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体林斯、白介-Ⅱ联合应用提高肿瘤患者免疫水平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吴雪琼,范琳[1](2022)在《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评估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文中指出结核病不仅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患者的抗结核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结核病患者通常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功能方面存在异常,检测其免疫细胞数量和免疫功能可评价其免疫功能状态,为临床施行免疫干预提供依据。对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应用免疫制剂进行免疫干预,可增强其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同时,可清除持留菌而降低复发率。尽管目前结核病免疫辅助诊断在临床应用广泛,然而,对结核病的抗结核免疫和免疫异常机制及其在结核病中的作用尚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的研究;对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评估的指征、评估指标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免疫制剂的应用受到政策的限制,对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干预与否、免疫治疗的指征、免疫制剂的选择也未达成一致意见,临床应用不规范。为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核病防治分会基础和临床学部联合组织专家拟定《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评估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本共识概述了抗结核免疫及结核病患者免疫异常机制,介绍了我国临床常用的结核病患者免疫相关检测方法,提出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评估的指征、方法及策略;系统介绍了我国临床可用的免疫治疗制剂,确定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帮助临床医师对活动性结核病患者适时、合理地进行免疫治疗。
张柳月[2](2019)在《免疫调节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综合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临床治疗方案中添加免疫调节药物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多个中外文数据库,搜索2012年01月0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所有与本研究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且运用RevMan5.3软件对所有符合入组条件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042例受试患者,Meta分析显示:将免疫调节药物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常规治疗(氧疗、抗感染、止咳化痰、抗炎平喘)基础上进行治疗后,使用免疫调节药物组(实验组)受试患者的疗效比未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对照组)组受试患者的疗效好。且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实验组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及其占用力肺活量较治疗前高、也较对照组高;实验组受试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上升、CD8-T淋巴细胞下降、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均升高。结果经过调节免疫药物治疗后对照组受试患者免疫能力改善效果没有实验组受试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免疫调节药物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常规治疗中,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慢病情进展、延缓肺功能下降、增强患者免疫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李林鲜[3](2016)在《温阳消饮法对胸腔积液模型大鼠纤维蛋白原、白介素-8含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温阳消饮方(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及去桂消饮方(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去桂枝)对胸腔积液模型大鼠纤维蛋白原、白介素-8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阳消饮法对胸腔积液模型大鼠纤维蛋白原、白介素-8含量的影响及温阳消饮法治疗胸腔积液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成年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温阳消饮组(W)、去桂消饮组(Q)、模型组(M)、空白组(K)。对空白组以外的3组大鼠以1%λ-角叉菜胶胸腔注射建立大鼠胸腔积液模型,造模24h后,计算机X线拍摄胸片对造模组大鼠进行病理评价。于造模2h后灌胃给药。