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努力做好铁路职业病防治工作——祝贺第六届铁路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学术交流会召开

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努力做好铁路职业病防治工作——祝贺第六届铁路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学术交流会召开

一、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努力搞好铁路职业病防治工作——祝贺铁路第6届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学术交流会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颖[1](2021)在《三线建设时期陕西的工业污染及其治理(1970-198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雷江平[2](2020)在《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从建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劳动关系,从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一化三改”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劳动关系领域出台了有关劳动就业、工资分配、劳动保险、社会福利和工会制度等一整套劳动关系政策,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逐步确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双方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晰。中国共产党在劳动关系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对于协调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作为重要社会关系的劳动关系的发展,更需要不断化解在劳动领域的矛盾与冲突,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劳动关系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本研究立足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长期实践,对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进行了初探,分析了问题,解剖了案例,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原则目标和对策措施。本研究的主体一共有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理论进行阐释,对诸如劳动关系及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和指标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等进行解读。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的逻辑,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呈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内在联系与逻辑。本章是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实践探索的分析,在对不同历史阶段劳动关系实践的分析基础上,分析建党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成效与基本经验。本章是本文分析的经验基础。第四部分探索分析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建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的中国化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和谐劳动关系的提出,最后总结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生成逻辑和历史地位。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形成的原因,问题主要来自制度体系、协商机制等方面,而形成的原因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人代际更替、新媒体广泛应用,以及“三新”就业模式带来的挑战等。第六部分主要分析地方或基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典型案例,并以此探讨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工会如何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或劳动关系治理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第七部分主要分析面对新挑战或障碍,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方针政策调整和具体的实施对策。总之,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劳动关系总体是和谐的、稳定的。与此同时,也面临诸如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劳动关系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还专门下发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成为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纲领性文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推动实现和谐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峰[4](2018)在《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危机处理研究 ——以修水县矽肺事件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以及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不足等原因,尘肺病类的职业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尘肺病的防治体系不足也导致许多家庭不堪重负,千金散尽仍未能挽回生命。由尘肺病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在近年来日益增加。作为最主要的职业病类型,尘肺病发病往往呈现群体化特征,其患者也会自发组织起来向政府争取应有的权益,而政府在应对此类群体性社会危机时方式方法不对、手段不佳,易激化矛盾,导致巨大的社会反弹和批评,不利于社会稳定,也无助于尘肺病患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因此,研究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的危机处理对于政府正确、积极应对此类群体性事件、增强社会管理、公共治理能力、构建长效的职业病防治机制意义重大。本文以江西修水矽肺事件为例,通过调查研究修水矽肺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政府在应对此案的相关做法。结合案例,将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总结为三大原因。其中职业病保护政策不完善,政府应急不利是直接原因。经济发展优先的理念,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与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是本质原因。职业卫生技术部门履职不到位,责任主体难以落实是其制度原因。根据分析,本文探讨政府部门应如何正确应对此类职业型群体性事件,包括完善职业病诊疗体系,健全相关职业病诊疗法律法规及预警机制,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殷亚伟[5](2016)在《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成立及主要活动研究(1987-1991)》文中研究指明防痨一直是煤矿工业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以1987年至1991年的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官督民办的社会组织对于煤矿行业卫生防疫的所起到的作用。文章开始分析了建国初政府在工矿防痨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回顾了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工矿防痨从无到有的整体情况。通过学习苏联经验,邀请苏联的专家主持防痨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工作,组织进修班。从人才培养上为早期的工矿防痨做了储备。在防治业务上,通过卫生部的一系列的会议指示,办法规定确立了卫生部门统一领导的格局。在宣传教育方面,建国初期主要是依靠群众运动、爱国卫生运动等动员社会,各种传统媒介也参与其中。学术研究主要依靠防痨协会开展工作。通过召开防痨学术会议、出版书籍等学术成果丰富从事防痨业务的研究工作。这样,从防治业务、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培养干部四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既奠定了工矿行业的卫生管理体制,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后工矿行业的防痨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疗卫生工作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加之改革开放之前的特殊政治环境,工矿防痨出现危机。