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参与改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张萍萍[1](2021)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更加注重历史教学的多样性与主体性。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作为此次课改的理论基础,其“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与理论主张逐渐受到国内的认可。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下探索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将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启迪与方向。本文将理论分析与案例设计相结合,在分析学生、分析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探索有效的历史教学方法提供借鉴。希望通过本文的阐释与设计,为历史教师开发多样的历史教学方法提供力所能及的贡献。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与意义价值。本文首先梳理了学界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这些思想观点指导本研究进行,是本研究案例设计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历史课标的基本要求,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新课改的关系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必然性与可行性,明确了本研究展开的价值与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对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笔者重点探讨了三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随机通达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每一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灵活的运用:以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试图将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与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巧妙融合。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不同特点,笔者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建构主义历史教学方法,为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运用,提供了一份参考。第三部分主要对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与展望。针对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对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误解,笔者结合理论本身进行了合理的辨析。同时,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还应考虑到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学校文化等因素,它们是建构主义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此外,要实现历史教学的长远、健康发展,应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历史教学方法的人文性、发展性与主体性。
陈凡[2](2021)在《小学语文儿童诗阅读指导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徐汇区部分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儿童诗是倡导儿童本位的文学作品,因其语言具有稚趣、凝练、优美等特点,深受儿童喜爱。由于儿童诗在增长儿童知识、发展儿童能力、滋养儿童心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儿童诗与儿童诗阅读指导也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但笔者发现当下儿童诗阅读指导仍存在诸多不足,这导致儿童诗在儿童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并未起到应有作用。因此,本文旨在找出并分析儿童诗阅读指导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等方法,对来自三所不同学校的60名小学语文教师和450名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诗阅读指导情况是从四个方面和教师自身六个维度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小学生儿童诗阅读效果情况的调查从三个方面展开描述性分析,此外还对6位教师进行交流访谈,并在其班级进行10节课的课堂观察。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不少小学语文教师肯定了儿童诗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意识到了儿童诗特有的教育价值,但在实际的阅读指导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儿童诗阅读指导目标方面:目标制定缺乏科学性、目标设计重知识轻情感;儿童诗阅读指导实施方面:朗读指导失当,效果不佳、赏析指导缺乏整体性、文本特征弱化,忽视儿童主体、课内外指导缺乏良好衔接;儿童诗阅读指导评价方面:评价语言匮乏、评价主体单一;儿童诗阅读指导反思方面:反思方式被动化、反思内容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比较明显。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学语文儿童诗的发展,因此本研究立足于现状调查,从阅读指导目标、实施、反思和评价这四个层面进行归因分析和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希望本文所展开的研究,促进小学语文教师进一步关注儿童诗,为教师进行儿童诗阅读指导提供有益的参考。
李枫[3](2021)在《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语文课文标题教学研究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应尽可能地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强调学生思维的培养应当落实于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来。面对统编版教材的课文教学,如何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语文课文标题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和作者思想的凝炼,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课文学习的重要窗口,也是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发展的重要启发点。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深入剖析语文课文标题,对其进行有效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能力,为高效课堂的发展与运用提供全新的应用途径与方法。本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标题为研究范围,具体研究初中语文课文标题教学的运用和实施问题,重点分析如何借助该教学策略与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能力。绪论部分交代了选题缘由及背景、研究意义,分别从初中语文课文标题和学生思维发展与语文教学关系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阐明语文课文标题和思维能力的基本概念。第一章根据语文课文标题的类型和功能,结合标题本身的特征,总结出初中语文课文标题具有概括性、隐喻性、包孕性、陌生化等特点,结合阅读行为和写作行为的思维特征,分析语文课文标题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价值。