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温室效应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温室效应

一、从物理学的角度话温室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汪明[1](2021)在《物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型构建》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分析批判性思维内涵与特征,在梳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批判性思维的内在联系基础上,建构了素养导向的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型,围绕"感知、质疑、假设、推理、判断"思维活动过程组织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以发挥批判性思维对学生认知成长的驱动和深化效应。

胡思凡[2](2021)在《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给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教学应注重各类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科课程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又富有个性的成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生培育成具有正确地理想观念信仰和对社会负责任的人,具备自主开拓发展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的人,所以将思政元素有机的融入到物理教学势在必得。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学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背景,分析了目前思政元素在物理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探讨了思政元素引入物理课堂的目的与意义,并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提出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迫切性。其次,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科学研究手段,通过搜集和总结整理大量的数据,分析出影响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物理课堂的因素;再次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提出了中学物理教学融合思政元素的五大原则和四大策略,为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提供操作途径;根据最新版物理教材编写出思政元素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教学案例,利用一些案例来具体说明思政元素与物理教学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法。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中学物理教学融入思政元素,为传统的物理课堂融入了新的血液,使物理课堂不再枯燥乏味。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对提升学生、教师的整体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意义。

农修寒[3](2021)在《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放眼世界,人才一定是未来国家竞争力非常重要的资源,如何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重点之一。物理这一学科是真理、美感、科学精神的统一,但是在物理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往往不被重视。将有限的时间利用起来,以“培养全面的人”思想武装头脑,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很有必要的。本论文主要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研究背景,对论文核心概念“人文素养”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并说明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意义、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对“人文素养研究现状”、“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现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人文素养与物理核心素养结合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综述本论文的3个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萨顿科学人文主义”,并说明三个理论基础给本论文研究的启示。基于物理学科特点和研究重点,提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六个内涵:“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审美情趣”、“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定的科学信念”、“追求真理的批判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第三部分,挖掘物理各方面教学资源中人文素养的呈现,包括:研究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人文素养的呈现,研究2015-2020年广西南宁市物理中考题中人文素养的呈现;研究时事热点、政治新闻中人文素养在相关物理知识的呈现;研究广西壮族文化中人文素养在相关物理知识的呈现。第四部分,对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现状情况: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够凸显,没有将物理与人文联系的意识,教师也不够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分析造成现状的3个原因:社会环境不够重视物理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没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意识、学生自身没有形成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的观念。第五部分,基于教学资源中的人文素养呈现研究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调查,提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4个原则:民族性和世界性统一原则、多样性和创新性统一原则、自然融合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并提出3个培养策略:挖掘多方面的教学素材,巧设物理情境;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精神。第六部分,探索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途径,尝试人文素养和物理核心素养结合的教学片段研究。实行分要素研究,尝试研究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分别与人文素养结合的教学片段,包含《重心》、《透镜实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说明设计意图。第七部分,基于培养人文素养的原则及策略,在物理核心素养理念的导向下,进行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的教学设计——《光的色散》,实践后利用访谈法向学生和教师调查教学效果,得出结论:学生和教师对于“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的教学设计反响比较好,说明了《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第八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说明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的未来展望。

