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BK的开发与应用

MIBK的开发与应用

一、MIBK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韩维辰[1](2021)在《基于酮扩散调控单组份环氧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单组份环氧胶粘剂由于其使用流程简单、劳动负荷低、利于自动化流水线采用等优点因此在工业上得以广泛应用。其中酮亚胺型单组份环氧胶因其制备简单,致活方便,可在潮湿环境中室温固化等优点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但是,潜伏性的酮亚胺固化剂在环氧树脂固化过程中产生的酮不易从胶体内挥发,导致其封闭在胶体内部,从而降低胶体的强度。本论文针对此问题,设计和制备出了5种不同分子量的酮亚胺固化剂,通过改变固化时产生的酮在胶体中的扩散速度来调控单组份环氧树脂胶粘剂的性能。具体研究工作包括:首先,选用最常用的甲基异丁基酮(MIBK)和间苯二甲胺(MXDA)合成甲基异丁基酮亚胺作为单组份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设计正交实验,优化反应条件,综合固化剂储存稳定性,经济性等因素,得到实验最佳投料比为5:1,实验温度170℃,反应时间4 h。不同固化时间下环氧树脂的红外光谱测试表明潜伏性固化剂在湿气的激发下可以成功使环氧树脂交联固化。当环氧树脂E-51和MIBKDI质量配比为2:1时,室温固化7天后,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2 MPa、12.9 MPa,断裂延伸率为6.5%,满足一般建筑胶的强度需求。在相对湿度为10%的环境中其储存稳定性在30天以上。同时将胶体放置在恒温60℃的真空烘箱中,通过胶体质量检测酮的扩散量,胶体15天后酮损失16%。其次,选用分子量较小,挥发度较大的丙酮(ACE)、丁酮(BUT)、2-戊酮(MIPK)和MXDA合成出三种酮亚胺(ACEDI、BUTDI、MIPKDI)潜伏性固化剂。不同的固化剂与环氧树脂调配后,可得三种快速固化强度高的单组份环氧胶。机械性能测试表明,随着固化剂分子量的增大,其拉伸强度/剪切强度逐渐下降(63.5 MPa/36.4 MPa,54.1MPa/32.4 MPa,25.2 MPa/15.8 MPa),均高于MIBKDI型单组份环氧胶;室温固化所需时间逐渐增加(1,3,5天),均小于MIBKDI型单组份环氧胶;固化15天后酮的损失量(70%,41%,25%),均高于MIBKDI型单组份环氧胶。最后,选用分子量较大,挥发度较小的2-辛酮(OT)与MXDA合成出辛酮亚胺(OTDI)固化剂。此潜伏性固化剂与环氧树脂混合后,可配置出高韧性高潜伏期的单组份环氧胶。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分别为7.7 MPa、4.5 MPa。室温固化所需时间为14天。断裂延伸率为35%,远远高于MIBKDI型单组份环氧胶。固化15天后酮几乎无损失。

王真真[2](2021)在《生长液滴传质Marangoni效应的PLIF/PIV测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相间传质过程中,溶质在界面上分布不均会造成界面张力梯度,从而引发界面流体力学不稳定现象,即Marangoni效应,Marangoni效应对界面传质会产生重要影响。萃取过程中,液相常被分散成液滴体系以增加相际面积,提高传质效率。而液滴生长阶段的传质量占整个萃取量的百分比,很多研究认为能够达到10-50%甚至80%,所以在设计萃取设备或优化操作时,应对该过程有充分的考虑。但目前针对液滴生长阶段的传质研究中,涉及Marangoni效应对传质影响的报道十分有限,液滴生长过程中伴随Marangoni效应的界面传递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也缺少实验数据的定量验证。本论文采用光学测量方法,对伴随传质Marangoni效应生长液滴的浓度场和流场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 PLIF(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直接定量测量目标溶质的浓度分布新方法,利用该方法测量液滴内部传质Marangoni效应的瞬时浓度分布,继而探究Marangoni效应的流型结构和演化,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实验数据。考察了 MIBK-醋酸-水萃取体系中,初始溶质浓度、注射速度、针头尺寸、溶质密度和连续相性质对液滴生长阶段传质Marangoni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分析液滴界面附近浓度等值线的曲率波动可判定有无Marangoni效应发生;高注射速度下生成的液滴主体流动变强,触发Marangoni效应的临界浓度相应增大,说明主体流动和Marangoni对流之间存在竞争,只有当溶质初始浓度足够大时,Marangoni效应才能破坏主体流动的抑制并得以发展;不同针头尺寸对应生成的液滴形状(尤其是脖颈粗细)和内部流动状态不同,因而触发Marangoni效应所需的临界溶质浓度不同;在体系的连续相中加入碱,与溶质醋酸发生中和反应,极大促进了醋酸在连续相中的传递效率,但会抑制Marangoni效应;溶质的密度决定溶质的分布状态,并会进一步影响生成Marangoni效应的位置和流型结构。此外,利用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牛顿和非牛顿悬垂液滴生长的流体动力学机理,考察液滴生长过程的形态变化,给出液滴内部速度场及流型。在此基础上,液滴中加入溶质,考察溶质相间传递引起的传质Marangoni效应对生长液滴内部速度场及流型的影响。实验发现发生Marangoni效应的液滴内流场不稳定,局部出现涡流,涡流位置和尺寸随时发生变化,其剖面速度分布波动较大;连续相黏度的增加会加大生长液滴的界面运动阻力,所需要触发Marangoni效应的临界溶质浓度要比其他实验条件下都要高,液滴内部的流型与低黏度连续相的情况相比没有改变,但液滴内部的速度减小;对于非牛顿流体的黏弹性悬垂液滴,发生Marangoni效应时,液滴内部流场出现快速的震荡现象,Marangoni对流、拉伸流和压缩流交替出现。通过实验测量首次获得了无壁面效应和无外加流场时生长液滴内部传质Marangoni效应的浓度场和流场的详细信息,为后续传质Marangoni效应的机理和数值模拟研究提供详实的数据参考。

王玉军[3](2021)在《含酚废水协同萃取剂的筛选与脱酚工艺优化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日趋重要,清洁生产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新型化工产业开始倾向生产洁净能源。但是化学工业产生的含酚废水杂质含量大、组成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和化学需氧量高、生化性能差,不达标排放会破坏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含酚废水中包括大量的挥发性单元酚和不挥发多元酚,这些物质的降解与回收不易。针对多元酚脱除率低的问题,本文对煤气化废水中酚类物质的脱除展开了萃取剂筛选、流程模拟、动态控制一体化的废水脱酚处理工艺的研究。首先,运用分子模拟的方法计算单一萃取剂与酚的相互作用。采用Gaussian软件分别计算了甲基异丁基酮(MIBK)、甲基丙基酮(MPK)、甲基异丙基酮(MIPK)、甲基戊烯酮、正丁醇、仲丁醇、正戊醇、异戊醇与酚的相互作用能,通过构型优化、频率分析、原子拓扑分析(AIM)、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解析萃取的本质和机理,筛选出新型的酮类萃取剂和辅助萃取剂。结果表明甲基戊烯酮与苯酚、邻苯二酚的作用力最大为-45.86 k J·mol-1、-35.96 k J·mol-1,MPK次之。正戊醇与苯酚相互作用能最大,为-29.67 k J·mol-1。萃取机理结果表明萃取剂与酚之间主要以氢键形式结合,静电作用、氢键强度和稳定化能大小为甲基戊烯酮>MPK>MIPK>MIBK。通过分子模拟的方法进行协同萃取剂与酚的相互作用计算与分析。