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潜山县生态公益林资源结构与经营对策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徐明辉[1](2021)在《基于文献学分析的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对策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林业产业文献学统计分析,从基础理论、林业产业发展对策、林业金融等方面综述了当前林业产业研究成果,根据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特点,提出了进一步更新产业化观念、加大农林科技投入、实施规模化经营、林业去行政化与市场化、完善森林生态管理机制、实行森林科学经营、林业企业减熵化与减商化等林业产业化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田子扬[2](2020)在《基于“一张图”平台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以潜山市为例》文中提出规划行业经过多年的转变,从原来的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一直到现在我们称之为的国土空间规划。完善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作为5A级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所在的旅游城市潜山市,应把握机遇,加强区域之间分工互补,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潜山市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与引言,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等。论述了“一张图”平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参与形式。第二部分回顾了潜山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规划背景,对既有规划进行梳理并分析了各类空间规划的矛盾与成因,并对潜山市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做出评价与分析。通过GIS分析、社会调查、大数据处理等方式,从潜山市目前的生态、人口、经济等角度分析了潜山目前的空间开发布局特征,总结潜山市目前的规划现状与不足。第三部分是总结与展望。在统筹城乡改革、生态与资源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就潜山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未来城乡建设用地、公共服务设施、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构想。
姚佳[3](2019)在《福绵区森林功能分区与经营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森林资源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经济、文化和生态功能,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对人类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有指导性意义。针对不同区域尺度科学合理进行森林经营规划,对提高森林质量和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对玉林市福绵区森林进行经营区划研究,分析福绵区最近一期森林资源现状特点,提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明确该区域森林经营区划的主要内容和利用方向。运用GIS、聚类分析法等对福绵区进行了主体区域以及森林功能区划,针对区划内容,提出相关经营管理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福绵区林地面积48224.68 hm2,森林覆盖率54.29%。但现有森林数据显示,生态公益林面积比重小,仅占6.67%,商品林比重过大,表现失衡。其次,福绵区人工林树种单一,主要以速生桉为主,且发展过快;经济林比例较大(27.16%),林地分布不均,用材林、经济林在各乡镇中较为零散。(2)根据福绵区森林现状特点,构建的指标体系(开发强度、生态保护、人口密度等),从开发状态、发展潜力和承受力为目的为出发点。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福绵区进行乡镇层面的主体功能分区定位,将福绵区主体功能区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两类。根据福绵区实际情况,定位其不同区域主要功能,以此作为福绵区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促进福绵区的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3)在充分遵循森林功能分区原则条件下,选取水源涵养功能性、水土保持生态功能、木材生产重要性、森林旅游功能以及林产品生产加工重要性等5个方面指标构建符合福绵区森林资源现状的森林功能分区指标体系。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其区划为5个不同的功能区,分别为西部水源涵养功能区、西部与西南部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西北部森林生态旅游功能区、南部和北部用材林功能区、中部经济林功能区。(4)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森林功能分区结果,结合福绵区森林经营现状,对福绵区森林经营管理提出合理的规划与建议。促进森林实行多功能、多效益经营管理,不同功能或效益经营相互结合,提高其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魏芳[4](2019)在《广西广运林场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的新高度,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福祉,关乎着民族未来,在全民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我国的生态文明意识已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森林作为“地球之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只有森林可持续经营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森林的有利功效,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划分森林经营类型的目的是为了在同一时期内对各类型的经营状况及生长变化趋势进行定期监测,从而采取必要的经营措施来引导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划分经营类型直接影响着森林经营管理的效果和水平。