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化在设备维修改造工作中的重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建敏[1](2021)在《JSW化工企业设备可靠性改进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机硅行业作为我国的新型的材料领域,为我国填补了行业空白。随着相关企业在全国遍地兴建新的项目,产品利润在逐渐降低,这给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外资企业。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降低生产的运行成本,增加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通过对JSW化工企业的设备可靠性低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学习成熟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RCM),全员生产维修理论(TPM)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借鉴国内外应用RCM、TPM、TQM的成功案例,针对企业在备件不足问题、设备操作与标准化巡检、维修标准化与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证明设备可靠性低的问题需要立即改善的必要性。通过优化设备关键等级分类,引入FMEA(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对关键设备进行分析,对高级设备进行状态维修。通过引进TPM(全员生产维修),提高全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让设备操作一线的人员一起参与到设备改进中。此外,引进TQM,做到设备维修后的质量管理,从而减少设备投用后设备失效的频率。本文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解决本企业当前的问题。主要是找到一个适合企业设备可靠性提高的维修策略,从而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产量最大化,运行成本最小化。此研究成果给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带来新的突破,也给其他相关行业的企业带来借鉴意义。
尹麒[2](2021)在《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改进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热电厂占据着较大比例,热电厂作为国家环保节能减排的重点企业,其生产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其能源利用效率。如何提高热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是电力行业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对FS热电厂的生产运营进行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水平,为同类型热电厂的生产运营管理提供了改进和完善的思路。由于化石能源日渐紧张,煤炭价格逐步上涨,增加了热电厂的生产运营成本。在过去的几年中,FS热电厂不断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更新,即使这样老旧设备的运行成本依旧居高不下,如何提升生产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自身生产成本成为了FS热电厂急需解决的难题。FS热电厂的生产运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普遍性问题,例如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监督制度执行效果差,成本管理方法单一等,企业需要在原有生产运营管理基础上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提升管理执行力,注重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实际效果,改进原有管理体系,提升生产运营管理精细化程度,为企业的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工作提供可靠保证。通过分析FS热电厂在生产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利用精细化管理理论为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改进提供解决办法,并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来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实施,提升企业机组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王坤[3](2021)在《智能制造背景下Z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设备作为企业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保障和前提。成熟且功能完善的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更适合大型企业,对于资金不足、设备管理方式落后的中小型企业却缺乏灵活性和普适性。本文从中小型离散制造Z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为该企业定制开发设备管理系统,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建立设备管理平台,降低设备故障频率,提升设备综合利用效率,减少维护成本,为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本文以Z企业设备管理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和因果分析等方法,充分分析了该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明确设备管理目标并为其建立管理体系,确定了以分层管理为主线、IE和IT技术深度融合的设备管理模式;然后,通过制定设备分类规则、建立分类模型,对关键设备进行识别,设计了关键设备自适应数据采集方案,以固定阈值和自适应阈值模型识别设备故障,并基于历史数据,结合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VR),对设备状态参数进行预测,实现早期故障的识别;其次,对设备精益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将精益思想引入设备管理中,制定了设备编码策略、分级点检策略、精益改善策略、设备保养策略、预防换件策略、设备维修策略以及绩效评价策略等。