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脏》杂志2000年第5卷主题词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田钊旭[1](2019)在《血常规炎症标志物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文中认为背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以瘙痒伴胆汁酸升高为特征的妊娠期特发疾病。炎症反应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报道指出血常规炎症标志物对ICP诊断及预后具有一定价值,但结果间存在争议。目的结合回顾性病例对照实验和荟萃分析评估血常规炎症标志物对ICP诊断及预后的价值。内容研究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回顾性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消化内科和妇产科确诊的ICP病例,以同期正常体检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门诊及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首次诊断孕周;并提取首次就诊时以下实验室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压积(H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早产的发病人数等。采用SPSS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利用ROC曲线分析评价各指标对ICP诊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及早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第二部分通过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获取有关血常规炎症标志物对ICP诊断及预后价值的研究,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并根据NOS评分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3对纳入研究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结果通过医院系统共收集130例ICP患者,其中重度组29人,轻度组101人;正常体检孕妇80名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ICP组在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MPV、ALP、AST、NLR显着高于对照组,血小板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孕周、余血常规炎症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MPV、血小板、NLR对ICP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95 ±0.01(95%CI:0.92~0.97,P<0.01)、0.64±0.04(95%CI:0.56~0.72,P<0.01)、0.80±0.03(95%CI:0.73~0.87,P<0.01)。进一步分析 ICP 轻度组与重度组的差异,结果显示:与轻度ICP患者相比,重度ICP患者孕周更小,且两者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而年龄、所有血常规炎症标志物两组无差异。我们也分析了 ICP组正常分娩组与早产组一般特征及各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与ICP正常分娩组相比,ICP早产组中胆汁酸和转氨酶水平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及血常规炎症指标无统计学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胆汁酸与转氨酶对ICP并发早产的预测价值,结果表明:TBA、AST、ALT对预测ICP早产具有一定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 0.63±0.06(95%CI:0.51~0.75,P=0.03)、0.67±0.06(95%CI:0.56~0.78,P<0.01)、0.65±0.08(95%CI:0.52~0.81,P<0.01)。荟萃分析包括本研究共纳入文献8篇,涵纳1491名患者,其中ICP组879例,对照组612例。根据NO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所有研究均大于6分以上,文献质量较高。荟萃分析结果提示:PLR、MPV、NLR对ICP诊断具有价值,而对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无价值;血小板、RDW对ICP诊断与疾病轻重度评估方面均无价值。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血常规炎症标志物PLR、NLR、MPV对ICP诊断具有良好准确性;而目前发现的血常规炎症标志物对ICP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均无价值;胆汁酸、转氨酶水平可能对ICP并发早产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由于临床测量仪器的差异,研究人群相对较局限,回顾性研究本身的缺陷,纳入文献过少,可能存在的发表偏移,荟萃分析异质性较大且无法消除等因素,上述结论仍需未来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行佐证。
饶睿[2](2019)在《基于RDA药品信息资源的描述及知识发现》文中研究指明信息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在现有信息社会之中的地位正变得愈加重要。知识服务作为信息资源的一种应用方式,其基础在于高效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在医学领域之中,对于药品信息资源等医学信息资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所谓药品信息资源,是指药品从开始研究到因为各种原因而停止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信息的集合,包括从药品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制备鉴定等属于化学物质的信息,到作为上市产品的作用机理、相互作用、体内代谢、经济性等属于药品这种复合物质的全部信息。目前,针对这些信息资源以及其组织方式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必要探索出一种对现有分散的药品信息资源进行高效组织方式,并能基于这种组织方式,服务于知识发现服务。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是一种以“实体-关系”模型为核心构建的以关联性为特点的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其优势在于:存在着全面兼容所有内容和媒介类型的资源的潜力,相较于其他信息组织方案,其具体优势体现在包容性与可扩展性、一致性与连贯性、继承性与协调性之上。本文对基于RDA思想组织药品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其方式是,先将RDA规则进行一定的特异性改造,之后,再将其引入药品信息资源领域,对药品信息资源进行描述,从而实现药品信息资源描述及检索的RDA本地化。通过不断探索,本文基于RDA规则这一元数据层面的内容标准为工具,建立了系统性描述药品的元数据层面内容的描述与检索方法,建立了服务于药学的信息资源组织与检索架构,拓展了 RDA规则描述资源的边界,从广度(扩展数据来源)和强度(提供结构化的数据)两个维度夯实了医学领域内的知识发现的基础,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 RDA化药品信息资源在药品相关企业中知识发现的方向。研究基于RDA药品信息资源的描述及知识发现,具有学术及应用价值。它可扩展RDA规则的应用范围,实现药品信息资源的结构化和有机化,为建构服务于药学学科的药学信息资源体系奠定基础。同时也为药品相关企业在管理方法上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共分三个大的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作为前言,主要探讨了药品信息资源的概念、分布情况、现有的组织方法和管理模式,并初步介绍了图书情报领域内的用于描述文献资源的元数据内容标准RDA规则的相关研究情况。文章的第二部分以药品阿司匹林作为例子,将药品阿司匹林中所涉及的信息资源根据其性质转换为RDA规则中的元素和值,用于描述相关实体。这一过程并未完全依据RDA规则进行机械的套用,而是根据药品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原版RDA规则为基础,对于部分实体及元素的概念根据其思想进行了延伸之后的结果。文章的第三部分探讨了以RDA规则思想对药品信息资源进行了组织之后,具有了RDA规则在资源描述及跨领域、跨学科关联上的优势的RDA化药品信息资源,在药品相关的企业及组织中,基于此进行知识发现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及管理优化。