采用Gaussian软件计算了MIBK、MPK、MIPK、甲基戊烯酮分别和正戊醇作为协同萃取剂与酚类、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非共价键作用(NCI)的分析,研究了协同萃取机理,确定最佳协同萃取溶剂。结果表明甲基戊烯酮+正戊醇与苯酚、邻苯二酚的相互作用能最大,分别为-46.13 k J·mol-1、-43.13 k J·mol-1,并且与水相互作用能差值的绝对值最大,为-14.30 k J·mol-1、-11.30 k J·mol-1。萃取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酮分子的O和酚分子的-OH以及酚的O和正戊醇的-OH以氢键形式结合,氢键作用来自O的第二孤对电子与O-H反键σ轨道之间,协同萃取剂的静电作用、氢键强度、稳定化能高于单一萃取剂。结果预测甲基戊烯酮+正戊醇在保证单元酚的萃取基础之上提高多元酚的萃取效果。建立了甲基戊烯酮和正戊醇协同萃取脱酚工艺流程,采用Aspen Plus对全流程进行了模拟优化,验证了萃取剂性能。并以年度总费用(TAC)为目标确定了流程的最优参数。萃取塔模拟结果表明甲基戊烯酮与正戊醇的配比为6:4,相比为1:12.92,萃取级数为4。以TAC为目标对溶剂回收塔、汽提塔进行参数优化后TAC最小为1953(1000$/year),模拟结果显示苯酚、邻苯二酚的脱除率分别达到了99.95%、97.97%,总酚浓度由6499 mg/L降到了56 mg/L。相同萃取剂用量下,协同萃取剂与甲基戊烯酮单一萃取剂相比邻苯二酚的脱除率提高了16.71%,与正戊醇单一萃取剂相比邻苯二酚的脱除率提高了28.65%。此外,协同萃取时补加的新鲜萃取剂用量仅为0.95 kg/h,具有萃取剂用量少的优势。最后,采用Aspen dynamics对协同萃取脱酚流程进行了动态控制分析,考察了在±10%进料流量和±5%组成扰动下动态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的基础控制方案可使干扰下的过程运行能够较快恢复稳定值,控制器表现出了良好的抗干扰性,控制方案有效,萃取脱酚工艺的装置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

胡汉文[4](2021)在《炭基固体酸催化纤维素生产乙酰丙酸的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全球能源需求的扩大和各种资源的短缺问题,大量产生的废弃生物质资源已有望成为生产增值产品的可持续和绿色资源,这将在我们向循环经济的过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以木质纤维素为代表的生物质,具有可再生,对环境无害等优良特性,可作为含碳资源来转化为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由木质纤维素转化得到的乙酰丙酸(LA),具有酮羰基(C=O)和酸性羧基(COOH),能够进行各种衍生反应,已成为生物质衍生的高附加值平台化合物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本文以糠醛渣为原料通过热解获得生物炭,以该生物炭为载体,制备了固体酸催化剂CB-SO3H,对该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进行了响应面设计优化,考察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水解糠醛渣生产乙酰丙酸的影响。根据响应面法拟合方程推测磺化炭基固体酸催化剂制备的最优工艺参数。优化结果与验证后的产率相对误差较小,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且方法可行。同时,该固体酸催化剂水解生物质糠醛渣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240 min、反应温度200℃、催化剂用量5 g(原料用量为10 g)、GVL/H2O溶剂比1:1、液固比10:1,此时LA产率为52.39%。通过共沉淀法在CB-SO3H上掺杂二氧化锆和二氧化钛,并稀硫酸浸渍获得双功能固体酸催化剂ZrO2-TiO2/CB-SO3H/SO42-。该催化剂同时包含Br(?)nsted酸位点和Lewis酸位点,金属与磺化炭载体形成的多孔骨架结构为水解反应提供有效反应场所。以GVL/H2O作为混合溶剂,ZrO2-TiO2/CB-SO3H/SO42-催化水解转化糠醛渣中的纤维素制备乙酰丙酸,在190℃、240 min、GVL/H2O溶剂比1:1、液固比10:1、催化剂用量5 g(原料用量为10 g)的条件下,乙酰丙酸的产率可达61.16%。为增加乙酰丙酸分离精制过程的经济性,本实验以LA/硫酸水溶液模拟水解液,考察萃取剂种类、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萃取比、萃取次数对乙酰丙酸分离提纯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以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为萃取剂、萃取温度25℃,萃取时间20min、萃取相比2:1、萃取次数2次,LA的最佳萃取率为97.16%,回收率达到93.37%。进一步在液体酸催化水解糠醛渣制取的LA水解液验证该萃取提纯法,LA的萃取率和回收率可以达到95.01%和92.27%。

杨富刚[5](2021)在《煤化工废水中油、酚、氨预处理方法与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化工过程产生的废水水量大,水质复杂,是一种典型的处理难度高的工业废水。目前国内外煤化工废水的生化处理系统普遍存在运行不稳定、出水难以达到规定排放标准等实际问题,严重影响着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废水预处理效果不理想,导致后续生化处理难以正常进行。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重点对废水中的油、酚、氨处理方法与效果进行研究并进行现场试验,期望能够找到一种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处理效果稳定的煤化工废水预处理方法,为煤化工废水中资源物质回收及彻底无害化处理提供方法借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神木鑫义煤化工现场生产废水为试验样本,对原水水质特征进行分析,原水中油含量为710~820 mg/L、酚含量为1480~1880 mg/L、氨氮含量为12500~18000 mg/L、COD含量为12000~16000 mg/L、浊度为127~128 NTU;对煤化工废水中油存在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粒径小于0.22μm的占72.70%。(2)对生产现场高浓度油酚废水首先采用溶剂萃取工艺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在常温、原水p H值、相比15:1、协同萃取剂MIBK与醋酸丁酯的共同作用下,出水油、酚可分别从823.50 mg/L、1827.07 mg/L降至65.69 mg/L、239.91 mg/L,去除率分别为92.02%、86.87%。(3)采用大孔树脂对煤化工废水中高浓度油酚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在常温、原水p H值、进水流速8 BV/h的条件下,油、酚、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7.48%、88.62%、64.24%。采用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树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能够吸附苯酚类物质。吸附饱和后的树脂采用Na OH溶液与乙醇结合再生,可实现树脂吸附—再生稳定运行并循环使用。(4)对油、酚除脱后煤化工废水中高浓度氨氮,本研究采取空气吹脱工艺进行处理,调节废水p H值至11、控制体系温度至60℃、调节进气流量为4 LPM、吹脱1 h后,出水氨氮可从15960 mg/L降至1390.57 mg/L,其去除率可达91.29%。