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峡摆塔式缆索起重机塔架的结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田亚男[1](2019)在《某工程用缆索起重机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缆索起重机是一种大跨距承载起重运输机械,具有水平运输与垂直吊装的功能。其中,载重小车利用悬挂于两支点之间的柔性钢索作往返运输工作。相比较于陆地上其它起重机械设备,缆索起重机具有跨距大、运转速度快、结构构造简单、施工周期短、造价低廉等优势,并且受施工操作场地和地势条件影响较小。因此,在桥梁施工、水利建设和公路工程中多采用缆索起重机设备,完成施工建材及构件的水平和垂直运输。由于缆索起重机塔架结构承受主索力、背索力、风荷载、温度荷载等因素影响,要保证塔架结构安全稳定,对其进行相关力学性能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缆索起重机规格和结构形式,选用多种型钢截面和圆形钢管型截面等主材,应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Workbench对某跨库大桥所使用的LQ800kN缆索起重机结构及其岩锚梁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塔架结构刚度和强度,得到结构变形、应力分布情况。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应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对缆索起重机塔架结构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针对主索与水平方向斜拉角度的变化、整体温度荷载变化、风荷载,设计八种静力计算工况,分析塔架结构的整体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2)应用Workbench软件对岩锚梁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力学性能分析,计算出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3)对塔架结构进行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分析。(4)运用MIDAS/Civil软件进行塔架结构特征值分析,得出其振型周期和振动模态响应。(5)对塔架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线弹性时程分析,得出塔架典型位置处的位移和时程加速度的变化规律。根据相关规范,对动力响应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文对缆索起重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为缆索起重机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李真颜[2](2019)在《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力学性能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蓬勃发展,悬索桥以其线形优美、受力合理、与环境相融合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青睐,而悬索桥修建过程中加劲梁的吊运安装是施工中的一个难点。对于跨越江河的悬索桥加劲梁,传统的方法会对其通航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枯水期为不影响工期还需限航封航,严重影响过往船只的运输工作,对经济造成很大损失。缆索吊装系统作为一种既能垂直吊运并且能够远距离水平运输的起重装置,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一点,且其具有易操作、易掌握,施工方便,无需搭设支架,对各种环境适应性强,起吊能力强等优点,因此缆索吊装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悬索桥工程领域。随着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悬索桥跨度越来越大,加劲梁节段也越来越重,因此大跨度、大吨位的缆索吊装系统的设计研究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我国在悬索桥缆索吊装系统方面起步较晚,但也进行了不断探索与研究。本文以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为工程背景,针对缆索吊装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研究,所作的具体分析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对缆索吊装系统主索的计算理论进行了讨论,并推导了主索线形、索长和主索张力等计算公式,为后续计算分析工作提供理论依据。2、以抛物线计算理论与精确的悬链线计算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了二者对于主索水平力在大跨度情况下的相对误差,提出了抛物线理论在大跨度缆索吊装系统中的适用范围。3、综述了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作用下计算主索变形的计算方法,并开展了与有限元法进行对比研究的工作,分析了解析法中两种主索张力状态方程的计算精度,明确提出了其在大跨度缆索吊装系统中的适用范围,同时用MATLAB软件绘制了几种关键工况的主索垂度包络图。4、以控制变量法控制参数变量,通过布置参数的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边跨背索倾角和中跨设计垂跨比等因素对缆索吊装系统主索受力的影响,并得出了其设计合理范围。5、通过改变中跨跨度和主索抗拉强度,揭示了主索经济性随跨度和抗拉强度变化规律。6、通过设置具有不同垂度差值的一组主索,在最大吊重工况荷载作用下达到同一垂度,研究了安装误差对主索受力性能的影响。