刘为[3](2018)在《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也飞速发展。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作为互联网(Internet)的一种应用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最常用的平台与工具。在Web1.0环境中,人们只能单向被动地阅读和获取信息;在Web2.0环境中,所有人既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和提供者在这一全球化信息空间中进行信息交流。为适应人们不断升级的信息需求,语义网(Semantic Web)作为Web3.0的主要组成部分被提出。信息资源在语义网中被层层递进相互继承的置标语言在不同粒度、维度、层次上进行描述与揭示,从而使得这些信息资源能够被机器处理和理解。语义网打破了机器与机器之间、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壁垒,使得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内容以及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关联性与智能化。在语义网环境下,利用相关语义方法与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能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并在最大程度和范围内发挥其作用。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我国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知识资源中不可替代的部分,也应顺应这一趋势被开发管理。本文首先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傣族历史档案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对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结合语义网的特性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接着,本文针对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的实施进行了论述。微观层面,本文根据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性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设计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以期能够充分揭示其各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并以傣族医药知识领域本体构建为例说明了该工作实施的方法和优越性,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中观层面,本文提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创建为关联数据集,并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在档案馆之间、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以及语义网信息空间中其他信息源之间的资源整合与知识融合。宏观层面,为实现和保障前两个层面的工作,本文提出在语义网环境下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应实现转型,并融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了相关保障机制,从现实层面提供了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策略。
薛晓芳[4](2014)在《知识可视化理论、方法和工具及军事医学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呈爆炸式增长,如何从海量知识中揭示知识的发展规律及其结构特征等可视化的信息,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军事医学符合一般科学发展规律,军事医学知识的快速增长需要从大量知识中揭示其发展规律和结构特征。此外,军事医学科学院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两型一流发展目标,针对一流的发展目标,需要全面把握国际重要军事医学机构的研究方向及其变化趋势,需要对优势学科、优秀科研团队和优秀人才等进行科技评价。这就需要基于定量分析的知识可视化方法来揭示。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系统分析、综合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梳理了知识可视化理论的发展过程、研究基础、不同学科中知识可视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关联性,提出了情报界的知识可视化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全面梳理了情报界知识可视化方法的分类、流程以及流程中各步骤涉及的数学和计算机方法。采用知识可视化方法集成分析、多元统计方法集成分析、知识可视化工具的综合应用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科研机构、研究方向、学科领域和研究团队进行了知识可视化试验研究,较好地证明了方法和工具的适用性以及部分不足。重点研究内容及结论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研究。首先,系统分析了教育界和情报界的知识可视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教育界的知识可视化概念为“视觉表征应用于改善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知识创造和传递的研究”。发现教育界的研究缺乏可视化作用效果研究,所使用的经典表征方法只是一些图解表示,未形成批量的实际应用范式或工具。情报界的知识可视化可归纳为利用各种数学和计算机辅助方法对科学知识进行图表展示,来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和科学知识内部结构特征。其次,探讨了情报界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为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将计量学分为统计分析、科学发展规律的数学模型和揭示知识单元结构特征。知识图谱则是将计量学中揭示知识单元结构特征的系列方法集成的系列软件。最后,提出情报界知识可视化的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情报界知识可视化的概念:运用数学和计算机辅助方法,以图表等直观方式揭示科学技术产出的文献、专利和成果等知识的数量、质量、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方法。研究内容:衡量知识的量化指标、知识的发展规律和知识的结构特征。并归纳了衡量知识的量化指标的10种常用科学技术指标和7种常用科学计量指标。研究对象:作者/发明者、关键词(主题词)、期刊、学科、引用作者、引用文献、引用期刊、机构、国家/地区和时间等。第二部分:方法和工具研究。将情报界知识可视化分为统计类、数学模型类和结构特征类。系统梳理了知识可视化流程,统计类和数学模型类知识可视化流程为数据获取、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三个步骤。结构特征类知识可视化的流程为数据检索、数据清理、选择知识单元、构建知识单元关系、数据标准化、数据简化、可视化和解读七个步骤。总结各步骤涉及的方法,其中构建知识单元关系的二维、三维或多维共现是结构特征类知识可视化揭示研究对象的社会关系结构、概念结构、知识结构等的重要手段。将常用集成工具分为统计分析软件、社会网络软件和专业软件,并描述各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根据数据处理需求和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需求选择了本论文试验研究中使用的TDA、TI、BICOMB、SPSS和CiteSpaceII软件和相关方法。第三部分:应用和实证研究。首先,根据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应用分析,将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按照目的、功能和内涵进行分类。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目的分为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中的知识可视化应用,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功能分为统计类、关联网络类、结构空间类和路径决策类知识可视化。统计类包括科学技术指标、科学计量指标、科学发展规律的数学模型以及一维知识单元数量等的统计。关联网络类是知识节点之间的属性连接关系。结构空间类是从知识的位置关系角度,揭示研究对象在知识空间中的结构。路径决策类是在关联网络类和空间结构类知识可视化基础上加入时间的动态分析考量。将常用内涵分为研究机构、科研方向、研究领域和科研团队知识可视化。然后,针对军事医学机构知识可视化试验研究,选取全军医院为例,基于全军医院的SCI文献和TI专利数据,得出全军医院的研究方向及其随时间变化、军内医院合作及其随时间变化、与外单位合作的原因、重要作者之间的可能合作/竞争领域以及领域的潜在快速发展可能。证明了词共现、机构合作、作者合作、词共现与时间以及机构合作与时间知识单元关系方法能够进行军事医学机构知识可视化研究。但专利地图与专利技术词条共现聚类相比较,专利技术词条共现聚类更适合军事医学机构重要专利技术的领域划分。然后,针对军事医学研究方向的知识可视化试验研究,选取国际重要军事医学机构的研究方向为例,分析了这些机构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随时间变化,并与情报调研结果比较,证明了基于SCI论文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能够揭示军事医学的研究方向,但还需要增加非英语文献和专利数据的知识可视化揭示才更完善。然后,针对军事医学科研领域的知识可视化试验研究,选取睡眠剥夺领域为例,分析了睡眠剥夺领域的子领域分类、子领域方向随时间变化,领域突现词,重要机构合作、重要作者合作和重要研究基础。证明了主题词共现方法能较好的进行子领域分类,突现词能够揭示领域中的突发研究方向和技术,文献共被引能够揭示领域的重要研究基础。最后,针对军事医学研究团队的知识可视化试验研究,选取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为例,分析了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成员、与外部机构合作、作者合作、团队子结构以及团队的重要研究基础。证明了作者合作网络可揭示研究团队的内部结构,文献和期刊共被引能揭示科研团队的重要研究基础。H指数能够评价研究团队和研究人员的学术影响力,但还需要增加发表文献的期刊评价指标、文献的同行评议分值(如f1000分值)以及专利强度指标(如Innography的专利强度分值)等质量评价指标。
