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颅内高密度畸胎瘤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童成文,兰姗,李胜,陈光斌,曹阳,曾照军,胡久民[1](2020)在《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影像表现(附5例报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AT/R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2例行CT平扫,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男4例,女1例,年龄9个月~1岁,肿瘤位于幕上4例,幕下1例,最大径30~100mm,平均径(56±25)mm。2例CT平扫呈稍高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可见囊变及出血伴小点状钙化。6例MRI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5例均可见囊变,且3例囊变区位于病灶边缘,3例瘤周水肿,增强扫描2例呈环状强化,3例呈不均匀强化。DWI肿瘤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 AT/RT以幕上多见,密度(信号)不均匀,囊变、坏死常见,部分可见出血及钙化,囊变区位于肿瘤边缘具有一定特点,增强呈环状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
高晓红[2](2020)在《立体定向活检对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结果和安全性的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总结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特征,提高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评价立体定向活检在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安全性。研究方法1.病例分析:收集整理2014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原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就诊且初步诊断为生殖细胞类肿瘤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经立体定向活检,并已排除原发于颅外的生殖细胞肿瘤转移致颅内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其临床资料:(1)病理结果,(2)临床特性,(3)血清肿瘤标志物,(4)影像学特性,(5)手术相关并发症。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立体定向活检,其中框架立体定位引导活检100例,CARS-2型无框架立体引导定位活检13例,ROSA机器人引导定位活检2例;所有活检计划(活检靶点选取和穿刺路径设计)均在三维可视化图像计划软件辅助下完成。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1)通过配对卡方检验,评价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诊断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价值;(2)通过Wilcoxon非参数质和检验,对鞍区生殖细胞肿瘤活检术前和术后第1天电解质水平差异,及活检术前和术后第3天垂体激素水平差异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15例患者,112例病理诊断明确,3例未明确病理诊断,活检阳性率97%。其中生殖细胞类肿瘤99例(86%),生殖细胞瘤92例,卵黄囊瘤3例,绒毛膜癌2例,恶性畸胎瘤、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非生殖细胞类肿瘤13例(11%),鞍区病灶6例,其中视神经胶质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各2例,实性颅咽管瘤、Rosai-Dorfman各1例。松果体区病灶6例,其中胶质瘤、淋巴瘤各2例,脑膜瘤、松果体母细胞瘤各1例。基底节区胶质瘤1例。2.(1)生殖细胞类肿瘤99例,其中男76例,女23例,男女比例3.3:1,年龄645岁,平均(20.0±6.1)岁。松果体区27例,鞍区28例,松果体及鞍区双病灶14例,丘脑基底节区23例,其他位置7例。症状为颅高压53例,视力和(或)视野障碍40例,尿崩36例,偏瘫35例,垂体功能底下18例,意识障碍16例,眼球活动障碍5例,其他还有性发育紊乱,癫痫,共济失调等。(2)非生殖细胞肿瘤类病变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757岁,平均(34±33)岁,松果体区、鞍区各6例,基底节区1例。主要症状为颅高压,视力视野障碍,尿崩,闭经,意识障碍等。3.影像学特点(1)生殖细胞类肿瘤:(1)松果体区GCTs:实性病灶18例,囊实性病灶9例;(2)鞍区GCTs:实性病灶20例,囊实性病灶8例;(3)丘脑基底节区GCTs:实性病灶8例,囊实性病灶11例,弥漫浸润未见明显边界4例;华勒氏变性18例;(4)松果体、鞍区双病灶GCTs:实性病灶10例,囊实性病灶4例;(5)其他位置GCTs:实性病灶5例,囊实性病灶2例。(2)非生殖细胞肿瘤类病变:(1)视神经胶质瘤:MRI平扫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后沿视路明显均匀强化;(2)实性颅咽管瘤:MRI平扫呈长或稍长T1、T2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3)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MRI平扫示神经垂体T1高信号影消失及垂体柄增粗,增强扫描可见下丘脑、垂体柄及垂体异常强化;(4)Rosai-Dorfman病:MRI平扫T1呈等信号、T2为等-低信号,病变中心呈T2低信号,周边呈T2等信号,增强扫描均匀强化;(5)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CT平扫病灶表现为稍高密度影;MRI平扫呈长T1、等或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为片状均匀强化;(6)松果体母细胞瘤:MRI平扫呈短T1、短T2信号,呈分叶状,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伴囊壁、坏死;(7)松果体区脑膜瘤:MRI平扫呈长T1短T2混杂信号影,呈囊实性病灶,增强扫面呈不均匀强化,伴囊壁、出血;(8)松果体区胶质瘤:不规则团块状病灶,MRI平扫呈短T1信号,增强可见不均匀强化,PET-CT示肿瘤呈高代谢状态;(9)基底节区胶质瘤:右基底节团块状长T1稍长T2信号,边界欠清楚,病灶外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病灶中间有点状强化。