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文化遗产 福建 土楼建筑群及村落
- 答:说到土楼,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永定土楼”,其实除了永定土楼,福建闽南有些地方也有土楼建筑,土楼最具特色的就是结构圆形的土墙建筑。那么接下来,一起和城市文化来了解福建,土楼建筑群及村落吧!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
福建土楼,吵唤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福建土楼含福建省永定区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其中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陵敬文物保护单位。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尺碰慎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景观特征
世界独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问:福建这座土楼花30年时间建成,列入世界遗产,游客却不多
- 答: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和西部的漳州以及龙岩地区,是一种极为独特的民居。2008年,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福建最知名的 旅游 资源之一。到福建必游览土楼,不过福建的土楼非常多,相对来说也比较分散。
福建土楼名气最大的,大概要数南靖和永定两地了。南靖有云水谣和田螺坑土楼群(又被称为四菜一汤),距离厦门也比较近。永定的土楼就更多了,有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等。不过有一座土楼,不在南靖也不在永定,被称为土楼之王,游客却不多。
这座土楼位于福建漳州华安县,叫做二宜楼。二宜楼是大地土楼群中最大的一座,比号称“土楼王”的永定承启楼还要大一些。二宜楼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落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前后用了30年时间才建成。
二宜楼到底有多大呢?可以通过以下数字了解一下。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直径73.4米,是福建省内同类建筑中单体最大的双环圆形土楼,被称为“土楼之王”。
所有的福建土楼,都非常坚固,因为土楼在建造之初就考虑到防御和安全,所以土楼的墙体都特别厚,但二宜楼的墙体更是厚到了极致,其底层墙厚2.53米,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甚至能抵御迫击炮的进攻。
这是一座双环圆形土楼,通高16米,全楼分十二个单元,共192开间,可以居住数百人。
整座竖镇土楼的防御是非常严密的,如果把大门关闭,外面的人很余悔粗难进来。土楼内有两口水井,中心是公共场所的内院,场地上可晾晒衣服和农作物。
二宜前卜楼位于华安县大地村的大地土楼群内,从华安县城过来大约要半个多小时车程,不过平时来这里的游客并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比较冷清,可能跟宣传力度有关吧。
问: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 答:福建永定土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
永定土楼,又名桐梓楼,位于中国裤档东南沿海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最古老的是位于雷虎镇下寨村的福新楼。它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建于公元76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福建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永定土楼种类繁多,分为方形建筑和圆形建筑两大体系。永定被称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在众多的土楼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峰楼、大方楼、圆楼。
福建永定土楼的建筑特色
福建土楼依山而建,布局合理。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了人们共同居住的居住和防御要求,并巧妙地利用了山区狭窄的胡迟乱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经济、坚固、防御旦亏性很强的高层建筑类型,极具美感。
这些独特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夯土技术推向了极致。客家人是汉族中的一个重要族群,其祖先来自中原。因为战乱和灾难,客家人先后五次大规模南迁。他们中的一些人移居福建,形成了客家宗族。 - 答:福建土楼主要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岩市、泉州市境内。
福建土楼主要位于福建省漳州判帆市、龙岩市、泉州市境内,包括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泉州土楼等土楼群。
福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二宜楼是福建土楼的代表,为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圆士楼,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
土楼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土楼的兴建***是客家民系在中国动乱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
直至17世纪之后,不但让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掘厅雹粤地区为大宗。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的。
在民间俗语中,“土楼”亦是“土楼房”的简称,与“洋楼房”相对而言,泛指没有集中供暖和伏悉燃气管道的简易低层楼房。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