其中,为确定合理的精密点检周期和预防换件周期,分别建立了精密点检周期模型和预防换件周期模型,并建立设备绩效评价模型用于设备绩效评价;再次,选择C/S和B/S混合结构、使用Vue.js+Spring Boot框架,采用HTML5+CSS3+Java Script+Java编程语言作为系统开发工具,并完成数据库的设计;最后,以信息加工经济原则为指导思想,完成系统前端界面设计。该系统的实现,可有效的防止或减少设备的渐变性故障和非正常停机,进一步激发设备效能,实现设备信息化管理,用信息流加强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互通互联,方便设备数据统计,并减少人工作业强度,有利于企业更好的解决设备管理难题,提高设备效率;有利于发挥设备的最大价值,降低设备维护费用;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该研究对中小型离散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汪锦旭[4](2020)在《辽河油田ERP设备管理系统的升级设计》文中认为本文根据中国石油发展的战略目标,设备管理工作需要在设备全生命周期各个业务环节通盘考虑。以辽河油田公司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中的设备管理模块的优化设计、系统实现等工作为背景,阐述了勘探石油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系统架构、业务框架和实现情况。本文对油田设备全生命管理现状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尤其从信息化角度总结出影响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多方面的问题,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需求对其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在油田设备管理的设计和实现中,把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设备管理实际业务中来,从规划管理、采购建设、运行维护和退役管理四个业务阶段出发,对系统业务框架、设备选型管理、主数据管理、维修管理、预防性维护管理、润滑管理等相关业务流程进行规范、优化,打造适合辽河油田企业的ERP系统。本系统基于C/S的三层框架结构,依托已建成的勘探生产板块ERP体系,以SAP(Systems Application Production in Data processing)系统作为执行业务管理的工作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在SAP DEV系统环境,使用Oracle数据库,运用ABAP/4编程语言对优化设计功能进行了开发(包括报表、增加、接口、功能开发)。最终目标是建立一套打通各个模块的交互、完整的贯穿设备全生命周期的ERP设备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升级与优化,在原设备管理系统框架下,通过扩展业务完整性、实现关键业务精细化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和管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围绕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条主线,实现设备管理综合评价体系,以使设备达到最大可利用率、最低费用化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了整个生命周期管理,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手段和数据,更好的服务于管理,支持企业迅速准确决策。
王洁[5](2020)在《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企业所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为应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企业必须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创新和变革管理方法,着眼于未来,立足于全球经济,缩短差距,致力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企业需要韬光养晦吸收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同时更应该虚心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并不断深化运行,对提升我国制造企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借助国内外精益生产方式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对生产方式的演化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突出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并围绕着精益生产方式的低消耗、高效率为主要思路开展研究。以ZL公司为研究主体,从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的外部环境与生产现场、生产方式、员工意识的内部环境全面介绍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的应用背景,并以总体指导原则为主线,运用比较分析法从节拍化管理、产品质量提升、员工能力发展几个方面对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运行前后现状进行对比,总结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应用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精益生产方式的全面推行给公司带来了显着变化,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精益生产方式的实际落地与纵深发展。本文通过对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具体应用与落地情况进行全面回顾与总结,剖析精益生产工具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有效的优化建议以及改进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上为同类农用装备重工制造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叶远龙[6](2020)在《GTK公司设备管理改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工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越来越小,并且经济已经形成全球化,此时在市场中的公司之间竞争加剧,怎样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自己公司的一席之地,是所有公司急需解答的一个问题。