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看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

从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看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

一、从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看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车雨行[1](2021)在《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A基金会案例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兴起,各类慈善力量不断壮大。慈善组织作为慈善力量的主体,在人道救助、救灾救援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不透明”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质疑。各种负面新闻引发舆论热潮,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度下降,更直接影响了社会捐赠的积极性,阻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只有了解并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及时、完整、有效地做好会计信息披露,才能重拾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实现慈善组织健康发展。因而,如何提高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成为关乎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选取典型慈善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套质量评价体系对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提出提高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发展建议,对推动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促进慈善事业健康稳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将A基金会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首先对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并对相关文献加以研究。其次对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行业现状进行评价,介绍现阶段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并从透明度、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的总体情况。然后介绍案例A基金会的基本情况,详细说明了A基金会的概况和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对当前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原因分析。根据目前法律法规要求,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A基金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并应用于A基金会进行评价,对各维度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总结提出针对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信息透明度整体趋势向好,但财务信息相比于其他各类信息披露完整度较低,不同地区、不同种类慈善组织的会计信息披露差异明显。通过评价分析案例A基金会的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发现其总体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高,但存在缺少绩效管理有关信息的披露、重要指标变动分析不足、会计信息披露分散、信息披露时间不固定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由我国关于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会计制度指导性不足以及A基金会内部管理不足等多方面导致的。根据A基金会质量评价结果,本文针对提高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优化会计信息披露政策制度,加强法律法规约束性,增强会计制度和实施细则指导性,建立统一的会计信息披露框架;二是完善慈善组织内部管理,加强主体责任意识,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全面建立绩效管理制度;三是强化外部监督,创新政府监管机制,提高评估机构监督有效性,有效调动社会力量。本文的创新点:本文主要以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展开评价,以该领域典型组织机构—A基金会为研究对象,全面、客观地剖析了案例组织在会计信息质量披露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结合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构建了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使得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符合当前我国慈善组织行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内在要求,为今后我国慈善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提供借鉴和经验支持。

孙蕊[2](2019)在《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会计重要性原则,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制约和指导着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相比于谨慎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其它会计原则,重要性原则应用具有更强烈的主观判断特性。但会计理论界对会计重要性一直缺乏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近些年来,国际会计权威组织开始关注会计重要性问题。2011年,欧洲证券市场机构(ESMA)发布了《财务报告中关于重要性考虑》的咨询文件,在界定重要性术语,主要信息使用者特征以及财务报告目标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会计政策、中期报告、附注披露等涉及重要性判断和决策的问题的考虑因素设置征求意见。为了提高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有效性,IASB在2015年发布了《IFRS实务声明:财务报表中重要性应用的征求意见稿》。同年,FASB也发布了有关于“重要性决定”(Materiality Determination)的一系列概念框架修订项目征求意见稿;2017年,为使得公司管理层在财务报告信息编制方面更好地运用重要性判断,IASB制定并向公众发布《作出重要性判断的实务声明2》(Making Materiality Judgements:Practice Statement 2)。这一系列项目或声明反映出西方会计组织对重要性原则应用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完善重要性概念、尝试制定相关非强制性实务指引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我国目前仅将重要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纳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尚未制定关于会计重要性及实务应用方面的准则、解释或指引。随着近些年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加快,以及企业经济业务和资本市场环境日益纷繁复杂,我国亟待对重要性原则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而且这对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保护都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是基于“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化—重要性基础理论构建—重要性判断及框架理论构建—重要性应用的实证检验—重要性应用指引制定建议”的研究脉络,按研究内容和性质不同可大致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梳理和评述了有关重要性及判定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并阐述了后续核心内容探讨的理论基础。第二层次是基于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详细阐述了会计重要性思想的产生、应用与演化。第三层次是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尝试分析并建立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判定的概念理论框架;这其中又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会计重要性概念及作为信息质量特征特征的解析和重构,第二部分是探寻影响重要性原则应用的内外部环境,第三部分是尝试分析重要性判定机制和判定标准,以及建立会计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第四层次是重要性概念应用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自愿性重述和财务报告舞弊两个视角,分别检验关于错报重要性评估和内控缺陷定量重要性标准设定对管理层行为的影响。第五个层次是分析我国建立应用指引的必要性和提出设计建议。本文的具体研究问题及相应研究结论按照次序主要可归纳为如下七个方面:第一,采用历史演进和制度演化经济学分析范式,梳理自古代簿记时代、近代会计时期和现代会计时期三个不同阶段重要性思想在会计中的应用和演进,并分析了会计重要性思想历经“自生自发性秩序—会计惯例—正式会计制度”的制度演化路径。会计重要性应用的演进过程是具有内在规律性的:首先,会计重要性思想运用与演化深深根植于一国经济社会制度与商业环境变迁,因而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和把握不能忽略社会发展与会计规则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控制活动,恰如其分地应用重要性原则可以提升会计信息处理效果和质量,有利于细化会计核算和收益计量,提升内部管理效率,最终提升企业业绩;此外,重要性的应用囿于会计目标的发展变化。第二,通过比较分析会计重要性现有的不同定义发现,目前的重要性基本定义涵盖视角和可理解程度较低。在定义基础上,总结了重要性的概念特征可分解为三个维度:基于特定主体背景、信息使用者导向以及依赖于专业判断。结合重要性特征,并借鉴西方哲学价值理论、经济学效用理论等,对重要性相关概念进行重构:在本质属性和概念内涵的认识方面,会计重要性可以被表述为:基于特定主体环境下,是一种为满足主要信息使用者决策需要为导向的价值判断,在会计信息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等程序发挥着制约和行动导向性作用;普遍运用形式反映在会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评估财务报表项目或事项等信息的错漏报是否会对财务报表整体表述造成重大影响。第三,阐释和分析了影响重要性原则应用的内外部环境。在宏观文化环境方面,一国会计文化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重要性水平评估和应用。树立良好的会计价值观可以通过二次投射作用,激励和驱动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标准规范来施行会计工作,使得会计制度和会计信念刚柔并济,共同影响着他们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我国资本市场会计监管的最主要目标是保证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此种环境对会计人员作出合法合规的职业判断起到强有力的约束和引导作用。而且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不断涌现的新商业模式,其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最大影响是企业价值创造和传递方式的变化,使得投资者、债权人、监管者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关心的会计报表信息发生改变,这进一步又对会计信息重要性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财务报告编制中重要性应用提供了内部制度保障,一定程度上约束指导着管理当局决策行为。第四,探讨了重要性判断标准、机制和特征,借鉴西蒙“有限理性”理论,本文提出提高重要性判定质量的途径是加强程序理性,减少三类程序非理性偏差。优化重要性判定的质量,就需要加强规则理性,减少规则的不完备性;在加强认识理性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训练以弥补会计判断人员的“知识差”,借助于判断和决策辅助工具,弥补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在行为理性约束方面,为避免严重的行为非理性造成的重要性判定偏误,需要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保证管理层以及相关会计人员能够作出客观公允的判断。基于对重要性判定理论的探讨,构建了财务报告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第五,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7年重述公告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财务报表错报重要性程度对管理层财务重述行为意愿的作用关系。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更倾向对于数量和性质重要性程度均较低的财务报表错报进行自愿性重述;相反被监管部门责令要求更正的公司财务报表差错的数量和性质均较严重;进一步发现若上市公司前一年度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则会减弱错报数量重要性程度对自愿重述的影响。第六,基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及重要性标准设定的相关理论,考察了2011-2017年度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首次设定未变更的内控缺陷重要性定量标准对后续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设定重要性定量标准的上市公司中,其首次设定内控缺陷重要性水平越低,则发生后续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大,这种情况在非国企、两权分离度较高、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和外部审计质量较低的公司中显着。结论支持了上市公司管理层很可能存在利用重要性标准的自利动机这一路径。第七,基于重要性及判定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分析了我国制定重要性应用指引的必要性。我国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性决定了在实务中具体应用重要性时,更多依赖于会计职业判断:其一,会计准则执行、重要性职业判断和建立应用指引三者之间是存在双向逻辑互动关系的。