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行性脑脓肿伴出血一例

血行性脑脓肿伴出血一例

一、血源性脑脓肿伴出血1例(论文文献综述)

黄远军,韩永良,周泽芳,段莉,张鸿志,曹笃[1](2021)在《包膜期脑脓肿的高场强MRI影像特点》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包膜期脑脓肿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脑脓肿影像特点的认识。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包膜期脑脓肿的住院患者的高场强MRI资料,分析病灶数量、部位、形态、大小、边缘、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结果共搜集到30例患者MRI资料,发现脓肿病灶34个,其中单发病灶27例,多发病灶3例;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基底节区病灶数分别为11、9、7、4、2、1个。感染来源依次为隐源性16例、血源性7例、耳源性、开颅术后各3例、外伤性1例。脑脓肿的平均大小为3.60 cm×2.86 cm×2.81 cm。所有病例均处于包膜期,脓肿轮廓清晰,均有包膜形成。14例形状为卵圆形,其他为不规则形。脓腔在T1WI呈低信号28例,高信号2例;除1例呈高低分隔信号外,其余29例T2WI全部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减低。脓肿壁在T2WI上全部呈现环形低信号,均可见不等高信号"靶环征"。增强扫描后脓肿壁全部呈闭环强化,脓腔无强化。所有脓肿周围见不同程度的水肿带,有明显的占位效应。结论脑脓肿大多数为单发,好发于额、颞叶,感染来源多为隐源性及血源性。高场强MRI检查简便易行,对包膜期脑脓肿的识别有很高的敏感性,尤其是在T2WI中的环形低信号,联合环形结构内的DWI高信号,可以更为敏感地识别出包膜期脑脓肿。

谢凌海[2](2020)在《球囊通道技术在脑深部病变手术中的应用及脑功能影响》文中认为第一章球囊通道技术与脑压板牵开技术疗效分析目的研究显微镜下球囊通道技术与脑压板牵开技术在脑深部病变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探讨球囊通道技术对脑组织损伤,脑功能保护,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18年01月~2019年12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深部病变患者32例。按照病变从皮层至术野显露的手术路径不同分为两组,球囊通道组(实验组)和脑压板牵开组(对照组)。两组均在显微镜下建立手术通道,由同一名手术经验丰富的高级神经外科医师主刀,其中实验组15例,对照组17例。统计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变性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种分组的预后。对比分析球囊通道技术与脑压板技术两组临床应用的优缺点,临床疗效等。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变性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34.8±75.3)分钟和(303.5±69.8)分钟,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缩短,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66.7±129.1)毫升和(309.4±236.9)毫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9.3±2.3)天和(12.4±4.8)天,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出现并发症总例数1例,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总例数3例,发生率为17.6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4687)。实验组出现肺部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出院。对照组并发症:颅内感染2例,发生率为11.7%,均予抗感染及腰大池引流后治愈;颅内迟发出血1例,发生率为5.88%,行急诊清血肿后治愈。6、患者通过GOS评分等级的数量分别为:实验组为13例、1例、1例、0例、0例;对照组为13例、3例、1例、0例、0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GOS评分等级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两者在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8702)。结论1.与脑压板牵开组相比,球囊通道组在脑深部病变治疗中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的优点;2.显微镜下球囊通道技术治疗脑深部病变后患者出现术后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的风险较脑压板牵开技术治疗脑深部病变无明显差异,提示使用球囊通道技术治疗脑深部病变不增加手术术后并发症风险。第二章球囊通道技术对脑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目的评估和比较球囊通道技术与脑压板牵开技术对脑组织的损伤。