张俊锋,杨国兰[3](2018)在《混凝土运输入仓方法研究与分析》文中指出混凝土运输入仓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方法选择的正确与否对施工工期、混凝土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结合目前国内混凝土施工的实际情况,对不同时期主要的混凝土运输入仓方法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详细地描述了各种方法的使用情况,认真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对施工人员在选择混凝土运输入仓方法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徐书晶[4](2017)在《灾害救援用快装式缆索起重机结构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地震、洪水等灾害发生后,灾区道路、桥梁和电力等设施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救灾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本课题设计了一种以液压为动力的灾害救援用快装式缆索起重机,该设备适用于多种地形、可在短时间内架设完成,具备远距离运输救灾人员和物资的功能。本课题创造性地将缆索起重机应用于灾害救援领域,为我国灾害救援装备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根据灾害现场的条件,确定了整机的设计指标。根据救灾用缆索起重机要实现的功能,对整机总体方案进行了设计,将整机划分为塔架系统和索道系统两大部分。为实现快速架设的功能,对支撑塔架系统和索道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设计,并编制了支撑塔架系统和索道系统的安装流程。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了整机的三维模型,并用Auto CAD软件绘制了整机的二维图。本文利用抛物线理论建立了承载索的静力模型,计算了承载索所受的集中载荷和分布载荷,对承载索进行了静力分析,选用了满足强度要求的承载索密封钢丝绳。本文利用MATLAB仿真了小车在多种状态下的运动轨迹。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承载索进行了非线性静力学分析,验算了抛物线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分别对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下的承载索进行了结构动力学分析。分析了承载索非工作状态下的平面内和平面外振动特性;分析了承载索工作状态下平面内的振动特性,得到了小车作用位置及载荷大小与承载索振动特性之间的关系。用ADAMS软件建立了承载索的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了小车在承载索上运动的3种典型工况,得到了承载索的张力变化曲线和小车振动变化曲线。用有限元法对塔架系统的结构静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根据灾害救援用快装式缆索起重机的工作条件计算了塔架系统承受的风荷载。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运用多种单元建立了支撑塔架的有限元模型,针对缆风绳布置层数和位置对支撑塔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支撑塔架缆风绳布置方案。对缆风绳预应力进行了计算,确定了支撑塔架力学分析的初始状态。选择了四种工况对支撑塔做了非线性静力学分析,支撑塔架强度和变形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对支撑塔结构整体稳定性和单肢稳定性进行了验算。对支撑塔架做了模态分析,获得了支撑塔结构的前八阶频率和振型,了解了支撑塔的振动特性。对支撑塔进行了谐响应分析,获得支撑塔的共振频率,对比了承载索对支撑的变载荷频率,得出支撑塔不会发生结构共振的结论。
张旭[5](2016)在《缆索起重机塔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缆索起重机作为一种特殊的起重运输机械,因在大跨度远距离的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由于缆索起重机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承受巨大荷载,对其结构进行力学性能分析以保证缆索起重机施工安全就尤为必要。本文应用ANSYS大型结构分析软件对怒江四线特大桥钢桁拱施工使用的LQ2000/200KN型门式缆索起重机塔架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全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概括如下:(1)应用ANSYS中的APDL参数化语言建立门式缆索起重机塔架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施工组织和荷载条件设计计算工况对此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出塔架结构的应力和位移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索鞍位置对塔架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风荷载对塔架结构变形的影响。(2)对塔架结构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塔架结构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响应等动力学特性。