为了应付劳动力成本增加、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大的情况,大多数公司利用技术创新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从以前的以劳动为主导地位的产业转变成以技术为主的产业,再次激发了公司应有的活力。制造行业是属于以劳动为主的行业,在进行升级改造时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单位时间生产数量。对于大多数制造公司而言,机械设备的资本投入是在整个公司资本投入中占比较大的,对设备管理进行创新,使机械设备在限定的时间内制造出大量的产品,这样可以使公司的生产效率得到显着增长。与此同时,对设备管理进行升级也可以帮助公司实现技术创新。设备是是公司生产的根基,公司中拥有智能、现代的仪器设备可以帮助公司在生产模式上深入创新,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设备管理对于公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文章将GTK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精密机械制造公司在设备管理方面的运作情况。分析GTK公司当下在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提出所具有的不足之处,例如,GTK公司在设备管理意识缺乏先进性、设备管理组织的组成不够详细、设备管理体制不完整等。利用设备完整生命周期原理以及TPM理论,确定了能够有效解决GTK公司在设备管理上存在问题的方法,提出必须使用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理论去升级GTK公司的设备管理系统和相关体制制度,进而使公司的生产速率增加。最后对提出的改善GTK公司设备管理方法进行实施,得出一定的结果,目的是可以给其他制造公司设备管理升级提供一些借鉴价值。
黄亚芹[7](2020)在《基于TPM的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研究》文中指出生产设备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于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采矿、选矿、精矿管道运输为一体的矿山企业,主要从事铁矿开采、矿产品、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加工、销售等业务。随着现代矿山工程的不断发展,矿山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如何提升矿山设备的综合效率,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矿山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大红山矿为研究对象,基于TPM(全面生产维修)的理论,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开展对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旨在为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个基本方案,为大红山矿设备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提供参考。文中,作者对设备管理体系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质量管理体系和设备及设备管理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大红山矿设备管理的基本现状,并按照早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从“人、机、料、法、环、测”几个方面分析了大红山矿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TPM的理念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开展了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从体系目标、建立原则、主要内容、结构与要素和体系文件等方面提出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基本建设方案;最后,对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实施与完善进行了分析,并对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赵勇[8](2020)在《YL乳品生产厂设备管理的优化与改进研究》文中指出作为日常饮食中补充蛋白质和钙的重要来源,乳制品对人类健康和营养均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的速度很快,现阶段我国乳制品行业进入零和增长期,行业内的量和价格共同驱动行业增长,目前,该行业呈现少数全国性大企业与众多地方企业并存的竞争格局。另外,随着客户对产品口感和包装要求日趋个性化与多样化,使乳品行业从过去的单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转变为现如今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比以往更快,这些变化使得生产设备日趋精密化和智能化,设备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而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产、质量把控、成本控制等众多方面。设备管理是生产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实施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面生产运营管理)对企业的设备管理乃至整个运营管理模式的不断改进、保证产品生产质量、降本增效至关重要。