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强聚乙烯纱Tensylon(论文文献综述)
孙刚,刘伟,闫源,马鸣[1](2021)在《船舶用纺织品的加固及性能要求》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船舶用纺织品常用的纤维、树脂加固材料,以及不同织物类型加固的应用现状,总结了常见的船舶用纺织品及其基本性能要求。认为使用轻质、高强、高模的加固材料,并具有可持续性和生态环保将是船舶用纺织品的发展趋势。
付杰,李伟萍,黄献聪,来悦,刘晓林,马天[2](2021)在《新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弹膜材料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UHMWPE film)材料是近年来继芳纶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 fiber)出现的一种新型有机防弹材料。该材料以高取向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条带(UHMWPE tape)为基础材料,经正交铺层、热压复合制备而成,具有生产工艺简便、条带结构独特、基本防弹性能优良等特点,且其防弹机理不同于传统的纤维增强复合防弹材料。在系统地介绍了UHMWPE film的制备工艺、结构特点以及基本性能基础上,详述了UHMWPE film防弹性能和防弹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UHMWPE film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展望。
付杰[3](2021)在《多层UHMWPE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抗冲击性能研究》文中认为
张青松[4](2021)在《凉感面料的研究》文中指出在炎热的夏季,挥之不去的热、源源不断的出汗带给人们许多烦恼,如何快速导热、排湿,成为研究夏季服装面料的重点。在纤维中加入云母、玉石等凉感颗粒可以明显提高纤维的导热性能,但是在纺丝过程中引入凉感颗粒会大大增加纺丝难度,也会使长丝的力学性能遭到破坏,影响服用性能。改变纤维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提高面料的吸湿性,增加凉爽效果,但是这种面料只适合人体少量出汗的情况,当人体大量出汗时面料就会贴在皮肤上产生闷热感。凉感面料的研究是针对夏季服装面料来说的,因此在研究服装面料如何快速导热产生凉感的同时,不能忽略汗液对凉感效果的影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以高导热、高密度聚乙烯为基础开发了两款具有单向导湿、单面锁水的凉感针织面料。选用20.0tex靛蓝赛络紧密纺棉纱和8.3tex氨纶作为地组织;选用33.3tex/96f凉感聚乙烯长丝为毛圈组织,开发出了具有凉感、单向导湿、单面锁水功能的针织牛仔面料,并对面料的吸湿快干性、凉感性和抗紫外性做了测试。其次,为了探究面料吸湿以后水分的扩散对其导热性能的影响,本文选用热成像仪代替温度传感器搭建了织物凉感性能测试装置;以35℃的温水代替汗液,模拟服装面料吸收汗液的情况,对面料吸收汗液以后的凉感性能变化过程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开发的两款面料具有较好的接触凉感、吸湿快干性和抗紫外性,其中稀路毛圈组织的接触瞬间凉感值qmax为0.18 W/cm2;吸水率为269%;滴水扩散时间为1 s;40分钟残水率为6%;水分蒸发速率为1.56 g/h。密路毛圈组织的接触瞬间凉感值qmax为0.16 W/cm2;吸水率为259%;滴水扩散时间为1.4 s;40分钟残水率为5%;水分蒸发速率为1.52 g/h。面料的接触凉感功能、吸湿快干性、抗紫外性能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经过水洗后,面料的接触凉感和吸湿快干性能有所提升,抗紫外性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2)面料吸湿以后导热能力显着提升,降温效果明显,面料的稳态凉感性能得到提升;(3)水分对面料稳态凉感的影响大于纤维的导热性能,面料的吸湿性能越好,其稳态凉感效果就越好;(4)水滴被样品面料吸收以后,会在面料的表面扩散成有规律的温度分布区域,合理设置凉感面料的结构,增大面料的吸湿、散湿性能更加有利于面料传导热量,从而提升面料的稳态凉感效果。