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单纯开骨瓣组(假手术组)、球囊通道技术组(实验组)和脑压板牵开技术组(对照组)。按照开颅后手术通道建立方式的不同,分别采取单纯开关颅,球囊通道扩张皮层,脑压板牵开皮层,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在干预结束后1小时,通过比较新西兰大白兔脑组织含水量(BWC)比较干预结束后脑组织含水量是否有显着性差异;通过ELISA测定S100β和NSE蛋白的含量,来确定脑损伤程度;并通过免疫印迹观察和比较相关凋亡蛋白Caspase-3剪切体和抑凋亡蛋白Bcl-2在创伤部位的表达差异。结果1、比较脑组织含水量(BWC)结果表明,两种干预方式在产生的脑组织水肿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损伤相关蛋白S100β和NSE进行ELISA测定结果表明,各组新西兰大白兔术前血清S100β浓度比较(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血清S100β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两组新西兰大白兔血清S100β浓度均在术后12h内持续升高,12h后呈下降趋势。实验组血清S100β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6h、12h、24h时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新西兰大白兔术前血清NSE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血清NSE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两组新西兰大白兔血清NSE浓度在术后24h内持续升高,实验组血清NSE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6h、12h、24h时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剪切体,抑凋亡蛋白Bcl-2的WB结果表明,颅脑损伤是诱导神经细胞发生凋亡的刺激因素之一,实验组手术区域周边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剪切体表达降低了,而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升高了。结论球囊通道技术和脑压板牵开技术都会引起术后的脑损伤,但球囊通道技术相对于脑压板牵开技术损伤程度更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孙道法,赵恺,牛洪泉,王俊文,舒凯[3](2019)在《隐匿性脑脓肿临床误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临床隐匿性脑脓肿的误诊原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39例临床误诊的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体会。结果 39例脑脓肿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MRI增强表现为非典型环形强化病灶28例(71.8%),不均匀轻度强化病灶11例(28.2%)。39例患者术前误诊为胶质瘤22例,星形细胞瘤5例,转移瘤6例,神经元肿瘤1例,梗塞后出血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胆脂瘤1例,颅咽管瘤1例,脑膜瘤1例。39例患者中开颅病灶显微切除35例,立体定向手术4例。32例患者随访(28.5±18.5)个月,疗效良好,MRI复查显示病灶根治无复发者26例,占86.7%。结论不明确的感染病程、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是脑脓肿误诊的原因。对于临床疑似患者,术中预防脓液外溢播散,根治病灶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马媛媛[4](2016)在《磁共振环形增强病变影像特点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磁共振增强病变(enhancement lesions)可能是由于脑组织局部血容量或血流量相对增加和/或缺乏血脑屏障或血脑屏障被破坏导致通透性异常增加或局部血管发育不良,发生对比剂外渗所致。根据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增强扫描的强化的模式可以分为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斑片状强化、结节状强化、开环状强化、完整强化等模式,典型的环形强化病变包括开环、完整环形强化模式,病变可累及灰质、灰白质交界处、深部白质。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认识不断提高和平均寿命延长,环形强化病变的检出率和发病率不断的提高,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知,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头颅磁共振检查技术是发现颅内病变的重要的检查手段,常规的磁共振成像序列包括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 T2WI),常规的成像序列容易忽略较小、隐匿及特殊部位的病变,无法对于病灶的类型、病因、预后进行分析判断,对于在常规影像学上不显影的病灶易造成漏诊,延误治疗时机,造成误诊、漏诊,影响疾病预后。