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蝴蝶兰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沈会芳,张景欣,杨祁云,蒲小明,孙大元,刘平平,林壁润[1](2021)在《二氧化氯对蝴蝶兰软腐病菌的抑杀作用评价——基于病害流行因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明确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流行因子,评价二氧化氯对病菌的抑杀作用,以蝴蝶兰叶片为材料,采用针刺、摩擦等接种方法研究温度、湿度和伤口对病害发展的影响;应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不同消毒剂对病菌的抑杀活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二氧化氯对病菌形态的影响;利用最小杀菌浓度法测定不同浓度二氧化氯的最短杀菌时间,从而优化二氧化氯消毒方法。结果显示,28~32℃适宜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的发展,30℃是病害发展的最适温度。湿度为80%时,叶片上出现病斑,湿度增加到90%,病情指数显着增加。病菌需通过伤口侵入叶片,农事操作引致伤口极易传播病菌。测定6种消毒剂对病菌的生物活性,二氧化氯活性最高,对病菌最小抑菌浓度为62.5μg/mL,最小杀菌浓度为125μg/mL。扫描电镜显示,62.5μg/mL二氧化氯处理后,菌体形态发生异常,胞壁皱褶、破裂,内容物外漏;125μg/mL二氧化氯处理后,菌体严重皱缩、死亡。二氧化氯有效成分为500μg/mL时在0.5 min完全杀死细菌,可用于农事工具的快速消毒,阻止病菌传播。研究明确高温(28~32℃)、高湿(湿度大于80%)和伤口利于病害流行。500μg/mL二氧化氯快速消毒技术可防治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
祁腾[2](2021)在《Lactobacillus Paracasei WX322产细菌素的挖掘、异源表达及其对辣椒细菌性软腐病的控制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辣椒产量居世界之首,细菌性软腐病是影响世界各地农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我国辣椒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用于防治细菌性软腐病的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农药和化学杀菌剂,农业防治的主要方式是环境管理和栽培防治,该方式在采前发挥作用。农药和化学杀菌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但是会产生抗药性并且农药残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寻求一种绿色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显得极其重要。乳酸菌作为一种公认为安全(GRAS)的微生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食品中,由它产生的细菌素对一些有害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是目前商品化应用的乳酸菌细菌素只有nisin,这种细菌素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因此亟需开发出能同时杀死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广谱细菌素,以扩大细菌素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范围。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分离得到的Lactobacillus paracasei WX322为研究对象,研究L.paracasei WX322对辣椒软腐病菌果胶杆菌的抑菌分析、L.paracasei WX322及其产细菌素对辣椒细菌性软腐病的控制能力、L.paracasei WX322生长曲线及细菌素产生动力学和所产细菌素的稳定性,对L.paracasei WX322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进行注释和分析,挖掘到编码细菌素的基因序列,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对细菌素进行异源表达,进一步,研究毕赤酵母表达的细菌素paracin wx3对辣椒软腐病菌果胶杆菌的抑菌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L.paracasei WX322抑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对果胶杆菌有显着的抑菌活性,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粪肠球菌、阪崎肠杆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大肠杆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L.paracasei WX322产细菌素能显着控制辣椒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病。L.paracasei WX322生长曲线及细菌素产生动力学结果表明该菌在0-12 h处于延滞期,12 h后进入对数期,并在66 h左右达到稳定期,在前30 h没有抑菌活性,在36 h后产生的细菌素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并且其抑菌活性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L.paracasei WX322所产细菌素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与p H适应性,蛋白酶敏感性分析表明细菌素具有蛋白质性质。(2)Illumina二代测序和MinION nanopore三代测序结果表明,L.paracasei WX322基因组由1个染色体和8个质粒组成。对基因组进行注释,COG数据库注释到了2794个基因,KEGG数据库注释到了2539个基因,L.paracasei WX322具有丰富的代谢和胞内外信号传导基因,这表明该菌代谢旺盛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L.paracasei WX322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L.paracasei WX322与L.paracasei ATCC 393和L.paracasei ATCC 25302具有非常高的同源性。共线性结果表明在L.paracasei WX322基因组中没有大规模的基因插入、缺失或倒置,仅发现了较小范围的插入和倒置,即该菌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重组和转移的范围很小。