政府管理过多,包袱和责任过重。医疗单位和医疗工作者之间的纵向联系多,横向联系少;等级服从多,自助互助少。行政指令多,交流实践少。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也是不断推进。国家召开多次会议贯彻落实结核病防治工作。从整个工矿行业来说,冶金、石油、纺织等系统响应中央的号召成立防痨协作组,促使煤矿行业也在反思自身的防痨工作。煤矿行业内部希望打破壁垒,加强行业内部的横向联系,成立协作组织,互相交流信息、学习经验、提升业务水平。徐州矿务局利用自身独特的软硬件的优势与各方积极联络,在行政和防痨业务上都得到了支持和反馈。这样,协作组成立具备了可能性和可行性,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应运而生。以自助互助为目的、自发形成的协作组是对政府医疗卫生事业管理权力的一种填补。协作组具有官督民办的特点,是在煤炭工业部卫生处的领导下、由全国结核病防治研究北京中心、上海分中心承担业务指导的任务。第三章具体介绍了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成立的经过。成立大会制定防痨协作组章程,组织机构包括了协作组顾问名单、各大区成员各单位和组长;协作组活动的原则和经费来源;工作任务和内容。论文的第四章重点研究了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所组织参与的活动,通过防治机构的建设、培训工作的开展、科研交流、创办刊物、宣传教育等实践,对于煤矿行业的防痨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协作组的组织方式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奉献意识对我国今后的公共卫生防疫工作具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启示作用。

郑钧正[6](2015)在《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事业的历史演进梗概》文中提出此文着眼于电离辐射防护学科建设需要,力图较系统地追踪与评述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事业历史沿革的主要大事。着重从开创我国核科学技术新时代的需要、从培养亟需相关专业人才抓起、建立与健全国家有关主管机构和相应防护管理体制、设立与发展各系统相关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单位、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的电离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体系,以及成立相关专科学会和创办防护专业杂志促进繁荣学术交流等方面,扼要评述数十年来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事业的历史演进梗概。最后挂一漏万地概览电离辐射防护领域取得的主要丰硕成果,旨在激励今后更好继往开来。兹基于抛砖引玉,研讨相关历史经验,期盼能为总结获取宝贵的有益启示而添砖加瓦,从而促进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事业更进一步迅速发展。

宋传永[7](2014)在《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问题研究 ——以山东某市建陶生产行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国家有限干预来源于WTO技术壁垒的规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性规制逐渐加强、经济性规制逐步放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理论界的共识。早在1997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曾指出,“职业卫生是一项全球、国际和国家议事日程中的优先任务”。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维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权益,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之策,体现了国家与企业的文明化程度和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所具备的竞争潜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由于我国民营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入工厂的历史进程过快,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未能同步,使我国轻而易举地摘取了职业病发病人数世界第一的“桂冠”,并一直维持至今。期间,职业卫生监管体制机制虽几经改革,但监管体系至今未完全理顺,政府监管执法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2009年6月,随着张海超极端无奈的维权之举——“开胸验肺”事件曝光,举国震动,似乎是撕开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神秘面纱。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清楚:从多年前群发性职业病事件的偶发到近年来的频发,是否代表了一定的趋势?到底是什么在如此无情地吞噬着工人的健康?又有谁该为这些生命负责?职业卫生监管问题警钟早已敲响,道义上的以人为本、经济上的科学发展、社会上的和谐稳定等问题整体摆到了我们面前。为深入研究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问题,笔者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山东某市建陶生产职业卫生监管问题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综合运用问卷调查、现场检测、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监管对象的角度分析了该市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现状,指出了取得的成就,并由此总结了我国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实际和基本生产力水平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借鉴英美日等发达国家职业卫生监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除结语部分外,全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意义,列举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对国内外职业卫生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综述部分主要从职业卫生监管的必要性、监管主体、监管的目标对象、监管的措施、监管的绩效以及基于劳动关系、社会责任和伦理角度的研究进行了述说。第二部分,对职业卫生、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职业性病损、职业病与法定职业病、职业卫生监管等职业卫生工作领域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说明,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央编办文件规定对各职业卫生监管主体及各监管主体的主要监管内容与监管方式进行了介绍,并以“防、治、保”为主线对各监管主体地位及其职责进行了定位;对本研究用到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简要描述与分析。第三部分,简要分析了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的必要性,从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变迁和职业卫生法制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对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制度建设进行了回顾,并以政府机构改革中的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分为节点,对我国职业卫生监管时期尝试性地进行了阶段划分,介绍了近期中央编办对职业卫生监管职责重新分工情况及履职现状;粗略概述了我国职业卫生法制体系的基本情况。第四部分,以山东某市建陶生产行业职业卫生工作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座谈沟通、现场检测、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监管对象角度出发,总结分析了该市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现状,指出了该市在职业卫生监管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在该市工业企业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推而问及我国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我国的立法体系尚不完善、行政体制改革滞后、部门利益难以打破、多元社会参与缺位、公民道德建设滑坡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五部分,对主要发达国家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进行了介绍。以英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例,介绍了他们的职业卫生法制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基本情况,并从法律体系、职能定位、监管力量、监管模式、处罚措施、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参与机制等七个方面总结了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我们努力的方向。第六部分,在深入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卫生监管问题对策建议。认为通过全面加强监管体系建设、规范增强技术服务支撑、完善强化监管措施、严格执法以促进各方责任落实以及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等对策建议的实施,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严峻局面的稳定好转,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最后,结语部分回顾了关于我国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问题研究的心得,并以较发散的思维对关于在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中小型民营企业、保障农民工等特定群体的职业健康权益问题表达了个人的预期和展望。