安敏芳[5](2017)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热拉伸过程中的晶体结构演变研究》文中认为UHMWPE纤维获得高性能的关键是大部分高分子量分子参与形成伸直链晶体,构成结晶均匀、连续的基质。因此,热拉伸过程中UHMWPE纤维晶体结构的演变过程对纤维性能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AXS)、广角X射线衍射(WAX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热拉伸过程中拉伸比和温度对纤维结构的影响、不同纺丝浓度纤维在热拉伸过程中的结构演变以及高纺丝浓度对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利用模拟UHMWPE纤维工业生产中热拉伸过程的设备,对热拉伸过程中拉伸比和温度对UHMWPE纤维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低拉伸比时,以kebab晶体的形成为主;在高拉伸比时,以shish晶体的形成为主;拉伸比的提高有利于shish晶体的形成。热拉伸过程中温度的适当提高有利于kebab晶体和shish晶体的形成,但对shish晶体的长度没有显着影响。2.通过对热拉伸过程中低浓度UHMWPE纤维shish-kebab晶体演变的研究,发现拉伸应力首先作用到堆叠片晶间的非晶层,导致非晶层被拉长,片晶发生滑移,并有很少量的shish-kebab晶体形成。当非晶层被拉伸到最大时,拉伸应力转移到片晶上,接着大量片晶发生破碎重结晶或熔融重结晶形成shish-kebab晶体。拉伸后期,新生成的shish-kebab晶体通过应力诱导的局部破碎重结晶或熔融重结晶过程不断地转化成shish晶体,最终形成主要由shish晶体构成的结构。3.通过对热拉伸过程中高浓度UHMWPE纤维shish-kebab晶体演变的研究,发现拉伸初期的片晶长周期的增加主要是由kebab晶体间非晶层的伸长造成的。当非晶层拉伸到极限时,拉伸应力作用到kebab晶体上。随后这些片晶通过应力诱导的局部破碎重结晶或熔融重结晶过程不断地转化成shish晶体。但是,最终还存在少量未转化的shish-kebab晶体。总体上,高浓度UHMWPE纤维shishkebab晶体的转化没有低浓度的顺利。4.通过对热拉伸过程中高浓度UHMWPE纤维shish-kebab晶体形成的研究,发现热拉伸前期shish-kebab晶体的形成主要来自自由取向片晶的应力诱导熔融重结晶过程。在热拉伸后期,shish-kebab晶体的形成主要来自前期形成的kebab晶体的应力诱导的熔融重结晶过程。在90℃时,只有少量分子链发生解缠结形成shish-kebab晶体,但最后同样形成了较多的shish晶体。5.利用工业生产线制备了不同高纺丝浓度的UHMWPE纤维,研究了高纺丝浓度对纤维的最终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纺丝浓度的提高使纤维中缠结增多,结晶取向变差,导致纤维性能下降。6.结合结构演变研究的理论,进一步研究了高纺丝浓度对UHMWPE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成功的优化了高浓度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一步提高了纤维的纺丝浓度。综上所述,我们对热拉伸过程中UHMWPE纤维的结构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shish-kebab晶体的形成条件对其后续演变有重要影响。另外,由于受链缠结的影响,低浓度纤维shish-kebab晶体向shish晶体的演变要比高浓度的顺利。
席鑫[6](2017)在《纺织结构半骺板阻滞装置的开发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半骺板阻滞术与截骨矫形术相比,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成为治疗儿童下肢成角有效手段,广受家长和医生的喜爱。使用半骺板阻滞术来对X形腿和O形腿等畸形病症进行治愈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现在使用的半骺板阻滞装置大多数都是由比较坚硬并且经过耐腐蚀处理的金属材料做成的。由于金属材料硬度大,难以和凹凸不平的骨面进行良好的贴合,同时由于金属装置会出现解离,对人体造成炎症,还会在矫正过程中由于生长力的作用导致螺钉的断开和抽拔,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导致治疗的失败。较为理想的半骺板阻滞装置需要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来承担生长力的作用,尺寸要具有稳定性以免造成矫正的失败和螺钉的松动,同时能够在人体内长期服役的特点。此次研究打算研制出一种运用柔性纺织材料制成的半骺板阻滞装置纺织结构的装置能够灵活的调整其尺寸大小,同时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能够与骨面进行良好的贴服。由于上述优点的存在,使得柔软材料替换强硬的金属半骺板阻滞装置成为一种可能,本研究的难点是在所开发出的柔软性的半骺板阻滞装置需要在一个微小的结构尺寸下能够承受住一个500N-1000N的生长力。本课题以开发出柔软的矫正材料为最终的目标,证明其能够对传统的金属材料进行替代的可行性,筛选出能够广泛使用的材料,设计出便于实际操作的成品形态,再对成形后的装置进行相关性能的测试并结合实际进行评估,得到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各项性能的半骺板阻滞装置。