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生活质量研究

焦虑症的生活质量研究

一、焦虑障碍的生存质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李菊芳,余思思,叶思思,颜飞帆,卢中秋[1](2022)在《基于焦虑认同联合优势内容递增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基于焦虑认同联合优势内容递增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3例GAD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焦虑认同联合优势内容递增理论的护理干预。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WHOQOL-BREF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及MCMQ中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MCMQ中回避、屈服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焦虑认同联合优势内容递增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引导GAD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郝翠花[2](2021)在《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心理的影响》文中提出冠心病作为一种慢性病,是目前各种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最主要的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但有关报道证实PCI技术在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同时,患者的心理情绪会有一定的波动,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狭窄的风险和其他并发症。临床常规护理不能很好地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对患者的负面情绪也不能有效缓解。结构式心理护理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作用显着,目前结构式心理护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选择了进行PCI治疗的患者120例,术前对患者采用便利问卷调查,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存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存质量量表简表以及中文医学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随后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了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健康管理,研究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采用了结构式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术后第4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生存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的严重程度有无明显差异,利用电话随访法统计分析介入手术后1月、2月、3月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CI术前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况,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高、生存质量低。患者的文化程度对其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均有明显影响;年龄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影响较大;家庭月收入水平对患者的抑郁和生存质量均影响显着;焦虑还与患者的付费方式和性别有关,而疾病不确定感与患者对病情的了解程度有关。2.PCI术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无明显的差异;PCI术后,研究组焦虑情况(52.31±4.9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1.29±5.83)分,研究组抑郁情况(53.41±4.9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1.29±5.8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生存质量在PCI术前两组得分无明显差异;PCI术后,研究组疾病不确定感(66.29±5.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1.93±5.24)分,研究组生存质量(80.29±5.29)高于对照组得分(71.24±5.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CI术后1个月、2个月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PCI术后第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3.33%)和对照组(6.67%)差异明显(p<0.05)。研究表明患者PCI术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况,有一定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同时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这些心理情况与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有一定的关系。与常规护理对比,结构式心理护理能够明显降低PCI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术后第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该护理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吕敏,李雪冰[3](2021)在《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中国国家卒中筛查数据显示,我国40—74岁人群中,首次卒中发病率由2002年的189/10万升至2013年的379/10万,平均每年增长8.3%[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脑卒中已逐步成为危害国人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的重要疾病。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因活动受限常倍受关注,卒中同时导致不同程度的言语、吞咽及认知功能障碍。此外,脑卒中后常见的精神心理症状包括抑郁、焦虑、疲劳和淡漠,

梁明芬,彭碧文,邹华业,曹治[4](2020)在《团队认知行为干预对广泛性焦虑患者焦虑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团队认知行为干预对广泛性焦虑患者焦虑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40例和观察组(团队认知行为干预组)40例。比较两组干预2、4、8周后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HAMA量表和GQOLI-74量表评分。结果:干预2、4、8周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8周后,观察组HAMA评分结果均显着优于对照组,GQOLI-74量表各方面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认知行为干预在广泛性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及生存质量,在广泛性焦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王松松[5](2020)在《站桩联合糖喜方治疗肝经郁热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传统功法站桩联合导师经验方剂糖喜方对肝经郁热证2型糖尿病(T2DM)伴情绪障碍的干预研究,分析此治疗方法对研究对象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客观评价其疗效,为T2DM伴情绪障碍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简易运动联合中药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就诊于青岛海慈医院内分泌科的T2DM伴情绪障碍且中医辨证属肝经郁热证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基础降糖干预与糖尿病情绪障碍健康宣教的基础上,治疗组予糖喜方口服,并指导其进行站桩功练习,日2次,每次5-10分钟;对照组单予糖喜方口服。两组均治疗12周。对照治疗前、后:代谢指标:餐后2小时血糖(2hP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肝经郁热证)。最后,将所得数据统计分析,客观评价。结果:本次试验入组病例7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失访3例和6例,最终有效病例为61例。试验结果如下:1.基线资料: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基线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信息(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BMI);治疗前各类观察项目;量表积分(HAMD、HAMA、DSQL、肝经郁热证证候积分)。2.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的指标为:2h PPG、FPG、HOMA-IR、Hb A1c、HAMD评分、HAMA评分和肝经郁热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INS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DSQL评分、LDL-C、TC、TG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HDL-C较治疗前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G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SQL评分有所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较前提高,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LDL-C、HDL-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在降TC、TG、DSQL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降肝经郁热证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HAMD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7%。经Ridit分析,P>0.05,认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疗效相当。HAMA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经Ridit分析,P>0.05,认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DM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6%。经Ridit分析,P>0.05,认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疗效相当。中医症状评分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6%。经Ridit分析,P>0.05,认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疗效相当。结论:糖喜方是治疗肝经郁热证T2DM合并情绪障碍的有效方剂,站桩是治疗肝经郁热T2DM合并情绪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二者皆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糖尿病的控制,但站桩联合糖喜方在降TG、TC,降低情绪障碍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单服糖喜方。