张文杰[8](2013)在《论安全生产的法治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安全生产法治化为题,主要运用公法学的理论资源和知识,分析安全生产法治化的规范和事实层面的问题,核心命题在于论述安全生产法治化的重大意义及未来趋势,为安全生产法治化的正当性做论证,也为安全生产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这既是理论上的重要阐述,也是对策性分析的结果。为此,本文通过对立法、执法和司法以及法律文化建设等多个角度的分析,来研究安全生产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结构以及它们的运行情况。不仅从规范出发梳理和分析了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和制度结构,尤其是对《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的监管体制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也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具体论述了安全生产工作中面对的一些现实问题,尤其是法律和制度中的一些不足。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再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目标定位,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具体思路和设想。通过这些论述,本文首先希望能够对我国安全生产法治化的现实情况做条理性整理,对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基本情况以及面对的问题进行比较充分的说明。这是进一步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也是实践工作中必须清醒认识的内容。其次,本文通过梳理历史经验和域外经验,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法治化提供非常有益的资料和理论基础,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法治化提供有益借鉴。这也是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再次,本文也为安全生产法治化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正当性论证,指出了安全生产的法治化是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向,也是保障和促进安全生产、实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它既是历史大势所趋,也是国际潮流使然,同时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最后,本文还在积极正面建构安全生产法治化的规范和制度,立足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大背景,在立宪主义和行政法治的理论资源指引下,对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原则、规范和制度进行了重构式的分析。除导论外,本文共分为七章,共计约15万字。第一章“中国安全生产法制的历史变迁”主要关注我国历史上安全生产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情形,既为清楚了解现实情况,也能够同现实进行对比,为当下提供可资借鉴的有益的历史经验。历史研究能够将历史展现在现代人的眼前,并为当下的改革提供指引。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我国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工矿业生产并不发达,而且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安全生产水平低。近现代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进步很快,利用法律和制度来规制安全生产既是我国工业近代化的重要表现,也给后来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和制度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安全生产的法治化工作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历史过程。在当代,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安全生产的法治化不断加快,并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安全生产法律和制度体系。安全生产的法治化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促进了计划经济向为市场经济的转变。在经济和社会的全方位发展的背景下,安全生产法治化的意义更显突出。第二章“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域外经验”重点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生产法治化的规范体系以及实践经验,通过比较研究,为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智识指引。比较研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法治后发型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借鉴域外经验将是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安全生产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重要保证。美国的安全生产法治化主要表现在对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的完善立法和有效保护上。澳大利亚对职业安全与健康的保护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形成了以州为主体的安全生产监管结构。德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体系化的安全生产立法,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都承担了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采矿业发达的南非的安全生产工作成效也非常突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形成了现代的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监管体制也已较为完备。第三章“安全生产法治化的目标与原则”着重介绍安全生产法治化受到的价值层面的影响,以及这些价值进入规范后的具体表现以及产生的现实意义,并从价值和原则的角度论述安全生产法治化面临的任务以及在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角色。法的价值和原则决定了法的内容,也能影响法的适用。它们在一部法律或法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法的价值影响下,安全生产法治化的重要内在目标包括了保障人权、安全第一,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秩序)和谐和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安全生产法治化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了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这些目标和原则既是安全生产法治化的正当性基础,也是安全生产法治化实践中最重要的元素,指导具体的规范适用。第四章“安全生产法治化的规范依据”重点对当下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进行全面描述和结构性分析,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完善法律体系的具体主张。宪法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决定了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基本构造。宪法的规定为安全生产法治化提供了基础,并影响和决定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要原则和基本内容。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比较复杂,形成了多层次、不同角度的结构,并存在着和宪法、行政法、刑法和社会法相连接的问题。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以《安全生产法》为基础,涵盖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涉及到了综合类的、矿山类、危险物品类、建筑业类、交通运输类等不同的生产类型。