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联合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联合治疗

一、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高文昌[1](2022)在《雷公藤多苷联合氨甲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综合性评价雷公藤多苷联合氨甲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住院并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入组病例均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应用雷公藤多苷口服治疗,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氨甲蝶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度、WOMAC关节评分、晨僵时间及类风湿因子水平、临床有效率变化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试验组WOMAC指数(35.38±5.36),类风湿因子(66.84±26.52)IU/mL,疼痛程度(2.18±0.44),晨僵时间(53.73±15.64)min,对照组WOMAC指数(46.77±7.48),类风湿因子(98.41±32.26)IU/mL,疼痛程度(4.35±0.63),晨僵时间(61.29±20.38)min,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显着高于对照组80.00%,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氨甲蝶呤口服治疗可有效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炎性细胞活性,抑制嘌呤及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释放,缩短晨僵时间以改善关节活动功能,药物联合用药临床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向高,何克剑,尹龙,侯晓强,冯知涛[2](2022)在《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和GRADE证据级别评价》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正清风痛宁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数据库中关于正清风痛宁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后对其进行Meta分析并运用证据评价等级系统(GRADE)进行证据级别评价。结果:共纳入17个RCTs,涉及1 365例患者,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Meta结果显示:正清风痛宁联合用药在治疗RA的总有效率、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ACR20)、ACR50均优于对照组;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证据质量评分均为低级。结论:正清风痛宁联合用药在治疗RA中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纳入文献质量较低,仍需高质量RCT佐证。

周莹莹,刘宇灵,林龙飞,石国琳,李慧,黄璐琦[3](2021)在《青藤碱及其新剂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长期性、顽固性、致残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但长期使用易产生恶心、胃肠道不适、肝损伤等不良反应。青藤碱是源于青风藤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具有镇痛、抗炎、抗菌、降血压等药理作用,临床可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目前,青藤碱尚存在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给药剂量大等不足之处,青藤碱新剂型的开发有望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基于近年来青藤碱的研究进展,对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性质、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和新剂型研究进行了综述,为青藤碱新剂型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黄林燕,朱万寿,刘小莲,陈家良,何智莹[4](2021)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科室2019年1—10月接收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分组法对象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29);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采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0.32%(28/31),对照组临床有效率68.97%(20/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1,P<0.05);研究组治疗后免疫功能各指标(CD3+、CD4+、CD8+、IgG、IgA、Ig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DAS28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整体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陈易[5](2021)在《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发病广泛、病程长、致残率高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此次研究基于循证医学理念,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中医辨证分型治疗RA的临床疗效。通过分析各证型中医药参与治疗所获疗效得出的分析结果,比较中药治疗RA各证型间的疗效差异,初步得出各证型间中医药介入的获益差别,为临床更规范、有效的应用中医药治疗RA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自建库起至2018年10月31日的相关RCT文献;检索内容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类风湿关节炎的8种主要中医临床证型,分别是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亏虚证、肝肾不足证、气阴两虚证。对各证型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的数据进行Meta系统分析,对疗效指标进行异质性、效应值合并和漏斗图分析;比较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与西药治疗RA的疗效差异;并在亚组分析中分别对纯中药与西药、中西药联合用药与西药治疗RA的疗效差异进行对比;最后对8种证型中药和中西药联合用药的疗效做对比。结果:此研究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188篇,参与对比总样本16615例,治疗组即中药组(含中西药联合用药)8680例、对照组即西药组7935例。亚组分析中纯中药组4416例、对照西药组3778例;中西药联合组4264例、对照西药组4157例。(1)风湿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12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207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24%和77.26%,[OR(95%CI)=3.62(2.54,5.17),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8篇,病例总数1006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2.63%和 78.19%,[RR(95%CI)=1.19(1.31,1.25),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4篇,病例总数201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10%和73.00%,[RR(95%CI)=1.23(1.08,1.41),P=0.002]。(2)寒湿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66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5617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83%和76.43%,OR(95%CI)=3.08(2,64,3.61),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24篇,病例总数3301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2.61%和 78.23%,[RR(95%CI)=1.18(1.11,1.25),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42篇,病例总数201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9.50%和 75.26%,[RR(95%CI)=1.16(1.13,1.20),P<0.00001]。(3)湿热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42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3570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14%和73.50%,OR(95%CI)=3.45(2.85,4.18),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28篇,病例总数2441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0.65%和 75.67%,[RR(95%CI)=1.17(1.12,1.23),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14篇,病例总数1129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8.99%和 69.12%,[RR(95%CI)=1.26(1.19,1.33),P<0.00001]。(4)痰瘀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22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817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75%和73.77%,OR(95%CI)=4.09(3.08,5.42),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5篇,病例总数300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2.81%和 76.87%,[RR(95%CI)=1.18(1.04,1.34),P=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17篇,病例总数1517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54%和 73.16%,[RR(95%CI)=1.21(1.14,1.29),P<0.00001]。(5)瘀血阻络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17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612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83%和74.75%,OR(95%CI)=3.77(2.80,5.08),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5篇,病例总数394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4.20%和 81.28%,[RR(95%CI)=1.14(1.03,1.27),P=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12篇,病例总数1218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3%和 72.73%,[RR(95%CI)=1.23(1.16,1.31),P<0.00001]。(6)气血亏虚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9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904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75.06%,OR(95%CI)=3.56(2.41,5.28),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2篇,病例总数168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3.10%和 77.78%,[RR(95%CI)=1.20(1.05,1.37),P=0.006];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7篇,病例总数736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3%和74.46%,[RR(95%CI)=1.22(1.14,1.31),P<0.00001]。(7)肝肾不足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20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888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91%和69.97%,OR(95%CI)=3.32(2.59,4.26),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16篇,病例总数1575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9.33%和 71.33%,[RR(95%CI)=1.26(1.19,1.32),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4篇,病例总数313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13%和 63.69%,[RR(95%CI)=1.25(1.10,1.43),P=0.0010]。P 值小于 0.05 说明疾病疗效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8)气阴两虚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0篇,因为无法检索到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则最终无法进行Meta分析,也无数据参与证型间的疗效对比。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证型中西药联合用药及纯中药组治疗RA的总有效率均优于西药常规治疗组;湿热痹阻证、瘀血阻络证中西药联合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纯中药组。

