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安德鲁飓风眼壁区域向上倾斜运动发展的可能机制: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性

1992年安德鲁飓风眼壁区域向上倾斜运动发展的可能机制: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性

一、1992年Andrew飓风眼壁区倾斜上升运动发展的可能机制──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论文文献综述)

陆汉城[1](2019)在《江淮以南地区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动力学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中尺度天气试验研究,江淮以南地区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动力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其进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较高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包括地面和高空探测的加密观测以及卫星和雷达的观测)对形成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和生命史过程建立了天气学概念模型,特别是对暴雨和强降水有重要影响的α中尺度和β中尺度对流系统,建立了观测个例的中尺度物理模型;二是探索了暴雨和强降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物理机制,为精细化数值模式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灾害性天气预测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在以往暴雨和强降水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科学试验、江淮以南地区暴雨和强降水发生主要区域的中尺度天气动力学研究进行了概述。

任丽,张桂华,赵玲,林嘉楠[2](2018)在《黑龙江省春季两次罕见暖锋暴雨过程诊断分析》文中提出利用常规和加密气象观测资料、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的再分析格点资料及FY-2E卫星云顶亮温(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TBB)观测资料,对2010年和2016年5月初黑龙江省两次罕见的春季暖锋暴雨过程进行追踪和诊断分析,探究两次春季暴雨过程的动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及暴雨期间暖锋锋生和对称不稳定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5月初两次暴雨过程的高空影响系统均为高空槽切断成冷涡,只是新生冷涡位置不同,导致暴雨落区不同。两次暴雨过程均出现了垂直于暖锋的次级环流,次级环流的出现有利于加强上升运动,从而加强降雨强度。两次暴雨过程大气均表现为热力稳定结构,暖锋前冷区低层有冷垫,并伴有弱下沉运动,暖湿空气在冷垫之上沿着锋面爬升,是造成持续性降雨的主要原因;不同之处在于2016年暴雨过程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中,下沉运动的范围和厚度更大,冷垫和地形的共同作用使上升运动主要出现在锋区中上层。两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暖锋锋生时,降雨与锋生相伴,锋生最强时段也是降雨强度最大的时段;锋生作用减弱,降雨强度亦减弱;转为锋消时,降雨结束。对流层中层的湿对称不稳定,有利于降雨的维持和发展,并出现了与暖锋相平行的中尺度雨带特征。

蓝欣[3](2018)在《一次冬季江淮气旋逗点云区降水的气流结构和成因分析》文中提出2016年2月12-13日,受冷空气和江淮气旋暖锋锋生影响,山东出现一次极端暴雨雪天气过程,全省有42个站的降水突破同期历史记录。本文采用多种观测以及WRF模式和HYSPLIT轨迹模式,分析了气旋逗点云区降水的中尺度演变特征、发生发展机制和气旋逗点云区气流结构,得到以下结论:(1)这次雨雪过程的降水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发生在500hPa中支槽和南支槽合并、地面江淮气旋发展北上的背景下,低层低涡及其南部的暖切变有利于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发展;高低空急流的配合有利于该地区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低空西南急流和东南气流为降水提供水汽输送条件。(2)气旋逗点云区由4条带状回波合并发展形成,逗点头云系以层状云为主,其中有零散的对流云;气旋形成后雷达回波发生气旋式旋转、拉长,形成多条中尺度强降水带。水平风场表明低层中尺度切变辐合线促进强回波的发展和组织,切变辐合线转向对应回波带转为东北-西南向。风廓线表明降雨时低层为浅薄的东北风冷垫,降雪时东北风冷垫较降雨阶段深厚得多,东北风冷垫上东南风层变薄至消失是降水相态转换的标志。(3)带状对流的发生和发展阶段都伴有惯性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存在。低层为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区域,随着暖锋后部低层南风急流加强,气流沿暖锋爬升在抬升凝结高度以上发生凝结,潜热加热促进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不断加强。中高层的惯性不稳定使气块获得沿该处等熵面的惯性加速度,倾斜运动向上向北增强。锋生强迫提供了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的动力条件。(4)气旋逗点头在降雨阶段从下到上主要由来自东海、渤海或内陆的边界层气团、来自南海和中南半岛的暖湿气团以及来自西亚及东欧的干冷气团组成,降雪阶段从下到上主要由西伯利亚气团、东海气团、南海气团和孟加拉湾气团叠置而成,分别与冷输送带、暖输送带和干输送带对应。中层干输送带叠加在暖输送带之上,使湿位涡减小,低层暖输送带和冷输送带交汇,使局地锋生加强,带状强降水发生在负湿位涡的西北象限和锋生强迫大值区的南侧。强降水位于沿锋生中心倾斜的热力环流的强上升支中,也是锋面暖区一侧湿位涡为负值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区域,后部有暖舌。