本课题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作为原始的材料进行设计,通过对纱线的力学性能的测量,在市场上较为常见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单丝、400D/(1000捻/10cm)、600D/(150捻/10cm)、1200D/(400捻/10cm)、1600D/(150捻/10cm))进行初步的测试与评估,选出断裂强力最优,断裂伸长率最小的纱线进行后续的研究。为了能够顺利的植入螺钉,设计出类似于金属8字钢板的四种结构(辫子针法成形的半骺板阻滞装置、编织结构成形半骺板阻滞装置、8字缠绕包缠成形的半骺板阻滞装置和O字缠绕包缠成形的半骺板阻滞装置)。其所受承受力的纱线根数分别为4根、6根、8根、10根。比较每个类别不同纱线量的各项参数,再对相同类别不同纱线量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纱线根数与纺织柔性结构的半骺板阻滞装置的最优参数和对其相关性能的影响。同时考虑到最终装置要在人体内使用,所以要对其进行细胞毒性的表征和细胞贴覆性能的评估。此次研究从纱线的选择开始,通过相关成形的结构,成形装置各项参数的改变以及生物相容性能的评价,验证了柔性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金属硬质结构的半骺板阻滞装置的可能性。并归纳出了相关结论:1.在材料的选择上,1600D/150捻/10cm高强聚乙烯纱线的强力以及尺寸稳定性为五种纱线性能最优,是理想的纺织结构半骺板阻滞装置制作材料。2.在结构的设计上,O字形结构所能承受的断裂强力最大,断裂伸长率最短,并且在长期负荷下的蠕变伸长能够满足需求。3.在生物相容性上,所选的材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并且细胞在材料上的贴覆性比较差,有利于手术结束后将装置取出,降低跟组织黏联的可能性,减少手术的操作难度。
权利军[7](2016)在《纤维增强3D打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文中研究表明3D打印作为一种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制造技术,近年来在工业领域中发展迅速,但以聚合物为耗材的3D打印成型构件的强度普遍较低,限制了产品的应用范围。纤维增强3D打印复合材料为3D打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分别以短纤维、长丝、纱线组织的方式结合3D打印技术的成型特点制备纤维增强3D打印复合材料,通过高性能纤维的强力优势改善成型构件整体强力,扩大3D打印产品的应用范围。本文在对光固化3D打印技术成型原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设备的改装重组,在原有3D打印设备上增添了一套自动循环搅拌系统,使新设备能够制备短纤维增强3D打印复合材料,设计了一套制备短纤维增强3D打印复合材料的工艺流程,对短纤维光敏树脂悬浊液中短纤维的分散均匀度进行了研究,成功制备了短纤维增强光固化3D打印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界面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熔融沉积3D打印技术成型特点的分析,研究了聚乳酸(PLA)单丝在3D打印成型构件中的分布情况,制备了不同种类的标准拉伸试样,并分析了聚乳酸单丝的直径、排列紧密度、排列方式、对标准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光固化3D打印技术在制作立体空间模型上的特点,在原有光固化3D打印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纱线编织系统,使新设备能够制备三维编织光固化3D打印复合材料,设计了三维编织光固化3D打印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成功制备了不同类别的三维编织光固化3D打印复合材料,并分析了不同维度纱线系统对成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论:(1)实验中在原有3D打印设备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动循环搅拌系统,利用长度分别为1mm、3mm、5mm的短切碳纤维作为增强体成功制备了短纤维增强光固化3D打印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纯光敏树脂相比,添加了1mm和3mm短切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其拉伸断裂强度较小,添加了5mm短切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其拉伸断裂强度较大。