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系统优化与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选修课系统优化与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一、选修课程体系优化与质量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河,胡顺义,刘小娟[1](2022)在《基于“帮学”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以大湾区某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文中认为根据"帮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与主张,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探索基于"帮学"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分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与新要求,以及人才培养方案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发现不同层次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互重叠,培养规格的表述与培养目标不匹配,课程体系构架与"五育并举"不对称,课程设置面向智能制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支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不尽如人意,以年级为单位的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指导同年级不同生源学生的教学需要。采取局部优化与整体优化相结合的策略,探索了人才培养目标从模糊到分级分层分类定位,培养规格从"知识、能力、素质"到"德智体美劳"分类分级表述,课程体系从"公专二分"到"五育并举",课程编排从"过程式"到"平行式、交替式和螺旋式",方案构成从"培养方案"到"范式方案+班计划",方案执行评价从主观评价到模糊综合评价。

李恒[2](2021)在《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问题复杂性的提升以及工程活动利益相关者的增加,使得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程伦理问题。在高等工程教育中,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程伦理教育被以美英为代表的世界工程强国视为培养伦理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末,现阶段,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国以及“新工科”项目的扎实推进为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如此,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仍面临三个重大挑战:一是工程伦理教育在供需对接上未实现动态平衡;二是工程伦理教育治理手段乏善可陈;三是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情境的适配性不高。针对上述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特征,提炼关键机制。本研究围绕“系统分析符合工程伦理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关键机制”这一核心议题开展研究,并由此展开三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第一,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建构;第二,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第三,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文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和文献计量法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其次,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对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和实现路径进行建构性研究;再次,以本研究提出的关键机制为指标来源,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方法指导,针对113份评价样本,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开展实证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作出以事实为导向的客观判断;最后,整合所有研究结论,消除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的阻隔,归纳用于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到了以下四个结论:(1)工程伦理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复杂性,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优化教育策略、汇聚协同力量、把握国内国际动向等核心要点,主要涵括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三个维度。(2)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是“合理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合理性”方面,情境机制契合了价值合理性的意蕴,培养机制和协同机制则契合了工具合理性的表征。在“合规律性”方面,情境机制是控制单元,情境机制通过构建了一个包括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精神因素在内的场域而成为关键机制的“指挥控制中心”;协同机制是存储单元,通过“各种协议”(如,伦理准则)和“软硬件”(如,经费资源)的配合而成为了“制度池”和“资源池”;培养机制则是运算单元,高校根据“情境机制”的“指令”并在“协同机制”的干预下,整合各类教育要素、深入本土教育实践、打造教育新模式。(3)本研究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进行评估。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按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情境机制(36.0%)、协同机制(33.7%)和培养机制(30.3%);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培养机制(71.711分)、情境机制(70.319分)和协同机制(68.339分);按优秀(80-100分)、良好(70-79分)、合格(60-69分)和不合格(≤59)进行等级分类,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现状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70.074分)。(4)深入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立足“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其一,通过扎根理论研究、规范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实现路径及其规范性特征;其二,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价体系并开展了实证评估;其三,立足中国情境,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陈军,陈玉芳,陈广洲,刘延昭,胡建茹[3](2021)在《土建类高校GIS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介绍了该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一些有益探索与实践活动,如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策略,提升专业的软硬件条件与师资水平,建设具有土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强化教育管理与质量控制,大力发展线上教育和丰富线上课程资源等。总之,土建类高校GIS专业可依托"大土建"在土木建筑、城乡规划、资源管理等学科的相对优势,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侧重行业领域的应用能力,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形成以服务于"大土建"行业为特点的专业办学特色。

吴孟玲[4](2021)在《面向新农科的地方高校农业硕士培养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肖清梅[5](2021)在《高中“食品安全与检疫”职业规划前瞻选修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依然[6](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研究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文中认为

李明晓[7](2021)在《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徐丽玢[8](2021)在《高校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S大学的个案考察》文中研究表明

范杨[9](2021)在《某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临床营养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构建》文中认为