其二,重要性应用指引的建立,一定程度会提升不同利益相关者关于财务报表重要性应用问题的共同知识比重,有助于共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其三,会计重要性本质上是原则导向的价值判断,制定相关方“共识性”的应用指引可确保职业判断中隐性知识得到有效传递。设计应用指引需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差异性规定原则以及程序表现原则。最后在应用指引设计的主体内容、重要性判断的整体程序以及应重点明确的警示类条款三个方面提出相关设计建议。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会计重要性基本理论的系统研究。基于严谨的规范性理论分析,融合管理学、经济学和哲学视角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会计重要性概念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从而得出了有异于以往研究的观点。并对比分析重要性在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的定位,提出满足重要性信息质量特征的充分条件。以上创新点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重要性原则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会计重要性判定的理论研究。重要性判定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一大难点,国内鲜有关于这方面的相对系统的理论探讨。本文在分析会计信息重要性判定特征,数量、质量判断标准,以及判断机制的基础上,从加强程序理性、减少程序非理性偏差这一视角,提出了提升重要性判断质量的路径,并尝试构建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以上创新之处可为会计人员在编报财务报告信息过程中更好地作出重要性判断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并对制定我国重要性应用指引提出设计建议。第三,会计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化的探究。基于制度演化经济学视角,梳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会计时期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进过程,总结了重要性思想运用与演进的三大规律。其创新之处在于从历史演进、会计技术和理论发展的层面,探索重要性思想的产生及其演进,这可以认为是对会计重要性系统、深入研究的一个逻辑性起点。第四,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重要性应用与财务重述行为的实证研究。在实证检验报表错报信息重要性判断对自愿性财务重述影响时,本文通过手工收集我国上市公司以重大事项临时公告的形式披露的差错更正公告中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国内鲜有文献探索关于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重述行为和错报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因而具有一定创新性。第五,在探讨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定量水平设定与财务报告舞弊关系时,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制定内控缺陷认定的重要性定量标准是否具有治理作用,以及内外部治理环境对上述两者关系的影响。创新点在于,以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都聚焦于审计师对重要性判断的研究,很少从管理层视角来探究对于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标准设定与自利动机之间是否存在显着关系,这对验证重要性定量标准的执行效果以及如何完善内控缺陷重要性标准具体设定方面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史开瑕[3](2019)在《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与实施效应研究》文中指出业绩指标是企业估值的基础,会计收益的分类及其披露,不仅影响企业内外部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与资本流向。面对国际化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创新背景,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化,非传统的新型收益来源不断产生,“其他综合收益”(OCI)已成为企业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8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8)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10年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确定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的重要变化,以及我国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以下简称“CAS 30(2014)”)的制定与实施,资产负债观下损益表的内容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对其他综合收益概念界定与列报制度提出了新的理论和实践要求。根据这种现实环境变化,本文对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变革进行梳理,分析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的历史变革及列报内容、列报方式变化的现实情形,进一步探究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实施效应的影响机理与路径,并从会计信息质量、股权资本成本和投资效率三个维度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企业内外部相关利益主体更好地理解其他综合收益的相关理论,推动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的实施与监督,为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优化投资决策、资金配置与业绩评价提供经验支持,同时有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合作,促进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在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及不断国际趋同的现实背景下,一些核心问题尚待厘清:第一,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的制度背景;第二,CAS 30(2014)对其他综合收益列报调整的实施效应如何,是否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否对投资人、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产生影响;第三,我国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制度变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以及是否缩小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距,是否以及在哪些方面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完善。根据以上现实背景与理论上的要求,本文把研究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其他综合收益列报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出发,梳理国内外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的发展脉络与阶段性成果,探寻其发展动因与趋势,并得出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变化的总体趋势,以及分项内容列报及披露的现状,剖析其他综合收益列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实施效应的影响机理与路径。第二,基于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制度变革,运用经济后果理论,研究我国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的实施效应,实证检验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股权资本成本与投资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从“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变革——其他综合收益分类列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股权资本成本”和“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变革——其他综合收益分类列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路径,实证检验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正向影响是否会间接地降低股权资本成本并提高投资效率。第三,根据以上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比较我国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的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的差异:一是我国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二是我国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的预期效应与实际实施效应的差异。通过以上分析,总结我国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取得的效果,剖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企业及利益相关方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第一,从发展历程看,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制度变革与经济学中的收益成本理论相一致,虽然其更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但其实际运用还取决于现实宏观与微观环境的变化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具体而言,我国会计准则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改革进程为依托,对于其他综合收益的披露要求大致经历了从不列报到表外披露,再到表内分类列报的发展过程。对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持续改进和完善说明其在现今国内外财务报告体系中地位越发重要。第二,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制度变革提高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这个效应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呈现明显的异质性,主要表现在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的实施使得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程度大于非国有企业,本文认为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同,导致非国有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更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质量。另外,当企业的公司治理环境较差时,或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较高时,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更强。第三,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制度变革降低了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这个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并与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显着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资本成本的减少可能是因为其他综合收益分类列报带来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由此降低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会计信息质量的调节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均有显着体现。第四,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制度变革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效率,这个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效率的增加可能是因为其他综合收益分类列报带来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由此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会计信息质量的调节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均有显着体现。无论融资约束程度是否升高,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制度变革都可以显着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尝试对我国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现状进行了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实证研究,并显示出研究的系统性。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首次列报其他综合收益之日起,至2017年截止,从这9年的长期及短期两个时空界域分别研究了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及披露的总体趋势与波动性。本文通过手工查阅上市公司年报,整理其他综合收益列报或披露的分项数据,从信息披露数量、波动性和重分类转回等角度,阐述其他综合收益分项内容列报的现状,这一点在以往同类研究中鲜见。第二,采用新维度对其他综合收益制度变革的实施效应进行了研究。现有文献主要从价值相关性和盈余管理角度展开,关注其他综合收益列报是否提高了与股价或股票收益率的相关性,分析其他综合收益列报透明度增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相对忽视列报变更对管理者等利益相关主体可能的影响。本文从股权资本成本和投资效率两个角度研究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对投资人及内部管理者行为可能的影响,探究其他综合收益信息的内外部治理效应,横向拓展了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实施效应的相关文献,丰富了相关经验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其他综合收益的理解。第三,利用新数据检验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的实施效应。现有其他综合收益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基于成熟的资本市场,如美国、英国和欧盟,缺乏来自新兴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制度背景、经济环境与资本市场发展情况同欧美等国存在较大差异,且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本文以中国数据为基础,以CAS 30(2014)的实施为自然事件,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分析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的实施效应。结果发现其他综合收益分类列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并对股权资本成本和投资效率有显着影响。验证了CAS 30(2014)的实施效应,也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提供来自新兴资本市场国家的经验证据。