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等新的成像技术的日臻完善。相对于常规的磁共振影像学成像技术,新的成像技术能更好的观察病灶。DWI序列能更好观察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Flair序列能更好观察邻近脑脊液,使具有高信号(长T2)的病变得以显示清楚;MRS能测定活体内某一特定组织区域化学成分。利用各种新的成像技术,大大解决了病灶类型分析及不显影、隐匿病灶的检出率等问题,对于疾病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影像学证据,为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效果评估、诊断性治疗、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随着神经影像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异常病灶的检出率不断提高,颅内环形强化病变是目前较常见的异常神经系统影像学表现,而环形强病变的诊断往往比较困难。多种病因可导致颅内环形强化病变,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中依发病率高低常见的有神经胶质瘤、颅内转移瘤、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良性肿瘤。在免疫抑制患者或器官移植者中为弓形虫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真菌感染性疾病。疾病病因不同,治疗手段及预后往往有很大区别,区分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种类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误诊导致非必要的外科手术治疗、有毒性的化学疗法或甚至导致放射性损害。活检虽然是目前诊断疾病的金标准,因国内国情并非所有患者接受活检,所以无创的磁共振检查成为重要的检查手段。目前先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例DWI、ADC-map、MRS可以为诊断疾病提供重要证据。根据磁共振环形强化病变特点对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对疾病早期诊断、治疗、评估治疗效果、判断疾病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大大缩短临床医生对疾病诊断所花费时间。目前已有文献报道脑脓肿、颅内胶质瘤、脱髓鞘病变、弓形虫的磁共振DWI、MRS成像特点及个案报道。但因环形强化病变的病因多变,并且大多疾病的病灶可存在异病同现或同病异现,导致大多数临床医生,对疾病影像学特点认识不清,尤其当病变特点不明显或存在多种疾病特点时,对疾病进行诊断尤为困难。本文根据环形强化病灶的环壁,把病灶分析环壁、壁内、壁外三部分分别进行探讨,分析归纳总结磁共振环形强化病变的环壁及壁内外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进一步分析强化病灶特点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更多的依据,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选取2015年1月~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所有患者行磁共振增强扫描,并表现为环形强化或开环状强化。所有患者经病理或临床确诊,排除诊断不明确、资料不齐全、手术后复查病例。2、MRI检查磁共振检查采用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头颅表面线圈,常规行Tlflair、 FrfseT2WI及冠状位T2flair平扫,矢状面及轴位T1flair增强扫描。DWI应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序列,b值为0和1000s/mm2,1H-MRS扫描在Flair/T2WI或增强T1WI上进行定位,选择肿瘤最大层面作为MRS定位层面,通过软件包获得:化学位移图波谱图、代谢图和代谢-解剖图4种图形。在代谢一解剖图上放置最小感兴趣区于囊腔内、囊壁上及对侧正常组织内,得到各自波谱图。3、图像分析与测量依据病变区信号强度与对侧脑实质或侧脑室内脑脊液信号强度相对比,定义为高、等、低信号。4、MRI征象分析病灶共性①数量、位置、大小、形态、清晰度、周围水肿比值;②病灶是否存在囊变、出血、坏死;③囊壁完整程度、厚度分析、内外壁光滑程度;④依据强化情况分为强化壁、壁内、壁外三个部位,描述TI、T2、DWI、Flair, ADC-map的信号特征;⑤进行病灶H-MRS分析,与对侧正常组织进行对比,进行分析描述。5、数据处理使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年龄、性别、病灶位置、数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面积、长、宽、年龄,使用单方向方差分析,当方差齐时使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当方差不齐时使用Dunnett’s T3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选取2015年1月~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所有患者行磁共振增强扫描表现为环形强化或开环状强化,所有病人经病理或临床确诊。