唐琳[6](2020)在《正清风痛宁在AIA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初步研究及其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初步探讨正清风痛宁在佐剂性关节炎(AIA)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并系统评价正清风痛宁单用及其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建立AIA大鼠模型,采用90mg/kg正清风痛宁单次灌胃给药,并探讨其在动物体内的血药浓度吸收特性,并与之前的研究进行对比;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Pubmed、Geenmedical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正清风痛宁单用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R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6月20日。按Cochrane评价员手册5.1.0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清风痛宁单次灌胃给药90mg/kg剂量后,在AIA模型SD大鼠体内Tmax为12±4.47min,Cmax为21.45±7.63μg/mL,T1/2为67.40±12.07min,AUC0-t为1924.63±229.79μg·min·mL-1,AUC0-∞为2081.37±326.14μg·min·mL-1,CL/F为47.27±5.27mL·min-1·kg-1,V/F为4341.70±687.52mL/kg;最终共纳入36篇文献,共计3767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正清风痛宁单独用药亚组治疗RA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握力改善、对关节肿胀指数改善、对关节压痛指数改善、对血沉改善、对类风湿因子改善、对C-反应蛋白改善与对照组相当;对晨僵时间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正清风痛宁联合常规西药亚组治疗RA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晨僵时间的改善、对握力改善、对关节肿胀指数改善、对关节压痛指数改善、对血沉的改善、对类风湿因子改善、对C-反应蛋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正清风痛宁单用亚组及其联合用药亚组的安全性均优于单纯常规西药对照组。结论:相比正常SD大鼠,正清风痛宁在SD大鼠RA病理状态下吸收和消除速度加快,可能吸收程度较低,即RA改变了正清风痛宁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基于当前证据,正清风痛宁单用治疗RA与治疗RA基础药物疗效相当;在联合RA基础药物治疗中加用正清风痛宁能显着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降低实验室指标。且正清风痛宁单用组及其联合用药组的安全性均优于基础药物对照组。但由于受纳入研究文献数量和质量限制,尚需开展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系统评价正清风痛宁单用及其联合常规西药治疗RA有效性和安全性。