YL乳品厂作为国内最早推行TPM管理模式的企业,在进行TPM推广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论文在综述了国内外TPM研究现状、总结了 YL乳品厂设备管理发展历程及TPM推进现状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汇总出YL乳品厂在推行TPM活动中存在的员工TPM基本理论不熟悉、设备维护参与度低、设备故障率高、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等问题,并运用鱼骨图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员工普遍反映的“设备故障率高”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结合TPM基本理念,从“全员、全系统、全效率”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最后分别从这三个层面进行同步改善:通过优化员工轮班制度、人才培训和绩效评价机制等方面来贯彻全员参与;通过引进MES系统对设备进行实时管控,并建立进口设备管理体系来落实设备全系统管理;在对利乐钻灌装设备七大系统介绍的基础上,对其OEE的达成进行计算,确定OEE值改进方向,运用“5why”工具对影响OEE的两个因素进行不同层次的改善来追求全效率。论文通过对YL乳品厂在生产过程当中推行TPM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及管理优化方案的设计,对于提升该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乃至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乳制品行业以及其他制造行业有效推行TPM设备管理模式也具有参考价值。
王震东[9](2020)在《D卷烟厂ZB47细支烟包装线产能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应用能让D卷烟厂在生产管理,生产方式上,从根本上解决设备有效作业率过低,材料消耗过大,人力资源的浪费等一些列生产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精益思想的融入,也让管理更合理,让生产更得法,让员工更轻松,让企业在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上进行精益改善,创新改革。推进精益管理、精益生产是企业解决制约企业发展和进步存在问题的有效手段;从长远看,是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深挖内部潜力,实现转型与发展的必然手段。ZB47细支烟包装机是由ZB47高速包装机改造而来,专门为满足细支卷烟的生产。由于细支卷烟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细支生产设备已经不能在产能上满足生产需要,而引进的ZB47细支烟包装机由于技术、设备本身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无法达到理想生产效率。所以对设备本身的改造,人员操作的培训,以及工艺技术的改进就是迫在眉睫的事。合自身工作实际,以及相关精益生产理论研究的成果和方法,运用其研究方法,针对ZB47细支烟包装生产线进行人员、现场、设备的精益改善,从而最终达到在现有的人员、环境、物料等客观条件下,进一步提高生产线日产能,降低日消耗,提升设备有效利用率,同时又能使产品质量稳中有升的研究目的。并且以此为例,对其他机型生产线的升级改造,优化完善以及精益思想的融入起着示范的作用。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10](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二、标准化在设备维修改造工作中的重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标准化在设备维修改造工作中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JSW化工企业设备可靠性改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变迁 |
1.3.2 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国内外企业设备可靠性经验借鉴 |
1.4.1 全员生产维修管理模式在日本公司的应用 |
1.4.2 状态维修和预测性维修在欧美大型工业企业的应用 |
1.4.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在中石化茂名石化的应用 |
1.4.4 法兰密封零泄漏管理在中安联合煤化的应用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可靠性与维修相关理论概述 |
2.1 可靠性理论 |
2.1.1 可靠性指标 |
2.1.2 失效理论 |
2.2 维修相关理论 |
2.2.1 维修概念 |
2.2.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
2.2.3 全员生产维修(TPM)理论 |
2.2.4 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 |
3 JSW化工企业设备可靠性现状 |
3.1 JSW化工企业简介 |
3.2 JSW化工企业设备可靠性现状 |
3.3 JSW化工企业设备可靠性问题及分析 |
3.3.1 备件不足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2 设备操作和标准化巡检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3 维修标准化和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
4 JSW化工企业设备可靠性低改进措施 |
4.1 备件不足的改进措施 |
4.1.1 引进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策略 |
4.1.2 可靠性维修实施计划 |
4.1.3 设备等级关键性分类 |
4.1.4 可靠性维修应用步骤 |
4.1.5 状态维修应用步骤 |
4.2 设备操作和标准化巡检问题的改进措施 |
4.2.1 引进TPM全员生产维修策略 |
4.2.2 标准化巡检 |
4.2.3 合理化改进建议和持续改善活动 |
4.3 维修标准化与质量问题的改进措施 |
4.3.1 引进TQM全面质量管理 |
4.3.2 设备维修的标准化 |
4.3.3 维修后质量检查 |
5 实施保障措施 |
5.1 重点进行企业文化的打造 |
5.2 加强管理层全方位支持 |
5.3 强化设备管理培训 |
5.4 目前的实施效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
2.1 生产运营管理理论 |
2.1.1 运营管理的概念和发展 |
2.1.2 成本管理理论 |
2.1.3 节能管理理论 |
2.1.4 环境保护管理理论 |
2.2 精细化管理理论研究 |
2.2.1 精细化管理理论 |
2.2.2 精细化管理理论构成 |
2.3 发电企业精细化生产管理理论研究 |
2.3.1 热电厂的生产流程 |
2.3.2 热电厂的精细化管理重点 |
3 FS热电厂的生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
3.1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管理基本情况 |
3.1.1 FS热电厂基本情况简介 |
3.1.2 FS热电厂运营成本及外供动力情况 |
3.1.3 FS热电厂生产运行方式说明 |
