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LabVIEW平台的IIR数字滤波器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陈宏[1](2021)在《过程可调的光电传感器Ⅰ-Ⅴ测试系统》文中认为光电传感器是一种能将光辐射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在现代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微纳制造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光电传感器逐渐向微型化和低功耗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涌现出如基于石墨烯、钙钛矿和III-V族化合物等新兴材料制成的光电传感器。I-V测试是光电传感器性能表征手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随着光电传感器的发展,对光电传感器I-V测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利用LabVIEW设计了一个过程可调的光电传感器I-V测试系统,利用小波阈值降噪的方法,减小了噪声对有用信号的影响,可以完成皮安到毫安范围内光电传感器I-V特性曲线的测试工作,并且可以实现测试过程可调及远程控制的功能。本文设计并搭建的过程可调的光电传感器I-V测试系统,主要包括数据产生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以及远程控制模块。系统以LabVIEW作为软件开发平台,采用面向过程和面向组件的混合编程方法,在人机界面实时显示采集所得数据,实现采集、处理、显示、存储及读取等功能。对比了内网映射等远程控制方法的响应时间及稳定性,最终选择使用云服务器及Web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功能,在广域网中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测试控制程序进行远程控制。针对弱电流情况下易受外界噪声影响的问题,结合MATLAB设计小波阈值降噪方法实现数据处理功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信号未出现失真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信噪比。为检验本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本文测试了标准阻值电阻的I-V曲线和光电传感器的暗电流-电压曲线,对测量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光电传感器的光电流-电压曲线进行测试,检验了系统的实用性;最后对输出电流信号为纳安的光电传感器I-V曲线进行测试,使用小波阈值降噪后信噪比提高了31%,说明所设计测试系统在弱电流情况下对于噪声有较好的处理能力。经过对多种器件及光电传感器的测试,说明本系统具有过程可调,量程范围宽,稳定性好,精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光电传感器的I-V测试,对于其它输出电流微弱元器件的测试提供了一种可靠、通用的设计方案,为其它测试工作中远程控制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
武宏涛[2](2021)在《高精度压电式检波器数据采集系统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油气勘探方向已经由常规的浅层、大储量勘探转向岩性勘探和深部勘探。现阶段采用的动圈式速度检波器检测带宽较窄,高频信号的检测灵敏度不高,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影响,并且数据采集系统为24位分辨率,对小信号分辨能力有限。提高地震波采集系统的检测分辨率,降低环境干扰对信号的影响是地震波勘探研究的重点之一。为了满足当前地震波勘探对设备的新要求,论文提出使用高分辨率、高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的压电式加速度检波器作为信号拾取传感器,同时采用32位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将模拟地震波信号转换成数字量信号,从而提高地震波信号的拾取能力。本系统设计信号调理电路对信号放大、滤波、单端转差分处理,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增加信号的抗干扰性。论文研制了基于高性能TMS320F28335的高分辨率、高可靠性地震波数据采集系统,完成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和测试。使用低压差稳压电路进行模拟供电,并采用LC滤波电路对系统开关电源纹波进行优化,同时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分离,降低系统干扰。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波采集信号的信噪比,设计数字低通滤波算法FIR对地震波信号做高频干扰滤除。系统采用RS485通信方式进行数据据传输,并使用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设计系统上位机的控制、显示界面,实现对采集硬件参数的设置、上位机通信的参数配置、采集到的地震波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并做时域波形图显示及存储。最后,搭建测试平台进行采集性能测试。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高精度压电式检波器数据采集系统满足设计要求。