当所添加短切碳纤维的长度为1mm或3mm时,随着所加入碳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逐渐降低;当所添加的短切碳纤维的长度为5mm时,随着所加入的碳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在增加。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分布越均匀,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表现的越优良,碳纤维的增强作用越明显。(2)探索了FDM型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对PLA线材的打印温度进行了研究。探究了PLA单丝和不同单丝直径下不同单丝排列紧密度、排列方式对所形成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0.2 mm和0.4 mm直径的喷头所喷出PLA单丝,其拉伸断裂强度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PLA单丝排列越紧密,FDM型3D打印构件的拉伸断裂强度越大;当PLA单丝排列紧密度为100%时,PLA单丝排列方式和直径不会影响FDM型3D打印构件的拉伸断裂强度;当PLA单丝排列紧密度小于100%时,由相同直径PLA单丝制备的构件其拉伸断裂强度特点是:构件中PLA单丝按同心线方式排列的拉伸断裂强度最大;PLA单丝按线型方式排列的拉伸断裂强度居中;PLA单丝按网格排列的试样拉伸断裂强度最小;当PLA单丝排列紧密度小于100%且PLA单丝排列方式一致时,相对于0.2 mm PLA单丝由0.4 mm PLA单丝所打印的构件的拉伸断裂强度较大。(3)通过结合三维织造技术和光固化3D打印技术,制备了三维编织光固化3D打印复合材料,其中选择碳纤维纱线、高强聚乙烯纱线、玻璃纤维纱线分别在交织后固化在光敏树脂中。选择二维纱线系统和三维纱线系统分别与光敏树脂制备成复合材料,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嵌入编织纱线后的三维编织光固化3D打印复合材料,其拉伸断裂强度较纯光敏树脂有明显提高,且嵌入高强聚乙烯纱线的复合材料断裂强度提升185.9%,嵌入玻璃纤维纱线的复合材料断裂强度提升84.2%,嵌入碳纤维纱线的复合材料断裂强度提升22.7%;嵌入编织纱线后的三维编织光固化3D打印复合材料,其弹性模量较纯光敏树脂都有提高,且嵌入高强聚乙烯纱线的复合材料提高197.58%,嵌入玻璃纤维纱线的复合材料提高164.55%,嵌入碳纤维纱线的复合材料提高151.51%;光敏树脂向高强聚乙烯纱线和玻璃纤维纱线内部渗透和固化形态较好,光敏树脂向碳纤维纱线内部有渗透但并未完全固化,固化形态较差;三维纱线系统比二维纱线系统更能保持复合材料的整体性与统一性。
罗益锋,罗晰旻[8](2016)在《不断创新发展的防护材料》文中研究表明近10年来纤维类高性能防护材料,在创新中不断发展,适应不同应用领域的高性能纤维新品种和新型号不断涌现,满足了防弹、防爆等应用领域的需求,提供了"量身定制"的更轻便、更舒适、并附加各种功能的产品。文中分别介绍了对位芳酰胺纤维、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液晶聚芳酯纤维、聚苯并双恶唑纤维和高韧性碳纤维的创新进展。
罗益锋,罗晰旻[9](2016)在《世界高科技纤维正迎来重大创新期》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19种主要高科技纤维的重大创新点。其中东丽T2000 PAN-CF拉伸强度高达60 GPa,到2017年日本PAN-CF的生产效率可望提高10倍;白俄罗斯的粘胶基碳纤维强度已达2 GPa;三菱树脂的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强度提高20%,并其加工性得到改善;杜邦的Kevlar纤维15年间开发了13个新产品;帝人的Conex neo易于染色,并开发了0.9 dtex的超细品种;解决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大和成本比玻璃钢高3倍的较好途径是在树脂中添加中空微纳米陶瓷粉体;聚芳酯纤维有望大幅缩短高温热处理的时间;而碳化硅纤维最高耐热温度为1 800℃;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是未来的研发方向;聚苯硫醚的无氯合成工艺及0.2 dtex超细丝是重要创新;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改性传统纤维,开辟了复合材料纤维新应用领域;海水淡化中空纤维出现了正渗透膜等。
罗益锋[10](2016)在《防弹纤维的近况和技术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防弹纤维材料有很多种,但迄今最常用的还是对位芳酰胺纤维(P-ARF)和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UFMWPEF)。近年来这2种纤维在成形工艺技术上都有重大突破,使防弹产品进一步实现轻量化、高性能化和舒适化。聚苯并双恶唑(PBOF)可通过分子结构改性,改善其耐紫外光和储存稳定性。芳杂环类的芳纶Ⅲ等系列产品,因成本高,主要用于国防军工的防弹防爆领域。人造蜘蛛丝是氨基酸类的高度取向纤