本文以广西广运林场的生态公益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广运林场2016年林地更新数据,分析了广运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并开展了广运林场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的组织和相应经营措施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广运林场生态公益林的森林资源概况和主要因子结构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存在导致森林经营差异的可能性为前提,在此基础上选取树种、森林起源、立地类型、经营目的(即亚林种)4个主要因子作为组织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的依据。(2)广运林场生态公益林的总面积为13189.8hm2,通过外业调查划分为1079个小班,其中包括10种树种、10种立地类型、2种森林起源、5个亚林种,先通过ArcGIS10.2.2提取生态公益林外业小班调查因子数据并导出图层,再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e12010中的数据透视表对小班调查数据进行逐层分类统计整合,最终将广运林场生态公益林划分为24种经营类型。(3)在优化的24种经营类型的基础上,为各类型设计了对应的经营措施类型,即封山育林型、幼林抚育型、补植型、管护型、抚育间伐型、特种经营型、择伐型、经济利用型8种类型,然后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匹配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为各经营类型配套了行之有效的经营措施类型,形成完整的经营技术体系,便于在以后的工作、生产中可以根据经营类型的不同,采取与之相符的具体的经营措施。通过本研究,一套相对完整的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体系基本形成,并以较科学的方式设计相应的经营措施,使林分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实现森林永续利用,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森林资源的需求的同时,也为改善人类生态与社会环境的重大工程添上了一块基石。
朱柱[5](2019)在《青海黄土高寒区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生态公益林的健康状况对其三大效益的有效发挥有着重要影响。青海省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区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等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境内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但由于地区高寒贫瘠、林分结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林分生长不良、更新不足、土壤干化以及病虫鼠害严重等问题逐渐凸显,影响了该地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本研究以青海黄土高寒区(大通)的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家意见,构建了青海黄土高寒区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体系,对大通黄土高寒区的生态公益林进行健康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健康经营对策。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以林分为健康评价尺度,从林分结构、林分生产力、林分抵抗力、立地条件和服务功能5个方面构建了青海黄土高寒区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分别采用极值法和等级赋值法进行标准化处理。(2)利用层次分析和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结果表明,权重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群落层次结构(0.1203)、土壤含水量(0.0945)、病虫鼠害程度(0.0827)、年净生长量(0.0635)以及水土保持(0.0502)。这5项指标分别来自林分结构、立地条件、林分抵抗力、林分生产力以及服务功能。(3)通过综合指数法模型计算生态公益林的健康指数,并划分健康等级。结果表明:所有样地的健康指数均值为0.54,生态公益林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调查的34块标准样地中,处于优质健康、良好健康、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等级的样地依次为2个、3个、8个、19个和2个,各等级占比依次为6%、9%、23%、56%和6%。对不同林龄和不同林型的生态公益林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中龄林的健康状况优于幼龄林;针阔混交林的健康状况优于阔叶林,阔叶林优于针叶林,云杉白桦混交林为健康程度最高的生态公益林植被类型。(4)结合各生态公益林在林分结构、林分生产力、林分抵抗力、立地条件和服务功能5个方面的健康得分情况,判定其健康等级可提升的余地,并提出具体改造措施。(5)根据研究区生态公益林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健康评价结果和国内外生态公益林健康经营的相关经验,提出适合研究区生态公益林的健康经营对策,主要包括林分抚育、病虫鼠害防治和森林防火。
肖隐琼[6](2019)在《论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问题及完善》文中认为森林资源同时拥有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而生态公益林是主要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森林、林木、林地。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国家严格限制甚至禁止了生态公益林的采伐活动,生态公益林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无法实现生态公益林的经济效益会挫伤生态公益林经营者建设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因此,为了调动生态公益林经营者建设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就必须对其损失的经济效益进行弥补,而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就是弥补生态公益林经营者经济损失的手段。