最后,经数据库比对,L.paracasei WX322基因组上含有3个细菌素基因簇,在基因簇上共含有7个新型细菌素。(3)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对7个细菌素进行了异源表达。对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将细菌素连接到表达载体p ET-30a(+)构建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pLys S进行异源表达,结果显示7个细菌素均能够抑制辣椒软腐病病原菌果胶杆菌。对于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将细菌素连接到表达载体pPICZαA,线性化处理后转化入毕赤酵母X33,异源表达的7个细菌素中只有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有显着的抑菌活性。经过His标签蛋白琼脂糖高速纯化树脂纯化后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0.8 mm,并且产量达到0.537g·L-1。Tricine-SDS-PAGE表明paracin wx3的分子量在4.1-6.5 k Da之间(理论大小5.6kDa)。(4)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的MIC为16μg·m L-1,为了明确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的抑菌机理,测定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的生长曲线和时间杀菌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的作用模式是在4MIC浓度以上时具有伴随部分靶细胞溶解的杀菌作用模式。SEM结果表明paracin wx3处理导致果胶杆菌细胞膜上形成孔洞、细胞坍塌、变形。SYTOX Green荧光探针实验表明,paracin wx3破坏果胶杆菌细胞膜完整性。NPN探针结果表明,paracin wx3处理导致果胶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增加。ONPG探针结果表明,paracin wx3处理导致果胶杆菌细胞内膜通透性增加。即细菌素paracin wx3通过引起细胞被膜水解、破坏细胞膜完整性以及增加细胞内外膜通透性等抑菌机理来杀死辣椒软腐病菌果胶杆菌。
丁银花,刘行[3](2020)在《温室蝴蝶兰主要真菌、细菌病害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温室蝴蝶兰栽培过程中常受到一些真菌、细菌性病害的侵袭,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色变形,产生病斑,观赏性降低,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针对软腐病、褐斑病、炭疽病、疫病及灰霉病等5种主要病害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5种药剂进行处理,通过实验证明,蝴蝶兰植株患炭疽病及疫病初期,分别喷施75%的百菌清800倍液、1%的波尔多液600倍液,每周喷施药剂1次,连续喷施3次,效果最佳;而在灰霉病发病初期宜喷洒50%的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每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可达到较好的治愈效果;在软腐病发病初期宜喷施乙蒜素乳油1 000倍液,每周喷洒药剂1次,连续喷施3次,效果最佳;在褐斑病患病初期喷施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d喷施1次,共喷施3次,能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沈会芳,蒲小明,杨祁云,张景欣,孙大元,林壁润[4](2020)在《香蕉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文中提出【目的】筛选防治香蕉细菌软腐病的防治药剂。【方法】应用最小抑制浓度法、离体叶片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药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硫酸链霉素、青霉素钾和中生菌素对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0.2、3.12、6.25 μg/mL;而王铜(氧氯化铜)和噻菌铜对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弱,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200、400 μg/mL。离体叶片法测定结果表明,王铜、噻菌铜和硫酸链霉素对病害防治效果最好,有效成分为400 μg/mL时,防治效果可达97.67%、96.34%和95.12%。在盆栽试验中,先接种病菌再淋施药物,30%王铜悬浮剂600倍液和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2 d,盆栽防治效果分别为79.37%和80.15%;先施药再接种病原菌药后12 d,30%王铜悬浮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为87.01%和89.23%。【结论】王铜和噻菌铜可作为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药剂。
李俊杰[5](2019)在《锌锰硼硒对芥菜软腐病菌抑制作用及对芥菜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芥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生草本科植物,其农产品可加工成为腌制品,可以开胃增加食欲,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胃消化可以使人体排毒除湿,降低血压以及防止癌症。芥菜作为临泉的特色产业之一,带动了临泉脱贫攻坚的发展。芥菜软腐病是芥菜常见的一种细菌型病害,其病原菌为胡萝卜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锌锰硼硒是四种自然界的微量元素,施加到植物栽培时,不仅可以提升植物的抗氧化和抗病免疫性的能力,还可以提升植物的营养品质。因此,通过本研究探究锌锰硼硒元素对芥菜的抗氧化抗病性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为通过矿质元素调控芥菜抗病性、提高芥菜产量及品质,生产富硒芥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芥菜的种子萌发以及发育实验发现: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数随着锌、锰、硼、硒的浓度组合提高而提高,在施用矿质元素500mg/kg的锌、200mg/kg的锰、300mg/kg的硼、3mg/kg的硒元素组合时,种子的发芽势最高为92.9%,发芽率最高为95.4%,种子的发芽指数最高为88.2,简易活力指数最高为0.3754。