任雪菲[4](2019)在《合并商誉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的研究 ——基于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的案例分析》文中指出当前,随着我国国内市场并购的日益激烈,合并溢价越来越高,商誉与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的占比日益增长,实务中不乏存在诸如购买方在合并对价分摊时低估被购买方无形资产从而减少以后各会计期间摊销额以虚增利润、对于商誉的后续计量本该减值的部分不做减值处理以达虚增资产目的,突然计提巨额商誉减值致使业绩断崖式下滑等等大量会计问题,会计处理盈余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商誉开始趋向于成为财务报表中的“黑洞”,投资者无法将其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如何提高合并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然而,通过改善商誉与无形资产确认计量方法的途径来解决上述问题在理论上存在很大困难(杨汝梅,1926)且执行过程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有必要从改进信息披露方式方法的角度尝试。综上,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改进合并商誉会计信息披露,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决策有用性。自杨汝梅在1926年《无形资产论》中表示“由于无法区分量化各种无形因素各自创造的超额收益而使得商誉内容无法有效的细分确认计量”起,至今,理论界仍未有对于商誉与接近商誉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明确区分计量方法,由此引致当前资本市场中合并商誉的一系列问题。在合并商誉层面,已有研究大部分偏重于确认计量方面,在信息披露层面的研究十分匮乏,且大部分披露层面的研究仅局限于对商誉后续计量尤其是减值测试环节的探讨,研究处于较为浅显的层面,对于问题的指出及改进措施的提出都是定性类的,不够具体,无法有效落实;几乎没有从改进会计信息披露的角度探讨提高合并商誉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研究。本文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从会计信息披露这一视角,探讨改进合并商誉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方法。选取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三家啤酒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案例,从信息披露内容及范围、时点、位置、方式四方面查摆案例企业在合并商誉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当前国内外现行会计理论、准则规范及监管要求为出发点,总结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合并商誉信息披露问题类型有(1)准则规范模糊(2)准则规范缺失(3)制度规范无法触及。从而在遵循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原则指导下,有针对性地从(1)完善已有规范(2)增补缺失规范(3)增强监管三方面提出改进合并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方法建议。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从信息披露角度进一步增强保障合并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提高合并会计信总的决策有用性。

陈璐[5](2018)在《基于熵权法的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资本市场上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作为将企业信息向外部进行传递的手段,是解决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农业上市公司虽然在我国所有上市公司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于1994年至2018年连续十五年多次发布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而生物资产作为农业企业具有特色的资产,不仅具有一般资产的特征,并且基于其具有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点,使得生物资产还有着与其他资产不同的生物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生长过程中不断自然增值、具有自身的特殊生长规律、依赖于不同自然环境、与其附着物不可分割等,从而为生物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过程增加了一定难度,如何对生物资产进行公允、完整、正确、及时的信息披露,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以供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与判断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现有的关于生物资产会计核算、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指出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整体思路。其次,运用资本市场有效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对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的重要性进行理论阐述。再次,根据对各样本上市公司2007-2016年年度报告的阅读与详细分析,描述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实施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现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主要存在生物资产风险情况与管理措施揭示不全面、与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混淆、会计信息可比性差、完整性不高、可验证性不足等问题,并分别从会计信息内容、表述和披露行为的质量要求三个方面构建了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随后,运用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所占权重,据此计算样本公司的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得分,并对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得分分别进行总样本、分年度样本以及分行业样本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最后,为验证上述所构建评价指标的稳健性,本文检验了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的市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具有信息含量,较高的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能够产生显着的正面市场反应。这说明本文所构建的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此外,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提出完善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改善生物资产信息的表内列报、规范生物资产信息的表外披露和完善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配套政策等建议,从而为我国提高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提供借鉴。

杜威[6](2016)在《基于财务信息元素视角的XBRL分类标准微观结构标准化与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XBRL(e 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披露方式,已经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尽管目前XBRL技术应用已经取得一系列成就,但是其发展遇到了瓶颈,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研究领域:XBRL分类标准是其技术框架的核心,但是目前的研究体系中尚未形成完整的基于XBRL分类标准的理论体系,如何从会计角度构建XBRL基础理论的研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应用领域:目前XBRL技术应用的推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而作为技术采纳方的企业,其使用XBRL技术大多是迫于监管压力,而并没有体会到XBRL技术优势,XBRL在企业层面推广并不顺利,而监管层在XBRL分类标准行业扩展进度的迟缓,也进一步抑制了XBRL技术在企业层面推广应用效果。学术研究与应用领域两方面的不足,制约着XBRL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认为,要解决当前XBRL所面临的问题,需要从研究与应用两个角度同时着手,而XBRL理论体系研究的不足则是抑制XBRL技术发展应用的关键。综合XBRL分类标准研究可知,大部分研究都是在结合现有的实施分类标准,考察其应用效果与改进等,而缺乏从微观结构角度,对分类标准信息元素的标准化问题思考。分类标准信息元素的标准化,对于分类标准基础理论与其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信息元素微观结构的标准化,可以将目前关于分类标准的研究下探至信息元素的结构元素层次,使得财务信息元素理论进一步落地,进一步夯实与巩固财务信息元素理论;其次,信息元素微观结构的标准化,是指导与规范目前XBRL分类标准制定实施与扩展的核心内容,信息元素微观结构的标准化,为如何进一步地对目前分类标准创建质量与扩展质量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思路,对于推进XBRL分类标准的应用与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财务信息元素作为研究主线,尝试从微观结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以“财务信息元素的微观结构标准化”以及“基于财务信息元素微观结构的分类标准评价”作为研究切入点。这两个研究问题一方面从微观结构视角,对财务信息元素理论进行扩展与解析;另一方面将微观结构标准化与分类标准质量评价相结合,从信息元素的结构元素角度重新构建评价模型,实现更深层次地对分类标准创建与扩展质量进行细致化地度量与评价,并为分类标准应用提出改进建议。概括而言,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可以总结为2点:(1)探索与解析财务信息元素的微观结构标准化问题。本文在结合分类标准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角度结合对财务信息元素的逻辑结构与空间结构等进行定义与拓展,明确财务信息元素微观结构可以从结构元素和结构关系两个角度进行解析与定义;在此基础上,结合XBRL技术特点以及微观结构定义,从不同角度构造基于XBRL的信息披露行为评价指标。以此实现对财务信息元素理论的解析与扩展,并对分类标准信息元素定义与遴选,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进行规范与指导。(2)通用分类标准无法满足企业信息披露需求,分类标准行业扩展亟待推进。在结合信息元素微观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重新构造分类标准评价模型,实现从微观结构角度,更精确地对企业分类标准复用与扩展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发现,通用分类标准中定义的信息元素存在大量冗余,与企业实际信息披露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此外,企业存在着信息元素扩展的动机,但信息元素的扩展主要是为了满足单个公司披露需求。因此,需要在国家级通用分类标准基础上,尽快制定其他行业分类标准,以满足不同企业的信息披露需求。本文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2点:(1)微观结构视角的财务信息元素研究,扩展当前分类标准研究的基础理论。本文以财务信息元素为研究主线,以微观结构标准化与质量评价作为切入点,对XBRL分类标准相关研究中尚未有效解决的信息元素标准化问题,进行系统地探讨与分析,并对分类标准信息元素的标准化问题进行定义与规范,以此实现对信息元素的结构元素的组合、继承、拆分以及传递等结构流程的标准化,对规范分类标准信息元素的定义与遴选、信息元素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以及行业分类标准的合理制定、扩展与实施等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2)基于XBRL应用视角,提出如何定量度量企业信息披露行为的新思路。本文结合XBRL技术特点,在对财务信息元素及其结构进行量化的前提下,又考虑到元素层级结构的不同对于信息提供方与信息需求方的不同效用,以此为基础设计并构造度量信息披露质量的指标,以精确地对企业信息披露行为进行衡量,弥补了传统研究中,信息披露指标无法实现对信息披露实现精确度量的缺陷。考虑到XBRL格式已经成为当前企业信息呈报时必须报送的格式。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XBRL的信息元素披露度量方法,可以作为当前信息披露研究中如何度量信息披露质量的一个新的思路。