W组:每天灌胃给予温阳消饮方药液一次,剂量按照12g/kg·d等效剂量给予,连续灌胃三天;Q组:每天灌胃给予去桂消饮方药液,剂量按照lOg/kg·d等效剂量给予,连续灌胃三天;M组,K组:不执行任何方案,保持相同的饲养条件。造模后第3天处死各组大鼠,分别采集血液、胸腔积液。用酶联检测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中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G)、白介素-8(Interleukin-8, IL-8)含量及胸腔积液中白介素-8 (Interleukin-8,IL-8)的含量,并观察胸膜粘连情况、胸腔积液量、色、质情况。所得计量结果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1)胸液量:与K组比较,M组、W组、Q组大鼠胸腔积液量均增加,其差异有显着性(P<0.05);与M组比较,W组、Q组胸液量明显减少,其差异有显着性(P<0.05),W组与Q组相比,胸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K组比较,M组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其差异有显着性(P<0.05):与M组相比,W组、Q组大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显着下降,其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W组与Q组相比,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没有表现出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白介素-8含量:与K组相比,M组大鼠血清中白介素-8含量明显升高,其差异有显着性(P<0.05);与M组相比,W组、Q组血清中白介素-8含量明显降低,其差异有显着性(P<0.05);W组与Q组相比,血清白介素-8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胸液中白介素-8含量:与M组相比,W组、Q组大鼠胸液中白介素-8含量明显降低,其差异有显着性(P<0.05);W组与Q组相比,胸液中白介素-8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胸腔粘连情况:K组大鼠胸膜无粘连。M组、W组、Q组大鼠胸膜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增厚。结论:(1)温阳消饮法可以降低胸腔积液模型大鼠血中纤维蛋白原、白介素-8的含量;(2)温阳消饮法能促进胸腔积液模型大鼠胸腔积液的吸收;(3)温阳消饮组和去桂消饮组对纤维蛋白原、白介素-8含量的影响无差异,两方在减少胸液量上也无明显差异(P>0.05),可能与本实验没有建立脾阳虚证的模型有关。
叶倩倩[4](2013)在《某医院免疫增强剂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评价》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连续三年免疫增强剂的应用现状及用药趋势;评价免疫增强剂的用药合理性,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从管理和专业层面提出促进合理使用免疫增强剂的建议。方法:1、对某三甲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连续三年免疫增强剂的利用情况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及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2、选取某三甲医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全年使用目标免疫增强剂住院患者的病例,通过单纯随机抽样选定使用目标药物的病例,进行病历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临床用药现状,分析用药合理性。3、通过SPSS17.0软件统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三年期间免疫增强剂的销售金额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增长率分别为19.3%、25.7%,生物制剂类免疫增强剂占总体销售金额比重最大,中草药类免疫增强剂的销售金额逐年增长;香菇多糖(针剂)连续三年的金额比例分别为22.73%、26.32%、22.77%,2012年香菇多糖排名升至第一,薄芝糖肽的销售金额从第8位升至第2位。2、免疫增强剂治疗的疾病主要为恶性肿瘤65.1%(631/969)、感染相关性疾病14.2%(138/969)、自身免疫性疾病4.7%(46/969)等,与新编药物学规定的适应症一致;使用科室分布前三名是干部医疗科室、普外科及肿瘤化疗科。3、使用免疫增强剂的969名患者的用药不合理率为42.3%(410/969),1408例次免疫增剂的用药不合理率为33.7%(474/1408)。目标药物的用药不合理率按照从大到小排序前三名为:胸腺肽96.9%(124/128)、香菇多糖49.2%(117/238)、重组人白介素-234.8%(46/132)。4、使用免疫增强剂总计1408例次的用药不合理表现按照构成比排名:用药剂量28.5%(135/474)、给药频率27.6%(131/474)、给药疗程19%(90/474);用药不合理的科室主要分布在肿瘤化疗科71.7%(71/99)、干部医疗科室62.3%(109/175)、普外科40.3%(50/124)。5、患者住院费用中,免疫增强剂占西药总金额的比例≤20%居多,占70.5%(683/969),随着免疫增强剂联用的种类数增多,费用占西药总费用的比例随之增大。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入住ICU、罹患感染相关性疾病、肿瘤、脑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不合理用药的保护因素;联用种类数是危险因素,联合使用的免疫增强剂种类数越多,不合理率越高。结论:1、免疫增强剂的用量及销售金额呈逐渐增长趋势,其使用普遍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剂量、.给药频率、给药疗程。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保守治疗方式、入住ICU、罹患感染、肿瘤、脑部肿瘤、自身免疫疾病、联合用药是不合理用药的相关因素。3、临床使用免疫增强剂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较普遍,建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专业委员会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应制定管理规定和制度,对免疫增强剂临床用药进行专项点评和督导检查,规范用药行为,促进免疫增强剂合理、安全、经济用药。