王嘉路[4](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融合物理文化的必要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范围内的一门基础学科,为社会的繁荣和兴盛提供了深厚稳固的根基。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正确的对待和分析物理学理论方法来“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为了贯彻落实我国当代立德树人工作的根本任务,提升当今高中课程教学的时代先进性、思想科学性以及系统指导性,物理教育应该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致力于培养现代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健康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同时,物理教育也要适应时代的需求,注重物理成果内在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社会和技术上的应用。在现代物理课堂的教学中,应该融入物理文化的教育,深入地挖掘物理课程中的人文内涵,以便能够充分利用物理教育潜在的文化价值,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具有较高的人文关怀与现代科研精神的全方位人才。本文首先在查阅大量与物理文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意义、内容和相关方法。随后,阐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对文化、物理文化、教学过程有关概念和内容进行了界定。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学生和教师对物理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物理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数据依据。然后从2017年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文化的要求、2019年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对于物理文化的具体体现、物理文化本身蕴含的教育价值以及物理文化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四个方面分析了物理教学过程融合物理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物理文化与物理教学融合的具体案例,并说明案例的设计意图。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在教学中融合物理文化教育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耿帅[5](2020)在《威廉·莱易斯“控制自然”生态观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就是生态问题。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这一问题就引起了中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加拿大学者威廉·莱易斯(William Leiss),是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威廉·莱易斯对人类“控制自然”的观念提出了批判,对科学技术进行了辩证分析,还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威廉·莱易斯生态学思想的核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他指出,人类“控制自然”的观念,导致生态危机,而生态危机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因此,解决环境危机,一方面需要人们控制欲望,另一方面需要构建新的社会制度。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改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实现生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本文主要通过四个部分的内容,对威廉?莱易斯“控制自然”生态观进行了探析。第一部分:威廉·莱易斯“控制自然”生态观的形成和变化。首先,从生态危机的凸显、绿色运动的发展及苏东模式的弊端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其次,阐明这一思想形成的三个理论来源,分别是马克思思想中自然和人的关系的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中自然解放的理论,还有生态学的理论;再次,具体阐述了其理论的变化过程。第二部分:威廉·莱易斯“控制自然”生态观的理论主张及特点。威廉·莱易斯认为,正是因为人类妄想“控制自然”,才导致了环境危机的出现。人类就是为了满足自己无限的私欲,才试图去控制自然。然而,自然满足人类欲望是有限度的。同样,人类对自然的控制能力,也是有限度的。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首先就是要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伦理的进步,制约人类无限的欲望;其次,要通过构建“易于生存的社会”制度,实现人与人、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以社会意识为视角,分析生态危机,以人的伦理道德为视角,探寻生态危机出路。第三部分:威廉·莱易斯“控制自然”生态观评析。威廉?莱易斯揭示了“控制自然”的本质,深刻认识到了在生态环境中,科学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莱易斯力图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提出重视伦理道德,构建“易于生存的社会”制度。但是,莱易斯的生态思想也存在局限,认为道德伦理的进步可以解决生态危机,其在探讨具体的变革方案时,只注重对主体欲望的限制,而对制度建设方面考虑较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第四部分:威廉·莱易斯“控制自然”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通过对威廉·莱易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中有益成分的借鉴,探索其在生态理念、生态红线、生态技术、生态消费、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启示,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吴清林[7](2020)在《石漠化环境“五水”赋存转化与混农林业高效利用模式》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降雨丰富,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导致干旱发生率较高。同时,水土流失具有特殊性,兼具地表流失和地下漏失的双重性,在成土速率很低的背景下,水土流失显得异常严重,地表无植被或无土覆盖而呈现出石漠化景观。