第二章通过对语文课文标题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的分析,指出课文标题教学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课文标题的实际教学价值认知不清、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对标题教学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不了解等。结合理论与课堂实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本章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导向,针对目前语文课文标题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语文课文标题教学中,应当遵守问题导向原则、比较阅读原则、概括扩展原则等基本原则。进而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课文标题教学实施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主要有:1.由题引入,启发生疑;2.巧妙设问,紧扣题眼;3.变陈为新,标题改造。在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主要有:1.预设审题,积累活用;2.观察结构,模仿拟题;3.反复斟酌,修改完善。最后在本研究理论指导下,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变色龙》为例,呈现较为完整的课堂教学方案,印证本文的观点和方法的可行性。总体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紧扣课堂教学,落到实处,以期推进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语文课文标题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龙江仙[4](2020)在《近5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文中研究指明高考,是我国现阶段人才选拔的一种最重要也是最公平的方式,深受国家和人民的重视。而高三阶段的复习,是学生稳固基础、快速提升和突破的关键时期,高考成功与否,与高三阶段的复习息息相关。化学作为高考科目之一,自然是复习的重点。但由于很多教师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高考指导性文件认识不够,以及对历年高考试题缺乏研究,导致在高三复习过程,涉及的有些内容过偏、过难,有些重点的知识强化不到位,在挑选试题给学生练习时,也常出现与本省高考试题难度不对应的情况,使得复习的时效性较差。化学反应原理内容作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试题中比重较大,但学生在解答该部分内容时,往往畏难情绪较重且得分率较低。那么,化学反应原理内容在高考中到底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需要考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对于刚进入一轮复习的同学,他们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呢?面对学生的困惑,有什么好的教学策略呢?如果知道了这些问题,那么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备考时,将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学也更加具有时效性。本文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基准,对近五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试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就电化学、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等常考题型与全国Ⅰ、Ⅱ卷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总体来说,全国Ⅲ卷中化学反应原理试题出题较稳,试题难度与全国Ⅱ卷接近,与全国Ⅰ卷差别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而通过对三个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在一轮复习前,对化学反应原理知识遗忘较多,尤其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部分,是需要特别加强的点。通过对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本校优秀化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复习策略,且都注意强调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落实。以上内容,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来介绍。第一章:介绍了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介绍了化学反应原理内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不同版本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的要求变化,分析其在高考中的命题趋势。第三章:重点对全国Ⅲ卷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内容从题型分布、分值进行详细的统计,找出其考查规律。第四章:对近五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常考题型从分值、考查背景、试题呈现方式、解题思路、核心素养考查等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就高频考点与全国Ⅰ、Ⅱ卷进行详细的对比,找出不同全国卷的出题差异。第五章:对刚进入一轮复习的三个层次(强化班、重点班、普通班)的学生进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地统计和分析,结合学生访谈,找出刚进入一轮复习的学生在处理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时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本校部分优秀化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新课教学和复习时常用的教学策略。第六章: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再结合学生调查和教师访谈的结果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备考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反思不足。
张国丽[5](2020)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互联网+教育”正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其宗旨是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用技术改造传统教育生态与环境,实现教育生态环境的结构性变革。而在线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则是顺利推进“互联网+教育”战略落地的基础性保障。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深度学习理论、布卢姆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课程为例,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研究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基于前端分析,获取学习者在学习该课程时所存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深度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卢姆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理论为指导,基于知识点的分析,将问题进行整理,形成最终的问题链;第二阶段,深入分析问题解决与深度学习的内在关系,得出基于问题解决的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思路,从而将问题链的构建与资源的建设有效连接起来;第三阶段,围绕问题链中的每一个问题,研究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模式,并实践运用;第四阶段,开发原型资源平台,学习者可通过问题检索与知识目录链接的方式,获取资源库中的相关问题以及对应的学习资源集。