(5)为了满足后续生化处理水质要求,对油、酚、氨预处理后的废水采取Fenton氧化处理,在常温、p H值3.5、Fe SO4·7H20加入量为4 g/L、H2O2加入量为36.727 m L/L的条件下,煤化工废水中油、酚、COD分别从210.62 mg/L、839.86mg/L、7617.20 mg/L降至4.04 mg/L、1.05 mg/L、1498.40 mg/L。(6)对煤化工废水分别采用综合处理工艺1(原水-溶剂萃取-氨氮吹脱-Fenton氧化)和综合处理工艺2(原水-树脂吸附-氨氮吹脱-Fenton氧化)进行预处理实验室小试试验,结果发现:综合工艺1对油酚去除率高、出水浊度低,但该工艺存在萃取剂损耗率高,能耗高,最终导致水处理处理成本高,且操作复杂等问题。综合处理工艺2出水油、酚、氨氮、COD、UV254、浊度分别为2.83 mg/L、1.01 mg/L、862.23 mg/L、977.29 mg/L、0.10、4.14 NTU,且该工艺不引入其他污染物,树脂吸附—再生效果较为稳定。(7)采用综合处理工艺2对煤化工废水进行现场预处理试验,处理规模为0.5吨/小时。结果发现,出水油、酚、COD、氨氮可分别降至6.31 mg/L、8.89 mg/L、1624.95 mg/L、3519.39 mg/L。现场处理出水效果较小试差点尤其是氨氮,这主要与原水悬浮物较多、原水温度较低、现场条件有限等有关,但是除氨氮外其余出水水质均可达到生化处理进水水质要求,因此该工艺可以作为煤化工废水预处理可选工艺。

张桂华,魏馨荷[6](2021)在《国内甲基异丁基酮生产及市场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国内甲基异丁基酮(MIBK)生产企业情况及市场情况,并对国内MIBK的消费结构、市场需求、进出口及价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陈博坤[7](2020)在《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技术研究及高浓酚氨废水处理流程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面对国家能源安全和煤炭和水资源在地势上呈逆向分布的现状,中国既要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又要解决煤转化工业因巨大耗水量而带来的严峻挑战,煤化工废水的“零液排放”俨然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工业设计上基本形成并认同了“污水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盐水处理–固化零排放”的设计框架,但是对于部分煤化工废水,该流程仍存在预处理效率低、回用水水质差、处理成本高、水资源回用率低且处理系统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煤转化工业的清洁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本文基于生命周期模型调研分析了典型的九类煤化工废水处理的生命周期成本,通过引入虚拟成本法对比分析了“零液排放”和综合废水一级排放的成本优势,并基于2018年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和煤化工项目取用水水平对未来煤化工项目耗水水平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煤化工废水实现“零液排放”具有7.17元/t水的成本优势,已规划的煤化工项目总耗水水平将达到工业耗水量的2.8%,通过对经济成本、环境影响和各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分析,本文总结归纳了一些改进措施,推动煤化工项目能源转化效率的提升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碎煤加压气化技术虽然具有非常高的冷煤气效率,但实现废水“零液排放”困难,相比之下,水煤浆气化技术实现“零液排放”较为容易,但该技术用于生产清洁燃料或化工产品时,对碳元素的利用效率仍然较低。因此,本文耦合了两种气化技术的优点以期实现优势互补。结果显示,在控制各工艺流程能够实现全流程“零液排放”的基础上,提升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流程碳元素转化效率提高24.95%和13.55%,降低烯烃和乙二醇的单位成本19.72%和9.27%,而且降低了CO2排放量83.1%和83.5%,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煤制天然气项目实现较低成本“零液排放”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当前煤制兰炭废水预处理过程对油、尘和酚类等污染物脱除效率不足,而且消耗大量的高品位蒸汽。这不仅污堵各单元设备组件并大大降低过程的传质传热效率,而且蒸汽要求远高于兰炭厂的蒸汽副产能力。本文总结归纳了该流程的几点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型处理流程并通过工业废水的小试实验研究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可行性,并对产水量为240 m3/d的兰炭废水处理流程进行了工业设计。结果表明,新型流程通过改变废水体系中稳定存在的油滴表面ζ电位使其斥力减少而聚并沉降,油尘含量均降至20mg/L以下;分离脱酸塔和脱氨塔有效降低了塔底热负荷和蒸汽品位需求;而溶剂回收塔的负压操作不仅降低了再沸器蒸汽品位,而且减少了粗酚在高温条件下对塔釜的腐蚀。最终出水中油、酸性气、总酚、氨氮和COD浓度分别降至20 mg/L、10 mg/L、270mg/L、50 mg/L和3050 mg/L以下,节省固定投资成本约57.9%,吨水操作成本由53.40元降至50.69元。煤化工高浓含酚氨有机废水均需采用酚氨回收单元汽提脱除废水中的酸性气、氨氮并回收稀氨水,萃取脱除水中有机物并回收粗酚产品。华南理工大学酚氨回收工艺获得了工业界普遍的认可,该工艺采用单塔同时脱除酸性气和氨氮,MIBK萃取脱除酚类并精馏回收萃取剂和粗酚,但在此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蒸汽。本文通过引入蒸汽再压缩式热泵精馏,借助夹点分析方法,在不改变现流程的操作参数的条件下,提出了两种能量集成方案,基于技术经济分析结果,发现新流程降低了53.7%热公用工程、57.5%冷公用工程、增加了662 k W电耗。新流程吨水处理成本由35.53元/t降至27.34元/t水,年节省公用工程费用655.2万元,减少CO2排放5237 t/y。

续冉[8](2020)在《煤化工废水萃取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化工废水中的酚类、多环芳香族和杂环化合物的毒性强且不容易被生物降解,为了降低有毒物质对生化处理单元的影响,须在生化处理单元之前进行预处理。目前萃取预处理过程存在萃取剂选择性单一和溶剂损失大的问题,生化处理过程很难长期稳定运行。设计筛选对酚类污染物具有优良萃取效果,且对杂多环类污染物具有协同萃取能力的萃取剂,提高萃取预处理效果是重要的途径。本文提出了从现有商业化学物质中筛选单组分萃取剂,以及设计混合萃取剂的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现有商品化合物数据库(Existing Commercial Compounds Database,ECCD)。为避免引入具有未知风险的化合物,基于中国、美国、欧盟的化学物质名录建立了含34,177个化合物的ECCD数据库。采用基团匹配工具开发了基于基团贡献法的化合物物性估算程序,估算了分子的主要物性。物性数据扩充了数据库信息,可以满足分子筛选的需要。(2)提出了基于数据库检索的候选单组分萃取剂生成策略。将苯酚作为煤化工废水中的酚类代表组分,从ECCD中筛选对其具有良好萃取效果的单组分萃取剂。根据常用脱酚萃取剂物性范围,设置了萃取剂筛选的多个标准,生成潜在的候选分子集合,并进行萃取性能的排序和比较。筛选出的491种候选萃取剂的类别有酮、酯、醚、醇和苯的同系物,不仅与实验中常用的脱酚萃取剂类别一致,而且常用的15种萃取剂也包括其中。以甲基异丁基酮(Methyl isobutyl ketone,MIBK)为参照萃取剂,候选集中有11个化合物的分配系数m和选择性β和萃取率ρ均高于MIBK,可作为萃取剂实验筛选的参考。