我国已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虽然在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仍然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例如补偿给付主体单一、补偿范围偏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偏低等,影响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梳理,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意见。除去引言和结语,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法律界定,介绍了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法律内涵、法理依据以及核心要素;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现状,从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开始,然后介绍了这项制度迄今为止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了目前在实践中呈现出来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是补偿给付主体单一、补偿范围偏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偏低;第三部分进一步分析了造成问题的原因,试图找出从根源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部分针对上述问题及成因,从补偿给付主体、补偿范围、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等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完善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一些有利的参考。
余婷婷[7](2018)在《潜山县中央财政公益林抚育项目效益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潜山县开展中央财政公益林抚育项目的实践进行分析,探究项目实施发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为建立与现代林业相适应的公益林经营模式总结经验,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马俊杰[8](2018)在《本溪市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益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设什么样的护林员队伍来管护好公益林资源也成为重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以及本溪市的实地调研情况,通过文献研究法以及实地调查法发现了本溪市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结合相关人力资本理论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给出解决对策。研究发现本溪市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公益林管护人员数量少工作任务重、管护人员素质较低、管护人员工资待遇水平低以及管护人员管护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林业部门应该通过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完善公益林管护人员招聘培训管理制度,提高公益林管理经费投入增加管护人员工资待遇水平,强化监管机制做好管护人员绩效考核工作等措施解决问题,从而推进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益林管护人员工作效率。
乐霁雯[9](2018)在《新形势下南方集体林区国有林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文中认为林业作为我国重要产业之一,为社会生产了良好的物质产品,同时也担负着构建生态文明的重任。在我国,国有林场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在生态和社会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国家一直密切关注国有林场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多轮改革,对国有林场的经营进行了规范化。在2015年开始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南方集体林区,原先国有林场绩效评价体系已不再适用,急需构建新的国有林场绩效评价体系反映新形势下国有林场的绩效情况。同时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对我国国有林场科学发展、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我国生态建设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在分析南方集体林区国有林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同时梳理了国有林场改革历程,根据本轮国有改革的内容,分析了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对国有林场绩效的影响,得出在新一轮国有林场绩效评价的重点在于林场森林经营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本文在确立针对南方集体林区国有林场绩效评价的目的、原则和内容后,以国有林场经营过程和国有林场经营绩效作为状态层,分析其下有培育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维持保护森林资源、科技兴林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七大主题层,选取32个具体影响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总体层、状态层、主题层和指标层4个层级32个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来评价南方集体林区国有林场的绩效情况。然后,通过实地调研搜集案例林场的实际情况和改革状况,以2015-2017年的报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打分法确立的权重对改革后的案例林场的绩效进行定量测算,得出改革后案例林场的绩效结果较好。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指出了全面提升国有林场绩效与继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所需的对策与建议。