二、高强聚乙烯纱Tensyl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强聚乙烯纱Tensylon(论文提纲范文)
(1)船舶用纺织品的加固及性能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 船舶用纺织品的加固材料 |
1.1 纤维材料 |
1.1.1 加固棉纤维材料 |
1.1.2 玻璃纤维 |
1.1.3 Spectra |
1.1.4 聚酯和尼龙 |
1.1.5 Trevira |
1.1.6 碳纤维 |
1.2 树脂类 |
1.2.1 聚酯树脂 |
1.2.2 乙烯基酯树脂 |
1.2.3 环氧树脂 |
1.2.4 热塑性树脂 |
2 船舶用纺织品的织物类型 |
2.1 织物加固复合材料 |
2.1.1 机织物加固 |
2.1.2 针织物加固 |
2.1.3 全方位加固 |
2.1.4 三维织物加固 |
3 船舶用纺织品 |
3.1 装饰织物 |
3.2 船帆 |
3.3 充气艇 |
3.4 船舶安全用织物 |
3.5 油水分离织物 |
4 船舶用纺织品的性能 |
4.1 防污性 |
4.2 阻燃性 |
4.3 机械性能 |
5 结语 |
(2)新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弹膜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UHMWPE film的制备工艺 |
1.1 解缠UHMWPE powder的合成 |
1.2 UHMWPE tape的拉伸制备 |
2 UHMWPE film的基本性能 |
2.1 力学性能 |
2.2 耐紫外和耐热性能 |
2.3 耐化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
3 防弹性能及防弹机理 |
3.1 防弹性能 |
3.2 防弹机理 |
4 UHMWPE film应用 |
5 结论与展望 |
(4)凉感面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织物凉感的影响因素 |
1.2.1 接触瞬间凉感影响因素 |
1.2.2 稳态凉感影响因素 |
1.3 凉感面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云母、玉石凉感面料研究现状 |
1.3.2 高导热聚乙烯凉感织物研究现状 |
1.3.3 导湿凉感织物研究现状 |
1.4 存在的问题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2 基于高密度聚乙烯纤维的凉感面料开发 |
2.1 引言 |
2.2 凉感针织牛仔卫衣面料的开发 |
2.2.1 原料的选择 |
2.2.2 设备 |
2.2.3 结构设计 |
2.2.4 单面凉感稀路毛圈织造工艺 |
2.2.5 单面凉感密路毛圈织造工艺 |
2.2.6 后整理 |
2.3 性能测试 |
2.3.1 吸湿快干性 |
2.3.2 冷感性测试 |
2.3.3 抗紫外测试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面料吸湿性能 |
2.4.2 面料快干性能 |
2.4.3 面料凉感性能 |
2.5 本章小结 |
3 可视化织物凉感测试装置的搭建 |
3.1 背景介绍 |
3.2 可视化织物凉感测试平台的搭建 |
3.3 工业相机选型 |
3.4 镜头选型 |
3.5 光源选型 |
3.6 热像仪选型 |
4 面料吸湿以后热传导规律的变化探究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设备 |
4.3 实验步骤 |
4.4 实验内容与结果 |
4.4.1 毛圈织物正反面吸湿性差异 |
4.4.2 样品吸湿前后热传递效果测试 |
4.4.3 水分扩散对不同面料热传导性能的影响 |
4.4.4 水分扩散对面料热传导的影响 |
4.5 结果分析 |
4.5.1 毛圈织物正反面吸湿性差异结果分析 |
4.5.2 样品吸湿前后热传递效果结果分析 |
4.5.3 水分扩散对不同面料热传导性能的影响 |
4.5.4 水分扩散对面料热传导的影响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等 |
致谢 |
(5)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热拉伸过程中的晶体结构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UHMWPE纤维的简介 |
1.1.1 UHMWPE纤维的制备 |
1.1.2 UHMWPE纤维的性能与应用 |
1.1.3 UHMWPE纤维的发展现状 |
1.2 UHMWPE纤维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
1.2.1 纺丝条件对UHMWPE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1.2.2 热拉伸过程中UHMWPE纤维结构演变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研究思路、目的和意义 |