最后,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与反思,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希望通过对基于问题解决的在线课程资源所做的研究,可为今后的在线课程资源的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董钰垚[6](2020)在《高三化学反应原理一轮复习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化学反应原理是人类在研究大量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通过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规律,能较为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现象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而且化学反应原理属于高考必考内容,在高考中选择题、填空题均有考查。高三复习期间,国内大多数中学都会由教师组织开展三轮高考复习。其中,一轮复习占总复习时间的大半,是总复习中最关键的部分。因此,化学反应原理一轮复习的教学策略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以2017年至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Ⅰ、Ⅱ、Ⅲ卷)化学部分与“化学反应原理”有关的试题为研究对象。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本文从选择题、填空题两部分分别对试题数量与分值占比、考查内容、试题情境与信息呈现方式、核心素养水平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化学反应原理一轮复习现状。最终依据试题分析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结合信息加工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多重表征理论,提出化学反应原理一轮复习的教学策略并应用到教学设计中。研究表明:化学反应原理试题基于真实情境与丰富的信息呈现方式,着重考查考生结合必备知识对题干、图、表中的信息进行理解、分析、综合,以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试题侧重考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体现了与化学反应原理所包含的平衡观、能量观、守恒观等学科思想的一致性。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学习主动性不强;经过一轮复习后并不能很好地形成知识网络;因为认知结构不合理导致问题解决能力欠佳。为此本文提出三点教学策略:把握核心概念,完善知识结构;精选例题讲解,优化认知结构;注重多重表征,发展核心素养。并应用策略进行教学设计。
李亚丽[7](2020)在《基于生物学必修1大概念教学的习题编制及实践研究 ——以XX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培养生物科学核心素养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聚焦于发展学生对学科“大概念”的深入理解,大概念处于学科核心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的基础知识。帮助掌握生物学大概念,对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了生物学大概念细则,使用大概念统整课程内容,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但有关生物学大概念训练与教学的习题、教材课后习题及常用的教辅材料没有专门针对大概念的设计,本研究以高中生物必修1大概念为内容,基于对塔城市第三中学师生大概念教学的调研基础上,设计、编写大概念教学的习题,并以高一年级二班、三班为对象进行教学实践。调研结果表明,针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内容,整理了2个大概念及对应的重要概念等,参考教材、教辅练习册、科学文献、学习网站等,设计、编制了大概念训练题目302题,其中选择题有216题,非选择类题有86题。以高一年级二班为实验班,将设计好的习题运用于实习学校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大概念掌握的测评、师生反馈等,表明本研究设计、编制的习题在教学实践中,能显着提高学生生物学成绩,期中成绩实验班均值较对照班提高6分,差异显着,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相关概念;概念检测实验班成绩均值较对照班提高5分,差异显着。并能帮助学生提升分析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大概念。同时获得了学校生物老师们和实验班学生们的认可。学生们在做这套习题过程中,达到了为他们减负、减少畏难情绪的效果。通过本研究的教学实践,能为一线生物老师在设计、编制习题和习题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徐玲[8](2020)在《基于心流理论的聋校高中数学游戏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开启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其中,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同普通学校一样,也开启了教育信息化2.0的建设进程。通过实地蹲点体验和调研,发现聋校学生对数字化学习期望与其当下所能获得的适合这一特殊群体的数字化学习支持存在很大的落差,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尤为缺乏。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在心流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指导下,就聋生普遍感觉较难的数学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提出聋生数学学习资源设计方案。通过深入课堂,与聋校师生交流调研,发现聋生在数学学习上普遍感觉较难,且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大致为:一是聋生自身认知特点的问题,聋生记忆保持时间短,认知结构不完整,语言理解能力较弱,思维发展较为缓慢;二是教师队伍问题,学校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成长缓慢;三是教材体系问题,初中至高中教材衔接不足。具体到学习资源方面,聋校教师和学生主要使用普通高中学校资源,存在学习内容难度偏大,数字化资源呈现与聋生认知方式难以匹配的问题。问卷调查也反映出,聋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较弱,可供学习的数字化资源不足等问题。针对聋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聋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和开发游戏化学习资源,以提高聋生的三角函数解题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游戏化的形式可以提高聋生的学习动机,心流理论为资源的游戏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心流状态体现了聋生在使用游戏化学习资源时的体验感,认知负荷理论为通过对学习内容重构的方式降低聋生内在认知负荷提供了理论指导。游戏化学习资源的开发采用当前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软件——Storyline,该软件使用方式简单、功能强大,是优质数字化资源制作的不二选择。本研究所开发的游戏化学习资源的有效性在聋校的高二年级应用后得到检验,研究对象共36人,在本研究中,该资源主要作为巩固知识的自主学习资源。最后本研究的三个研究假设通过本案例应用收集的数据得到了有效检验,研究结论如下:(1)游戏化形式的资源有助于聋生数学学习。(2)降低内在认知负荷有助于聋生数学学习。(3)高心流水平的学习状态有助于聋生数学学习。本研究通过对聋校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真实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究,提出游戏化学习资源补偿方案,以提高聋生的学习动机和解题水平,弥补聋生之间的学习差距。