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基本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未来要着力包括法律体系内部的逻辑困难、重构安全生产中的中央和地方权责、立法鼓励利用回应性管制手段、强化安全生产文化立法等。第五章“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制度结构”仍以规范性研究为主,主要介绍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下形成的基本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些制度结构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思路。制度是规范的内在要求以及规范运行的内在结果,也是实践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安全生产中现有七项基本法律制度,分别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制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安全生产违法责任追究制度。这些基本法律制度又可以引申出一些具体的制度,如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评价制度、安全设备测验制度等。这些制度又可以分为企业准入和淘汰机制、人权保障机制、监督机制、管理机制等。完善安全生产的法律制度结构要求重塑监督权和管理权的关系及其配置、改革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引入商业保险制度等。第六章“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完善”是基于前文的规范性研究而进行的实效性和对策性研究。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但它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是安全生产最基本的法律制度。监管体制是影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要因素。改革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要厘清监督和管理的行政权力关系,并对安全生产监管权的横向和纵向配置进行改革。安全生产监管需要创新监管手段。在监管过程中要重视运用回应性管制手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引入商业保险机制补充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并让保险公司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第七章“结论”总结了前文的论述并对安全生产法治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李俊卿[9](2013)在《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多元主体协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达州市,作为四川省东北部煤炭资源极其丰富的重镇,近年来,农民工成为生产一线的主要劳动力,其职业病问题越来越突出,也出现过一些农民工因职业病问题上访的事件。本文就紧紧围绕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策略进行探讨。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现状,并与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目标作比较,发现现状离目标还有很大一段差距,这说明当前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任务艰巨,且防控模式存在问题,需要改进;其次,通过对达州市当前农民工职业病防控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虽然当前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主体存在多元化,但由于各主体的利益偏好,最终导致其参与不足,更没有形成有效的协同,并从不同角度对各防控主体参与及协同不足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第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提高广大人民家庭的幸福指数、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为改进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提供了必要性,一些新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的颁布、农民工职业病受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各主体对农民工职业病防控意识的日益增强为改进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提供了可行性;最后,提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各防控主体协同防控农民工职业病的改进对策,阐明了各主体在农民工职业病防控工作中的不同职责,他们以联席会议作为相互交流的平台,培育相互间的信任,并运用协同论和合作博弈理论说明各主体如何协同一致防控农民工职业病,以达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

谢文博[10](2012)在《湖南省株洲市2001-2010年职业病病例现况及趋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湖南省株洲市2001-2010年期间的职业病流行病学情况,并对病例数较多的几种职业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了解其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控制措施,为株洲市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提高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方法:将2001-2010年期间株洲市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职业病例,采集相关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再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绝对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x±s)对病例发病年龄、职业病种类等进行统计描述,对病例发病年龄、肺结核合并率等进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取双侧检验,检验水准为0.05。结果:1.2001年至2010年株洲市的职业病报告病例数有下降的趋势。2001-2010年间株洲市的职业病以尘肺病(78.2%)和职业性耳鼻喉疾病为主(12.7%);职业病患者以男性为主(95.1%);发病年龄以40岁~49岁年龄段为主,占45.6%;职业病患者的工种包括有100多种工种,其中主采煤工(26.6%)和主掘进工(16.2%)为主;2.尘肺患者中男性为主(99.07%);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和50岁~年龄段;尘肺种类以煤工尘肺为主,占66.35%;工种以主采煤工和主掘进工为主,分别为34.1%和20.2%;矽肺接尘工龄最短,为(13.9±9.3)年;煤工尘肺的发病年龄最小,为(48.5±9.1)岁;3.职业中毒中慢性中毒与急性中毒的比例为1:0.7,男女性别比为5:3。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病年龄以18~49岁为主,慢性职业中毒以40岁~49岁为主;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中毒中硫化氢中毒和砷中毒最多;慢性中毒中苯中毒和铅中毒占大多数。4.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皮肤病及其他职业病中男性患者为主;发病年龄分别集中在40岁~49岁年龄段和30岁~39岁年龄段。结论:1.株洲市2001年至2010年株洲市职业病报告病例数有下降的趋势。2001-2010年间株洲市的职业病以尘肺病和职业性耳鼻喉疾病为主;职业病患者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以40岁、49岁年龄段为主;工种以主采煤工和主掘进工为主;2.尘肺病患者以男性;40岁~59岁年龄段;采煤工和主掘进工;煤工尘肺为主;3.急性职业中毒患者以男性,18~49岁年龄段,硫化氢中毒和砷中毒为主;慢性职业中毒患者以男性,40岁~49岁,苯中毒和铅中毒为主;4.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皮肤病及其他职业病中男性患者为主,发病年龄分别集中在40岁~49岁年龄段和30岁~39岁年龄段。

二、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努力搞好铁路职业病防治工作——祝贺铁路第6届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学术交流会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努力搞好铁路职业病防治工作——祝贺铁路第6届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学术交流会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简评
    三、研究逻辑与方法
        (一)研究逻辑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劳动关系
        (二)劳动关系冲突
        (三)和谐劳动关系
    二、基础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在海外的发展