高精度压电式检波器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实现了单通地震波采集系统,为野外多道地震波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慧,温琛,王睿[3](2020)在《“信号分析与处理”滤波器综合性实验探索》文中研究说明"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中滤波器综合性实验的设计过程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高效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探索滤波器设计的综合性实践实验方法,实验内容涵盖滤波器参数优化、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编制等方面,突出综合性、设计性、趣味性、创新性的特点。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总结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杜社会,李爱莲,肖启国,罗昌友,杨辉[4](2020)在《LabVIEW辅助的数字滤波器可视化教学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提高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数字滤波器设计部分的教学效果,本文用LabVIEW可视化编程设计制作了数字滤波器教学演示系统。演示系统涵盖了FIR和IIR两大类数字滤波器设计原理和方法。将此演示系统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课堂教学中,既增加了理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付怀达[5](2020)在《基于IMU的船舶纵横摇及升沉信息测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考等活动中,各种海洋工程船舶被广泛应用到相关领域的海上工程作业中。这些船舶在海上航行、作业时受海浪、海风、洋流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多种摇荡运动。其中,船舶的纵摇、横摇和升沉运动危害最大。实际应用和研究表明,对船舶纵摇、横摇和升沉运动的准确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船舶控制及高效波浪补偿系统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以上情况,本文开展了对船舶纵摇、横摇和升沉运动测量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在充分了解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基本原理和导航解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船舶纵摇、横摇和升沉运动测量原理。根据捷联惯导系统的误差方程分析影响船舶纵横摇测量的关键因素,根据舒勒振荡和捷联惯导高度通道解算特性分析影响船舶升沉测量的关键因素。搭建用于船舶纵横摇和升沉测量的实验环境,为本文所设计的纵横摇和升沉测量算法提供数据支持和验证方法。(2)针对船舶纵横摇测量问题,设计纵横摇测量的整体方案。为得到准确的传感器输出数据,建立惯性器件输出模型,通过设计转台实验对惯性器件进行标定及补偿。基于四元数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输出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实现载体的纵横摇测量,通过纵横摇测量实验对所设计算法进行验证。(3)基于数字高通滤波的船舶升沉信息测量并对所研究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给出IIR数字高通滤波器的实现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IIR数字高通滤波器技术指标中滤波器阶数和滤波器截止频率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滤波器的最优技术指标并设计用于船舶升沉测量的最优IIR数字高通滤波器。围绕数字高通滤波器存在相位超前的问题,通过先设计满足技术指标的IIR数字低通滤波器,再基于互补的思想转换为数字高通滤波器的方法来解决相位误差问题,实验验证所设计算法的可行性。(4)为避免使用数字高通滤波测量船舶升沉信息存在相位超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船舶升沉信息测量方法。根据船舶升沉运动模型,建立船舶升沉运动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和频率的关系模型。对于模型中所依赖的频率信息,引入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峰值检测算法对船舶升沉加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进而得到所需升沉运动频率信息。推导船舶升沉运动测量的状态空间模型,进而根据此模型建立船舶升沉测量系统的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最后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进行解算。仿真和平台实验证明该方法不存在相位问题,可以得到准确的升沉信息。
