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动化播出系统——数字音频网的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曾子芯[1](2015)在《湖南瑞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数码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数码科技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种新的市场变化以及市场差异化方向的发展,给许多新兴公司创造了发展的机遇。湖南瑞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的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湖南瑞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借鉴先进公司的经验,为湖南瑞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本文首先对相关管理理论进行了总结性的概述,介绍了湖南瑞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然后运用PEST分析法对湖南瑞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运用五力模型对行业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从公司内部资源和核心能力等方面对公司内部条件进行了分析,在对公司实际状况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找出了企业面对的机会和挑战,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根据战略分析的结果,确定了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制定了相关战略发展方案,最终选择了扩张型发展战略作为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通过分析公司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公司发展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并从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本文的研究表明,湖南瑞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整体战略定位设计和实施规划,有利于促进公司的成长和稳定的发展。同时,该研究对本行业中其它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贺平[2](2014)在《数字音频系统在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结合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中心数字音频播出系统,从系统建设设计分析、系统优势、系统技术主要参数及最终效果方面进行了论述。
高远[3](2012)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数字化广播总控信号切换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广播的作用不言而喻,尽管发展起源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已经走进了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由此可见,广播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尽管发展经历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尤其是进入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已经进入社会,广播技术也随着时代的步伐大步迈入数字化发展的时期。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对江西广播电台的主控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实现性能好,可靠性高的数字音频矩阵控制系统。基于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智能主控系统的方案设计,江西台由于原来使用的是由英夫美迪承建的以一台西班牙AEQ的矩阵为核心的主控系统,之后又增加了英夫美迪四选一设备,随着事业发展,逐渐显现出I/O接口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次升级,系统按照10个直播室,10个频道进行设计,旨在添加一台德国LAWO矩阵,将两台矩阵通过MADI互联,形成“AEQ矩阵+LAWO矩阵”的双矩阵备份结构,依托由英夫美迪自主研发的Controlmaster总控专家系统软件,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主控切换与监测系统。在功能上满足对系统设备的统一管理;对信号切换的灵活支持;对信号和设备的全面监测等。本文着重对总控系统中的音频矩阵技术进行了研究,其次应用了新的音频矩阵技术和总控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总控系统的切换功能更加灵活稳定,最后对总控系统的其他主要功能进行了完善,实现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李国新[4](2012)在《基于IP的广电音频实时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广电行业音频实时传输的技术实现也在日益更新,传统的音频传输设备多采用模拟的方式,布线复杂,设备成本高,而且只能在小范围使用,因此实现音频传输的数字传输显的特别重要,特别是IP技术作为传输媒介的普遍应用,使得关于研究IP技术在专业广电领域实现数字音频实时传输势在必行,设计一种低成本、能够适应局域网网络环境、高可用性的设备方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于专业数字音频传输而言,时钟传播的精度问题一直是IP技术的短板,这个是由IP技术本身的实现原理决定的,本文重点是在IP架构下实现时钟的精确传播,本文利用IEEE1588协议用软件实现了时钟传输,并进行了实际测试,实际测试结果是通过该协议以及软件技术上的一些处理能将两个IP设备之间的时钟传输的精确度大大提高,远高于普通IP协议,这些实现方法在采用更快速更实时的专用硬件时,其时钟传输精度将更高。在考虑时钟传播精度同时,专业数字音频传输还需要考虑网络抖动对延时和质量的影响,在本文中也都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方法,通过对以上几个重要方面的技术分析和技术实验,本文提出的结论就是利用IEEE1588协议以及对缓冲等进行精心的处理是完全可以实现专业广电多路数字音频的传输的,本文的成果可以作为专业广电领域内利用IP技术实现高质量、低延时、时钟同步的多通道专业数字音频信号的传输的技术实现手段之一。