石漠化治理关键问题在于治理水土流失,而水力作用是水土流失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喀斯特地区混农林业是节水增值产业,符合发展生态衍生产业治理石漠化的需求,其中“五水”赋存转化机理及其高效利用研究,可以揭示混农林因地因时合理配置的规律,为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我们根据混农林配置节水、节水耕作及水资源高效利用等多学科交叉理论,2016-2020年在代表南方喀斯特不同地貌结构与石漠化环境的毕节撒拉溪、关岭-贞丰花江和施秉喀斯特研究区,通过15个径流小区35场侵蚀性降雨监测,对26个农艺节水样地和18个工程节水样地共采集了1810个土样并进行实验室物理属性分析,以及1080次土壤蒸发监测、21种植物的浸水试验、21种作物共592次的蒸腾速率监测,结合气象站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构建,对混农林地的降雨、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生物水的赋存转化机理和机制进行研究,构建模式、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及验证推广,为国家石漠化治理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1)探讨了不同等级石漠化“五水”赋存转化规律,阐明了混农林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特征,揭示了不同石漠化环境混农林对水资源赋存效益的差异及气温、生物量、土壤水力特征参数等对“五水”赋存转化的影响。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可利用降水量与降雨量、陆面蒸发量与土壤蒸发量在研究区的分布呈耦合关系,可利用降水量在中-强度石漠化环境分布最低,土壤蒸发和陆面蒸发则是中强度石漠化最高。混农林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减少地表产流、降低蒸腾速率和抑制土壤蒸发的生态效益,混农林对地表产流的阻控、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和增加地下水赋存、降低蒸腾速率等方面均表现为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的生态效益最好。水资源赋存效益最终是潜在-轻度石漠化>无-潜在石漠化>中强度石漠化。在“五水”转化中,地表水、地下水、生物水和土壤水相对于降水的贡献率分别为0.14-12.71%、9.43-30.20%、9.79-49.97%和40.72-82.58%。对比研究发现,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混农林系统水资源赋存效益最高,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干旱胁迫有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中-强度石漠化环境受干旱胁迫的影响使得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干旱胁迫、气温、土壤水力特征、生物量等自然因子综合影响着“五水”资源的赋存转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差异性。对规律性和差异性的掌握有利于进一步揭示混农林节水保水机制,为发展节水增值生态衍生产业提供理论支撑。(2)探讨了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策略下混农林业水资源赋存转化与水资源高效利用规律,揭示了不同措施下土壤水赋存转化特征、植物水抑蒸特征,得出了不同节水措施的抑蒸减蒸机制。秸秆覆盖增加了土壤表层肥力,以肥调水的机制增加了表层土壤含水量,中间层土壤含水量较低,说明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10-20cm土层。混农林地秸秆覆盖+保水剂、秸秆覆盖、保水剂、地膜覆盖措施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土壤水分蒸发,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水资源赋存效益。单一措施与复合措施相比,复合措施更能提高水资源赋存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节水措施布设下的中-强度石漠化地区水分利用效率仍然最高。农艺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布设,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土壤蒸发、增加了土壤含水量,降低了土壤水向大气水的转化速率,降低了混农林的蒸腾速率,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水资源赋存效益。混农林系统通过节水保水措施后,减少了水资源的耗散,揭示了基于“五水”赋存转化的混农林抑蒸减蒸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机制,证实了喀斯特地区混农林系统采用节水保水措施进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可行性。(3)根据“五水”赋存转化机理,结合混农林节水保水机制,构建了不同石漠化环境混农林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毕节模式、花江模式和施秉模式,研发了共性关键技术,集成无-潜在、潜在-轻度、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根据混农林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策略,在毕节撒拉溪构建了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水资源高效赋存与混农林节水增值模式,关岭-贞丰花江构建了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环境地表地下水有效转化与混农林节水保值模式,施秉构建了喀斯特山地峡谷无-潜在石漠化环境土壤-生物水高效赋存与混农林节水增值模式,分别简称“毕节模式”、“花江模式”和“施秉模式”。在模式中对现有技术进行总结,研发了混农林配置、地膜覆盖、屋顶集雨、地表-地下水联合调度、坡面集雨、生态水池、节水灌溉、矮化密植、林下养殖、生草覆盖等共性关键技术及技术体系,针对无-潜在、潜在-轻度、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提出了水肥耦合、生草清耕覆盖保墒、瓶式根灌、硬化路面集雨、屋面集雨、地表地下水联合调度等技术集成。(4)混农林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具较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应用示范成效较好,可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其中毕节模式、关岭-贞丰模式和施秉模式最适宜推广面积分别占南方8省区总面积的37.12%、20.52%和38.38%。2016年以来在对毕节撒拉溪、花江和施秉混农林与水资源利用现状的走访调查和实际调研基础上,结合前期项目的示范和研究成果,选取了三个研究区共6139hm2进行混农林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示范,带动当地居民发展生态产业,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节水增值混农林业有利于修复已退化的石漠化环境、遏制水土流失、促进植被恢复并带动经济发展。结合GIS空间分析并对指标进行赋值,建立了降雨、气温、海拔、地貌类型、岩性、坡度、土层厚度、水土流失强度、土壤类型、人口密度、人均GDP等评价指标体系,对模式进行推广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毕节模式、花江模式和施秉模式在中国南方喀斯特8省(市、区)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的推广面积分别为74.33×104km2、225.03×104km2、37.68×104km2、52.05×104km2、4.60×104km2,39.74×104km2、14.52×104km2、21.90×104km2、20.83×104km2、96.70×104km2,74.33×104km2、25.03×104km2、37.68×104km2、52.05×104km2、4.60×104km2。