4.肿瘤标记物:99例生殖细胞肿瘤中,41例术前同时检查了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和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β-hcg升高(﹥5 mIU/Ml)15例,生殖细胞瘤12例,绒毛膜癌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AFP升高(﹥10 mIU/Ml)6例,生殖细胞瘤5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β-hcg升高(﹥5 mIU/Ml)与AFP升高(﹥10 mIU/Ml)同时升高3例,生殖细胞瘤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5.统计学分析:通过配对卡方检验,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诊断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具有一定价值(P﹤0.05);通过Wilcoxon非参数质和检验,28例鞍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活检术前和术后第1天电解质水平差异,活检术前和术后第3天垂体激素水平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立体定向活检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直接相关死亡(出血)1例(1%);病变靶点或穿刺针道少量(3-5ml)出血,导致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但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3例(3%);病变靶点血肿较大(30ml)、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立体定向下置管引流1例(1%)。结论1.IGCTs好发于14至26岁之间,松果体区、丘脑基底节区男性多见,而鞍区女性多见。2.血清肿瘤标记物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术前靠肿瘤标记物诊断需要谨慎。3.IGCTs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性,分析总结这些特征,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熟悉IGCTs以外的其他病种,可以提高鉴别诊断。4.在三维可视化图像计划软件辅助下进行颅内病变活检是安全可靠的,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叶国炜[3](2020)在《颅内生殖细胞瘤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颅内生殖细胞瘤(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ICGCT)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的肿瘤,近来随诊治方案发展,但是目前仍不具有特异性诊断方法,现通过我院神经肿瘤外科ICGCT的临床资料对该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提高对该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统计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肿瘤外科从2009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我院神经肿瘤外科收治并经开颅手术或组织学检查确诊病理为ICGCT患者52例,采集患者相关信息,其中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资料、病理资料、术后相关并发症以及患者预后情况,并对此进行分析总结。统计学方法:定量资料被描述为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数值范围)。采用秩和检验评价R×C表。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并用Log rank法及Breslow法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分析在SPSS23统计学软件中实现。结果:本组52例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为16-20岁,总体发病年龄中位数为20.5岁(16-43岁),其中27例为男性患者,25例为女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08:1。男性中位发病年龄为20岁(17-27岁),女性中位发病年龄为31岁(14-53.5岁)。临床表现不一其中头痛、视力下降、头痛伴恶心呕吐较常见,其次多饮、多尿、活动障碍等也可见。甚至出现癫痫、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肿瘤单发为47例,多发占位5例。其中单发病例中以鞍区最常见,共17例;小脑发病9例;额叶发病9例;脑室系统发病6例;松果体区发病5例;颞叶发病1例。其中多发5例,其中4例为双病灶,1例为3病灶。不同性别的肿瘤发病部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6)。各种不同病理亚型中,生殖细胞瘤21例;成熟囊性畸胎瘤20例;未成熟畸胎瘤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7例;未分类畸胎瘤3例。52例患者均进行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其中39例行全切手术,13例次全切。32例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手术+放疗,8例行手术+放了+化疗,1例行手术+化疗。术后并发症以感染最常见为20例,其次无并发症18例,脑积水7例,尿崩6例,垂体功能减退4例,视力下降2例等。结论:1、本组52例患者发病年龄高峰为16-20岁,ICGCT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多样,其中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2、ICGCT预后与性别、肿瘤发病部位、肿瘤是否多发以及治疗方式因素相关。3、ICGCT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性别、肿瘤是否多发、治疗方式,其中性别与治疗方式为保护性因素,肿瘤是否多发为危险因素。