牛殿峰[7](2015)在《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资源的储备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智能电网发展战略,电网企业亟需改变和创新电网管理模式,适应电网企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同时,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对重要通信基础设施、石油天然气主干管网、电网、核电等六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混改方式,表明将结合电力、石油等领域,开展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这代表电网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契机。从宏观层面来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对于电网行业改革至关重要,会计信息披露能够有效缓解混改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电网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电网行业要进行改革,吸引非国有资本,就必定依靠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作为有力支撑,也必将要求会计信息是高质量的。从微观(企业)的角度来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为各级管理层进行财务状况评价、防范经营风险和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管控能力、提升运营效率,电网企业有强烈的动机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如何科学评价电网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也是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国家电网东北分部公司为调研对象,结合电网企业特点,以财务集约化和财务信息化为依托,按照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作为评价思路,将电网企业的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集约融合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用以指导电网企业会计质量评价的工作。通过评价电网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将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结果与电网企业的业绩考核联系起来,以此评价管理层的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状况,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电网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夯实企业的经营成果,不断提升电网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共分8章,各章主要的具体内容与结构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这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等五个方面。在文献综述部分,笔者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具体包括关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电网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研究三方面内容。第2章,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首先,本部分阐述了会计信息的基本概念,包括会计信息质量的含义、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其次,应用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和有效市场理论探讨了会计信息披露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论证了电网企业进行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必要性;最后,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论和财务报告供应链理论研究了电网企业的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第3章,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本章首先探讨了会计信息质量评价过程中涉及的各个要素。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了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主体、目标、思路以及原则等问题,构建了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第4章,基于东北分部的电网企业会计信息生成过程评估。本章以国网公司东北分部为调研对象,全面评估评价客体,对电网企业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涉及的对象进行剖析,明确其现状、特点尤其是高风险点与控制点等,为构建符合电网企业实际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第5章,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章首先根据重要性原则选取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项目,针对每个评价项目的风险点或是失真点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权重赋予方法,将不同的层次的指标量化形成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过程就是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也是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内在的运行机制。第6章,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实施机制。本章主要是从评价程序、评价结果及应用等方面来研究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工作的实施问题,用以指导电网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工作,具有实际操作性。第7章,某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实践。本章利用本文构建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某电网企业进行了评价,得出了评价的研究结果和结论。第8章,政策建议、研究不足与进一步展望。本章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与此同时,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展望。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构建了基于总部分部一体化运作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施机制,从而为建立适合我国企业尤其国有大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并通过在东北分部及其东北区域的省网公司、地级供电公司的实地调研,探索建立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新思路。具体包括:(1)评价思路的创新。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控水平为评价目标,将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看做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会计信息生成的整个过程着手,评价这个过程各个要素或环节的设立及执行情况,评价体系具体包括经济业务管理、会计基础工作、风险监控、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外部审计与检查等五个维度,进行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评价,即全过程评价。(2)评价指标的创新。立足总部分部一体化运作模式这一大环境背景,以财务集约化和财务信息化为依托,将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集约融合,并以此设计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使会计信息的评价延伸到公司各个前端的经营领域,反映了电网公司的业务特点,更具针对性和全面性。(3)评价主体的创新。从提升企业内部的整体管控水平出发,开创了企业集团内部机构自主开展会计信息评价的机制,在保留相对独立性的同时更了解公司经营实际,并突破了就会计指标论会计质量的范式。

韩倩[8](2015)在《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在知识和信息主宰的时代,利益相关者愈来愈不满足于纯数字性、浓缩性较强的会计报表主表,而对于既有数字说明又有文字说明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上市银行作为现代金融的核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上市银行金融创新业务不断涌现,其面临的风险也愈发突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市场约束作为金融监管三大支柱之一,主张全面披露商业银行的风险信息。纵观近年来国内外的经济形势,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原因就是由于银行信息的过度屏蔽。然而上市银行大量的信息如风险管理的信息无法通过会计报表主表进行披露,只能通过会计报表附注进行披露。为了提高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的质量,满足上市银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提高上市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缩小我国银行业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本文从会计报表附注的角度对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中描述性统计的方法相结合,在梳理了国内外有关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规范,并将我国现有的规范、我国与国际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后,以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13年的年报为基础,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表外业务的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披露;风险信息的披露:税项的披露;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六个方面分析了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现状。指出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存在“披露格式不统一、披露内容不完整、风险信息披露程度不够”的问题,并从“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缺乏具体会计准则的指导、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相关规范之间相互冲突、外部监管对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监管不力以及上市银行自身基础条件不够完善”四个方面分析了原因,最后提出完善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对策,即完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准则、加强相关规范之间的协调、完善风险信息的披露、充分发挥外部监管的作用和完善上市银行自身基础条件。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从会计报表附注的角度对我国上市的16家银行的年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改变了以往研究对象不够全面,所提问题不具有代表性的缺点。另外本文就完善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在完善会计报表附注准则中提出要规范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的格式、丰富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提高会计准则的前瞻性;在加强相关规范之间的协调上,提出建立联动机制,包括信息沟通机制、工作互助机制和互相监督机制,加强机构之间的沟通,共享机构之间的信息,实现协同创新。以期能够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重视。

李辉[9](2013)在《XBRL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资本市场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因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时间”、“空间”需求而面临变革。在变革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探索中,XBRL进入学术界和实务界的视野。自199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Charlie Hoffman首次提出以来,关于XBRL的研究层出不穷。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走在XBRL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前列。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XBRL应用的现状如何?如何构建XBRL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基本框架?如何评价XBRL分类标准?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如何?XBRL会计信息含量如何?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XBRL的认识。本文综合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财务信息元素论、网页质量评价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五个问题:(1)我国XBRL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从监管层、企业和资本市场三个角度探讨了我国XBRL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成因分析。该部分是后续研究的基本出发点。(2) XBRL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逻辑顺序,构建了XBRL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运用财务信息元素理论构建了XBRL分类标准的理论基础及评价方法;运用网页质量评价理论构建了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的相关理论;运用信号传递理论构建了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理论基础。该部分是第五、第六和第七章实证研究的理论准备。