张慧杰[10](2018)在《农户公益林生态补偿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具有防护功能和特种用途的公益林在生态效益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其提供的生态产品具有公共物品性和外部性等特征。生态补偿在公益林建设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且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也是农户最关心的问题,建立和完善补偿机制也是新时代生态建设的要求。研究农户公益林生态补偿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农户建设公益林的积极性。本文在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14个影响因素,构建了理论模型。并基于农户微观视角,以行为经济学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使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广西区农户公益林生态补偿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对生态补偿接受意愿影响不显着,农户生态环保认知和政策认知对生态补偿接受意愿影响显着。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建议推进横向补偿、完善补偿机制、加强宣传教育以及健全法律法规等。
二、潜山县生态公益林资源结构与经营对策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潜山县生态公益林资源结构与经营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献学分析的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检索 |
2 文献学分析 |
3 林业产业研究成果综述 |
4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对策 |
4.1 进一步更新产业化观念 |
4.2 加大农林科技投入 |
4.3 实施规模化经营 |
4.4 林业去行政化与市场化 |
4.5 完善森林生态管理机制 |
4.6 实行森林科学经营 |
4.7 减熵化与减商化 |
(2)基于“一张图”平台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以潜山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引言 |
2.1 “一张图”平台与国土空间规划关联性分析 |
2.1.1 概念内涵 |
2.1.2 关联性分析 |
2.2 “一张图”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参与形式 |
2.2.1 平台搭建目的 |
2.2.2 前端业务内容 |
2.2.3 后台分析评价 |
2.2.4 后台规划成果审查与评估预警 |
第三章 潜山市国土空间规划开发现状 |
3.1 潜山市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历程 |
3.1.1 发展历程 |
3.1.2 既有规划梳理 |
3.2 各类空间规划矛盾与成因 |
3.2.1 主要矛盾 |
3.2.2 诸多规划矛盾的成因 |
3.3 规划思路与技术路线 |
3.3.1 规划思路 |
3.3.2 技术路线 |
第四章 潜山市空间规划“一张图”综合评价 |
4.1 “一张图”评估框架及依据 |
4.1.1 评估框架 |
4.1.2 评估相关规划依据 |
4.2 “一张图”生态空间现状评估分析 |
4.2.1 潜山市生态空间规划现状 |
4.2.2 生态红线现状评估分析 |
4.2.3 自然保护地现状评估分析 |
4.2.4 林地现状评估分析 |
4.3 “一张图”农业空间现状评估分析 |
4.3.1 潜山市农业空间规划现状 |
4.4 “一张图”城镇空间现状评估分析 |
4.4.1 潜山市城镇空间规划现状 |
4.4.2 潜山市城镇空间人口发展及城镇化水平指标 |
4.5 潜山市空间规划“一张图”现状总结 |
4.5.1 现状优势和规划实施成效 |
4.5.2 现状主要问题和挑战 |
第五章 潜山市空间规划优化构想 |
5.1 潜山市空间规划发展限制因素 |
5.1.1 自然环境与资源约束因素 |
5.1.2 人文地理与社会发展限制因素 |
5.2 潜山市国土空间规划问卷调查 |
5.2.1 调查内容与方法 |
5.2.2 问卷受访情况 |
5.2.3 生活便捷性 |
5.2.4 环境满意度 |
5.2.5 旅游环境意见调查 |
5.3 问卷调查SWOT分析 |
5.4 潜山市空间规划优化构想 |
5.4.1 “一张图”平台优化构想 |
5.4.2 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构想 |
第六章 结论、局限性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潜山市空间规划公众调查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福绵区森林功能分区与经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森林经营规划研究进展 |
1.2.1 主体功能区划研究概况 |
1.2.2 森林功能区划研究概况 |
1.2.3 森林经营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地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土壤 |
2.1.4 气候 |
2.1.5 植被 |
2.2 经济状况 |
2.3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森林资源现状 |
3.1 林地资源现状 |
3.2 森林分类区划 |
3.3 林种构成 |
3.4 树种构成 |
3.5 林地保护等级 |
3.6 森林资源现状特点 |
3.7 森林经营问题 |
第四章 福绵区主体功能区划 |
4.1 主体功能区内涵与性质 |
4.2 区划原则 |
4.3 区划方法 |
4.3.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4.3.2 系统聚类区划方法 |
4.3.3 区划结果 |
4.4 福绵区主体功能定位 |
4.4.1 重点开发区 |
4.4.2 限制开发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森林功能分区 |
5.1 森林功能区划目的和意义 |
5.2 区划原则 |
5.3 区划指标体系及区划单元 |
5.3.1 区划指标体系 |
5.3.2 区划单元与数据 |
5.4 区划方法 |
5.5 区划结果与调整 |
5.6 福绵区森林功能区布局 |
5.6.1 西部水源涵养功能区 |
5.6.2 西部与东南部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
5.6.3 西北部森林生态旅游功能区 |
5.6.4 南部和北部用材林功能区 |
5.6.5 中部经济林功能区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 |
6.1 福绵区森林多功能经营管理 |
6.1.1 福绵区公益林比重小,加大公益林保护力度 |
6.1.2 保护罗田水库周边水源涵养林,增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 |