冯昕,赵学明[4](2019)在《颅内畸胎瘤的诊断及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畸胎瘤属于生殖细胞瘤,是卵巢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好发于盆腔,发生于颅内则十分罕见。国内外第一次关于颅内畸胎瘤的报道是在1864年,但颅内畸胎瘤的发病率仍较低。颅内畸胎瘤是起源于胚胎发育时期的原始生殖细胞的先天性异位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5%[1],我国统计的颅内畸胎瘤占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ICGCTs)的29.2%。颅内畸胎瘤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平均年龄小,反映了新
胡慧勇[5](2018)在《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影像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研究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TG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儿童TGCT的超声征象,依据病理诊断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分组比较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回声性质、钙化、囊性区以及彩色血流等声像图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睾丸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睾丸肿瘤独立声像图特征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睾丸肿瘤64例(69.6%),恶性睾丸肿瘤28例(30.4%),最常见的儿童良性TGCT为畸胎瘤,其次为表皮样囊肿,最常见的儿童恶性TGCT为卵黄囊瘤;良性肿瘤组的肿瘤最大径小于恶性肿瘤组[(1.69±0.73)cm对(2.81±1.16)cm,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声像图特征方面,良性肿瘤以回声不均匀为主,恶性肿瘤以回声均匀多见(P=0.000),良性肿瘤组肿瘤内部的钙化和囊性区多于恶性肿瘤组(P=0.000);良性肿瘤组的血流分级低于恶性肿瘤组(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流分级为预测睾丸肿瘤恶性的独立因素,当以Adler分级≥2级为良恶性诊断阈值,则血流分级对睾丸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9%、98.4%、96.7%。结论儿童良恶性TGCT的超声征象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彩色血流分级为预测睾丸良恶性肿瘤的独立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有望成为儿童TGCT良恶性鉴别的重要方法。第二部分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CT诊断价值研究目的探讨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儿童TGCT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CT特征,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分组比较良恶性肿瘤组间的肿瘤大小、CT特征和诊断符合率,采用Logistic回归研究儿童TGCT的危险因素,并分析CT特征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57例儿童TGCT,良性肿瘤组40例(70.2%),恶性肿瘤组17例(29.8%),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畸胎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卵黄囊瘤;恶性肿瘤组肿瘤最大直径均值(2.98±1.35)cm大于良性肿瘤组(1.87±0.7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T特征方面,良性肿瘤组肿瘤密度不均匀多见(26/40,65.0%),恶性肿瘤组肿瘤以密度均匀为主(12/17,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良性肿瘤组肿瘤伴钙化和脂肪多于恶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7),CT增强扫描恶性肿瘤组供血动脉增粗的比例明显多于良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病理结果对照,CT诊断符合率84.2%(48/57),良恶性肿瘤组CT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17例恶性肿瘤临床分期分别为Ⅰ期14例(88.2%)、Ⅲ期2例(11.8%)、Ⅳ期1例(5.9%),CT显示肿瘤出血坏死5例(29.4%),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11.8%),右肺及左肾门转移1例(5.9%),术后随访时间范围(663)月,所有患者均无瘤存活,总体生存率100%;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供血动脉增粗为预测肿瘤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供血动脉增粗诊断儿童恶性TG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0.6%、97.5%、89.5%。