朱晓彤[4](2018)在《垂直风切变影响下热带气旋眼的几何特征及眼壁倾斜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分析地基雷达观测资料研究登陆华南地区前的处于季风环境切变的热带气旋眼的几何特征。结果表明,除强台风外,眼面积随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眼的大小随高度的增大而增大且越往高层增大越快。垂直方向上眼大小的变化与热带气旋强度无关,与环境垂直风切变无关。眼大小的垂直变化与眼自身的大小无关。眼大小的垂直变化与强度之间也没有关系。眼的圆度值主要集中于0.5到0.7之间,且通常热带气旋越强眼越圆。利用TCM4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设计4组对比试验,分别是(1)无环境流(SH00),(2)加入5 m s-1东风切变(SH05),(3)加入10 m s-1东风切变(SH10),以及(4)加入15 ms-1东风切变(SH15),探究眼的几何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切变增大圆度值越来越大。眼的椭圆特征与波数为2的涡旋罗斯贝波活动有关。眼面积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大,且在低层比高层增大得缓慢。环境垂直风切变对眼的面积随高度变化的影响不明显。眼的收缩和气旋强度增强同时发生,但在强度达到最大前热带气旋的眼便不再继续收缩。眼壁的倾斜与强度的变化成正比。准双眼壁结构影响了数值试验中热带气旋强度的变化。眼壁倾斜的变化取决于高低层最大风半径(RMW)变化速度的差异,但由于不同试验模拟的热带气旋结构的差异,眼壁倾斜变化的特征存在不同。例如SH10试验模拟的热带气旋的第一阶段,高层RMW先收缩后振荡,低层RMW持续收缩,导致眼壁倾斜先保持不变而后增大;第二阶段高层RMW先振荡不变后扩张,最后快速收缩,低层RMW持续收缩且最后收缩较慢,导致眼壁倾斜先缓慢增大而后快速增大最后减小;第三阶段高层RMW先收缩后扩张,而低层RMW变化相反,使得眼壁倾斜先减小后增大。RMW的变化取决于RMW附近切向风倾向的径向梯度和切向风的径向廓线的曲率,进一步诊断发现多数情况中切向风倾向的径向梯度对RMW变化影响较大。绝对角动量收支诊断表明绝对涡度垂直输送在RMW内侧和外侧的不同贡献主要影响了切向风倾向的径向梯度。

吴有训,朱彬,林晓剑,黄乾,陈晓红[5](2017)在《热带气旋低层水平流场的平面动力系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理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热带气旋云图、气象雷达回波图资料,ECMWF ERA-Interim再分析风场资料;并用大气运动方程和天气学原理分析得到热带气旋低层水平流场结构,根据流场建立平面非线性自治动力系统。结果表明,TC在成熟阶段或发展很强时期,由两组二维驻定微分方程组解确定水平流场,TC眼区以内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TC眼区以外气流沿逆时针方向流动。TC眼区内外相反方向风场之间为风向切变圆环,圆环上不断有气旋形成,并存在低空急流,是狂风暴雨出现区域。结论与合成雷达回波观测结果一致。