(3) XBRL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上交所制定的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与《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项目要求之间的差异;上交所制定的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与公司披露实务之间的差异;上交所制定的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与公司披露实务之间差异的影响因素。(4)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实证研究。从会计信息有效性和网站特征两个方面评价了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以XBRL示范服务平台为切入点,对SEC、上交所和深交所的XBRL示范服务平台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实证研究了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我国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提升的路径。(5) XBRL会计信息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运用事件研究法,选取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2245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XBRL会计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并对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完善我国XBRL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为:(1)我国XBRL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如下问题:监管层对XBRL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统一管理;企业对XBRL会计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资本市场对XBRL会计信息的披露关注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统一的XBRL监管组织尚未建立;XBRL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企业重视;XBRL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理论界和实务界继续关注XBRL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以适应XBRL发展的新形势。(2) XBRL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框架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逻辑顺序由三部分构成:XBRL分类标准理论、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理论和XBRL会计信息含量理论。对于XBRL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不能仅仅集中于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的某一方面来探讨一些缺乏内在联系的细节问题,而应将XBRL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构建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3)上交所制定的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与《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披露实务之间尚存在一定差异。未来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XBRL分类标准。在分类标准制定过程中,应调集行业专家、上市公司和相关监管部门等多方力量。同时,分类标准的制定也应考虑诸如股权结构、公司行业特征和公司规模等因素。(4)就XBRL会计信息的网页披露质量而言,SEC的XBRL示范服务平台得分最高、深交所得分第二、上交所得分第三。信息实时性、信息可比性、信息可理解性和网站信息公开等对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需要从会计信息有效性和网站特征两方面提高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这不仅有赖于分类标准的完善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也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5)从全样本和深交所上市公司样本来看,XBRL会计信息披露并没有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应,但XBRL会计信息含量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中已经有所表现。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董事会治理和公司所处行业是影响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重要因素。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提升要从监管制度和公司素质两方面努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构建了XBRL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逻辑顺序构成,分为XBRL分类标准理论、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理论和XBRL会计信息含量理论等三个部分;(2)对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这是对以往会计报表分类标准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3)对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进行评价并研究了其影响因素。将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纳入XBRL的研究范畴,对以往研究进行了一定拓展;(4)对XBRL会计信息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以往会计信息含量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考察了XBRL会计信息含量并从公司特征、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行业特征等三个角度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陈洁[10](2013)在《不确定性产权流转会计论》文中研究指明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明晰产权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产权流转包括全部产权交易和部分产权流转。部分产权流转是指使用权和收益权的流转,如土地使用权流转、矿业权流转以及租赁业务等。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土地和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人们只能拥有土地和矿产资源的使用权和部分收益权。本文在这种特殊的公有产权制度下,以价值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不确定性理论以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不确定性的部分产权流转价值的构成、计量与信息披露。根据部分产权流转不确定性程度的高低,将产权流转分为高度不确定性产权流转、中度不确定性产权流转和低度不确定性产权流转,并构建了不确定性下产权流转的会计理论框架。由于不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在进行产权流转的价值计量与信息披露时,选择的计量属性也有所不同。对高度不确定性的产权流转,主要以公允价值计量,对中度不确定性的产权流转采用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混合计量,对于低度不确定性的产权流转,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辅以公允价值计量。高度不确定性产权流转计量主要以矿业权为例。矿业权在勘探开采之前的流转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矿业权流转包括矿产资源权益的交换、转让、租赁、合作经营等方式,会计作为提供信息的工具,必然反映这些问题。矿业权流转的不确定性程度极大,为了反映矿业权流转过程的风险,建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矿业权流转价值,从受让方和转让方两个角度探讨矿业权流转过程中的价值计量。中度不确定性的产权流转计量主要以土地使用权为例。在我国特殊的产权体制下,土地产权只能部分流转。现行会计准则没有为土地流转发布单独的会计规范,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土地流转越来越频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土地流转价值成为现实,从土地二级市场的转让方和受让方角度探讨我国土地流转价值计量,以期对我国土地流转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低度不确定性的产权流转计量主要以租赁业务为例。阐述租赁业务的产权内涵、分析现行世界各国租赁会计的发展情况。以4家上市航空公司为例,阐述我国承租人和出租人的会计处理现状,并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的租赁业务新模式,分析将经营租赁承诺资本化后,将会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比例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营租赁承诺资本化后,公司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都较资本化前有提高。信息披露是不确定性产权流转会计的重要部分。阐述矿业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以及租赁资产使用权流转的信息披露问题。不确定性产权流转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将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高度不确定性产权流转、中度不确定性产权流转和低度不确定性产权流转在风险披露方面的异同,认为在高度不确定性程度下应披露更多的信息。本文的创新点有:(1)在我国特殊的公有产权制度下,以使用权流转为主的产权流转会计研究具有中国特色,在国内属首创。(2)现行会计规范对矿产资源、土地使用权及租赁资产使用权的会计处理多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没有考虑资源的价值,本文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研究产权流转价值的计量与信息披露。(3)将契约理论和不确定性理论运用到产权流转会计中,突破了会计学就会计谈会计的局限,将会计理论与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不确定性理论密切联系在一起,弥补了产权经济理论研究的缺陷。根据不确定性程度的高低来进行会计计量和信息披露是本文的重要创新点。

二、从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看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看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A基金会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1.2.2 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1.2.3 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1.2.4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慈善组织
        2.1.2 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
        2.1.3 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评价
    3.1 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3.1.1 基本财务信息
        3.1.2 接收捐赠的财务信息
        3.1.3 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信息
        3.1.4 其他财务信息
    3.2 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
        3.2.1 信息公开透明度整体情况
        3.2.2 信息公开透明度差异
        3.2.3 财务信息公开情况
    3.3 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政策环境
        3.3.1 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体系
        3.3.2 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措施及成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基金会案例简介及会计信息披露评价
    4.1 A基金会简介
    4.2 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4.2.1 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渠道
        4.2.2 会计信息披露的周期
        4.2.3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4.3 A基金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4.3.1 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4.3.2 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产生的原因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A基金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和应用
    5.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与依据
        5.1.1 评价体系指标选取原则
        5.1.2 评价体系指标选取依据
    5.2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5.2.1 基本财务信息指标设计
        5.2.2 受托责任财务信息指标设计
        5.2.3 运营管理财务信息指标设计
    5.3 指标权重确定
        5.3.1 评价方法选择
        5.3.2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5.4 评价指标应用分析
        5.4.1 基本财务信息质量评价
        5.4.2 受托责任财务信息质量评价
        5.4.3 运营管理财务信息质量评价
        5.4.4 质量评分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优化会计信息披露政策制度
        6.2.2 完善慈善组织内部管理
