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例非典型心肌梗死误诊分析

22例非典型心肌梗死误诊分析

一、22例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勇,谭鹤龙[1](2018)在《12导联心电图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12导联心电图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80例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使用福田FX-8322心电图仪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Q波及ST段改变;使用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首发症状、心电图特征、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及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80例患者中首发症状无痛占20.0%、不典型疼痛占75.0%,典型上腹部+胸背部疼痛占5%;对照组80例患者全部为典型上腹部+胸背部疼痛,占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89,x2=48.000,x2=72.381;P<0.05)。心电图特征,观察组80例患者中无ST-T段改变占22.5%,无病理性Q波+T波直立+ST段抬高占17.5%,病理性Q波+T波倒置+ST段弓背抬高占60.0%;对照组80例患者全部为病理性Q波+T波倒置+ST段弓背抬高,占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41,x2=7.671,x2=20.000;P<0.05)。心肌酶谱检测,观察组血清CK、CK-MB和cTnI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66,t=20.735,t=13.352;P<0.05)。观察组心电图诊断准确率为87.5%,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3,P<0.05)。观察组心电图联合心肌酶谱诊断准确率为1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导联心电图诊断典型心肌梗死效果良好,但对于不典型心肌梗死需联合心肌酶谱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郑玥[2](2018)在《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30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30例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3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患者,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误诊病症的类型、临床表现及治疗的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有4例,由于心电图致误诊的患者3例,而出现异位疼痛的患者12例,消化系统症状5例,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3例,精神病症1例,神经官能症状2例。结论在本次的研究数据中显示,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心律失常、异位疼痛等是造成心肌梗死误诊的主要因素,当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神经及精神等症状时,需要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病症。

田静[3](2017)在《96例不典型急性心梗临床误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梗诊断中产生误诊的原因,并以此提出预防措施,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不典型急性心梗临床误诊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误诊原因。结果 96例不典型急性心梗分别误诊为21例急性胃炎,9例急性胆囊炎,15例急性胃肠炎,9例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6例胆石症慢性胆囊炎,6例急性支气管炎,6例肺部感染并心力衰竭,9例脑梗死,6例牙龈炎,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6例下颌痛。确诊为急性心梗之后,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治疗后,好转94例,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心源性休克。结论不典型急性心梗常误诊为急性胃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等,做好患者的全面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动态观察心电图,检测肌钙蛋白、心肌酶等水平,可将误诊率尽最大可能降低。

韩宇东[4](2016)在《非特异性临床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非特异性临床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原因。方法对32例非特异性临床症状的AMI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非特异性临床症状的AMI误诊原因。结果 32例AMI误诊患者, 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10例, 心血管系统疾病6例, 呼吸系统疾病5例, 耳鼻喉科疾病1例, 脑血管疾病4例, 免疫系统疾病4例, 内分泌系统疾病1例, 肩周炎1例。结论对不典型AMI患者的诊断要遵循循证医学, 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正确地诊断以及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对降低病死率, 改善预后尤为重要。

李晓艳[5](2016)在《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临床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症状、病症以及心电图情况。结果老年患者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发病率较高,心电图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的情况。结论对于不典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要首先重视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和酶学演变,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尽早做出诊断和治疗。

尹乐芬[6](2016)在《心电图诊断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为心电图诊断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将腾冲县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接诊的160例(其中男84例,女76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入院出诊均无明显心肌梗死临床症状,经心电图检测,结合血清生化检查结果,分析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全体患者经心电图检测均已确诊为心肌梗死,采取血清生化检测验证结果,准确率高达100%。结论:心电图诊断用于检查不典型心肌梗死准确率高,能够为疾病的确诊与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魏永民[7](2015)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了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3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53例患者经过相关诊治之后,有51例(96.23%)患者出现明显好转,仅有2例患者由于疾病比较严重和其他并发症而死亡,其中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心源性休克。此外,53例患者还有8例(15.09%)患者出现误诊,但是后期经过第二次诊断后被确诊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未对治疗产生影响[1]。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比较多,给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断率,降低其误诊率和死亡率,这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陈娟[8](2014)在《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首发的表现、不典型心电图特点、误诊的疾病,以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方法通过对3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总结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的方法。结果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较为常见,再加上心电图不典型,致使其极易漏诊或误诊。结论对突然出现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脑卒中、休克或其他部位疼痛的患者,如果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均应高度警惕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尤其注意18导联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的连续监测,以尽量减少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