马红梅[5](2013)在《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挖掘和整理滋水涵木法的中医理论基础及其历史渊源,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对近年来采用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文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最佳证据,并初步确定治疗该病的优势方药,同时综合分析“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践意义。方法:按照检索策略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出题录,在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全文,未检索到的文章从重庆维普咨询有限公司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全文,通过电子检索还未查到的文献再通过手工检索全文。文献入选标准为滋水涵木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或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方法采用循证医学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所有纳入研究的资料进行一般情况定量和定性分析,对符合4定量分析的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滋水涵木方药及滋水涵木方药联合其他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题录1547条,最后纳入文献35篇,其中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文献2篇(1-2),(2-2);以就诊顺序随机分组的文献3篇(1-6)(,1-14),(1-15);随机双盲分组文献2篇(2-6),(4-2);按照多中心分层随机分组文献2篇(2-1),(4-3);按分层随机2篇文献(1-10),(4-1)。没有1篇研究报告了随机隐匿。有12篇文献报告随访,5篇文献报告了病例脱落,没有1篇研究报告了使用了意向性治疗分析。总体评价结果显示,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资料所采用的方法学的质量较低,少量文献采用盲法,不良反应观察较少提及,缺少长期临床效果的数据,设计方案有待完善和提高。结论:目前,在滋水涵木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中,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方案数量逐年增长,研究质量逐渐提高,但总体质量较低,临床科研试验设计水平有待提高。在补益肝肾类方药中,采用一贯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抗病毒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组。左归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提高总有效率和ALT复常率方面优于其他组。滋肾清肝饮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药。在补肝肾清热利湿方药中,补肾冲剂加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总有效率方面和抗病毒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单方药报道中药组,研究文献缺乏,尚需临床深入研究。
赵丙军[6](2013)在《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文中研究指明力量是人体维持正常工作生活状态、提升生命质量和从事体育锻炼的最基本素质,更是竞技运动员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根本保障。力量训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持、提高各类人群的力量能力或延缓其衰退的速度,以满足人们提高工作绩效、生活质量和运动成绩的社会需求,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则有赖于科学研究人员对力量训练科学规律的持续探索和实践。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历经了百年发展历程,生产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对人们深刻地认识力量训练的本质规律,探索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手段,提高运动成绩和生命质量,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盛赞力量训练研究的同仁们为人类知识宝库的丰富和完善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力量训练科学研究自身发展特征和规律的挖掘与总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国外力量训练科学研究规律与特点的认识和把握,不仅有利于人们了解国外力量训练科学研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洞悉相关知识的增长演化规律,透视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热点前沿的形成与演进轨迹和未来发展趋势,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充实我国力量训练理论方法体系,为我国力量训练研究领域的知识生产和创新提供新思路,并可为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科研规划提供参考借鉴。因此,以知识网络理论、科学动力学理论、科研合作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运用科学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等学科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借助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功能,对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海量科技文献(论文)进行全景式扫描,进而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探索其结构形成与演化的特征及动力因素,识别对领域发展贡献突出的个体和群体要素,无疑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历经百年目前正处快速发展期,研究成果的国家/地区分布、作者分布、学科分布、机构分布等均具集中与离散并存的非均衡特征。(2)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由知识主体网络、知识载体网络和知识本体网络所构成,其实质分别是科研合作网络、知识传播网络和知识内容网络;不同类型(层次)知识网络构成要素自身规模的扩张均遵循指数增长规律。(3)不同类型(层次)的知识网络,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视角考察,多为具有小世界性质,且正处向无标度网络演化过程之中的SED网络。网络中长程链接的建立、网络规模的加速增长和节点间建立链接时随机选择与优先选择取向的共存,是其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共同遵循的过程机制,但驱动网络演化的动力异同并存。(4)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网络和知识载体网络基本遵循“孤岛型——双核型——单核心复杂网络——多中心复杂网络”的路径演化,而知识本体网络则沿“单核心复杂网络——双核心复杂网络——多中心复杂网络”的路径演进。(5)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机体对抗阻力量训练的反应与适应这一主轴展开,并分化出众多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研究主题。主题间呈现为重点相对突出,涉及范围广泛的特点,且仍处不断分化与融合过程之中。不同视角、不同时段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前沿论题既有一定的重叠性和连续性,同时也具有发展性和递进性,整体上因循水平演化、垂直演化和协同演化3种演化模式演进。
