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畸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大棚黄瓜畸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温室黄瓜畸形原因及防止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张德清[1](2021)在《黄瓜畸形瓜、苦味瓜的病状及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大肚瓜、弯曲瓜、瓜佬等畸形瓜,以及苦味瓜的病状特征进行了介绍,并在阐述病因的基础上总结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洪苗[2](2021)在《设施黄瓜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数字化为推动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契机和手段,对我国农业产业健康、高效及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产过程数字化可将传统的以“经验”为核心转化为以“数据”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模式,以便为作物创造更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提高作物生产能力。当前作物种植管理缺乏规范性指导,环境因素难以精准调控,导致种植管理的标准化程度较低,种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量和品质差异较大,经济效益得不到保证。为提高设施黄瓜精细化管理能力,开展设施黄瓜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拟通过黄瓜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实现黄瓜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提升设施黄瓜生产管理能力和水平。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主要环境因子的设施黄瓜生长模型研究设施黄瓜长势特征提取及环境因子影响程度分析是建立生长模型的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岭回归组合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基于温度、光照强度及湿度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设施黄瓜生长模型。黄瓜的生长特征参数包括叶面积、株高及茎粗等,通过主成分分析以及权重分析发现,叶面积是描述黄瓜长势的重要特征参数,能显着反映黄瓜不同生长时期的长势特征。进一步通过岭回归构建的生长模型分析,发现不同环境因子对设施黄瓜不同生长期长势的影响差异较大:苗期影响黄瓜生长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光照、温度和湿度,初花期依次为温度和光照,果期依次为光照、湿度和温度。黄瓜长势特征提取和各生长期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排序为后续黄瓜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奠定了基础。(2)设施黄瓜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将黄瓜生产过程划分为苗期、初花期及果期,借助矩阵构建不同生长期的生产管理数字化模型,实现设施黄瓜生产过程数字化。首先构建设施黄瓜生产过程管理数字化方案,以知识类别形式将各时期生产管理划分为环境数字化调控、病害数字化预防及日常农事数字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时期的知识库,同时采用产生式规则法与专家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推断出不同生长时期具体的生产管理细则,并形成生产管理决策知识规则库。最后依据知识库和规则库相关知识,以矩阵形式建立不同生长期不同生产管理指标的判断矩阵。在判断矩阵构建基础上建立生产管理种植模型和操作模型,并以矩阵乘法为对应元素相乘为规则建立生产管理数字化模型,实现设施黄瓜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为设施黄瓜标准化种植管理提供支持。(3)设施黄瓜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开发为打破生产信息管理落后问题,助力设施黄瓜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通过集成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并结合长势特征分析和生产管理数字化模型实现系统的总体构架及功能设计,实现了设施黄瓜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存储和处理。为提高系统的简便易用性,将生长模型和生产管理数字化模型以友好可视化形式进行展示,可为设施黄瓜产业从业者提供便利、周到和及时的服务。

王岩文[3](2021)在《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反季节蔬菜栽培面积日益增加,以至于设施番茄栽培也得到空前发展,成为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但由于设施结构单一、管理不当及秋季高温高湿、冬季低温弱光、不良气候灾害等逆境胁迫影响,植株易感染病害,对植株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严重阻碍设施番茄增产增收。有大量研究表明,油菜素内酯(BR)、外源钙可通过提高番茄植株抗病及抗逆性,促进植株生长增加产量。但前人对二者功能研究多集中在盆栽试验,在设施应用研究较少,且二者配施方面的研究报道更少。因此为了检验BR及配施外源钙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设施番茄试验,探究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坐果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番茄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具体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生理、病害及产量的影响:BR处理可提高番茄株高、茎粗及叶片数,以0.5 mg/L BR处理效果显着。高浓度BR处理抑制番茄坐果率并降低产量,而适宜浓度BR处理可通过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适宜浓度BR处理可显着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高浓度BR处理可能抑制光合进程。适宜浓度BR处理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增加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含量。喷施BR处理可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病毒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BR配施外源钙处理可增加叶量,提高光合作用,增加Pro、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植株抗病性,从而提高产量。由此表明,0.5 mg/L BR处理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可应用于促进大棚秋番茄生长、提高产量及防治TY病毒病。2.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变化、坐果及产量的影响: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高浓度BR处理对番茄前期株高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BR处理使株高增加。高浓度BR处理使番茄叶片MDA含量显着增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减缓叶片MDA含量增加并降低相对电导率,同时增加番茄叶片的Pro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番茄的叶绿素含量。高浓度或低浓度的BR处理会抑制番茄坐果,降低番茄第1花序的产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促进果实膨大,提高番茄产量。BR配施外源钙处理后番茄叶片数显着增加,可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面积、加快光合进程,进而促进果实膨大、显着提高果实产量。3.BR及配施外源钙对温室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喷施BR可促进番茄幼苗生长,增加生物量积累及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且各指标随BR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以0.1 mg/L BR处理效果最明显。喷施BR处理可降低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但低浓度BR与CK1相比达到显着差异水平。此外,BR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增长虽无明显作用,但其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积累及根系发育水平高于BR或0.2%氯化钙(0.2%CaCl2)单一处理。