结论CT检查儿童TGCT有特异性,肿瘤供血动脉增粗为预测儿童TGCT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CT能初步判断儿童TGCT的良恶性及临床分期,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第三部分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MRI诊断价值研究目的探讨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TGCT)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儿童TGCT的临床资料、MRI检查资料和病理结果,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分组比较良恶性肿瘤组的部位、大小、边界、形态、信号特征、肿瘤囊性变和脂肪变、患侧精索增粗、强化程度以及肿瘤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63例儿童TGCT,其中良性肿瘤45例(71.4%),包括畸胎瘤23例(51.1%)、表皮样囊肿16例(35.6%)、皮样囊肿6例(13.3%),恶性肿瘤18例(28.6%),包括卵黄囊瘤16例(88.9%)、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11.1%)。良性肿瘤组T2WI以混杂信号(20/45,44.4%)和高信号(16/45,35.6%)居多,DWI以低信号(28/45,62.2%)和高信号(16/41,39%)居多,恶性肿瘤组T2WI及DWI均以高信号居多,良恶性肿瘤组在T2WI、DWI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0);良性肿瘤组肿瘤囊性变和脂肪变多于恶性肿瘤组(均P<0.05),恶性肿瘤组肿瘤患侧精索增粗多于良性肿瘤组,且强化程度高于良性肿瘤组(均P=0.000);与病理结果对照,MRI诊断良性肿瘤符合率93.3%,诊断恶性肿瘤符合率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1)。结论MRI评价儿童良恶性TGCT在T2WI、DWI、肿瘤囊性变和脂肪变、患侧精索增粗和强化程度方面均有差异,当超声诊断儿童TGCT不明确时,MRI可提供辅助诊断信息。第四部分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超声、CT及MRI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目的 探讨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TGCT)的超声、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8年7月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儿童TGCT患者的病史资料,术前行超声、CT、MRI检查中的一项或多项影像学检查。采用BlandAltman图分析超声、CT及MRI评估儿童TGCT肿瘤大小的一致性,kappa检验分析三种检查方法评价儿童TGCT影像学特征的一致性,联合诊断试验比较超声、超声与CT联合、超声与MRI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 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能准确评估儿童TGCT的肿瘤大小。Bland-Altman图分析超声评估肿瘤最大直径平均差值`d=-0.15cm,标准差Sd=0.28cm,95%的一致性界限为(-0.690.39cm),95.7%(88/92)测量值在一致性界限内;CT评估肿瘤最大直径平均差值`d=0.01cm,标准差Sd=0.47cm,95%的一致性界限为(-0.900.93cm),96.5%(55/57)测量值在一致性界限内;MRI评估肿瘤最大直径平均差值`d=-0.12cm,标准差Sd=0.26cm,95%的一致性界限为(-0.630.40cm),96.8%(61/63)测量值在一致性界限内。影像学特征方面,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评价肿瘤的边界、形态、肿块性质与病理结果比较均有一致性(均P<0.05),MRI评价肿瘤囊性变的敏感性最好(90.5%),CT评价肿瘤钙化的敏感性高于超声(83.3%对69.8%),MRI评价肿瘤脂肪变的敏感性高于CT(85.7%对75.0%)。与病理结果对照,超声、CT及MRI鉴别儿童良恶性TGCT的准确性分别为95.7%、94.7%、93.7%,三种检查方法鉴别儿童TGCT良恶性的一致性均极好(kappa=0.897,0.872,0.844)。超声诊断儿童TGCT符合率72.8%,超声与CT联合、超声与MRI联合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7%,90.5%,与单用超声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07)。结论 超声、CT及MRI对儿童TGCT均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价值,超声与CT联合、超声与MRI联合诊断能提高儿童TGCT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陈文[6](2018)在《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至2017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3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年龄分布特点及性别差异,为松果体区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影像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与方法通过南方医院PACS系统搜集我院2010年至2017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肿瘤1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组织学来源可将其分为生殖细胞肿瘤,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神经胶质肿瘤以及脑膜肿瘤四大类。