厉红燕[8](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PISA测试把阅读能力与科学能力和数学能力相提并论,足以可见阅读能力在国际研究中的地位之高。可是从笔者进行的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的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结果中均表明,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于科学阅读的重视都有所欠缺,主要原因是教学课时不够用、南京市中考不考,所以在课堂教学上就不对科学阅读进行培养。2017年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出了“物理核心素养”的概念,而科学阅读在培养物理核心素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阅读可以提升知识拓展与迁移能力;阅读可以还原物理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阅读可以培养多种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基于此笔者制定了培养策略:一是知识体系再阅读,形成基本物理观念;二是还原科学发现过程,锻炼科学思维;三是重现经典实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四是阅读物理学家传记,增强科学态度与责任。基于这些培养策略选取了一些科学阅读的材料,选定了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班制定了基于教材、校本课程、午休练习和周末阅读的相关阅读计划,旨在系统、全面地对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进行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文还选取了部分上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展示。最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了三项目的、方式不同的检测。对这三项检测结果利用SPSS等软件进行了分析,均发现了实验班显着优于对照班。由于只改变了科学阅读这一变量,所以笔者得出了科学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结论。最后,在结束语中笔者对实验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也列出了一些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希望本文能够唤起更多的学者进行科学阅读与物理核心素养之间的培养研究。

郭庆[9](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学习兴趣、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培养是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实施的重点,也是改变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等现状的主要手段。物理学科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不仅体现了学科知识和学科精神的培养,还发挥了受教育者终身发展和创新型社会相匹配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而基础教育则是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对学生思维习惯形成、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验实践的组织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引导等手段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激发学生最自然本源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然而,当前实践类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升学考试中操作技能占比不高,部分管理者与教师缺乏正确认知、硬件条件限制等客观不利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中学科技氛围薄弱,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实践动手环节被极大弱化,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受到极大影响,出现视频教学代替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变为教师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被改为验证性实验等现实窘境。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研究中依托所在学校的物理教研室所有师资,大力开展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通过案例打造与收集、软硬件资源建设、科技氛围营造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实践。一方面,对现有的初中物理实验项目为主题进行归类与优化;另一方面,设计和构建起系列新颖的创新实验项目,充实实践操作项目并完善学生实验体验。重点将常规教学设计按照四个维度进行调整和设计,力争打造和突出教学中关于实验教学的亮点与特色。围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实践研究,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1.形成实验项目库与教案集:通过整理、优化、拓展、设计等手段,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项目进行梳理(包括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及教材贴图和发展空间中出现的项目)。完成了228项实验项目统计(包括设计了完整的实验报告单),针对重点实验项目利用同课异构等方式,完善实验教学教案共计34项。2.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与优化,得到了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教学基本策略:教学实施中,通过设置分组实验、创新实验,对初中物理四个学期全部的实验项目整理优化,促进学生在实验中的个人反思与改进,强化学生对物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标准理念。3.加强实验室建设,设计并制作了系列教具学具: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及教具学具的制作教学,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各类科技比赛,完成了部分实验创新教具和学具。同时,开设了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完成了力学、电学、光学等23项探究实验。4.构建了师生一体的科技育人氛围,形成了良好教育科研效果: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教研组内全体成员积极钻研参与,带动了学校重视实验实践教学的意识转变。本人撰写改革实施经验的实验教学的论文,获市区级一、二等奖7项,与本文研究相关课题报告曾获成都市教改论文一等奖;全组教师在实验教学部分论文、创新比赛等共计获奖27项。同时,指导学生在科技方面收获颇丰,科技论文比赛、科技模型制作比赛以及VEXQ、FLL比赛等学生共获奖项共计362次,教师获奖共计50余次,大力提升了学校的科创氛围。本研究立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实验创新的意识和动手的实践能力为研究重心,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的浸润教学,从实践中丰富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为初中物理一线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性。