当锌、锰、硼、硒的浓度提高时,种子的各项指标开始下降,对芥菜种子发育开始产生毒害作用。因此素500mg/kg的锌、200mg/kg的锰、300mg/kg的硼、3mg/kg的硒元素组合时对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效果最好。(2)通过锌锰硼硒对芥菜软腐病菌的抑制试验发现:随着锌锰硼硒元素浓度的增加,对液体培养基中的软腐病菌的抑制率而增加,在锌浓度800mg/kg,锰浓度300mg/kg,硼浓度600mg/kg、硒浓度5mg/kg时最高,且抑制效果硒>硼>锰>锌,软腐病菌在5mg/kg的硒浓度时几乎无法生长。通过对软腐病菌的酶活实验发现,锌锰硼硒降低了软腐病菌内的SOD、CAT、POD活性,破坏了活性氧代谢,从而抑制软腐病菌的生长。锌锰硼硒组合对软腐病菌在芥菜栽培时的发病抑制效果,随着矿质元素浓度的提高,发病率越低,500mg/kg的锌、200mg/kg的锰、300mg/kg的硼、3mmg/kg的硒元素组合时发病率最低,当锌锰硼硒浓度再提高时,芥菜的发病率反而上升,不利于芥菜的抗病。因此500mg/kg的锌、200mg/kg的锰、300mg/kg的硼、3mg/kg的硒元素组合时对芥菜生长中对软腐病菌的抗病效果最好。(3)通过锌锰硼硒对芥菜的营养品质实验发现:芥菜的干重和各项营养品质随着锌锰硼硒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在500mg/kg的锌、200mg/kg的锰、300mmg/kg的硼、3mg/kg的硒元素组合时,芥菜的干重、总氨基酸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当锌锰硼硒浓度提高时,芥菜的有机硒含量增加,而干重、总氨基酸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下降,过量的锌锰硼硒元素反而抑制了芥菜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因此500mg/kg的锌、200mg/kg的锰、300mg/kg的硼、3mg/kg的硒元素组合时对提高芥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提升效果最好。
黄宁[6](2019)在《两种狄克氏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和转录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狄克氏属细菌(Dickeya spp.)可以引起植物产生毁灭性的软腐病,目前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细菌生物被膜是该病害的致病因子之一,它是细菌抵制不良环境和侵染植物的重要武器。本文研究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Dickeya zeae MS1)和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Dickeya diffenbachiaePA1)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采用RNA-Seq测序技术研究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细菌转录组,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的生物被膜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其形成过程可分为粘附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播散阶段;其生物被膜由细菌细胞和胞外多糖等构成高度水合的、垫子状的三维结构。2、明确了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它具有较强的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在细菌生物被膜发展阶段形成菌落球和菌落球网。在30℃、pH 8.0以及蔗糖为碳源的培养条件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最强;温度低于或者高于30℃、pH值低于或者高于8.0以及以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为碳源时,生物被膜形成受到抑制;但是与浮游细胞相比,生物被膜可以更好的耐受高温、低温、紫外线等逆境条件。3、明确了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在32℃、pH 7.0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条件下,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最强;Ca2+、Fe2+、K+和Na+可促进生物被膜的形成,2.5mM的Cu2+和Mn2+可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Mg2+对其生物被膜的形成无显着影响;10~25mMD-蛋氨酸可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当D-蛋氨酸22.5 mM~25 mM时;22.5 mM D-蛋氨酸可抑制生物被膜细胞的游动性、聚集性、扭曲性和代谢活性,可以提高硫酸链霉素的活性;D-蛋氨酸可能抑制胞外蛋白,再进一步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4、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细菌生物被膜和浮游细菌的转录组差异比较分析表明,显着性差异基因共402个;其中,293个基因在细菌生物被膜中表现显着性上调,109个基因则表现出显着性下调。对所有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发现,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的基因在生物过程方面主要是转运过程、建立定殖过程以及定殖过程;在细胞学组分方面,主要为膜组分;在分子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显着是转运蛋白活性功能,其次是与抗氧作用相关的抗氧化活性功能。Pathway分析发现,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参与较多的通路为: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通路。细菌生物被膜可以帮助细菌抵制不良环境,但是它的形成也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和营养因子的影响,同时与次生代谢产物、ABC转运蛋白和氨基酸合成等基因有关;本研究探明了生物被膜形成因子和分子机理,并由此推理通过施用D-蛋氨酸等可以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因子,可以破坏细菌生物被膜进一步防治病害。