王珏[5](2012)在《泻肺逐饮汤对恶性胸腔积液大鼠TGF-β1、AQP1、CTLA-4和PFP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泻肺逐饮汤对恶性胸腔积液大鼠模型胸水和胸膜组织中TGF-β1、AQP1、CTLA-4.PFP及生存期的影响,探讨泻肺逐饮汤对恶性胸腔积液的作用机制及疗效评价。方法:本实验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模型组(B)、中药组(C)、力尔凡组(D)、中药加力尔凡组(E)5组,每组2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四组大鼠以1X108/l的艾氏腹水瘤细胞悬液胸腔内注射造模。从造模次日起,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7天;中药组、中药加力尔凡组给予泻肺逐饮汤灌胃,每日一次,连续7天;力尔凡组、中药加力尔凡组予力尔凡腹腔注射,隔日1次。造模后第8天取材,每组取12只鼠检测相关指标,剩余8只做生存期观察。测量各组大鼠胸水量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胸膜组织和胸水中的细胞形态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胸水和胸膜组织中TGF-β1、AQP1的表达,用RT-PCR法测定胸水和胸膜组织中的CTLA-4和PFP的表达。结果:1.三个治疗组大鼠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命延长率均较模型组延长(p<0.05),中药组与中药加力尔凡组较力尔凡组延长(p<0.05)。2.治疗组大鼠的胸水量较模型组少(p<0.05),而中药组和中药加力尔凡组差异明显(p<0.01)3.光镜下观察,模型组胸水涂片中,可见到大量癌细胞聚集成团,形态不规则。模型组胸水沉渣HE染色,可见大量癌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浆比例严重失调。模型组大鼠的胸膜明显增厚、严重破坏,可见大量癌细胞核增大浓染,部分可见成团出现。各治疗组较模型组程度减轻。4.模型组大鼠胸水中TGF-β1含量高于各治疗组,与中药组、力尔凡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中药加力尔凡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力尔凡组、中药组与中药加力尔凡组比较无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胸膜组织中TGF-β1含量高于各治疗组,与中药组和中药加力尔凡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中药组的含量低于力尔凡组(p<0.05);中药加力尔凡组的含量明显低于中药组和力尔凡组(p<0.01)。5.模型组大鼠胸水中AQP1含量高于各治疗组,与中药组、力尔凡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中药加力尔凡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力尔凡组、中药组与中药加力尔凡组比较无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胸膜组织中AQP1含量明显高于各治疗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中药加力尔凡组的含量明显低于中药组和力尔凡组(p<0.01)。6.模型组胸水和胸膜组织中CTLA-4mRNA表达较高,与中药组、力尔凡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中药加力尔凡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中药组和力尔凡组胸膜中CTLA-4mRNA表达高于中药加力尔凡组(p<0.05);力尔凡组高于中药组(p<0.05)。7.模型组大鼠胸水中PFPmRNA表达较低,与三个治疗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力尔凡组明显低于中药组、中药加力尔凡组(p<0.01)。模型组大鼠胸膜组织中PFPmRNA表达较低,与中药组和力尔凡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中药加力尔凡组比较有差异显着(p<0.01);中药加力尔凡组高于中药组和力尔凡组(p<0.05)。结论:1.泻肺逐饮汤可以延长恶性胸腔积液大鼠的生存期。2.泻肺逐饮汤可以减少恶性胸腔积液大鼠胸水量。3.泻肺逐饮汤可以降低恶性胸腔积液大鼠胸水和胸膜组织中TGF-β1、AQP1、CTLA-4的含量。4.泻肺逐饮汤可以增加恶性胸腔积液大鼠胸水和胸膜组织中穿孔素的表达,从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周琴[6](2012)在《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近年来恶性胸腹水不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生存期。虽然目前中西医方面针对癌性胸腹水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能够在患者良好耐受的基础上有效抑制胸腹水的治疗方法较少有报道。笔者通过总结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同时结合本课题组成员关于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作用的多项临床观察,总结得出华蟾素注射液为“性寒、有毒”之品,主要包含蟾毒内酯类和吲哚生物碱类两大类活性成分,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及收缩血管、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从“湿”、“热毒”二者分步治疗的角度,将其运用于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的恶性胸腹水中具有中西医理论依据。