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危险岩体锚固计算方法及应用

三峡库区危险岩体锚固计算方法及应用

一、三峡库区危岩体锚固计算方法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廖欢[1](2020)在《汶(川)马(尔康)高速公路桃坪隧道出口危岩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汶马高速公路沿线地形陡峻,出露岩性多为千枚岩,由于千枚岩自身稳定性较差且极易风化的特点,公路沿线发育了大量危岩体,对工程带来严重威胁。本文以汶马高速桃坪隧道出口左侧危岩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赤平投影分析、极限平衡计算以及数值模拟等分析方法,掌握危岩体的发育特征,分析了危岩体的稳定性状态,提出主、被动联合防治措施。本文具体内容如下:1、桃坪隧道出口左侧危岩区呈带状展布。根据危岩发育的基本概况,共划分为4个危岩带(WYD1、WYD2、WYD3、WYD4),在WYD1和WYD4内分别发育一处单体危岩(WYT1和WYT2),两危岩体后缘裂缝与底部缓倾结构面构成控制型边界,判断其失稳模式为滑移式危岩。2、采用极限平衡法得到WYT1、WYT2在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而在地震工况下,WYT1和WYT2均处于欠稳定状态。使用离散元软件UDEC对WYT1的失稳运动过程进行模拟,在天然工况下,WYT1前缘局部发生失稳破坏,破坏规模较小,整体稳定性较好;在地震工况下,WYT1后缘裂缝和底部的缓倾结构面贯通,破坏规模较大,整体稳定性差。3、通过传统公式与Rockfall落石分析软件计算了WYT1和WYT2失稳后运动到坡脚的弹跳高度、运动速度和冲击能量等运动特征参数,同时确定了研究区坡面落石的威胁范围。4、根据野外工程地质勘察及室内分析成果,对危岩区的治理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措施建议:(1)对单体危岩进行清方-截水-锚固-挂网喷砼处理;(2)适当削坡平整坡面,在坡面挂设张口型导石网,在高程约1650m处设置一道长约200m的被动防护网,防止局部崩落掉块现象;(3)对于隧道出口靠山侧不具备开阔的落石槽区间,设置挡石墙,并于挡石墙顶部加设被动防护网;(4)建议接长隧道明洞,采用柔性钢棚洞措施。

许泽鹏[2](2020)在《九寨沟景区熊猫海高位危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文中认为九寨沟景区在2017年“8.8”地震中受灾严重,形成的多处地质灾害点对景区安全及恢复重建进度威胁大。本文基于九寨沟景区熊猫海高位危岩工程实例,调查掌握危岩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采用现场调查及物理模型试验等方法,对危岩空间分布情况、变形破坏特征、危岩体的稳定状态及落石的运动特征参数等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危岩区现场情况,对熊猫海高位危岩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建议。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危岩近南北向展布于熊猫海右岸岸坡,出露基岩为白云质灰岩,坡体结构为反向坡。整个危岩区可分为4个危岩带,7处典型危岩体,主要受三组节理控制。危岩破坏方式有滑移式、倾倒式和坠落式。(2)危岩体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各危岩体在天然工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而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多处危岩体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危岩体变形破坏的可能性大。(3)对研究区危岩变形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由于反倾节理与顺倾节理的互相切割,岩体被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状、片状,部分危岩体失稳崩落后坡面凹凸不平,加剧了岩体风化进程,在降雨、地震等外部因素影响下,节理裂隙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危岩体与母岩分离发生崩塌破坏;利用UDEC软件模拟典型危岩体变形破坏过程,验证分析结论。(4)分别采用经验公式和Roc Fall模拟,计算危岩体破坏后落石的运动特征值,结果显示落石下落到拟设工程位置处的冲击能量及弹跳高度较大,对坡脚公路及熊猫海威胁较大。(5)通过落石冲击力物理模型试验,探究落石冲击力与落石重量、运动速度、缓冲层厚度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落石冲击力经验公式,比较分析与其他冲击力计算公式结果的相关性,并为防治设计提供依据。(6)针对研究区危岩发育情况及边坡实际地形,考虑危岩体与保护对象景区公路之间的位置关系,提出治理措施为:上部危岩带清坡+锚固+张口式帘式网防护,坡脚处修建桩板拦石墙,并配套景观恢复工程。

李鑫[3](2019)在《广元市女皇女化陈列馆山顶危岩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广元市女皇文化陈列馆山顶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危岩体勘查,分析了危岩体的特征、变形破坏模式,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旨在提出经济合理的防治措施。女皇文化陈列馆山顶危岩带分布标高在526.58560.19m,地形坡度72°83°的岩质边坡地段,呈北东低南西高,南东北西向延伸,沿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和泥质砂岩构成的边坡分布,从下至上为巨厚层状钙质胶结砂岩和泥质砂岩,整个危岩带长约151.8m。目前沿边坡仍分布有27处危岩体,体积约为1.0m3244m3,规模均为小型,危岩体总体积约为975m3。危岩体相对高度325m,属低中位危岩体。该危岩带竖向裂隙和外倾结构面极其发育,破坏模式以坠落、滑移为主。自从皇泽寺建设场平切坡形成边坡以来,历年都有边坡表层原有松动岩块产生崩落,在坡脚沿线形成条带状堆积体,目前该危岩带分布的多个危岩体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区内危岩受基座风化剥蚀形成的凹腔、卸荷裂隙、风化、水的作用、地震、人类工程活动、树木的根劈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对其稳定性影响很大,随着影响因素的加剧,稳定性将会越来越差。根据调查宏观分析及计算,边坡整体处于稳定不稳定状态,在不利工况下,边坡可能沿潜在卸荷裂隙带产生滑移破坏;区内危岩受基座风化剥蚀形成的凹腔、卸荷裂隙、风化、水的作用、地震、人类工程活动、树木的根劈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对其稳定性影响很大,随着影响因素的加剧,稳定性将会越来越差。结合危岩稳定性分析可知,在各种不利因素作用下,危岩体稳定性逐渐降低,最终发生崩塌破坏。根据稳定性分析成果,以“自重+暴雨”作为设计工况,提出了“危岩清除+嵌补+锚固+喷锚支护+截水沟+生物绿化”的综合防治措施。

