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抗血栓酶3治疗脑梗死后遗症150例临床观察

复方抗血栓酶3治疗脑梗死后遗症150例临床观察

一、复方抗栓酶-3号治疗脑梗死及后遗症150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华[1](2020)在《联合交替使用抗栓药治疗脑血栓形成54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以脑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采用抗栓药物联合交替治疗的效果。方法以54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2组,参考组(n=27)患者采用常规抗栓治疗,研究组(n=27)患者采用联合交替抗栓药物治疗。结果研究组总好转率100%,参考组总好转率81.48%,研究组总好转率明显较参考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抗栓药物联合交替治疗可显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张丽丽[2](2012)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塞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 CI),又称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高脂血症(HLP)是由于人体脂肪代谢失调,导致体内血液中脂质成分异常增高的常见疾患,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血脂异常有密切关系,改善血脂对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针刺能降低血清中TC、TG和LDL,同时能使血清HDL-C升高,在改善高脂血症方面,有良好的疗效。醒脑开窍针刺法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独特的针法,临床中发现,应用该针法在治疗脑血管疾病取得显着疗效的同时,改善了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本课题在参照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以脑梗塞伴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血脂及脑梗塞治疗前后疗效诊断标准,通过检测对比脑梗塞伴高脂血症息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以期观察本方法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本方法的可能作用机理,为治脑梗塞伴高脂血症提供可靠的临床指导原则和应用依据。方法:本研究观察的60例脑梗塞伴高脂血症患者均来自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收治的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二组:即醒脑开窍组(治疗组)、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疗程4周。观察患者台疗后尼莫地平疗效、中医症状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每组患者血清TC、TG、,DL-C、HDL-C的含量水平,对患者进行客观分析。结果:1尼莫地平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临床痊愈8例,显效10例,(?)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临床痊愈3例,显(?)8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改善脑梗塞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2高脂血症症状疗效比较:2.1中医症状总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经秩和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故治疗组在中医症状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2.2中医症状单项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治疗组对肢体麻木刺痛、头昏头晕、胸胁胀闷、纳呆、困倦乏力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肢冷畏寒的改善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3血脂疗效比较:3.1血脂综合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30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73.3%,对照组30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66.6%,经秩和检验,两组患者改善血脂指标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3.2血清TC含量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胆固醇数值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其降脂幅度分别为9.57%、12.08%,两组间治疗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3血清TG含量的比较:治疗组血清TG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显着下降(P<0.05),其降脂幅度为13.74%;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TG含量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降脂幅度为11.09%,两组间治疗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4血清LDL-C含量比较:治疗组血清LDL-C含量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其降脂幅度为9.25%;对照组血清LDL-C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则显着下降(P<0.01),其降脂幅度为12.96%,两组间治疗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5血清HDL-C含量比较:血清HDL-C含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HDL-C含量均有所升高,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组)和普通针刺疗法(对照组)治疗脑梗塞伴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较为肯定的疗效,在降血脂方面,两组均能降低血脂,作用无显着性差异,其中,治疗组降低血清TC、TG含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降低LDL-C含量明显优于治疗组;治疗组在改善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中医症状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本课题研究表明,醒脑开窍发在治疗脑梗塞伴高脂血症患者更有优势,更加突出了针灸特色,操作安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彬[3](2009)在《基于心脑同治理论指导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与理论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在中医臧象理论与整体观念指导下,“心脑同治”理论的框架构建;分析老年心脑共病这一临床常见疾病现象的证候特点;观察中药益气心脑宁治疗老年心脑共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有效组方及新的科研模式与思路。方法:1.理论研究: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在藏象体系结构与功能完整统一的基础上,将心与脑看做一个整体,对心与脑的结构与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系统性剖析。将发生于同一个老年个体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看作一个整体——老年心脑共病,探讨老年心脑共病的病机、病位,并阐释心脑同治理论的内涵与外延。