因此,为系统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笔者在导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了本前瞻性、开放性、单中心的临床研究。[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病历均来自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部确诊恶性胸腹水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剔除及终止标准,最终纳入30例患者,其中恶性胸水14名,恶性腹水16名,血性胸腹水16例,非血性14例,均为中大量胸腹水,平均年龄(62.03±14.82)岁,治疗前KSP平均值(44.67±7.76),胸腹水局部症状积分均值(10.4±2.97),主要病种为肺癌、卵巢癌、消化系统肿瘤。所有纳入患者均行胸腔或者腹腔穿刺置管术,在尽量排尽胸腹水后,给予华蟾素注射液(安徽金蟾生化有限公司生产:5ml/支)40ml+生理盐水500ml通过胸腹腔PICC引流管缓慢注入后夹闭,嘱患者每隔10分钟翻身1次,共4次,以促进药物的均匀吸收,每周给予药物灌注3次,每两周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随访1月,给予评价。比较用药前后胸腹水的量、颜色及局部相关症状的变化,记录胸腹水中肿瘤标记物、红细胞浓度水平变化。观察用药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最后对观察结果及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①胸腹水量的疗效评价:全部患者30例,完全缓解1例(3.33%),显效6例(20%)有效7例(23.33%),无效16例(53.33%),总有效率46.67%(14/30);②胸腹水局部相关症状疗效评价:自身前后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治疗前后患者胸腹水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③全身体力状况(KSP评分)疗效评价:自身前后比较无显着差异性(P>0.05),说明治疗前后患者全身体力状况未见改善;④胸腹水红细胞水平影响评价(胸腹水颜色评价):30例纳入患者中血性胸腹腔积液患者16名,胸水11例,腹水5例,一半患者治疗后RBC下降超过50%,其中12名患者治疗后胸腹水红色明显变浅,占75%(12/16),5名血性腹水患者中2名由暗红色血性转为淡黄色,另3名颜色明显变浅,血性腹水颜色改善率100%;⑤胸腹水肿瘤标记物水平影响评价:治疗前30例患者中27例胸腹水中主要TM升高,治疗后70.38%(19/27)其TM明显下降,其中胸水为75%(9/12),腹水66.67%(10/15);⑥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评价:60%(18/30)患者出现疼痛,6.67%(2/30)出现腹泻,10%(3/30)出现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未出现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心律失常等其他不良反应,同时以上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控制胸腹水量的疗效和降低胸腹水中RBC的疗效间存在正向相关。[研究结论]①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可显着降低血性胸腹腔水中的红细胞浓度,尤其是血性腹水,且该作用可能主要与华蟾素注射液中吲哚生物碱类相关;②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可显着降低恶性胸腹水中肿瘤标记物的水平,且该作用可能主要与华蟾素注射液中蟾毒内酯类相关;③恶性胸腹水局部辨证多属“湿热、毒证”,而华蟾素注射液为“性寒、有毒”之品,以“性寒、有毒”的华蟾素胸腹腔灌注治疗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的恶性胸腹水可明显改善局部的“热毒证”,因此进一步应以“利湿、化湿”为重点,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的恶性胸腹水的治疗为从“清热、解毒”过渡至“化湿、解毒”的序贯治疗;④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能一定程度上抑制恶性胸腹水的生长,但总有效率相对较低。为进一步提高华蟾素抑制胸腹水生长能力,西医方面可在安全范围内增加用药剂量或者对其主要抗肿瘤成分提取纯化以增加抗肿瘤成分浓度,中医方面,治疗后期局部辨证多转为“寒湿、毒证”,因此治疗在继续“以毒攻毒”的基础上转用“温化水湿”的治疗,如对华蟾素加热炮制以将其药性转为“性温、有毒”之品,或使用热灌注、P53灌注等治疗;⑤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能有效改善恶性胸腹水的局部压迫症状,但作为一种局部治疗,对原本KSP平均值为(44.67±7.76)的患者的全身状态无明显改善作用,旦恶性胸腹水急性症状得到缓解后应该开始联合全身治疗;⑥华蟾素局部灌注治疗不良反应小,患者可良好耐受。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与控制胸腹水量的疗效以及降低胸腹水中红细胞水平的疗效间可能存在正向相关。