王宗敏,丁一汇,张迎新,田利庆,李江波[6](2014)在《副高外围对流雨带中的对流—对称不稳定及锋生的诊断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2009年8月25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西北外围对流雨带的云图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WRF3.3中尺度模式对对流雨带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较成功的基础上,利用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对流雨带发生时的对称不稳定、对流不稳定、惯性不稳定以及锋生等。结果表明:副高外围对流雨带由若干具有一定间隔的对流单体构成,单体在随对流层中层气流的移动中逐渐发展直至消亡。对流雨带的西北侧为宽广的带状斜压云系,东南侧为副高控制的晴空区。对流雨带发生于对流层低层(700 hPa以下)的对称不稳定区,700500 hPa存在对流不稳定和弱的惯性不稳定。随着对流的发展,700500 hPa的对流不稳定度明显减弱,而惯性不稳定明显加强。对流层低层为倾斜上升区,中高层为垂直上升区,左侧对应下沉气流,呈现明显的倾斜对流和垂直对流的混和特征,体现了对流—对称不稳定的作用。对流层低层(750 hPa以下)锋生的存在提供了对流—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的有利条件。对流雨带与500800 hPa等厚度线基本平行,而与500 hPa等高线存在明显的交角,雨带中的对流单体随环境气流移动,雨带符合与对称不稳定相联系的带状降水特征。上述结论对实际预报副高外围对流雨带的位置和走向具有指示意义。

陆汉城,钟玮,费建芳,寇正[7](2010)在《热带气旋内中尺度波动的不稳定机理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在回顾了近年来热带气旋波动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热带气旋内中尺度波动不稳定机理研究方面的进展,分别对热带气旋三类中尺度特征波动的不稳定,即经典重力惯性波、涡旋Rossby波和具有物理性质不可分的混合波的不稳定进行了物理分析,给出了热带气旋内对称不稳定、横波不稳定、对流对称不稳定、涡旋Rossby波正压不稳定及混合波不稳定的动力解释,进一步说明热带气旋内中尺度扰动发展是与基本气流的动力(水平和垂直切变)及热力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费建芳,伍荣生,黄小刚,王元,程小平[8](2010)在《垂直-倾斜对流一体化参数化方案的实现及数值试验》文中研究表明在Kuo-Anthes垂直对流参数化方案和Nordeng倾斜对流参数化方案基础上,提出了垂直-倾斜对流一体化参数化方案,并引入MM5模式中。利用该方案对2008年1月28-29日发生在中国南方的一次暴雪过程和2005年"海棠"台风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在垂直方向主要表现对流稳定状态,但在对流层低层始终存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层,并且当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区向高层发展时,伴随着强上升运动作为触发机制,引发条件性对称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更多的对流降水,使模拟的总降水量与实况更加一致。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发展加强与降雪强度、辐合辐散和上升运动变化一致,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是造成暴雪发展加强的主要机制之一。通过对"海棠"台风72h的模拟表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主要发生在台风的低层,且其水平分布呈螺旋状结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效应对台风路径影响较小,但对台风强度影响较大,在模式中考虑垂直-倾斜对流一体化参数化方案后,与仅考虑垂直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相比,72 h模拟的平均台风中心最低气压降低了3 hPa,最大达8 hPa。在模式中考虑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影响,可使模式台风中上层的暖心结构更加明显,上升运动和对流性降水增强,对流释放的更多凝结潜热使台风得到进一步加强。