齐耿业,刘万福[5](2010)在《全媒体数字音频网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以数字音频矩阵为核心的架构,将现代数字音频处理技术与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广播信息采集、加工制作、播出传输、终端接收以及整理存储、编目、检索、交换和服务的数字一体化,
王洪涛[6](2009)在《数字音频网的设计与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音频技术的数字化作为一种日益成熟的技术,注定是电台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把广播节目的采集、录制和播出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由此而产生的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自动化播出系统,可以使广播电台的节目采集、制作和播出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和革命性进步。本文将对此做一些探讨,并对广播电台的自动化播出系统做一简要介绍,其中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李雪松,蔡兴业[7](2006)在《数字化网络化播控系统完美的整体解决方案》文中研究表明唐山人民广播电台2004年对播控系统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构建了广播节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播控管理平台,实现了节目录制、播出、交换等环节从模拟向数字化的转变,标志着播控系统全部进入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新阶段。
赵连云[8](2005)在《数字音频网的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音频技术的数字化把广播节目的采集、录制和播出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与此同时,音频节目的共享、在线调用也变得日益迫切。由产生的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自动化播出系统,使广播电台的节目采集、制作和播出产生了质的飞跃和革命性变革。
刘大军[9](2002)在《广播电台综合业务网的功能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1 山东电台综合业务 综述 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进步,促进广播电视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山东电台与杭州联汇公司合作,经过3年多的不断实践,在技术上做了努力尝试,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广播电台综合业务一网通,成功建设了以多模光纤为主干的聚集宽带1000Mb/s乍广播业务综合网。逐步建立了数字音频节目、文稿资料、记者远程拨号发送、网上广播、办公行政网络化综合业务应
陈朝晖[10](2001)在《BWF格式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BWF(广播波形格式)格式最先是由欧洲广播联盟提出来的,作为一种广播音频节目交换的文件格式,基于RIFF-WAVE的BWF可以实现不同系统和不同文件格式的音频资料在数字音频工作站之间的无缝交换,方便音频资料在电台内的共享和电台间的交换。针对广播波形格式和应用中的问题,本论文分析了BWF文件结构,实现了格式转换,并对BWF文件在广播领域内的应用——全国广播节目交换网作了研究,对交换网建立过程中的音频资料数据库、音频信息的检索、音频资料版权的保护和电子交易等问题作了重点讨论。本文同时探讨了BWF文件格式的进一步应用,对应用中涉及的理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都作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可以拓展BWF格式的应用范围。
二、自动化播出系统——数字音频网的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动化播出系统——数字音频网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瑞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战略管理理论演变历程 |
1.2.2 国内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状况 |
1.2.3 战略分析工具 |
1.2.4 总体战略类型 |
1.2.5 研究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湖南瑞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2.1 湖南瑞和科技公司现状 |
2.1.1 湖南瑞和科技公司简介 |
2.1.2 湖南瑞和科技公司经营状况 |
2.1.3 湖南瑞和科技公司生产与销售状况 |
2.2 湖南瑞和科技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2.2.1 宏观环境分析 |
2.2.2 行业竞争结构格局分析 |
2.2.3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2.3 湖南瑞和科技公司内部状况分析 |
2.3.1 内部资源分析 |
2.3.2 竞争能力分析 |
2.4 湖南瑞和科技公司SWOT分析 |
2.4.1 湖南瑞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优势 |