赵龙澈[7](2012)在《胃癌综合治疗进展与陈信义教授治疗胃癌临证经验总结》文中指出背景:胃癌是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胃癌死亡率所有恶性肿瘤的23.02%,居各类肿瘤之首。胃癌临床表现隐匿,其发现多在晚期,已经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机会,诊断后能手术根治者仅占35%左右,根治切除后的5年生在率仅为50-60%,因此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论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基于陈信义教授研究胃癌的学术思想。论文第一部分为西医理论研究,根据现代医学对胃癌的文献研究,总结了近年来西医对于胃癌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面的进展。另一,通过总结分析古代文献,研究了古代中医关于胃癌的论述,主要是归纳了中医对胃癌的名称,病因病机的古代和现代中医的认识。并结合现代医家研究成果,分析了晚期胃癌的病因病机,论述了胃癌的辩证论治方法。胃癌现多在晚期,已经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机会。晚期胃癌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姑息性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姑息性手术晚期主要用于减轻患者肿瘤负荷,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放疗在局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用,化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可发挥主导作用,对有症状的患者有姑息性治疗效果,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心里干预等多种综合治疗手段,发挥中西医结合缓解临床症状,对化,放疗减毒与增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论文第二部分为陈信义教授研究胃癌的学术思想,研究新加良附方的内容。新加良附体内外均能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一重要研究结论预示新加良附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赵红霞[8](2012)在《膈下逐瘀汤联合环磷酰胺对EAC肝癌小鼠肿瘤间质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研究膈下逐瘀汤联合西药常用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对EAC肝癌小鼠肿瘤间质血管数目、血管生成情况、血管内皮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等方面的影响,来探讨其抗肝癌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化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合药组。在无菌条件下,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于左腋窝皮下接种浓度为2×106/ml的EAC肝癌小鼠细胞株悬液0.2m1/只。48h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空白组)、生理盐水(模型组)、膈下逐瘀汤、CTX、膈下逐瘀汤+CTX处理小鼠,连续给药10d,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状态,检测自主活动度、体重,光镜下观察肿瘤间质血管数目,电镜下观察肿瘤间质血管生成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瘤体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各组小鼠一般状态:模型组,小鼠精神萎靡,饮食量少,毛色晦暗,运动迟缓:西药组,小鼠精神差,食量较模型组有增加,毛色稍暗,运动迟缓;中药组,小鼠精神较差,食量较模型组增加,皮毛较光滑,运动略迟缓;合药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食量较模型组有明显增加,皮毛光滑,运动较灵活,接近正常小鼠的一般状态。2.各组小鼠自主活动度: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合药组小鼠在5min内的自主活动次数及站立次数均有增加,但合药组更接近空白组,且与空白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各组小鼠体重:与空白组相比,其他各组小鼠体重均明显下降,且以模型组下降的最多;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与合药组小鼠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以合药组小鼠体重增长最多,更接近空白组的小鼠体重。4.各组小鼠肿瘤间质血管数目:光镜下,模型组肿瘤间质.平均每个高倍镜视野下(200×)可见6-12个毛细血管.较中药组、西药组、合药组密集:合药组肿瘤间质,平均每个高倍镜视野(200×)下只有3-5个毛细血管,为新牛毛细血管数量最少的组。5.各组小鼠肿瘤间质血管生成情况:电镜下,模型组肿瘤组织内,新牛毛细血管管壁薄,内皮细胞之间间隙大,基底膜薄且松散,中药组、西药组和合药组肿瘤组织内,新生的毛细血管管壁薄且不连续,内皮细胞间以伪足联系,可见到部分残存的血管碎片,但以合药组的血管结构破坏最为严重。6.各组小鼠VEGF和MVD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显示,中药组、西药组与合药组,VEGF阳性的表达及MVD值均低于模型组,合药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1.膈下逐瘀汤联合环磷酰胺有改善EAC肝癌小鼠的一般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作用。2.膈下逐瘀汤联合环磷酰胺有抑制EAC肝癌小鼠肿瘤间质血管生成的作用。3.膈下逐瘀汤联合环磷酰胺有降低EAC肝癌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的作用。4.膈下逐瘀汤联合环磷酰胺有降低EAC肝癌小鼠肿瘤组织MVD值的作用。5.膈下逐瘀汤联合环磷酰胺提高EAC肝癌小鼠的生存质量,抑制肿瘤间质血管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VEGF蛋白的表达和减少肿瘤间质中的微血管密度而实现的。
吴碧彤,谭守勇,蒋篷,罗立全,刘苏东,黄雪欢[9](2012)在《老年肺结核免疫治疗状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结核病近年来又成为了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结核病是指年龄超过60岁的结核病初发或患病迁延未愈而进入60岁以后复治的结核病人。在结核病患者中,老年肺结核因其患病率高、菌阳率高,而且在治疗中耐药率高、并发症多、花费高而表现