廖晓[6](2020)在《越鞠丸加减方对肝气郁结型慢性肾炎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5-HT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减方对肝气郁结型慢性肾炎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及血清-五羟色胺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在本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选出76例肝气郁结型慢性肾炎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试验组予盐酸帕罗西汀联合越鞠丸加减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血清5-HT、计算HAMA、KDQOL-SFTM1.3量表的评定分值以及中医证候的积分,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5-HT的含量均升高(P<0.05),其中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KDQOL-SFTM1.3的评分较前均有所升高,两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KDTA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KDTA评分均较前增加,两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除了肾脏病的影响外,其余的认知能力、医护人员的激励、患者的满意度、症状和不适、工作状况、社交质量、肾脏病对生活的压力、睡眠及社会的支持共9个维度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F-36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8个维度的评分均有所增加,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除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外,其余维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A量表的评分均有所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与对照组TESS总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帕罗西汀片联合越鞠丸加减方较单纯使用帕罗西汀片在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方面的临床疗效更佳;2.帕罗西汀片与越鞠丸加减方联合使用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证候以及证候积分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帕罗西汀片治疗;3.越鞠丸加减方及帕罗西汀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张钦钦[7](2020)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的认知水平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基于知信行模式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案,比较常规健康教育与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以期为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知识宣教和心脏康复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1.根据成组设计中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含量估算,确定每组所需研究对象为45例,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自2019年2月至5月在河南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抽取的信封中的数字,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干预组。最终纳入对照组41例、干预组43例患者。2.两组患者在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本研究所需量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生活质量水平、心理状态等,干预组采取以知信行模式为依据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方案进行指导,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及康复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疾病知信行水平、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健康行为的改善效果。4.观察指标:量表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得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得分、广泛性焦虑量表-7项(GAD-7)和健康问卷-9项(PHQ-9)量表得分;实验室数据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值、LDL-C值、血压值、LVEF值;健康行为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吸烟情况;5.采取EXCEL数据表格录入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所用统计方法有:统计描述,卡方检验(x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年龄、民族、性别、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个数及工作情况、家庭收入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和既往病史、冠脉病变情况、置入支架个数等疾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10.473,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SF-36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25.797,P<0.05)。干预组患者尤其在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心理健康这四个维度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4.干预前两组患者GAD-7、PHQ-9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量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吸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吸烟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血压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23.852,P<0.05)。结论1.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效果良好,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树立健康的信念和态度,降低疾病的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经过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患者的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血压情况控制良好,吸烟情况得到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提高。3.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量表可以作为衡量患者术后健康教育、疾病认知、行为改善的评价指标。