肖括[10](2020)在《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为适应21世纪全球范围内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通过实践摸索、经验总结,教育趋势正在从知识本位时代转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通过物理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何通过物理课程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中,成为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蓝图,可以对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流程作系统有效的规划,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得以落地的有力保障。本文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培养,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设计能够体现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力求通过教学设计案例的研究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供参考素材。首先,通过对核心素养提出背景阐述和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存在不足的分析,明确了教学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梳理出与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教学设计有关的研究现状。其次,基于对物理核心素养和物理教学设计内涵的理解,分析了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具体环节设计策略,其中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分析说明都是在物理核心素养的背景要求下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物理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培养策略,分别是注重学生已有物理观念转化、重视情景化教学;创设模型建构真实情境、课堂教学逻辑思维化;挖掘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潜力、重视批判性思维培养;注重物理学史引入、加强学科知识与科技生活联系。再次,分析了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各部分在物理核心素养各维度中的具体体现,分别选取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各维度对应的典型课节,综合教学理论和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最后基于一线教师对教学设计效果的初步分析和研究总结,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更好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将核心素养与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相结合,提出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与培养策略,并针对典型课节撰写了相应的教学设计案例,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于高中物理教学之中,使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能够很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为一线物理教师和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

二、从物理学的角度话温室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物理学的角度话温室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物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批判性的内涵与特征
二、批判性思维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批判性思维与“物理观念”。
    2. 批判性思维与“科学思维”。
    3. 批判性思维与“科学探究”。
    4. 批判性思维与“科学态度与责任”。
三、素养导向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型
    1. 感知。
    2. 质疑。
    3. 假设。
    4. 推理。
    5. 判断。

(2)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核心素养的界定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
        2.1.3 课程思政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孔子的道德教育理论
        2.2.2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2.3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第三章 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调查
    3.1 问卷调查法
        3.1.1 问卷对象
        3.1.2 调查目的
        3.1.3 调查结果分析
    3.2 教师访谈及结果分析
        3.2.1 访谈对象
        3.2.2 访谈目的
        3.2.3 访谈记录
        3.2.4 访谈结果分析
        3.2.5 访谈总结
第四章 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与原则
    4.1 思政元素融入物理课堂教学的原则
        4.1.1 目标化原则
        4.1.2 生活化原则
        4.1.3 疏导化原则
        4.1.4 因材施教原则
        4.1.5 知行统一原则
    4.2 思政元素融入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
        4.2.1 融入生活情景素材,强化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4.2.2 讲述物理学家探索历程,开展励志教育,弘扬科学精神
        4.2.3 夯实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4.2.4 研学课程思政内容,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第五章 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的教学案例
    5.1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声音是什么》
    5.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案例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6.1 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从国家教育理念的角度来看
        1.1.2 从学科特点的角度来看
        1.1.3 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来看
    1.2 概念界定与辨析
        1.2.1 素养和素质
        1.2.2 人文素养
        1.2.3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现实意义
        1.4.2 理论意义
    1.5 创新之处
2.文献综述
    2.1 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2.3 萨顿的科学人文主义
    2.3 基于物理教学剖析初中生人文素养的相关内涵
        2.3.1 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
