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税收收入、GDP及我国宏观税负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辛本艾,王晖[1](2021)在《1994—2020年我国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变迁——基于一个整合性的指标体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在对国内外关于宏观税负及税收弹性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税收经济统计分析实践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包括四个口径的宏观税负及税收弹性整合性指标体系。以此分析我国税收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展现了我国宏观税负自1994年以来快增、震荡、稳定、下降并趋稳的过程。同时发现,宏观税负及税收弹性的阶段性特征明显,不同口径间宏观税负差异有随时间推移而逐步扩大的趋势,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措施对宏观税负及税收弹性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提出了正确看待新形势下我国宏观税负及税收弹性水平,继续完善现代财税体制的建议。
董雪[2](2021)在《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兼顾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并要“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2019年、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相继提出要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结构性减税等积极的财政收入政策。可见,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优化现行税收结构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在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外部出口大幅下降、内部结构亟需调整的内外双重压力,合理有效的税收调控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尤为重要,继续实施和完善大规模减税降费及结构性减税政策是必然之举。有鉴于此,探究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实证检验了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效应与非对称影响效应,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层面探究了我国税收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首先,本文在理论分析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借助时变协整模型考察了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协整关系,并运用分位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随后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SV-TVP-FAVAR)模型分别考察了宏观税负与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冲击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着的时变协整关系与长期负向均衡关系,且二者之间不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仅表现为税收政策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从总量视角来看,宏观税负的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着的负向抑制效应;从结构视角来看,增加商品税主要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效应,增加所得税能够显着促进经济增长,但增加财产税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抑制效应。其次,本文从短期视角出发,基于贝叶斯平滑迁移向量自回归(ST-BVAR)模型探究了不同经济周期下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效应,随后从长期视角出发,利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检验了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长期非对称效应,结果发现:从短期视角来看,在经济衰退期,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消费水平和投资水平主要产生了微弱的正向冲击效应;在经济扩张期,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消费水平和投资水平主要产生了负向冲击效应。从长期视角来看,我国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着的长期均衡关系与非对称效应,税收的负向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效应弱于其正向波动所带来的抑制效应。再次,本文在理论分析税收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驱动机制基础上,运用带有潜在门限变量的时变系数向量自回归(LT-TVP-VAR)模型考察了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复苏时期及经济新常态时期我国税收结构对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供给的动态影响,试图厘清税收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以探究不同时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合理税收结构。结果发现:在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复苏时期和经济新常态时期,税收结构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劳动力水平均产生了显着的正向影响效应,而对技术进步则产生了显着的负向影响效应;除了劳动力水平,税收结构对其他三类要素供给的时变影响效应均在经济复苏时期和经济新常态时期较强,在经济危机时期较弱,而税收结构对劳动力水平的影响效应在三个时期内均较强;在响应的持续期方面,除劳动力水平外,税收结构对其他三个要素供给均具有短期影响效应,长期内影响效应基本不存在,而对劳动力水平在短期和长期内均具有显着的影响效应。最后,本文基于税收经济效应理论分析了税收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需求传导渠道,并采用一个Metropolis-Hastings(MH)抽样规则下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系数结构向量自回归(SV-MH-TVP-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宏观税负与税收结构冲击对消费和投资的时变影响效应,随后基于时变方差分解思想探究了税收政策冲击对消费和投资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发现:宏观税负对消费产生了负向影响,税收结构中商品税和所得税对消费产生了负向影响,而财产税对消费产生了正向影响;宏观税负对投资产生了负向影响,税收结构中商品税对投资产生了正向影响,所得税和财产税对投资产生了负向影响;时变方差分解显示了不同时期我国税收政策对消费与投资变化的贡献程度存在着显着的异质性。本文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对我国税收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着的时变性影响和非对称性影响,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外部环境下我国税收政策对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要素供给、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影响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因此,总量驱动与结构优化的双轮调控税收政策更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根据不同经济目标适时调整税收结构,针对不同时期不同要素供给及经济内需侧重充分发挥结构性减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调控作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李佳[3](2021)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性的着力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产业链上还存在低端化的“卡脖子”“掉链子”现状,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理应纳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视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税收既是政府在供给侧提供的公共政策产品,也是产业政策的有效工具,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政策支柱。