黄树钦,张正梁[7](2017)在《连栋大棚蝴蝶兰软腐病发病规律与防治探究》文中研究说明蝴蝶兰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菌性病害,珠海地区连栋大棚栽培蝴蝶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日增发病株率为0.01%0.1%,流行季节,日增发病株率可达0.3%0.8%,很快形成毁灭性危害。因此,管控好蝴蝶兰软腐病,是这一名贵花卉栽培成功的关键措施。
杨学,叶炜,李永清,江金兰,曹奕鸯,雷伏贵[8](2017)在《南茜文心兰软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文中提出针对南茜文心兰Oncidium‘Gower Ramsey’软腐病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株外观乳白、边缘不规则扩散;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棒状;16S rDNA测序结果与已知菌Dickeya dadantii 3937相似度最高,确定病原物Onc1Onc7为Dickeya dadantii。致病性分析表明,病原菌Onc5可侵染所参试的全部5种文心兰属及其属间杂交种植物,还可侵染蝴蝶兰、金线兰及铁皮石斛,其中铁皮石斛对该菌表现较强抗性。卡那霉素对Onc5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张相锋,焦子伟,杨晓绒[9](2017)在《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文中研究说明以蝴蝶兰栽培品种软腐病感病植株叶片为材料,分离到6个单菌株。菌体在显微镜下呈短杆状,表现为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经回接致病性检测,均产生与田间相同症状,证明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同时还对所分离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染色反应、形态培养、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等研究,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初步鉴定为欧文氏菌菊欧文氏软腐致病型菌(Erwinia chrysanthemi Burkolder,Mc Fadden&Dimock)。
沈会芳,蒲小明,张景欣,孙大元,黄宁,林壁润[10](2017)在《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绿色防治药剂筛选试验》文中指出细菌性软腐病是蝴蝶兰生产中重要的病害,常造成严重损失。为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危害,从几种低毒杀菌剂中筛选绿色高效防治药剂。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王铜(氧氯化铜)对病原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500 μg/m L;离体叶片法测定结果表明,氧氯化铜有效成分为125、250、500 μg/m L时,防治效果为73.85%、89.47%和10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先施药再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时,500 μg/m L氧氯化铜药后3、6、9 d防治效果分别为89.92%、83.62%和75.89%。因此,氧氯化铜可作为蝴蝶兰软腐病的绿色防治药剂。
二、蝴蝶兰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蝴蝶兰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二氧化氯对蝴蝶兰软腐病菌的抑杀作用评价——基于病害流行因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菌悬液制备及蝴蝶兰叶片采集 |
1.4 温度和湿度对病害侵入和发展的影响 |
1.5 伤口对病害侵入的影响 |
1.6 评价二氧化氯对病菌的抑杀作用 |
1.6.1 不同消毒剂对病菌的生物活性测定 |
1.6.2 扫描电镜观察二氧化氯对病菌菌体形态的影响 |
1.6.3 不同浓度二氧化氯对病菌杀菌时间测定 |
1.6.4 离体叶片法验证二氧化氯对病菌的消毒效果 |
1.7 病害分级调查标准和病情指数计算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温度对病菌侵入和病害发展的影响 |
2.2 湿度对病菌侵入和病害发展的影响 |
2.3 伤口对病菌侵入和病害发展的影响 |
2.4 评价二氧化氯对病菌的抑杀作用 |
2.4.1 不同消毒剂对病菌的生物活性测定 |
2.4.2 二氧化氯对病菌菌体形态的影响 |
2.5 不同浓度二氧化氯对病菌杀菌时间测定 |
2.6 离体叶片法验证二氧化氯对病菌的消毒效果 |
3 结论 |
4 讨论 |
(2)Lactobacillus Paracasei WX322产细菌素的挖掘、异源表达及其对辣椒细菌性软腐病的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细菌性软腐病控制的研究进展 |
1.1.1 细菌性软腐病的简介 |
1.1.2 细菌性软腐病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 细菌素分离纯化及鉴定的研究现状 |
1.2.1 细菌素的分离纯化 |
1.2.2 细菌素的生物信息学鉴定方法 |
1.3 细菌素的异源表达 |
1.3.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
1.3.2 乳酸菌表达系统 |
1.3.3 酵母菌表达系统 |
1.4 细菌素的抑菌机制 |
1.4.1 细胞被膜相关抑菌机制 |
1.4.2 抑制基因表达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第2章 L.paracasei WX322及其产细菌素的特性分析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设备 |
2.2.1 试验菌株与果实 |
2.2.2 培养基 |
2.2.3 主要试剂 |
2.2.4 主要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L.paracasei WX322对辣椒软腐病菌果胶杆菌的抑菌分析 |
2.3.2 L.paracasei WX322对辣椒细菌性软腐病的控制作用 |
2.3.3 L.paracasei WX322生长曲线及细菌素产生动力学分析 |
2.3.4 L.paracasei WX322产细菌素的稳定性分析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5 结果分析 |