朱登科[4](2019)在《九寨沟县上四寨保护站危岩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九寨沟县上四寨保护站危岩位于上四寨保护站西北侧高陡斜坡上,由“8.8”九寨沟地震诱发产生。该危岩构造裂隙、卸荷裂隙较发育,危岩带后缘存在较大拉裂缝,危岩整体稳定性较差,对斜坡下部上四寨保护站及坡脚景区公路造成严重威胁。本文根据上四寨危岩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通过现场调查,研究了危岩发育的基本特征;结合赤平投影分析,得出了危岩潜在的变形破坏模式;运用经验公式和RockFall软件,计算分析了崩塌落石的运动特征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危岩沿南北方向展布,所在部位基岩为中厚厚层状灰岩,研究区危岩从南至北可依次分为危岩带1、危岩带2和危岩带3,三个危岩带内共发育7处单体危岩体,结合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危岩体潜在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坠落式、倾倒式及滑移式。危岩体的形成及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坡体结构等,此外地震、降雨、风化及人类活动等也影响着危岩的形成及发育。其中地震是危岩发生崩塌的直接诱发因素。(2)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计算了研究区内各典型危岩体的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各危岩体在天然工况下都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危岩体都处于欠稳定状态,地震工况下仅W3-2危岩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其余危岩体处于不稳定或基本稳定状态。因此研究区危岩稳定性较差,在暴雨和地震的情况下发生崩落的可能性较大。(3)运用UDEC离散元分析软件对典型危岩体W1-2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该危岩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位移稍大,竖直最大位移18cm,但危岩体未发生崩落,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危岩体发生了整体式的崩塌,模拟得出的结果基本与公式法计算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4)采用经验公式及RockFall软件对典型危岩体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落石运动至坡脚拟设工程位置处时的运动速度为25.4728.95m/s、落石能量645.7940.3KJ、弹跳高度2.53.6m,表明危岩潜在危害较大。(5)在对崩塌落石运动特征及运动路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保护对象,提出了拦石墙+被动防护网的综合治理方案。

高永才[5](2014)在《云台山景区危岩体、边坡风险性评价及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云台山景区是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景区独有的地质遗迹、生态和文化内涵每年吸引50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然而,由于受到构造活动、长期地质营力的风化剥蚀和人类频繁活动等影响,景区内发育了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危岩体和边坡。一旦发生危岩体崩塌或边坡的失稳事件将会给景区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威胁。本文以景区危岩体和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对景区地质环境条件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景区危岩体、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和风险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其治理方案,并根据风险性等级和降雨强度建立了景区危岩体、边坡灾害的预警系统。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在新构造运动的主体因素影响下,云台山景区内发育了大量的脆性断裂构造和破劈理、节理构造,特别是景区内发育的两组近垂直走向的节理把整体的岩体分成切块状,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并且在经过风化剥蚀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了目前数量较多的危岩体(或者危岩带)和边坡。(2)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景区共排查出危岩体86处。运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对其进行野外定性判定结果表明,有37处危岩体(或者危岩带)处于不稳定或欠稳定状态,26处处于基本稳定状态,23处处于稳定状态;运用静力解析法对36处典型危岩体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危岩体除少部分在天然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外,大部分危岩体稳定性较好。