(3)建立了混合萃取剂的设计和筛选策略。从ECCD数据库中分别筛选出382种和219种对酚类和杂多环类污染物具有高效萃取性能的两个单组分萃取剂候选集。通过遍历组合这两个候选集合中的化合物,获得了 60857组用于混合萃取剂筛选和优化的二元萃取剂。构建“虚拟组分”简化了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避免了复杂的多组分LLE(Liquid-liquid equilibrium)计算。将混合萃取剂的筛选问题转化为NLP数学优化模型,根据GAMS(General algebraic modeling system)软件优化求解的特点,通过并行计算方法减少了 GAMS模型的求解时间。(4)以煤气化废水和焦化废水为例进行了萃取剂的配方设计。虚拟污染物和总污染物在两相中的含量偏差以及萃取率偏差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说明用虚拟组分表示煤化工废水中的污染物具有化学合理性。以MIBK和二异丙醚(Diisopropyl ether,DIPE)为参考,设定了污染物的萃取率和萃取相含水量约束范围,分别得到390种和333种对煤气化废水和焦化废水有良好萃取效果的二元萃取剂。二元萃取剂主要有“脂肪族(二)酮+”和“芳香族醚酮+”两个系列。主萃取剂和助萃取剂分别是脱酚和脱杂多环萃取剂候选集中综合排序指数比较靠前的化合物。二元萃取剂具有更高的萃取效果和更低的水中溶解度,综合萃取效果优于单组份萃取剂。而且,筛选出的二元萃取剂在比较宽的污染物浓度和温度范围下,对煤化工废水的综合萃取效果优于MIBK和DIPE。(5)二元萃取剂S1~S5对模拟煤化工废水的萃取实验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二元萃取剂表现出优于单组分萃取剂的良好协同萃取能力,具有与MIBK相同的一元酚、二元酚萃取率及明显高于MIBK的杂环类污染物萃取率。筛选优化模型计算得到的一元酚、二元酚、杂环类的萃取率与采用ASPEN Plus计算得到的萃取率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说明本文建立的混合萃取剂筛选策略和筛选优化模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赵彩谊[9](2020)在《果糖脱水制备5-HMF新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5-羟甲基糠醛(5-HMF)作为最重要的平台化合物之一,是制备环保聚酯单体-呋喃二甲酸的关键原料。以常见的己糖和戊糖为原料制备5-HMF的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果糖由于其廉价易得、脱水容易、可控性强,是目前制备5-HMF的理想原料。目前制备5-HMF的主流方法是酸催化脱水,采用有机酸、无机酸、离子液体、固体酸等催化剂体系,但这些体系不同程度的存在目标产物选择性低、设备腐蚀、催化剂制备过程复杂及成本高、产物与催化剂分离困难等实际问题。基于环境友好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从提高果糖的选择性脱水效果出发,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低共晶溶剂(DES)催化和加压CO2作用体系下的果糖脱水制备5-HMF的工艺路线,并对影响果糖脱水的选择性及目标产物产率的工艺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提出了反应过程的机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开发出在H2O/甲基异丁基酮(MIBK)双相溶剂体系中,低共晶溶剂(DES)为催化剂,果糖高效脱水制备5-HMF的新工艺。在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180min、DES用量4.0g,混合氯化胆碱与氨基磺酸物质的量比例为1:0.1,MIBK:水=35:5(ml)的优化条件下,5-HMF的最大产率为90.4%,果糖转化率100%。实验发现,DES催化效果受反应温度的影响较大。2.开发出在H2O/甲基异丁基酮(MIBK)双相溶剂系统中,加压CO2作用下,果糖高效脱水制备5-HMF的新工艺。在反应时间20min,反应温度200℃,CO2压力3.0MPa,MIBK:水=10:1的条件下,5-HMF的产率为85.6%,选择性为89.1%。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果糖浓度、溶剂配比是决定目标产物产率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反应进行的机制。3.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相比,本论文报道的工艺具有更高的目标产物的产率和选择性,具有进一步应用开发前景。

杨佳朋[10](2020)在《溶剂萃取法净化湿法磷酸技术开发》文中提出磷酸是世界产量第二大酸,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磷酸用途极广,涉及多个行业,对磷酸的纯净度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湿法磷酸由于对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原料充足等优点,正逐渐成为主流,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湿法磷酸中杂质种类较多,含量较高。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套净化湿法磷酸工艺流程,满足各个纯净度的磷酸需求。本文实验主要包括三个体系,水-煤油-苯甲酸体系、纯磷酸-MIBK体系及粗磷酸-MIBK体系。前两个体系可以为粗磷酸-MIBK体系实验奠定一定基础。实验通过改变相比、转速、振动频率、温度、酸浓度等工艺条件,检测萃取相、洗涤相、反萃相中磷酸与四种杂质的含量,计算出萃取率、磷酸分配系数、选择性系数、离子脱除率、反萃率、反萃酸浓度,此外计算出85 wt.%浓度时反萃酸中的杂质离子质量含量,与国家标准进行比对,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煤油-苯甲酸体系中,转盘塔最佳操作条件为相比1:2,转速400 rpm;振动筛板塔为相比1:3,振动频率250次/min。在纯磷酸-MIBK体系中,转盘塔内磷酸萃取率最大为88.0%,振动筛板塔为92.7%;在转盘塔中磷酸萃取率随着转速的升高而升高,当相比大于3时,萃取率基本不发生变化;在振动筛板塔中振动频率为200次/min时,萃取率最大,在该振动频率条件下,相比越大,萃取率越高。在粗磷酸-MIBK体系中,最佳萃取条件为温度40℃、原酸浓度72 wt.%、MIBK-磷酸相比为4;最佳洗涤条件为温度40℃、洗涤酸浓度50 wt.%、洗涤酸-萃取相相比为15;最佳反萃条件为温度30℃、水相-萃取相相比为15;转盘塔中,转速400 rpm、相比为3时萃取率最佳;振动筛板塔中,振动频率400次/min、相比为4时萃取率最佳。

二、MIBK的开发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IBK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酮扩散调控单组份环氧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环氧树脂胶粘剂
        1.1.1 环氧树脂胶粘剂概述
        1.1.2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组成
        1.1.3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发展
    1.2 潜伏性固化剂
        1.2.1 潜伏性固化剂概述
        1.2.2 潜伏性固化剂分类
        1.2.3 潜伏性固化剂的发展现状
    1.3 单组份环氧树脂胶粘剂
        1.3.1 单组份环氧树脂胶粘剂概述
        1.3.2 单组份环氧树脂胶粘剂发展现状