为对老年心脑共病的回归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回顾性研究:对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保健科老年心脑共病病例112例进行研究,对年龄、性别、病史、中医证候等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在老年心脑共病中,是否存在有据可循的中医证候方面的规律。以期为心脑同治理论与研究提供临床流行病学证据。3.前瞻性研究:以80例老年心脑共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40例)予以口服中药汤剂益气心脑宁,对照组(40例)予以口服通心络胶囊。按积分记录症状体征并检测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水平(NIHSS积分)、认知功能障碍水平(MMSE积分)、同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左心室功能(SV、EF、FS)、心电图、血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血流量、血脂水平(TC、TG、HDL-C、LDL-C)、内皮功能(ET-1、NO)、纤维蛋白原(Fib)等。同时监测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治疗4周后,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1.理论研究:在减象学说与中医整体观念理论基础上,心与脑在结构与功能诸多方面密切相关。血脉是心脑相关的内在物质基础,神是心脑相关的外在表现,脉络是老年心脑相关的结构基础。这是心脑共病的理论基础。老年心脑共病的基本病机是正气亏虚、痰瘀阻滞。脉络是老年心脑共病的关键发病部位。2.回顾性研究:在理论研究指导下进行。研究发现,心脑共病是老年临床常见的疾病现象;年龄与气虚证、痰浊阻滞证、瘀血阻滞证呈高度正相关。气虚证伴随老年心脑共病的整个阶段,并随增龄而比重增大。气虚证、瘀血阻滞证与痰浊阻滞证之间呈高度正相关,是老年心脑共病最常见的证候类型。老年心脑共病病史与瘀血阻滞证、痰浊阻滞证之间存在显着的线性正相关关系。3.前瞻性研究:根据前两部分研究结论,心脑密切相关,正气亏虚、痰瘀阻滞是老年心脑共病的基本病机。因此,对老年心脑共病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确立补虚、化瘀、祛痰、通络的治疗方法,使用益气心脑宁进行心脑同治。治疗后,中医证候、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改善老年心脑共病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治愈7例,显效17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5.0%;改善循环系统的症状与体征: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1),减少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P<0.01),增加左心室每分钟搏出量(P<0.05),升高左室射血分数(P<0.01),升高左室短轴缩短率(P<0.01),降低血压(P<0.01),改善心电图;改善神经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显着降低NIHSS积分(P<0.05),升高MMSE积分(P<0.01),升高Barthel指数(P<0.01);增加颈总动脉血流量(P<0.01);降低总胆固醇(P<0.05),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降低血浆内皮素(P<0.01),升高一氧化氮(P<0.05);降低纤维蛋白原(P<0.05)。结论:藏象体系下心脑密切相关。心脑相关是心脑共病的理论基础,是心脑同治的理论依据。正气亏虚,痰瘀阻滞脉络是老年心脑共病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正气亏虚,痰瘀阻滞与老年心脑共病呈高度正相关。益气心脑宁对老年心脑其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是治疗老年心脑共病的有效方剂。心脑同治理论是藏缘理论指导下的关于心与脑的生理、病理、诊断与治疗的理论创新,基于临床,并经得起临床实践的检验。心脑同治理论的提出为中医藏象理论内涵与外延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以理论研究-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三部分组成的临床科研模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李可建[4](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姜淼[5](2006)在《黄连人参对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基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临床实践经验,将《内经》“壮火食气”病机理论应用于2型糖尿病IR治疗实践和实验研究,提出治疗2型糖尿病IR存在火热伤正病机,可采用“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应用泻火补气治法进行治疗。选用临床有效的黄连人参药对作为治疗药物,观察其对2型糖尿病IR和继发的β细胞功能损害的影响。探讨2型糖尿病“壮火食气”病机和泻火解毒与补气扶正治法的治疗作用,为建立中医药治疗的新理论提供基础。1文献研究:全面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2型糖尿病I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γ研究、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目前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于2型糖尿病IR的发病机理、治疗用药、研究方法;对于PPARγ的近期研究成果;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等概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综述,掌握了相关项目科研前沿动态。2理论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IR作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切入点,综述了目前清热泻火补气扶正治法在2型糖尿病IR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并对2型糖尿病IR发生发展的中医病机进行了阐述,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IR及其相关病证“壮火食气”的病机假说和泻火解毒祛邪与补气扶正相结合的治法,对于阐发2型糖尿病IR的中医病因病机,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丰富了2型糖尿病IR的中医病机学及治法学内容。3实验研究研究目的:观察黄连人参对药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以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动物模型,应用黄连人参对药对其进行干预,以吡格列酮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药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胰腺病理形态学、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和PPARγ基因表达等的影响。研究结果:①模型评价:成功复制了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该实验模型动物表现为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FFA和高水平TNF-α,其胰岛素作用指数(IAI)明显低于正常动物,不仅表现IR,且有部分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符合2型糖尿病IR临床特点。药物治疗后,其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用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可信。可操作性强,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经济成本适宜,为研究2型糖尿病及IR的理想载体。②基础药效研究:在成功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黄连人参对药对于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糖、脂代谢以及胰腺病理形态学、主要肝功能指标改变的影响。糖代谢指标血清生化检测结果表明,黄连人参对药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空腹血糖水平,