云台山景区共发现边坡83处,包括自然和人为条件下形成的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运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对其进行野外定性判定结果表明,稳定的边坡有36处,基本稳定的边坡30处,不稳定边坡17处。(3)通过现场落石试验确定了危岩体失稳后落石致灾可能性的六种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落石致灾可能性的六种主要因素的权重A={坡度,坡长,落石形状,落石质量,距离(坡底至步道的距离),坡表情况}={0.295,0.098,0.034,0.135,0.404,0.034},并以此建立了景区危岩体失稳后落石致灾可能性的定量评价方法。(4)运用风险性评价方法,逐一确定了景区危岩体、边坡的风险性等级。结合景区实际情况,从危岩体、边坡的危险性和易损性两个方面进行了风险性评价。景区共有高风险危岩体有39处,中等风险的危岩体有15处,低风险危岩体有32处。共有高风险边坡有22处,中等风险的边坡有22处,低风险边坡有39处。其中高风险危岩体和边坡急需处理,中等风险危岩体和险边坡可以暂缓处理,低风险危岩体和边坡在没有强烈外部因素的诱发下基本不会对游客或者景区工作人员造成太大危害。(5)依据风险性等级及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别对各危岩体(危岩带)、不稳定边坡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危岩体(危岩带)的治理措施有谨慎清除、支撑、锚固、喷浆、勾缝排水、修筑护坡、SNS主动和被动防护网等。不稳定边坡的治理措施有护坡挡土墙、护坡砖墙加固、临空面支护墙,喷浆加固、抗冲击挡墙和SNS被动防护网等。(6)对云台山景区近10年地质灾害统计分析表明,景区危岩体、不稳定边坡灾害发生的频率、规模与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即降雨量越大,发生危岩体、不稳定边坡灾害越频繁、规模也越大。针对景区降雨量大小所采用的安全措施为:当天气预报当天降雨为小、中雨时(即降雨量为0-25mm),景区应该引起重视,关注雨情并巡查高、中风险性等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当天气预报当天为大雨时(即降雨量为25-50mm),景区应该发布地质灾害预警,同时根据雨情变化启动应急预案,对高、中风险性地质灾害路段采取限行或防护等措施;当天气预报当天降雨为暴雨及以上时(即降雨量大于50mm)景区应该发布地质灾害警报,封闭高、中风险性地质灾害路段,及时排除险情并迅速分流游客至安全地段。

刘昌军,张顺福,丁留谦,廖井霞[6](2012)在《基于激光扫描的高边坡危岩体识别及锚固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利用三维激光测量技术获取高陡边坡的高密度点云坐标数据,建立高边坡表面模型。基于三维激光点云数据提取高陡边坡的岩体结构面的产状和几何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危岩块体的识别方法,即将高陡边坡的危岩体点云数据进行构网,形成为块体单元,然后利用虚拟结构面对块体单元进行分割,形成空间块体模型,并根据危岩体失稳类型对空间块体模型进行分类。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各类危岩的破坏机制以及作用在危岩体上荷载组合,建立危岩体锚固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东平白佛山边坡的危岩体调查及治理中,根据白佛山边坡危岩体的主要荷载类型(如自重、裂隙水压力和地震力等)及不同类型的危岩体稳定系数,计算不同类型危岩体的最小锚杆数。研究结果表明:(1)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远距离、快速获取高陡边坡的空间坐标数据,进而获取岩体结构面的空间信息和产状;(2)基于危岩体空间坐标数据、结构面空间信息和不同荷载组合,可进行危岩体分类和锚固计算,得到危岩锚固所需的锚杆或锚索数,为危岩锚固治理设计提供依据。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有助于高陡边坡危岩体加固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张辰[7](2012)在《倾倒式危岩非预应力锚固计算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倾倒式危岩体非预应力锚杆的计算公式提出简化算法,并结合柳州市马鞍山危岩治理工程,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唐红梅[8](2011)在《群发性崩塌灾害形成机制与减灾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危岩崩塌是一种全球性泛生型山地灾害,是我国矿山生产、山区公路、水运交通、山地城镇的重大地质安全隐患,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如2009年6月5日重庆市武隆县鸡尾山发生特大型山体崩塌,80余人遇难;2009年7月25日四川省汶川县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44km+200彻底关大桥处发生山体崩塌,落石砸断桥墩,桥面坍塌,2辆货车坠入岷江,死亡6人,经济损失1亿元左右。显然,着眼于单体危岩系统实施群发性崩塌灾害的形成机制及减灾技术研究,是矿业、交通、城建减灾的国家需求,也是安全与减灾学科发展的逻辑需求。本文采用现场调查、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地貌学、断裂力学、运动学、波动理论、传感技术等研究方法,对危岩崩塌演化规律、危岩稳定性、群发性崩塌激振效应、崩塌落石运动路径、群发性崩塌运动力学机制及应急减灾与安全警报技术等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性成果如下:(1)针对三峡库区大范围砂岩或灰岩与泥岩软硬相间的岩石边坡,揭示了岩腔的形成机制,包括差异风化机制和压裂风化机制;提出了缓倾角岩质边坡危岩崩塌的宏观链和微观链概念,据此揭示了危岩群发性崩塌的链式演绎规律,可分为简单模式和复合嵌套模式两类。(2)基于极限平衡原理,从作用在危岩体上的荷载类型及荷载组合、稳定性评价标准、不同类型危岩等方面系科学修正了危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着眼于危岩主控结构面断裂扩展是危岩破坏本质这一的科学认识,采用断裂力学构建了危岩断裂稳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连续表征危岩体的实时稳定性,是实施突发性崩塌灾害应急安全警报的科学依据。