    1.4 论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2 MIBK型湿气固化单组份环氧胶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2.2 性能测试方法
    2.3 MIBK型湿气固化单组份环氧胶的制备及表征
        2.3.1 MIBK型潜伏性固化剂的合成
        2.3.2 环氧胶的制备
    2.4 结果与讨论
        2.4.1 MIBKDI表征
        2.4.2 酮亚胺合成优化分析
        2.4.3 MIBKDI型环氧胶固化的表征
        2.4.4 不同因素对胶粘剂强度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低分子量酮制备快速固化高强度环氧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3.2.2 性能测试方法
    3.3 低分子量酮亚胺单组份环氧胶制备
        3.3.1 低分子量酮亚胺固化剂的合成
        3.3.2 环氧胶的制备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低分子量酮亚胺固化剂表征
        3.4.2 低分子量酮亚胺固化剂合成优化分析
        3.4.3 低分子量酮亚胺单组份环氧胶的固化剂配比对机械强度影响
        3.4.4 低分子量酮亚胺单组份环氧胶固化时间
        3.4.5 低分子量酮亚胺单组份环氧胶的储存稳定性
        3.4.6 固化过程中不同酮的逸出速度
    3.5 本章小结
4 高分子量酮制备高潜伏期高韧性单组份环氧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4.2.2 性能测试方法
    4.3 2-辛酮酮亚胺单组份环氧胶制备
        4.3.1 2-辛酮酮亚胺固化剂的合成
        4.3.2 环氧胶的制备
    4.4 结果与讨论
        4.4.3 2-辛酮酮亚胺单组份环氧胶的固化剂配比及性能
        4.4.4 2-辛酮亚胺型单组份环氧胶固化时间
        4.4.5 2-辛酮亚胺型单组份环氧胶的储存稳定性
        4.4.6 固化过程中2-辛酮的逸出速度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生长液滴传质Marangoni效应的PLIF/PIV测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Marangoni效应的研究进展
        1.2.1 Marangoni效应的理论研究
        1.2.2 传质Marangoni效应的实验研究
        1.2.3 传质Marangoni效应的模拟研究
    1.3 两相界面可视化光学测量技术
        1.3.1 高速拍照/摄像法
        1.3.2 纹影/阴影法
        1.3.3 激光干涉技术
        1.3.4 PLIF技术
        1.3.5 PIV技术
        1.3.6 其他测量技术
    1.4 液滴生长过程流体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1.4.1 液滴生长过程的形态研究
        1.4.2 液滴形成过程流场的研究
        1.4.3 液滴生长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1.5 生长液滴传质Marangoni效应的研究
    1.6 论文研究内容简介
第2章 PLIF技术对静置液滴内传质Marangoni效应的实验测量
    2.1 前言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酸性溶质的灰度-浓度校正曲线测试方法
        2.3.2 静置液滴内部传质Marangoni效应的研究
        2.3.3 无酸性溶质的灰度-浓度校正曲线测试方法
    2.4 结论
第3章 液滴生长阶段传质Marangoni效应的浓度场测量
    3.1 前言
    3.2 实验体系
        3.2.1 实验装置
        3.2.2 实验步骤
        3.2.3 实验分析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溶质初始浓度对Marangoni效应的影响
        3.3.2 注射速度对Marangoni效应的影响
        3.3.3 针头尺寸对Marangoni效应的影响
        3.3.4 连续相物理性质对Marangoni效应的影响
        3.3.5 溶质密度对Marangoni效应的影响
    3.4 结论
第4章 生长液滴传质Marangoni效应的流场测量
    4.1 前言
    4.2 PIV技术及其测量原理
    4.3 生长液滴内部流场的PIV测量方法
        4.3.1 实验体系
        4.3.2 实验装置
        4.3.3 实验步骤与分析方法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溶质浓度的影响
        4.4.2 注射速度的影响
        4.4.3 连续相黏度的影响
        4.4.4 其他因素的影响
    4.5 结论
第5章 非牛顿流体体系中生长液滴传质Marangoni效应流场测量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体系
        5.2.2 实验步骤与分析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CMC液滴-正己烷体系
        5.3.2 PAAS液滴-正己烷体系
    5.4 结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含酚废水协同萃取剂的筛选与脱酚工艺优化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含酚废水的研究背景
        1.1.1 概述
        1.1.2 煤化工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1.1.3 煤化工废水预处理工艺流程研究进展
        1.1.4 脱酚处理方法
    1.2 分子模拟技术
        1.2.1 概述
        1.2.2 分子模拟计算方法
        1.2.3 分子模拟的应用和进展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2 单一萃取剂与酚类物质的分子模拟
    2.1 分子模拟方法
    2.2 基组
    2.3 萃取剂的初步确定
        2.3.1 萃取剂种类的确定
        2.3.2 酮类萃取剂的选择
    2.4 单一萃取剂的分子模拟与结果讨论
        2.4.1 构型优化
        2.4.2 单一萃取剂的静电势分析
        2.4.3 原子拓扑性质及自然键轨道分析
        2.4.4 计算结果与相互作用能分析
    2.5 醇类溶剂的选择
    2.6 本章小结
3 协同萃取剂与酚类物质间的分子模拟
    3.1 协同萃取的模拟方法
    3.2 多聚体的分子模拟计算与结果分析
        3.2.1 多聚体的构型优化
        3.2.2 静电势分析
        3.2.3 原子拓扑性质和约化密度梯度函数分析
        3.2.4 自然键轨道分析
        3.2.5 相互作用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煤气化废水脱酚流程模拟与优化
    4.1 热力学模型
        4.1.1 NRTL方程
        4.1.2 UNIQUAC方程
        4.1.3 模型验证
        4.1.4 汽液相平衡关系
    4.2 协同萃取脱酚工艺流程
    4.3 协同萃取流程模拟结果与讨论
        4.3.1 萃取塔模拟
        4.3.2 流程模拟与优化
    4.4 本章小结
5 萃取脱酚工艺流程的动态控制
    5.1 温控板的选取