共收集178例病例资料,共396个病灶,疾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转移瘤(n=88)49.7%、胶质瘤(n=33)18.4%、良性肿瘤(n=20)10.6%、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n=11)6.7%、脑脓肿(n=9)5.05%、结核瘤(n=7)3.9%、脱髓鞘(n=6)3.35%、寄生虫(n=4)2.2%。对178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之间存在差异,转移瘤好发在老年患者中,平均年龄56岁,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疾病的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患者发病性别、病灶数量之间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1、归纳178例患者磁共振环形强化病变特点4例寄生虫病例均为裂头蚴感染,其中3例(3/4)位于幕上,1例病灶广泛多发累及幕上、幕下,共7个病灶;病灶表现为类圆形,周围界限清晰伴III级水肿,病灶直径(0.66±0.18)cm。33例胶质瘤病例,其中大部分(28/33)为单发环形强化病变,5例为多发环形强病变,病灶可位于幕上或幕下,共38个病灶;其中大部分(23/38)病灶形态不规则伴轻中度水肿,病灶界限不清晰,病灶直径(4.1±2.1)cm。7例结核瘤病例,4例(4/7)广发多发,3例(3/7)位于幕下,共11个病灶;其中多数(6/11)病灶形态为类圆形,11例病灶界限清晰伴中重度程度水肿,病灶直径(0.98±0.42)cm。20例良性肿瘤病例,大部分(18/20)为单发环形强化病变,位于幕上,2例广泛多发,共33个病灶;其中大部分(28/33)病灶界限清晰,形态为类圆形,伴轻中度水肿,病灶直径(2.5±1.15)cm。11例淋巴瘤病例,大部分(10/11)为单发环形强化病灶位于幕上,1例广泛多发,共18个病灶;其中大部分(13/18)病灶界限清晰,病灶一半表现为类圆形,一半表现为不规则形态,大部分(12/18)病灶伴轻中度水肿,病灶直径(2.53±1.15)cm。9例脑脓肿病例,大部分(8/9)单发环形强化病变位于幕上,1例广发多发病变,共14个病灶,其中大部分病灶界限清晰,类圆形病灶,伴中重度水肿,病灶最长直径(2.37±1.25)cm。6例脱髓鞘病例,大部分病灶(5/6)为单发环形强化病灶位于幕上,1例病灶广泛,共10个病灶,大部分(7/10)病灶形态为类圆形,界限清晰,病灶水肿多变,病灶直径(1.4±0.93)cm。88例转移瘤病例,31例(31/88)病灶广泛多发,共265个病灶;其中大部分(237/265)病灶表现为类圆形,界限清晰,伴轻中度水肿,病灶直径(1.45±1.21)cm。胶质瘤、淋巴瘤好发在幕上,偶可见幕下,一般为单发病变,有统计学意义;对病灶长度和面积进行统计学检查得出,裂头蚴、结核瘤病灶小,胶质瘤、良性肿瘤病灶大,脱髓鞘为小到中等大小病灶,转移瘤、脑脓肿、淋巴瘤病灶大小多变,但多为中等大小病变,病灶直径及面积大小不同有统计学意义;裂头蚴病灶为Ⅲ级水肿,与其他疾病存在统计学差异,脑脓肿、结核瘤多为II-III级水肿,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余疾病因不同时期水肿程度不同。2、病灶伴随现象本次纳入寄生虫病例为裂头蚴感染患者,病灶未见伴随现象;胶质瘤、良性肿瘤、转移瘤可见囊变、出血、坏死现象;脑脓肿可见囊变、坏死现象;淋巴瘤、脱髓鞘疾病未见囊变现象;结核瘤病灶无出血、坏死现象;胶质瘤、良性肿瘤、转移瘤病灶常出现囊变、出血、坏死,考虑与肿瘤组织增长过快,供血不足引起,但是否存在统计学差,有待进一步讨论。3、囊壁完整程度、厚度分析、内外壁光滑程度裂头蚴7个病灶,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大多数(6/7)为薄壁强化,内外壁光滑。胶质瘤38个病灶,大多数(31/38)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多数(25/38)为不均匀厚壁强化,内外壁毛糙。结核瘤11个病灶,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多数(8/11)为薄壁强化,内外壁毛糙。良性肿瘤33个病灶,其中大多数(22/33)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多数(25/33)为不均匀厚壁强化,多数(n≥24)内外壁毛糙。淋巴瘤18个病灶,其中大多数(11/18)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大多数(15/18)病灶不均匀厚壁强化,内外壁毛糙。脑脓肿14个病灶,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多数(9/14)病变均匀薄壁强化,多数(11/14)病灶内外壁光滑。脱髓鞘疾病10个病灶,部分(7/10)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少数(3/10)不完整强化,多数薄壁强化,内外壁毛糙。转移瘤265个病灶,大多数病灶(n>252)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不均匀薄壁强化,大多数(n>192)内外壁毛糙。4、依据强化情况分为强化壁、壁内、壁外三个部位,描述TIWI、T2WI、DWI、 Flair、ADC-map的信号特征。裂头蚴共7个病灶,病灶整体在常规磁共振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环壁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上为低信号;内部和外部在DWI上为低信号,ADC图上为高信号。