“十三五”时期,税收在“三去一降一补”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重大税收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地税机构合并的税务组织机构改革也配套跟进,税收总量负担和税收遵从成本双向降低,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凸显。实践证明,税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需求,充分利用税制优化来助力供给侧改革,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特别是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把税制纳入政府供给公共产品或公共经济政策结构性改革的视阈,分析税制改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税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基于总量指标、结构指标、区域税收竞争等视角进行实证检验,多维度分析税制设计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效应。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显示,税收的总量负担、分产业负担、劳动力资本要素负担,消费和投资的税收结构比列、所得税和商品税的税收结构比例,地方税收竞争程度等都对产业结构具有显着的抑制或者促进作用。今后和未来一段时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仍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据此建议,在未来的税制优化过程中,继续把“减税降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政策的重要内容;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商品和劳务税比重,不断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现代税收体系;健全地方税体系,给予地方一定范围内独立的税收立法权和财政管理权限,在保证地方财政支出的前提下,鼓励地方税收竞争,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税收产业政策的作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针对个别产业、行业,甚至企业集团来制定鼓励或限制性的税收政策,达到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和效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的主要创新,一是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深入地阐释了税制作用于产业结构的内在机理,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视阈。二是鉴于目前国内外关于税收制度和产业结构研究多集中在税收制度的某个领域、某个税种、某项产业税收政策,本文从多角度全面分析税制的产业结构效应,并利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至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结果检验,对深化相关研究提供较好的研究资料和数据积累。三是多维度分析税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运用高度化和合理化两个指标来描绘产业结构的状态,并充分考虑全要素生产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而从税收总量、结构、行业、区域等四个维度,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分析税收制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增强了分析的系统性,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
赵计芹[4](2021)在《青海省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构成部分,在收入分配的调节、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经济的增长能够促进税收的产生,同时税收的发展亦会带来经济的发展,所以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术界逐渐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青海省地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的东段,自然条件较为复杂,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经济发展动能不足,人们生活水平有待提高。众所周知,税收与经济增长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研究分析青海省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为制定青海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加强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本文为了更加深入、准确地研究青海省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二者之间关系获得更为科学的认知,所以采用了文献研究,并结合实证分析的写作方法。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以下几个方面: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得出了青海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税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税收总量增速波动大,税收弹性不合理,税收结构体系不够优化,税收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利用计量经济学相关知识,借助Eviews10.0软件分析了青海省不同税种收入与GDP增长率之间的作用关系,并且根据回归结果构建了税种收入与GDP增长率之间的VAR模型,得出不同税种上一时期的税收增长率对本期经济增长率均具有正向作用,其中增值税对GDP增长率的拉动作用最明显。针对青海省存在的税收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建议。青海省既要创新优化税种结构,同时做好税收的征收管理工作,也要制定与本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税收制度。此外,对于青海省来说,还要创造高效的税收服务环境,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赵添奕[5](2020)在《我国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区域差异研究 ——基于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区域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是指某一地区的企业所得税中观税负,是中观税负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企业所得税政策对地区经济作用的反映。企业所得税政策调整产生的效应最终都会反映到区域企业所得税负担上来,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产生影响。区域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水平应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否则就会出现税负失衡的现象,而这种失衡在我国区域间和区域内部都是存在的。而税收营商环境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营商环境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由于我国税法是全国统一的,31个省市间企业所得税名义税负理论上是基本一致的。