2.病理学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将手术切除送检的标本用4%甲醛固定,经过8%盐酸甲酸脱钙后,用石蜡包埋切片,行常规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组织学表现,大部分病例行免疫组化检查。3.统计学处理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性别的比较、年龄分布的比较及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中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较均采用χ2检验。3.结果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松果体区肿瘤中,生殖细胞肿瘤最为常见,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及神经胶质肿瘤次之,脑膜肿瘤较为少见。恶性肿瘤发病率远远高于良性及交界性肿瘤。2.不同病理类型的松果体区肿瘤的发病年龄及性别具有一定特点,生殖细胞肿瘤以20岁以下男性多见;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及神经胶质肿瘤年龄跨度较大,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脑膜肿瘤总体发病年龄偏大。3.松果体区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对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第二部分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113例经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及病理资料,进一步分析各类肿瘤及其不同病理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提高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与方法搜集南方医院2010年至2017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肿瘤1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74例患者行CT平扫,全部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6例行DWI扫描,21例行MRS扫描。肿瘤病理分型及分析方法同第一部分。所有影像资料均分别由一名低年资及一名高年资影像医师共同阅片。病变影像学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界、密度、有无囊变坏死出血、钙化、钙化位置、MRI信号特点、MRS表现、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等。3.病理检查方法同第一部分。4.统计学处理方法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以及良性、交界性及恶性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均采用χ2检验。[结果]钙化在不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中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钙化位置不同在生殖细胞肿瘤及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肿瘤形态差异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松果体区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肿瘤大小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松果体区肿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囊变坏死在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中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囊变坏死率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松果体区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囊变形态在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与其他病理亚型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良性、交界性及恶性松果体区肿瘤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8)。[结论]1.钙化在松果体区肿瘤中常见于生殖细胞肿瘤及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生殖细胞肿瘤钙化多位于肿瘤中心,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钙化多位于肿瘤边缘且多呈爆裂状。2.肿瘤大小在良恶性松果体区肿瘤中差异不明显。松果体区肿瘤边界多清晰,良性、交界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如生殖细胞瘤)多表现为形态规则,恶性程度较高肿瘤多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改变。3.“蝶形征”对于生殖细胞瘤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较大时可沿着脑室系统铸形生长。部分脑膜肿瘤可出现”脑膜尾征”。4.囊变坏死出现多见于生殖细胞肿瘤,多发小囊状改变对于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具有较高特异性。恶性肿瘤囊变坏死率明显高于良性及交界性肿瘤。5.肿瘤内出血多见于绒毛膜癌及含有绒毛膜癌成分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部分级别较高的神经胶质肿瘤及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亦可伴有瘤内出血。6.在松果体区肿瘤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时,诊断上应密切结合松果体区肿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加以鉴别。