林思宇[6](2020)在《基于LabVIEW的虚实结合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现代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是相当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并且已经广泛运用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让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并提高动手能力。在大多数高校的电子信息类课程实验教学中,实验模式以传统的基于实际电路的硬件实体实验为主,也存在一些基于软件仿真的虚拟实验模式。但实体实验受实验设备、实验环境的影响很大,有时候不能得到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而全使用软件仿真实验对实体实验进行代替又无法让学生接触到硬件设备,也不能对实际信号进行处理,会导致学生对实际的硬件电路设备和实际信号的缺乏直观认识。本文为改善目前高校实验教学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虚实结合实验平台。平台使用LabVIEW软件进行开发,使用NI-DAQmx驱动软件完成对NI USB-6353数据采集卡的驱动,通过数据采集卡与外接硬件实现实际信号的采集和输出。虚实结合实验平台在设计上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思想,将平台按照需求功能划分模块并对每个模块进行设计。用户功能模块分为用户登录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实验功能模块分为实际信号采集模块、实际信号输出模块、仿真信号生成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和实验结果保存模块。本文主要实现了离散时间信号运算实验、判断系统稳定性实验、傅里叶变换实验、数字滤波器实验、信号频谱分析实验、译码器实验和A/D转换器实验的几个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字电路的纯虚拟和虚实结合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都是由实验功能模块组合构成,可按照相同的设计方法进行拓展。最后实现了实验平台的网络发布功能。
褚世凯[7](2016)在《风力发电机振动采集分析与监控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风力发电机是风能开发的主要设备,其结构复杂,运行环境恶劣,因此故障频发。风力发电机常见故障主要集中在机械部件上,如齿轮箱、低速轴、高速轴以及发电机等。机械振动包含的信息丰富,在故障时的反应迅速,且测量方便,因此目前风力发电机的状态检测与故障定位主要基于振动信号的分析。本文研究了风力发电机的结构与运行方式,风力发电机轴承、低速轴、齿轮等机械部件正常和异常工作下的振动特性。选择了 ADXL335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用STM32f103rbt6实现模拟信号的采集。STM32f103rbt6采用定时器触发ADC,通过DMA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在模数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频率混叠现象,设计并采用了六阶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本文结合采用了 FIR数字低通滤波器,达到了更好的滤波效果。对于振动采集中出现的噪声,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算法进行处理。采用WIFI技术实现了振动采集模块与无线接收端的通信。最后开发了基于安卓的通信测试系统以及基于Labview的振动监控系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经过测试与改进,所设计振动采集系统可以稳定采集振动信号,其误差可控制在1%以内。所设计的模拟滤波器可滤除600Hz以上信号,Savitzky-Golay平滑算法可消除信号中有较大误差的点,同时数据的无线传输也比较稳定,达到了设计目标。
张美志[8](2014)在《基于LabVIEW在虚拟数字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简要介绍了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利用LabVIEW软件实现了低通滤波器的设计。首先,选用软件中的Butterworth滤波器设计了一个低通滤波器,通过对滤波后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发现,滤波效果比较理想。然后设计了一个可选择的IIR(无限冲激响应滤波器)和FIR(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滤波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通过设置滤波器参数,实现高通和低通的滤波功能。利用LabVIEW进行数字滤波器设计,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滤波器的功能,而且开发效率高。虚拟仪器的开发设计为未来仪器设计提供了一个可靠而有效的途径。
陶沙,吴允平[9](2011)在《基于LabVIEW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文中提出以LabVIEW为平台,利用LabVIEW软件设计出具有去噪波功能的有限和无限脉冲响应滤波器,可据滤波器特性随时调整参数,界面直观简便,并对所设计的滤波器进行滤波仿真,对于含有噪声的信号进行去噪处理,滤波效果良好。
向科峰,周云辉[10](2011)在《基于LabVIEW的数字滤波器设计与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滤波器作为信号处理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其设计方法一直是业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高效的实现数字滤波器,文中以LabVIEW为平台,基于图形化的界面和数字化的指标,抛开传统滤波器设计中的繁琐计算和变换,设计带窗的数字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并给出了实例。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滤波器达到了应用需求。