但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间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普遍比欠发达地区重,导致各地区间税收营商环境差异大。但对于企业来说,发达地区依然比欠发达地区更有吸引力,大多数企业更愿意落户于发达地区。这表明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应适度,既不是越轻越好,也不是越重越好。实际税负过重,会增加企业的纳税压力,打击企业纳税的积极性;实际税负太轻,财政资金不足,公共服务跟不上,会影响整体营商环境。企业更多的是看重整体营商环境的优劣,而不是单纯的税负,公共服务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所以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区域差异会间接影响地区招商引资,影响地区的税收营商环境,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展。本文基于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视角,通过对我国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区域差异的研究,根据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建立实证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地区税收营商环境,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地区应通过采取加强税收征管、做大做强当地企业、提高税源集中度等措施,适度提高地区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改善地区税收营商环境,从而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刘畅[6](2020)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应分析 ——以云南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国适时做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决定,以改革的方式解决结构性问题。减税降费政策作为经济政策中的重要调控手段,能更具有针对性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对减税降费政策提出精准化要求。“减税降费”政策已然是全国各省市未来的重点工作之一,但随着减税经费规模的扩大,减税降费政策容易忽略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导致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偏差。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欠发达地区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进行研究,为建立减税降费的长期保障机制来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云南省为例,通过数据分析、面板回归及门槛效应,评述减税降费政策在云南省的实施效应,得到减税降费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分析云南省减费降税政策存在的不足及原因,评估减税降费政策在云南省实施效应,在借鉴其他国家在欠发达地区实施减税降费等相关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减税降费政策的完善提出对策建议:规范实施程序,落实减税力度;结合省市发展,精准税收优惠;优化税制结构,降低企业税负;扶持新兴产业,促进市场出清。
仇煜玮[7](2020)在《乌兰察布市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让企业轻装上阵。201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做出了最新部署: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要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要让减税降费直达市场主体,政策有效且普惠,影响直接而深刻。本文以乌兰察布市为研究主体,以财政数据、税务数据及统计年鉴数据作为基本数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计量原理以及西方供给学派理论等作为理论依据,采用税负高低测量指标、弹性系数和税负痛感指数以及实际税负、减税率等多维度衡量指标作为标尺,从地域、税费种类别、不同规模企业及行业产业类别领域视角着眼,采用比较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时间序列法、问卷调查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等分析方法,详细地归纳总结了乌兰察布市区域概况、税负概况和减税降费效应概念、我国减税政策的演变;为便于后续研究,作者引入广度深度概念,将减税降费政策量化,从不同视角下着眼,运用多维度指标及量化后的政策指标解析了乌兰察布市减税降费政策现状,并简单的拟合了税负、政策等相关关系趋势线;对不同口径地方税负信度及协调平衡性加以分析;利用面板数据对可能影响地方税负的四类19个参变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拟合实证分析,探讨了乌兰察布市税负的影响因素;针对乌兰察布市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及相关文献,展开了进一步剖析;此外文章最后为促使乌兰察布市更好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提出了几点保障性措施及针对落实过程中需注意的关键性节点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辛倩[8](2020)在《内蒙古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税收的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之间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调节工具,决定着财政收入的规模和质量,对各级政府发挥公共职能有重要的影响。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保证税收稳定和税负合理,才能使税收和经济协调发展、相互进步。本文研究内蒙古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VAR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内蒙古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促进内蒙古税收对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建议。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果:内蒙古宏观税负近年来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并且税收富有弹性。各盟市的税收弹性变化没有一个平稳的规律,但税收富有弹性。内蒙古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等税收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一般也具有较高的宏观税负,区域间的税收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均衡;内蒙古税收增长率对GDP增长率存在影响,在长期税收增长率上升时,GDP增长率将下降,增税会使得国民收入下降,并且在短期内经济增长受到干扰偏离均衡时,对其反向调整,短期内恢复到均衡水平;内蒙古税收构成中,主要的税收收入来源于流转税。