3.2 生产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 生产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4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
4.1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
4.2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方案设计的思路和原则 |
4.2.1 设计思路 |
4.2.2 设计原则 |
4.3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制定 |
4.3.1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方案 |
4.3.2 成本精细化管理方案 |
4.3.3 原料采购及库存精细化管理方案 |
4.3.4 设备精细化管理方案 |
4.3.5 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方案 |
4.3.6 节能环保精细化管理方案 |
4.4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实施 |
4.4.1 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实施步骤 |
4.4.2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的精细化管理实施 |
4.4.3 成本精细化管理奖励机制建立 |
4.4.4 原料采购及库存精细化管理实施 |
4.4.5 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实施 |
4.4.6 设备精细化管理实施 |
4.4.7 节能环保的精细化管理实施 |
5 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领导者全面参与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 |
5.2 建立针对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制度保障 |
5.3 加强企业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文化建设 |
5.4 明确精细化管理各组织部门职责 |
5.5 做好企业员工精细化管理培训工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智能制造背景下Z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MES系统 |
1.3.2 设备管理 |
1.3.3 MES与设备管理系统 |
1.3.4 现状总结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Z企业需求分析及方案设计 |
2.1 Z企业生产现状 |
2.1.1 Z企业背景 |
2.1.2 Z企业生产流程 |
2.2 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
2.3 设备管理需求分析 |
2.4 设备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2.4.1 设备管理目标 |
2.4.2 设备管理对策 |
2.4.3 设备管理体系 |
2.4.4 设备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
2.4.5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关键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及预测研究 |
3.1 设备分类 |
3.1.1 设备分类规则 |
3.1.2 设备分类方法 |
3.1.3 设备分类结果 |
3.2 设备数据采集 |
3.2.1 历史失效模式分析 |
3.2.2 数据采集方案总体设计 |
3.2.3 传感器选择 |
3.2.4 微控制单元选择 |
3.2.5 无线通信模块选择 |
3.2.6 自适应数据采集模型 |
3.2.7 算例分析 |
3.3 设备状态在线监测 |
3.3.1 固定阈值在线监测 |
3.3.2 自适应阈值在线监测 |
3.4 设备状态参数预测 |
3.4.1 设备参数预测模型 |
3.4.2 算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设备精益管理策略研究 |
4.1 台账管理策略 |
4.1.1 设备编码策略 |
4.1.2 设备BOM管理策略 |
4.2 预防维护策略 |
4.2.1 预防性维护框架 |
4.2.2 分级点检策略 |
4.2.3 精密点检模型 |
4.2.4 精益改善策略 |
4.2.5 设备保养管理 |
4.2.6 算例分析 |
4.3 设备维修策略 |
4.3.1 设备维修流程 |
4.3.2 维修监控机制 |
4.4 设备绩效管理 |
4.4.1 KPI库管理 |
4.4.2 绩效评价模型 |
4.4.3 算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开发环境和工具 |
5.1.1 系统结构 |
5.1.2 系统开发环境 |
5.1.3 系统开发工具 |
5.2 数据库设计 |
5.2.1 数据库选型 |
5.2.2 数据库设计 |
5.3 功能模块设计 |
5.3.1 系统登录功能 |
5.3.2 设备状态监控 |
5.3.3 设备状态预测 |
5.3.4 设备台账管理 |
5.3.5 设备BOM管理 |
5.3.6 设备维修管理 |
5.3.7 设备点检管理 |
5.3.8 设备保养管理 |
5.3.9 微提案管理 |
5.3.10 设备能耗管理 |
5.3.11 设备绩效管理 |
5.3.12 用户管理 |
5.4 实施效果分析 |
5.5 本章小节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4)辽河油田ERP设备管理系统的升级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石油行业ERP系统应用现状 |
1.4 辽河油田ERP系统的主要内容 |
1.5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2 ERP与设备全生命周期概念 |
2.1 ERP的概念 |
2.1.1 ERP的概念 |
2.1.2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 |
2.1.3 ERP的应用现状 |
2.2 SAP的概念 |
2.2.1 SAP系统简介 |
2.2.2 SAP R/3系统基本模块组成 |
2.2.3 SAP R/3系统架构 |
2.3 设备管理软件模块 |
2.3.1 SAP-PM模块简介 |
2.3.2 PM模块的组织架构定义 |
2.3.3 PM模块所包含的主要功能 |
2.4 设备管理在油田企业的应用概念 |
2.4.1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 |
2.4.2 石油企业应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性 |
2.5 ABAP开发语言及程序结构 |
2.5.1 ABAP语言 |
2.5.2 ABAP程序结构 |