陶钢钢[10](2021)在《BF公司培训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选修课程体系优化与质量控制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选修课程体系优化与质量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帮学”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以大湾区某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影响与新要求
    (一)大变局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影响
        1. 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重组重塑,重构教育形态。
        2. 中美关系变局,重塑教育生态。
        3.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重建学习方式。
    (二)大变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1. 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新目标。
        2.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时代新任务。
        3.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要求。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新视野。
二、人才培养方案适应性样本分析
    (一)不同层次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相互重叠
    (二)培养规格的三维表述与培养目标不匹配
    (三)课程体系构架与“五育并举”不对称
    (四)课程设置面向智能制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尽如人意
    (五)思想政治教育等需要贯穿始终的课程编排前紧后松
    (六)以年级为单位的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指导同年级不同生源学生的教学需要
三、基于“帮学”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
    (一)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从模糊到分级分层分类定位
    (二)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从“知识、能力、素质”到“德智体美劳”的分类分级
    (三)课程体系优化:从“公专二分”到“五育并举”
    (四)课程编排优化:从“过程式”到“平行式、直线式、交替式和螺旋式”
        1. 分支平行式。
        2. 直线式。
        3. 螺旋式。
        4. 工学交替式。
        5. 综合式。
    (五)方案构成优化:范式方案+班计划
        1. 范式方案:
        2. 班计划:
    (六)方案执行评价优化:模糊综合评价

(2)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工程”的频发引起人们对工程伦理的广泛关注
        1.1.2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框架
        1.3.1 章节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关键概念解读
        2.1.1 伦理与道德的辨析
        2.1.2 工程伦理的内涵
    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演绎:基于系统文献综述法的分析
        2.2.1 研究方法
        2.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Q1)
        2.2.3 工程伦理的教学策略(Q2)
        2.2.4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评估手段(Q3)
        2.2.5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Q4)
        2.2.6 本节述评
    2.3 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主题聚类: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2.3.1 文献计量方法概述
        2.3.2 资料收集
        2.3.3 共词分析
        2.3.4 共词网络分析
        2.3.5 多维尺度分析
        2.3.6 本节述评
    2.4 文献述评
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构成
    3.1 扎根理论研究设计
        3.1.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与流程
        3.1.2 资料采集
    3.2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
        3.2.1 开放式编码
        3.2.2 主轴式编码
        3.2.3 选择性编码
        3.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3.2.5 本节小结
    3.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现路径
        3.3.1 微观维度的培养机制:以认知发展为指导再造教育要素
        3.3.2 中观维度的协同机制:以协同优势为指导赋能中介对象
        3.3.3 宏观维度的情境机制:以现象学为指导调适多元场域
    3.4 本章小结
4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案例分析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4.2 培养机制的案例分析
        4.2.1 知识生成:聚焦伦理教育知识建构者的职能重构
        4.2.2 具身认知:创设面向真实世界的“开放式”学习情境
        4.2.3 学习进阶:用“全周期”课程序列搭建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梯
        4.2.4 伦理体验:强化解决工程伦理现实困境的实践基质
        4.2.5 案例分析讨论
    4.3 协同机制的案例分析
        4.3.1 工程社团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2 政府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3 案例分析讨论
    4.4 情境机制的案例分析
        4.4.1 美英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职业主义催化的路径选择
        4.4.2 德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对技术负责的民族传统
        4.4.3 法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消解”在精英工程师的培养中
        4.4.4 中日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二元构造”下的层序互补
        4.4.5 案例分析讨论
5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
    5.1 调研对象
    5.2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5.2.1 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5.2.2 初始评估指标的选取
        5.2.3 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5.3 现状的实证评估
        5.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赋值
        5.3.2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结论
        5.4.2 延伸讨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面临的潜在障碍
    5.5 本章小结
6 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
    6.1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规范性审视
        6.1.1 合理性的审视
        6.1.2 合规律性的审视
    6.2 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
    6.3 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
    6.4 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评估问卷
附录3 评估指标赋权表
附录4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课程大纲
附录5 弗吉尼亚大学课程大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3)土建类高校GIS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土建类高校GIS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土建类高校GIS专业特色与优势
    (二)具有土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严格的教育管理与质量控制
二、土建类高校GIS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具有土建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策略
    (二)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
    (三)人才培养成效
三、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一)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对接能力较差
    (二)科研项目与教学融合不畅
    (三)线上教育资源应用不充分
四、结语

四、选修课程体系优化与质量控制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帮学”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以大湾区某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 欧阳河,胡顺义,刘小娟. 职教论坛, 2022(01)
  • [2]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D]. 李恒. 浙江大学, 2021(01)
  • [3]土建类高校GIS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陈军,陈玉芳,陈广洲,刘延昭,胡建茹. 现代职业教育, 2021(31)
  • [4]面向新农科的地方高校农业硕士培养模式优化研究[D]. 吴孟玲. 广西大学, 2021
  • [5]高中“食品安全与检疫”职业规划前瞻选修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D]. 肖清梅.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研究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D]. 张依然.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7]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D]. 李明晓.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8]高校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S大学的个案考察[D]. 徐丽玢. 西南大学, 2021
  • [9]某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临床营养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构建[D]. 范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
  • [10]BF公司培训管理优化研究[D]. 陶钢钢. 南昌大学, 2021

标签:;  ;  ;  

选修课系统优化与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