二、基于LabVIEW平台的IIR数字滤波器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LabVIEW平台的IIR数字滤波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过程可调的光电传感器Ⅰ-Ⅴ测试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光电传感器 |
1.2.2 仪器测控技术 |
1.3 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及信号降噪技术 |
2.1 仪器控制相关技术 |
2.1.1 开发平台LabVIEW介绍 |
2.1.2 LabVIEW2018 编程环境 |
2.1.3 LabVIEW与硬件通信方式 |
2.1.4 LabVIEW与 MATLAB混合编程 |
2.2 信号降噪方法 |
2.2.1 经典滤波算法 |
2.2.2 数字滤波器 |
2.2.3 连续小波变换和离散小波变换 |
2.2.4 小波阈值降噪算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过程可调的光电传感器I-V测试系统硬件需求分析与设计 |
3.1 硬件设计需求分析 |
3.2 过程可调的光电传感器I-V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
3.3 光源及其控制 |
3.4 数据采集模块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过程可调的光电传感器I-V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设计需求分析 |
4.2 软件编程方法与流程 |
4.3 数据采集 |
4.3.1 参数配置 |
4.3.2 定时测量 |
4.4 数据处理 |
4.4.1 I-V曲线显示 |
4.4.2 降噪效果评估指标 |
4.4.3 降噪处理 |
4.5 远程控制 |
4.6 数据保存与回放 |
4.6.1 数据保存 |
4.6.2 历史数据回放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过程可调的光电传感器I-V测试系统仿真与分析 |
5.1 构造仿真信号 |
5.1.1 过程可调的光电传感器I-V测试系统噪声分析 |
5.1.2 构造仿真信号 |
5.2 中值滤波与滤波器降噪效果 |
5.3 小波阈值降噪算法 |
5.3.1 小波降噪基本步骤 |
5.3.2 确定小波降噪最优参数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过程可调的光电传感器I-V测试系统测试与分析 |
6.1 整体结构与过程可调 |
6.2 测试器件与目的 |
6.3 稳定性 |
6.4 可靠性 |
6.5 实用性 |
6.6 弱电流测试能力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2)高精度压电式检波器数据采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压电式检波器工作机理研究 |
2.1 地震波传播形式 |
2.2 压电效应原理与检波器结构 |
2.3 压电加速度检波器运动数学模型分析 |
2.4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原理及方法 |
2.4.1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等效结构 |
2.4.2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连接方式 |
2.4.3 前端放大器类型对输出电压信号的影响 |
2.4.4 压电式传感器与放大器的选配 |
2.5 压电式地震波检波器特性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压电式检波器数据采集系统 |
3.1 数据采集系统总体设计 |
3.2 DSP主控制器最小系统电路 |
3.2.1 控制器复位电路设计 |
3.2.2 时钟电路设计 |
3.2.3 JTAG调试接口电路设计 |
3.3 信号调理模块设计 |
3.3.1 前端放大电路设计 |
3.3.2 滤波电路设计 |
3.3.3 单端转差分电路设计 |
3.4 ADC模数转换模块设计 |
3.4.1 Σ-Δ型A/D转换器 |
3.4.2 ADS1282芯片介绍及引脚说明 |
3.4.3 ADS1282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 |
3.4.4 ADS1282信号输入调理电路 |
3.4.5 ADC模数转换器控制电路 |
3.5 数据采集系统电源模块设计 |
3.5.1 传感器电源电路设计 |
3.5.2 5V电源电路设计 |
3.5.3 DSP供电电源电路设计 |
3.5.4 ADS1282参考电源电路 |
3.5.5 ADS1282模拟供电电源设计 |
3.6 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
3.7 系统采集主控板PCB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压电式检波器信号采集软件设计 |
4.1 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
4.2 控制软件总体设计 |
4.3 ADS1282控制驱动程序设计 |
4.3.1 ADS1282复位操作 |
4.3.2 ADS1282工作模式配置程序设计 |
4.3.3 ADS1282获取转换数据程序设计 |
4.4 系统存储程序设计 |
4.5 通信RS485 程序设计 |