2.5.1 L.paracasei WX322对辣椒软腐病菌果胶杆菌的抑菌分析 |
2.5.2 L.paracasei WX322对辣椒细菌性软腐病的控制作用 |
2.5.3 L.paracasei WX322生长曲线及细菌素产生动力学分析 |
2.5.4 L.paracasei WX322产细菌素的稳定性分析 |
2.6 讨论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L.paracasei WX322细菌素基因的挖掘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设备 |
3.2.1 主要培养基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Illumina二代测序 |
3.3.2 MinION纳米孔三代测序 |
3.3.3 基因组装与注释 |
3.3.4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3.3.5 基因组共线性分析 |
3.3.6 编码细菌素基因序列的挖掘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L.paracasei WX322全基因组测序 |
3.4.2 L.paracasei WX322基因功能注释 |
3.4.3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3.4.4 基因组共线性分析 |
3.4.5 编码细菌素基因序列的挖掘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L.paracasei WX322产细菌素的异源表达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设备 |
4.2.1 实验材料 |
4.2.2 主要培养基 |
4.2.3 主要试剂及工具酶 |
4.2.4 主要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L.paracasei WX322产细菌素的原核系统表达 |
4.3.2 L.paracasei WX322产细菌素的真核系统表达 |
4.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5 结果分析 |
4.5.1 L.paracasei WX322产细菌素的原核系统表达 |
4.5.2 L.paracasei WX322产细菌素的真核系统表达 |
4.6 讨论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细菌素paracin wx3对辣椒软腐病菌果胶杆菌的抑菌机理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设备 |
5.2.1 实验材料 |
5.2.2 主要试剂 |
5.2.3 主要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
5.3.2 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的生长曲线的影响 |
5.3.3 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的时间杀菌动力学 |
5.3.4 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细胞形态的影响 |
5.3.5 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
5.3.6 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的影响 |
5.3.7 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细胞内膜通透性的影响 |
5.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5 结果分析 |
5.5.1 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
5.5.2 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的生长曲线的影响 |
5.5.3 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的时间杀菌动力学 |
5.5.4 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细胞形态的影响 |
5.5.5 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
5.5.6 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外膜通透性的影响 |
5.5.7 细菌素paracin wx3对果胶杆菌内膜通透性的影响 |
5.6 讨论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 |
附录 1.三个细菌素基因簇的详细信息 |
(3)温室蝴蝶兰主要真菌、细菌病害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及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地点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真菌病害 |
2.1.1 炭疽病 |
2.1.2 疫病 |
2.1.3 灰霉病 |
2.2 细菌病害 |
2.2.1 软腐病 |
2.2.2 褐斑病 |
3 讨论 |
(4)香蕉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不同药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 |
1.2.2 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药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 |
1.2.3 3种药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盆栽防治效果 |
(1)先接种病原菌后淋施药剂: |
(2)先淋施药剂后接种病原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药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
2.2 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 |
2.3 3种药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盆栽防治效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锌锰硼硒对芥菜软腐病菌抑制作用及对芥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芥菜的研究进展 |
1.2 欧文氏菌的分类鉴定和研究进展 |
1.2.1 欧文氏菌属的分离鉴定 |