增值税和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均对内蒙古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个人所得税和资源税对内蒙古经济有抑制作用,应适当减少这两类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薪资总额等均对内蒙古经济有促进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更加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消费,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侯铮[9](2020)在《美国税制改革及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美国作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税改法案的实施会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税收实践,不仅促进了自由市场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一种长期的财政战略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的税制改革也是自里根政府之后又一次较大规模的税制调整,因此,研究美国税制改革及及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两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就美国三次大的税制改革展开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凯恩斯学派、新古典综合学派和新剑桥学派、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等税收及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了宏观税负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从而奠定了理论分析的基础;其次,详细分析了里根时期、老布什—克林顿时期、小布什—奥巴马时期等三次大的税制改革背景、内容及经济效果;再次,对美国宏观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等方法研究了宏观税负的经济增长效应以及宏观税负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这两个工具,对变量之间的传递效应进行了数量分析。研究发现:美国不同改革时期的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呈不同的相关关系,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全面、客观的分析研究;最后,分析预判特朗普政府税制改革可能产生的影响。创新点:(1)引入虚拟变量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发现税制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不同,短期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长期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逐渐减弱。(2)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宏观税负通过消费、投资、进出口的传导从而影响整个经济发展水平。
王丽凤[10](2020)在《我国房地产行业税收负担及其行业增长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投资、消费和出口被称为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三驾马车”,这其中拉动力最强的是投资。房地产作为投资中的重头,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可谓是功不可没。税收负担是一国税制的核心,最终反映政府和纳税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行业税收负担的大小及其公平合理性不仅直接关系到行业市场主体的行为选择,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增长。而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产业,具有融资量大、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特点,故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体系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房地产行业的良好运行向来备受关注。对房地产企业而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充足的现金流并保持盈利能力是关键,而税收负担对盈利和现金流的影响不容低估,故影响企业税收负担的因素必然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我国税务年鉴中截取2008年-2018年相关数据,在分析宏观税负水平的基础上,对房地产行业税收负担的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发现我国房地产行业GDP贡献率的增速与房地产行业税负水平的增速二者不匹配。实证分析中首先对2008年-2018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税负及其行业增长相关的三个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房地产行业GDP贡献率与房地产行业实际总体税负呈正相关关系,但房地产行业GDP贡献率的增速与房地产行业税负水平的增速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然后以房地产上市公司2013年-2018年数据为样本,对影响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实际总体税负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流转税负担、盈利能力与实际总体税负呈正相关关系,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比率与实际总体税负呈负相关关系。最后针对提高我国房地产行业增长与税负匹配度提出了深化改革房地产行业税收制度、合理筹划房地产行业税负影响因素的系列建议,旨在通过房地产行业税负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实现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以持续稳定地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二、税收收入、GDP及我国宏观税负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税收收入、GDP及我国宏观税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994—2020年我国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变迁——基于一个整合性的指标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
二、一个测量宏观税负及税收弹性的整合性指标体系 |
三、我国宏观税负及税收弹性特征分析 |
(一)我国宏观税负的变迁趋势 |
(二)我国税收弹性变化趋势 |
四、结论及建议 |
(2)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2.1 税收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
1.2.2 税收政策的消费效应研究 |
1.2.3 税收政策的投资效应研究 |
1.3 相关概念、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相关概念 |
1.3.2 研究目标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创新 |
第2章 税收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
2.1 基于税收的经济增长理论 |
2.1.1 索洛-斯旺模型 |
2.1.2 卡斯-库普曼斯模型 |
2.1.3 AK模型 |
2.1.4 人力资本模型 |
2.1.5 生产性公共资本增长模型 |
2.2 最优税收理论 |
2.2.1 最优商品税理论 |
2.2.2 最优所得税理论 |
2.3 税收乘数效应理论 |
2.3.1 定量税税收乘数效应 |
2.3.2 比例税税收乘数效应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检验 |
3.1 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
3.1.1 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
3.1.2 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
3.2 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时变协整关系检验 |
3.2.1 时变协整模型 |
3.2.2 时变协整关系检验 |
3.2.3 分位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3.3 不同时期宏观税负与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冲击效应 |
3.3.1 SV-TVP-FAVAR模型设定 |
3.3.2 变量选取与共同因子提取 |
3.3.3 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时变效应分析 |
3.3.4 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时变效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效应检验 |
4.1 非对称计量模型设定 |
4.1.1 ST-BVAR模型原理 |
4.1.2 NARDL模型原理 |
4.2 不同经济周期下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短期非对称冲击效应 |
4.2.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