2.6 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 |
3 设备管理模块的升级需求分析 |
3.1 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
3.1.1 油田设备管理结构 |
3.1.2 业务岗位 |
3.1.3 业务流程 |
3.1.4 业务功能划分 |
3.1.5 业务功能描述 |
3.2 设备管理模块的升级设计需求分析 |
3.2.1 应用提升需求 |
3.2.2 应用需求内容 |
4 油田ERP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设备资产协同管理的设计 |
4.1.1 设备选型管理流程 |
4.1.2 设备主数据维护流程 |
4.1.3 设备分类特性维护流程 |
4.1.4 功能位置主数据维护流程 |
4.2 故障管理的设计 |
4.2.1 故障代码主数据维护流程 |
4.2.2 设备故障管理维护流程 |
4.3 维修维护领用物资的管理的设计 |
4.3.1 设备BOM主数据维护流程 |
4.3.2 设备自修领料管理流程 |
4.4 承修商评估管理的设计 |
4.4.1 设备外委维修管理流程 |
4.4.2 承修商静态信息维护流程 |
4.5 预防性维护管理的设计 |
4.5.1 设备测量点主数据维护流程 |
4.5.2 设备运行记录管理流程 |
4.5.3 设备润滑管理流程 |
4.5.4 预防性维护计划管理流程 |
4.5.5 设备任务清单维护流程 |
4.6 非结构化文档管理的设计 |
5 油田ERP设备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设备资产协同管理的实现 |
5.2 故障管理的实现 |
5.3 维修维护领用物资管理的实现 |
5.4 承修商评估管理的实现 |
5.5 预防性维护管理的实现 |
5.6 非结构化文档管理的实现 |
5.7 设备管理系统升级的绩效评价 |
5.7.1 评价指标及定义 |
5.7.2 系统实用化评价 |
6 测试和结论 |
6.1 测试 |
6.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5)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框架结构 |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生产方式发展演化 |
2.1.1 单件生产方式 |
2.1.2 大批量生产方式 |
2.1.3 精益生产方式 |
2.2 精益生产理论 |
2.2.1 精益生产方式核心思想 |
2.2.2 精益生产方式特点 |
2.2.3 精益生产方式两大支柱 |
2.2.4 精益生产方式五项原则 |
2.2.5 精益生产方式的主要工具方法 |
2.3 流程再造理论 |
2.3.1 流程再造概念与意义 |
2.3.2 流程再造原则 |
2.3.3 流程再造主要方式 |
3 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应用现状 |
3.1 ZL公司概况 |
3.1.1 ZL公司简介 |
3.1.2 ZL公司发展历程 |
3.1.3 ZL公司组织机构 |
3.2 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应用背景 |
3.2.1 ZL公司精益生产外部环境 |
3.2.2 ZL公司精益生产内部环境 |
3.3 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总体指导原则 |
3.3.1 以现场为中心 |
3.3.2 以实物为主线 |
3.3.3 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
3.4 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应用阶段性成果 |
3.4.1 实现节拍化管理 |
3.4.2 产品质量提升 |
3.4.3 员工能力发展 |
4 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
4.1.1 5S管理水平低下,现场管理混乱 |
4.1.2 作业不均衡,现场存在浪费现象 |
4.1.3 推动式配送模式,配送效率低下 |
4.1.4 设备故障频发,综合利用率低下 |
4.1.5 班组建设能力不足 |
4.2 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5S管理项目运行不深入 |
4.2.2 标准化作业流程不完善 |
4.2.3 未能实现拉动式物流配送模式 |
4.2.4 设备维护标准待优化,设备保全不当 |
4.2.5 班组建设体系有待完善 |
5 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优化策略 |
5.1 深入推行现场5S管理 |
5.1.1 制定5S管理推进计划 |
5.1.2 明确5S管理实施步骤 |
5.1.3 加强5S管理目视宣传 |
5.2 优化标准化作业流程 |
5.2.1 作业组合,岗位平衡 |
5.2.2 完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
5.3 建立看板拉动式物流配送模式 |
5.3.1 优化工位器具 |
5.3.2 优化现场配送布局 |
5.3.3 明确看板拉动式物流配送模式步骤 |
5.4 深入推进全员生产维护项目 |
5.4.1 完善全员生产维护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
5.4.2 优化全员生产维护项目实施步骤 |
5.4.3 编制设备维修作业指导书 |
5.5 完善班组建设体系 |
5.5.1 建立班组管理标准 |
5.5.2 搭建班组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
5.5.3 开展班组建设评价工作 |
6 总结 |
6.1 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应用总结 |
6.2 本文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ZL公司生产一线骨干员工精益生产访谈提纲 |
致谢 |
(6)GTK公司设备管理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和应用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和发展情况 |
1.2.2 国内研究和发展情况 |
1.2.3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设备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设备管理的含义 |
2.1.2 设备管理的内容 |
2.1.3 设备管理的主要考核量化指标 |
2.2 理论基础 |
2.2.1 TPM设备维修理论 |
2.2.2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
2.2.3 TPM、RCM概念释义 |
2.2.4 设备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
2.2.5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的指标设计 |