李英,钱传海,陈联寿[9](2009)在《Sepat台风(0709)登陆过程中眼放大现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台风登陆过程中常发生结构变化,从而引起其强度、路径以及风雨分布等一系列变化,导致登陆台风灾害十分复杂。0709号台风Sepat在穿过台湾岛时结构变化明显,出现了台风眼放大现象。基于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资料、FY-Ⅱ卫星半小时一次的遥感资料、台湾雷达逐时合成回波图像以及NCEP每日4次1°×1°格距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Sepat登陆过程中的眼放大现象。结果表明:(1)Sepat登陆台湾后眼墙塌陷、眼消失,但随后在从台湾海峡移向大陆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台风眼并伴有眼放大现象,眼直径扩展至约600 km;(2)这种眼放大现象,实际上是台风内核区对流云团分裂扩散过程中与外围螺旋云带一起重新发展出的环状结构。台风眼的扩大与眼区下垫面温度降低、低层大气不稳定度减弱、径向外流加强、下沉运动区范围扩大等因素有关;(3)在台风外围,环境干空气侵入台风环流并在其西部形成了弧状湿度锋。锋区既促进对流运动发展,也阻碍了台风眼区云团进一步向外扩散,使对流云团在锋区附近排列成半圆弧状云带,并在台风气旋性环流组织下与台风东部的螺旋云带一起形成了环状眼墙;(4)台风的减弱消亡与其眼区放大现象密切相关。台风眼放大过程中,由于眼内干空气下沉范围加大、对流凝结潜热加热减弱,不利于暖心结构维持,台风强度亦随之衰减。同时,其增强的径向外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水汽能量向台风内核区输入,促使台风内核对流运动的减弱和消亡。

费建芳,伍荣生,宋金杰[10](2009)在《对称不稳定理论的天气分析与预报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锋面降水、暴雨、暴雪、台风、飑线和爆发性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和倾斜对流发生发展机理的研究密切相关.在此研究领域,近年来国际间逐步发展起来的对称不稳定理论正在引起国内外气象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介绍了对称不稳定理论的概念、天气学特征及计算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对称不稳定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提出了引起带状云和降水的倾斜对流发生发展机理和对称不稳定理论相关联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

二、1992年Andrew飓风眼壁区倾斜上升运动发展的可能机制──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2年Andrew飓风眼壁区倾斜上升运动发展的可能机制──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论文提纲范文)

(1)江淮以南地区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动力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试验
2 梅雨锋暴雨的中尺度研究
3 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中尺度研究
4 台风暴雨的中尺度研究
5 结论和展望

(2)黑龙江省春季两次罕见暖锋暴雨过程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锋生函数
        1.2.2 对称不稳定
2 结果分析
    2.1 暴雨过程概况及大尺度环流背景
        2.1.1 暴雨过程概况
        2.1.2 暴雨分布与暖锋位置
        2.1.3 环流形势
        2.1.4 卫星云图TBB
    2.2 暖锋锋生
    2.3 不稳定性分析
        2.3.1 对流不稳定
        2.3.2 对称不稳定
        2.3.3 与对称不稳定相联系的中尺度雨带
3 结论与讨论