        (三)其它劳动关系理论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逻辑分析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逻辑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由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属性所决定的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所决定的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由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历史逻辑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最高目标
        (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方针
        (三)通过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逻辑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促进企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内容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探索
    一、和谐劳动关系的探索过程
        (一)“劳资两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
        (二)调整劳资关系: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
        (三)建立制度体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践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成效
        (一)职工合法权益逐步得到保障
        (二)职工参与制度逐步建构与完善
        (三)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逐步健全
        (四)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逐步建立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经验
        (一)以党的领导为核心
        (二)多方参与,以工会为主体
        (三)以劳资和谐为核心理念
        (四)以协商协调为主要手段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探索
    一、理论探索的基本过程
        (一)和谐劳动关系命题的提出
        (二)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基本形成
        (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在中国的最新发展
    二、理论探索的主要成果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逐步确立
        (二)在宏观层面,积极创新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三)在中观层面,加强区域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
        (四)在微观层面,大力推进劳动争议“大调解”机制建设
        (五)在操作层面,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风险评估机制
    三、理论成果的生成逻辑
        (一)理论成果具有明显的国情特征
        (二)理论成果具有明显的初级阶段特征
        (三)理论成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四、理论成果的历史地位
        (一)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
        (二)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问题剖析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一完备的劳动法律体系尚未形成
        (二)三方协商机制作用发挥有待加强
        (三)冲突事件破坏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所有制结构变化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三)经济下行压力和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
        (四)农民工群体和职工队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五) “三新”模式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六)新媒体广泛应用和外部势力渗透的影响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案例分析
    一、实验探索:正在形成的地方/基层经验
        (一)激活基层工会:深圳工会源头治理劳资纠纷试验区
        (二)培育社会组织:狮山树本产业家园
        (三)前端化解冲突:广州市海珠区“三方联调中心”
    二、有效化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选择
        (一)劳资冲突的化解与路径选择
        (二)实践探索实现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逻辑
    三、适应与变革:中国工会在开放中演进
        (一)演进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局限
        (二)在变革中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完善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和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
        (一)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以互利双赢为目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以法治方式为抓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四)以作风建设为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进一步完善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一)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政策体系
        (二)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
        (三)发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
        (四)推动实现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危机处理研究 ——以修水县矽肺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成果总结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群体性事件与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概述
    2.1 群体性事件相关概念与现状
        2.1.1 群体性事件的的定义和分类
        2.1.2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2.1.3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
        2.1.4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及防范措施
    2.2 职业病相关概念与现状
        2.2.1 职业病的定义
        2.2.2 职业病的分类
        2.2.3 当前职业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3 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相关内容及现状
        2.3.1 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的定义
        2.3.2 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特征
        2.3.3 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3章 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的危机处理案例分析
    3.1 江西修水矽肺事件案例描述
        3.1.1 修水县概况
        3.1.2 “矽肺”事件概况
    3.2 修水矽肺事件危机处理分析
        3.2.1 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3.2.2 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分析
        3.2.3 政府危机应对措施及分析
    3.3 主要问题及难点分析
第4章 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分析
    4.1 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直接原因