李海玲[9](2014)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发症发生情况、误诊情况以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48例患者伴有并发症,并发症率为92.3%;8例误诊,误诊率为15.4%;治疗总有效率为96.1%,死亡率为3.9%。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病症具有相似性,要认真检查,经过反复多次检查后确诊患者病症,并提前治疗,有效提高诊断率,提高患者治愈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李玉峰[10](2014)在《1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的原因。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治愈好转10例,死亡5例,死亡率33.33%,误诊时间448 h,平均(12.5±4.6)h。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复杂多样,对特殊人群、特殊部位的疼痛要提高警惕,及时动态监测18导联心电图、心肌酶、心肌坏死标记物变化有助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减少误诊。

二、22例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2例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2导联心电图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仪器设备
    1.4 检测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首发症状比较
    2.2 两组患者心电图特征比较
    2.3 两组患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
    2.4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
3 讨论

(2)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3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方法:
    1.3 误诊:
    1.4 确诊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3)96例不典型急性心梗临床误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诊断标准[2]
2 结果
3 讨论
    3.1 不典型急性心梗误诊结果分析
    3.2 不典型急性心梗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

(5)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临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传导阻滞
    2.2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2.3 只有T波改变
    2.4 QRS波不典型变化
    2.5心律失常改变
3讨论

(6)心电图诊断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2方法
    1.3诊断依据
2 结果
3 讨论

(7)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临床表现
        1.2.1 消化系统表现
        1.2.2 神经系统表现
        1.2.3 呼吸系统表现
        1.2.4 循环系统表现
        1.2.5 异位疼痛表现
    1.3 心电图表现
    1.4 心肌酶谱
    1.5 诊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症状不典型
        1.2.1 首发临床症状:
        1.2.2 误诊疾病、梗死部位、确诊方法:
    1.3 心电图不典型:
    1.4 治疗结果:
2 临床分析
    2.1 临床症状不典型分析
        2.1.1 误诊为急性胃炎8例患者:
        2.1.2 误诊为支气管炎、肺心病4例患者:
        2.1.3 以血压下降为主要表现急性心肌梗死3例患者:
        2.1.4 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急性心肌梗死3例患者:
        2.1.5 误诊为牙髓炎3例患者:
        2.1.6 误诊为颈椎病2例患者:
        2.1.7 误诊为脑卒中1例患者:
    2.2 心电图不典型分析
        2.2.1 常规导联中不显示梗死图形3例:
        2.2.2 仅有ST-T改变而无病理性Q波2例:
        2.2.3 延缓出现梗死图形1例:
3 讨论

(9)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
    2.2 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患者的误诊情况
    2.4 患者的治疗结果
3 讨论

(10)1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1.4 误诊情况
    1.5 确诊情况
2 结果
3 讨论
    3.1 误诊原因
        3.1.1 对心肌梗死前的先兆症状及病史重视不够
        3.1.2 对特殊部位疼痛的AMI认识不足
        3.1.3 对特殊人群的AMI认识不足
        3.1.4对心肌梗死的症状认识不足
        3.1.5 心电图不典型及缺乏动态观察
        3.1.6 对心肌坏死标记物认识不足和缺乏动态观察
        3.1.7 诊断思路局限
    3.2 误诊预防

四、22例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2导联心电图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 杨勇,谭鹤龙. 中国医学装备, 2018(06)
  • [2]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30例临床分析[J]. 郑玥. 中国医药指南, 2018(16)
  • [3]96例不典型急性心梗临床误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 田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28)
  • [4]非特异性临床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J]. 韩宇东. 中国基层医药, 2016(18)
  • [5]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临床探讨[J]. 李晓艳. 中国处方药, 2016(08)
  • [6]心电图诊断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J]. 尹乐芬. 大理大学学报, 2016(02)
  • [7]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体会[J]. 魏永民.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21)
  • [8]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J]. 陈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34)
  • [9]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 李海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4(09)
  • [10]1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J]. 李玉峰. 中外医学研究, 2014(09)

标签:;  ;  ;  ;  ;  

22例非典型心肌梗死误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