        6.2.3 强化外部监督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调查问卷 1
    附录B 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调查问卷 2
致谢

(2)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四、本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会计重要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会计重要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会计重要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三、重要性问题研究评析
    第二节 会计重要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西蒙有限理性理论
        二、现代决策理论
        三、不确定性与风险方面理论
        四、心理学认知偏差理论
        五、管理控制中关于会计系统控制方面的理论
        六、自愿性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会计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化
    第一节 古代会计时期重要性思想
        一、原始簿记时代重要性思想的产生
        二、中世纪庄园会计重要性思想的体现
        三、古代“官厅会计”重要性思想的体现
    第二节 近代会计时期重要性思想
        一、复式簿记重要性思想的体现
        二、股份制公司会计重要性的应用
        三、工业革命时期会计重要性的运用
    第三节 现代会计时期重要性相关制度
        一、会计重要性研究的理论准备
        二、西方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重要性信息质量特征的确立
        三、西方重要性会计准则或指引的制定与发展
    第四节 会计重要性制度演化分析
        一、会计重要性制度演化路径
        二、会计重要性运用与演化的规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会计重要性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第一节 会计重要性相关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重要性相关概念
        二、重要性概念的特征
    第二节 会计重要性的本质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二、会计重要性的本质: 一种价值判断
        三、会计重要性概念的重新界定
    第三节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信息质量特征:重要性
        一、重要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提出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重要性
        三、重要性与其它信息质量特征的作用关系
        四、满足重要性信息质量特征的充分条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会计重要性应用的环境因素
    第一节 会计文化与价值观环境
        一、东西方会计文化对会计判断的影响差异
        二、会计价值观影响重要性职业判断
    第二节 资本市场会计监管环境
        一、资本市场会计监管核心: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二、信息披露重要性水平的设定要求
        三、不同行业信息披露重要性标准规定
    第三节 商业模式的创新变化环境
        一、“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二、商业模式影响使用者共同会计信息需求
    第四节 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环境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本质”的观点
        二、重要性原则应用的内部制度保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要性判定理论探讨与框架构建
    第一节 重要性判断标准、机制与特征
        一、影响重要性判定的数量和质量标准
        二、重要性判定机制的简要分析
        三、会计重要性判断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重要性判定的优化:程序理性视角
        一、程序理性与结果理性的权衡与替代
        二、程序理性视角判断偏差的产生
        三、提升重要性判断质量的途径
    第三节 财务报告重要性判断框架构建
        一、会计重要性应用的原则导向
        二、财务报告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重要性判断对自愿性财务重述的影响
    第一节 TD上市公司案例分析
        一、案例的基本情况
        二、会计差错更正情况
        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情况
        四、案例分析结论及问题提出
    第二节 实证研究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财务重述相关文献回顾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三节 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的选取
        三、回归模型的选择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主要回归结果
        三、内生性问题处理
        四、稳健性检验
        五、实证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定量标准与财务报告舞弊
    第一节 制度背景与研究路径
        一、我国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
        二、内控缺陷重要性认定标准的治理作用
        三、管理层重要性标准设定的机会主义动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取
        三、回归模型设定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单变量检验与相关性分析
        三、实证回归结果
        四、截面测试与进一步分析
        五、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
        六、实证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制定我国重要性应用指引的必要性及建议
    第一节 制定重要性实务应用指引的必要性
        一、重要性判断、会计准则与应用指引的内在关系
        二、建立会计重要性判断的共同知识
        三、应用指引确保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
    第二节 重要性应用指引整体设计的建议
        一、重要性应用指引设计的主要原则
        二、重要性应用指引设计的几点问题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性和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与实施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研究意义与学术价值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本理论
        一、马克思的收益理论
        二、产权经济学理论
    第二节 专业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财务报告目标理论
        三、收益的经济学与会计学理论
        四、经济后果理论
    第三节 文献回顾与述评
        一、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必要性与列报方式研究
        二、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的实施效应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制度变革与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制度变革
        一、美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相关规定
        三、中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四、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第二节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项目内容
        一、美国会计准则规定的其他综合收益列报项目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定的其他综合收益列报项目
        三、中国会计准则规定的其他综合收益列报项目
    第三节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二、中国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描述性分析
        三、中国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分项内容列报的描述性分析
        四、中国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问题与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的实施效应分析
    第一节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实施效应的机理分析
        一、会计的内涵本质研究:经济后果的根源
        二、会计准则变革的效果:经济后果的演化路径
    第二节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实施效应的路径分析
        一、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二、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
        三、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二、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
        三、公司治理的调节作用
        四、股权结构的调节作用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第三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三、基础回归
        四、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
        二、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
        三、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第三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三、基础回归
        四、稳健性检验
        五、进一步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二、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第三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三、基础回归
        四、稳健性检验
        五、进一步分析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可能创新
    四、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4)合并商誉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的研究 ——基于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现状与本文视角
    1.3 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
    1.4 本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1.5 本文以下的结构安排
2 文献回顾
    2.1 有关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
    2.2 合并商誉会计信息披露
    2.3 商誉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2.4 概括性评论
3 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3.1 制度背景及监管要求
        3.1.1 制度背景
        3.1.2 准则研究最新动态
        3.1.3 监管要求及其他法律制度
    3.2 理论基础
        3.2.1 财务报告概念框架
        3.2.2 经济后果理论
        3.2.3 信息披露
4 案例背景及概况
    4.1 案例背景
    4.2 合并商誉资产概况
        4.2.1 商誉资产规模
        4.2.2 商誉的形成历程及变化
    4.3 合并商誉信息披露
5 案例分析
    5.1 披露内容及范围
        5.1.1 初始确认
        5.1.2 后续计量
        5.1.3 资产负债表日
    5.2 披露时点
        5.2.1 评估基准日
        5.2.2 购买日
        5.2.3 初始确认
        5.2.4 后续计量
    5.3 披露位置
        5.3.1 财务报告内披露
        5.3.2 财务报告外披露
    5.4 披露形式
        5.4.1 信息披露方式
        5.4.2 财务报告色彩版式
    5.5 案例总结
6 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价值与实践启示
    6.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熵权法的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物资产
        2.1.2 会计信息披露
        2.1.3 信息披露质量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本市场有效理论
        2.2.2 信号传递理论
3 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我国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产生与发展
        3.1.1 初步建立阶段
        3.1.2 准备整合阶段
        3.1.3 国际趋同阶段
    3.2 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现状
        3.2.1 样本的选择
        3.2.2 农业活动信息的披露
        3.2.3 生物资产的表内列报
        3.2.4 上市公司相关风险信息的披露
        3.2.5 生物资产分类标准及类别信息的披露
        3.2.6 生物资产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信息的披露