(3)分析了陡崖上危岩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学关系,基于损伤和断裂力学探讨了群发性危岩块崩落序列,验证了危岩链式规律;构建了危岩块崩落产生的激振效应对相邻危岩块的动力振动力学方程,通过实验验证了危岩崩落激振效应,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趋于一致。建立的动力激振方程符合客观实际.(4)基于下垫面岩土介质动力恢复系数试验,通过建立的最大冲击力公式反演碎石土垫层的法向恢复系数,介于0.258-0.314之间,符合客观实际;将崩塌落石的运动阶段划分为自由坠落、初始碰撞、空中飞行和后继碰撞等形式,建立了不同运动形式下落石运动速度及运动距离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落石运动形式判别标准,并通过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予以验证。(5)推导了群发性崩塌体底部空气压缩方程,通过崩塌体空气压缩特性试验,初步获得了崩塌体底部空气外泄系数与崩塌体速度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空气压缩试验得到了不同高度、不同孔隙比下的气垫作用的气垫荷载和外泄系数及临界外泄系数,成果对于深入开展群发性崩塌体运动过程研究有重要的积极意义。(6)针对危岩突发性崩塌灾害应急减灾需求,研发了危岩应急锚固、应变型钻孔应力传感器、压电型钻孔应力传感器、落石消能棚洞及崩塌灾害安全警报系统等新技术及专用设备,为崩塌灾害应急安全警报及防灾避灾提供了技术保障。将前述主要研究成果浓缩为4个创新点:(1)基于三峡库区危岩崩塌链式演化规律和危岩块之间的力学关系,运用断裂力学和等效弯矩作用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等效应力强度因子等构建了危岩崩落的时间方程,揭示了软弱基座陡崖上危岩的崩落序列。(2)针对坠落式危岩,建立了危岩崩落的激振模型,基于断裂力学和波动理论构建了激振效应下的断裂联合应力强度因子方程,基于能量构建了危岩崩落瞬间启程速度、质点位移速度、激振波强度的计算方法,系统揭示了危岩崩落激振效应。(3)通过试验揭示了碎石土垫层的法向恢复系数介于0.258-0.314之间,将崩塌落石的运动阶段划分为自由坠落、初始碰撞、空中飞行和后继碰撞等形式,据此提出了落石运动路径计算新方法。(4)针对危岩突发性崩塌灾害防治需求,研发了危岩应急锚固、应变型钻孔应力传感器、压电型钻孔应力传感器、落石消能棚洞及崩塌灾害安全警报系统等新技术及专用设备。

安玉科,佴磊[9](2011)在《关键块体系统锚固法在加固边坡危岩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基于Goodman-Shi的块体理论和A.R.Yarahmadi Bafghi的关键块体群理论,提出确定危岩边坡关键块体和关键块体系统的几何分析法和矢量分析法,建立边坡危岩的地质模型和力学模型,分析危岩体破坏机理,针对不同变形破坏机理的关键块体系统提出合理、安全和经济的危岩边坡加固新方法——关键块体系统锚固法(KSA法)。通过建立集丹公路K49+790 m-K55+550 m段危岩边坡的地质模型和力学模型,结合其坡体及岩体结构特征,分析边坡危岩体变形破坏机理和锚固机理,提出顶部危岩清除、碎裂结构坡面喷射混凝土、块裂结构坡面挂网和块状岩体锚固的清-喷-网-锚联合锚固的系统锚固方案,加固该段危岩体。运用该法锚固方案较传统方法节省锚杆35%、SNS网32%及腰梁19%。

黄小刚[10](2011)在《危岩体发展破坏机理与防治措施的可靠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如山区铁路公路逐年延伸、人类居住区域不断向山区扩张,使得危岩崩塌事件发生越发频繁,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水麻路连接线K1+140处危岩体为实例,系统的研究了危岩体的变形发育特征、稳定性计算方法、落石运动不同阶段的特征、落石运动状态和轨迹的数值模拟及危岩崩塌工程防治对策等。论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有以下几方面:①危岩形成机理研究危岩体的发育形成是一个逐步累进的过程,不仅与地形、地貌、岩性及岩层组合等因素有关,还受到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河流切割作用一系列因素影响。本文将危岩体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内因和外因两类,其内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作用和岩体本身性质;外因主要有降雨、地震作用、重力作用、风化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等。②危岩稳定性研究基于危岩体形成机理的研究,针对于滑塌式、坠落式和倾倒式三类危岩体破坏模式,考虑静水压力和地震力对危岩稳定性的影响,构建了每类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方法,并且提出了带有半贯通面的危岩体断裂力学计算方法,从断裂力学的角度分析了锚杆的加固机理。③落石路径及其冲击力研究危岩失稳后成为落石,其路径与初始位置、失稳方式及坡面有关,本文将落石的运动分为碰撞、滑动和滚动三阶段,建立了各阶段的运动方程。并用ROCFALL危岩模拟软件分析了边坡的粗糙度,块石大小,法向、切向恢复系数三个因素对落石过程的影响。④防治原理研究危岩体的工程防治措施可以主要分为主动防治和被动防治二种类型,本文主要结合挡石墙的本身受力特点和危岩的落石路径和冲击力,结合工程实例具体情况,得出挡石墙的设计方法案。

二、三峡库区危岩体锚固计算方法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库区危岩体锚固计算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汶(川)马(尔康)高速公路桃坪隧道出口危岩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危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1.2.2 危岩失稳模式分类研究
        1.2.3 危岩稳定性分析方法
        1.2.4 危岩防治措施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与地震
    2.5 水文地质条件
    2.6 地震
    2.7 人类工程活动
第3章 桃坪隧道出口危岩发育特征
    3.1 危岩发育基本概况
    3.2 危岩发育特征
        3.2.1 WYD1危岩带