研究所建构的聋生数学游戏化学习资源设计模型将对聋校的一线教师具有借鉴意义,所开发的数学游戏化学习资源在聋校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也为聋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谢卫平[9](2020)在《中学生物教师“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的研究》文中认为教师的发展关乎教育的质量,因而教师的发展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性,而教师故事研修是一种适合教师发展的自主研修方式,是促进教师生长的一种不错的选择,值得研究者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梳理相关资料,从研修观、目标导向、要素与结构、活动序列、活动变式、评价六个方面构建教师故事研修模式。本研究具体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从现实和理论两方面介绍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对核心概念“教师故事研修”以及“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等进行了界定;对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叙事研究”以及“教师发展模式”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此外,明确了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思路以及方法。第一章对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的理念进行了阐述,并对教师故事研修模式进行了分类,即教师故事自主生长研修模式、教师故事团队助力生长研修模式、教师故事团队共享生长研修模式。第二章以顾志平老师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梳理顾志平老师通过教师故事研修实现生长的历程构建出了教师故事自主生长研修模式。第三章以L老师与CM中学生物教研组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梳理CM中学生物教研组助力L老师解决问题、获得生长的实践历程,构建出了教师故事团队助力生长研修模式。第四章以CM中学生物教研组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梳理CM中学生物教研组为提升团队的命题能力进行主题研讨、实践探索等历程,构建出了教师故事团队共享生长研修模式。第五章结语部分总结了三种研修模式的启示、研究不足并进行了展望。
吴桂香[10](2020)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要求: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指:从实现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素养的发展来观察、认识、理解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如何有效开展?需要对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展开素养视角下的探究和再认识,以便实现高中数学解题教学质量的进一步优化。本文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展开分析和探讨工作,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高中数学教师及学生展开高中数学解题教学调查研究,详细了解样本学校当前解题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习题研究不够,教材或教辅题目拿来即讲。2.习题讲解过程教学模式单一乏味,学生提不起解题欲望;课堂“多快好省”,题目量多,教学进度快,解题思维形成过程省;学生思考和探究时间少,课堂参与度不高。3.习题评价易忽视,未合理引导学生对于解题教学工作进行自评与互评来推动学生自主思考和解题思路的拓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优化策略:1.习题研究阶段:从对习题的选择(精心选择)和设计(提供变式)体现数学核心素养;习题解决方法(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上体现数学核心素养。2.习题讲解阶段: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解题兴趣;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加强提问引导;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鼓励师生、生生开展合作与交流。3.习题评价阶段:优化解题回顾,保证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解题经验;优化解题后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结合以上教学策略的提出,笔者进行了一节教学实践课。得出结论:上述解题教学改进策略具有一定的应用和实践价值。
二、学生参与改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参与改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概述 |
第一节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 |
一、建构主义认识论 |
二、建构主义知识观 |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 |
四、建构主义教学观 |
第二节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
一、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
二、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提高 |
三、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
第二章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新课改 |
第一节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符合新课改精神 |
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
三、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第二节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符合新课标要求 |
一、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符合历史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符合历史新课标的学科要求 |
第三节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符合历史教学方法新要求 |
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符合历史新课标的方法要求 |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符合历史教学原则的要求 |
第三章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及运用 |
第一节 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一、支架式教学法的含义 |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支架”的类型 |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法的具体操作 |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
第二节 抛锚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一、抛锚式教学法的由来及含义 |
二、初中历史抛锚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指导策略 |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抛锚式教学法的具体操作 |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抛锚式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