高珺[8](2020)在《固本调神针法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固本调神针法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post-stroke anxiety disorder,PSAD)的临床疗效,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为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提供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期能在今后的临床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PSAD的患者,收集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病例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根据两组患者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予患者相关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固本调神针刺法治疗(取穴:百会、四神聪、关元、中脘、足三里(双侧)、大陵(双侧)、三阴交(双侧)、太溪(双侧));对照组给予中风偏瘫常规针刺法治疗(取穴:水沟、太溪(双侧)、手三里(双侧)、足三里(双侧)、神庭、承灵(双侧)、神门(双侧)、环跳、阳陵泉、三阴交(健患侧交替使用));诸穴平补平泻,以得气为度,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5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连续治疗8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分别记录患者HAMA评分、日常活动能力指数(BI)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胃肠道症状评分量表(GSR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的改变,以此来评定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疗效分析: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证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HAMA评分、PSQI评分、GSRS评分: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PSQI评分、GSRS评分均有降低,组内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对患者的焦虑情绪、睡眠状况及胃肠道症状有疗效;经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时间节点上的HAMA评分、PSQI评分、GSR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证明在治疗患者的焦虑情绪、睡眠状况及胃肠道症状方面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4周后、8周后的组间比较中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证明在治疗患者的焦虑情绪、睡眠状况及胃肠道症状方面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3 BI指数:经两组治疗后,患者的BI指数均有增加,组内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效;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时间节点上的BI指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证明两组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上疗效相当;且在治疗4周后、8周后的组间比较中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证明两组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上疗效相当,且两种治疗方法的起效时间相近。4 HAMA评分与BI指数的相关性:两组的HAMA评分的减分率与BI指数的增分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且两者存在正相关,证明PSA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越佳者焦虑症状恢复越好。5安全性评价:两组治疗方法在临床操作的安全性评价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证明两组方法均具有临床安全性。结论:1.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固本调神针法在治疗PSAD患者的焦虑情绪、睡眠状况及胃肠道症状上均优于临床常规针刺法,同时固本调神针法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躯体症状的恢复上与常规针刺组的疗效相当;故固本调神针法在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同时亦可提高中风后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2研究初步表明了固本调神针法对PSAD患者焦虑情绪的减轻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有疗效,同时此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王楠[9](2020)在《社区人群中睡眠类型的相关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1.描述天津市18岁以上社区人群中睡眠类型的分布情况。2.分析睡眠类型与精神障碍的相关性。3.分析不同睡眠类型的相关因素。4.分析睡眠类型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年天津市第2次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根据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进行多阶段抽样,最终抽取了41个街道办事处,70个村居为调查点,共计15630户家庭,最后再从每户中随机抽取一位18岁以上且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该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由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精神科医生来完成SCID诊断评估,第二部分由护士完成心理健康问卷(MHQ),心理健康问卷包括清晨型与夜晚型评定量表-5项(MEQ-5)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等多种量表,最终共有5951人完成了SCID诊断评估,其中有4823人完成了MHQ护士问卷,4897人完成了清晨型与夜晚型评定量表,4150人完成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使用spss25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睡眠类型所占比率在不同组间的比较采用?2检验,不同睡眠类型与生活质量得分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同睡眠类型的相关因素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不同睡眠类型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完成清晨与夜晚型评定量表的有4897名,其中有3649人为清晨型,所占比率为74.5%,95%CI=0.733~0.757,1102人为中间型,比率为22.5%,95%CI=0.213~0.237,146人为夜晚型,比率为3%,95%CI=0.025~0.035。2.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睡眠类型在年龄(?2=373.158,P(27)0.001)、婚姻状况(?2=167.963,P(27)0.001)、工作(?2=98.746,P(27)0.001)、学历(?2=189.766,P(27)0.001)、居住地(?2=35.385,P(27)0.001)、经济满意度(?2=9.803,P=0.007)、吸烟史(?2=15.793,P(27)0.001)、饮酒史(?2=9.081,P=0.011)、有精神障碍诊断(?2=9.869,P=0.007)间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3.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睡眠类型在健康人群和有自杀意念及自杀未遂(?2=7.650,P=0.022)、焦虑障碍(?2=14.233,P=0.001)、抑郁障碍(?2=9.645,P=0.009)诊断的人群之间存在差异。4.不同睡眠类型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清晨型与夜晚型相比:未婚vs.离异/丧偶的人群(OR=0.403,95%CI=0.179~0.906),年龄18-44岁vs.60岁以上的人群(OR=0.168,95%CI=0.077~0.363)、有吸烟史vs.没有吸烟史的人群(OR=0.474,95%CI=0.313~0.716)、居住地在城市vs.居住地在农村的人群(OR=0.503,95%CI=0.282~0.896)更倾向于夜晚型。学历是文盲及小学的人群(OR=3.764,95%CI=1.561~9.077)和初中的人群(OR=1.845,95%CI=1.105~3.094)vs.大学及本科以上的人群、无任何精神障碍诊断的vs.有精神障碍诊断的人群(OR=1.742,95%CI=1.080~2.811)更倾向于清晨型。中间型与夜晚型相比:学历是文盲及小学的人群(OR=2.499,95%CI=1.018~6.135)vs.大学及本科以上的人群更倾向于中间型,有吸烟史vs.没有吸烟史的人群(OR=0.601,95%CI=0.394~0.917)更倾向于夜晚型。5.不同睡眠类型与生活质量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清晨型进入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回归方程,清晨型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呈正相关;中间型进入生存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得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回归方程,中间型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得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呈正相关。结论:1.天津市18岁及以上社区人群中清晨型占74.5%,中间型占22.5%,夜晚型占3%。2.睡眠类型在健康人群和焦虑障碍、抑郁障碍、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之间的分布具有显着差异。3.未婚、青年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吸烟史、居住地在城市、有精神障碍诊断者倾向于夜晚型。4.清晨型和中间型的生活质量高于夜晚型。