李贺[7](2020)在《穿心莲内酯对弗氏完全佐剂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保肝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以外周关节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最终可导致关节组织破坏和关节畸形。随着疾病的进展,最终可导致不可逆的关节破坏及残疾的发生[1]。低剂量甲氨蝶呤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被广泛应用,但是长期用药过程中所产生的肝脏毒性问题不可忽视。因此联合用药在增强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其肝毒性成为新的研究方向。目的:1.研究穿心莲内酯联合甲氨蝶呤对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抗关节炎疗效研究。2.研究穿心莲内酯联合甲氨蝶呤对弗式完全佐剂大鼠保肝效果及机制研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足跖部注射0.1 ml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0.5%CMC-Na溶液);模型对照组(n=8);甲氨蝶呤治疗组(MTX,2mg/kg.w),甲氨蝶呤溶液腹腔注射;穿心莲内酯联合甲氨蝶呤组(AD+MTX,n=8),穿心莲内酯CMC-Na溶液50 mg/kg灌胃合并甲氨蝶呤(2mg/kg.w)腹腔注射;穿心莲内酯治疗组(AD,n=8),50mg/kg.d,灌胃给药;免疫注射后于1、5、7、10采用足趾测量仪测量足爪体积,并观察大鼠状态。免疫注射后第11天至45天,分别给予不同组大鼠以不同的治疗措施,每日对大鼠进行称重,并每周记录足爪体积。第46天时,采用Bruker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对足爪进行X光拍照,以观察各组大鼠软骨侵蚀情况并评估炎症严重程度。后乙醚麻醉大鼠后,通过腹主动脉取血,使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采用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并对肝组织进行匀浆后测定肝脏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水平,并对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比较各组肝脏损伤水平。结果:联合穿心莲内酯治疗增强了甲氨蝶呤的抗关节炎能力,与甲氨蝶呤单独治疗组相比,穿心莲内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组大鼠足爪体积显着减少(P<0.05),大鼠体重显着提高(P<0.05),IL-6、IL-1β、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5),X光检查显示联合治疗显着改善了大鼠的骨侵蚀情况和关节炎症状态。与甲氨蝶呤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肝脏抗氧化指标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显着提高(P<0.05),丙二醛水平显着降低(P<0.05),提示了穿心莲内酯对于甲氨蝶呤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病理学检查进一步证实了穿心莲对于甲氨蝶呤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结论:在本研究中,穿心莲内酯单独治疗能够显着减少弗氏完全佐剂的炎症反应,穿心莲内酯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在改善关节炎炎症的同时,显着减轻了甲氨蝶呤治疗所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其机制有可能与抗氧化自由基、抑制过氧化作用有关。总之,穿心莲内酯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组合,其在增效的同时降低了主要相关不良反应,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治疗效果和应用可能性。