6.1.3 集约经营,增强福绵区森林木材生产功能和经济林产出功能 |
6.1.4 合理开发六万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提高旅游质量 |
6.2 森林多效益经营管理 |
6.2.1 林下套种,增加林产品收入 |
6.2.2 增加非木质资源的培育,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
6.3 提高森林质量经营 |
6.3.1 加强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
6.3.2 加强地类管理,提高林地利用效率 |
6.3.3 加强用材林采伐管理,避免过度采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广西广运林场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外森林分类经营研究动态 |
1.3.2 国内外森林经营类型研究动态 |
1.3.3 生态公益林森林经营类型研究动态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形地貌 |
2.3 水文条件 |
2.4 气候条件 |
2.5 土壤条件 |
2.6 植被概况 |
3 研究区生态公益林资源分析 |
3.1 林种结构 |
3.2 树种结构 |
3.3 森林起源结构 |
3.4 立地类型结构 |
3.5 龄组结构 |
3.6 生态公益林资源的特点 |
4 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的划分 |
4.1 划分的指导思想 |
4.2 划分的原则 |
4.3 划分的依据选择 |
4.3.1 树种 |
4.3.2 立地类型 |
4.3.3 森林起源 |
4.3.4 经营目的 |
4.4 划分的方法 |
4.4.1 小班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
4.4.2 建立数据透视表 |
4.4.3 经营类型数据透视表的应用 |
4.5 命名方法 |
4.6 稳定性 |
4.7 划分的步骤与结果 |
4.7.1 经营类型划分的第一个层次 |
4.7.2 经营类型划分的第二个层次 |
4.7.3 经营类型划分的第三个层次 |
4.7.4 经营类型划分的第四个层次 |
5 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的设计 |
5.1 设计的原则 |
5.2 设计的结果 |
5.3 经营类型配套经营措施 |
5.4 经营措施类型的分布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青海黄土高寒区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森林健康的概念和内涵 |
1.3.2 森林健康及其监测研究现状 |
1.3.3 森林健康评价研究现状 |
1.3.4 森林健康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 |
2.2 自然条件 |
2.2.1 地形地貌 |
2.2.2 气候 |
2.2.3 水文 |
2.2.4 土壤 |
2.2.5 植被 |
2.3 社会经济概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2.1 样地设置情况 |
3.2.2 样地调查内容 |
3.3 技术路线 |
4 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评价尺度的确定 |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1 构建原则 |
4.2.2 指标体系 |
4.3 评价指标的描述 |
4.3.1 林分结构指标 |
4.3.2 林分生产力指标 |
4.3.3 林分抵抗力指标 |
4.3.4 立地条件指标 |
4.3.5 服务功能指标 |
4.4 评价指标标准化 |
4.4.1 定性指标标准化 |
4.4.2 定量指标标准化 |
4.5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5.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主观赋权 |
4.5.2 基于熵权法的客观赋权 |
4.5.3 综合赋权法 |
4.6 健康评价模型 |
4.7 健康评价等级划分 |
4.8 本章小结 |
5 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结果与分析 |
5.1 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结果 |
5.2 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
5.2.1 不同林龄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
5.2.2 不同林型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
5.3 生态公益林健康等级提升与改造措施 |
5.3.1 生态公益林健康影响因子分析 |
5.3.2 生态公益林健康等级提升改造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6 生态公益林健康经营对策 |
6.1 林分抚育 |
6.2 病虫鼠害防治 |
6.3 森林防火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6)论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问题及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总结及评价 |
(三)研究方法和路径 |
一、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法律界定 |
(一)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法律内涵 |
1.生态补偿的法学定义 |
2.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概念界定 |
(二)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法理依据 |
1.环境权与生存权、发展权的冲突与平衡理论 |
2.环境法的公平价值理论 |
(三)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核心要素 |
1.生态公益林补偿的主体 |
2.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客体 |
3.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方式 |
4.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标准 |
二、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现状 |
(一)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二)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取得的成绩 |