高含佳[10](2020)在《胃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证型分布及调衡益气解毒方干预的优势证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手术治疗是早期及进展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胃癌术后患者作为胃癌患者群体中的一部分,需面对手术导致的心理波动,在术后担心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及再次转移复发的问题。这些使患者产生对手术效果和长期生存率的怀疑,怀疑进一步发展成焦虑或抑郁。并且治疗费用昂贵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也使患者的心理负担明显加重。以上原因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一些病人排斥或拒绝治疗,减少生存时间。中医药治疗是我国治疗肿瘤的重要特色,在缓解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方面已显示出了一定疗效,系统观察明确疗效将为胃癌综合治疗提供新的策略。研究目的:目前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主要以疏肝解郁、消痰化积等为主,但尚缺乏针对本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因此本研究着眼于归纳胃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证型分布,总结出其证型分布特点及高危证型.在临床中应用,对于未出现情志不调的高危证型患者进行未病先防,对于发生焦虑抑郁初期的患者及时干预,避免问题进一步加重。导师李杰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针对胃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将扶正解毒方进行辨证加减,在其基础上加入调畅气机的药物(柴胡、白芍、炒枳壳、郁金、八月札),寻求机体平衡,组成调衡益气解毒方,从气机升降理论及扶正解毒角度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本研究旨在归纳用调衡益气解毒方干预的优势证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便利.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病例来源于2019年5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门诊的胃癌术后患者。根据对既往有明确病理诊断为胃癌且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在填写广泛焦虑障碍量表-7(GAD-7)及患者健康问卷-9(PHQ-9)后,从中纳入符合焦虑及抑郁状态的患者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证型分布。患者入组后根据病、症、证结合的原则,经过调衡益气解毒方干预2个月,通过每月随访1次,填写量表,观察其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变化。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3例。(1)一般资料:本研究在2019年5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发放问卷105份,最终共纳入符合课题标准患者63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集中在60-69岁患者23例;其病理分型以腺癌为最多,共60例,占总数的95.24%;根据手术记录中明确提到的肿瘤原发部位,其中26例发生在胃体部,占总数的41.27%。(2)胃癌术后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评分及影响因素:在研究中应用GAD-7量表评估焦虑状态。63例患者以轻度焦虑状态为主,占60.32%,中度焦虑状态占30.16%,重度焦虑状态占9.52%;应用PHQ-9量表评估抑郁状态,63例患者中抑郁程度较为分散,轻度抑郁状态占33.33%;中度抑郁状态人数较多,占42.86%,重度抑郁状态占23.81%。其中30-39岁患者焦虑程度更重;抑郁评分与患者年龄无关。焦虑评分与患者手术切除范围无关;经历过全胃切除术的患者抑郁程度更重。病程时间<6个月患者焦虑程度更重;接受过化疗的患者抑郁程度更重。(3)在63例患者中,根据辨证分型标准分组,其中心脾两虚证患者最多,占总数的41.27%。气郁化火证患者的焦虑程度在五种证型中最高;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抑郁程度在五种证型中最高。(4)调衡益气解毒方的疗效评价:本研究分别在第1、2个月及整体疗程的观察中,患者焦虑状态评分及抑郁状态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用药前后量表评分在统计学上具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调衡益气解毒方对干预胃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有明显效果。(5)对63例患者按证型分组后进行调衡益气解毒方干预的调查,调衡益气解毒方对于不同证型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均有干预效果。其中干预效果排在前两位为肝气郁结证患者及心脾两虚证。调衡益气解毒方作为扶正解毒方的延伸,是以扶正解毒、调节气机为主的方剂,因此对于此两种证型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疗效更好。结论:(1)在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方面,年龄较轻及病程时间短的患者焦虑状态的程度更严重,经受过全胃切除术及经受过化疗的患者抑郁状态的程度更严重。(2)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当中,以心脾两虚证为多数;气郁化火证患者的焦虑程度较其他证型更严重,气滞血瘀患者的抑郁程度较其他证型更严重。(3)调衡益气解毒方对各个证型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有一定程度上的治疗作用,其中干预效果排在前两位为肝气郁结证及心脾两虚证。