胶质瘤共38个病灶,病灶大多数在常规磁共振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环壁大多数(25/38)在DWI上为高信号,低ADC图;大多数(26/38)病灶内部在DWI低信号,高ADC图;大部分(30/38)病灶外部表现为等DWI信号。结核瘤共11个病灶,病灶内部和外部在常规磁共振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环壁部分(6/11)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部分(5/11)表现为长T1等T2信号。环壁大部分(9/11)在DWI等信号,内部DWI低信号,外部DWI低信号。环壁在ADC-map部分(2/4)为等信号,部分(2/4)为低信号,内部表现为高ADC信号,病灶外部部分(2/4)为高信号,部分(2/4)为等信号。良性肿瘤共33个病灶,病灶大多数(28/33)在常规磁共振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偶可见短T1短T2信号。囊壁大部分(23/33)表现为DWI高信号,ADC-map低信号;内部大部分(17/33)为低信号,ADC-map高信号;外部大部分(27/33)表现为等信号,ADC-map高信号。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共18个病灶,病灶大多数(15/18)在常规磁共振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高Flair信号。囊壁大部分(13/18)表现为DWI高信号,ADC-map等信号;内部为DWI高信号或低信号,大多数(4/5)病变ADC-map高信号;大多数(11/18)病变外部表现等信号,大多数(4/5)病灶外部表现为ADC-map高信号。脱髓鞘共10个病灶,环壁及内部(7/10)在常规磁共振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外部大多数(6/10)为等T1长T2信号。病灶在Flair序列上大多数为高信号。环壁大多数(6/10)在DWI上为高信号,内部为低DWI信号,外部为等DWI信号。ADC-map上,环壁为低信号,内部为高信号,外部为等信号。转移瘤共265个病灶,病灶大多数(n>178)在常规磁共振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高Flair信号。环壁大多数(206/265)在DWI序列上为高信号,内部为低信号,外部为等信号。环壁大多数(31/48)在ADC-map为低-等信号,内部多数(34/48)高信号,外部多数(41/48)高信号。脑脓肿共14个病灶,病灶内外部大多数(11/14)在常规磁共振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环壁部分(5/14)为等T1长T2信号,部分(7/14)为长T1长T2信号,少数为短T1信号。环壁大多数(9/14)在Flair为低信号;大多数(11/14)病变为DWI高信号,内部大多数(11/14)病变为DWI高信号,外部大多数(11/14)为DWI等信号;ACD-map,环壁(2/3)为等信号,内部为低信号,外部高信号。在T1WI、T2WI、Flair成像上囊壁及壁内外信号为长-等T1信号、长-短T2信号、低-高Flair信号,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DWI加权像上,裂头蚴壁内部为低信号,囊壁为高信号,壁外为低-等信号;结核瘤壁外表现为等信号,脱髓鞘病变囊壁及壁外为等-高信号;脑脓肿内部多数为高信号,外部为等-高信号,其余病灶在DWI成像上多变,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在ADC-map上,裂头蚴、脑脓肿壁外为高信号,结核瘤、良性肿瘤、淋巴瘤、转移瘤壁外为等-高信号、脱髓鞘病变壁外为等信号;淋巴瘤囊壁为等-高信号,裂头蚴、脱髓鞘为低信号,脑脓肿、结核瘤为低-等信号,其余信号病变部位的信号无统计学意义。5、病灶部位波谱分析结果178例患者中共19个病例行MRS病例,其中胶质瘤12例,淋巴瘤1例,脑脓肿1例,脱髓鞘1例,转移瘤4例。本文中结核瘤、裂头蚴、良性肿瘤病例未行MRS检查。12例胶质瘤患者,病灶内部及环壁NAA、Cr峰明显下降,Cho峰明显升高,NAA/Cr下降,Cho/Cr升高,Cho/NAA升高,部分病例可见Lip、Lac峰。淋巴瘤病灶内部及环壁NAA、Cr峰下降,Cho峰升高,NAA/Cr、 Cho/Cr值升高,Cho/NAA值下降。脑脓肿囊壁及内外部可见Cho峰升高,可见Lip、Lac峰,未见特征性氨基酸峰。脱髓鞘病变Cho、Cr峰升高,NAA峰多变,可见Lip峰,即使同一病灶不同部位囊壁的NAA峰也不尽相同。4例转移瘤患者,病灶内部NAA峰下降,Cho峰多变,NAA/Cr、Cho/NAA、Cho/Cr比值多变,可见Lip峰。结论颅内环形强化病变所占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转移瘤、胶质瘤、良性肿瘤、淋巴瘤、脑脓肿、结核瘤、脱髓鞘、裂头蚴。1、转移瘤发病年龄较大,病灶好发在皮髓质交界区,一般为多发性环形增强病变,为类圆形的小病灶,界限清晰。MRS可见NAA峰下降,可见Lip峰。2、胶质瘤好发大脑半球,可累及胼胝体,病灶大,形态不规则,有占位效应,可伴囊变、出血、坏死现象。增强扫描可见完整环形不均匀厚壁强化,MRS可见环壁NAA、Cr峰下降,Cho峰升高,内部可见Lip峰。3、良性肿瘤多为单发幕上环形强化病变,病灶较大,周围界限清晰,类圆形病变,有占位效应,伴囊变、出血、坏死现象。增强扫描可见完整环形不均匀厚壁强化,MRS可见环壁NAA、Cr峰下降,Cho峰升高,升高程度较恶性肿瘤小。