第三章 GTK公司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
3.1 GTK公司概况 |
3.2 GTK公司设备管理体系 |
3.2.1 GTK公司现行设备管理组织架构 |
3.2.2 GTK公司现行设备管理职责设置 |
3.2.3 GTK公司现行设备概况 |
3.3 GTK公司设备管理方法 |
3.3.1 设备的分类管理 |
3.3.2 设备的使用管理 |
3.3.3 设备的维修管理 |
第四章 GTK公司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根因 |
4.1 GTK公司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维修管理不合理 |
4.1.1.1 维修成本费用高 |
4.1.1.2 设备维修管理不足 |
4.1.2 设备故障管理不合理 |
4.1.2.1 设备故障率高 |
4.1.2.2 设备管理不全面 |
4.1.3 设备备件库存体系不合理 |
4.1.3.1 设备库存量过大 |
4.1.3.2 设备备件管理体系待完善 |
4.2 GTK公司设备管理现况的根因 |
4.2.1 管理理念滞后 |
4.2.2 GTK公司设备管理体系组织结构不完善 |
4.2.3 GTK公司设备管理评价和考核体系不完善 |
第五章 GTK公司设备管理改善方案设计 |
5.1 GTK公司设备管理改善方案设计目标与原则 |
5.2 GTK公司设备维修模式的构建 |
5.2.1 TPM、RCM一体化维修模型 |
5.2.2 TPM、RCM一体化维修流程及实施效果技术路线 |
5.3 GTK公司设备管理组织的完善 |
5.3.1 完善设备管理组织架构 |
5.3.2 优化设备管理职责设置 |
5.3.3 优化设备管理流程 |
5.4 GTK公司设备管理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的完善 |
5.4.1 建立设备管理的TPM&RCM一体化的综合评价体系 |
5.4.2 完善设备管理的考核指标与体系 |
5.5 GTK公司TPM设备管理方法的推行 |
5.5.1 执行“三级”保养制度 |
5.5.2 强化“6S”基础管理 |
5.5.3 强化备件管理 |
第六章 GTK公司设备管理改善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
6.1 GTK设备管理改善实施之前期准备 |
6.1.1 开展宣传动员 |
6.1.2 加强人员培训 |
6.1.3 形成实施计划 |
6.2 GTK设备管理改善实施之信息化技术运用 |
6.2.1 运用测试数据分析系统 |
6.2.2 运用设备管理系统 |
6.3 GTK公司设备维修模式改善的实施效果评估 |
6.4 GTK公司设备管理改善效果总结 |
6.4.1 维修成本显着降低 |
6.4.2 维修达标率持续提升 |
6.4.3 备件库存进一步降低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7)基于TPM的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设备管理体系应用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设备管理发展概述 |
1.2.2 国内外设备管理体系研究综述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3.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组织结构 |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 |
2.1 质量管理体系 |
2.1.1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
2.1.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 |
2.1.3 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 |
2.1.4 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与要素 |
2.1.5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2.1.6 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
2.2 设备及设备管理 |
2.2.1 设备及设备管理的概念 |
2.2.2 全员生产维修(TPM) |
2.2.3 设备管理体系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现状 |
3.1 大红山矿生产设备简介 |
3.1.1 大红山矿简介 |
3.1.2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组织机构 |
3.1.3 大红山矿生产设备基本概况 |
3.2 大红山设备管理研究管理过程中设备管理阶段的划分 |
3.3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3.1 大红山矿设备早期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3.2 大红山矿设备中期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3.3 大红山矿设备末期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构建 |
4.1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原则与内容 |
4.1.1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目标 |
4.1.2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 |
4.1.3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内容 |
4.2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构建 |
4.2.1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结构与要素 |
4.2.2 设备管理体系文件 |
4.2.3 设备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的实施建议 |
5.1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实施建议 |
5.1.1 大红山矿设备早期管理过程中的实施建议 |
5.1.2 大红山矿设备中期管理过程中的实施建议 |
5.1.3 大红山矿设备末期管理过程中的实施建议 |
5.2 设备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
5.2.1 人员的管理 |
5.2.2 设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试验性应用 |