        3.2.7 生物资产实物量信息的披露
        3.2.8 生物资产增减变动信息的披露
        3.2.9 生物资产成本结转方法的披露
        3.2.10 生物资产其他相关信息的披露
    3.3 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3.3.1 生物资产风险情况与管理措施揭示不全面
        3.3.2 生物资产与无形资产信息混淆
        3.3.3 生物资产会计信息可比性较差
        3.3.4 生物资产会计信息完整性不高
        3.3.5 生物资产会计信息可验证性不足
4 基于熵权法的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过程与结果
    4.1 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4.2 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方法选择
        4.2.1 选择熵权法的理由
        4.2.2 熵权法的计算原理
        4.2.3 基于熵权法的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过程
    4.3 样本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4.3.1 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结果
        4.3.2 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结果的年度差异分析
        4.3.3 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结果的行业差异分析
5 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的市场反应检验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5.2.1 样本选取
        5.2.2 数据来源
    5.3 变量选取与定义
        5.3.1 被解释变量
        5.3.2 解释变量
        5.3.3 控制变量
    5.4 模型构建
    5.5 实证分析
        5.5.1 描述性统计
        5.5.2 回归结果与分析
    5.6 稳健性检验
6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完善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6.2.2 改进生物资产信息的表内列报
        6.2.3 规范生物资产信息的表外披露
        6.2.4 完善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配套政策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指数》评价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财务信息元素视角的XBRL分类标准微观结构标准化与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XBRL技术优势
        1.1.2 XBRL技术推广
        1.1.3 XBRL技术与利益相关者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XBRL财务报告
        1.4.2 财务信息元素
        1.4.3 通用分类标准与扩展分类标准
        1.4.4 财务信息价值链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述评
    2.1 .XBRL技术优势研究
        2.1.1 XBRL财务报告技术优势
        2.1.2 XBRL账簿报告价值优势
        2.1.3 XBRL技术应用研究
    2.2 XBRL分类标准研究
        2.2.1 分类标准制定研究
        2.2.2 分类标准扩展研究
        2.2.3 分类标准评价研究
    2.3 XBRL实例文档研究
    2.4 文献述评
第三章 财务信息元素理论:XBRL分类标准理论基础
    3.1 财务信息元素理论构建的理论基础
        3.1.1 本体论
        3.1.2 信息元素空间理论
        3.1.3 粒度理论
    3.2 财务信息元素理论研究必要性
    3.3 财务信息元素理论概念
        3.3.1 财务信息元素定义
        3.3.2 财务信息元素的结构元素
        3.3.3 财务信息元素表达方式
        3.3.4 财务信息元素的继承、传递和关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XBRL分类标准、信息披露与信息元素微观结构研究
    4.1 财务信息元素的逻辑结构梳理
        4.1.1 财务信息元素结构关系
        4.1.2 财务信息元素空间结构
        4.1.3 财务信息元素与分类标准信息元素
    4.2 基于微观结构视角的财务信息元素度量指标
        4.2.1 传统信息披露度量指标
        4.2.2 基于XBRL的信息披露指标
    4.3 微观结构、粒度概念与信息披露质量
        4.3.1 基本假定
        4.3.2 信息元素层级关系
        4.3.3 粒度测度计算
        4.3.4 信息元素披露质量指标
    4.4 通用与扩展分类标准信息元素披露质量度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上市公司披露实例的财务信息元素微观结构研究
    5.1 信息元素提取思路
    5.2 样本选择
    5.3 财务信息元素提取规则
        5.3.1 信息元素提取方法
        5.3.2 信息元素提取对象
        5.3.3 信息元素提取流程与示例
    5.4 基于财务信息元素的企业信息披露状况分析
        5.4.1 基本描述性统计
        5.4.2 财务信息元素结构分布
        5.4.3 财务信息元素披露数量
        5.4.4 财务信息元素披露含量
        5.4.5 财务信息元素披露质量
    5.5 信息元素披露行业差异性分析
        5.5.1 研究方法选择
        5.5.2 行业间差异检验
    5.6 财务信息元素微观结构视角分析
        5.6.1 结构元素
        5.6.2 结构关系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财务信息元素微观结构与分类标准评价研究
    6.1 分类标准评价方法
        6.1.1 通用分类标准评价方法
        6.1.2 扩展分类标准评价方法
    6.2 基于微观结构的分类标准评价研究设计
        6.2.1 研究思路
        6.2.2 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6.3 信息元素微观结构与通用分类标准创建质量评价
        6.3.1 通用分类标准复用现状评价
        6.3.2 通用分类标准创建完整性评价
        6.3.3 通用分类标准创建效率性评价
    6.4 信息元素微观结构与分类标准扩展质量评价
        6.4.1 分类标准扩展现状评价
        6.4.2 分类标准扩展质量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抽样公司列表
    附录2 财务信息元素主体描述性元素归纳
    附录3 基于SAS9.4 数据处理过程主要代码
    附录4 财务信息元素披露数量描述性统计
    附录5 财务信息元素披露数量描述性统计(通用分类标准部分)
    附录6 财务信息元素披露数量描述性统计(扩展分类标准部分)
    附录7 财务信息元素含量描述性统计
    附录8 财务信息元素含量描述性统计(通用分类标准部分)
    附录9 财务信息元素含量描述性统计(扩展分类标准部分)
    附录10 通用分类标准部分结构元素描述性统计
    附录11 扩展分类标准部分结构元素描述性统计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与科研情况
致谢

(7)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1.2.2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1.2.3 电网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研究
        1.2.4 对会计信息质量及评价研究的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创新
2 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
    2.1 会计信息的基本概念
        2.1.1 会计信息的本质与功能
        2.1.2 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2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经济学分析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市场有效性理论
    2.3 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理论分析
        2.3.1 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论进行的探讨
        2.3.2 运用财务报告供应链理论进行的探讨
3 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
    3.1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过程的各个要素
    3.2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整体框架
        3.2.1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主体
        3.2.2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目标
        3.2.3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思路
        3.2.4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原则
4 基于东北分部的电网企业会计信息生成过程评估
    4.1 会计信息生成的整体过程
    4.2 会计信息的生成环境
        4.2.1 建立电网企业内部一体化财务运作模式
        4.2.2 实施电网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一体化
        4.2.3 推行电网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集约化
    4.3 经济业务管理
        4.3.1 电价管理
        4.3.2 资金管理
        4.3.3 资产管理
        4.3.4 基建财务管理
    4.4 会计基础工作
        4.4.1 会计核算管理
        4.4.2 会计岗位设置及人员素质
    4.5 风险监控
        4.5.1 风险在线监控
        4.5.2 预算管理
        4.5.3 财务稽核
        4.5.4 内部审计
    4.6 会计信息的披露
        4.6.1 财务报表及附注
        4.6.2 外部审计与检查
5 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运行机制
    5.2 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项目
        5.2.1 经济业务管理的评价指标及内容
        5.2.2 会计基础工作的评价指标及内容
        5.2.3 风险监控的评价指标及内容
        5.2.4 财务报表及附注的评价指标及内容
        5.2.5 外部审计与检查的评价指标及内容
        5.2.6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项目和指标汇总
    5.3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方法与权重设计
        5.3.1 常见的权重设计方法
        5.3.2 权重设计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5.3.3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6 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实施机制
    6.1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程序
    6.2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人员组织
    6.3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制度与条件保障
    6.4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调整与报告
        6.4.1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整
        6.4.2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结果的报告
7 某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实践
    7.1 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过程
    7.2 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结果
    7.3 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结论
        7.3.1 从某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估的角度
        7.3.2 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效度的角度
        7.3.3 从提升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
8 政策建议、研究不足与进一步展望
    8.1 政策建议
        8.1.1 从提升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
        8.1.2 从改进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角度
        8.1.3 从推广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角度
    8.2 研究不足与进一步展望
        8.2.1 研究不足
        8.2.2 进一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8)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1.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1.3 国内外研究综述述评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3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规范
    3.1 我国现有的规范
        3.1.1 财政部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规范
        3.1.2 证监会和银监会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规范
    3.2 国际现有规范
        3.2.1 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范