2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样品制备 |
2.3 实验测试方法 |
2.3.1 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测试 |
2.3.2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测试 |
2.3.3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 |
2.3.4 拉伸性能测试 |
2.4 小角X射线散射分析方法 |
2.4.1 SAXS散射强度 |
2.4.2 长周期 |
2.4.3 片晶侧面尺寸 |
2.4.4 Shish长度 |
2.5 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 |
2.5.1 结晶度 |
2.5.2 取向度 |
3 热拉伸过程中拉伸比和温度对UHMWPE纤维结构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Kebab晶体和shish晶体的散射强度分析 |
3.2.2 Kebab晶体长周期分析 |
3.2.3 片晶侧面尺寸分析 |
3.2.4 Shish晶体长度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热拉伸过程中低浓度UHMWPE纤维shish-kebab晶体结构的演变 |
4.1 引言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热拉伸过程中的晶体结构演变过程分析 |
4.2.2 热拉伸过程中的晶体结构演变机理 |
4.3 本章小结 |
5 热拉伸过程中高浓度UHMWPE纤维shish-kebab晶体结构的演变 |
5.1 引言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热拉伸过程中shish-kebab晶体的演变过程分析 |
5.2.2 热拉伸过程中shish-kebab晶体的演变机理 |
5.3 本章小结 |
6 热拉伸过程中高浓度UHMWPE纤维shish-kebab晶体结构的形成 |
6.1 引言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热拉伸过程中shish-kebab晶体的形成过程分析 |
6.2.2 热拉伸过程中shish-kebab晶体的形成机理 |
6.3 本章小结 |
7 高浓度范围内纺丝浓度对UHMWPE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7.1 引言 |
7.2 结果与讨论 |
7.2.1 力学性能分析 |
7.2.2 DSC分析 |
7.2.3 结晶度分析 |
7.2.4 取向度分析 |
7.2.5 Shish结构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8 纺丝温度对高纺丝浓度UHMWPE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8.1 引言 |
8.2 结果与讨论 |
8.2.1 拉伸性能分析 |
8.2.2 DSC分析 |
8.2.3 结晶度分析 |
8.2.4 取向度分析 |
8.2.5 Shish结构分析 |
8.3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6)纺织结构半骺板阻滞装置的开发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生物医用上的应用 |
1.2 膝内外翻的治愈方法 |
1.3 半骺板阻滞装置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第2章 材料的选择与结构的设计及参数测试 |
2.1 材料选择 |
2.2 结构设计 |
2.3 基本参数表征 |
2.4 小结 |
第3章 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 |
3.1 实验部分 |
3.2 O字形结构在模拟环境中性能测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生物相容性测试 |
4.1 实验部分 |
4.2 结果与讨论 |
4.3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纤维增强3D打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1.2.2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 |
1.2.3 3D打印技术的发展研究现状 |
1.2.4 3D打印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短切碳纤维增强光固化 3D打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复合材料成型方法与工艺研究 |