4.2.2 经济波动区制识别 |
4.2.3 非对称冲击效应分析 |
4.2.4 稳健性检验 |
4.3 税收政策的正负向累积波动对经济增长的长期非对称效应 |
4.3.1 变量选取与模型参数估计 |
4.3.2 累积动态乘数效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税收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驱动机制分析 |
5.1 税收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供给驱动机理 |
5.1.1 基本分析框架 |
5.1.2 税收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理 |
5.2 LT-TVP-VAR模型原理 |
5.3 税收结构对要素供给的时变影响效应分析 |
5.3.1 变量选取与平稳性检验 |
5.3.2 脉冲响应分析 |
5.3.3 稳健性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税收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需拉动机制分析 |
6.1 税收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需拉动机理 |
6.2 SV-MH-TVP-SVAR模型原理 |
6.3 税收政策对消费的动态冲击效应 |
6.3.1 变量选取、模型设定与参数估计 |
6.3.2 脉冲响应分析 |
6.3.3 时变方差分解 |
6.3.4 稳健性检验 |
6.3.5 税收政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分析 |
6.4 税收政策对投资的动态冲击效应 |
6.4.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
6.4.2 滞后阶数选择、先验设定与参数估计 |
6.4.3 脉冲响应分析 |
6.4.4 时变方差分解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所获奖项 |
致谢 |
(3)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
1.2.1 研究思路 |
1.2.2 内容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税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
2.1.1 税收职能定位的研究 |
2.1.2 税制选择的理论研究 |
2.1.3 关于税制优化的经济学研究 |
2.2 关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综述 |
2.2.1 相关概念界区 |
2.2.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研究 |
2.2.3 产业结构的评价标准研究 |
2.2.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方法研究 |
2.3 关于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综述 |
2.3.1 税收负担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
2.3.2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
2.3.3 产业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分析 |
3.1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依据 |
3.1.1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视域下的税收 |
3.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
3.1.3 产业政策有效性理论 |
3.2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 |
3.2.1 产量效应 |
3.2.2 替代效应 |
3.3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调整途径 |
3.3.1 税制在供给侧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
3.3.2 税制在需求侧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税制和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 |
4.1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税制和产业结构演进(1949-1978 年) |
4.1.1 产业结构从恢复到失衡 |
4.1.2 税制从简化到再简化 |
4.1.3 税制与产业结构的配合 |
4.2 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前的税制和产业结构演进(1979-2011 年) |
4.2.1 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
4.2.2 市场经济税制体系日渐完善 |
4.2.3 税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4.3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税制和产业结构演进(2012-2019 年) |
4.3.1 产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
4.3.2 现代税制体系日臻完善 |
4.3.3 税制与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 |
第5章 税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模型设定 |
5.2 变量说明 |
5.2.1 被解释变量 |
5.2.2 解释变量 |
5.2.3 控制变量 |
5.3 回归结果 |
5.3.1 税收负担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
5.3.2 税制结构比例与产业结构分析 |
5.3.3 税收激励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
5.4 稳健性检验 |
5.4.1 税收负担与产业结构的稳健性检验 |
5.4.2 税制结构比例与产业结构的稳健性检验 |
5.4.3 税收激励与产业结构的稳健性检验 |
5.5 实证结论 |
5.5.1 税收负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抑制作用 |
5.5.2 提升直接税比重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5.5.3 税收创新激励显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6章 税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
6.1 持续推进减税降费降成本 |
6.1.1 统筹减税降费的多元衍生效应 |
6.1.2 强化减税降费的宏观引导效应 |
6.1.3 畅通减税降费的间接传导机制 |
6.2 不断优化税制结构促升级 |
6.2.1 持续深化增值税税制改革 |
6.2.2 持续优化消费税制度调控职能 |
6.2.3 强化提升所得税制度竞争力 |
6.3 健全地方税体系规范税收竞争 |
6.3.1 完善地方财政管理权限 |
6.3.2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6.3.3 赋予地方限度内税收立法权 |
6.4 逐步调整完善产业税收政策 |
6.4.1 配合产业组织政策的税制优化 |
6.4.2 促进科技创新的税制优化 |
6.4.3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税制优化 |
6.4.4 推动“一带一路”的税收合作 |
附录 我国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汇总表(1994至2020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4)青海省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税收负担 |
2.1.2 税收弹性 |
2.2 税收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
2.2.1 凯恩斯的税收与经济增长理论 |
2.2.2 供给学派的税收与经济增长理论 |
2.3 税收对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
2.3.1 税收总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
2.3.2 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
第三章 青海省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
3.1 青海省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分析 |
3.1.1 青海省经济总量分析 |
3.1.2 青海省经济结构分析 |
3.2 青海省税收现状分析 |
3.2.1 青海省税收总量分析 |