胡建鹏[6](2004)在《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Fas/FasL信号转导通路与调控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标 通过缺血性中风文献综述,系统掌握中西医关于缺血性中风理论和临床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有据可依,并尽可能立足于学科前沿.通过实验观察.系统研究中医益气活血法在不同层次.不同靶点.不同时段对缺血性中风的作用.并以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Fas/FasL信号转导通路与调控研究为主要切入点.在分子生物学层次上阐明其作用机制及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实质,并拟立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客观化.定量化规范化研究评定方法和多时点.多途径.多层次.多因素动态实验观察模式.力求为临床合理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提高临床疗效.为开发中药新药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与实验依据.主要研究思路:由于缺血性脑损伤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包含着多环节.多层次.多因素.多途径.多位点的综合作用.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一些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外风入中理论提出异议.始有主火.主气.主痰.主虚诸论.且多以.内风.立论.导师王键教授秉承家学.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认为在缺血性中风形成过程中.虚损为其本.尤其以气虚为主.瘀血的形成是其结果.因此认为气虚血瘀为缺血性中风病的主要病机特征之一.中药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综合作用于多个病理环节.从整体上改善和保护脑缺血损伤.本课题基于缺血半暗带病理生理特征.以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为切入点.采用多因素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主要在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中药复方制剂脑络欣通对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Fas/FasL信号转导通路与调控的动态影响.主要研究方法:宏观研究方法是.对大鼠存活率.体重.神经缺损体征.气虚证.血瘀证体征的观察.微观研究方法是.对模型鼠血浆及脑组织.cAMP.cGMP.含量.脑组织含水量HE.Thionine.神经细胞硫堇染色.Mallory.星形胶质细胞染色.Marchalls.小胶质细胞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检测.动态研究方法是.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制作出气虚血瘀证模型.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作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2h,分别再灌注.1d.3d.7d.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法组.活血法组.益气活血法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治法.病证.方剂相联系,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相比较,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动态观察与静态观察相联系,从三个不同层次观察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数据处理方法是.采用.Metamorph.Imagine.System.图像分析系统和.SPSS.11.0.for.Windows.软件处理.主要实验结果.<WP=6>4 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Fas/FasL.信号转导通路与调控的研究1.对各组鼠存活率的影响.益气法组和益气活血法组鼠存活率明显高于同时段的模型组和活血法组.但各组间比较无显着意义.2.对各组鼠体重的影响.造模后,除假手术组外,各组体重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与正常组相比较有显着差异.经治疗后,益气法组.活血法组和益气活血法组体重均有上升趋势.与同时段的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法组(7d)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3.对各组鼠神经缺损体征的影响...缺血再灌注.6h.各组实验动物偏瘫症状明显.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缺血再灌注.24h.后益气活血法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缺血再灌注.72h后.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组间比较.除活血法组.24h外.均无显着性差异.4.对各组鼠气虚证的影响.经多因素复合造模后.各组气虚体征明显.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再灌注7d.益气法组.活血法组.益气活血法组气虚体征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改善.再灌注3d,且益气活血法组气虚体征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改善.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5.对各组鼠血瘀证的影响.经多因素复合造模后.各治疗组血瘀体征明显.组间无明显差异.再灌注3d7d.活血法组.益气活血法组对改善血瘀体征均有显着疗效,益气法组仅7d有显着疗效.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6.对各组鼠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经多因素复合制作病证模型的各组鼠脑组织含水量各时段均有所上升,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差异.在脑缺血再灌注.1d,各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均有所下降,但与模型组相比较,无显着差异;再灌注.3d,益气法组.益气活血法组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着差异,而活血法组脑组织含水量未见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较,无显着差异;再灌注.7d,益气法组.活血法组和益气活血法组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着差异.治疗组组间比较.除活血法组.3d.外.均无显着性差异.7.对各组鼠血浆与脑组织.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经多因素复合制作病证模型后各组鼠.cAMP.均显着增高,cGMP.均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差异.益气活血法能显着降低.1d.3d.7d.模型鼠血浆及脑组织.cAMP含量(1d.血浆.cAMP.除外),显着升高.cGMP.含量,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着差异.益气法也多能显着降低.1d.3d.7d.模型鼠血浆