(三)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
1.补偿给付主体单一 |
2.补偿范围偏窄 |
3.补偿方式单一 |
4.补偿标准偏低 |
三、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政府直控型”传统治理理念导致给付主体单一 |
(二)补偿范围的划分依据不合理 |
(三)补偿观念和市场化机制的欠缺致使补偿方式单一 |
(四)补偿标准缺乏综合考虑 |
四、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完善 |
(一)实现补偿给付主体多元化 |
(二)放宽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范围 |
(三)打破单一的补偿方式实行多元化补偿 |
1.实施多元化的政府补偿方式 |
2.引入市场补偿方式 |
(四)制定科学的补偿标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潜山县中央财政公益林抚育项目效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县域概况 |
1.1 自然地理概况 |
1.2 社会经济条件 |
1.3 森林经营状况 |
2 中央财政公益林抚育项目实施情况 |
2.1 项目实施面积 |
2.2 项目抚育范围 |
2.3 项目资金补贴标准 |
3 森林抚育效益分析 |
3.1 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林分生长量 |
3.2 改善林分结构, 提高林分生态功能 |
3.3 改善卫生状况, 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
3.4 增加职工及林农收入, 缓解林区就业压力 |
3.5 示范带动明显, 改变森林经营理念 |
3.6 提升了项目小班景观功能 |
4 存在问题 |
4.1 现行管理体制制约森林抚育工作开展 |
4.2 森林经营理念影响森林抚育工作实施 |
4.3 政策性扶持资金不足使森林经营工作难以为继 |
4.4 社会劳动力转移影响森林经营 |
4.5 森林经营施工水平有待提高 |
4.6 森林经营对象有待扩大 |
5 建议 |
5.1 政府引导加大林地流转和政策宣传力度 |
5.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
5.3 提高机械化及专业化水平 |
5.4 扩大公益林施工范围 |
(8)本溪市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简要评价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实地调查法 |
四、创新点 |
第二章 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研究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 公益林 |
(二) 公益林管护人员 |
(三) 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 |
二、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研究的理论依据 |
(一) 人力资本理论 |
(二)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第三章 本溪市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一、本溪市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机构及运行情况 |
(一) 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机构 |
(二) 公益林管护人员现状 |
(三) 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现状 |
二、本溪市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公益林管护人员数量不足任务重 |
(二) 公益林管护人员素质较低 |
(三) 公益林管护人员待遇低积极性差 |
(四) 公益林管护人员管护不到位 |
三、本溪市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 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 |
(二) 公益林管护人员准入门槛低 |
(三) 公益林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
(四) 对公益林管护人员缺乏监督和考核 |
第四章 改善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问题的对策 |
一、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 |
(一) 确定公益林和管护人员的实际情况 |
(二) 确立合理的岗位数量和岗位职责 |
二、完善人员招聘培训管理制度 |
(一) 做好人员招聘标准,严把入关口 |
(二) 加强对公益林管护人员的培训工作 |
三、提高公益林管理经费投入 |
(一) 提高公益林管护人员工资水平 |
(二) 提高公益林管护人员福利水平 |
(三) 加强宣传增强管护人员工作积极性 |
四、强化监管机制,做好绩效考核工作 |
(一) 加强监管,打击工作懈怠现象 |
(二)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
第五章 结论 |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新形势下南方集体林区国有林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研究 |
2.1 概念界定 |
2.1.1 国有林场 |
2.1.2 新形势 |
2.1.3 绩效 |
2.2 理论基础研究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战略管理理论 |
2.2.4 业务流程管理理论 |
2.2.5 外部性理论 |
2.3 绩效评价方法及其选择 |
2.3.1 数据包络分析法 |
2.3.2 灰色关联法 |
2.3.3 层次分析法 |
第三章 国有林场改革及其绩效评价的影响分析 |
3.1 国有林场改革历程 |
3.1.1“事改企”及多种经营阶段 |
3.1.2 承包、租赁经营和股份制阶段 |
3.1.3 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阶段 |
3.1.4 产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分类经营阶段 |
3.1.5 国有林场政事分开、事企分开阶段 |
3.2 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 |
3.2.1 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的动因 |
3.2.2 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的内容 |
3.3 国有林场改革对国有林场绩效的影响分析 |
3.3.1 国有林场改革对国有林场经营效益的影响 |