        3.2.2 WYD2危岩带
        3.2.3 WYD3危岩带
        3.2.4 WYD4危岩带
    3.3 危岩稳定性影响因素
        3.3.1 地形地貌
        3.3.2 地层岩性
        3.3.3 岩体结构
        3.3.4 降雨
        3.3.5 风化作用
        3.3.6 地震作用
        3.3.7 冻融作用
    3.4 小结
第4章 桃坪隧道出口危岩稳定性分析
    4.1 危岩失稳模式分析
    4.2 定性分析——极射赤平投影
    4.3 定量分析——极限平衡法
        4.3.1 计算方法
        4.3.2 计算参数
        4.3.3 计算工况
        4.3.4 稳定性评价
    4.4 UDEC数值模拟分析
        4.4.1 基本原理
        4.4.2 计算模型
        4.4.3 计算参数
        4.4.4 模拟结果
    4.5 小结
第5章 桃坪隧道出口危岩体失稳运动特征分析
    5.1 落石的失稳运动方式
        5.1.1 落石的运动速度
        5.1.2 落石的能量
        5.1.3 落石的运动轨迹
        5.1.4 落石的威胁范围
    5.2 计算实例
        5.2.1 WYT1失稳运动特征计算
        5.2.2 WYT2失稳运动特征计算
    5.3 ROCKFALL数值模拟
        5.3.1 基本原理
        5.3.2 计算参数
        5.3.3 模拟结果
    5.4 小结
第6章 危岩治理措施
    6.1 研究区危岩治理措施
        6.1.1 WYD1和WYT1 的治理方案
        6.1.2 WYD4和WYT2 的治理方案
        6.1.3 WYD2和WYD3 的治理方案
    6.2 小结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2)九寨沟景区熊猫海高位危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危岩成因机制及分类
        1.2.2 危岩稳定性评价方法
        1.2.3 危岩防治措施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概述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交通及位置
        2.1.2 气象及水文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5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6 水文地质条件
    2.7 人类活动
第3章 熊猫海高位危岩发育特征
    3.1 危岩发育基本概况
    3.2 危岩发育特征
        3.2.1 危岩带1
        3.2.2 危岩带2
        3.2.3 危岩带3
        3.2.4 危岩带4
        3.2.5 危岩稳定性影响因素
        3.2.6 小结
第4章 熊猫海高位危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4.1 危岩破坏模式
        4.1.1 危岩破坏模式概述
        4.1.2 研究区危岩破坏模式分析
    4.2 稳定性计算
        4.2.1 计算方法
        4.2.2 计算参数
        4.2.3 计算结果
    4.3 危岩变形破坏过程数值模拟
        4.3.1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4.3.2 危岩变形破坏动态过程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熊猫海高位危岩崩塌落石运动特征计算
    5.1 经验公式计算分析
        5.1.1 落石速度
        5.1.2 落石腾跃计算
        5.1.3 落石能量计算
        5.1.4 落石冲击力
        5.1.5 典型坡面计算结果
    5.2 Roc Fall软件模拟落石运动特征
        5.2.1 软件概述
        5.2.2 计算参数
        5.2.3 落石运动计算
    5.3 落石冲击力室内物理模型试验
        5.3.1 试验目的
        5.3.2 试验装置及方案
        5.3.3 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熊猫海高位危岩崩塌治理措施研究
    6.1 危岩治理措施
        6.1.1 张口式帘式网的设计
        6.1.2 桩板拦石墙设计
        6.1.3 景观工程设计
    6.2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3)广元市女皇女化陈列馆山顶危岩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危岩区地质环境条件
    2.1 位置与交通
    2.2 气象水文
        2.2.1 气象
        2.2.2 水文
    2.3 地形地貌
    2.4 地层岩性
    2.5 地质构造与地震
        2.5.1 地质构造
        2.5.2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6 水文地质条件
        2.6.1 孔隙水
        2.6.2 基岩裂隙水
        2.6.3 水质腐蚀性评价
    2.7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2.8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第3章 危岩发育特征
    3.1 危岩区及危岩发育特征
        3.1.1 范围、规模及形态
        3.1.2 危岩区结构特征
        3.1.3 危岩区卸荷特征
        3.1.4 危岩崩塌堆积体特征
        3.1.5 危岩体变形破坏方式
第4章 危岩稳定性分析计算与评价
    4.1 定性分析
    4.2 定量计算分析
    4.3 稳定性综合评价
第5章 危岩体治理工程设计
    5.1 设计指标
        5.1.1 设计标准
        5.1.2 设计工况
        5.1.3 设计参数
    5.2 已有治理工程的效果评价
    5.3 工程布置及主要治理工程
        5.3.1 工程布置