孔俊,沈丽莎[7](2004)在《复方抗栓酶-3号治疗脑梗死及后遗症150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复方抗栓酶 - 3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应用颈动脉滴注复方抗栓酶 - 3号治疗脑梗死及后遗症 15 0例 ,并与对照组 15 0例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颈脉滴注复方抗栓酶 - 3号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韦继政[8](1999)在《脑梗塞的治疗近况》文中指出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平均为220/10万人,脑梗塞的发病率高于脑出血,占脑卒中60.4%(1),其致残率最高。近年来,随着对脑缺血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治疗方面虽无重大突破,但也取得很大进展,现将近年治疗情况综述如下。1溶栓疗法脑梗塞溶栓治疗的主...

二、复方抗栓酶-3号治疗脑梗死及后遗症150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抗栓酶-3号治疗脑梗死及后遗症15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联合交替使用抗栓药治疗脑血栓形成5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2)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塞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列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2 对照组
        2.3 针具
        2.4 操作方法
    3 疗效观察
        3.1 血脂疗效判定标准
        3.2 尼莫地平疗效判定
        3.3 中医症状来疗效判定
        3.4 统计方法
        3.5 治疗结果
讨论
    1 中医对CI的认识
        1.1 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概况
    2 西医对CI的认识
        2.1 概念及分型
        2.2 发病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治疗概况
    3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3.1 历史沿革
        3.2 病因病机
        3.3 辨证论治
    4 西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4.1 流行病学
        4.2 概念
        4.3 分型
        4.4 西医治疗
    5 本课题的确立依据及结果分析
        5.1 方法及腧穴选择依据
        5.2 血脂紊乱与脑梗塞的关系
        5.3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心脑同治理论指导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与理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从藏象理论探讨老年心脑同治的理论基础
    一、心脑相关性探讨的指导思想
        (一) 藏象理论是整体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五行学说是藏象理论的思维方法
        (三) 藏象理论下的心与脑
    二、心脑共病的理论基础
        (一) 血脉是心脑相关的内在物质基础
        (二) 神是心脑相关的外在表现
    三、老年心脑同治辨证分析
        (一) 病机分析
        (二) 病位分析
        (三) 辨证分型
    四、心脑同治理论的临床意义
第二部分 回顾性研究——老年心脑共病中医证候分析
    一、病例选择标准
        (一) 西医诊断标准
        (二) 中医诊断标准
        (三)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二、老年心脑共病比例分析
    三、老年心脑共病中医证候分析
        (一) 性别与年龄
        (二) 年龄与证候
        (三) 证候之间
        (四) 性别与证候
        (五) 心脑共病病史与证候
        (六) 卒中史与证候
        (七) 胸痹史与证候
    四、结论
第三部分 前瞻性研究——益气心脑宁治疗老年心脑共病的研究
    一、资料与诊断标准
        (一) 病例来源及分组
        (二) 西医诊断标准
        (三) 中医病名诊断标准
        (四)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五) 中医症状记分标准
    二、研究对象
        (一) 纳入病例标准
        (二) 排除病例标准
        (三) 病例剔出标准
        (四) 病例脱落标准
    三、治疗及观察方法
        (一) 治疗方法
        (二) 观察项目与指标
    四、疗效评定标准
        (一)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二) 神经系统疗效判定标准
        (三) 循环系统疗效判定标准
        (四) 安全性评价标准
        (五) 统计学方法
    五、临床资料
        (一) 性别与年龄
        (二) 病程
        (三) 重要病史
        (四) 中医证候总积分
        (五) 神经系统情况
        (六) 循环系统情况
        (七) 颈总动脉超声情况
        (八) 实验室指标情况
    六、研究结果
        (一) 中医证候改善比较
        (二) 神经系统改善比较
        (三) 循环系统改善比较
        (四) 血压变化及疗效比较
        (五) 颈总动脉超声变化比较
        (六) 实验室指标比较
        (七) 安全性指标
    七、临床研究疗效分析
        (一)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二) 神经系统改善疗效分析
        (三) 循环系统改善疗效分析
        (四) 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改善疗效分析
        (五) 实验室指标改善疗效分析
讨论
    一、现代医学关于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研究现状
        (一) 老年独特的生理改变是疾病产生与发展的生理基础
        (二) 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
        (三) 颈动脉是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窗口
    二、老年心脑共病治则治法
    三、中药益气心脑宁方解释义
        (一) 方义分析
        (二) 现代药理研究
        (三) 配伍特点
    四、益气心脑宁作用机制分析
        (一)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二) 调整血脂水平与改善血流变学状态
        (三) 改善颈动脉系统供血
    五、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科技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着作