二、焦虑障碍的生存质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焦虑障碍的生存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心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1.1.2 PCI治疗常见的心理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心理护理在PCI治疗中的应用
        1.2.2 结构式心理护理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1.2.3 PCI治疗的现状
    1.3 主要概念
        1.3.1 结构式心理护理
        1.3.2 生存质量
        1.3.3 不良心理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样本量估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
        2.3.2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
        2.3.3 研究工具
    2.4 质量控制
        2.4.1 环境支持
        2.4.2 预实验
        2.4.3 遵守伦理原则
        2.4.4 过程防控
        2.4.5 数据处理及工具选择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患者PCI术前焦虑情况分析
        3.2.1 患者PCI术前焦虑得分情况
        3.2.2 患者PCI术前焦虑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3.3 患者PCI术前抑郁情况分析
        3.3.1 患者PCI术前抑郁得分情况
        3.3.2 患者PCI术前抑郁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3.4 患者PCI术前疾病不确定感情况分析
        3.4.1 患者PCI术前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情况
        3.4.2 患者PCI术前疾病不确定感的单因素分析
    3.5 患者PCI术前生存质量情况分析
        3.5.1 患者PCI术前生存质量得分情况
        3.5.2 患者PCI术前生存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3.6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3.6.1 两组PCI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情况分析
        3.6.2 患者PCI术前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最高条目
    3.7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3.7.1 两组PC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情况分析
        3.7.2 两组PC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两个维度得分情况
    3.8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3.8.1 两组PCI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情况分析
        3.8.2 患者PCI术前生存质量得分最高条目
    3.9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术后3 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3.9.1 PCI患者术后1 个月、2 个月、3 个月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
        3.9.2 两组PCI患者术后3 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患者PCI术前一般人口学特征与心理情况分析
        4.1.2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心理情况的影响
    4.2 结论与展望
        4.2.1 结论
        4.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一般人口学特征量表
    附录 B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 C 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 D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附录 E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致谢
个人简介

(3)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2.1 人口学因素
    2.2 生物学因素
        2.2.1 神经结构:
        2.2.2 神经递质:
        2.2.3 神经内分泌:
        2.2.4 遗传与基因:
        2.2.5 其他:
    2.3 心理因素
    2.4 社会因素
3 评估与诊断
    3.1 评估
    3.2 诊断
4 干预与治疗
    4.1 药物治疗
    4.2 物理治疗
        4.2.1 神经调控技术:
        4.2.2 运动疗法:
    4.3 心理干预
5 问题与展望
    5.1 精选实验对象改进实验方法
    5.2 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讨
    5.3 多种干预模式的结合