        4.1.1 职业病保护政策贯彻不到位
        4.1.2 政府应急措施不利
    4.2 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本质原因
        4.2.1 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
        4.2.2 企业缺乏健全劳动保护体系
        4.2.3 劳动者个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4.3 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制度原因
        4.3.1 职业卫生服务部门履职不到位
        4.3.2 责任主体难以落实
第5章 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的防治对策
    5.1 完善职业病预防诊疗体系,从源头治理危机
        5.1.1 职业病权益保护
        5.1.2 职业病的补偿
        5.1.3 保险职业病的索赔处理
    5.2 完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健全监督追责体系
        5.2.1 制定规范制度
        5.2.2 科学民主政策
        5.2.3 完善行政管理
        5.2.4 公开,公平制度
    5.3 建立职业病危机预防预警机制,有效化解群体性危机
        5.3.1 建立完善预警机制
        5.3.2 提高社会关注,合力化解危机
第6章 总结与讨论
    6.1 总结
    6.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成立及主要活动研究(1987-199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学术史回顾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矿结核病防治概况
    一、结核病的简介
    二、改革开放以前的工矿防治结核病情况回顾
        (一) 制定具体办法
        (二) 培养业务骨干
        (三) 普及防痨知识
        (四) 防痨协会工作
        (六) 防痨学术交流
        (七) 改革开放以前工矿防痨情况总结
第二章 煤矿防痨协作组成立的背景
    一、煤矿防痨工作不断推进
    二、工矿行业协作组陆续成立
    三、煤矿行业内部横向联系愿望加强
    四、徐州矿务局积极联络
第三章 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成立
    一、协作组成立经过
    二、组织性质和组织机构
    三、活动组织原则和经费
    四、工作任务和内容
第四章 煤矿防痨协作组的活动
    一、基层防痨布局
    二、防痨培训工作
    三、学术科研交流
    四、创办防痨刊物
    五、知识传播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事业的历史演进梗概(论文提纲范文)

1开创我国核科学技术新时代的同时孕育了电离辐射防护学科
2从抓紧亟需核科技专业人才培养开始就很重视电离辐射防护学科
3建立主管机构和管理体制从而推动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相关事业发展
4各系统相继设立一批相关专业科研与教育机构充分发挥积极推进作用
5迅速崛起成为核大国显着加快了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事业的发展
6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的电离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体系
    6. 1我国的电离辐射防护基本标准的四代沿革
    6. 2我国的电离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已经形成较完整规模
7创建相关专科学会与防护专业杂志促进繁荣国内外学术交流
8我国电离辐射防护领域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丰硕成果

(7)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问题研究 ——以山东某市建陶生产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1. 选题缘由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概述
    (一) 基本概念界定
        1. 职业卫生
        2. 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
        3. 职业性病损、职业病与法定职业病
        4. 职业卫生监管
    (二) 相关理论概述
        1. 利益集团理论
        2. 跨域治理理论
        3. 无缝隙政府理论
二、我国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制度建设回顾
    (一) 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变迁
        1. 第一阶段:初创与发展期(1949年—1998年)
        2. 第二阶段:建设与规范期(1998年—2003年)
        3. 第三阶段:过渡与磨合期(2003年—至今)
    (二) 我国职业卫生法制体系建设
        1. 第一层次:《宪法》中的相关规定
        2. 第二层次:《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
        3. 第三层次: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4. 第四层次: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中的相关规定
        5. 第五层次:相关职业卫生标准
三、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现状
    (一) 山东某市建陶生产职业卫生调查
        1. 调研方案
        2. 调研结果
    (二) 该市职业卫生监管主要工作成绩
        1. 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初步确立
        2. 职业卫生宣贯培训有序推进
        3. 调查摸底梳理建档全面展开
        4. 监督执法传导压力实效突出
        5.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成效显现
        6. 技术服务支撑体系逐步规范
    (三) 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职业卫生监管体系仍待完善
        2. 综合监督管理工作仍不到位
        3. 技术服务支撑建设仍旧滞后
        4. 职业卫生各方责任仍未落实
        5. 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仍不健全
    (四)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立法体制机制存在缺陷
        2. 行政体制改革痼疾难除
        3. GDP考核指挥棒仍在转动
        4. 部门利益难以有效打破
        5. 社会道德建设全面失序
四、主要发达国家职业卫生监管经验及其启示
    (一) 主要发达国家职业卫生监管的经验
        1. 英国职业卫生监管的经验
        2. 美国职业卫生监管的经验
        3. 日本职业卫生监管的经验
    (二) 主要发达国家职业卫生监管的启示
        1.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基础
        2. 准确的职能定位是前提
        3. 专业的监管力量是保障
        4. 高效的监管模式是重点
        5. 严格的处罚措施是关键
        6.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核心
        7. 成熟的社会参与机制是纽带
五、解决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全面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建设
        1. 梳理修订职业卫生法律体系
        2. 优化整合职业卫生监管资源
        3. 构建职业卫生长效协调机制
        4. 强化职业卫生监管队伍建设
        5. 细化责任目标考核追究体系
    (二) 着力强化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措施
        1. 属地化摸清职业病防治“家底”
        2. 严把预防性监督规范源头治理
        3. 实施量化分级、重点监管措施
        4. 强力推进三大基础性引导作用
        5. 创建推行职业卫生标准化体系
    (三) 规范增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支撑
        1.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
        2. 规范技术服务竞争市场秩序
        3. 完善日常监管引入退出机制
        4. 扩展基层专家技术支撑作用
        5. 搭建职业卫生科研实践平台
    (四) 严格执法促进职业卫生各方责任落实
        1. 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2. 促进综合监管责任落实
        3. 促进各负有监管职责部门责任落实
        4. 促进技术服务支撑作用全方位发挥
        5. 建立执法司法联动机制保障职业卫生执法效果
    (五) 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
        1. 正确发挥工会组织职能作用
        2. 重塑行业管理组织角色定位
        3. 引导非政府组织多元化发展