    5.2 动态控制方案
    5.3 动态模拟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炭基固体酸催化纤维素生产乙酰丙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木质纤维素结构及利用
        1.2.1 木质纤维素的结构
        1.2.2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制备平台化合物
    1.3 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的性质及应用
        1.3.1 乙酰丙酸的结构与性质
        1.3.2 乙酰丙酸的应用
        1.3.3 乙酰丙酸的分离提纯
    1.4 木质纤维素生产乙酰丙酸的研究
        1.4.1 液体酸催化制备乙酰丙酸
        1.4.2 固体酸催化制备乙酰丙酸
    1.5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原料和试剂
    2.2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2.2.1 催化剂的制备
        2.2.2 催化剂的表征
    2.3 生物质水解液的分离提纯
        2.3.1 生物质水解液的制备
        2.3.2 水解液的萃取精馏工艺
        2.3.3 萃取液和萃余液中溶质含量的成分分析
    2.4 反应步骤和液体产物分析方法
        2.4.1 反应步骤
        2.4.2 产物分析方法
    2.5 固体物料的组成分析方法
    2.6 小结
第3章 RSM优化制备磺化炭基固体酸并催化生产乙酰丙酸的研究
    3.1 引言
    3.2 炭基固体酸的表征
        3.2.1 SEM分析
        3.2.2 XRD分析
        3.2.3 N_2等温吸附脱附分析
    3.3 磺化炭基固体酸制备条件的优化
        3.3.1 炭化过程对于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3.2 磺化过程对于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4 响应面法优化磺化炭基固体酸制备工艺
        3.4.1 确定实验因素
        3.4.2 确定因素水平范围
        3.4.3 Box-Behnker实验设计方案及结果
        3.4.4 方差分析与变异系数
        3.4.5 多元二次响应面分析
        3.4.6 实验实际值和方程预测值对比
        3.4.7 交互效应分析结果
        3.4.8 RSM优化与验证
    3.5 磺化炭基固体酸催化水解生产乙酰丙酸的条件优化
        3.5.1 温度和时间对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
        3.5.2 不同比例的GVL和水的量对于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
        3.5.3 液固比对于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
        3.5.4 催化剂用量对于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
    3.6 小结
第4章 金属掺杂双功能碳基固体酸催化生产乙酰丙酸的研究
    4.1 引言
    4.2 双功能炭基固体酸的表征
        4.2.1 SEM分析
        4.2.2 XRD分析
        4.2.3 N2等温吸附脱附分析
        4.2.4 XPS分析
        4.2.5 NH3-TPD程序升温吸附脱附分析
        4.2.6 酸碱滴定分析
        4.2.7 Py-吡啶红外分析
    4.3 糠醛渣转化为乙酰丙酸
        4.3.1 不同固体酸催化剂对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
        4.3.2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乙酰丙酸收率的影响
        4.3.3 混合溶剂中不同比例的溶剂和水的量对乙酰丙酸收率的影响
    4.4 金属掺杂双功能磺化炭基固体酸催化糠醛渣水解过程及机理分析
        4.4.1 Bronsted酸与Lewis酸共催化水解机理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生物质水解液中乙酰丙酸的分离提纯
    5.1 引言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萃取剂的选择及优化
        5.2.2 萃取相比对水解液中乙酰丙酸萃取的影响
        5.2.3 萃取温度和时间对水解液中乙酰丙酸萃取的影响
        5.2.4 萃取次数对水解液中乙酰丙酸萃取的影响
        5.2.5 生物质水解液中乙酰丙酸的分离提纯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煤化工废水中油、酚、氨预处理方法与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煤化工废水概述
        1.1.1 煤化工废水的来源及特性
        1.1.2 煤化工废水的危害
    1.2 煤化工废水中油、酚、氨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1.2.1 煤化工废水中油、酚、氨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1.2.2 煤化工废水中油、酚、氨脱除方法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材料与方法
    2.1 煤化工废水水质情况
    2.2 装置及工艺流程
        2.2.1 实验室小试试验装置
        2.2.2 现场中试试验装置
    2.3 仪器与试剂
        2.3.1 实验仪器
        2.3.2 实验试剂
    2.4 实验方法
        2.4.1 水质分析方法
        2.4.2 煤化工废水中油、酚、氨脱除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 煤化工废水水质分析
        3.1.1 煤化工废水中油存在状态分析
        3.1.2 煤化工废水调节酸性p H值与投药量之间的关系
    3.2 溶剂萃取对油、酚脱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3.2.1 相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2 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3 萃取剂配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4 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5 萃取剂回收再利用效果分析
    3.3 树脂吸附对油、酚脱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3.3.1 树脂选择
        3.3.2 流速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3 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4 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5 树脂静态吸附及再生研究
        3.3.6 树脂动态吸附及再生研究
        3.3.7 树脂表征