2.4.2 湖南瑞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劣势 |
2.4.3 湖南瑞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机遇 |
2.4.4 湖南瑞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挑战 |
2.4.5 湖南瑞和科技公司战略方向分析 |
第3章 湖南瑞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 |
3.1 湖南瑞和科技公司使命与愿景 |
3.2 湖南瑞和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目标 |
3.3 湖南瑞和科技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
3.3.1 湖南瑞和公司战略方案选择原则 |
3.3.2 湖南瑞和公司总体战略方案 |
3.4 湖南瑞和科技公司职能层战略的设计 |
3.4.1 营销战略 |
3.4.2 研发战略 |
3.4.3 供应链管理战略 |
3.4.4 人才战略 |
第4章 湖南瑞和科技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 |
4.1 发展战略实施的步骤 |
4.1.1 战略发动阶段 |
4.1.2 战略导入阶段 |
4.1.3 战略执行阶段 |
4.1.4 战略调整阶段 |
4.2 发展战略实施的障碍 |
4.2.1 组织层面障碍 |
4.2.2 人力资源障碍 |
4.2.3 资金障碍 |
4.2.4 营销渠道障碍 |
4.3 发展战略实施的难点与重点 |
4.3.1 发展战略实施的难点 |
4.3.2 发展战略实施的重点 |
4.4 战略实施的保障 |
4.4.1 优化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4.4.2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
4.4.3 加强财务投融资建设 |
4.4.4 制定相关市场开发策略 |
4.4.5 培育支撑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 |
4.5 湖南瑞和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实施评价 |
4.5.1 适应性评价 |
4.5.2 可行性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数字音频系统在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系统建设设计 |
2.1 存储技术 |
2.2 IBRIX Fusion群集存储技术 |
2.3 工作站软件功能模块介绍 |
(1)播出软件功能 |
(2)播出备份功能 |
(3)音频编辑功能 |
(4)一播N功能 |
(5)个人工作间 |
(6)数据库查询功能 |
(7)审听播放功能 |
(8)用户管理功能 |
(9)系统配置功能 |
(10)节目模板功能 |
3 该系统具有的优势 |
3.1 先进的数据存储系统优势 |
3.2 软性数据库结构设计优势 |
3.3 音频节目库自动实时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设计领先 |
3.4 录制工作站多路径发送设计结构优势 |
3.5 播出站多路径指向设计优势 |
3.6 FTP技术、网闸技术及音频防火墙技术设计 |
4 结论 |
(3)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数字化广播总控信号切换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音频总控系统的发展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音频矩阵总控系统基础 |
2.1 音频设备介绍 |
2.1.1 音频矩阵 |
2.1.2 音频信号分配设备——音频分配器 |
2.1.3 自动补乐设备——补乐器 |
2.2 音频信号的数字化 |
2.2.1 抽样 |
2.2.2 量化 |
2.2.3 编码(Coding) |
2.3 音频信号压缩编码 |
2.3.1 压缩编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3.2 压缩编码的基本的方法 |
2.4 音频矩阵原理 |
2.4.1 数字音频同步矩阵 |
2.4.2 数字音频异步矩阵 |
2.4.3 音频矩阵系统的组成 |
2.4.4 数字音频矩阵应用实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音频矩阵总控信号切换系统的设计 |
3.1 总控系统设计要求 |
3.2 总控系统的功能 |
3.3 总控系统的设计 |
3.4 总控设计设计思路 |
3.5 信号流程及应急信号的切换与代播 |
第四章 音频矩阵总控信号切换系统结构及功能实现 |
4.1 ControlMaster系统 |
4.2 交叉点切换模块 |
4.2.1 交叉点显示的是真实的连接关系 |
4.2.2 宏功能的定义与执行 |
4.2.3 物理通道连接功能 |
4.2.4 列表方式的连接点切换 |
4.2.5 连接锁定功能及建立时间显示 |
4.2.6 XYController的主备机冗余能力 |
4.3 定时或半定时切换功能 |
4.4 监控模块 |
4.4.1 对音频信号异常的判断 |
4.4.2 分级报警 |
4.4.3 报警方式 |
4.4.4 对异常音频信号的处理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基于IP的广电音频实时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
1.4 论文的组织安排 |
第二章 数字音频网络传输及同步技术 |
2.1 网络模型与典型结构 |
2.1.1 音频信号的实时网络传输 |
2.1.2 OSI 七层网络模型 |
2.1.3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典型技术-以太网 |
2.2 音频信号实时传输方案 |
2.2.1 基于物理层的实时音频信号传输 |
2.2.2 基于数据链路层的实时音频信号传输 |
2.2.3 基于 IP 层及以上层的实时音频信号传输 |
2.3 网络时钟同步协议 |
2.3.1 CobraNet 时钟同步协议 |
2.3.2 IEEE1588(PTP)时钟同步协议 |
2.4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RTCP) |
2.4.1 RTP 协议 |
2.4.2 RTCP 协议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3.1 设计需求 |
3.1.1 对音质的需求 |
3.1.2 对延时的需求 |
3.1.3 对时钟同步的需求 |