第三节 随机通达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一、随机通达式教学法的含义 |
二、随机通达式教学法的工具 |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随机通达式教学法的具体操作 |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随机通达式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
第四章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视域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 |
第一节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误读 |
一、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是“万金油” |
二、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否定“讲授法” |
三、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为活动而活动 |
四、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否定教师的作用 |
五、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含糊不清 |
第二节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挑战 |
一、对教师的挑战 |
二、对学生的挑战 |
三、对教学环境的挑战 |
四、对学校文化的挑战 |
第三节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对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展望 |
一、历史教学方法体现主体性 |
二、历史教学方法体现人文性 |
三、历史教学方法体现发展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小学语文儿童诗阅读指导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徐汇区部分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程标准对儿童诗阅读指导的诉求 |
1.1.2 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 |
1.1.3 儿童诗阅读指导存在诸多不足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研究进展 |
1.4.2 儿童诗本体研究综述 |
1.4.3 小学生儿童诗阅读状况相关研究 |
1.4.4 儿童诗阅读指导的相关研究 |
1.4.5 已有研究述评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儿童诗 |
2.1.2 阅读指导 |
2.1.3 儿童诗阅读指导 |
2.2 儿童诗阅读指导理论基础 |
2.2.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2.2.2 建构主义认识论 |
2.2.3 接受美学理论 |
2.2.4 情感现象学理论 |
第三章 儿童诗阅读指导的必要性及意义 |
3.1 儿童诗阅读指导的必要性 |
3.2 儿童诗阅读指导的意义 |
第四章 小学语文儿童诗阅读指导现状及归因分析 |
4.1 儿童诗阅读指导现状调查框架设计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研究工具 |
4.2 小学语文儿童诗阅读指导现状 |
4.2.1 小学语文儿童诗阅读指导描述性分析 |
4.2.2 儿童诗阅读指导效果描述性分析 |
4.3 当前儿童诗阅读指导存在的问题 |
4.3.1 阅读指导目标失位 |
4.3.2 阅读指导行为失效 |
4.3.3 阅读指导反思失度 |
4.3.4 阅读指导评价失准 |
4.4 儿童诗阅读指导现状归因分析 |
4.4.1 教师儿童诗阅读指导观念偏狭 |
4.4.2 教师儿童文学理论素养欠缺 |
4.4.3 教师指导反思意识不足 |
4.4.4 教师课堂评价理念相对滞后 |
第五章 小学语文儿童诗阅读指导优化策略 |
5.1 阅读指导目标策略 |
5.1.1 科学制定朗读目标 |
5.1.2 重视情感目标设计 |
5.2 阅读指导实施策略 |
5.2.1 采用多种阅读指导方式 |
5.2.2 重视赏析过程的整体性 |
5.2.3 以儿童视角解读文本 |
5.2.4 加强课内外诗歌衔接 |
5.3 阅读指导反思策略 |
5.3.1 增强阅读指导反思意识 |
5.3.2 提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
5.4 阅读指导评价策略 |
5.4.1 丰富评价语言 |
5.4.2 实现评价主体多元 |
第六章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教师问卷 |
附录B 学生问卷 |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3)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语文课文标题教学研究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思维能力与语文课文标题教学的概念 |
五、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
第一章 初中语文课文标题的教学价值 |
一、初中语文课文标题的类型特点和功能 |
二、初中语文课文标题与思维能力培养 |
第二章 初中语文课文标题教学现状 |
一、初中语文课文标题教学现状调查 |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初中语文课文标题的教学运用 |
一、初中语文课文标题教学的基本原则 |
二、初中语文课文标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学语文教师语文课文标题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近5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的解读 |
2.1 化学反应原理内容在《标准(2017年版)》与《标准(实验)》中的比较分析 |
2.2 化学反应原理内容在《考试大纲》中考核标准的分析 |
第3章 近5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的统计分析 |
3.1 化学反应原理内容在选择题部分的统计分析 |
3.2 化学反应原理内容在填空题部分的统计分析 |
3.3 化学反应原理内容在整张化学试卷中的统计分析 |
第4章 近5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试题分析并与全国Ι、Ⅱ卷进行对比研究 |
4.1 近5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的具体分析 |
4.1.1 2016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的具体分析 |
4.1.2 2017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的具体分析 |
4.1.3 2018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的具体分析 |
4.1.4 2019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的具体分析 |
4.1.5 2020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的具体分析 |
4.2 近5 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常考题型与全国I、II卷对比分析 |
4.2.1 近5 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常考选择题与全国I、II卷对比分析 |
4.2.2 近5 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与全国I、II卷对比分析 |
4.3 近5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内容考查特点 |
第5章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现状调查 |
5.1 高三学生化学反应原理答题情况调查分析 |
5.1.1 调查目的 |
5.1.2 调查对象 |
5.1.3 调查方法 |
5.1.4 调查结果分析 |
5.2 高三教师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策略调查分析 |
5.2.1 调查目的 |
5.2.2 调查对象 |
5.2.3 调查方法 |
5.2.4 调查结果分析 |
第6章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备考建议 |