叶铭[7](1985)在《改版前后的日本《医学中央杂志》》文中研究说明 《医学中央杂志》是日本国刊行的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创刊于1903年。从1,700种日本刊行的期刊中收集文摘,有的以题录形式反映最新发表的文献。美国的INDEX MEDICUS收录的日本医学期刊只有100多种,所以想更多地利用日本医学文献,其医学中央杂志是必不可少的检索工具。该杂志收录日文期刊1,550种,西文150种。1983年3月以前,以文摘6册、索
霍临明,蔡振国,常秀青,齐文安[8](2005)在《《中华病理学杂志》五十年发展简史》文中研究指明
党毅[9](1999)在《中国保健食品的整理研究及信息系统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传统医学饮食疗法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宝贵的临床经验,完善的食疗理论,中国现代保健食品正是在传统医学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这方面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尤其是有关中国保健食品的信息系统、理论研究、古籍评析、前景展望等研究领域中还有许多空白。有鉴于此,我们对中国保健食品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此项研究中所获得的结果和资料已传录成电子形式并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互动信息技术来组织和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这些研究内容以一种快捷、方便的形式供用户查索和参考。 本研究专题共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信息系统研究 中国保健食品信息系统包括现代文献、古今着作、政府管理、保健食药、保健食品等信息,分为2个部分,即:中国保健食品研究与应用多媒体信息系统和中国保健食品文献资料数据库。 中国保健食品研究与应用多媒体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研制成软件,旨在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再现中国保健食品全貌,建立“中国保健食品研究与应用多媒体信息系统”,为各界用户提供一个方便、迅速、图文并茂的形象查询手段,以适应保健食品飞速发展的需要。本系统共设5个子系统。即:1、理论研究系统:2、保健食药系统;3、(?)今食疗系统:4、宫廷食医系统:5、保健食品系统。 本系统在设计上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象和视频信息等技术。采用彩色图像或照片等形式,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系统自始至终贯穿具有保健作用的中国传统音乐为背景音乐,分五种不同音乐应用在五个子系统中。 中国保健食品文献资料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可帮助用户及时了解发表在着作、期刊杂志上的有关中国保健食品的信息。 第二部分 理论文献研究 为了开发中国保健食品,在系统分析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完成了下述理论研究工作,内容包括:中国传统保健食品的历史沿革及特点,中国保健食品的现状,已通过评审的2000多种保健食品分析,关于“药膳”一词的考证,中医药与保健食品结合方式的探讨,中国保健食品的国际化与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保健食品有关的古籍评述,适用于开发保健食品的食药初筛名单,筛选标准,300种适用于开发保健食品的食药初筛名单,已批准的77种食药两用中药现代研究综述等。 第三部分 展望与规划 该部分重点放在中国保健食品今后的发展,特别是21世纪保健食品发展趋势预测,面向21世纪中国保健食品发展的建议,建立香港保健食品管理系统模式的构想等。 本课题中的一些论文和着作已于近期发表或已递交到出版单位。
邹雪,汤绍辉[10](2018)在《以肝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一例》文中研究说明1例以纳差、腹胀,血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肝脏明显肿大,合并存在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为表现的患者,肠道病变组织刚果红染色提示为淀粉样变性,排除其他继发性因素最后诊断为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确诊后予沙利度胺为主方案化学治疗,患者纳差较前改善。该例提示对于不明原因的GGT及ALP明显增高而其他肝功受损较轻的肝肿大患者,在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酒精性肝病、肝脏肿瘤等其他因素后,应考虑淀粉样变性的可能。淀粉样变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旦高度怀疑应尽快行病变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肝脏》杂志2000年第5卷主题词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脏》杂志2000年第5卷主题词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1)血常规炎症标志物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概述 |
1.2 炎症反应在I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1.2.1 急性胆汁淤积时肝脏炎症反应的发生不由细菌脂多糖介导 |
1.2.2 胆汁淤积时肝内炎症反应的发生不由胆汁酸引起的肝细胞坏死介导 |
1.2.3 胆汁酸刺激肝细胞产生炎症介质 |
1.2.4 胆汁酸依赖/不依赖EGR-1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促炎基因表达 |
1.3 血常规炎症标志物与ICP的关系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内容 |
2.1 血常规炎症标志物对ICP诊断及预后的价值:回顾性病例对照实验 |
2.1.1 研究对象 |
2.1.1.1 病例来源 |
2.1.1.2 纳入标准 |
2.1.1.3 排除标准 |
2.1.2 研究方法 |
2.1.2.1 资料提取 |
2.1.2.2 检测方法 |
2.1.2.3 统计学处理 |
2.1.3 结果 |
2.1.3.1 ICP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一般情况及实验室特征对比 |
2.1.3.2 轻/重度ICP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特征对比 |
2.1.3.3 MPV、NLR、血小板诊断ICP ROC曲线分析 |
2.1.3.4 血常规炎症标志物预测ICP并发早产的价值 |
2.1.3.4.1 ICP早产组与ICP正常分娩组的一般情况及实验室特征 |
2.1.3.4.2 ROC曲线分析ALT、AST、TBA预测ICP早产的价值 |
2.1.4 讨论 |
2.2 血常规炎症标志物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价值的荟萃分析 |
2.2.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2.2.2 研究方法 |
2.2.2.1 检索策略 |
2.2.2.2 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制定 |
2.2.2.3 资料选择和提取 |
2.2.2.4 质量评估和体征描述 |
2.2.2.5 统计学处理 |
2.2.3 结果 |
2.2.3.1 文献检索过程、纳入文献一般特征及质量评价 |
2.2.3.2 血常规炎症标志物对ICP诊断及临床分度的荟萃分析结果 |
2.2.3.2.1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
2.2.3.2.2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
2.2.3.2.3 血小板 |
2.2.3.2.4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 |
2.2.3.2.5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
2.2.3.3 敏感性分析 |
2.2.3.4 发表偏移分析 |
2.2.4 讨论与结论 |
第三章 结论 |
附录 |
附录1: 图表索引 |
附录2: 缩略语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概述及炎症相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概述 |
1.1 流行病学和病因 |
1.2 临床症状 |
1.3 诊断与鉴别诊断 |
1.4 并发症 |
1.5 管理 |
1.6 治疗 |
第二章 炎症反应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2.1 急性胆汁淤积期肝脏炎症反应的发生不由细菌脂多糖介导 |
2.2 胆汁淤积时肝内炎症反应的发生不由胆汁酸引起的肝细胞坏死诱导 |
2.3 胆汁酸刺激肝细胞产生炎症介质 |
2.4 胆汁酸依赖/不依赖EGR-1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促炎介质基因表达 |
第三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