(3)对塔架结构进行地震反应谱分析。根据规范,设计7种不同地震荷载,对塔架结构模型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分析,得出不同方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的变化规律,并对响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分析结果不仅为怒江四线特大桥钢桁拱桥的施工提供安全保障,也为该类型缆索起重机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夏大勇[6](2013)在《水电工程重型缆机架空索道系统动力学及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缆索起重机(以下简称缆机)是以悬挂于两支点之间的钢索作为承载结构,利用载重小车在其上往返移动进行物料吊运,兼有垂直运输(通过起升机构的起重绳实现)和水平运输功能的特种起重运输机械。缆机主要由塔架、架空承载部分、工作驱动机构、机电控制设备及安全保护装置等组成,其中架空部分主要由承载索、起重绳、牵引绳、承马及载重小车等部件组成。缆机在水利电力建设工程、桥梁建筑、码头施工、森林工业、采矿工业、堆料场装卸以及港口装卸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我国在三峡大坝施工中,首次引进德国克虏伯所设计制造的缆机,并开始对国外先进缆机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和吸收。目前我国在缆机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塔架、驱动及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都较为成熟,使用过程也很少出现故障。但是,在对缆机中关键部件——架空系统的研究方面与国外类似产品相比仍有差距,反映在对于架空部件的优化设计、产品精细化程度不够,可靠性不高,缺乏基础性研究的支持。通过查阅文献获知,大量缆机方面的文献仅仅涉及缆机的维护、保养、运行等方面的内容。在研究中有两个明显的不足:其一是对于重型缆机索道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不够;其二是没有运用现代设计分析方法与手段对缆机架空索道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由于缆机架空部分的承载索、起重绳、牵引绳及承马等部件之间存在强耦合关系,保证缆机架空部分的平稳运行成为缆机设计的关键。随着我国对缆机速度及载荷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应用动力学和现代设计分析方法与手段,对缆机架空部分部件的运动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提高缆机运行的平稳性和使用可靠性。论文以现代设计理论为指导,对重型缆机中的架空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以及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系统地研究了重型缆机承载索的动力学建模方法。针对缆机架空部分中起升系统与承载索之间存在的强耦合作用及缆机的结构特点,把缆机架空系统合理的抽象成悬挂于两等高固定端的均质弹性连续体和具有一定质量—刚度—阻尼的移动振子的物理模型。然后应用汉密尔顿(Hamilton)原理列写了该系统的运动方程,通过力和位移协调推导出了一组控制索—振子运动的偏微分方程组,在方程中考虑了科氏(Coriolis)惯性力以及缆索的非线性弹性恢复力。由于该微分方程组不存在封闭的解析解,因而运用伽辽金法(Galerkin)方法,把偏微分方程组转化成了常微分方程组以便利于数值积分求解。2.针对控制索-振子运动的微分方程,对数值积分和动力学仿真的方法分别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形函数的阶数对收敛性的影响,根据重型缆机架空部分的结构形式,并考虑跨度、垂度以及载重量等因素,选择正弦函数作为形函数并编制了MATLAB程序。应用该程序,在缆机的匀速、紧急加(减)速、加载以及减载等典型工况下,对悬索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为了对动力学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平台上建立了缆机承载索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数值积分的求解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小车的运动速度、吊重等对悬索的动力学特性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而其中对缆机运行平稳性影响最大的是载重小车的运行速度。对于目前使用最多的30t级缆机及其相应的架空结构,小车的最大匀速不宜超过7.5m/s,否则会导致缆索的急剧跳动,对缆机的平稳运行十分不利。结论解释了为何缆机载重小车的工作速度存在速度限制闽值。3.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和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对架空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承马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论文结合承马的结构特征和设计流程,具体研究了承马的三维设计方法,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在ADAMS平台上对承马进行了动力学仿真,通过参数优化设计,确定了保证承马托轮臂得到合理张开角度时托轮臂铰点的最优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承马关闭弹簧的刚度和阻尼参数的优化,可整体提高承马启闭过程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并提高承马启闭响应的灵敏度。