周莉婷,赵晶晶,吴彦卓,杨仲璠,姚文兵,徐明波[10](2011)在《分枝杆菌多糖免疫调节剂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多种多糖类物质的免疫调节作用已得到证实,并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非致病性分枝杆菌制剂及从中提取的多糖成分(卡介菌制剂、母牛分枝杆菌制剂、草分枝杆菌制剂、卡介菌多糖核酸、分枝杆菌多糖等),都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用于结核、癌症、呼吸道感染等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的辅助治疗。
二、乌体林斯、白介-Ⅱ联合应用提高肿瘤患者免疫水平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乌体林斯、白介-Ⅱ联合应用提高肿瘤患者免疫水平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评估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抗结核免疫 |
一、 固有免疫应答 |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 |
结核病患者免疫异常的因素及机制 |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评估方法、对象及策略 |
一、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评估的方法及意义 |
二、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进行免疫功能状态评估的指征 |
三、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进行免疫功能状态评估的策略 |
结核病免疫治疗的定义、作用及目的 |
结核病免疫治疗制剂的种类和临床应用 |
一、免疫活性物质 |
(一)细胞因子 |
(二)小分子活性肽 |
二、治疗性疫苗 |
(一)灭活疫苗 |
(二)亚单位疫苗 |
三、化学制剂 |
四、免疫抑制剂 |
五、中成药制剂 |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2)免疫调节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评估指标 |
1.3.1 疗效评估指标 |
1.3.2 安全性评估指标 |
1.4 资料提取方案 |
1.5 纳入研究文献质量评价方案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文献质量评价 |
2.2 统计分析结果 |
2.2.1 疗效分析 |
2.2.2 肺功能指标 |
2.2.3 免疫功能指标 |
2.2.4 安全性比较 |
结果总述 |
讨论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温阳消饮法对胸腔积液模型大鼠纤维蛋白原、白介素-8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大鼠胸腔积液(悬饮)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
1.2 主要试剂与药物 |
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4 药物的制备与剂量 |
2.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2.1 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 |
2.2 模型评价 |
第二部分:温阳消饮法对大鼠胸腔积液模型纤维蛋白原、白介素-8含量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造模、给药及取材 |
2.2 观测项目 |
2.3 检测方法 |
2.4 统计分析 |
3.实验结果 |
3.1 一般情况观察 |
3.2 大鼠存活情况 |
3.3 大鼠胸腔积液量 |
3.4 检测结果 |
讨论 |
1.中医对津液的认识 |
1.1 津液的概念 |
1.2 正常津液代谢 |
1.3 津液代谢失常 |
2.现代医学对于胸腔积液的认识 |
2.1 对胸膜及胸膜腔的认识 |
2.2 对胸腔积液的认识 |
2.3 西医治疗胸腔积液评述 |
3.胸腔积液与悬饮的联系 |
4.温阳消饮治疗胸腔积液的机制 |
4.1 温阳消饮法的确立 |
4.2 温阳消饮方的组成及方解 |
4.3 苓桂术甘汤治疗胸腔积液的依据 |
4.4 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胸腔积液的依据 |
4.5 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胸腔积液的依据 |
5.胸腔积液模型评价 |
5.1 胸腔积液模型选择 |
5.2 胸腔积液模型评价 |
6.温阳消饮法对胸腔积液模型大鼠相关指标的影响 |
6.1 温阳消饮法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
6.2 温阳消饮法对胸腔积液量的影响 |
6.3 温阳消饮法对大鼠胸腔积液模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 |
6.4 温阳消饮法对大鼠胸腔积液模型血清中白介素-含量8的影响 |
6.5 温阳消饮法对大鼠胸腔积液模型胸液中白介素-含量8的影响 |
6.6 温阳消饮法对大鼠胸腔积液模型胸膜粘连情况的影响 |
结论 |
创新性与特色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某医院免疫增强剂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免疫增强剂的药物利用定量分析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资料来源 |
1.1.2 分析指标及参数 |
1.1.3 研究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3.1 免疫增强剂用药情况分析 |
1.3.2 免疫增强剂的用药结构分析 |