白冰清[8](2020)在《非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发生在滑膜关节及其他组织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细菌病毒和多项细胞炎性因子的联合作用相关。病情发展迁延,预后差,疾病负担较重,是我国致残率较高的病因之一,且RA患者的预期寿命比普通人缩短近10年。目前的抗风湿药物分为生物制剂(Biological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bDMARDs)和非生物制剂(conventional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cDMARDs)两大类,非生物制剂作为传统的抗风湿药目前依旧是主力军,本研究探索非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的预后的影响因素与相关规律,以便对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提高RA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在辽宁省级三级甲等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连续收集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纳入所有确诊的18周岁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记录其基本信息和用药情况,筛选整理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分组,评估患者入院的关节肿痛指数,并从病案数据管理平台调取患者临床生化指标,计算治疗前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估指数(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在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治疗6个月的疗效相关指标信息,计算治疗后DAS28指数,通过比较ΔDAS28评估RA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定有疗效和无疗效的患者,利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描述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n(%)表示,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统计分析中,单因素分析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RA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建立RA预后的预测模型,模型的区分能力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评价,校正能力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利用容忍度、方差膨胀因子等对纳入本研究的因素之间的共线性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对存在共线性关系的属性进行筛选。统计检验采用双侧概率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显着性标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21例,包括男性97例,女性424例。经过六个月的随访,196例患者疾病活动度降低,定义为有疗效,占比37.6%,325例患者疾病活动度未降低,定义为无疗效,占比67.4%。对两组数据赋值后描述性分析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男性患者的疗效显着升高(χ2=3.892,P=0.049),在血清免疫学生化指标比较中,C反应蛋白>5mg/L(χ2=5.7,P=0.017)、红细胞沉降率>20mm/h(χ2=9.498,P=0.002)均为与RA治疗有疗效显着相关的因素、在血常规指标中,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升高(χ2=8.269,P=0.016)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降低(χ2=8.242,P=0.016)与RA患者治疗有疗效显着相关。按性别分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RA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有类风湿因子(P=0.010),CRP(P=0.043),ESR(P=0.042),发病时三类指标阳性均为男性RA患者预后有疗效的保护性因素。影响女性RA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吸烟(P=0.037),CRP(P=0.034)、ESR(P<0.001),女性RA患者发病时吸烟、CRP阳性、ESR阳性均为RA女性患者预后有疗效的保护性因素。按用药类型分组后,结果显示,甲氨蝶呤治疗组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P=0.016)、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P=0.012)、甘油三酯(P=0.004)、CRP(P=0.012),该四类指标在发病时升高均为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来氟米特治疗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有ESR(P=0.004)、PDW(P=0.041)、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P=0.032)、HGB(P=0.027),其中ESR、PDW升高是预后的保护因素,RBC、HGB升高是预后的危险因素,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组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IgM)(P=0.041)、HGB(P=0.016),其中IgM升高为保护因素,HGB升高为危险因素。建立RA患者总体治疗的预后模型以及药物分类的患者预后模型建立进行对比,最终RA患者总体预后预测模型中影响因素包括PDW(OR=1.582(1.067,2.347),P=0.023)、ESR(OR=1.821(1.182,2.805),P=0.007),HGB(OR=0.686(0.480,0.980),P=0.039)。甲氨蝶呤治疗组患者预后模型影响因素为LDL-C(OR=4.145(1.263,13.604),P=0.019)、CRP(OR=9.535(1.148,79.179),P=0.037)。来氟米特治疗组RA患者预后模型影响因素包括ESR(OR=4.145(1.263,13.604),P=0.019)、PDW(OR=1.800(1.010,3.422),P=0.046)、HGB(OR=0.579(0.369,0.909)P=0.017),对四种预后模型的评价结果为:总体RA患者预后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612,甲氨蝶呤治疗组患者预后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737,来氟米特治疗组患者预后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627。结论:1、辽宁地区女性RA患者的6个月治疗有效率高于男性患者,应更多关注男性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提高男性患者的预后情况;2、接受非生物药物治疗的RA患者,治疗前血液PDW、ESR水平较高的患者预后更好,HGB升高的患者预后更差。

李逸群,胡瑞学,贾可欣,王金霞,徐腾腾,崔瑞昭,明瑞蕊,李泰贤,刘春芳,廖星,林娜[9](2020)在《雷公藤多苷(甙)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系统评价》文中认为为了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甙)片(TGT)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不良反应(ADR),该研究检索并收集了四大中文数据库(CNKI, VIP, WanFang, SinoMed)和三大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 EMbase, PubMed)建库以来至2019年8月关于TGT治疗RA的所有研究类型的文献,并按目前国际公认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或报告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资料评估、提取及Meta分析。共纳入79篇文献,包括治疗组为TGT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CT)、病例系列、病例报告以及对照组为TGT的RCT。纳入7篇病例报告中,使用TGT患者出现14例ADR;纳入24篇对照组为TGT的RCT研究中,共1 153例患者使用TGT发生507例ADR;纳入治疗组为TGT的30篇RCT、11篇non-RCT、7篇病例系列研究中,共2 214例患者使用TGT发生765例ADR。48篇治疗组为TGT的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的总ADR发生率为0.23(95%CI[0.22,0.24]);ADR结局主要针对生殖、胃肠、皮肤及其附件、血液、肝胆系统损害,其合并ADR发生率分别为0.14(95%CI[0.12,0.17]),0.07(95%CI[0.06,0.08]),0.06(95%CI[0.04,0.07]),0.04(95%CI[0.03,0.05]),0.04(95%CI[0.03,0.05]);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单用TGT的ADR尤其是胃肠、生殖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发生率均高于与甲氨蝶呤或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联用;日用剂量越大或用药时间越长,ADR尤其是胃肠系统损害的发生率越高;不同厂家TGT对不同系统损害的发生率不同,其中湖南对女性生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最高,江苏对皮肤及附件损害的发生率最高。提示临床使用TGT治疗RA可能引起多系统ADR,以生殖系统损害发生率最高、胃肠系统损害次之,单用、日用剂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不同药物厂家均可能增加ADR的发生风险。因此,建议RA患者使用TGT治疗时要尽量少量、短时间、联合用药,做好生殖、胃肠、肝胆等系统保护措施,并注意对不同厂家药物的反应,最大限度避免可能产生的ADR。