        5.3.2 分项工程设计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九寨沟县上四寨保护站危岩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危岩体分类及失稳模式研究
        1.2.2 危岩体稳定性影响因素
        1.2.3 危岩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2.4 崩塌发生后落石的运动特征
        1.2.5 危岩防治措施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1.2 气象及水文条件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5 水文地质条件
    2.6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第3章 上四寨保护站危岩发育特征
    3.1 危岩发育特征
        3.1.1 危岩带1
        3.1.2 危岩带2
        3.1.3 危岩带3
    3.2 危岩体发育影响因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上四寨保护站危岩稳定性分析及变形数值模拟
    4.1 危岩概化模型
    4.2 参数选取
    4.3 计算结果
    4.4 基于UDEC的危岩体变形破坏数值模拟
        4.4.1 建立数值分析模型
        4.4.2 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上四寨保护站危岩崩塌落石运动特征分析
    5.1 基于经验公式的危岩体动力学参数计算
        5.1.1 撞击能量及滚石速度
        5.1.2 落石腾跃高度和距离
    5.2 基于ROCKFALL的崩塌落石动力学参数
        5.2.1 斜坡材料参数的确定
        5.2.2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危岩治理工程措施研究
    6.1 概述
    6.2 治理目标及参数的确定
    6.3 治理工程总体设计
        6.3.1 拦石墙结构设计
        6.3.2 被动网设计
    6.4 本章小节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云台山景区危岩体、边坡风险性评价及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选题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危岩体的研究现状
        1.3.2 边坡的研究现状
        1.3.3 危岩体和边坡的风险性分级
        1.3.4 降雨导致地质灾害预警研究
    1.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工作量统计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工作量统计
2 景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位置、交通
        2.1.1 位置
        2.1.2 交通
    2.2 气象、水文
        2.2.1 气象
        2.2.2 水文
    2.3 地形地貌
    2.4 地层岩性
        2.4.1 地层系统
        2.4.2 岩石类型
    2.5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2.5.1 地质构造
        2.5.2 区域地壳稳定性
    2.6 水文地质条件
        2.6.1 含水层(组)及其特征
        2.6.2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2.6.3 水化学特征
    2.7 人类工程活动
    2.8 小结
3 景区危岩体、边坡的分布特征、稳定性及控制因素研究
    3.1 危岩体、边坡分布特征
        3.1.1 危岩体特征及分布
        3.1.2 边坡特征及分布
    3.2 危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
        3.2.1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3.2.2 边坡稳定性分析
    3.3 各景区危岩体及边坡的成因及控制因素分析
        3.3.1 红石峡景区危岩体及边坡的成因及控制因素
        3.3.2 峡谷景区危岩体及边坡的成因及控制因素
        3.3.3 茱萸峰景区危岩体和边坡的成因及控制因素
        3.3.4 旅游公路危岩体和边坡的成因及控制因素
    3.4 小结
4 景区危岩体、边坡风险性评价
    4.1 危岩体风险性评价
        4.1.1 危岩体危险性的三要素法评价
        4.1.2 危岩体失稳后落石运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4.1.3 落石致灾可能性影响因素分析及综合评价
        4.1.4 危岩体危险性评价
        4.1.5 危岩体易损性评价
        4.1.6 危岩体的风险性估算
    4.2 边坡风险性评价
        4.2.1 边坡危险性评价
        4.2.2 边坡易损性评价
        4.2.3 边坡风险性估算
    4.3 小结
5 景区危岩体、边坡的治理
    5.1 危岩体治理
        5.1.1 红石峡景区危岩体治理
        5.1.2 峡谷景区危岩体治理
        5.1.3 茱萸峰景区危岩体治理
        5.1.4 百家岩景区危岩体治理
        5.1.5 旅游公路危岩体治理
    5.2 边坡治理
    5.3 小结
6 降雨导致地质灾害的预警研究
    6.1 地质灾害统计数据分析
    6.2 降雨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
        6.2.1 降雨量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
        6.2.2 降雨量与地质灾害规模的关系
    6.3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6.4 地质灾害预警及应急预案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基于激光扫描的高边坡危岩体识别及锚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三维激光扫描原理及数据处理