(2)基于RDA药品信息资源的描述及知识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主要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选题价值 |
1.6 创新点 |
2 基本理论及研究现状 |
2.1 相关概念 |
2.1.1 信息 |
2.1.2 信息资源 |
2.1.3 信息资源管理及产业 |
2.1.4 药品信息资源 |
2.2 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
2.2.1 编目 |
2.2.2 资源描述与检索(RDA) |
2.2.3 RDA的研究现状 |
2.3 药品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 |
2.3.1 药品信息资源的组织 |
2.3.2 药品信息资源的管理 |
2.4 药品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标准 |
2.4.1 HL7(Health Level 7) |
2.4.2 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
2.4.3 UMLS(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 |
2.5 小结 |
3 基于RDA规则思想的药品信息资源描述:实体 |
3.1 实体含义的转变 |
3.2 实体所包含的属性 |
3.2.1 作品 |
3.2.2 内容表达 |
3.2.3 载体表现 |
3.2.4 单件 |
3.2.5 个人 |
3.2.6 家族 |
3.2.7 团体 |
3.2.8 概念 |
3.2.9 对象 |
3.2.10 事件 |
3.2.11 位点 |
3.2.12 规范检索点(作品、内容表达) |
3.2.13 着录(载体表现、单件) |
3.2.14 小结 |
4 基于RDA思想的药品信息资源描述:实体与实体间的关系 |
4.1 第一组实体(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单件):组内 |
4.1.1 作品与内容表达 |
4.1.2 作品与载体表现 |
4.1.3 内容表达与载体表现 |
4.1.4 载体表现与单件 |
4.1.5 作品与作品(相关作品) |
4.1.6 内容表达与内容表达(相关内容表达) |
4.1.7 载体表现与载体表现(相关载体表现) |
4.1.8 单件与单件(相关单件) |
4.2 第二组实体(个人、家族、团体):组内 |
4.3 第一组实体与第二组实体相互间的关系 |
4.3.1 作品与第二组实体 |
4.3.2 内容表达与第二组实体 |
4.3.3 载体表现与第二组实体 |
4.3.4 单件与第二组实体 |
4.4 第三组实体(概念、对象、事件、位点):组内 |
4.4.1 相关概念 |
4.4.2 相关对象 |
4.4.3 相关事件 |
4.4.4 相关位点 |
4.4.5 概念与对象、事件、位点 |
4.4.6 对象与事件 |
4.4.7 对象与位点 |
4.4.8 事件与位点 |
4.5 小结 |
5 RDA化药品信息资源的利用:知识发现 |
5.1 医学领域内知识发现的现状 |
5.2 RDA化药品信息资源在企业层面的应用 |
5.2.1 知识服务提供商 |
5.2.2 HIS系统提供商 |
5.2.3 药品生产企业 |
5.2.4 医疗机构 |
5.2.5 药品配送企业 |
5.2.6 药品原料提供企业 |
5.2.7 小结 |
5.3 总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评析 |
1.2.1 语义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现状 |
1.2.3 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思路设计 |
1.4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
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概念 |
2.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理论 |
2.2 语义网相关理论 |
2.2.1 语义网概述 |
2.2.2 语义网信息组织方法与本体理论 |
2.2.3 语义网最佳实践——关联数据 |
2.3 语义网和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关系 |
2.3.1 语义网是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 |
2.3.2 语义网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
2.3.3 语义网的实现得益于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
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总体方案设计 |
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现状 |
3.1.1 收集与保管的现状 |
3.1.2 整理、翻译和编目的现状 |
3.1.3 传播和传承的现状 |
3.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
3.2.1 必需手段:充分实现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
3.2.2 必要条件:发挥档案工作作用和适应学科发展规律 |
3.2.3 必需方法: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利用需求 |
3.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
3.3.1 实体储备与数字资源基础 |
3.3.2 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支持 |
3.3.3 理论研究和实现方法参考 |
3.4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方法 |
3.4.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基本任务 |
3.4.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步骤与技术方法 |
4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 |
4.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 |
4.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现状 |
4.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
4.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
4.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与步骤 |
4.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元数据方案分析 |
4.2.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构建 |
4.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 |
4.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原则 |
4.3.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方法与工具 |
4.3.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的实现——以傣族医药本体构建为例 |
5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
5.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与任务 |
5.1.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目标 |
5.1.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任务 |
5.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设计 |
5.2.1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优势分析 |
5.2.2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参考模型 |
5.2.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构建 |
5.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方法 |
5.3.1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创建模块的实现方法 |
5.3.2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发布模块的实现方法 |
5.3.3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融合模块的实现方法 |
6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现策略 |
6.1 面向语义网环境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转型 |
6.1.1 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
6.1.2 基于语义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 |