4、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为单发幕上环形强化病变,可累及基底节、胼胝体,肿瘤沿室管膜播散,病灶中等大小,周围界限清晰,伴轻中度水肿。增强扫描可见完整不均匀厚壁强化,MRS见Cho升高,Cr峰下降,Cho/Cr比值升高,Lip峰明显升高。5、脑脓肿多为幕上单发环形强化病变,病灶中等大小,界限清晰,类圆形病变,伴轻中度水肿,可伴卫星病灶。病灶内部在DWI上为高信号,ADC-map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均匀薄壁、完整环形强化,MRS见NAA、Cho峰下降,可见特征性氨基酸峰、Lip峰、Lac峰。6、结核瘤位于幕下或广泛多发病变,病灶小,周围界限清晰,类圆形病变,可伴或不伴结核性脑膜炎。增强扫描可见完整不均匀薄壁强化。7、脱髓鞘病变多数位于幕上,脑室周围好发,病灶较小,界限清晰,伴轻中度水肿,可见“开环状强化”。增强扫描为薄壁开环状强化,MRS可见NAA峰降低,Cho峰升高,部分可见Lip峰。8、裂头蚴多数幕上,病灶较小,周围界限清晰。可见“隧道征”、“游走性”。增强扫描可见完整薄壁环形强化。

于艳红,陈为军,王宁,牛艳坤,靳龙坡,郭成伟[5](2014)在《颅内粒细胞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颅内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该病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颅内GS 9例的影像学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本组CT及MRI检查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浸润伴出血4例,颅内肿瘤伴骨质破坏3例,脑膜侵犯2例。2例影像学检查诊断为GS;7例误诊,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及转移瘤各2例,脑肿瘤、颅底软骨肉瘤及颅内低压综合征各1例。9例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2例;3例先确诊白血病,后诊断GS,6例因颅神经症状首发经脑脊液检查发现典型GS细胞确诊GS。经相应治疗疾病进展死亡1例,缓解8例。结论颅内GS CT与MRI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浸润伴出血、颅内肿瘤伴骨质破坏及脑膜侵犯伴梗阻性脑积水等征象,CT和MRI联合检查有助于GS确诊,且对预后评价有一定帮助。

朱庆强,吴晶涛,王中秋,陈文新,王守安,张洪英[6](2012)在《原发性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与扩散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常规MRI与扩散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常规MRI、MR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定量测定肿瘤实质和对侧正常脑白质区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值,比较两者平均ADC值的差异。结果:17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可以分为不强化的囊壁及显着强化的壁结节、环形强化的囊壁及显着强化的壁结节、单纯环形强化的囊壁、实性肿瘤的均匀强化、肿瘤大部分为实性成分的不均匀强化等几种。肿瘤DWI低信号15例,等低混杂样信号2例,SWI可见低信号2例,信号低于对侧正常脑实质,ADC值升高。瘤体ADC值为(1.46~1.93)×10-3mm2/s,高于肿瘤对侧正常脑实质区的ADC值(0.86~1.2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9,P<0.01)。结论:在传统的MRI序列基础上,应用DWI成像技术对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陈东,刘莉丽,邱丽华,韩福刚,孙贞超,郭召友[7](2009)在《颅内浆细胞肉芽肿MRI表现及4例误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浆细胞肉芽肿(PCG)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内PCG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病灶分别位于右侧额顶叶、右侧桥小脑角区、右侧中颅窝蝶鞍旁及左侧上矢状窦旁,T1WI、T2WI多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合并出血时可均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多呈等低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可呈等、低或高信号,增强后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其中1例位于脑内,术前误诊为转移瘤或胶质瘤伴出血。3例位于脑外,其中2例可见脑膜尾征,术前误诊为脑膜瘤。