3.2.2 青海省税收结构分析 |
第四章 青海省税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关系分析 |
4.1 税收弹性分析 |
4.2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率分析 |
4.3 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4.3.1 模型选择与数据说明 |
4.3.2 ADF检验与滞后阶数的确定 |
4.3.3 建立VAR模型 |
4.3.4 AR根的图 |
第五章 影响青海省经济增长的税收问题及成因分析 |
5.1 青海省经济增长存在的税收问题分析 |
5.1.1 税收与经济增长不协调 |
5.1.2 税收结构不合理 |
5.1.3 税收收入增幅波动大 |
5.2 青海省经济增长中税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5.2.1 税收制度建设方面 |
5.2.2 税收结构体系方面 |
5.2.3 税收征管方面 |
第六章 基于青海省经济增长视角下税收优化的对策建议 |
6.1 创新优化税种结构 |
6.1.1 调整和改革主要税种体系 |
6.1.2 扩大和完善辅助税种 |
6.2 运用税收手段,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6.2.1 重视和培育新兴税源 |
6.2.2 制定人才激励的税收政策 |
6.3 完善税收征管建设 |
6.4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
6.4.1 大力推进“费改税” |
6.4.2 保证税收优惠政策公平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我国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区域差异研究 ——基于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区域差异和税收营商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企业所得税理论分析 |
2.1.1 最优所得税理论 |
2.1.2 企业所得税的职能作用 |
2.2 税收负担理论分析 |
2.2.1 税收负担涵义 |
2.2.2 税收负担原则 |
2.2.3 企业所得税负担指标 |
2.2.4 企业所得税负担区域差异 |
2.3 区域经济学理论分析 |
2.4 税收营商环境理论分析 |
2.4.1 税收营商环境涵义 |
2.4.2 税收营商环境指标分析 |
第3章 我国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税收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情况分析 |
3.1 我国整体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情况分析 |
3.2 各省(市)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情况分析 |
3.3 税收营商环境情况分析 |
3.3.1 各省市营商环境指数分析 |
3.3.2 营商环境与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的关系分析 |
3.4 公共服务情况分析 |
3.5 经济发展水平情况分析 |
第4章 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变化情况分析 |
4.1 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区域差异变化情况分析 |
4.2 公共服务区域差异变化情况分析 |
4.3 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变化情况分析 |
第5章 我国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1 我国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5.1.1 产业结构 |
5.1.2 税源集中度 |
5.1.3 税收优惠政策 |
5.1.4 税收征管水平 |
5.1.5 经济发展水平 |
5.2 数据选取与指标设定 |
5.2.1 数据选取 |
5.2.2 指标设定 |
5.3 模型设定 |
5.3.1 F统计量检验 |
5.3.2 Hausman检验 |
5.4 模型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6章 协调企业所得税负区域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
6.1 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
6.1.1 改善税收征管模式 |
6.1.2 科学组织税收收入 |
6.1.3 完善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制度 |
6.2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
6.2.1 加大税收优惠力度 |
6.2.2 制定差异化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6.3 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
6.4 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税源集中度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应分析 ——以云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文献综述 |
二、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二、欠发达地区 |
三、减税降费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一、供给学派理论 |
二、新供给经济学 |
三、税收乘数 |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减税降费的相关性 |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减税降费重新定位 |
二、减税降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助力 |
第四节 欠发达地区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效应 |
一、欠发达地区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的直接效应 |
二、欠发达打地区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的间接效应 |
第三章 欠发达地区减税降费效应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
第一节 云南省税收负担现状 |
一、税收整体规模分析 |
二、税制结构更趋合理化 |
三、与发达地区税负现状的对比分析 |
第二节 云南省减税降费效应分析 |
一、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
二、促进产业结构加速升级 |
三、刺激居民消费增长 |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减税降费效应实证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
一、模型设定 |
二、相关指标和数据说明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四、门槛效应检验 |
五、结论 |
第四节 云南省实施减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
一、财政政策缺乏长期有效机制 |
二、小微企业政策未全面落实 |
三、减税效果未能达到企业预期 |
第五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财权事权不对等,缩小减税降费实施空间 |
二、税收立法层级低,减弱减税降费实施力度 |
三、政府转型不到位,加大减税降费实施难度 |
四、税制结构不合理,影响减税降费实际效用 |
第四章 国际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其他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减税降费政策的经验 |
一、美国 |
二、日本 |
三、法国 |
四、英国 |
第二节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一、提高减税降费政策的法律层级 |
二、调整财权事权分配 |
三、设定欠发达地区实施规划 |
四、调整税制结构 |
第五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减税降费政策改革建议 |
第一节 欠发达地区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的改革建议 |
一、提高征管效率,规范实施程序 |
二、统筹省市发展,化解收支矛盾 |
第二节 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 |
一、调整税制结构,落实减税降费 |
二、完善减税降费,发挥激励作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乌兰察布市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理论意义 |