(3)一次冬季江淮气旋逗点云区降水的气流结构和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冬半年温带气旋降水研究进展
        1.2.1 温带气旋降水的环境场特征
        1.2.2 温带气旋降水的中尺度特征
        1.2.3 温带气旋雨雪带发生发展的机制
    1.3 对称不稳定研究进展
        1.3.1 对称不稳定的概念
        1.3.2 对称不稳定与天气现象
        1.3.3 对流-对称不稳定
    1.4 主要研究内容、资料和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所用资料
        1.4.3 研究所用方法
第二章 降水概况及雨雪发生的环境条件
    2.1 降水概况及其特点
    2.2 环流形势与影响系统
    2.3 极端暴雨(雪)发生的环境条件
        2.3.1 高低空急流的有利配合
        2.3.2 水汽的输送与聚集
        2.3.3 有利于雨雪转换的温度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江淮气旋逗点云区降水的云系和风场结构
    3.1 江淮气旋雨雪过程的云系特征
    3.2 江淮气旋雨雪系统的垂直剖面
    3.3 风场的中尺度结构特征
        3.3.1 雷达径向速度特征
        3.3.2 雷达反演风场特征
        3.3.3 风场的垂直结构及其演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极端雨雪过程的数值模拟和检验
    4.1 WRF模式简介
    4.2 模拟方案设计
        4.2.1 区域设置
        4.2.2 参数化方案设置
    4.3 模拟结果检验
        4.3.1 降水的模拟
        4.3.2 各层影响系统的模拟
        4.3.3 雷达回波的模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江淮气旋逗点云区降水的发生发展机制分析
    5.1 诊断方法
        5.1.1 对流不稳定的诊断
        5.1.2 惯性不稳定的诊断
        5.1.3 对称不稳定的诊断
        5.1.4 锋生的诊断
    5.2 不稳定条件分析
    5.3 不稳定机制演变
    5.4 锋生动力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江淮气旋逗点云区降水的气流结构
    6.1 HYSPLIT模式简介
    6.2 江淮气旋逗点云降水区气团结构
        6.2.1 降雨阶段后向轨迹路径分析
        6.2.2 气流路径变化原因分析
        6.2.3 降雪阶段后向轨迹路径分析
    6.3 气流结构与不稳定、锋生的关系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垂直风切变影响下热带气旋眼的几何特征及眼壁倾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热带气旋眼结构的研究进展
        1.2.1 热带气旋眼的热力结构
        1.2.2 热带气旋眼的动力结构
        1.2.3 热带气旋眼的几何特征
    1.3 热带气旋眼壁演变特征的研究进展
        1.3.1 热带气旋眼壁的结构特征
        1.3.2 热带气旋眼壁的收缩
        1.3.3 热带气旋的双眼壁结构
        1.3.4 热带气旋眼壁的倾斜
    1.4 环境垂直风切变对热带气旋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华南地区热带气旋登陆前眼的几何特征
    2.1 资料和方法
    2.2 热带气旋及环境特征
    2.3 眼的几何特征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强度环境垂直风切变影响下热带气旋眼的几何特征
    3.1 数值模式及数值试验方案设计
        3.1.1 模式简介
        3.1.2 试验设计
    3.2 眼的几何特征
        3.2.1 眼的圆度
        3.2.2 眼的大小
    3.3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强度环境垂直风切变影响下热带气旋眼壁的倾斜
    4.1 眼的收缩和眼壁倾斜变化特征
    4.2 影响眼壁倾斜变化的物理机制
    4.3 加入不同环境垂直风切变下眼壁倾斜变化的物理机制
        4.3.1 加入5m s~(-1)东风切变下眼壁倾斜变化的物理机制
        4.3.2 加入10ms~(-1)东风切变下眼壁倾斜变化的物理机制
        4.3.3 加入15ms~(-1)叫东风切变下眼壁倾斜变化的物理机制
    4.4 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热带气旋低层水平流场的平面动力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资料来源
3 发展很强阶段的TC及低层水平风场分析
4 发展很强阶段的TC低层水平流场平面动力系统
5 TC的风向切变圆环与天气雷达回波演变特征
6 两动力系统数值解的对称性
7 与ECMWF ERA-Interim再分析风场资料对比分析
8 结论和讨论

(6)副高外围对流雨带中的对流—对称不稳定及锋生的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副高外围对流云带发生发展过程的云图特征
3暴雨过程的模拟
    3.1模式说明
    3.2模拟结果分析
4对流雨带发生发展中的对流—对称不稳定分析
    4.1对流—对称不稳定概念及分析方法简述
    4.2湿位涡分析
        4.2.1湿位涡分析方法
        4.2.2对流—对称不稳定的水平分布
        4.2.3对流—对称不稳定的垂直分布
    4.3M -θe剖面
    4.4湿Richardson数
5锋生作用
6雨带的走向与对称不稳定
7结论和讨论