结论颅内PCG少见,MRI无特征性表现,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母传利[8](2006)在《10例儿童幕上脑脓肿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儿童幕上脑脓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10例儿童幕上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CT或MRI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幕上脑脓肿多以抽搐起病,全身感染、颅高压症状以及局部体症不明显。不同脑叶受损症状不同。结论:儿童幕上脑脓肿的定位、定性诊断须密切结合临床表现。脑电图、CT或MRI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沈训泽,龚向阳,蒋定尧,张德钧[9](2005)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脑脓肿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脓肿的诊断及与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4例脑脓肿与 17例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的DWI信号特征进行分析 ,测量并比较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病灶与对照区的ADC值比率 (ADC率 ,rADC)。结果 :14例脑脓肿在DWI上均呈程度不等的高信号 ,其中 12例在ADC上呈低信号 ,平均ADC值为 (0 .62± 0 .2 9)× 10 -3 mm2 /s ,平均rADC为 0 .77± 0 .3 6;17例囊性、坏死性肿瘤中 15例在DWI上呈低信号 ,16例在ADC上呈高信号 ,平均ADC值为 (2 .3 7± 0 .70 )× 10 -3 mm2 /s ,平均rADC为 3 .2 4± 1.0 8。统计分析显示脑脓肿与囊性坏死性肿瘤的平均ADC值及rADC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 (P <0 .0 1) ,前者均显着低于后者 ;DWI与ADC相结合对脑脓肿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4.6%、94.1% ,显着高于文献报道相应常规MRI的 60 %、2 7.2 7%。结论 :DWI与ADC能有效反映脓肿与囊性、坏死性肿瘤的不同液态性质 ,对脑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沈训泽[10](2004)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脓肿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脓肿诊断及与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脑脓肿与17例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的DWI信号特征进行分析,测量并比较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病灶与对照区的ADC值比率(ADC率,rADC)。结果:全部脑脓肿病例(14/14)在DWI上均显示为程度不等的高信号,12例(12/14)在ADC图上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62±0.29)×10-3mm2/s,平均rADC为0.77±0.36;囊性、坏死性肿瘤有15例(15/17)在DWI上显示为低信号,16例(16/17)在ADC图上呈高信号,平均ADC值为(2.37±0.70)×10-3mm2/s,平均rADC为3.24±1.08。统计分析显示脑脓肿与囊性坏死性肿瘤的平均ADC值及rADC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1),DWI及ADC图在脑脓肿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显着高于常规MRI。结论:DWI与ADC能有效反映脓肿与囊性、坏死性肿瘤的不同液态性质,在脑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二、血源性脑脓肿伴出血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源性脑脓肿伴出血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包膜期脑脓肿的高场强MRI影像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资料搜集
    1.3 MRI检查方法
    1.4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资料
    2.2 感染来源
    2.3 头颅MRI结果
3 讨论

(2)球囊通道技术在脑深部病变手术中的应用及脑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球囊通道技术与脑压板牵开技术疗效分析
    前言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球囊扩张后管状牵开器对脑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3)隐匿性脑脓肿临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实验室检查
    1.4 治疗方法
    1.5 疗效和随访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