1.4 小结 |
第二章 免疫增强剂的临床应用及合理性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资料来源 |
2.1.2 研究对象 |
2.1.3 研究方法 |
2.1.4 研究工具及内容 |
2.1.5 合理用药评价标准 |
2.1.6 质量控制 |
2.2 结果 |
2.2.1 患者的基本情况 |
2.2.2 患者的主要疾病与治疗等临床情况 |
2.2.3 免疫增强剂的总体用药现状与合理性分析 |
2.2.4 每种免疫增强剂的用药分析 |
2.2.5 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形式及转归 |
2.2.6 免疫增强剂的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分析 |
2.2.7 免疫增强剂的医保支付比例分析 |
2.3 讨论 |
2.3.1 免疫增强剂的应用现状 |
2.3.2 免疫增强剂的不合理用药分析 |
2.3.3 免疫增强剂的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分析及几点建议 |
2.3.4 免疫增强剂的医疗保险支付情况 |
2.3.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泻肺逐饮汤对恶性胸腔积液大鼠TGF-β1、AQP1、CTLA-4和PFP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药治疗 |
2. 恶性胸腔积液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概说 |
2.2 恶性胸腔积液的形成机理 |
2.3 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进展 |
2.4 恶性胸腔积液治疗进展 |
3. 恶性胸腔积液与TGF-β的相关研究进展 |
3.1 TGF-β的分子结构 |
3.2 TGF-β的生物学效用 |
3.3 TGF-β与恶性胸腔积液的关系 |
4. 恶性胸腔积液与AQP-1的相关研究进展 |
4.1 AQPs的分子结构 |
4.2 AQP1的分布与意义 |
4.3 AQP1与恶性胸腔积液的关系 |
5. 恶性胸腔积液与CTLA-4的相关研究进展 |
5.1 CTLA-4的生物学特性 |
5.2 CTLA-4的基因结构 |
5.3 CTLA-4的功能 |
5.4 CTLA-4与恶性胸腔积液的关系 |
6. PFP与恶性胸腔积液的相关研究进展 |
6.1 PFP的分子生物学结构 |
6.2 PFP穿孔素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 |
6.3 PFP穿孔素与恶性胸腔积液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一:MPE动物模型建立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动物分组 |
1.3 实验模型建立 |
1.4 实验动物给药 |
1.5 取材及样品处理 |
1.6 观察指标 |
1.7 数据分析 |
1.8 实验结果 |
2. 实验二:泻肺逐饮汤对MPE大鼠TGF-β1、AQP1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图像分析 |
2.3 统计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3. 实验三 泻肺逐饮汤对MPE大鼠CTLA-4及PFP1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分组 |
3.3 动物模型的建立 |
3.4 实验动物给药 |
3.5 取材及样品处理 |
3.6 采用RT-PCR法测定胸水和胸膜组织中CTLA-4、PFP的表达 |
3.7 统计方法 |
3.8 实验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模型建立及实验动物的选择 |
1.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1.2 实验瘤株的选择 |
1.3 造模方式的选择 |
2. 泻肺逐饮汤对MPE大鼠生存期的影响 |
3. 泻肺逐饮汤对MPE大鼠胸腔积液量的影响 |
4. 泻肺逐饮汤对恶性胸腔积液大鼠TGF-β1的影响 |
5. 泻肺逐饮汤对恶性胸腔积液大鼠AQP1的影响 |
6. 泻肺逐饮汤对恶性胸腔积液大鼠CTLA-4的影响 |
7. 泻肺逐饮汤对恶性胸腔积液大鼠PFP的影响 |
8. 泻肺逐饮汤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大鼠的疗效分析 |
8.1 泻肺逐饮汤的组方沿革 |
8.2 泻肺逐饮汤治疗恶性胸水的作用原理 |
9.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6)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综述一 恶性腹腔积液研究进展 |
1、恶性腹腔积液中医病因病机 |
2、恶性腹腔积液西医形成机制 |
3、恶性腹水中医治疗进展 |
3.1 引流腹水 |
3.2 腹腔内抗肿瘤中药灌注 |
3.3 中药口服 |
3.4 中药外敷 |
4、恶性腹腔积液西医治疗进展 |
4.1 腹水引流 |
4.2 腹腔-静脉分流术 |
4.3 全身化疗 |
4.4 腹腔内灌注化疗 |
4.5 生物免疫制剂 |
4.6 热疗 |
4.7 放射性粒子 |
综述二 恶性胸腔积液研究进展 |
1、祖国医学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认识 |
2、恶性胸腔积液的西医形成机制 |
3、恶性胸腔积液的中医治疗进展 |
3.1 抗肿瘤中药胸腔灌注 |
3.2 汤药口服 |
3.3 中药外敷 |
4、恶性胸腔积液的西医治疗进展 |
4.1 全身化疗 |
4.2 胸水引流 |
4.3 胸膜固定术 |
4.4 热灌注治疗 |
4.5 电视胸腔镜治疗 |
4.6 放射治疗 |
4.7 胸腔化疗药灌注 |
4.8 生物免疫制剂胸腔灌注 |
综述三 华蟾素注射液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1、古文记载及现代研究对干蟾的认识及应用 |
2、华蟾素注射液的现代研究 |
2.1 华蟾素注射液的主要化学组分 |
2.2 华蟾素注射液的抗肿瘤机制研究 |
2.3 华蟾素注射液不同用药途径的抗肿瘤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恶性胸腹腔积液中医局部辨证标准 |