4.通过对缆机不同工况和载荷下的运行状况分析,求解状态方程确定了缆机工作时各个承马中从空中脱落风险最大的承马。以该承马的载荷和受力特性为基础,选择空载、轻载以及满载等典型工况对缆机运行过程中承马的受力状况进行有限元结构分析,确定了承马结构中最为薄弱的部分。研究方法和结果可直接应用于承马的设计工作,对承马结构轻型化、提高承马工作的可靠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5.对于缆机承载索的疲劳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单根钢丝及整条缆索的受力分析,证明缆机承载索的疲劳与悬索桥等其他悬索结构中索的疲劳有所不同,悬索桥等其他悬索结构中索的疲劳属于轴向疲劳问题,而缆机承载索的疲劳属于弯曲疲劳问题,并从理论上论证了缆机承载索的疲劳发生在承载索的表面而非靠近索中性面的原因。通过对承载索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出载重小车运行过程中承载索交变应力的幅值,并结合经典的应力-寿命S—N曲线,对缆机承载索的疲劳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证明了承载索的疲劳寿命与缆机载重小车的循环次数、吊运重量及承载索直径等参数的关联度。通过工程实例的验算,计算出某30t级缆机在吊运300kN载荷时承载索的寿命仅仅略高于30万个工作循环,从理论上论证了承载索的国外供货方不愿对承载索的寿命做出高于30万个工作循环承诺的原因,对目前承载索安全系数的选择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并可提高缆机的使用安全性。论文对工程对象进行分析与综合,原始参数来源于工程案例,研究成果均有相应的工程实例验证,对缆机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宋振华[7](2012)在《缆索起重机静动态特性研究》文中指出缆索起重机是一种能够兼作水平与垂直运输的起重设备。它经常被用于地势起伏不平、或者陆地上使用其他运输机械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不适合的地方。可作较长距离的空中运输,不受地势和施工操作场地的限制。因此,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桥梁施工建筑工程及水利建设中,用来运输建筑材料和吊装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本文以斜卡电站60kN缆索起重机为研究背景,以缆索起重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主索、塔架、小车等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单元法、结构力学、动力学等基本理论,利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SOLIDWORKS建立塔架几何模型,利用MATLAB软件、ANSYS软件对主索、塔架进行计算分析,利用SIMULINK工具箱对吊重—小车系统进行研究,最终完成了对整机各部分特性的研究。对于缆索起重机的主索,论文研究了其在不同工况的包络线、是否考虑垂度、集中载荷影响的振动特性,得到其振动频率及振型;对于塔架,通过计算确定了应力分布规律及高应力区,研究了其固有频率及相应的振型,以及当载荷变化时塔架关键部位位移和应力的动态响应。论文最后以吊重、小车为系统,推导其力学模型并仿真,得出响应结果。本文通过对斜卡电站60kN缆索起重机的分析计算,研究了固定式缆索起重机各主要组成部分的静动态特性,对于此类缆索起重机的设计及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张益锋[8](2012)在《门式缆索起重机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和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缆索起重机在吊装过程中,塔架承载多种不同的载荷,为了确保缆索起重机在吊装过程中的整体强度、稳定性及吊装过程的安全可靠,必须对缆索起重机的塔架在多种工况作用下进行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分析。本文以朔准铁路跨黄河特大桥工程施工实际问题所使用的LQ2800KN型缆索起重机为背景,依据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提供的LQ2800KN型缆索起重机结构设计图纸按照各个构件的实际截面形状建立了缆索起重机塔架的ANSYS有限元计算模型,对LQ2800KN型缆索起重机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本文对LQ2800KN型缆索起重机的承重索系统进行了理论计算,比较了悬链线法与抛物线法的优缺点。2.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在大风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线性屈曲分析),并通过施加缆风绳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3.对LQ2800KN型缆索起重机进行了刚度、强度分析并给出了结构变形(位移)、应力分布的计算结果,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该结构在现有荷载情况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判定。通过变形(位移)控制,分析了缆风绳和背索张力,分别给出适合各个施工工况的缆风绳和背索预张力。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研究,改进了缆索起重机的设计方案,确保了缆索起重机在朔准铁路跨黄河特大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肖雁飞,吴镇,夏大勇[9](2010)在《基于SolidWorks平台的缆索起重机支索器三维建模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支索器是缆索起重机正常工作的关键部件之一,它能较好地防止缆机工作索互相缠结,并在小车通过的时候要求支索器能够自动开启。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三峡摆塔式缆机上的固定张开式支索器,通过SolidWorks软件实现了支索器的实体建模与虚拟装配。