1.2.2 菊果胶菌属(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的种分类 |
1.3 植物细菌软腐病的研究进展 |
1.4 植物细菌软腐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
1.4.1 农业防治 |
1.4.2 化学防治 |
1.4.3 生物防治 |
1.5 锌、锰、硼、硒对蔬菜生长和品质形成营养的研究进展 |
1.5.1 硒对蔬菜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
1.5.2 锰对蔬菜生长发育品质的影响 |
1.5.3 锌对蔬菜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1.5.4 硼对蔬菜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1.6 矿质元素与植物病害的影响研究进展 |
1.6.1 矿质元素与病原物的关系 |
1.6.2 微量元素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1.1 主要材料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仪器 |
3.2 实验设计 |
3.2.1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3.2.2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
3.2.3 样本采集、病原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
3.2.4 锌硼锰硒对软腐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影响 |
3.2.5 锌硼锰硒对芥菜软腐病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 |
3.2.6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软腐病发病的影响 |
3.2.7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
3.2.8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4.2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
4.2.1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种子萌发和生长综合分析 |
4.3 样本采集、病原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
4.4 锌硼锰硒对软腐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影响 |
4.5 锌硼锰硒对芥菜软腐病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 |
4.6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软腐病发病的影响 |
4.7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
4.8 锌硼锰硒组合对芥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
5 讨论 |
5.1 矿质元素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
5.2 矿质元素与植物营养品质的关系 |
6 结论 |
6.1 锌锰硼硒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
6.2 锌锰硼硒对软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
6.3 锌锰硼硒对芥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两种狄克氏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和转录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
1.1 产业概述 |
1.1.1 蝴蝶兰产业概述 |
1.1.2 香蕉产业概述 |
1.2 狄克氏细菌概述 |
1.2.1 狄克氏细菌的发现及分类地位 |
1.2.2 狄克氏细菌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 |
1.2.3 狄克氏细菌的寄主范围 |
1.2.4 狄克氏细菌引起的症状 |
1.2.5 狄克氏细菌的初侵染来源和传播途径 |
1.2.6 狄克氏细菌的致病性分化 |
1.2.7 狄克氏细菌致病因子 |
1.2.8 狄克氏细菌的防治措施 |
1.3 细菌生物被膜概述 |
1.3.1 细菌生物被膜形成 |
1.3.2 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 |
1.3.3 细菌生物被膜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 |
1.3.4 细菌生物被膜分散研究 |
1.3.5 D-型氨基酸分散细菌生物被膜研究 |
1.3.6 细菌生物被膜转录组学研究 |
1.3.7 同属不同种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差异研究 |
1.3.8 细菌生物被膜与农业生产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生物被膜形成过程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菌株 |
2.1.2 供试溶液与培养基 |
2.1.3 生物被膜的形成 |
2.1.4 细菌生物被膜结构观察 |
2.1.5 生物被膜显微观察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生物被膜形成过程 |
2.2.2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生物被膜结构 |
2.3 讨论 3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及敏感性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菌株 |
3.1.2 供试培养基 |
3.1.3 试剂及溶液的配置 |
3.1.4 生物被膜的形成 |
3.1.5 细菌生物被膜结构的观察 |
3.1.6 影响生物被膜形成因子 |
3.1.7 逆境因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生物被膜发育 |
3.2.2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生物被膜结构 |
3.2.3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对碳源的利用情况 |
3.2.4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对不同温度的反应 |