3.2 总体设计 |
3.2.1 网络系统的构成 |
3.2.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核心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 高音质的网络音频传输设计与实现 |
4.1.1 aacPlus v2 主要模块分析 |
4.1.2 音频编解码软件模块的实现 |
4.2 低延时的网络音频传输设计与实现 |
4.2.1 网络传输总体延时控制 |
4.2.2 基于 RTP/RTCP 的协同控制 |
4.3 网络同步的设计和实现 |
4.3.1 PTP 同步的设计与实现 |
4.3.2 最佳主时钟算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验及仿真验证 |
5.1 系统环境搭建 |
5.2 系统模块测试 |
5.2.1 编解码模块测试: |
5.2.2 时钟同步模块仿真 |
5.2.3 RTP 实时传输模块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全媒体数字音频网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的综合功能和构成 |
1) 统一的综合数字信息管理平台 (数字化管理) |
2) 一体化的数字生产管理平台 |
3) 跨媒体播出与发布 |
4) 广告管理系统 |
5) 海量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
6) 数字化监控系统 |
2 系统的实现 |
2.1 网络结构 |
2.2 系统的业务层次设计 |
1) 访问接入层 |
2) 业务系统层 |
3) 平台层 |
4) 核心数据层 |
5) 业务数据流程 |
(6)数字音频网的设计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用系统的建立 |
1、播出子系统 |
2、录制子系统 |
3、管理子系统 |
4、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选用 |
二、系统主要音频技术参数和标准问题 |
三、结语 |
(10)BWF格式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的实现目标 |
1.3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BWF格式分析 |
2.1 BWF格式产生的背景 |
2.1.1 现代广播的发展 |
2.1.2 发展中的问题 |
2.1.3 问题的解决 |
2.1.4 小结 |
2.2 BWF文件结构分析 |
2.2.1 概述 |
2.2.2 广播波形格式(BWF)文件组成 |
2.2.3 小结 |
2.3 WAVE文件结构分析 |
2.3.1 WAVE文件格式定义 |
2.3.2 WAVE文件格式数据块 |
2.3.3 音频数据块 |
2.3.4 其它数据块 |
2.4 BWF文件数据块分析 |
2.4.1 广播音频扩展块 |
2.4.2 MPEG音频扩展块 |
2.4.3 MPEG音频格式扩展块 |
2.4.4 实际数据块 |
2.4.5 小结 |
2.5 音频文件交换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BWF格式转换 |
3.1 引言 |
3.2 程序设计理论 |
3.2.1 程序设计工具 |
3.2.2 多媒体编程理论 |
3.2.2.1 多媒体文件格式 |
3.2.2.2 从文件中获取信息 |
3.2.2.3 声音的播放 |
3.2.3 MFC Windows程序设计步骤 |
3.2.4 小结 |
3.3 程序设计和实现 |
3.3.1 程序设计指标 |
3.3.2 波形音频文件播放类的设计与实现 |
3.3.3 MPEG文件类 |
3.3.4 数据块类CChunk的设计与实现 |
3.3.5 程序总体设计 |
3.4 小结 |
第四章 BWF应用基础 |
4.1 引言 |
4.2 音频资料的存储 |
4.2.1 存储方式的选择 |
4.2.2 数字音频网络传输 |
4.2.3 音频资料存储的管理 |
4.3 音频数据库 |
4.4 音频资料的查询和检索 |
4.4.1 音频信息检索 |
4.4.2 网络资源查找与元数据 |
4.4.3 BWF文件中的元数据 |
4.5 版权保护和数字水印 |
4.5.1 数字水印简介 |
4.5.2 数字水印分类 |
4.5.3 常用数字水印技术 |
4.5.4 BWF中的版权保护 |
4.6 数据库交换平台 |
4.7 数字产品电子交易模式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BWF应用研究 |
5.1 广播领域现状 |
5.2 BWF在电台内部的应用 |
5.2.1 电台网络模型 |
5.2.2 把BWF作为本地文件格式 |
5.2.3 文件交换系统 |
5.2.4 系统整合 |
5.3 全国广播节目交换网 |
5.3.1 节目交换模型 |
5.3.2 全国节目交换网体系结构 |
5.3.3 需要注意的问题 |
5.4 BWF应用的发展 |
致 谢 |
参考文献 |
四、自动化播出系统——数字音频网的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瑞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曾子芯. 湖南大学, 2015(03)
- [2]数字音频系统在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应用[J]. 贺平. 西部广播电视, 2014(01)
- [3]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数字化广播总控信号切换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D]. 高远. 南昌大学, 2012(05)
- [4]基于IP的广电音频实时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国新.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5]全媒体数字音频网的设计[J]. 齐耿业,刘万福. 音响技术, 2010(05)
- [6]数字音频网的设计与建设[J]. 王洪涛. 现代视听, 2009(S2)
- [7]数字化网络化播控系统完美的整体解决方案[A]. 李雪松,蔡兴业. 2006全国广播电视发射技术论文集(1), 2006
- [8]数字音频网的建设[J]. 赵连云. 音响技术, 2005(02)
- [9]广播电台综合业务网的功能与实现[J]. 刘大军.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2(10)
- [10]BWF格式及应用研究[D]. 陈朝晖. 电子科技大学,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