夏大勇,王毅华[10](2009)在《缆索起重机架空部件的结构特性》文中研究指明缆索起重机的承载索应选用外层密封的钢丝绳,起重绳、牵引绳选用耐磨及抗弯曲性能好的瓦灵顿型或面接触钢丝绳;起重小车的结构应保证各行走轮承载均衡,吊钩正常落下;固定张开式承马的托轮臂应能平缓张开和关闭,保证起重小车能正常跨越及起重绳、牵引绳不会从托轮上滑脱。
二、三峡摆塔式缆索起重机塔架的结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摆塔式缆索起重机塔架的结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某工程用缆索起重机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 |
1.3 缆索起重机传统结构构造 |
1.4 缆索起重机的类型 |
1.5 本文工作背景 |
1.6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2章 塔架结构及锚定系统有限元模型建立 |
2.1 缆索起重机塔架结构类型 |
2.2 塔架结构 |
2.3 岩锚梁结构 |
2.4 计算荷载 |
2.4.1 塔架施工荷载 |
2.4.2 塔架风荷载 |
2.5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
2.5.1 有限元法主要思想 |
2.5.2 有限元软件MIDAS、Workbench简介 |
2.6 塔架结构及岩锚梁有限元模型 |
2.6.1 材料属性及截面形式 |
2.6.2 单元类型 |
2.6.3 有限元模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塔架结构及岩锚梁静力分析 |
3.1 MIDAS/Civil软件静力分析概述 |
3.2 计算工况 |
3.3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
3.3.1 各工况下塔架结构有限元计算结果 |
3.3.2 岩锚梁有限元计算结果 |
3.3.3 塔架结构各工况最大应力值及最大变形值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塔架结构稳定性分析 |
4.1 整体稳定分析基本理论 |
4.1.1 分支点失稳 |
4.1.2 极值点失稳 |
4.1.3 跳跃失稳 |
4.2 整体稳定性分析 |
4.3 局部稳定性分析理论 |
4.4 局部稳定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塔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线弹性时程分析 |
5.1 特征值分析基本理论 |
5.2 特征值分析结果 |
5.3 地震波选取 |
5.3.1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 |
5.3.2 选取地震波 |
5.3.3 实录地震波调幅 |
5.4 确定塔架地震监控分析点 |
5.5 地震波线弹性分析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2)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力学性能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缆索吊装系统的特点 |
1.2.1 缆索起重机与缆载起重机在悬索桥施工领域区别 |
1.2.2 缆索起重机在桥梁工程与水利工程领域的区别 |
1.2.3 缆索起重机在悬索桥施工与拱桥施工中的区别 |
1.3 缆索吊装系统的发展概况 |
1.3.1 国外发展概况 |
1.3.2 国内发展概况 |
1.4 本文选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1 选题来源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缆索吊装系统 |
2.1 引言 |
2.2 缆索吊装系统主要组成 |
2.2.1 主索 |
2.2.2 工作索 |
2.2.3 塔架 |
2.2.4 主索锚固系统 |
2.2.5 其它构件 |
2.3 长寿长江二桥工程简介 |
2.4 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 |
2.5 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主要组成 |
2.6 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架设工艺 |
2.6.1 主索架设 |
2.6.2 跑车系统安装 |
2.6.3 支索器安装 |
2.6.4 牵引索安装 |
2.6.5 起重索安装 |
2.6.6 施工注意事项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缆索吊装系统主索理论分析 |
3.1 引言 |
3.2 抛物线法 |
3.2.1 平衡微分方程 |
3.2.2 线形分析 |
3.2.3 索长分析 |
3.2.4 主索张力分析 |
3.3 悬链线法 |
3.3.1 无集中荷载分析 |
3.3.2 有集中荷载分析 |
3.4 索鞍处主索修正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跨度缆索吊装系统研究 |