王晓珊[10](2017)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临床试验》(节选)汉译翻译报告》文中指出医学是一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学科,先进的医学技术有助于更好地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如今,中国日渐推进医学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医学翻译则成为了国内外医务人员沟通交际的重要桥梁,也为中国医务人员实时提供最新的国外医学研究动态。本翻译报告通过翻译英语医学书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临床试验》的第一章至第三章,旨在较全面地为中国医务人员提供国外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治疗研究结果;同时从词句层面总结出一些医学英语的翻译方法,供相关领域的译者参考。在报告中,笔者首先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方面分析了医学英语的文体特征,医学英语常用专业术语、多义词、缩略语和名词化结构,句型多呈被动句、无灵主语句、从句和复杂长难句,语篇整体上严谨性高、逻辑性强、专业化程度大。翻译中出现任何细微误解和错误都可能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影响,甚至会威胁人类生命。因此,“内容准确”和“语言清晰”是医学翻译的基本要求。为了能在译本中同样展现出医学文本的这些特点,笔者在翻译实践中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并结合运用词性转译、增译、拆译等多种翻译技巧,以求用最切近、自然、对等的语言再现源文信息。经过翻译实践报告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医学翻译,译者应具备较全面的能力。首先,要熟悉医学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和专业术语,了解医学英语的词句特征和语篇构造;其次,医学翻译的高度专业化要求译者能熟练运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并能结合一定的翻译理论、策略和方法来辅助翻译;最后,由于医学英语信息量大且不易理解,这就要求译者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来消化源文本内容,并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本翻译实践报告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希望能为医学英语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二、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论文提纲范文)

(1)雷公藤多苷联合氨甲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WOMAC指数、类风湿因子、临床体征变化情况比较
    2.2 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2)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和GRADE证据级别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
    1.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
    2.2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
        2.3.1 总有效率
        2.3.2 晨僵
        2.3.3关节压痛数
        2.3.4 ESR
        2.3.5 RF
        2.3.6 CRP
        2.3.7 DAS28
        2.3.8 ACR20
        2.3.9 ACR50
        2.3.1 0 不良反应
    2.4 发表偏倚
    2.5 GRADE评分
3 讨论

(3)青藤碱及其新剂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青藤碱的基本性质
2 青藤碱治疗RA的临床研究
3 青藤碱治疗RA作用机制
    3.1 减轻炎症反应
    3.2 免疫抑制作用
    3.3 抑制滑膜增生
    3.4 减轻骨破坏
4 青藤碱的新剂型研究
    4.1 脂质体
    4.2 传递体
    4.3 醇质体
    4.4 传递醇质体
    4.5 微乳
    4.6 微球
5 展望