6.1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备考建议 |
6.1.1 加强对纲领性文件的研读,有针对性进行复习备考 |
6.1.2 重视化学反应原理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体系 |
6.1.3 选择合适的试题进行专题强化训练,提高复习备考的时效性 |
6.1.4 重视书面表达的练习,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
6.1.5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升学生答题的自信心 |
6.2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备考教学实践 |
6.2.1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设计案例 |
6.2.2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设计案例解析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三学生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答题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5)基于问题解决的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综述 |
1.2.1 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 |
1.2.2 问题链的研究 |
1.2.3 课程资源的研究 |
1.2.4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
1.5.1 技术路线 |
1.5.2 论文结构 |
第2章 理论阐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问题解决 |
2.1.2 问题链 |
2.1.3 课程资源 |
2.2 理论基础 |
2.2.1 深度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布卢姆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理论 |
第3章 前端分析 |
3.1 学习对象分析 |
3.2 学习内容分析 |
3.3 学习环境分析 |
第4章 问题链的构建研究 |
4.1 问题获取 |
4.2 问题整理 |
4.2.1 知识点分析 |
4.2.2 问题集形成 |
4.3 问题链构建 |
4.3.1 问题链的构建原则 |
4.3.2 问题链的构建策略 |
4.3.3 问题链构建 |
第5章 基于问题解决的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
5.1 基于问题解决的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模型 |
5.1.1 问题解决 |
5.1.2 深度学习 |
5.1.3 问题解决与深度学习的内在关系 |
5.1.4 基于问题解决的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模型 |
5.2 基于在线学习活动的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
5.2.1 促进深度学习的在线学习活动研究 |
5.2.2 基于活动的在线课程资源组织 |
5.2.3 案例应用设计 |
5.3 在线课程资源库建设 |
5.3.1 建设思路 |
5.3.2 建设规范 |
第6章 原型资源平台的开发 |
6.1 需求分析 |
6.2 系统架构设计 |
6.3 总体功能模块设计 |
6.4 数据表的设计 |
6.5 平台的实现 |
6.5.1 开发环境 |
6.5.2 开发工具介绍 |
6.5.3 关键技术 |
6.5.4 功能实现 |
6.6 平台的测试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高三化学反应原理一轮复习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信息加工理论 |
2.2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2.3 多重表征理论 |
第3章 2017-2019年全国卷化学反应原理试题分析 |
3.1 化学反应原理选择题统计与分析 |
3.2 化学反应原理填空题统计与分析 |
3.3 试题分析结论 |
第4章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一轮复习现状调查 |
4.1 调查问卷编制 |
4.2 调查研究实施 |
4.3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章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一轮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
5.1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一轮复习教学策略 |
5.2 策略应用的教学设计案例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评价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基于生物学必修1大概念教学的习题编制及实践研究 ——以X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来源及依据 |
1.2 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
1.3 相关概念界定及内涵 |
1.4 国内外对大概念和习题的研究现状 |
1.4.1 国外对大概念和习题的研究现状 |
1.4.2 国内对大概念和习题的研究现状 |
1.5 理论基础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3 基于大概念设计、编制习题 |
3.1 基于大概念设计编制习题,对校情、学情的分析 |
3.1.1 校情的需求分析 |
3.1.2 学生问卷需求分析 |
3.2 习题设计及编制 |
3.2.1 习题设计及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
3.2.2 习题设计及编制方法及流程 |
3.2.3 基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大概念设计及编制习题关系矩阵 |
4 设计、编制的习题在教学中的实践 |
4.1 样本选择 |
4.2 实践研究 |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3.1 基于大概念习题教学对学生生物学成绩的影响 |
4.3.2 基于大概念习题教学对学生生物学大概念形成的影响 |
4.3.3 学生对基于大概念的习题教学的评价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附录 |
附录1 生物课后习题设计及习题现状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习题设计编制实施前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3 高中生物必修1概念检测试卷 |
附录4 基于大概念设计编制的习题实施后的效果调查 |
附录5 基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大概念设计、编制的习题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基于心流理论的聋校高中数学游戏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聋生认知与思维特征 |
1.2.2 国内聋生数学学习的相关研究现状 |
1.2.3 国外聋生数学学习的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游戏化学习资源 |
2.2 理论基础 |
2.2.1 心流体验理论 |
2.2.2 认知负荷理论 |
3 聋生数学学困情况调查与归因分析 |
3.1 聋生数学学习需求调查与分析 |
3.1.1 聋生数学学习需求问卷设计 |
3.1.2 聋生数学学习需求分析 |
3.2 聋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调查 |
3.3 本章小结 |
4 数学游戏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实现 |
4.1 聋生数学游戏化学习资源模型建构 |
4.1.1 聋生数学能力培养理论分析 |
4.1.2 聋生数学游戏化学习资源模型设计 |
4.2 学习资源设计流程 |
4.2.1 学习内容选择 |
4.2.2 资源内容设计 |
4.2.3 游戏化学习资源设计 |
4.3 学习资源开发 |
4.3.1 开发工具选择 |
4.3.2 资源制作过程 |
4.4 本章小结 |
5 数学游戏化学习资源应用案例分析 |