(7)热带气旋内中尺度波动的不稳定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热带气旋内重力波的不稳定研究
        1.1 涡旋大气中的对称不稳定
        1.1.1 M2=0条件下重力惯性内波的不稳定
        1.1.2 M2≠ 0条件下重力惯性内波的不稳定
        1.1.3 对流对称不稳定——热带倾斜眼壁倾斜上升运动发展的可能机制
        1.2 涡旋大气中的横波不稳定
2 热带气旋涡旋Rossby波的不稳定理论及拓展研究
    2.1 涡旋正压不稳定条件及扰动增长率范围
    2.2 模式大气中涡旋正压不稳定条件分析
3热带气旋混合涡旋Rossby-重力波的不稳定研究

(8)垂直-倾斜对流一体化参数化方案的实现及数值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垂直-倾斜对流一体化参数化方案和数值试验设计
    2.1 倾斜对流参数化方案
    2.2 垂直-倾斜对流一体化参数化方案
3 暴雪的数值模拟
    3.1 数值试验设计
    3.2 天气形势分析
    3.3 大气不稳定条件分析
    3.4 水汽条件和抬升机制
    3.5 降水量模拟结果分析
4 0505号台风“海棠”过程模拟
    4.1 台风过程概述及试验方案
    4.2 数值试验结果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9)Sepat台风(0709)登陆过程中眼放大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Sepat台风登陆过程及其眼区云系变化
    2.1 Sepat台风登陆概况
    2.2 台风眼区云系变化特征
3 Sepat台风眼放大的影响因素
    3.1 Sepat活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3.2 湿度锋与台风眼区对流活动
    3.3 放大的台风眼结构特征
    3.4 台风眼区的热力条件
    3.5 台风眼区垂直运动条件
4 结论

(10)对称不稳定理论的天气分析与预报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对称不稳定概述
    1.1 对称不稳定的概念
    1.2 对称不稳定的物理学特征
    1.3 对称不稳定产生的天气现象
2 对称不稳定常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2.1 定性分析
        2.1.1 Mg-θ垂直剖面图
        2.1.2 天气学分析
    2.2 定量分析
        2.2.1 倾斜对流有效位能 (SCAPE
        2.2.2 位 涡
        2.2.3 Richarson数 Stone[24]和McIntyre[25]等指出, 干对称不稳定的条件是
        3.2.4 增长率参数
3 湿对称不稳定在带状云和降水中的分析与应用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 论 (1) 湿对称不稳定与倾斜对流
    4.2 结 论

四、1992年Andrew飓风眼壁区倾斜上升运动发展的可能机制──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江淮以南地区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动力学研究进展[J]. 陆汉城. 暴雨灾害, 2019(05)
  • [2]黑龙江省春季两次罕见暖锋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 任丽,张桂华,赵玲,林嘉楠.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06)
  • [3]一次冬季江淮气旋逗点云区降水的气流结构和成因分析[D]. 蓝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8(01)
  • [4]垂直风切变影响下热带气旋眼的几何特征及眼壁倾斜研究[D]. 朱晓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8(01)
  • [5]热带气旋低层水平流场的平面动力系统分析[J]. 吴有训,朱彬,林晓剑,黄乾,陈晓红. 热带气象学报, 2017(06)
  • [6]副高外围对流雨带中的对流—对称不稳定及锋生的诊断分析[J]. 王宗敏,丁一汇,张迎新,田利庆,李江波. 大气科学, 2014(01)
  • [7]热带气旋内中尺度波动的不稳定机理研究进展[J]. 陆汉城,钟玮,费建芳,寇正. 气象科学, 2010(05)
  • [8]垂直-倾斜对流一体化参数化方案的实现及数值试验[J]. 费建芳,伍荣生,黄小刚,王元,程小平. 气象学报, 2010(02)
  • [9]Sepat台风(0709)登陆过程中眼放大现象研究[J]. 李英,钱传海,陈联寿. 气象学报, 2009(05)
  • [10]对称不稳定理论的天气分析与预报应用研究进展[J]. 费建芳,伍荣生,宋金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标签:;  ;  ;  ;  ;  

1992年安德鲁飓风眼壁区域向上倾斜运动发展的可能机制: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