3 危岩体识别方法和分类
    3.1 结构面空间几何信息的获取
    3.2 基于生长法的激光点云的Delaunay构网方法
    3.3 结构面产状和几何信息的获取
    3.4 危岩体空间模型的建立与识别
        (1) 块体切割
        (2) 块体合并
        (3) 危岩体的识别
        (4) 危岩体分类
4 不同类型危岩体锚固计算方法
    4.1 计算荷载及荷载组合
    4.2 非预应力锚固计算方法
        (1) 坠落式危岩
        (2) 滑塌式危岩
        (3) 倾倒式危岩
5 工程应用
    5.1 工程概况
    5.2 边坡的激光扫描
    5.3 基于激光数据的裂隙统计
    5.4 危岩体识别
6 结论

(7)倾倒式危岩非预应力锚固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危岩非预应力锚固计算
    1.1 危岩分类
    1.2 倾倒式危岩锚固计算
        1.2.1 计算荷载及组合
        1.2.2 锚固计算
        1.2.2. 1 确定锚固力矩
        1.2.2. 2 确定锚杆根数
2 本文提出的倾倒式锚固计算方法
    2.1 确定锚杆 (索) 锚固力矩
        2.1.1 由后缘岩体抗拉强度控制时
        2.1.2 由底部岩体抗拉强度控制时
    2.2 确定锚杆根数
3 工程应用
4 结语

(8)群发性崩塌灾害形成机制与减灾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崩塌分类
        1.2.2 崩塌源危岩破坏机理和稳定性评价
        1.2.3 危岩崩塌运动特性
        1.2.4 危岩崩塌防治工程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危岩崩塌演化地貌形迹解译
    2.1 岩质陡崖地貌形迹
        2.1.1 万州太白岩陡崖
        2.1.2 江津四面山陡崖
        2.1.3 綦江羊叉河陡崖
        2.1.4 湖北高阳寨陡崖
    2.2 岩腔形成过程及其卸荷效应
        2.2.1 自然风化岩腔
        2.2.2 压裂风化岩腔
    2.3 危岩崩塌演绎模式
        2.3.1 缓倾角岩层群发性崩塌链式演绎规律
        2.3.2 陡倾角岩层群发性崩塌演绎模式
    2.4 本章小结
3 危岩稳定性分析
    3.1 危岩分类
        3.1.1 单体危岩分类
        3.1.2 群体危岩分类
    3.2 荷载类型及其组合
        3.2.1 重力及地震力
        3.2.2 裂隙水压力
        3.2.3 荷载组合
    3.3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危岩稳定性分析
        3.3.1 危岩主控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计算方法
        3.3.2 危岩稳定性计算方法
        3.3.3 算例分析
    3.4 基于断裂力学的危岩稳定性计算方法
        3.4.1 危岩稳定性断裂分析方法
        3.4.2 危岩主控结构面断裂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
        3.4.3 算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群发性崩塌起崩机制与激振效应
    4.1 危岩崩落序列力学机制
        4.1.1 危岩块相互作用力学机制
        4.1.2 危岩块的崩落
        4.1.3 算例分析
    4.2 危岩崩落激振效应的应力强度因子求解
        4.2.1 危岩崩落激振模型
        4.2.2 激振波正入射条件下主控结构面受力分析
        4.2.3 危岩断裂联合应力强度因子
        4.2.4 激振作用下断裂联合应力强度因子
        4.2.5 算例分析
    4.3 危岩崩落激振效应的能量求解
        4.3.1 危岩崩落激振效应机理
        4.3.2 危岩体应变能分析
        4.3.3 裂纹扩展弹性应变能分析
        4.3.4 起崩岩体剧动启程
        4.3.5 危岩崩落连锁激振
        4.3.6 算例分析
    4.4 危岩崩落的激振效应模型试验
        4.4.1 模型设计
        4.4.2 试验工况与仪器
        4.4.3 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崩塌落石运动路径
    5.1 下垫面岩土介质动力恢复系数试验
        5.1.1 试验系统
        5.1.2 试验组合
        5.1.3 试验数据分析
        5.1.4 落石回弹系数
    5.2 危岩运动路径新方法
        5.2.1 落石运动形式划分
        5.2.2 不同运动形式落石运动参数计算方法
        5.2.3 落石运动形式判别标准
        5.2.4 算例分析
    5.3 落石运动路径试验
        5.3.1 试验方案
        5.3.2 试验结果分析
        5.3.3 正交试验分析
    5.4 落石运动数值模拟
        5.4.1 模拟材料取值
        5.4.2 模拟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群发性崩塌体运动力学机制
    6.1 武隆鸡尾山山体崩塌气垫效应形成机制
        6.1.1 危岩起崩窗
        6.1.2 危岩链式崩塌规律
        6.1.3 碎屑流气垫效应
    6.2 群发性崩塌体运动压缩力学机制
        6.2.1 空气压缩模型
        6.2.2 考虑空气压缩效应时崩塌体坠落公式
        6.2.3 算例分析
    6.3 崩塌体运动空气压缩试验
        6.3.1 试验模型
        6.3.2 试验工况
        6.3.3 试验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危岩崩塌应急减灾与安全警报技术
    7.1 危岩应急锚固螺栓
        7.1.1 技术内容
        7.1.2 实施步骤
    7.2 危岩监测技术
        7.2.1 岩质边坡开挖的位移和应力变化特点
        7.2.2 监测设备