3.实践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相关研究 |
3.文献评价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五)研究思路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减税降费效应概念 |
2.税负高低测量多维度分析指标 |
3.弹性系数 |
4.税负痛感衡量指标 |
5.协调平衡性差异分析系数 |
(二)理论基础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
2.新公共管理理论[35] |
3.计量学原理及计量经济学原理理论 |
4.供给学派理论 |
二、乌兰察布市地域税负及减税降费政策概况 |
(一)乌兰察布市区域概况 |
1.地域概况 |
2.税负概况 |
(二)我国减税政策的演变 |
(三)乌兰察布市减税降费政策梳理及量化计量分析 |
1.按时间线进行梳理 |
2.按税种类别进行梳理 |
3.减税降费政策减免广度和深度量化现状分析 |
三、基于多元视角的乌兰察布市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多维度数值分析 |
(一)地域视角下政策效应多维度时空差异性分析 |
1.不同口径地方税负时空差异性分析 |
2.不同口径税负与减免政策广深度相关性影响分析 |
3.乌兰察布市税收财政弹性系数时空差异分析 |
4.乌兰察布市税负痛感指数时空差异性分析 |
5.效应衡量指标信用分析 |
(二)税费种视角下政策效应多维度分析 |
1.数据来源及主要税费种选取 |
2.多维度衡量指标比对分析 |
3.税费种视角下政策效应综合分析 |
(三)不同规模纳税人视角下政策效应多维度分析 |
1.数据来源 |
2.多维度衡量指标比对分析 |
3.不同规模纳税人视角下政策效应分析 |
(四)行业产业视角下政策效应多维度分析 |
1.数据来源及研究对象的选取 |
2.多维度衡量指标比对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1.地区视角多维度衡量指标分析结论 |
2.税费种视角多维度衡量指标分析结论 |
3.不同规模纳税人视角多维度衡量指标分析结论 |
4.行业产业领域视角多维度衡量指标分析结论 |
四、乌兰察布市落实政策成效协调平衡差异性分析 |
(一)协调系数数值分析 |
1.盟市层面协调性分析 |
2.旗县层面协调性 |
(二)区域平衡差异性数值分析 |
1.盟市层面平衡性分析 |
2.旗县层面平衡性分析 |
(三)本章小结 |
1.地域税负协调性结论 |
2.地域税负平衡差异性结论 |
五、乌兰察布市政策效应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
(一)研究基本设定及变量和模型选取 |
1.基本设定 |
2.变量选取 |
3.模型设计 |
(二)数值计量回归分析 |
1.第一类影响乌兰察布市地域税负因素的回归分析 |
2.第二类影响乌兰察布市地域税负因素的回归分析 |
3.第三类影响乌兰察布市地域税负因素的回归分析 |
4.第四类影响乌兰察布市地域税负因素的回归分析 |
(三)乌兰察布市政策成效综合影响因素探讨综述 |
(四)本章小结 |
六、乌兰察布市实施减税降费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取得成效的研究成果综述 |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 |
2.税务征管执行力力弱 |
3.流程复杂影响减税效果 |
4.降费政策落地困难 |
5.涉税双方人员业务能力较差 |
七、乌兰察布市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保障措施及关键点建议 |
(一)政策的保障措施 |
1.调整贫困偏远地区财政收支体系,树立新时代区域民族特色新形象 |
2.革新税务征管体系理念,构建新时代税务征管体系 |
3.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深化税务体制改革 |
4.督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提升纳税人获得感 |
5.提升涉税双方人员业务素养,建立和谐涉税环境 |
(二)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过程中关键点的建议 |
1.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区域政府收入 |
2.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
3.规范非税收入,优化服务资源 |
4.推动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发展优质税源 |
5.重视节能环保行业减税降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调查问卷 |
(8)内蒙古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点 |
2 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 |
2.1 税收 |
2.1.1 税收的基本概念 |
2.1.2 税收的特征 |
2.1.3 税收在经济中的作用 |
2.2 税收理论 |
2.2.1 宏观税负理论 |
2.2.2 拉弗理论 |
2.2.3 税收弹性理论 |
2.2.4 平衡预算原理 |
2.3 经济增长理论 |
2.3.1 经济增长 |
2.3.2 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
2.4 税收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
2.4.1 凯恩斯的税收与经济增长理论 |
2.4.2 供给学派税收与经济增长理论 |
2.5 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 |
2.5.1 税收乘数模型 |
2.5.2 拉弗曲线模型 |
2.6 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2.6.1 我国的税制结构 |
2.6.2 地方财政收入 |
2.6.3 税收与GDP |
2.6.4 税收与产业结构 |
3 内蒙古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
3.1 内蒙古经济增长分析 |
3.1.1 GDP总量情况 |
3.1.2 内蒙古三次产业 |
3.2 内蒙古税收收入分析 |
3.2.1 税收收入总量情况 |
3.2.2 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的分析 |
3.2.3 税收分产业分析 |
3.2.4 税收分税种分析 |
3.3 内蒙古各盟市经济发展和税收基本情况 |
3.3.1 内蒙古各盟市GDP基本情况 |
3.3.2 内蒙古各盟市税收基本情况 |
3.3.3 内蒙古各盟市宏观税负分析 |
3.3.4 内蒙古各盟市税收弹性分析 |
4 内蒙古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内蒙古税收收入总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1 变量选取 |
4.1.2 回归模型方程形式设定 |
4.1.3 单位根检验 |
4.1.4 协整检验 |
4.1.5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4.1.6 结论 |
4.2 内蒙古税种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4.2.1 模型选择与变量选取 |
4.2.2 VAR模型 |
4.2.3 ADF单位根检验 |
4.2.4 滞后阶数标准 |
4.2.5 建立VAR模型 |
4.2.6 AR根的图 |
4.2.7 Granger因果检验 |
4.2.8 脉冲响应分析 |
4.2.9 方差分解 |
4.2.10 结论 |
4.3 内蒙古各盟市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4.3.1 变量的选取与模型设定 |
4.3.2 混合回归模型 |
4.3.3 固定效应模型 |
4.3.4 随机效应模型 |
4.3.5 豪斯曼检验 |
4.3.6 结论 |
4.3.7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
4.3.8 结论 |
4.4 内蒙古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结论 |
5 内蒙古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 |
5.1 宏观税负偏高 |
5.2 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
5.3 税收弹性不稳定 |
5.4 区域发展不均衡 |
6 内蒙古税收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
6.1 调整宏观税负水平,科学强化税收征管 |
6.2 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 |
6.3 优化税种结构,创新税收政策 |
6.4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消费,均衡发展经济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美国税制改革及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关于美国税制改革的研究 |
1.2.2 关于税收负担的研究 |