3.3.2 国有林场改革对国有林场经营过程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有林场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
4.1 国有林场绩效评价原则 |
4.1.1 全面性、重要性相结合 |
4.1.2 灵活性、实用性相结合 |
4.1.3 系统性、独立性相结合 |
4.1.4 定量、定性相结合 |
4.2 国有林场绩效评价内容 |
4.2.1 国有林场经营过程 |
4.2.2 国有林场经营效益 |
4.3 国有林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4.3.1 国有林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设计 |
4.3.2 国有林场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
4.4 国有林场绩效评价计算过程与方法 |
4.4.1 搭建层次结构模型 |
4.4.2 对判断矩阵进行构造 |
4.4.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4.4.4 层次总排序 |
4.4.5 计算综合重要度 |
4.4.6 计算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
4.4.7 计算综合距离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形势下国有林场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
5.1 案例林场基本情况 |
5.1.1 案例林场生态资源 |
5.1.2 案例林场经济情况 |
5.1.3 案例林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 案例林场改革情况 |
5.2.1 案例林场改革目标 |
5.2.2 案例林场具体改革内容 |
5.2.3 案例林场改革保障措施 |
5.3 案例林场的绩效评价 |
5.3.1 数据收集 |
5.3.2 运用模型计算指标 |
5.3.3 建立判断矩阵 |
5.3.4 计算指标权重 |
5.3.5 综合距离值计算 |
5.3.6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
6.1 提升南方集体林区国有林场绩效的对策与建议 |
6.2 深化南方集体林区国有林场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10)农户公益林生态补偿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2.2.2 行为经济学理论 |
2.2.3 计划行为理论 |
3 农户公益林生态补偿接受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3.1 构建理论模型 |
3.2 研究假设 |
3.2.1 农户个人特征 |
3.2.2 农户家庭特征 |
3.2.3 农户生态环保认知 |
3.2.4 农户政策认知 |
4 农户公益林生态补偿接受意愿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4.1 研究区介绍 |
4.1.1 广西区基本概况 |
4.1.2 广西区公益林现状 |
4.1.3 广西区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 |
4.2 数据来源 |
4.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1 农户个人情况分析 |
4.3.2 农户家庭情况分析 |
4.3.3 农户生态意识与认知分析 |
4.3.4 政策认知情况分析 |
4.3.5 农户对林业的依赖程度 |
4.3.6 总体接受意愿情况 |
4.4 农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4.4.1 个人特征与农户接受意愿 |
4.4.2 家庭特征与农户接受意愿 |
4.4.3 农户生态意识与接受意愿 |
4.4.4 农户政策认知与接受意愿 |
5 广西农户公益林生态补偿接受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1 模型构建 |
5.2 变量定义 |
5.3 模型处理估计 |
5.4 回归结果分析 |
5.4.1 农户个人特征对接受意愿的影响不显着 |
5.4.2 农户家庭特征对接受意愿的影响不显着 |
5.4.3 生态环保认知对其接受意愿的影响较显着 |
5.4.4 政策认知对其接受意愿的影响显着 |
6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不足之处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加强区域合作,推进横向生态补偿 |
6.2.2 充分考虑农户需要,完善补偿机制 |
6.2.3 加强宣传教育,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
6.2.4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 |
6.3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四、潜山县生态公益林资源结构与经营对策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献学分析的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 徐明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1(10)
- [2]基于“一张图”平台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以潜山市为例[D]. 田子扬.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3]福绵区森林功能分区与经营管理研究[D]. 姚佳. 广西大学, 2019(06)
- [4]广西广运林场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研究[D]. 魏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2)
- [5]青海黄土高寒区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研究[D]. 朱柱.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6]论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问题及完善[D]. 肖隐琼.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7]潜山县中央财政公益林抚育项目效益探讨[J]. 余婷婷. 安徽林业科技, 2018(04)
- [8]本溪市公益林管护人员管理问题研究[D]. 马俊杰. 东北大学, 2018(02)
- [9]新形势下南方集体林区国有林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D]. 乐霁雯. 南京林业大学, 2018(05)
- [10]农户公益林生态补偿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西为例[D]. 张慧杰.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