    3.4 氨氮吹脱的脱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3.4.1 温度对吹脱效率的影响
        3.4.2 pH值对吹脱效率的影响
        3.4.3 进气流量对吹脱效率的影响
        3.4.4 吹脱时间对吹脱效率的影响
        3.4.5 pH值与药品投加量的关系
    3.5 Fenton氧化法对剩余油、酚脱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3.5.1 Fenton试剂投加比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5.2 Fenton试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5.3 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5.4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5.5 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6 综合处理工艺运行试验研究
        3.6.1 综合处理工艺小试运行研究
        3.6.2 综合处理工艺现场运行研究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国内甲基异丁基酮生产及市场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生产情况
    1.1 国内产能情况分析
    1.2 国内产量情况分析
2 国内市场分析及预测
    2.1 国内市场消费情况分析
    2.2 国内市场消费结构分析
    2.3 国内MIBK下游主要行业发展状况
        2.3.1 防老剂4020
        2.3.2 涂料
    2.4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 进出口分析
4 产品价格分析
5 结论及建议

(7)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技术研究及高浓酚氨废水处理流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煤化工产业发展及其废水“零液排放”现状
        1.1.1 以固定床气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1.2 以流化床气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1.3 以气流床气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1.4 煤焦化/半焦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2 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的意义和难点
    1.3 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
        1.3.1 污水预处理
        1.3.2 生化处理
        1.3.3 深度处理
        1.3.4 膜浓缩及蒸发结晶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第二章 煤化工废水处理的生命周期评价
    2.1 煤炭和水资源利用现状
    2.2 典型煤化工废水处理现状
        2.2.1 煤炭开采伴生水
        2.2.2 煤炭洗选废水
        2.2.3 煤气化废水
        2.2.4 煤液化废水
        2.2.5 煤焦化/半焦废水
    2.3 环境影响和经济性能分析
        2.3.1 直排生化出水对环境的影响
        2.3.2 废水处理系统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2.4 煤化工工业政策意涵和建议
        2.4.1 煤化工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2.4.2 政策意涵及建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概念设计
    3.1 流程建模与分析
        3.1.1 碎煤加压气化制天然气流程
        3.1.2 水煤浆气化制烯烃/乙二醇
    3.2 碎煤加压气化耦合水煤浆气化制产品工艺
    3.3 技术经济分析
        3.3.1 碳元素氢化效率
        3.3.2 碳元素转化效率
        3.3.3 水耗分析
        3.3.4 经济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浓含酚氨兰炭废水处理流程开发
    4.1 现存流程处理兰炭废水的瓶颈
    4.2 新流程开发研究方法
        4.2.1 酸化除油除尘
        4.2.2 萃取操作条件优化
        4.2.3 公用工程调整
    4.3 新流程性能分析
        4.3.1 现存工业兰炭废水处理效果
        4.3.2 酸化对油尘脱除影响
        4.3.3 萃取条件分析
    4.4 新流程关键单元可行性分析
        4.4.1 酸水汽提塔
        4.4.2 溶剂回收塔
    4.5 流程初步设计及经济性能分析
        4.5.1 过程集成及设计
        4.5.2 经济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酚氨废水处理流程能量集成
    5.1 酚氨回收工艺运行现状
    5.2 能量集成潜力分析
        5.2.1 工艺物流节能分析
        5.2.2 精馏塔或汽提塔热力学分析
        5.2.3 能量集成可行性分析
    5.3 能量集成方案
        5.3.1 关键技术节点分析
        5.3.2 污水汽提塔优先方案
        5.3.3 溶剂汽提塔优先方案
    5.4 能量集成经济和环境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煤化工废水萃取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引言
    1.1 煤化工废水的特点及处理现状
        1.1.1 煤化工废水的特点
        1.1.2 煤化工废水萃取剂研究
    1.2 计算机辅助化学品设计
        1.2.1 候选化合物集合的生成方法
        1.2.2 目标化合物或混合物的高通量筛选
        1.2.3 煤化工废水萃取剂筛选中的液-液相平衡问题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2章 单组分脱酚萃取剂候选集的生成和筛选方法
    2.1 脱酚萃取剂的筛选策略
        2.1.1 基于现有商品化合物数据库的脱酚萃取剂筛选
        2.1.2 现有商品化合物数据库
    2.2 候选脱酚萃取剂的筛选
    2.3 候选脱酚萃取剂的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合萃取剂的筛选策略和方法
    3.1 混合萃取剂设计和筛选的关键问题
    3.2 单组分萃取剂候选集的生成
    3.3 混合萃取剂的液-液相平衡计算
        3.3.1 基于UNIFAC模型的稳定性函数的推导
        3.3.2 “虚拟组分”近似
    3.4 混合萃取剂设计筛选优化模型及求解
        3.4.1 混合萃取剂筛选优化模型
        3.4.2 模型求解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萃取酚类和杂多环类污染物的二元萃取剂设计
    4.1 二元混合萃取剂的设计筛选
    4.2 二元混合萃取剂的萃取结果分析
        4.2.1 “虚拟组分”近似的合理性考察
        4.2.2 二元萃取剂与单组分萃取剂的萃取性能对比