6.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保障机制构建 |
6.2.1 意识观念与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
6.2.2 组织管理体制与合作交流机制 |
6.2.3 标准规范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知识可视化理论、方法和工具及军事医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术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立题依据 |
1.1.1 军事医学知识的急剧增长需要知识可视化分析 |
1.1.2 军事医学科学院十二五发展目标需要知识可视化分析 |
1.1.3 知识可视化领域发展需要全面梳理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
2 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需求研究 |
2.1 科学研究的知识可视化需求分析 |
2.1.1 宏观层面需求分析 |
2.1.2 中观层面需求分析 |
2.1.3 微观层面需求分析 |
2.2 科研管理的知识可视化需求分析 |
2.2.1 科研项目管理需求分析 |
2.2.2 科技评价需求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知识可视化理论研究 |
3.1 知识可视化理论沿革 |
3.1.1 教育界的知识可视化解析 |
3.1.2 情报界的知识可视化解析 |
3.2 知识可视化的基础探析 |
3.2.1 计量学分类 |
3.2.2 知识图谱 |
3.3 知识可视化研究的内容和对象探讨 |
3.3.1 知识可视化的研究内容 |
3.3.2 知识可视化的研究对象 |
3.4 本章小结 |
4 知识可视化方法和工具研究 |
4.1 知识可视化过程的解析 |
4.1.1 统计类知识可视化 |
4.1.2 数学模型类知识可视化 |
4.1.3 结构特征类知识可视化 |
4.2 知识可视化方法总结 |
4.2.1 数据清理方法 |
4.2.2 知识单元方法 |
4.2.3 知识单元关系方法 |
4.2.4 数据标准化方法 |
4.2.5 数据简化方法 |
4.2.6 可视化和解读方法 |
4.3 知识可视化工具总结 |
4.3.1 统计分析软件 |
4.3.2 社会网络软件 |
4.3.3 专业软件 |
4.4 试验研究的方法和工具选择 |
4.5 本章小结 |
5 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应用研究 |
5.1 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应用的目的分析 |
5.1.1 军事医学中的科学研究 |
5.1.2 军事医学中的项目管理 |
5.1.3 军事医学中的科技评价 |
5.2 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应用的功能分析 |
5.2.1 统计类知识可视化 |
5.2.2 关联网络类知识可视化 |
5.2.3 结构空间类知识可视化 |
5.2.4 路径决策类知识可视化 |
5.3 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应用的内涵分析 |
5.3.1 科研机构的知识可视化分析 |
5.3.2 研究方向的知识可视化分析 |
5.3.3 科研领域的知识可视化分析 |
5.3.4 研究团队的知识可视化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试验研究 1:科研机构知识可视化-以全军医院为例 |
6.1 全军医院科技产出数据选择 |
6.2 全军医院科技产出统计分析 |
6.2.1 研究方案 |
6.2.2 研究结果 |
6.2.3 讨论 |
6.3 全军医院研究方向分析 |
6.3.1 研究方案 |
6.3.2 数据处理 |
6.3.3 方法和工具 |
6.3.4 研究结果 |
6.3.5 讨论 |
6.4 全军医院合作网络分析 |
6.4.1 研究方案 |
6.4.2 数据处理 |
6.4.3 研究结果 |
6.4.4 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7 试验研究 2:研究方向知识可视化-以国际军事医学机构的研究方向为例 |
7.1 综合类军事医学机构比较 |
7.1.1 研究方案 |
7.1.2 数据处理 |
7.1.3 研究结果 |
7.1.5 讨论 |
7.2 三防和环境医学类军事医学机构比较 |
7.2.1 研究方案 |
7.2.2 数据处理 |
7.2.3 研究结果 |
7.2.4 讨论 |
7.3 本章小结 |
8 试验研究 3:学科领域知识可视化-以睡眠剥夺领域为例 |
8.1 数据选择 |
8.2 数据处理 |
8.3 研究结果 |
8.3.1 基于主题词聚类的领域分类 |
8.3.2 睡眠剥夺领域随时间变化 |
8.3.3 基于关键词的突现词分析 |
8.3.4 重要机构合作网络 |
8.3.5 重要作者合作网络 |
8.3.6 高被引文献共被引 |
8.4 本章小结 |
9 试验研究 4:研究团队知识可视化-以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为例 |
9.1 研究方案 |
9.2 数据处理 |
9.3 研究结果 |
9.3.1 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 |
9.3.2 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
9.3.3 高被引文献和期刊分析 |
9.4 本章小结 |
10 全文总结与讨论 |
10.1 主要结论 |
10.2 创新点 |
10.3 讨论 |
10.4 展望 |
附录:图和表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滋水涵木治法的源流考究 |
1 滋水涵木法的内涵 |
1.1 诸家解释 |
2 肝肾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滋水涵木法的历史沿革 |
2.1 肝肾关系 |
2.2 滋水涵木治法与乙癸同源的关系 |
2.3 滋水涵木法的历史发展沿革 |
3 滋水涵木治法的外延 |
3.1 养血滋阴法 |
3.2 滋阴温肾法 |
3.3 养阴柔肝法 |
3.4 滋阴清热法 |
3.5 滋阴潜阳法 |
3.6 常用药物 |
4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 |
4.1 湿毒外侵,伏邪而发病 |
4.2 正气内乏,致邪气留恋 |
4.3 肝失疏泄,久病累及肾 |
5 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第二部分 系统评价方法及其在中医治法学方面的应用 |
1 系统评价及相关概念 |
1.1 循证医学概念 |
1.2 系统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
1.3 Meat 分析的概念及在系统评价中的应用 |
2 系统评价方法与中医治法学 |
2.1 循证医学与中医治法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
3 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滋水涵木法研究的可行性 |
3.1 理论上的可行性 |
3.2 实际上的可行性 |
4 循证医学运用于中医理论的现状 |
5 小结 |
系统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试验的纳入标准 |
1.2 检索来源 |
1.3 文献纳入标准 |
1.4 文献排除标准 |
2 评价方法与内容 |
2.1 评价方法 |
2.2 资料及数据的分析 |
结果 |
1 资料收集 |
2 研究类型 |
2.1 研究对象 |
2.2 干预措施见附录 |
2.3 试验报告的结局指标 |
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4 Meta-分析结果 |
4.1 滋补肝肾方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
4.2 补肝肾加清热利湿的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
4.3 补肝肾健脾方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
4.4 补肝肾加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
5 临床终点指标 Meta-分析结果比较 |
5.1 滋补肝肾方药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
5.2 滋补肝肾加清热利湿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
5.3 补肝肾健脾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
5.4 补肝肾加活血化瘀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
讨论 |
1 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
1.1 临床疗效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
2 对结论影响的多方因素 |
2.1 方法学质量因素 |
2.2 发表性偏倚 |
2.3 干预措施的多样性、重复验证的缺乏和临床异质性 |
2.4 反映结局的不同效应量的确定 |
3 深化发展,继续完善 |
3.1 对中医药临床研究进行方法学上的改进 |
3.2 中医治法学理论与系统评价方法紧密结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6)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 |
1.3.1 国内外力量训练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 |