(4)团队认知行为干预对广泛性焦虑患者焦虑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干预2、4、8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HAMA评分结果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GQOLI-74量表评分比较
3 讨论

(5)站桩联合糖喜方治疗肝经郁热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1.T2DM诊断标准
        2.情绪障碍诊断标准
        3.中医证候标准
        (三)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3.剔除标准
        4.中止试验标准
    二、研究方案
        (一)病例分组
        (二)治疗方案
        1.基础治疗
        2.健康宣教
        3.站桩、中药治疗
        4.治疗疗程
        5.站桩功
        6.疗效观察
        7.观察项目
        8.伦理审查与知情同意书
        9.疗效评价标准
        (三)统计方法
    三、一般资料分析
        (一)基线资料比较
        1.一般资料的基线比较
        2.实验室各观察指标的基线比较
        3.HAMD、HAMA、DSQL、中医证候的基线比较
        (二)临床疗效评价
讨论
    一、肝经郁热证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治法依据
        (一)治宜舒肝凉血(“舒者”,疏而使之舒泰者也):
        (二)治宜扶脾益肾
        (三)治宜通经活络
        (四)治宜安养心神
    二、糖喜方的研究
    三、站桩功治疗依据
        (一)站桩功与中医之渊源
        (二)站桩功之疗效机理
    四、疗效分析
        (一)糖脂代谢紊乱得到一定程度纠正
        (二)胰岛素抵抗减轻
        (三)降低情绪障碍程度
        (四)提高生存质量
        (五)改善中医临床症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伴情绪障碍的研究进展
    一、西医学对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的认识和治疗
        (一)T2DM合并情绪障碍的发病机制
        (二)T2DM合并情绪障碍治疗研究进展
    二、中医学对糖尿病伴情绪障碍的认识及治疗
        (一)病名
        (二)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
        2.非药物治疗
        (三)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一、附录一本研究所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二、附录二本研究所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三、附录三本研究所用肝经郁热证候评分量表
    四、附录四本研究所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
    五、附录五本研究中所练站桩功简化示意图
致谢
发表论文

(6)越鞠丸加减方对肝气郁结型慢性肾炎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5-HT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资料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病例分组
    3 治疗方案
        3.1 对照组治疗方法
        3.2 试验组治疗方法
    4 治疗疗程及观察项目
        4.1 治疗疗程
        4.2 安全性观测
        4.3 标本留取及检测
        4.4 疗效性观察指标
    5 疗效判定
        5.1 临床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5.2 临床证候疗效的判定标准
    6 统计学处理
    7 知情同意书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病例资料
    2 一般资料的分析与结果
    3 治疗前后两组观察资料结果比较
        3.1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5-HT含量的比较
        3.2 两组治疗前后KDQOL-SFTM1.3 评分的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HAMA量表评分比较
    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4.1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4.2 两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5 两组药物的安全性观察
        5.1 两组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
        5.2 两组治疗后TESS评分比较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认识
        1.1 慢性肾炎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
        1.2 慢性肾炎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现代医学治疗
        1.3 血清5-HT检测在焦虑症评估中的意义
    2 越鞠丸加减方治疗慢性肾炎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理论依据
        2.1 慢性肾炎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中医认识
        2.2 越鞠丸加减方在治疗慢性肾炎伴广泛性焦虑障碍中的理论依据
    3 导师学术思想探析
    4 临床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1 越鞠丸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与可能的机制分析
        4.2 越鞠丸对慢性肾炎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分析
        4.3 肝气郁结证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疗效评价
        4.4 越鞠丸及帕罗西汀的安全性分析
        4.5 小结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
附录B 患者一般情况及安全性指标采集表
附录C 副反应量表
附录D 肾脏疾病生存质量简表(KDQOL-SFTM1.3)
附录E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附录F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判定标准
附录G 知情同意书
附录H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现状
        1.1.2 心脏康复的现状
        1.1.3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操作性定义与理论依据
        1.3.1 操作性定义
        1.3.2 知信行理论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量计算
        2.1.2 研究对象
        2.1.3 纳排标准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2.1 干预组
        2.2.2 对照组
    2.3 干预评价指标及资料收集方法
        2.3.1 量表评价指标
        2.3.2 实验室评价指标
        2.3.3 健康行为评价指标
        2.3.4 资料收集方法
    2.4 质量控制
        2.4.1 研究设计阶段
        2.4.2 研究实施阶段
        2.4.3 调查结束
    2.5 伦理原则
        2.5.1 知情同意原则
        2.5.2 不伤害原则
        2.5.3 保密原则
    2.6 统计学处理
    2.7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疾病资料比较
    3.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的得分比较
        3.2.1 干预前得分比较
        3.2.2 干预后得分比较
        3.2.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量表的得分比较
        3.3.1 干预前得分比较
        3.3.2 干预后得分比较
        3.3.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3.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得分比较
        3.4.1 干预前得分比较
        3.4.2 干预后得分比较
        3.4.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3.5 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的比较
        3.5.1 组间比较
        3.5.2 组内比较
    3.6 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长度的比较
        3.6.1 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比较
        3.6.2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7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血压情况改变的比较
    3.8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抽烟人数情况改变的比较
4 讨论
    4.1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
    4.2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4.3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PCI术后焦虑、抑郁的情绪
    4.4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PCI术后健康状况
    4.5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4.6 今后的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附录B 一般人口学资料
附录C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附录D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
附录E 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附录F 患者健康问卷-9项量表(PHQ-9)
附录G 患者疾病资料(医护人员填写)
致谢
论文发表及课题基金申请情况