3.2.5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对不同pH的反应 |
3.2.6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对高温敏感性分析 |
3.2.7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对低温敏感性分析 |
3.2.8 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菌PA1对紫外线照射敏感性分析 |
3.3 讨论 4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生物被膜形成因子及抑制因子筛选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菌株 |
4.1.2 试验培养基 |
4.1.3 供试试剂及其溶液配制 |
4.1.4 细菌生物被膜和浮游菌半定量方法 |
4.1.5 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 |
4.1.6 D-蛋氨酸作用下细菌鞭毛运动性试验(Motility assays) |
4.1.7 D-蛋氨酸作用下细菌生物被膜结构观察 |
4.1.8 D-蛋氨酸与硫酸链霉素的抗菌活性 |
4.1.9 D-蛋氨酸与硫酸链霉素对细菌代谢的影响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因子的影响 |
4.2.2 D-蛋氨酸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 |
4.3 讨论 5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1转录组测序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菌株 |
5.1.2 供试培养基 |
5.1.3 细菌培养 |
5.1.4 细菌浮游菌和生物被膜样品采集 |
5.1.5 细菌RNA提取 |
5.1.6 建库测序流程 |
5.1.7 基本生物信息学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RNA样品质量检测信息 |
5.2.2 RNA-seq整体质量评估 |
5.2.3 差异基因整体分布情况 |
5.2.4 差异基因韦恩图 |
5.2.5 差异基因的分析 |
5.2.6 显着上调基因的挖掘分析 |
5.2.7 显着下调基因的挖掘分析 |
5.3 讨论 6 结论与创新点 |
6.1 全文总结 |
6.2 本文创新点 |
6.3 问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获得奖励、论文发表等情况 |
(7)连栋大棚蝴蝶兰软腐病发病规律与防治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症状特点 |
2 病原 |
3 发病条件调查 |
3.1 不同季节对软腐病的影响 |
3.2 水分管理 |
3.3 通风管理 |
3.4 品种及长势 |
4 防治 |
4.1 及时处理发病植株, 减少传染源 |
4.2 喷药保护试验 |
4.3 加强肥水管理 |
4.4 防止机械伤口传染 |
5 结语 |
(8)南茜文心兰软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原菌分离 |
1.2 病原菌致病性检测 |
1.3 病原菌鉴定 |
1.3.1 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 |
1.3.2 病原菌16S r DNA序列扩增与分析 |
1.3.3 致病力分析 |
1.3.4 药剂抑菌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病原菌分离与致病性分析 |
2.2 16S r DNA序列分析 |
2.3 病原菌对其他兰科植物致病力分析 |
2.4 不同药剂抑菌效果 |
3 讨论 |
(9)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蝴蝶兰软腐病病原菌分离与纯化。 |
1.2.2 致病性观察。 |
1.2.3 病原菌菌体的培养特征及菌体形态观察。 |
1.2.4 生理生化性状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 |
2.2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 |
2.3 病原菌的鉴定 |
2.3.1 菌体形态与染色反应。 |
2.3.2 病原菌的培养性状。 |
2.3.3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
3 结果分析 |
3.1 关于蝴蝶兰软腐病病原菌分离方法 |
3.2 关于蝴蝶兰软腐病病原菌鉴定 |
四、蝴蝶兰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二氧化氯对蝴蝶兰软腐病菌的抑杀作用评价——基于病害流行因子[J]. 沈会芳,张景欣,杨祁云,蒲小明,孙大元,刘平平,林壁润.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 [2]Lactobacillus Paracasei WX322产细菌素的挖掘、异源表达及其对辣椒细菌性软腐病的控制研究[D]. 祁腾. 西南大学, 2021(01)
- [3]温室蝴蝶兰主要真菌、细菌病害及防治技术研究[J]. 丁银花,刘行.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08)
- [4]香蕉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 沈会芳,蒲小明,杨祁云,张景欣,孙大元,林壁润. 广东农业科学, 2020(01)
- [5]锌锰硼硒对芥菜软腐病菌抑制作用及对芥菜的影响研究[D]. 李俊杰.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6]两种狄克氏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影响因子和转录组研究[D]. 黄宁. 广西大学, 2019(11)
- [7]连栋大棚蝴蝶兰软腐病发病规律与防治探究[J]. 黄树钦,张正梁. 现代园艺, 2017(20)
- [8]南茜文心兰软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J]. 杨学,叶炜,李永清,江金兰,曹奕鸯,雷伏贵.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7(03)
- [9]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J]. 张相锋,焦子伟,杨晓绒. 现代园艺, 2017(13)
- [10]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绿色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 沈会芳,蒲小明,张景欣,孙大元,黄宁,林壁润. 广东农业科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