1.2.3 关于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税收及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和机制 |
2.1 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税收理论 |
2.1.1 凯恩斯学派的税收理论 |
2.1.2 新古典综合学派和新剑桥学派的税收理论 |
2.1.3 货币主义学派的税收理论 |
2.1.4 供给学派的税收理论 |
2.2 宏观税负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 |
2.2.1 宏观税负对消费的影响 |
2.2.2 宏观税负对投资的影响 |
2.2.3 宏观税负对进出口的影响 |
第三章 美国三次大的税制改革及其效果分析 |
3.1 里根时期的税制改革(1981-1989) |
3.1.1 改革的背景 |
3.1.2 改革的内容及效果 |
3.2 老布什—克林顿时期的税收政策(1989-2001) |
3.2.1 改革的背景 |
3.2.2 改革的内容及效果 |
3.3 小布什—奥巴马时期的减税(2001-2017) |
3.3.1 改革的背景 |
3.3.2 改革的内容及效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美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 |
4.1 美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比较 |
4.1.1 宏观税负及其测算方法 |
4.1.2 美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 |
4.1.3 美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国际比较 |
4.2 美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及特点 |
4.3 美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相关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美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
5.1 不同改革时期的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实证分析 |
5.1.1 里根时期的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 |
5.1.2 老布什—克林顿时期的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 |
5.1.3 小布什—奥巴马时期的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 |
5.2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检验 |
5.2.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
5.2.2 模型的检验与估计 |
5.3 宏观税负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检验 |
5.3.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
5.3.2 模型的检验与估计 |
5.4 实证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特朗普政府税制改革可能产生的影响 |
6.1 减税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
6.2 吸引更多资本流入 |
6.3 加剧社会贫富差距 |
6.4 加重财政负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房地产行业税收负担及其行业增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房地产行业税收负担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税收负担概述 |
2.1.1 税收负担的概念、分类及原则 |
2.1.2 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拉弗曲线理论 |
2.2.2 税收超额负担理论 |
2.2.3 最优税制理论 |
2.2.4 马斯顿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理论 |
第三章 我国房地产行业税负水平的现实考察 |
3.1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现状 |
3.1.1 我国宏观税负总体规模分析 |
3.1.2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趋势分析 |
3.2 我国房地产行业税负水平现状 |
3.2.1 我国房地产行业税收负担水平分析 |
3.2.2 我国房地产行业税收负担结构分析 |
3.3 我国房地产行业税收负担的对比分析 |
3.3.1 横向对比 |
3.3.2 纵向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房地产行业税负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1 我国房地产行业税负与行业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4.1.1 绘制散点图 |
4.1.2 指标选取与变量设计 |
4.1.3 相关性分析及显着性检验 |
4.1.4 相关性分析结论 |
4.2 我国房地产行业税负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2.2 变量设计 |
4.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4 相关性分析结果 |
4.2.5 相关性分析显着性检验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提高房地产业行业增长与税负匹配度的对策 |
5.1 深化改革房地产行业税收制度 |
5.1.1 完善房地产保有环节税收 |
5.1.2 优化房地产交易环节税种 |
5.1.3 加大税收优惠力度 |
5.1.4 清理房地产相关费用 |
5.1.5 创新税收征管模式 |
5.2 合理筹划房地产行业税负影响因素 |
5.2.1 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
5.2.2 有效利用资本密集度 |
5.2.3 提高企业偿债能力 |
5.2.4 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
5.2.5 充分利用税收政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税收收入、GDP及我国宏观税负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994—2020年我国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变迁——基于一个整合性的指标体系[J]. 辛本艾,王晖. 税收经济研究, 2021(03)
- [2]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D]. 董雪. 吉林大学, 2021(01)
- [3]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制研究[D]. 李佳. 辽宁大学, 2021(02)
- [4]青海省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赵计芹.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5]我国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区域差异研究 ——基于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视角[D]. 赵添奕. 集美大学, 2020(05)
-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应分析 ——以云南省为例[D]. 刘畅.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7]乌兰察布市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效应研究[D]. 仇煜玮.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8]内蒙古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辛倩.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9]美国税制改革及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侯铮. 河北大学, 2020(08)
- [10]我国房地产行业税收负担及其行业增长问题研究[D]. 王丽凤. 河北大学, 2020(08)
标签:税收论文; 结构性减税论文; 结构性改革论文;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论文; 税收原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