        2.3.2 社会责任感,关心人类命运
        2.3.3 审美情趣
        2.3.4 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定的科学信念
        2.3.5 追求真理的批判精神
        2.3.6 团结协作精神
3.人文素养在初中物理各类教学资源中的呈现
    3.1 初中物理教材中人文素养的呈现
        3.1.1 判定标准的说明
        3.1.2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内涵呈现次数的统计
        3.1.3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内涵呈现的具体分析
        3.1.4 小结
    3.2 2015-2020 年广西南宁市物理中考题中人文素养的呈现
        3.2.1 判定标准的说明
        3.2.2 2015-2020 年广西南宁市物理中考题中人文素养内涵呈现的统计
        3.2.3 2015-2020 年广西南宁市物理中考题中人文素养内涵呈现的具体分析
        3.2.4 小结
    3.3 时事热点、政治新闻中人文素养在相关物理知识的呈现
    3.4 广西壮族文化中人文素养在相关物理知识的呈现
4.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现状调查
    4.1 调查对象
    4.2 调查内容
    4.3 调查结果及分析
    4.4 调查结果的成因分析
        4.4.1 社会环境不够重视物理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4.4.2 教师没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意识
        4.4.3 学生自身没有形成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的观念
5.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原则及策略
    5.1 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原则
        5.1.1 民族性和世界性统一原则
        5.1.2 多样性和创新性统一原则
        5.1.3 自然融合原则
        5.1.4 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
    5.2 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的策略
        5.2.1 挖掘多方面的教学素材,巧设物理情境
        5.2.2 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5.2.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精神
6.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培养途径的探索
    6.1 初中物理教学中人文素养和物理核心素养结合的教学片段研究初探
        6.1.1 人文素养和物理观念结合的初中物理教学片段研究
        6.1.2 人文素养和科学思维结合的初中物理教学片段研究
        6.1.3 人文素养和实验探究结合的初中物理教学片段研究
        6.1.4 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结合的初中物理教学片段研究
7.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应用
    7.1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7.2 实施过程
    7.3 访谈法调查教学效果
        7.3.1 访谈对象及问题设计
        7.3.2 访谈的结果
        7.3.3 访谈得出的结论
8.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不足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4)高中物理教学过程融合物理文化的必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理论综述和相关概念界定
    (一)理论综述
        1.斯宾塞教育预备说
        2.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二)相关概念界定
        1.文化
        2.物理文化
        3.教学过程
三、物理文化的了解情况与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现状调查
        1.现状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2.现状调查的实施对象
    (二)具体情况分析
        1.学生问卷分析
        2.教师问卷分析
    (三)调查结果
四、高中物理教学过程融合物理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2017 版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文化的要求
    (二)2019 年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如何体现物理文化
        1.教材序言
        2.教材致辞
        3.教材实验
        4.教材细节
    (三)物理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1.提高物理教学过程的活跃性
        2.有助于教学模式的转换
        3.提升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物理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育人价值
        1.智育价值
        2.德育价值
        3.美育价值
五、高中物理教学过程融合物理文化的具体案例
    (一)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教学案例
    (二)反冲运动火箭教学案例
六、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物理文化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B 物理文化教师调查问卷
致谢

(5)威廉·莱易斯“控制自然”生态观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路径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威廉·莱易斯“控制自然”生态观的形成和变化
    第一节 “控制自然”生态观形成的的时代背景
        一 生态危机日益凸显
        二 绿色运动蓬勃发展
        三 苏东模式弊端暴露
    第二节 “控制自然”生态观形成的的思想渊源
        一 马克思主义人和自然关系理论
        二 法兰克福学派的自然解放理论
        三 生态学理论
    第三节 “控制自然”生态观的变化过程
        一 萌芽时期(1956 年到1969 年)
        二 创立时期(1969 年到1976 年)
        三 成熟时期(1976 年至今)
第二章 威廉·莱易斯“控制自然”生态观的理论主张及特点
    第一节 理论主张
        一 “控制自然”的目的
        二 “控制自然”的实质
        三 “控制自然”的工具
        四 “解放自然”的途径
    第二节 主要特点
        一 从社会意识角度分析生态危机
        二 从人的伦理道德角度探寻生态危机出路
第三章 威廉·莱易斯“控制自然”生态观评述
    第一节 “控制自然”生态观的理论价值
        一 揭示“控制自然”本质
        二 巩固科学技术的地位
        三 重视社会制度的作用
    第二节 “控制自然”生态观的局限性
        一 生态危机解决方案具有乌托邦色彩
        二 对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存在认识偏差