        4.2.3 污染物浓度和操作温度对二元萃取剂性能的影响
    4.3 二元萃取剂配方设计的实验验证
        4.3.1 实验试剂和仪器
        4.3.2 实验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现有商品化合物数据库检索界面
附录B 实验中常用脱酚萃取剂及物性
附录C 并行求解策略
附录D 萃取剂的化学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D.1 1-(3-甲氧苯基)乙酮CAS RN: 586-37-8
    D.2 2-甲氧基-1,3-二甲基苯CAS RN: 1004-66-6
    D.3 1,2,4-三甲基苯 CAS RN:95-63-6
    D.4 异丁基环己烷 CAS RN:1678-98-4
    D.5 庚酸乙酯 CAS RN: 106-30-9
    D.6 4-叔戊基环己酮 CAS RN: 16587-71-6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果糖脱水制备5-HMF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果糖应用及开发现状
    1.2 5 -HMF概述
        1.2.1 5 -HMF的性质及用途
        1.2.2 5 -HMF合成方法进展
        1.2.3 果糖催化脱水合成5-HMF的研究进展
    1.3 低共晶溶剂体系在生物质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1.3.1 低共晶溶剂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1.3.2 用于生物质转化的低共晶溶剂体系的进展
        1.3.3 用于果糖脱水的低共晶溶剂体系设计
    1.4 加压CO_2作用下的生物质转化反应研究进展
    1.5 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低共晶溶剂(DES)催化果糖脱水生成5-HMF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和实验仪器
        2.2.2 实验方案设计
        2.2.3 DES的制备过程
        2.2.4 果糖脱水制备5-HMF的过程
        2.2.5 分析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催化剂DES表征与分析
        2.3.2 反应时间对果糖脱水实验影响
        2.3.3 催化剂用量对果糖脱水实验影响
        2.3.4 溶剂配比对果糖脱水实验影响
        2.3.5 反应温度对果糖脱水实验影响
        2.3.6 果糖用量对果糖脱水实验影响
        2.3.7 催化剂组成对活性的影响
        2.3.8 催化剂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加压CO_2作用下果糖脱水生成5-HMF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3.2.2 实验方案设计
        3.2.3 5 -HMF的制备过程
        3.2.4 实验用分析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时间对果糖脱水实验影响
        3.3.2 反应温度对果糖脱水实验影响
        3.3.3 CO_2压力对果糖脱水实验影响
        3.3.4 溶剂配比对果糖脱水实验影响
        3.3.5 果糖用量对果糖脱水实验影响
        3.3.6 目标产物结构分析
        3.3.7 反应过程的机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溶剂萃取法净化湿法磷酸技术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净化磷酸的几种方法
        1.2.1 磷酸中的杂质种类
        1.2.2 几种净化方法
    1.3 常见的萃取剂
    1.4 萃取设备
    1.5 国内外萃取技术研究
        1.5.1 国内萃取技术研究
        1.5.2 国外萃取技术研究
    1.6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7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及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水-煤油-苯甲酸体系实验
        2.2.2 纯磷酸-MIBK体系实验
        2.2.3 粗磷酸-MIBK体系实验
    2.3 分析方法
        2.3.1 磷酸分析方法
        2.3.2 阳离子杂质分析方法
        2.3.3 阴离子杂质分析方法
    2.4 萃取参数
    2.5 装置示意图
第3章 水-煤油-苯甲酸体系实验
    3.1 转盘塔实验
    3.2 振动筛板塔实验
    3.3 脉冲填料塔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纯磷酸-MIBK体系实验
    4.1 纯磷酸-MIBK烧瓶实验
    4.2 纯磷酸-MIBK萃取实验
        4.2.1 转盘塔实验
        4.2.2 振动筛板塔实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粗磷酸-MIBK体系实验
    5.1 粗磷酸-MIBK烧瓶实验
    5.2 粗磷酸-MIBK萃取实验
        5.2.1 转盘塔实验
        5.2.2 振动筛板塔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MIBK的开发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酮扩散调控单组份环氧胶性能研究[D]. 韩维辰.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生长液滴传质Marangoni效应的PLIF/PIV测量研究[D]. 王真真.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1
  • [3]含酚废水协同萃取剂的筛选与脱酚工艺优化控制的研究[D]. 王玉军.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4]炭基固体酸催化纤维素生产乙酰丙酸的研究[D]. 胡汉文.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5]煤化工废水中油、酚、氨预处理方法与效果研究[D]. 杨富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6]国内甲基异丁基酮生产及市场情况分析[J]. 张桂华,魏馨荷. 化学工业, 2021(02)
  • [7]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技术研究及高浓酚氨废水处理流程开发[D]. 陈博坤.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8]煤化工废水萃取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D]. 续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0
  • [9]果糖脱水制备5-HMF新工艺研究[D]. 赵彩谊.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10]溶剂萃取法净化湿法磷酸技术开发[D]. 杨佳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

标签:;  ;  ;  ;  ;  

MIBK的开发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