    2.2 术后并发症
    2.3 随访情况
3 典型病例影像学分析
4 讨论

(4)磁共振环形增强病变影像特点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MRI检查
    3. 图像分析与测量
    4. MRI征象分析
    5. 数据处理
结果
    1. 病例资料
    2. 病变分布及水肿
    3. 病灶伴随现象
    4. 囊壁分析
    5. MR特点
    6. MRS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颅内粒细胞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影像学表现
        1.3.1 脑实质浸润伴出血4例:
        1.3.2 颅内肿瘤伴骨质破坏3例:
        1.3.3 脑膜侵犯2例:
    1.4 影像学诊断
    1.5 病理诊断
    1.6 治疗及预后
2 讨论
    2.1 GS与白血病
    2.2 颅内GS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2.2.1 脑实质浸润伴出血:
        2.2.2颅内肿瘤形成伴骨质破坏
        2.2.3 脑膜侵犯伴脑积水:
    2.3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6)原发性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与扩散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检查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5 鉴别诊断

(9)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脑脓肿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扫描技术和参数
    1.3 比较与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10)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脓肿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报告: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脓肿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中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综述: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致谢

四、血源性脑脓肿伴出血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包膜期脑脓肿的高场强MRI影像特点[J]. 黄远军,韩永良,周泽芳,段莉,张鸿志,曹笃.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1(08)
  • [2]球囊通道技术在脑深部病变手术中的应用及脑功能影响[D]. 谢凌海.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3]隐匿性脑脓肿临床误诊分析[J]. 孙道法,赵恺,牛洪泉,王俊文,舒凯.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9(06)
  • [4]磁共振环形增强病变影像特点的回顾性研究[D]. 马媛媛.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5]颅内粒细胞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J]. 于艳红,陈为军,王宁,牛艳坤,靳龙坡,郭成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14(08)
  • [6]原发性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与扩散特征分析[J]. 朱庆强,吴晶涛,王中秋,陈文新,王守安,张洪英. 医疗卫生装备, 2012(09)
  • [7]颅内浆细胞肉芽肿MRI表现及4例误诊分析[J]. 陈东,刘莉丽,邱丽华,韩福刚,孙贞超,郭召友.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03)
  • [8]10例儿童幕上脑脓肿临床分析[A]. 母传利. '2006中国(郑州)国际临床神经病学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 2006
  • [9]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脑脓肿的价值[J]. 沈训泽,龚向阳,蒋定尧,张德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02)
  • [10]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脓肿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D]. 沈训泽. 浙江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血行性脑脓肿伴出血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