4.1 主索水平力分析研究 |
4.2 主索挠度分析研究 |
4.2.1 解析理论法 |
4.2.2 有限元软件法 |
4.2.3 几种方法对比分析 |
4.2.4 垂度包络线仿真分析 |
4.3 主索背索倾角分析研究 |
4.4 主索设计垂跨比分析研究 |
4.5 主索跨度变化分析研究 |
4.5.1 起重能力 |
4.5.2 材料利用率 |
4.5.3 空索自重 |
4.6 主索抗拉强度变化分析研究 |
4.7 主索安装误差分析研究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验算 |
5.1 主索验算 |
5.1.1 索力验算 |
5.1.2 主索下料长度计算 |
5.2 起重索验算 |
5.2.1 卷扬机起吊能力验算 |
5.2.2 索力验算 |
5.2.3 索长验算 |
5.3 牵引索验算 |
5.3.1 索力验算 |
5.3.2 索长验算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施工监控项目 |
(3)混凝土运输入仓方法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混凝土运输入仓方法分类 |
2 斗车式运输入仓 |
2.1 人工手推斗车 |
2.2 机动翻斗车 |
2.3 自卸汽车 |
2.4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
2.5 窄轨斗车 |
2.6 混凝土侧卸车 |
2.7 清水爬升机 |
2.8 长臂反铲 |
3 吊罐运输入仓 |
3.1 塔式起重机 |
3.2 门座式起重机 |
3.3 缆索起重机 |
4 混凝土泵运输入仓 |
4.1 混凝土拖泵 |
4.2 混凝土泵车 |
4.3 混凝土布料杆 |
5 胶带机运输入仓 |
5.1 塔带机 |
5.2 胎带机 |
5.3 臂架回转伸缩胶带料机 |
6 自重式运输入仓 |
6.1 溜槽 |
6.2 溜筒 |
6.3 负压溜槽 |
6.4 满管溜筒 |
7 结束语 |
(4)灾害救援用快装式缆索起重机结构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缆索起重机发展现状 |
1.2.2 救灾索道发展现状 |
1.2.3 索道及缆索起重机研究理论现状 |
1.3 研究文献综述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灾害救援用快装式缆索起重机结构设计 |
2.1 总体方案与设计指标 |
2.1.1 设计指标 |
2.1.2 总体设计 |
2.2 快装式缆索起重机安装过程 |
2.2.1 支撑塔架安装过程 |
2.2.2 索道系统安装过程 |
2.3 快装式缆索起重机结构设计 |
2.3.1 支撑塔架设计 |
2.3.2 索道系统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灾害救援用缆索起重机承载索特性分析与研究 |
3.1 引言 |
3.2 承载索静态特性 |
3.2.1 承载索静力学分析模型建立 |
3.2.2 承载索载荷计算 |
3.2.3 承载索静力学分析 |
3.2.4 小车运行轨迹分析 |
3.2.5 承载索有限元非线性分析 |
3.3 承载索动态特性 |
3.3.1 缆索动力学分析理论 |
3.3.2 无集中载荷作用下承载索振动特性 |
3.3.3 集中载荷作用下承载索振动特性 |
3.4 承载索系统仿真分析 |
3.4.1 承载索仿真模型建立 |
3.4.2 正常工作工况仿真 |
3.4.3 跨中位置小车满载急停工况仿真 |
3.4.4 跨中下放吊重急停工况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灾害救援用缆索起重机支撑塔结构分析 |
4.1 支撑塔外载荷计算 |
4.1.1 支撑塔的载荷类型 |
4.1.2 风荷载 |
4.2 支撑塔力学模型的建立 |
4.2.1 支撑塔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2.2 支撑塔风缆绳层数的确定 |
4.2.3 缆风绳布置位置优化 |
4.2.4 支撑塔结构初始状态的确定 |
4.3 支撑塔结构静力学分析 |
4.3.1 支撑塔结构工况分析 |
4.3.2 支撑塔静力学分析 |
4.4 支撑塔结构稳定性分析 |
4.4.1 整体稳定性分析 |
4.4.2 单支稳定性分析 |
4.5 支撑塔结构动力学分析 |
4.5.1 支撑塔结构模态分析 |
4.5.2 支撑塔结构谐响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缆索起重机塔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缆索起重机简介 |
1.3 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
1.4 本文工作背景 |
1.5 本文主要研究的工作和意义 |
第2章 塔架结构简介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1 缆索起重机支架构造 |
2.1.1 刚性支架方案 |
2.1.2 摆动支架方案 |
2.1.3 带浮动配重支架方案 |
2.2 塔架结构简介 |
2.2.1 固定支架 |
2.2.2 活动支架(支承车) |
2.3 塔架结构的几何模型 |
2.4 计算荷载 |
2.4.1 塔架的施工荷载 |
2.4.2 塔架风荷载 |
2.4.2.1 风荷载基本理论 |
2.4.2.2 荷载计算结果 |
2.5 有限元法理论 |
2.5.1 有限元方法简介 |
2.5.2 有限元软件ANSYS简介 |
2.5.3 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 |
2.6 塔架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6.1 有限元模型简化 |
2.6.2 单元类型选择 |
2.6.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缆索起重机塔架结构的静力分析 |
3.1 非线性静力分析基本原理 |
3.1.1 基本假设 |
3.1.2 非线性分析的求解原理 |
3.2 计算工况和加载装置 |
3.3 分析结果 |
3.3.1 塔架结构的有限元计算结果 |