1.3.2 国内外知识图谱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 |
1.3.3 国内外知识网络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数据收集与清洗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6 研究的理论框架 |
1.7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
1.7.1 研究的重点 |
1.7.2 研究的难点 |
1.7.3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
2 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
2.1 科学计量学理论 |
2.1.1 科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及主干理论 |
2.1.2 科学计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2.1.3 科学计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2.2 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 |
2.2.1 社会网络理论 |
2.2.2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
2.2.3 社会网络的性质 |
2.3 科学动力学理论 |
2.3.1 矛盾驱动论 |
2.3.2 需求牵引论 |
2.3.3 内外动因论 |
2.4 科研合作理论 |
2.4.1 科研合作的性质 |
2.4.2 科研合作的功能 |
2.4.3 科研合作的动机 |
2.4.4 影响科研合作的因素 |
2.5 知识网络图谱的构建流程 |
2.5.1 CiteSpace 软件功能简介 |
2.5.2 Ucinet 软件功能简介 |
2.5.3 知识网络图谱的构建流程 |
本章小结 |
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理论构建 |
3.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3.1.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主体网络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3.1.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载体网络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3.1.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3.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性质与结构特征 |
3.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演化的特征 |
3.3.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领域发展的历史脉络 |
3.3.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演化的特征 |
3.4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演化的过程机制 |
3.5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演化的动力 |
3.5.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主体网络演化的动力 |
3.5.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载体网络演化的动力 |
3.5.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演化的动力 |
本章小结 |
4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发展的历史脉络 |
4.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
4.1.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时间分布特征 |
4.1.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
4.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
4.2.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国家/地区分布特征 |
4.2.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机构分布特征 |
4.2.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来源出版物分布特征 |
4.2.4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作者分布特征 |
4.2.5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学科分布特征 |
4.2.6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基金分布特征 |
4.2.7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语种分布特征 |
本章小结 |
5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主体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5.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科研合作总体状况分析 |
5.1.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文献的合着率与合着强度分析 |
5.1.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科研生产模式的演变趋势 |
5.1.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科研生产模式与科研效益的关系 |
5.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国家/地区间合作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5.2.1 国家/地区间合作网络的静态结构特征 |
5.2.2 国家/地区间合作网络的动态结构及演化特征 |
5.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机构间合作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5.3.1 研究机构间合作网络的静态结构特征 |
5.3.2 研究机构间合作网络的动态结构及演化特征 |
5.4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作者合作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5.4.1 作者间合作网络的静态结构特征 |
5.4.2 作者间合作网络的动态结构及演化特征 |
5.5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主体网络演化的过程机制 |
5.6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主体网络的演化动力 |
本章小结 |
6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载体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6.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期刊共被引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6.1.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被引期刊的分布特征 |
6.1.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期刊共被引网络的静态结构特征 |
6.1.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期刊共被引网络的动态结构及演化特征 |
6.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文献共被引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6.2.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被引文献的分布特征 |
6.2.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文献共被引网络的静态结构特征 |
6.2.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文献共被引网络的动态结构及演化特征 |
6.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作者共被引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6.3.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被引作者的分布特征 |
6.3.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作者共被引网络的静态结构特征 |