梅鑫,李玉华,刘明,郑慧,曹雯君,夏正荣[7](2017)在《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儿童松果体区肿瘤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肿瘤指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42例中,生殖细胞源性肿瘤25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1例、畸胎瘤11例、生殖细胞瘤3例),男性占92%,平均年龄为(7.6±3.3)岁。9例有甲胎蛋白(AFP)升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6例;松果体母细胞瘤12例,其中1例合并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平均年龄(2.7±1.9)岁;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5例,平均年龄(6.4±2.7)岁。临床表现以颅内高压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为主(69%),少数表现为视力障碍、性早熟。不少肿瘤的CT和MR表现有一定相似之处,但有些肿瘤还是具有一定特征。结论:儿童松果体区肿瘤以生殖细胞肿瘤多见,其中以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畸胎瘤多见,影像学表现结合生化指标对肿瘤的定性非常重要。松果体母细胞瘤发病率也较高,影像表现与生殖细胞瘤非常相似,年龄较小是鉴别要点。
赵亚鹏,张玉琪,段虹宇,马羽,梁晖,张庆辉,薛超强,罗斌,潘鑫[8](2017)在《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CGCTs)的个体化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0月至2016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ICGCTs患者,共32例。首次术后病理学检查6例为生殖细胞瘤;26例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s),其中混合性ICGCTs 14例,成熟畸胎瘤4例,未成熟畸胎瘤6例,恶性畸胎瘤1例,绒癌1例。术前4例行化疗;术后16例行化疗,3例行局部放疗,2例行化疗+局部放疗。结果 32例中,平均随访(21.8±13.5)个月;手术全切除17例(53.1%),未全切除15例(46.9%)。12例复发,其中全切除组有3例(3/17),未全切除组9例(9/15),两组复发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有2例复发前后病理学结果不一致。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18.8%)死亡,其中5例术后未行放、化疗,肿瘤复发死亡。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ICGCTs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对NGGCTs,患者可从全切除病变中获益。手术前后个体化的放、化疗对减少复发有益。
鄂天娇[9](2016)在《儿童肾脏及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CT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儿童肾脏肿瘤的临床及CT研究目的:探讨儿童肾脏肿瘤的CT与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儿童肾脏肿瘤的临床和CT资料,了解儿童肾脏肿瘤的病理类型、以及与此相关的发病年龄,探讨各类肾脏肿瘤的CT表现与临床表现有无相关性。结果:男73例,女48例,年龄1个月10岁,平均2.8±2.3岁,以腹部肿块、血尿、发热为主要症状。肾母细胞瘤95例,年龄5个月9岁,平均2.8±2岁。CT表现为肾内边界较清的混杂密度肿块伴较明显囊变坏死,28例伴钙化(28.9%),10例伴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癌栓(10.5%),10例发现肺或肝脏内转移灶。其中,8例Botroyid肾母细胞瘤,6例部分囊状分化的肾母细胞瘤,1例畸胎样肾母细胞瘤,1例伴肾源性残余。先天性中胚层肾瘤6例,均1岁以下,4例为胎内B超发现。CT表现与肾母相似但无钙化,无癌栓,无转移。横纹肌样瘤4例,平均3.5,为浅分叶形,密度混杂,坏死明显,无钙化,3例见包膜下积液,2例伴多发转移灶,1例发现静脉癌栓。透明细胞肉瘤8例,平均3.3岁,坏死较肾母更显着,2例伴远处转移,1例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婴儿骨化性肾肿瘤2例,年龄为4个月和6个月,均以血尿就诊,见肾盏内以钙化为主的较小肿块,1例中等强化,1例无强化。淋巴瘤肾脏浸润2例,双肾多发平扫稍高密度灶。肾透明细胞癌1例,年龄3岁。成熟性畸胎瘤1例,为多房囊性病变伴斑片样钙化及少许脂肪密度。囊性肾瘤1例。后肾腺瘤1例。以血尿为首发或主要伴随症状的共33例(27%,33/121),肾母血尿发生率占27.4%,婴儿骨化性肾肿瘤100%,肾横纹肌样瘤50%,透明细胞肉瘤37.5%,研究血尿与肿块累及肾盂的关系,P=0.000<0.05,相关系数r=0.4516。结论:儿童肾脏肿瘤以肾母细胞瘤占绝大多数(95/121,78.5%),3个月以内以中胚叶肾瘤为主。临床以无痛性腹部肿块和血尿为主要表现。血尿多见于Botroyid肾母细胞瘤、婴儿骨化性肾肿瘤和横纹肌样瘤,血尿的发生于肿瘤侵犯肾脏相关。透明细胞肉瘤、横纹肌样瘤首诊时可发生多处转移。儿童肾脏肿瘤CT及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各自的特点,两者结合能够提高术前诊断水平。第二部分儿童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CT研究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CT及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儿童该部位占位性病变的认识及术前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肾上腺占位性病变126例,7例经临床确诊,其余均由病理证实。