3.3.2 应力结果分析 |
3.3.3 最大位移结果分析 |
3.3.4 风荷载对结构变形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缆索起重机塔架结构模态分析 |
4.1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
4.2 模态分析的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缆索起重机塔架结构反应谱分析 |
5.1 反应谱法的基本理论 |
5.2 抗震设计反应谱 |
5.3 塔架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计算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6)水电工程重型缆机架空索道系统动力学及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缆机的类型、架空主要部件的类型及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
1.2.1 缆机的类型 |
1.2.2 缆机的承载索和承马的类型 |
1.2.3 缆机在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
1.3 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国外研究现状 |
1.4.1 悬索动力学研究 |
1.4.2 缆索疲劳特性研究 |
1.5 技术路线 |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2 缆机架空索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2.1 索道系统的基本模型 |
2.2 承载索的静态平衡位置 |
2.3 运动方程 |
2.3.1 悬索运动方程 |
2.3.2 缆索-移动振子耦合系统 |
2.4 伽辽金(GALERKIN)方法 |
2.5 牵引绳拉力 |
2.6 本章小结 |
3 承载索运动方程解析及动力学仿真模拟 |
3.1 形函数 |
3.2 工程实例 |
3.2.1 形函数阶数n的影响 |
3.2.2 缆机各种工况下的分析结果 |
3.3 承载索动力学仿真 |
3.3.1 缆机承载索的动力学模型 |
3.3.2 工程实例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4 缆机承马部件的数字化建模和动力学仿真 |
4.1 承马的工作特性 |
4.2 承马的三维数字化设计 |
4.2.1 缆机承马三维数字化建模 |
4.2.2 承马的数字化装配 |
4.3 承马的动力学模型 |
4.3.1 基于冲击函数法(IMPACT)的弹簧-阻尼模型 |
4.3.2 承马碰撞动力学建模 |
4.3.3 承马构件约束 |
4.4 承马碰撞动力学仿真 |
4.5 承马优化设计研究 |
4.5.1 几何尺寸优化 |
4.5.2 刚度与阻尼参数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5 缆机承马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5.1 承马载荷条件的计算 |
5.2 架空系统载荷与工况分析 |
5.2.1 牵引系统 |
5.2.2 起升系统 |
5.2.3 承马轮上的压力计算 |
5.3 承马典型工况结构有限元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承载索疲劳分析和寿命评价 |
6.1 承载索疲劳寿命分析的复杂性 |
6.2 承载索应力分析 |
6.2.1 具有弹性的单根钢丝承受横向力作用时的弯曲应力 |
6.2.2 整根张紧的承载索的弯曲 |
6.3 承载索有限元分析 |
6.3.1 承载索有限元模型 |
6.3.2 结构非线性 |
6.4 工程实例 |
6.5 承载索疲劳寿命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研究成果 |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附录3 求解悬索运动微分方程的MATLAB程序 |
致谢 |
(7)缆索起重机静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缆索起重机的特点 |
1.3 缆索起重机的用途 |
1.4 缆索起重机的典型结构 |
1.5 缆索起重机的类型 |
1.6 国内外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 |
1.7 课题来源 |
1.8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主索的静态特性 |
2.1 主索的计算理论 |
2.1.1 在均布载荷作用下的计算 |
2.1.2 均布载荷与集中载荷共同作用下的计算 |
2.1.3 承重索张力普遍方程 |
2.1.4 考虑边跨影响时承重索的计算 |
2.2 斜卡电站缆索起重机主索计算 |
2.2.1 主要参数 |
2.2.2 计算结果 |
2.3 主索包络线的MATLAB仿真计算 |
2.4 主索的有限元计算 |
2.4.1 索结构的特点 |
2.4.2 索结构基本假设 |
2.4.3 索单元的选用 |
2.4.4 单跨主索的有限元分析 |
2.4.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章 主索的动态特性 |
3.1 主索振动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
3.2 索的振动形式及振动理论 |
3.2.1 不考虑索的垂度影响 |
3.2.2 考虑索的垂度影响 |
3.2.3 集中载荷的影响 |
3.3 索振动的有限元法 |
3.4 斜卡电站主索振动特性 |
3.4.1 基本参数 |
3.4.2 不考虑垂度影响 |
3.4.3 考虑垂度影响 |
3.4.4 考虑集中载荷 |
3.4.5 结果分析 |
第4章 塔架模型的建立 |
4.1 万能杆件 |
4.2 塔架的几何模型 |
4.3 塔架有限元参数化模型 |
4.3.1 塔架结构分析 |
4.3.2 单元类型选择 |