1.3 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标准 |
1.4 病例的纳入标准 |
1.5 治疗前恶性胸腹腔积液的初步定量标准 |
1.6 病例的排除标准 |
1.7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及中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方案设计 |
2.2 试验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评价标准 |
临床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 |
2、结果 |
2.1 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对恶性胸腹水量变化的近期疗效评价 |
2.2 治疗前后KSP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变化 |
2.3 恶性胸腹水中RBC水平变化(n)的疗效评价 |
2.4 恶性胸腹水中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n)的疗效评价 |
2.5 不良反应及其与疗效间的相关性 |
第三部分 分析及讨论 |
1、研究结果分析 |
1.1 治疗期间胸腹水量变化 |
1.2 治疗期间肉眼血性胸腹水患者胸腹水中红细胞水平变化 |
1.3 恶性胸腹水中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 |
1.4 KPS评分状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
1.5 不良反应 |
2、中医理论对恶性胸腹腔积液治疗的指导 |
3、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的可能机制 |
3.1 中医方面 |
3.2 西医方面 |
4、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4.1 临床思维的创新 |
4.2 评价方法的创新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胃癌综合治疗进展与陈信义教授治疗胃癌临证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胃癌综合治疗进展与陈信义教授治疗胃癌临证经验总结 |
1 胃癌研究现状与进展 |
2 陈信义教授治疗胃癌临证经验总结 |
3 展望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膈下逐瘀汤联合环磷酰胺对EAC肝癌小鼠肿瘤间质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结果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及说明 |
(9)老年肺结核免疫治疗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老年肺结核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
2 老年肺结核的免疫状况 |
2.1 非特异免疫功能的下降 |
2.2 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 |
2.3 体液免疫功能的改变 |
3 老年肺结核的免疫治疗现状 |
3.1 非结核分枝杆菌菌苗及菌苗提取物的免疫治疗 |
3.1.1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 (微卡) |
3.1.2 草分枝杆菌菌苗 (乌体林斯) |
3.1.3 卡介苗菌多糖核酸 (BCG-PSN) 注射液 |
3.2 多肽类药物的辅助免疫治疗 |
3.2.1 转移因子 |
3.2.2 胸腺肽 |
3.3 细胞因子类药物的辅助免疫治疗 |
(10)分枝杆菌多糖免疫调节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枝杆菌制剂研究进展 |
1.1 卡介菌制剂 |
1.2 草分枝杆菌制剂 |
1.3 母牛分支杆菌制剂 |
1.4 其他分枝杆菌制剂 |
2 分枝杆菌多糖 |
2.1 卡介菌多糖 |
2.2 草分枝杆菌多糖 |
四、乌体林斯、白介-Ⅱ联合应用提高肿瘤患者免疫水平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评估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J]. 吴雪琼,范琳. 中国防痨杂志, 2022(01)
- [2]免疫调节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D]. 张柳月. 吉首大学, 2019(02)
- [3]温阳消饮法对胸腔积液模型大鼠纤维蛋白原、白介素-8含量的影响[D]. 李林鲜.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4]某医院免疫增强剂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评价[D]. 叶倩倩. 中南大学, 2013(05)
- [5]泻肺逐饮汤对恶性胸腔积液大鼠TGF-β1、AQP1、CTLA-4和PFP的影响[D]. 王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12)
- [6]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D]. 周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7]胃癌综合治疗进展与陈信义教授治疗胃癌临证经验总结[D]. 赵龙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8]膈下逐瘀汤联合环磷酰胺对EAC肝癌小鼠肿瘤间质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 赵红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7)
- [9]老年肺结核免疫治疗状况分析[J]. 吴碧彤,谭守勇,蒋篷,罗立全,刘苏东,黄雪欢. 现代医院, 2012(02)
- [10]分枝杆菌多糖免疫调节剂研究进展[J]. 周莉婷,赵晶晶,吴彦卓,杨仲璠,姚文兵,徐明波. 药物生物技术,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