分析各类疾病的临床及CT特征,了解相应的临床及CT表现特征。结果:神经母细胞瘤91例,年龄15天8岁,以腹部包块、腹痛、发热为主要表现,其中2例为囊性神经母细胞瘤,18例有转移征象,2例胎内发现。CT为大小不一、分叶状肿块,见钙化(75.8%,69/91)。病灶包绕后腹膜大血管及其分支(46.2%,42/91),静脉癌栓仅2例,15例侵犯临近脏器,31例伴转移。60例测血清NSE水平,平均361.9±387.8 ug/L;77例测血LDH,平均651±1297 U/L;75例测尿VMA,36例增高。节细胞神经瘤8例,5例腹痛,1例发热。肿块边界清,少见钙化(3/8)及坏死(1/8)。肾上腺皮质肿瘤8例,年龄2-8岁,临床表现有性早熟(100%,8/8)、库欣综合征(1/8)。1例皮质腺瘤边界清,密度均匀;7例皮质癌形态基本规则,密度不均匀,见坏死(7/7)及钙化(4/7),增强后见瘤内迂曲供血血管影(6/7)。嗜铬细胞瘤4例,年龄5个月12岁,均有血压增高,伴头痛、腹痛。肿块边界较清,钙化1例,2例有坏死,增强后肿块周边强化明显。生殖细胞肿瘤8例,年龄2个月8岁,6例成熟性畸胎瘤,2例混合型生殖细胞瘤(HCG和AFP显着增高)。肾上腺血肿7例,年龄8天4个月,患儿多有病理性黄疸。CT示占位边界清,平扫低密度,内可见出血,环形强化,随访明显缩小。非神经母肾上腺占位与神经母细胞瘤的NSE值进行比较,P<0.05。分别比较神经母与非神经母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间LDH值,前者无统计学差异(p=0.827),后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儿童肾上腺占位性病变以神经母细胞瘤最多见,血清NSE升高有相对特异性,肿瘤的钙化、包绕血管生长具有特征性。肾上腺皮质癌儿童性早熟为突出表现,瘤体大,肿瘤坏死显着,常见新生血管、腔静脉内癌栓,有助于与神经母的鉴别。小婴儿肾上腺囊性神经母细胞瘤与肾上腺血肿影像学上难以鉴别,需结合临床资料及2-3周随访确诊。高血压是嗜铬细胞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成熟性畸胎瘤有特征性的CT表现。AFP和HCG水平对生殖细胞肿瘤有鉴别意义。
朱晓锋,李绍山,付强,周庆九,刘波,郭正,柳琛[10](2016)在《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对其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为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主要表现头痛、头晕伴恶心,渐进性加重;MRI示病灶位于右侧岛叶。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肿瘤,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术后患者行放化疗,存活期12个月。结论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高度恶性,极具侵袭性,生长迅速,预后极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组织学改变是确诊的主要依据;采用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关键。
二、颅内高密度畸胎瘤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颅内高密度畸胎瘤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影像表现(附5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2 结果 |
2.1 肿瘤的分布及影像特点 |
2.2 手术及病理 |
2.3 术后随访 |
3 讨论 |
(2)立体定向活检对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结果和安全性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手术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病理结果 |
2.2 临床特征分布特点 |
2.3 影像学特点 |
2.4 肿瘤标记物 |
2.5 手术相关并发症 |
2.6 统计学分析 |
3 讨论 |
3.1 生殖细胞肿瘤 |
3.2 立体定向活检术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3)颅内生殖细胞瘤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ICGCT的流行病学及发生机制 |
2.1.1 ICGCT的流行病学 |
2.1.2 ICGCT的发病机制 |
2.2 ICGCT病理学表现及免疫组化 |
2.3 ICGCT临床表现 |
2.3.1 松果体区占位临床表现 |
2.3.2 鞍区占位的临床表现 |
2.4 ICGCT辅助检查 |
2.4.1 放射学检查 |
2.4.2 肿瘤标志物 |
2.4.3 脑脊液 |
2.4.4 立体定向活检 |
2.5 ICGCT鉴别诊断 |
2.5.1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鉴别诊断 |
2.5.2 鞍区生殖细胞瘤鉴别诊断 |
2.5.3 诊断性治疗 |
2.6 治疗 |
2.6.1 非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放疗+化疗) |
2.6.2 手术治疗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年龄与性别及病理亚型间分布特点 |
4.1.1 不同年龄段与性别分布特点 |
4.1.2 不同病理亚型与发病年龄关系 |
4.1.3 不同病理亚型与性别关系 |
4.2 生殖细胞瘤各亚型发生部位 |
4.3 临床表现 |
4.4 组织病理学表现 |
4.5 治疗经过 |
4.6 术后并发症 |
4.7 随访及统计结果分析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颅内畸胎瘤的诊断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颅内畸胎瘤的病理学分类及组织学类型 |
2 临床表现 |
3 检验及影像学表现 |
3.1 肿瘤标志物 (Tumor makers) |
3.2 影像学检查 |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