(4)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比较
3 讨论

(5)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认识
        1.1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认识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症状
        1.3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用药
    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2.1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名
        2.2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2.3 类风湿关节炎辩证分型的认识及发展
        2.4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法及用药
第二部分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相关文献Meta分析
    1 系统评价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及结果
    2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文献基本情况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3 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3.1 文献筛选结果
        3.2 文献基本情况
        3.3 文献质量评价
        3.4 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4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4.1 文献筛选结果
        4.2 文献基本情况
        4.3 文献质量评价
        4.4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5 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5.1 文献筛选结果
        5.2 文献基本情况
        5.3 文献质量评价
        5.4 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6 类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6.1 文献筛选结果
        6.2 文献基本情况
        6.3 文献质量评价
        6.4 类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证临床疗效评价
    7 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亏虚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7.1 文献筛选结果
        7.2 文献基本情况
        7.3 文献质量评价
        7.4 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亏虚证临床疗效评价
    8 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8.1 文献筛选结果
        8.2 文献基本情况
        8.3 文献质量评价
        8.4 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证临床疗效评价
    9 分析结果
        9.1 纳入文献总体情况统计
        9.2 疗效对比
第三部分 证型分布及常见的复合证型
    1 临床单一证型的分布情况
    2 临床常见的复合证型及论治方法
        2.1 湿热瘀阻证
        2.2 寒热错杂证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2 Meta分析过程及结果
    3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型分布情况
    4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正清风痛宁在AIA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初步研究及其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中医对RA的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1.2 青藤碱的研究进展
        1.2.1 青藤碱的化学研究
        1.2.2 青藤碱的药理作用研究
        1.2.3 青藤碱的安全性研究
        1.2.4 青藤碱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1.2.5 青藤碱临床治疗RA的系统评价研究进展
    1.3 结语
第二章 正清风痛宁在AIA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初步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药
    2.2 AIA模型的建立及给药
    2.3 AIA模型复制的评价
        2.3.1 大鼠一般情况
        2.3.2 足肿胀容积的测量
        2.3.3 关节炎评分
    2.4 大鼠血浆样本的采集
    2.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1 盐酸青藤碱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5.2 己酮可可碱内标溶液的制备
        2.5.3 血浆供试品样品的制备
    2.6 分析条件
    2.7 统计学方法
    2.8 实验结果
        2.8.1 大鼠的一般情况
        2.8.2 大鼠的体质量、足肿胀度及关节炎评分
        2.8.3 方法学验证
        2.8.4 SD大鼠单次灌胃给予90mg/kg盐酸青藤碱后的药动学研究
    2.9 小结
第三章 正清风痛宁单用及其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3.1 PRISMA声明
    3.2 资料与方法
        3.2.1 纳入标准
        3.2.2 排除标准
        3.2.3 检索策略
        3.2.4 资料提取
        3.2.5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2.6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纳入文献情况
        3.3.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3.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3.3.4 Meta分析结果
        3.3.5 发表性偏倚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穿心莲内酯对弗氏完全佐剂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保肝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风湿性关节炎概述
    2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
        2.1 遗传和环境因素
        2.2 滑膜免疫过程和炎症
        2.2.1 适应性免疫途径
        2.2.2 激活先天免疫系统
        2.2.3 炎症反应
        2.3 结构破坏
        2.3.1 软骨损伤
        2.3.2 骨质侵蚀
        2.4 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性后果
    3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措施
        3.1 非甾体镇痛消炎药
        3.2 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3.3 糖皮质激素
        3.4 生物制剂
        3.5 中药治疗
    4 穿心莲内酯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
第一章 穿心莲内酯联合甲氨蝶呤对弗式完全佐剂大鼠抗炎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对象
        1.1.2 实验设备
        1.2 实验主要材料、试剂
    2 实验方法与分组
        2.1 实验动物的饲养
        2.2 弗氏完全佐剂(CFA)关节炎模型的制备及分组
        2.3 给药方法
        2.3.1 药液配制
        2.3.2 给药方式
        2.4 大鼠体重评估
        2.5 关节肿胀评估
        2.5.1 足趾体积
        2.5.2 X光观察骨侵蚀
        2.6 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测定
        2.6.1 收集血样与准备试剂
        2.6.2 检测程序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大鼠体重及大体情况观察
        4.2 大鼠足体积
        4.3 大鼠足X光检查
        4.4 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
    5 讨论
    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穿心莲内酯对弗氏完全佐剂关节炎大鼠甲氨蝶呤肝毒性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对象
        1.1.2 实验设备
        1.1.3 实验主要材料、试剂
    2 实验方法与分组
        2.1 实验动物的饲养
        2.2 模型制备及给药方法
        2.3 血清GOT、GPT、LDH和AKP水平测定
        2.3.1 血清GOT、GPT测定
        2.3.2 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测定
        2.3.3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
        2.4 肝脏氧化应激指标MDA、CAT、GSH-Px、GSH测定
        2.4.1 丙二醛(MDA)水平测定
        2.4.2 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测定
        2.4.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微量还原谷胱甘肽(GSH)测定
        2.4.4 肝脏匀浆蛋白浓度测定
        2.5 组织病理切片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肝脏指数
        4.2 血清肝酶指标
        4.3 肝脏抗氧化指标
        4.3.1 肝脏匀浆丙二醛(MDA)水平
        4.3.2 肝脏匀浆过氧化氢酶(CAT)水平
        4.3.3 肝脏匀浆GSH-Px、GSH水平
        4.4 肝脏病理切片
    5 讨论
    6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8)非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纳入排除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相关指标的定义方法及参考范围
        2.2.3 伦理审批
    2.3 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
        2.3.1 数据整理
        2.3.2 统计分析
        2.3.3 共线性诊断
        2.3.4 质量控制
    2.4 主要研究因素的赋值说明
3 结果
    3.1 纳入研究RA患者的预后情况与基本资料分析
    3.2 RA患者性别分组的分析
    3.3 以药物分组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3.3.1 以药物分组的描述性分析
        3.3.2 药物分组单因素分析
    3.4 影响RA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4.1 总体RA患者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4.2 药物分组的RA患者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5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评价
4 讨论
    4.1 人口学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4.2 非生物制剂联合用药对治疗的有效性
    4.3 血清炎性指标在预后中的影响
    4.4 糖脂代谢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4.5 血常规指标在预后中的影响
    4.6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实践报告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雷公藤多苷(甙)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方法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数据提取与处理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
    2.2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3.1 RCT
        2.3.2 non-RCT
        2.3.3 病例系列
        2.3.4 病例报告
    2.4 ADR分析
        2.4.1 病例报告
        2.4.1.1 一般情况
        2.4.1.2 ADR与用药方式的关系
        2.4.1.3 ADR与日用剂量的关系
        2.4.1.4 ADR与药物厂家的关系
        2.4.1.5 ADR发生时间
        2.4.1.6 ADR愈后
        2.4.2 治疗组有TGT的RCT、non-RCT、病例系列
        2.4.2.1 文献基本信息
        2.4.2.2 部分研究数据处理
        2.4.2.3 ADR系统分布
        2.4.2.4 总ADR及各系统ADR发生率的Meta分析
        2.4.2.5 总ADR发生率的亚组分析
        2.4.2.6 胃肠、生殖、皮肤及其附件、血液、肝胆系统ADR发生率的亚组分析
        2.4.2.7 发表偏倚
        2.4.3 对照组为TGT文献
        2.4.3.1 一般情况
        2.4.3.2 ADR归属系统
        2.4.3.3 ADR与用药方式关系
        2.4.3.4 ADR与日用剂量关系
        2.4.3.5 ADR与用药时间的关系
        2.4.3.6 ADR与药物厂家的关系
        2.4.3.7 ADR愈后
3 讨论
    3.1 ADR评定
    3.2 ADR系统分布与发生率
    3.3 ADR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
        3.3.1 用药方式
        3.3.2 日用剂量
        3.3.3 用药时间
        3.3.4 药物厂家
    3.4 本研究的优势与局限性

