工设计
    2.3 通航建筑物布置
        2.3.1 引航道布置
        2.3.2 通航建筑物优化措施
    2.4 枢纽布置实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物理模型设计
    3.1 工程概况
        3.1.1 基本资料
        3.1.2 设计方案
        3.1.3 水库运行方式
    3.3 模型设计
        3.3.1 模型设计理念
        3.3.2 河道地形与相似控制条件
        3.3.3 模型范围与模型比尺的确定
    3.4 模型制作及验证
        3.4.1 模型制作
        3.4.2 尾水控制
        3.4.2 水面线验证
        3.4.3 流速、流向验证
    3.5 小结
第四章 泄水建筑物布置研究
    4.1 枢纽整体泄流能力研究
    4.2 堰流流量系数计算
        4.2.1 侧收缩系数
        4.2.2 淹没影响
    4.3 闸门开度与泄流量的关系
        4.3.1 实测单孔闸门控开泄流量
        4.3.2 流量系数研究
    4.4 闸坝消能措施研究
        4.4.1 闸坝下游消能条件
        4.4.2 底流消能水力计算
        4.4.3 辅助消能工
        4.4.4 消能优化措施及效果观测
    4.5 关于闸门开启方式的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站进水口及尾水渠的水流条件研究
    5.1 电站进水口的取水条件研究
    5.2 电站尾水渠的水流条件
    5.3 小结
第六章 通航建筑物布置研究
    6.1 船闸设计方案与通航条件简述
    6.2 船闸上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6.2.1 设计方案船闸上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
        6.2.2 船闸上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的改善措施研究
    6.3 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6.3.1 设计方案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条件
        6.3.2 下引航道口门区及下游连接段通航条件的改善措施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5)提高长江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影响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的因素分析
三、提高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的措施
    1. 提高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主要措施
    2. 提高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辅助措施
四、提高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的建设手段
    1. 解决两坝间通航问题
    2. 新建三峡三线船闸和葛洲坝第四船闸
    3. 完善翻坝基础设施

(6)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目前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水流条件研究状况
    1.3 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数值模拟方法的数学原理
    2.1 数值模拟的概述
    2.2 数值离散方法
    2.3 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2.3.1 伽辽金法加权余量法
        2.3.2 有限元网格的局部插值函数
        2.3.3 有限元网格的总体插值函数
        2.3.4 有限元方程的解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流场数学模型的建立
    3.1 基本方程
    3.2 基本方程的数值离散
    3.3 时间离散
    3.4 空间离散
    3.5 离散方程的数值求解
    3.6 验证数学模型
        3.6.1 水槽实验模型
        3.6.2 水槽数学模型流场计算成果
        3.6.3 数据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数值模拟
    4.1 概述
    4.2 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引航道布置方案
    4.3 基本水文资料
        4.3.1 地形和水文的基本特点
        4.3.2 计算水文资料
        4.3.3 水库运行方式
    4.4 数学模型的控制方程
    4.5 基本方程的数值离散
    4.6 计算边界条件
        4.6.1 研究范围
        4.6.2 工程概化
    4.7 原方案计算网格及成果分析
        4.7.1 原方案网格的化分
        4.7.2 原方案水流计算成果
    4.8 修改后方案计算网格及成果分析
        4.8.1 修改后的方案计算网格的划分
        4.8.2 修改后的方案的计算成果
第五章 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物理模型实验
    5.1 物理模型的设计和相似性验证
        5.1.1 模型设计的基本考虑
        5.1.2 模型沙的选择及模型比尺的确定
    5.2 试验研究的基本条件
    5.3 船闸引航道及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试验
        5.3.1 船闸引航道及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试验的范围
        5.3.2 原设计方案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
        5.3.3 修改方案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17]
    5.4 船模部分
        5.4.1 试验条件与方法
        5.4.2 船模试验成果及分析
    5.5 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数据对比分析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8)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流态的模型研究 ——以安徽阜阳颍上船闸引航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各种流态及几种改善措施
    1.3 本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3.1 物理模型试验
        1.3.2 数学模型
        1.3.3 复合模型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沙颍河颍上河段的基本情况
    2.1 自然条件
    2.2 颍上河段水利枢纽的布置情况
        2.2.1 设计船闸的平面布置
        2.2.2 节制闸情况
    2.3 基本资料
        2.3.1 研究依据
        2.3.2 研究的特征水位~流量
    2.4 设计方案布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沙颍河颍上河段物理模型的制作
    3.1 模型设计的理论基础
        3.1.1 三个相似概念
        3.1.2 推导相似比尺关系式
        3.1.3 模型设计中的几个限制条件
    3.2 模型设计与制作
        3.2.1 模型范围
        3.2.2 模型设计
        3.2.3 模型制作
    3.3 模型自动化控制和数据采集
    3.4 验证试验
        3.4.1 水位验证
        3.4.2 流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沙颍河颍上河段数学模型的建立
    4.1 概述
    4.2 二维平面水流运动的基本方程
    4.3 方程的定解条件
    4.4 方程的离散和解法
        4.4.1 数值方法的选择
        4.4.2 交错网格
        4.4.3 离散方程及其相应的解法
    4.5 计算步骤与程序框图
    4.6 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的前处理
        4.6.1 通过编写源程序获取高程点数据
        4.6.2 运用 SMS软件生成计算所需数据
    4.7 数学模型的计算条件与验证
        4.7.1 计算条件选取
        4.7.2 模型验证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沙颍河颍上河段方案研究
    5.1 天然状态下弯曲河段上下游口门区流场
    5.2 设计方案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流速分布
    5.3 修改方案下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流速分布
        5.3.1 修改方案一
        5.3.2 修改方案二
        5.3.3 修改方案三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三峡工程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坝下河势特点及下游引航道布置
3 泄洪对下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影响
    3.1 枢纽恒定流泄洪对下游引航道水面波动的影响
    3.2 口门区及连接段流速、流态
    3.3 斜流对通航的影响分析
    3.4 斜流改善措施
4 船闸泄水下游引航道非恒定流对通航的影响
5 结语

四、葛州坝大江船闸下游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峡坝区船舶通航安全风险演化规律研究[D]. 覃盼.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5)
  • [2]无闸低坝枢纽引航道水流条件数值模拟[D]. 赖涛.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1)
  • [3]多线船闸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及改善方案研究[J]. 东培华,马洪亮,尤薇,董佳. 水道港口, 2013(05)
  • [4]犍为航电枢纽总体布置及通航问题研究[D]. 周玉洁. 重庆交通大学, 2011(05)
  • [5]提高长江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的对策[J]. 张哲辉,卢成. 综合运输, 2010(06)
  • [6]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研究[D]. 周淑芹. 重庆交通大学, 2008(10)
  • [7]电站汛期调峰对航运的影响船模试验研究[A]. 王列,王才欢,兰道银. 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 2007
  • [8]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流态的模型研究 ——以安徽阜阳颍上船闸引航道为例[D]. 叶海桃. 河海大学, 2007(06)
  • [9]三峡工程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J]. 李焱,孟祥玮,李金合,刘红华. 水道港口, 2003(03)
  • [10]长江科学院三峡工程科研工作综述[J]. 王德厚. 人民长江, 2003(08)

标签:;  ;  ;  ;  

葛洲坝大江船闸下游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