第四章 威廉·莱易斯“控制自然”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提升全民生态意识
        一 注重人和自然的统一
        二 重视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一 合理的使用科学技术
        二 加快科学技术的创新
    第三节 发展要满足人们的真实需要
        一 引导人们全面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二 打破传统的物质消费原则
    第四节 推进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
        一 推进生产方式调整
        二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石漠化环境“五水”赋存转化与混农林业高效利用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现状
    第一节 “五水”赋存转化与混农林业
    第二节 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五水”赋存转化与混农林业
    第三节 “五水”赋存转化与混农林业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四节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二节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第四节 实验方案与资料数据可信度分析
第三章 “五水”赋存转化与混农林业高效利用
    第一节 大气水赋存转化特征
        一 研究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二 可利用降水分布特征
        三 相关性分析
    第二节 地表水赋存转化与混农林高效利用
        一 侵蚀性降雨量与产流关系
        二 雨强与产流的关系
        三 混农林系统地表产流阻控效益
    第三节 土壤水赋存转化与混农林高效利用
        一 混农林土壤水赋存特征
        二 混农林地土壤水蒸发
    第四节 生物水赋存转化与混农林高效利用
        一 混农林蒸腾特征
        二 混农林地冠层截留量
    第五节 “五水”赋存转化与混农林高效利用
        一 混农林地“五水”赋存转化特征
        二 混农林“五水”赋存转化数学模型构建与验证
        三 基于“五水”赋存转化机理的混农林地水资源高效利用
第四章 混农林地水资源高效利用策略
    第一节 混农林地农艺措施高效利用水资源
        一 混农林地农艺措施下的土壤水分赋存特征
        二 混农林地农艺措施的土壤水资源转化特征
        三 基于“五水”赋存转化的混农林农艺节水策略
    第二节 工程节水措施与混农林高效利用水资源策略
        一 工程节水措施及混农林土壤水分赋存特征
        二 工程节水策略对混农林地水资源转化的影响
        三 基于“五水”赋存转化的工程节水策略
第五章 基于“五水”赋存转化的混农林业高效利用模式构建及技术
    第一节 模式构建
        一 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二 模式构建的边界条件
        三 模式构成的技术体系
        四 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特性
        五 结构与功能的对比分析
    第二节 技术研发与集成
        一 现有成熟技术应用
        二 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三 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技术优化与集成
第六章 “五水”赋存转化与混农林业高效利用模式应用及推广
    第一节 模式应用示范与验证
        一 示范点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二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三 混农林水资源高效利用现状评价与措施布局
        四 混农林水资源高效利用规划设计与应用示范过程
        五 混农林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第二节 模式优化调整方案与推广
        一 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调整
        二 模式推广适宜性分析
        三 模式推广应用范围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土壤物理属性数据(g)
附录二 作物蒸腾速率监测(g/g/h)
附录三 地表产流数据
附录四 土壤蒸发速率监测(mm/d)
附录五 气象数据统计
附录六 植被截留数据(mm)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一、参与的科研项目
    二、发表的论文
    三、获得奖励
致谢

(8)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物理核心素养概念界定
        1.3.2 物理科学阅读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5.2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科学阅读提升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功能分析
    2.1 核心素养理论
        2.1.1 OECD制定的核心素养框架
        2.1.2 欧盟核心素养框架
        2.1.3 美国核心素养框架
        2.1.4 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
    2.2 科学阅读的功能与价值
        2.2.1 补充教材相关知识
        2.2.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3 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2.4 传播物理学前沿内容
    2.3 两者关系
        2.3.1 科学阅读与物理核心素养的关系
        2.3.2 科学阅读不等于文学阅读
第三章 初中物理科学阅读现状分析
    3.1 初中物理科学阅读现状的问卷(学生卷)调查研究
        3.1.1 调查目的与问卷编制
        3.1.2 调查对象和方式
        3.1.3 调查的结果分析
        3.1.4 结论
    3.2 初中物理科学阅读现状的教师访谈
        3.2.1 访谈目的与访谈内容编制
        3.2.2 访谈对象和方式
        3.2.3 问卷结果分析
        3.2.4 结论
第四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阅读教学策略构建
    4.1 知识体系再阅读,形成基本物理观念
    4.2 还原科学发现过程,激发科学思维
    4.3 重现经典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4.4 阅读科学家故事教育,增强科学态度与责任
第五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阅读教学实践
    5.1 实践对象选择与过程设计
    5.2 课时的确定
    5.3 教学实践的方式
    5.4 物理科学阅读资料的编写
        5.4.1 编写原则
        5.4.2 资料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5.5 教学实践片段
        5.5.1 关于“声学”部分的教学实践片段
        5.5.2 关于“热学”部分的教学实践片段
        5.5.3 关于“光学”部分的教学实践片段
        5.5.4 关于“电磁”部分的教学实践片段
        5.5.5 关于“力学”部分的教学实践片段
第六章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6.1 评价设计
        6.1.1 基本原则
        6.1.2 评价方式
    6.2 教学实践的效果及分析
        6.2.1 中考成绩对比
        6.2.2 实验操作测试对比