2.3 模型及实验设计 |
2.3.1 模型设计 |
2.3.2 实验设计 |
2.4 复合材料的制备 |
2.4.1 碳纤维的表面处理及短切 |
2.4.2 短切碳纤维光敏树脂悬浊液的制备与均匀度探究 |
2.4.3 短切碳纤维增强光固化 3D打印复合材料的制备 |
2.5 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
2.6 短切碳纤维增强光固化 3D打印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LA单丝对 3D打印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3.2 FDM型 3D打印设备成型原理及工艺研究 |
3.3 模型及实验设计 |
3.3.1 模型设计 |
3.3.2 实验设计 |
3.4 3D打印构件的制备 |
3.4.1 PLA单丝的制备 |
3.4.2 拉伸试样的制备 |
3.5 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
3.5.1 PLA单丝的拉伸断裂强度受喷嘴直径变化的影响 |
3.5.2 填充密度对构件拉伸断裂强度的影响 |
3.5.3 填充图案对构件拉伸断裂强度的影响 |
3.5.4 喷嘴直径对构件拉伸断裂强度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维编织光固化 3D打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
4.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4.2 复合材料成型方法与工艺研究 |
4.3 制备方法理论说明 |
4.4 模型及实验设计 |
4.5 复合材料的制备 |
4.5.1 二维纱线系统复合材料的制备 |
4.5.2 三维纱线系统复合材料的制备 |
4.6 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
4.7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部件的 3D打印实物示范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不断创新发展的防护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位芳酰胺及其共聚纤维 |
2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UHMWPEF) |
3 聚芳酯纤维(LCPF) |
4 聚苯并双恶唑纤维(PBOF) |
5 高韧性碳纤维 |
6 结束语 |
(10)防弹纤维的近况和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位芳酰胺纤维(芳纶Ⅱ)及其共聚纤维 |
二、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UHMWPE) |
三、杂环芳酰胺类纤维(HPAMF) |
四、聚苯并双恶唑纤维(PBOF) |
五、其他纤维 |
六、结语 |
四、高强聚乙烯纱Tensylon(论文参考文献)
- [1]船舶用纺织品的加固及性能要求[J]. 孙刚,刘伟,闫源,马鸣. 上海纺织科技, 2021(11)
- [2]新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弹膜材料研究进展[J]. 付杰,李伟萍,黄献聪,来悦,刘晓林,马天.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21(04)
- [3]多层UHMWPE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抗冲击性能研究[D]. 付杰.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4]凉感面料的研究[D]. 张青松. 中原工学院, 2021(08)
- [5]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热拉伸过程中的晶体结构演变研究[D]. 安敏芳. 宁波大学, 2017(02)
- [6]纺织结构半骺板阻滞装置的开发与性能研究[D]. 席鑫. 东华大学, 2017(05)
- [7]纤维增强3D打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D]. 权利军. 浙江理工大学, 2016(07)
- [8]不断创新发展的防护材料[J]. 罗益锋,罗晰旻.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16(03)
- [9]世界高科技纤维正迎来重大创新期[J]. 罗益锋,罗晰旻.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16(02)
- [10]防弹纤维的近况和技术进展[J]. 罗益锋. 新材料产业,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