(10)《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临床试验》(节选)汉译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 of the Task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Task Description Chapter 2 Preparation for Translation
2.1 Analysis of Medical English
    2.1.1 Lexical Features
    2.1.2 Syntactic Features
    2.1.3 Stylistic Features
2.2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3 Searching and Reading the Parallel Texts
2.4 Preparing Auxiliary Tools
2.5 Building Medical Term Glossaries
2.6 Quality Control Chapter 3 Translation Theory
3.1 Introduction to Equivalence Theory
3.2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2.1 Introduction to Eugene A. Nida
    3.2.2 Content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4.1 Translation of Vocabularies
    4.1.1 Translation of Nouns
    
4.1.1.1 Translation of Medical Terms
    
4.1.1.2 Translation of Acronyms
    
4.1.1.3 Translation of Polysemies
    
4.1.1.4 Translation of Nominalizations
    4.1.2 Translation of Adverbs
    4.1.3 Transalation of Adjectives
4.2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4.2.1 Translation of Passive Voice
    4.2.2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4.2.3 Translation of Adverbial Clauses
    4.2.4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icated Sentences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in Findings
5.2 Limitation References Appendix 1 Source Text & Target Text Appendix 2 Glossary of Medical Terms Appendix 3 Glossary of Medical Acronyms Acknowledgements

四、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论文参考文献)

  • [1]雷公藤多苷联合氨甲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观察[J]. 李云,高文昌. 中国医药指南, 2022(06)
  • [2]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和GRADE证据级别评价[J]. 向高,何克剑,尹龙,侯晓强,冯知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2(03)
  • [3]青藤碱及其新剂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 周莹莹,刘宇灵,林龙飞,石国琳,李慧,黄璐琦. 中草药, 2021
  • [4]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分析[J]. 黄林燕,朱万寿,刘小莲,陈家良,何智莹. 中外医疗, 2021(17)
  • [5]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D]. 陈易.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正清风痛宁在AIA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初步研究及其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系统评价[D]. 唐琳.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7]穿心莲内酯对弗氏完全佐剂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保肝效果的研究[D]. 李贺. 郑州大学, 2020(02)
  • [8]非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白冰清.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9]雷公藤多苷(甙)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系统评价[J]. 李逸群,胡瑞学,贾可欣,王金霞,徐腾腾,崔瑞昭,明瑞蕊,李泰贤,刘春芳,廖星,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4)
  • [10]《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临床试验》(节选)汉译翻译报告[D]. 王晓珊.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类风湿关节炎的联合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