    7.3 落石消能棚洞
        7.3.1 技术内容
        7.3.2 实施步骤
    7.4 崩塌灾害安全警报系统
        7.4.1 技术内容
        7.4.2 实施方式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展望
    8.1 结论
    8.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9)关键块体系统锚固法在加固边坡危岩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关键块体分析
    1.1 几何分析法
    1.2 矢量分析法
2 关键块体系统锚固法
    2.1 关键块体系统
    2.2 关键块体系统锚固法
3 关键块体系统锚固危岩设计方法
    3.1 地质模型的建立
    3.2 力学模型的建立
    3.3 关键块体系统锚固设计流程
4 在集丹公路K49+790 m-K55+550 m段崩塌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5 结语

(10)危岩体发展破坏机理与防治措施的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危岩体成因机制研究
        1.2.2 危岩体分类及变形失稳模式研究
        1.2.3 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1.2.4 危岩体失稳后滚石运动特征研究
        1.2.5 危岩体防治对策研究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危岩体分类、发育机理及破坏模式研究
    2.1 危岩发育的内因
        2.1.1 地形地貌对崩塌落石的影响
        2.1.2 地层岩性条件
        2.1.3 地质构造作用
    2.2 危岩发育的外因
        2.2.1 降雨和地下水
        2.2.2 重力作用
        2.2.3 地震和爆破
        2.2.4 风化作用
        2.2.5 卸荷作用
        2.2.6 植物根劈
        2.2.7 河流割切
        2.2.8 温差
        2.2.9 人文因素
    2.3 危岩发育(链式)机理
        2.3.1 危岩体的发育阶段(时效变形阶段)
        2.3.2 危岩体的破坏阶段(诱发失稳阶段)
        2.3.3 危岩体破坏后的继续运动阶段(能量转化阶段)
    2.4 危岩的分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3.1 地质过程机制分析法
    3.2 图解法
    3.3 工程地质比拟法
    3.4 静力解析法
    3.5 断裂力学分析法
    3.6 工程实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危岩体失稳后运动特征研究
    4.1 危岩体失稳后的运动特征及影响因素
        4.1.1 块石大小对运动特征的影响
        4.1.2 块石形状对运动特征的影响
        4.1.3 块石力学性质对运动特征的影响
        4.1.4 边坡高度对运动特征的影响
        4.1.5 边坡坡度对运动特征的影响
        4.1.6 边坡坡形对运动特征的影响
        4.1.7 坡面物质组成对运动特征的影响
        4.1.8 坡面起伏度对运动特征的影响
    4.2 危岩落石运动过程分析
        4.2.1 初始位移阶段
        4.2.2 碰撞阶段
        4.2.3 滚动阶段
        4.2.4 滑移阶段
    4.3 危岩失稳后的数值模拟
        4.3.1 RocFall 软件介绍
        4.3.2 RocFall 数值模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危岩体防治措施研究
    5.1 危岩防治基本原则
    5.2 其它危岩防治方法
        5.2.1 主动防治方法
        5.2.2 被动防护法
        5.2.3 危岩联合防治法
    5.3 实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三峡库区危岩体锚固计算方法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汶(川)马(尔康)高速公路桃坪隧道出口危岩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D]. 廖欢.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2]九寨沟景区熊猫海高位危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D]. 许泽鹏.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3]广元市女皇女化陈列馆山顶危岩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D]. 李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4]九寨沟县上四寨保护站危岩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D]. 朱登科.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5]云台山景区危岩体、边坡风险性评价及预警研究[D]. 高永才. 河南理工大学, 2014(11)
  • [6]基于激光扫描的高边坡危岩体识别及锚固方法研究[J]. 刘昌军,张顺福,丁留谦,廖井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10)
  • [7]倾倒式危岩非预应力锚固计算方法研究[J]. 张辰. 西部交通科技, 2012(07)
  • [8]群发性崩塌灾害形成机制与减灾技术[D]. 唐红梅. 重庆大学, 2011(07)
  • [9]关键块体系统锚固法在加固边坡危岩中的应用[J]. 安玉科,佴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03)
  • [10]危岩体发展破坏机理与防治措施的可靠性研究[D]. 黄小刚. 重庆交通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三峡库区危险岩体锚固计算方法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