        6.2.3 问卷与文本测试结果对比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核心素养提出与发展
    1.2 物理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1.3 教学现状分析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理论研究
    2.1 物理核心素养内涵
    2.2 物理创新实验界定
    2.3 物理实验素养界定
3.初中生物理实验素养调研
    3.1 问卷设计与实施
    3.2 问卷统计分析
    3.3 初中学生实验素养调查小结
4.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4.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项目优化研究
    4.2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方式优化研究
    4.3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平台优化研究
5.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创新实验项目案例研究
    5.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项目案例研究
    5.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5.3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成效分析
6.研究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核心素养的提出
        1.1.2 当前一线高中教师教学设计现状
        1.1.3 教学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1.3.2 关于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1.3.3 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核心素养相关概念
        2.1.1 核心素养内涵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2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信息加工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3章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与培养策略
    3.1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分析
        3.1.1 解读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3.1.2 挖掘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3.1.3 分析学情,因学定教
        3.1.4 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导向
        3.1.5 明晰重难点,课堂主次分明
        3.1.6 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有效性
        3.1.7 优化教学活动,凸显核心素养培养
        3.1.8 综合评价,助力核心素养培育
    3.2 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2.1 培养物理观念的策略
        3.2.2 培养科学思维的策略
        3.2.3 培养科学探究的策略
        3.2.4 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策略
第4章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4.1 凸显物理观念培养的教学设计
        4.1.1 物理观念内容分析
        4.1.2 教学设计案例:《牛顿第一定律》
        4.1.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4.1.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4.2 凸显科学思维提升的教学设计
        4.2.1 科学思维内容分析
        4.2.2 教学设计案例:《平抛运动》
        4.2.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4.2.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4.3 凸显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4.3.1 科学探究内容分析
        4.3.2 教学设计案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4.3.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4.3.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4.4 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教学设计
        4.4.1 科学态度与责任内容分析
        4.4.2 教学设计案例:《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4.4.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4.4.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第5章 研究总结
    5.1 研究的总结
    5.2 建议
    5.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过程设计
附录B 《平抛运动》教学过程设计
附录C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
附录D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学过程设计
致谢

四、从物理学的角度话温室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 [1]物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型构建[J]. 汪明. 江苏教育, 2021(45)
  • [2]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D]. 胡思凡. 延安大学, 2021(12)
  • [3]初中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D]. 农修寒.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4]高中物理教学过程融合物理文化的必要性研究[D]. 王嘉路.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威廉·莱易斯“控制自然”生态观探析[D]. 耿帅.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石漠化环境“五水”赋存转化与混农林业高效利用模式[D]. 吴清林.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 [8]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 厉红燕. 苏州大学, 2020(02)
  • [9]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实践研究[D]. 郭庆. 西南大学, 2020(01)
  • [10]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 肖括. 河南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温室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