4.3.3 杆件截面属性 |
4.3.4 模型的材料特性 |
4.3.5 塔架有限元模型 |
第5章 塔架的静态特性 |
5.1 载荷及工况分析 |
5.1.1 载荷分析 |
5.1.2 工况分析 |
5.2 塔架载荷计算 |
5.2.1 塔架自重 |
5.2.2 主索及牵引索对塔架作用力 |
5.2.3 缆风索对塔架作用力 |
5.2.4 风载 |
5.2.5 塔架载荷 |
5.3 塔架静态计算 |
5.3.1 工况一计算结果 |
5.3.2 工况二计算结果 |
5.3.3 工况三计算结果 |
5.4 塔架稳定性分析 |
5.4.1 立柱稳定性分析 |
5.4.2 斜杆及水平杆稳定性分析 |
第6章 塔架的动态特性 |
6.1 动力分析基础知识 |
6.1.1 动载荷 |
6.1.2 阻尼 |
6.2 模态分析 |
6.2.1 模态分析基本过程 |
6.2.2 塔架的模态分析结果 |
6.3 瞬态动力分析 |
6.3.1 完全法分析步骤 |
6.3.2 阻尼的选取 |
6.3.3 塔架瞬态动力分析计算 |
第7章 吊重—小车系统动态特性 |
7.1 SIMULINK概述 |
7.2 小车和吊重的力学模型 |
7.3 对小车速度的响应 |
7.3.1 建立SIMULINK模型 |
7.3.2 仿真及结果分析 |
7.4 对吊重摆角的响应 |
7.4.1 建立SIMULINK模型 |
7.4.2 封装子系统 |
7.4.3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门式缆索起重机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和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有限元历史与有限元软件简介 |
1.3.1 有限元历史与发展 |
1.3.2 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 简介 |
1.4 本文的研究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缆索起重机结构计算 |
2.1 缆索起重机类型与典型结构简介 |
2.2 承重索计算 |
2.2.1 静张力计算 |
2.2.2 垂度计算 |
2.2.2.1 悬链线法 |
2.2.2.2 抛物线法 |
2.3 缆索起重机塔架 |
2.3.1 塔架构造方案 |
2.3.2 塔架钢结构构件的计算 |
第三章 有限元法 |
3.1 有限元法的特点 |
3.2 有限单元法的理论基础以及有限元平衡方程 |
3.2.1 变分原理和里兹方法 |
3.2.2 线性有限元平衡方程 |
3.3 LINK10 单元与 BEAM188 单元 |
3.3.1 LINK10 杆单元的刚度矩阵 |
3.3.2 BEAM188 梁单元的刚度矩阵 |
第四章 风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 |
4.1 风对结构的作用 |
4.2 稳定性分析理论 |
4.2.1 结构稳定的特征方程 |
4.3 风荷载的计算 |
4.3.1 风载荷计算方法 |
4.3.2 风载荷计算结果 |
4.4 塔架的稳定性屈曲分析 |
4.4.1 缆风绳塔架稳定性 |
4.5 结论 |
第五章 缆索起重机塔架工况分析 |
5.1 模型结构分析 |
5.1.1 模型结构 |
5.1.2 构件型钢参数 |
5.1.3 缆索起重机塔架有限元模型 |
5.1.4 有限元模型验证 |
5.2 工况分析 |
5.2.1 缆索起重机载荷分析 |
5.2.1.1 载荷作用位置示意 |
5.2.1.2 载荷介绍 |
5.2.2 缆索起重机工况组合分析 |
5.3 有限元模型分析 |
5.3.1 工况一计算结果 |
5.3.2 工况二计算结果 |
5.3.3 工况三计算结果 |
5.3.4 工况四计算结果 |
5.3.5 工况五计算结果 |
5.3.6 工况六计算结果 |
5.4 有限元结果分析汇总 |
5.5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9)基于SolidWorks平台的缆索起重机支索器三维建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支索器 |
2 支索器的三维建模 |
2.1 零件拖轮臂的实体建模 |
2.2 支索器的虚拟装配 |
3 结语 |
四、三峡摆塔式缆索起重机塔架的结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工程用缆索起重机力学性能研究[D]. 田亚男.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2]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力学性能分析研究[D]. 李真颜.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3]混凝土运输入仓方法研究与分析[J]. 张俊锋,杨国兰. 四川水泥, 2018(02)
- [4]灾害救援用快装式缆索起重机结构设计与分析[D]. 徐书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5]缆索起重机塔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D]. 张旭. 合肥工业大学, 2016(02)
- [6]水电工程重型缆机架空索道系统动力学及可靠性研究[D]. 夏大勇. 武汉大学, 2013(09)
- [7]缆索起重机静动态特性研究[D]. 宋振华.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8]门式缆索起重机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和力学性能研究[D]. 张益锋.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3)
- [9]基于SolidWorks平台的缆索起重机支索器三维建模技术研究[J]. 肖雁飞,吴镇,夏大勇. 科技风, 2010(16)
- [10]缆索起重机架空部件的结构特性[J]. 夏大勇,王毅华. 起重运输机械,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