6.3.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作者共被引网络的动态结构及演化特征 |
6.4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载体网络演化的过程机制 |
6.5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载体网络的演化动力 |
本章小结 |
7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7.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的分布特征 |
7.1.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的静态分布特征 |
7.1.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的动态分布特征 |
7.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 |
7.2.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静态结构特征 |
7.2.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动态结构及演化特征 |
7.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重点内容——词频分析的视角 |
7.3.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重点的静态分析 |
7.3.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重点的演变 |
7.4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热点前沿及其演进轨迹——共词网络的视角 |
7.4.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热点前沿分析(1912-1970 时段) |
7.4.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热点前沿分析(1971-1980 时段) |
7.4.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热点前沿分析(1981-1990 时段) |
7.4.4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热点前沿分析(1991-2000 时段) |
7.4.5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热点前沿分析(2001-2011 时段) |
7.5 国外竞技力量训练研究的热点前沿分析 |
7.5.1 力量训练原则研究 |
7.5.2 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研究 |
7.5.3 不同运动项目的力量训练研究 |
7.5.4 运动员抗阻力量训练中的物质补充 |
7.5.5 抗阻力量训练与运动损伤预防 |
7.5.6 其他相关研究 |
7.6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演化模式分析 |
7.6.1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水平演化 |
7.6.2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垂直演化 |
7.6.3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协同演化 |
7.7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演化的过程机制 |
7.8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本体网络的演化动力 |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启示 |
8.1 总结 |
8.2 启示 |
9 结论 |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中华病理学杂志》五十年发展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刊和第1次停刊经过 (1955—1960年) |
二、第一次复刊至第二次停刊 (1963—1966年) |
三、第三阶段即持续发展期 (1982—2004年) |
(一) 1982—1991年 (季刊) |
本阶段特点: |
(二) 1992—2004年 (双月刊) |
本阶段特点: |
(9)中国保健食品的整理研究及信息系统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鸣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信息系统研究 |
第一章 中国保健食品研究与应用多媒体信息系统 |
第一节 总体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数据来源 |
三、系统的设计要求 |
四、系统的结构设计 |
五、多媒体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
第二节 系统介绍 |
一、系统的运行环境 |
二、界面 |
三、系统组成 |
第三节 画面举例 |
第二章 中国保健食品文献资料数据库 |
第一节 数据库的整体设计 |
第二节 主题词 |
第三节 文献来源目录 |
第四节 数据库内容 |
一、现代文献系统 |
二、古今着作系统 |
三、政府管理系统 |
四、保健食药系统 |
五、保健食品系统 |
第五节 查阅方法 |
第二部分 理论文献研究 |
第三章 概述 |
第一节 中国传统保健食品的历史沿革及特点 |
第二节 中国保健食品的现状 |
第三节 关于“药膳”一词的考证 |
第四节 中医药与保健食品结合方式的探讨 |
第五节 中国保健食品的国际化与知识产权保护 |
第四章 中国保健食品开发的文献情报利用 |
第一节 与开发保健食品有关的古籍评析(Ⅰ) |
第二节 《神农本草经》保健功能分类及现代研究纲要 |
第三节 张仲景的食疗意识在《伤寒杂病论》中的体现 |
第四节 《饮膳正要》对开发现代保健食品的贡献及启迪 |
第五章 适用于开发保健食品的食药初筛名单 |
第一节 筛选标准 |
第二节 300种适用于开发保健食品的食药初筛名单 |
第六章 已批准的77种药食两用中药现代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化学结构式 |
第二节 药理作用 |
第三节 中医传统功效 |
第三部分 展望与规划 |
第七章 21世纪保健食品展望与规划 |
第一节 21世纪保健食品发展趋势预测 |
第二节 面向21世纪中国保健食品发展的建议 |
第三节 建立香港保健食品管理系统模式的构想 |
第八章 今后研究计划 |
第一节 待完成的着作 |
第二节 待完成的论文 |
第三节 待完成的多媒体系统 |
第四节 待完成的数据库内容 |
第五节 中国传统医学食疗方2000例研究 |
附录Ⅰ 中国保健食品英文着译研究 |
第一节 中国保健食品英文着译的特殊性 |
第二节 中国保健食品英文着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三节 Chinese Functional Food(《中国功能食品》)简介 |
第四节 Chinese Health Tea(《中国保健茶饮》)简介 |
附录Ⅱ 作者简历 |
(10)以肝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资料 |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 |
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
三、治疗及转归 |
讨论 |
四、《肝脏》杂志2000年第5卷主题词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血常规炎症标志物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D]. 田钊旭. 厦门大学, 2019(01)
- [2]基于RDA药品信息资源的描述及知识发现[D]. 饶睿. 西华大学, 2019(02)
- [3]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 刘为. 云南大学, 2018(01)
- [4]知识可视化理论、方法和工具及军事医学应用研究[D]. 薛晓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4(01)
- [5]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D]. 马红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6]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D]. 赵丙军. 上海体育学院, 2013(04)
- [7]改版前后的日本《医学中央杂志》[J]. 叶铭. 医学情报工作, 1985(02)
- [8]《中华病理学杂志》五十年发展简史[J]. 霍临明,蔡振国,常秀青,齐文安.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5(08)
- [9]中国保健食品的整理研究及信息系统的建立[D]. 党毅.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9(11)
- [10]以肝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一例[J]. 邹雪,汤绍辉. 新医学, 2018(12)
标签: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档案管理系统论文; 主题词论文; 语义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