5.1 研究设计 |
5.2 实施流程 |
5.3 数据分析 |
5.3.1 前后测成绩变化 |
5.3.2 知识点记忆持久度 |
5.3.3 三次测试成绩变化分析 |
5.3.4 认知负荷与成绩之间的关系 |
5.3.5 心流水平与成绩之间的关系 |
5.4 结果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特色与不足 |
6.2.1 研究特色 |
6.2.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认知负荷与心流状态评估表 |
附录2 调查问卷 |
附录3 听课与访谈记录 |
附录4 四个视频字幕 |
附录5 前测试题 |
附录6 后测试题 |
附录7 延时测试题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9)中学生物教师“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一)现实背景 |
1.社会依据 |
2.现实依据 |
3.个人兴趣 |
(二)理论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 核心概念 |
(一)自主研修 |
(二)教育叙事研究 |
(三)教师故事 |
(四)“教师故事”研修 |
(五)教师故事研修模式 |
四 研究综述 |
(一)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二)关于教师叙事研究的研究 |
(1)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与推广 |
(2)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 |
(3)教师叙事研究 |
(三)关于教师发展模式的研究 |
(四)研究综述小结 |
五 研究设计 |
(一)核心问题 |
(二)研究目标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个案研究法 |
第一章 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的理念与分类 |
第一节 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的理念 |
一 教师故事研修的内涵 |
二 基于教师故事助力自我生长的研修观 |
第二节 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的分类 |
第二章 教师故事自主生长研修模式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
一 教师故事自主生长研修模式的含义 |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二节 教师故事自主生长研修模式的构建 |
一 《教研活动:主动、有效、发展》的梳理 |
二 《浸润于教研故事中拔节成长》的梳理 |
三 《崇明区“十三五”教师“人人讲故事”行动方案》的梳理 |
四 《叙写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全面推进区域教研活动》的梳理 |
第三节 教师故事自主生长研修模式 |
一 研修观 |
二 目标导向 |
三 要素与结构 |
四 活动序列 |
五 活动变式 |
六 评价 |
第三章 教师故事团队助力生长研修模式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
一 教师故事团队助力生长研修模式的含义 |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二节 教师故事团队助力生长研修模式的构建 |
一 问题聚焦之“如何组织学习活动” |
二 “如何组织学习活动”之实践探索 |
三 收获和感悟 |
第三节 教师故事团队助力生长研修模式 |
一 研修观 |
二 目标导向 |
三 要素与结构 |
四 活动序列 |
五 活动变式 |
六 评价 |
第四章 教师故事团队共享生长研修模式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
一 教师故事团队共享生长研修模式的含义 |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二节 教师故事团队共享生长研修模式的构建 |
一 研究课题的确定 |
二 主题研讨,确定方案 |
三 实践探索之评题 |
四 实践探索之改题 |
五 实践探索之创题 |
第三节 教师故事团队共享生长研修模式 |
一 研修观 |
二 目标导向 |
三 要素与结构 |
四 活动序列 |
五 活动变式 |
六 评价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三种研修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
一 教师故事自主生长研修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
二 教师故事团队助力生长研修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
三 教师故事团队共享生长研修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一课一研之《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 |
附录 B 《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教学设计 |
致谢 |
(10)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国内外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 |
2.3 国内外对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研究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1 研究框架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内容 |
第4章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 |
4.1 现状调查 |
4.2 师生访谈 |
4.3 调查结果 |
第5章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策略与实践 |
5.1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策略 |
5.2 解题教学策略的设计案例 |
5.3 解题教学策略的实践案例 |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果 |
6.2 研究结论 |
6.3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学生参与改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D]. 张萍萍.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小学语文儿童诗阅读指导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徐汇区部分小学为例[D]. 陈凡.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语文课文标题教学研究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 李枫.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4]近5年全国Ⅲ卷化学反应原理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D]. 龙江仙. 西南大学, 2020(05)
- [5]基于问题解决的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研究[D]. 张国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高三化学反应原理一轮复习教学策略研究[D]. 董钰垚. 西南大学, 2020(01)
- [7]基于生物学必修1大概念教学的习题编制及实践研究 ——以XX中学为例[D]. 李亚丽.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8]基于心流理论的聋校高中数学游戏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D]. 徐玲.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中学生物教师“教师故事”研修模式的研究[D]. 谢卫平.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研究[D]. 吴桂香.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教师编制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考试大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