        4. 强力推动监督体系发挥实效
        5. 建立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机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论安全生产的法治化(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安全生产法治化与依法治国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背景下的安全生产
        (三) 安全生产法律关系
        (四) 命题与任务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与方法
    四、写作思路与文章结构
第一章 中国安全生产法制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一、古代社会安全生产规范化概况
        二、古代社会重要的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第二节 中国近代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一、清末民初的安全生产立法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三、革命时期民主政权的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第三节 建国后安全生产法律制度发展概述
        一、初创时期(1949—1957年)
        二、调整时期(1958—1965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三、恢复、整顿和提高时期(1976—1991年)
        四、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2—2002年)
    第四节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安全生产法》:从设想到现实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及其演变
        三、现行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第二章 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域外经验
    第一节 美国
        一、职业安全与健康概况
        二、职业安全与健康的法律体系
        三、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监管体制
        四、职业安全与健康执法的发展趋势:合作执法行动
    第二节 澳大利亚
        一、职业安全与健康概况
        二、矿山安全监管体制
        三、矿山安全法律体系
    第三节 德国
        一、矿山安全法律体系
        二、矿山监管体制
    第四节 南非
        一、职业健康与安全发展概况
        二、职业健康与安全法律体系
        三、职业健康与安全监管体制
第三章 安全生产法治化的目标与原则
    第一节 安全第一
        一、生产安全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二、《安全生产法》中的“安全第一”方针
        三、“安全第一”的方针与安全和生产的平衡
        四、预防为主
    第二节 安全生产与人权保障
        一、安全生产与人权保障的关系
        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从业人员权利
        三、我国安全生产领域人权保障问题
        四、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的人权保障
    第三节 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
        二、安全生产与社会保障
        三、安全发展的理念及其制度化
    第四节 安全生产与法治
        一、法治主义及其要求
        二、法治原则与安全生产立法
        三、法治原则与安全生产执法
        四、法治原则与安全生产法律文化
第四章 安全生产法治化的规范依据
    第一节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础
        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二、构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意义
        三、构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原则
    第二节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结构
        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层级结构
        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横向结构
    第三节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宪法中的安全生产结构
        二、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法律
        三、安全生产的行政法结构
        四、安全生产的刑法结构
第五章 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制度结构
    第一节 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结构
        一、重要制度概要
        二、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类型化分析
        三、法律制度变革的动力
    第二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
        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的规范依据和地位
        二、安全生产条件保障
        三、安全生产人员与组织保障
        四、安全资金、安全设施和设备保障的投入保障
    第三节 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制度
        一、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二、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制度的依据和内容
        三、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的范围与法律责任
        四、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制度的完善
    第四节 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一、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历史与概况
        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主要内容
        三、企业和人员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程序
        四、许可证的管理与法律责任
第六章 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完善
    第一节 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更新的理论基础
        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不足
        三、法律体系更新的任务
        四、法律体系更新的程序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改革
        一、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域外经验
        二、理顺监督和管理的行政权力关系
        三、综合监管与行业主管部门监管的权限划分
        四、安全生产监管权力的纵向配置
        五、结论
    第三节 安全生产监管手段的创新
        一、重视运用回应性管制手段
        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三、安全生产领域引入商业保险制度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9)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多元主体协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1.2.3 观点评述
    1.3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民工
        2.1.2 职业病
        2.1.3 职业病防控
    2.2 理论基础
        2.2.1 协同论
        2.2.2 博弈论
第三章 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现状及防控目标
    3.1 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现状调查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假设
        3.1.3 调查方式
        3.1.4 调查对象
        3.1.5 调查问卷设计
        3.1.6 调查数据的处理
    3.2 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现状调查结果和分析
        3.2.1 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危害现状