(8)固本调神针法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 PSAD 的认识
    2 中医学对 PSAD 的认识
    3 导师治疗 PSAD 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4 量表的评价与观察指标的选择
    5 研究结果分析
    6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社区人群中睡眠类型的相关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对象
    1.1.2 方法
    1.1.3 工具
    1.1.4 质量控制
    1.1.5 统计分析
2.1 结果
    2.1.1 社区人群中不同睡眠类型率的分布
    2.1.2 睡眠类型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状况
    2.1.3 精神障碍与健康人群中不同睡眠类型的比较
    2.1.4 不同睡眠类型的相关因素
    2.1.5 不同相关因素对生活质量得分的组间分析
    2.1.6 睡眠类型对生活质量各领域的影响
3.1 讨论
    3.1.1 不同睡眠类型率的分布
    3.1.2 不同睡眠类型的相关因素
    3.1.3 精神疾病与健康人群中不同睡眠类型的比较
    3.1.4 睡眠类型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3.1.5 研究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睡眠类型的相关因素及其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胃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证型分布及调衡益气解毒方干预的优势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胃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对肿瘤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认识及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及排除标准
        2.4 调查方法及治疗方案
        2.5 观测指标
        2.6 统计方法
        2.7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
        3.2 胃癌术后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评分及影响因素
        3.3 辨证分型分布及证型对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
        3.4. 调衡益气解毒方的疗效评价
        3.5 调衡益气解毒方对不同分型患者的治疗情况
    4 讨论与分析
        4.1 改善肿瘤患者情绪问题应重点前移,预防为主
        4.2 调衡益气解毒方治疗胃癌术后焦虑抑郁状态
        4.3 研究结果分析
        4.4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介

四、焦虑障碍的生存质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焦虑认同联合优势内容递增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李云,李菊芳,余思思,叶思思,颜飞帆,卢中秋.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04)
  • [2]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心理的影响[D]. 郝翠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研究现状[J]. 吕敏,李雪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1(03)
  • [4]团队认知行为干预对广泛性焦虑患者焦虑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梁明芬,彭碧文,邹华业,曹治. 中国医学创新, 2020(18)
  • [5]站桩联合糖喜方治疗肝经郁热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的疗效观察[D]. 王松松.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越鞠丸加减方对肝气郁结型慢性肾炎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5-HT的影响[D]. 廖晓.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11)
  • [7]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D]. 张钦钦. 河南大学, 2020(02)
  • [8]固本调神针法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高珺.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社区人群中睡眠类型的相关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D]. 王楠.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胃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证型分布及调衡益气解毒方干预的优势证型研究[D]. 高含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焦虑症的生活质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