        3.2.2 巴塞尔委员会的相关规范
    3.3 相关规范之间的对比
4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现状
    4.1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
    4.2 表外业务的披露
    4.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披露
    4.4 风险信息的披露
    4.5 税项的披露
    4.6 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5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问题
        5.1.1 信息披露格式不统一
        5.1.2 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
        5.1.3 风险信息披露程度不够
    5.2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缺乏具体会计准则的指导
        5.2.2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规范之间相互冲突
        5.2.3 外部监管对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监管不力
        5.2.4 上市银行自身基础条件不够完善
6 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现实选择
    6.1 完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会计准则
        6.1.1 规范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的格式
        6.1.2 丰富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内容
        6.1.3 提高会计报表附注准则的前瞻性
    6.2 加强相关规范之间的协调
        6.2.1 信息沟通机制
        6.2.2 工作互助机制
        6.2.3 互相监督机制
    6.3 完善上市银行风险信息的披露
        6.3.1 加快开发内部评级系统和风险计量模型
        6.3.2 增加对风险信息的定性和定量披露
    6.4 充分发挥外部监管的作用
        6.4.1 充分发挥政府监管的作用
        6.4.2 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
    6.5 完善上市银行自身基础条件
        6.5.1 设置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委员会
        6.5.2 提高上市银行的经营管理技术水平,完善信息系统
        6.5.3 提高上市银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XBRL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文献述评
    2.1 XBRL分类标准研究
        2.1.1 XBRL分类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
        2.1.2 XBRL分类标准的评价研究
    2.2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研究
        2.2.1 网页披露质量研究
        2.2.2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研究
    2.3 XBRL会计信息含量研究
        2.3.1 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理论研究
        2.3.2 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经验研究
    2.4 已有研究述评
第三章 我国XBRL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XBRL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3.1.1 监管层对XBRL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管理
        3.1.2 企业对XBRL会计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
        3.1.3 资本市场对XBRL会计信息的披露关注不足
    3.2 XBRL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2.1 统一的XBRL监管组织尚未建立
        3.2.2 XBRL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企业重视
        3.2.3 XBRL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有待提高
    3.3 小结
第四章 XBRL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
    4.1 XBRL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的基本框架
        4.1.1 基本思路
        4.1.2 基本框架
    4.2 XBRL分类标准理论
        4.2.1 XBRL分类标准的理论基础
        4.2.2 XBRL分类标准的质量评价
    4.3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理论
        4.3.1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的理论基础
        4.3.2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的评价
    4.4 XBRL会计信息含量理论
        4.4.1 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理论基础
        4.4.2 XBRL会计信息含量的资本市场反应
第五章 XBRL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实证研究
    5.1 研究思路及方法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选取与变量选择
        5.3.2 模型构建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结果分析
        5.4.2 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和公司披露实务之间的差异结果分析
        5.4.3 会计报表附注分类标准和公司披露实务之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5.5 研究结论
第六章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实证研究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会计信息有效性与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
        6.1.2 网站特征与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
    6.2 研究设计
        6.2.1 研究方法及样本
        6.2.2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评价指标构建
        6.2.3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XBRL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描述性统计
        6.3.2 XBRL会计信息披露网站特征描述性统计
        6.3.3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6.4 研究结论
第七章 XBRL会计信息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1.1 XBRL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7.1.2 盈余反应系数的界定
        7.1.3 研究假设
    7.2 研究设计
        7.2.1 XBRL会计信息含量资本市场检验的研究设计
        7.2.2 XBRL会计信息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
    7.3 实证结果分析
        7.3.1 XBRL会计信息含量资本市场检验的实证结果
        7.3.2 XBRL会计信息含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7.4 研究结论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表索引
附录2 上市公司XBRL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 投资者XBRL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4 XBRL会计信息网页披露质量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不确定性产权流转会计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3.3 主要创新 第2章 产权流转会计的基本问题
2.1 产权流转会计相关的理论基础
    2.1.1 价值理论
    2.1.2 产权理论
    2.1.3 契约经济学
    2.1.4 产权会计理论
    2.1.5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
    2.1.6 不确定性会计理论
2.2 产权流转会计的基本问题
    2.2.1 产权流转的不确定性分析
    2.2.2 不确定性产权流转会计的理论框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度不确定性产权流转计量:以矿业权为例
3.1 矿业权的界定及矿业权流转制度的演进
    3.1.1 矿业权的界定
    3.1.2 矿业权流转制度的演进
3.2 矿业权的价值构成及评估
    3.2.1 探矿权的价值构成
    3.2.2 采矿权的价值构成
    3.2.3 矿业权的价值评估
3.3 矿业权流转计量属性的选择
    3.3.1 各国矿产资源会计准则及计量方法比较
    3.3.2 我国矿业权确认与计量的现状
    3.3.3 公允价值在矿业权流转中的运用条件分析
3.4 矿业权流转——受让方会计
    3.4.1 矿业权取得方式
    3.4.2 矿业权资产的确认
    3.4.3 矿业权资产的计量
3.5 矿业权流转——转让方会计
    3.5.1 矿业权出售的处理
    3.5.2 矿业权作价出资的处理
    3.5.3 矿业权租赁的处理
    3.5.4 矿业权抵押的处理
    3.5.5 未探明储量矿业权资产转让收益的确认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度不确定性产权流转计量:以土地使用权为例
4.1 土地产权流转内涵
    4.1.1 土地产权及土地产权制度
    4.1.2 土地资产及其特性
    4.1.3 土地产权流转
    4.1.4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的演进过程
4.2 土地使用权的价值构成及评估
    4.2.1 土地价值的构成
    4.2.2 土地价值评估
4.3 土地流转价值的确认与计量
    4.3.1 现行会计政策对土地的核算
    4.3.2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土地流转价值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度不确定性产权流转计量:以租赁业务为例
5.1 租赁发展概况
5.2 租赁业务的产权流转分析
5.3 租赁资产价值的评估——期权模型的运用
5.4 租赁会计处理现状
    5.4.1 现行租赁会计基本规范
    5.4.2 我国航空公司租赁会计处理现状
5.5 租赁会计新模式——“使用权模式”
    5.5.1 “使用权”模式下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5.5.2 “使用权”模式下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不确定性产权流转的信息披露
6.1 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规范
    6.1.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
    6.1.2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
    6.1.3 中国财政部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
6.2 不确定性产权流转的信息披露
    6.2.1 矿业权流转的信息披露
    6.2.2 土地流转的信息披露
    6.2.3 租赁业务的信息披露
6.3 产权流转的风险披露
    6.3.1 风险信息披露的规范
    6.3.2 我国上市公司产权流转风险信息的披露现状
    6.3.3 产权流转风险信息披露对策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四、从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看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慈善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A基金会案例分析[D]. 车雨行.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 孙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3]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革与实施效应研究[D]. 史开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4]合并商誉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的研究 ——基于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的案例分析[D]. 任雪菲.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5]基于熵权法的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D]. 陈璐.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7)
  • [6]基于财务信息元素视角的XBRL分类标准微观结构标准化与质量评价研究[D]. 杜威.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7]电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D]. 牛殿峰. 东北财经大学, 2015(08)
  • [8]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研究[D]. 韩倩.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7)
  • [9]XBRL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 李辉. 西北大学, 2013(06)
  • [10]不确定性产权流转会计论[D]. 陈洁. 湖南大学, 2013(09)

标签:;  ;  ;  ;  ;  

从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看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