4.6 数字信号滤波算法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软件设计 |
5.1 Labview开发平台介绍 |
5.2 上位机总体方案设计 |
5.3 地震波采集系统上位机设计 |
5.3.1 上位机串口通信模块 |
5.3.2 地震波数据拼接算法设计 |
5.3.3 上位机控制命令发送设计 |
5.3.4 上位机系统界面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性能测试 |
6.1 检波器性能对比 |
6.2 采集系统电路实现 |
6.3 采集系统电路调试 |
6.3.1 系统供电电源输出测试 |
6.3.2 电源纹波测试与优化 |
6.3.3 前置放大和滤波电路测试 |
6.4 驱动程序调试 |
6.5 系统采集性能测试 |
6.5.1 系统短路噪声与分辨率 |
6.5.2 系统动态范围 |
6.5.3 差分驱动性能测试 |
6.5.4 模数转换分辨率测试 |
6.5.5 震动信号采集效果测试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信号分析与处理”滤波器综合性实验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滤波器设计的综合性实验方案探索 |
2 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模拟滤波器设计的教学改革 |
3 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数字滤波器设计的教学改革 |
4 重实践的培养模式下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 |
(4)LabVIEW辅助的数字滤波器可视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演示系统总体设计 |
2 软件系统设计 |
3 软件系统调试 |
4 结束语 |
(5)基于IMU的船舶纵横摇及升沉信息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船舶纵横摇和升沉测量器件研究现状 |
1.2.2 船舶纵横摇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
1.2.3 船舶升沉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船舶纵横摇及升沉测量技术相关理论 |
2.1 捷联惯导系统基本原理 |
2.1.1 常用坐标系定义 |
2.1.2 坐标系变换 |
2.1.3 捷联惯导系统工作原理 |
2.1.4 捷联惯导系统的误差方程 |
2.2 船舶纵横摇及升沉测量原理 |
2.2.1 船舶纵横摇测量原理 |
2.2.2 船舶升沉测量原理 |
2.3 影响船舶纵横摇测量的关键因素分析 |
2.4 影响船舶升沉测量的关键因素分析 |
2.4.1 舒勒振荡 |
2.4.2 惯导系统高度通道的不稳定性 |
2.5 实验环境搭建 |
2.5.1 船舶纵横摇及测量实验环境搭建 |
2.5.2 船舶升沉测量实验环境搭建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船舶纵横摇测量算法设计 |
3.1 船舶纵横摇测量算法设计方案 |
3.2 惯性测量器件的标定及补偿 |
3.2.1 加速度计误差建模与标定 |
3.2.2 陀螺仪误差建模与标定 |
3.3 船舶纵横摇测量算法 |
3.3.1 加速度计姿态解算及系统初始对准 |
3.3.2 基本卡尔曼滤波 |
3.3.3 基于四元数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船舶纵横摇测量算法 |
3.4 实验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数字高通滤波器的船舶升沉测量技术研究 |
4.1 数字滤波器的实现原理及分类 |
4.2 IIR数字高通滤波器设计 |
4.2.1 数字滤波器设计的技术指标 |
4.2.2 IIR模拟低通滤波器设计 |
4.2.3 模拟低通滤波器到数字高通滤波器的转换 |
4.3 船舶升沉测量中的IIR数字高通滤波器设计 |
4.3.1 滤波器阶数选取 |
4.3.2 滤波器截止频率的选取 |
4.3.3 实验验证 |
4.4 基于互补高通滤波器的船舶升沉测量 |
4.4.1 互补高通滤波器的设计 |
4.4.2 实验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船舶升沉测量技术研究 |
5.1 船舶升沉运动模型 |
5.2 船舶升沉运动频域分析 |
5.2.1 快速傅里叶变换原理 |
5.2.2 频域峰值检测 |
5.3 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船舶升沉测量 |
5.3.1 升沉运动状态空间模型 |
5.3.2 升沉运动测量的状态方程 |
5.3.3 升沉运动测量的观测方程 |
5.3.4 无迹卡尔曼滤波 |
5.4 仿真分析 |
5.5 实验验证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
致谢 |
(6)基于LabVIEW的虚实结合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虚实结合实验平台的总体方案 |
2.1 实验平台系统需求分析 |
2.2 实验平台的软硬件开发环境 |
2.2.1 LabVIEW开发平台 |
2.2.2 数据采集卡和NI-DAQmx驱动 |
2.2.3 外接硬件设备 |
2.3 实验平台的总体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虚实结合实验平台各模块的设计 |
3.1 用户功能模块 |
3.1.1 用户登录模块 |
3.1.2 用户管理模块 |
3.2 实验功能模块 |
3.2.1 实际信号采集模块 |
3.2.2 实际信号输出模块 |
3.2.3 仿真信号生成模块 |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