4.1 诊断 |
4.2 鉴别诊断 |
5 治疗及预后 |
(5)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影像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名词对照及缩写代码 |
绪论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5.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CT诊断价值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5.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MRI诊断价值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5.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超声、CT及MRI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5.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综述 |
6.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6)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附图 |
第二部分 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不足与展望 |
全文总结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7)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9)儿童肾脏及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儿童肾脏肿瘤的临床及CT研究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临床资料的收集 |
3.检查方法 |
4.图像处理与分析 |
5.病理检查 |
6.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121 例12 岁以下肾脏肿瘤患者概况 |
2.肾脏各肿瘤的临床及CT特点 |
3.以血尿为首发或主要伴随症状的肾脏肿瘤 |
讨论 |
1.儿童肾脏肿瘤的种类及年龄分布 |
2.肾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病 |
3.其他儿童肾肿瘤 |
4.儿童以血尿为主诉及主要伴随症状的肾脏肿瘤病例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儿童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CT研究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临床资料的收集 |
3.检查方法 |
4.图像处理与分析 |
5.病理检查 |
6.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概述 |
2.肾上腺各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表现 |
3.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与其他肿瘤的血清NSE、LDH比较 |
讨论 |
1.正常肾上腺的解剖及肾上腺占位的CT定位诊断 |
2.儿童肾上腺占位临床及CT影像学特点 |
3.儿童肾上腺占位的鉴别诊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已发表文章目录 |
(10)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手术方法 |
2 结果 |
2.1手术效果 |
2.2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
3 讨论 |
四、颅内高密度畸胎瘤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影像表现(附5例报道)[J]. 童成文,兰姗,李胜,陈光斌,曹阳,曾照军,胡久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09)
- [2]立体定向活检对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结果和安全性的评价研究[D]. 高晓红. 延安大学, 2020(12)
- [3]颅内生殖细胞瘤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回顾性分析[D]. 叶国炜. 吉林大学, 2020(08)
- [4]颅内畸胎瘤的诊断及治疗[J]. 冯昕,赵学明. 基层医学论坛, 2019(07)
- [5]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影像诊断价值研究[D]. 胡慧勇.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6]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D]. 陈文.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7]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J]. 梅鑫,李玉华,刘明,郑慧,曹雯君,夏正荣. 放射学实践, 2017(06)
- [8]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个体化治疗[J]. 赵亚鹏,张玉琪,段虹宇,马羽,梁晖,张庆辉,薛超强,罗斌,潘鑫.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03)
- [9]儿童肾脏及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CT研究[D]. 鄂天娇.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10]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朱晓锋,李绍山,付强,周庆九,刘波,郭正,柳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