        3.2.1.1 人口经济指标
        3.2.1.2 产业分布
        3.2.1.3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人数
        3.2.1.4 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3.2.1.5 劳动者健康检查情况
        3.2.1.6 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和工伤参保情况
        3.2.1.7 近十年职业病报告数据统计分析
        3.2.2 改进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多元主体协同不足的必要性
        3.2.2.1 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3.2.2.2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3.2.2.3 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
        3.2.3 多元主体协同现状及成绩
        3.2.3.1 多元主体协同现状
        3.2.3.2 多元主体协同以来的成绩
        3.2.4 改进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多元主体协同不足的可行性
        3.2.4.1 新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颁布
        3.2.4.2 农民工职业病的受关注程度日益增强
        3.2.4.3 职业病防控主体对农民工职业病防控意识正在逐渐增强
    3.3 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目标
        3.3.1 总体目标
        3.3.2 具体指标
    3.4 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现状与防控目标的比较
第四章 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多元主体协同不足及原因分析
    4.1 农民工职业病防控多元主体参与及协同不足
        4.1.1 政府参与及协同不足
        4.1.2 用人单位参与及协同不足
        4.1.3 非政府主体参与及协同不足
        4.1.4 法院参与及协同不足
        4.1.5 农民工本人参与及协同不足
    4.2 多元主体参与及协同不足的原因分析
        4.2.1 政府参与及协同不足的原因分析
        4.2.1.1 政府缺乏正确的政绩观
        4.2.1.2 政府及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利益偏好(选择)
        4.2.2 用人单位参与及协同不足的原因分析
        4.2.2.1 用人单位领导法制观念淡薄
        4.2.2.2 用人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
        4.2.3 非政府主体参与及协同不足的原因
        4.2.3.1 非政府主体尚未成熟
        4.2.3.2 非政府主体地位尴尬
        4.2.4 法院参与及协同不足的原因
        4.2.5 农民工自身参与及协同不足的原因
        4.2.5.1 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4.2.5.2 农民工对职业病认识不足
        4.2.5.3 农民工缺乏劳动技能
        4.2.5.4 农民工由于经济窘迫害怕失业
        4.2.5.5 农民工自治组织尚未形成
第五章 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多元主体协同改进对策
    5.1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和政协监督
        5.1.1 党委领导
        5.1.2 政府负责
        5.1.3 人大和政协监督
    5.2 政府及其部门间的协同
        5.2.1 本地政府及其部门间的协同
        5.2.2 异地政府及其部门间的协同
    5.3 政府与非政府主体之间的协同
        5.3.1 政府鼓励非政府主体的发展
        5.3.2 完善相关制度
        5.3.3 增进互信、达成共识
        5.3.4 充分发挥非政府主体的优势
    5.4 提高用人单位对农民工职业病防控的协同参与意识
        5.4.1 对用人单位领导进行法制教育
        5.4.2 对用人单位领导进行伦理教育
        5.4.3 强化用人单位对农民工职业病防控的主动参与意识
        5.4.4 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
    5.5 法院主动参与农民工职业病维权
    5.6 提高农民工自身参与及协同防控职业病的主动性
        5.6.1 尊重农民工
        5.6.2 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
        5.6.3 使农民工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
    5.7 实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
        5.7.1 联席会议的召集
        5.7.2 联席会议参加成员
        5.7.3 联席会议召开周期
        5.7.4 联席会议议题
        5.7.5 联席会议纪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湖南省株洲市2001-2010年职业病病例现况及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职业病种类
    1.2 发病情况
    1.3 职业病危害
    1.4 职业病防治情况
    1.5 湖南株洲情况
第二章 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资料来源
        2.1.2 诊断方法与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采集
        2.2.2 资料分析
    2.3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2001-2010年株洲市职业病发病基本情况
        3.1.1 2001-2010年株洲市各年职业病发病情况
        3.1.2 2001-2010年株洲市职业病的发病年龄分布
        3.1.3 2001-2010年株洲市职业病的性别分布
        3.1.4 2001-2010年株洲市职业病的工种分布
        3.1.5 不同种类职业病间的工龄和发病年龄的比较
        3.1.6 不同种类职业病的性别构成比较
    3.2 尘肺发病情况
        3.2.1 尘肺病性别构成
        3.2.2 尘肺发病年龄构成
        3.2.3 尘肺种类分布
        3.2.4 尘肺病例的工种分布
        3.2.5 不同种类尘肺病例接尘工龄和发病年龄的比较
        3.2.6 尘肺合并肺结核情况
    3.3 职业中毒发病情况
        3.3.1 职业中毒性别分布
        3.3.2 职业中毒发病年龄分布
        3.3.3 职业中毒的种类分布
    3.4 职业性耳鼻喉疾病
        3.4.1 职业性耳鼻喉疾病的性别分布
        3.4.2 职业性耳鼻喉疾病的发病年龄分布
    3.5 职业性皮肤病及其他职业病的发病情况
        3.5.1 性别分布
        3.5.2 职业性皮肤病及其他职业病的发病年龄构成
第四章 讨论
    4.1 株洲市2001-2010年职业病发病情况
    4.2 尘肺病
    4.3 职业中毒
    4.4 职业性耳鼻喉疾病
    4.5 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努力搞好铁路职业病防治工作——祝贺铁路第6届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学术交流会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线建设时期陕西的工业污染及其治理(1970-1985)[D]. 李佳颖. 西北大学, 2021
  • [2]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雷江平.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9)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职业病型群体性事件危机处理研究 ——以修水县矽肺事件为例[D]. 张峰. 南昌大学, 2018(12)
  • [5]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成立及主要活动研究(1987-1991)[D]. 殷亚伟. 南京大学, 2016(10)
  • [6]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事业的历史演进梗概[J]. 郑钧正. 辐射防护通讯, 2015(04)
  • [7]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问题研究 ——以山东某市建陶生产行业为例[D]. 宋传永. 广西师范大学, 2014(08)
  • [8]论安全生产的法治化[D]. 张文杰. 武汉大学, 2013(01)
  • [9]达州市农民工职业病防控多元主体协同研究[D]. 李俊卿.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10]湖南省株洲市2001-2010年职业病病例现况及趋势研究[D]. 谢文博. 中南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努力做好铁路职业病防治工作——祝贺第六届铁路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学术交流会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