3.2.5 实验结果保存模块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
4.1 离散时间信号运算实验 |
4.2 判断系统稳定性实验 |
4.3 傅里叶变换实验 |
4.4 数字滤波器实验 |
4.5 信号频谱分析实验 |
4.6 译码器实验 |
4.7 A/D转换器实验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远程虚实结合实验平台的实现 |
5.1 远程实验平台技术基础 |
5.2 LabVIEW Web发布的设置和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风力发电机振动采集分析与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风力发电机发展趋势 |
1.3 风力发电机存在的问题 |
1.4 风力发电机结构及故障振动特性 |
1.4.1 风力发电机结构 |
1.4.2 风力发电机故障振动特性分析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传感器类型的选择 |
2.2 滤波器避免频率混叠 |
2.3 模拟信号的采集 |
2.4 振动信号的处理 |
2.5 数据传输方式的选取 |
2.6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三章 振动信号采集模块的设计 |
3.1 ADXL335应用 |
3.2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
3.2.1 滤波器类型选择 |
3.2.2 滤波器阶数的选择 |
3.2.3 巴特沃斯低通滤波电路的设计 |
3.3 模拟信号的采集 |
3.3.1 DMA的配置 |
3.3.2 定时器的配置 |
3.3.3 ADC的配置 |
3.4 模块程序流程图 |
第四章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
4.1 数字滤波器简介 |
4.2 数字滤波器类型的选择 |
4.3 FIR数字滤波器在STM32上的应用 |
4.4 Matlab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
第五章 数据处理与传输 |
5.1 数据转换与阈值检测 |
5.1.1 数据转换 |
5.1.2 振动的阈值检测 |
5.2 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 |
5.3 数据传输 |
5.3.1 串口配置 |
5.3.2 WIFI模块的配置 |
5.4 安卓客户端的设计 |
5.5 电脑客户端的设计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模拟电路的仿真 |
6.2 模拟滤波电路测试 |
6.3 数据精度的测试 |
6.4 实时振动采集测试 |
6.5 系统整体的测试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8)基于LabVIEW在虚拟数字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滤波器的原理 |
2 基于Lab VIEW的数字滤波器设计 |
3 结束语 |
(9)基于LabVIEW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
2.1 数字滤波器的软件开发工具 |
2.2 数字滤波器简介 |
2.3 总体的设计思想 |
2.4 模块的设计 |
2.5 仿真结果 |
3. 结束语 |
(10)基于LabVIEW的数字滤波器设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字滤波器和窗函数 |
1.1 数字滤波器概述 |
1.2 窗函数概述 |
2 数字滤波器设计实例 |
2.1 带窗滤波器设计实例 |
2.2 低通滤波设计实例 |
3 结束语 |
四、基于LabVIEW平台的IIR数字滤波器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过程可调的光电传感器Ⅰ-Ⅴ测试系统[D]. 陈宏. 山东工商学院, 2021(12)
- [2]高精度压电式检波器数据采集系统研究[D]. 武宏涛.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信号分析与处理”滤波器综合性实验探索[J]. 李慧,温琛,王睿.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11)
- [4]LabVIEW辅助的数字滤波器可视化教学研究[J]. 杜社会,李爱莲,肖启国,罗昌友,杨辉.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0(10)
- [5]基于IMU的船舶纵横摇及升沉信息测量技术研究[D]. 付怀达.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3)
- [6]基于LabVIEW的虚实结合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林思宇.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7]风力发电机振动采集分析与监控系统[D]. 褚世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6(01)
- [8]基于LabVIEW在虚拟数字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J]. 张美志.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15)
- [9]基于LabVIEW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J]. 陶沙,吴允平. 福建电脑, 2011(12)
- [10]基于LabVIEW的数字滤波器设计与仿真[J]. 向科峰,周云辉. 煤炭技术,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