5.2.3 设备管理信息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YL乳品生产厂设备管理的优化与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1.2 TMP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TPM在国外的应用研究 |
1.2.2 TPM在国内的应用研究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写作框架 |
2 TPM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TPM的概念 |
2.2 TPM的三大基本理念 |
2.3 TPM管理的发展历程 |
2.4 TPM的八大支柱 |
2.5 TPM管理的目标 |
2.6 TPM与5S、OEE的关系 |
2.7 本章小结 |
3 YL乳品厂TPM管理实施现状 |
3.1 YL乳品厂概况 |
3.2 TPM组织结构 |
3.3 YL乳品厂生产流程 |
3.4 YL乳品厂设备管理模式 |
3.4.1 YL乳品厂设备管理发展历程 |
3.4.2 YL乳品厂TPM活动推行策略 |
4 YL乳品厂TPM管理存在问题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
4.1 YL乳品厂TPM全员生产维护调查问卷 |
4.2 YL乳品厂现行TPM管理模式下设备故障率高的原因分析 |
4.2.1 未贯彻全员参与 |
4.2.2 未落实全系统 |
4.2.3 未实现全效率 |
5 YL乳品厂TPM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
5.1 贯彻全员参与 |
5.1.1 优化员工的轮班制度 |
5.1.2 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 |
5.1.3 壮大维修人员队伍 |
5.1.4 完善TPM活动中的人才培训机制 |
5.1.5 建立TPM活动中绩效评价机制 |
5.2 落实全系统 |
5.2.1 建立进口设备管理体系 |
5.2.2 建设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 |
5.3 追求全效率 |
5.3.1 利乐钻灌装机介绍 |
5.3.2 利乐钻灌装机OEE的计算 |
5.3.3 利乐灌装机OEE分析与改善 |
5.3.4 本章小结 |
6 TPM改善方案的实施建议 |
6.1 领导重视及加强宣传 |
6.2 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管控及纠偏 |
6.3 加强示范点作用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D卷烟厂ZB47细支烟包装线产能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精益生产思想的发展 |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结构 |
1.4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方法综述 |
2.1 生产流程概述 |
2.1.1 生产工艺流程的概念 |
2.1.2 生产工艺流程的组成 |
2.1.3 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 |
2.2 精益生产的理论和方法 |
2.2.1 精益生产理论概述 |
2.2.2 精益生产方法概述 |
2.2.3 精益生产的应用 |
2.3 FMEA分析法简介 |
第3章 ZB47 细支包装线生产现状分析 |
3.1 D卷烟厂简介 |
3.2 ZB47 细支包装线生产现状 |
3.2.1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
3.2.2 理论产能与实际产能对比分析 |
3.3 ZB47 细支包装线产能问题分析 |
3.3.1 人员对设备产能影响的分析 |
3.3.2 工艺标准及现场物料对产能影响分析 |
3.3.3 设备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章 ZB47 细支包装线产能提升方案设计 |
4.1 ZB47 细支包装线产能提升工作小组建立 |
4.1.1 工作小组人员构成及分工 |
4.1.2 ZB47 细支包装线产能提升目标确定 |
4.2 ZB47 细支包装线产能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
4.2.1 人员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2 设备自身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3 现场环境及物料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 ZB47 细支包装线产能提升对策制定 |
4.3.1 操作方法的改进对策 |
4.3.2 设备的改进对策 |
4.3.3 其他方面优化方案 |
第5章 ZB47 细支包装线产能提升方案实施及评价 |
5.1 ZB47 细支包装线产能提升方案实施 |
5.1.1 人员操作培训的实施 |
5.1.2 设备改造与调整实施 |
5.1.3 其他优化方案实施 |
5.2 ZB47 细支包装线产能提升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
5.2.1 方案实施后的绩效对比 |
5.2.2 总体改善后对产能提升的效果及评价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四、标准化在设备维修改造工作中的重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JSW化工企业设备可靠性改进对策研究[D]. 陈建敏.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FS热电厂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改进研究[D]. 尹麒.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3]智能制造背景下Z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王坤. 吉林大学, 2021(01)
- [4]辽河油田ERP设备管理系统的升级设计[D]. 汪锦旭.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5]ZL公司精益生产方式优化策略研究[D]. 王洁. 河南大学, 2020(06)
- [6]GTK公司设备管理改善研究[D]. 叶远龙.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7]基于TPM的大红山矿设备管理体系研究[D]. 黄亚芹.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8]YL乳品生产厂设备管理的优化与改进研究[D]. 赵勇.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9]D卷烟厂ZB47细支烟包装线产能提升研究[D]. 王震东. 吉林大学, 2020(08)
-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