(4)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5)黄连人参对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综述二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研究进展
    综述三 PPARγ与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综述四 实验性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病机“壮火食气”假说及清热益气治法探讨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黄连人参对药对2 型糖尿病 IR 大鼠糖代谢和胰腺病理学形态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黄连人参对药对2 型糖尿病 IR 大鼠脂代谢和肝功能主要指标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黄连人参对药对2 型糖尿病 IR 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黄连人参对药对2 型糖尿病 IR 大鼠 TNF-α水平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黄连人参对药对2 型糖尿病 IR 大鼠脂肪细胞 PPAR 基因表达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照片
致谢
个人简历

(6)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Fas/FasL信号转导通路与调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的形成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1 脑与气血的关系
        2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形成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2.1 中医学理论与实践依据
        2.2 缺血性中风发病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
        2.3 缺血性中风发病后病机特征
        3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内涵
        4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5 益气活血药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环节的探讨
        6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细胞凋亡和抗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1 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
        2 抗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
        3 细胞凋亡和抗凋亡信号转导的调控
        4 中医药抗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缺血性中风病机与治则治法研究概况
        1 气虚血瘀 脉络瘀阻 治以益气活血 疏通脑络
        2 浊毒内蕴 损伤脑络 治以解毒通络 清洁脏腑
        3 痰瘀互结 水停脑窍 治以化痰祛瘀 利水通降
        4 肝风内动 气血逆乱 治以平肝降逆 熄风开窍
        5 痰热腑实 腑气不通, 治以化痰通腑, 活血降浊
        6 肾虚血瘀 痰阻脑络 治以补肾填精 化痰开窍
        7 正气不足 风邪外侵 治以培补正气 疏风通络
        8 血液瘀阻脑之脉络是病机之关键,治以活血化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与方法
    益气活血法防治缺血性中风实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 研究切入点的选择
        2 “气虚血瘀”病机和治法的内涵及研究方法
        3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优势和制作方法
        4 治疗时间窗选择和动态研究意义
        5 多层次研究的必要性和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益气活血法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 胶质细胞形态变化与 TNF-α、c-Myc 蛋白表达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实验三 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 Fas/FasL 信号转导通路与调控影响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语
附录 照片
致谢
个人简介

(7)复方抗栓酶-3号治疗脑梗死及后遗症15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法
3 治疗结果
    3.1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结果比较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四、复方抗栓酶-3号治疗脑梗死及后遗症150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联合交替使用抗栓药治疗脑血栓形成54例临床分析[J]. 王华.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9)
  • [2]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塞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D]. 张丽丽.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03)
  • [3]基于心脑同治理论指导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与理论探讨[D]. 张彬.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4]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5]黄连人参对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D]. 姜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6]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Fas/FasL信号转导通路与调控的研究[D]. 胡建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 [7]复方抗栓酶-3号治疗脑梗死及后遗症150例临床观察[J]. 孔俊,沈丽莎. 江苏中医药, 2004(01)
  • [8]脑梗塞的治疗近况[J]. 韦继政. 广西医学, 1999(02)

标签:;  ;  ;  ;  ;  

复方抗血栓酶3治疗脑梗死后遗症150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