闫启超[4](2020)在《不同夜间加温控制目标对冬季温室黄瓜产量经济效益影响的探究》文中认为黄瓜是日光温室栽培生产的主要经济蔬菜作物之一。目前对温室黄瓜栽培的管理,大多数生产集中在白天温度管理,忽视了夜温管理的重要性,而夜间是黄瓜干物质累积的重要时期,粗犷的温度管理会导致产量降低,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同时,不恰当的夜温控制选择会增加生产中的可变成本,减少产量和品质从而降低经济收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试验运用经济学分析法得出了冬季温室加温生产的最经济温度和最大利润值。同时提出建议黄瓜加温生产的盈利区和不建议加温生产的第二段亏损区。最后得出不同夜温下各个经济指标对利润影响的强弱。在当前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本试验提出的夜间最经济温度和加温时间选择的经济性,对于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本量利分析法可以得出,在19℃和16℃夜温控制目标处理下盈亏平衡点所构成的产量利润区间较大,分别为1178.29 kg/667m2~3053.35 kg/667m2、1160.4 kg/667m2~3590.97 kg/667m2,经济弹性较大,获利期望值更高,CK盈利区间最小,在生产中面临亏损的可能性更大。随着夜间温度梯度的增加,各处理最大利润值呈上升趋势。19℃的最大利润值仅比16℃高616.87元/667m2,差异并不显着,而16℃的加温费相较19℃明显降低,用较低的加温成本达到了与19℃相当的最大利润值。综合投入产出率和温室节能减排等因素来看,16℃夜温控制管理更为经济可行。依据敏感性分析法可以得出,10℃下对利润影响正负相关敏感系数最大的因素是产量和加温费,其总额每增加1%会引起利润提高92.25元、降低45.52元。13℃、16℃和19℃对利润影响正负相关敏感系数最大的是价格和加温费,其总额每增加1%会引起利润分别提高215.27、195.98和250.05元,利润降低110.74、169.74和182.01元。各处理农药、肥料费和折旧敏感系数较低,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最小。在实际生产中,不同夜温管理下应将产量控制在盈利区域内,防止在第二段亏损区域进行加温生产,如出现生产亏损区域时,要通过提高商品果产量或者降低人工和不必要的加温成本来提高效益。黄瓜生产时期要实时关注市场价格的变动,价格是由市场变动因素所决定,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因此要提前应对不可控因素的变化,从而增加实际生产利润。同时要着重注意产量和加温费指标,在黄瓜结果期要加强水肥和温光环境管理,改善温室的保温性能和加温利用率。

沈超阳[5](2020)在《基于数据驱动的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温度控制模型研究》文中认为在日光温室栽培中温室环境的智能控制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技术。目前对于一些常见设施蔬菜的栽培环境管理技术研究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大部分研究结果都是基于特定的试验条件得出的,并不能涵盖实际生产中各种复杂的环境情况。另一方面,以这类试验结果为理论依据建立的温室环境控制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试验提出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日光温室环境温度控制模型。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分析高产黄瓜温室中的环境数据建立黄瓜栽培温度的BP神经网络模拟模型,将普通温室的环境数据经数据清洗和聚类后输入对应的模型,此时输出的环境温度值即为对应环境条件下高产温室的环境温度。将此温度值作为普通温室环境温度调控的控制目标,在理论上可以达到提高普通温室温度管理水平的目的。针对温室环境数据的自动化处理,提出了一种将小波包分析与光照强度异常值修正程序相结合的温室环境数据清洗方法以及光照强度为依据的相似环境条件数据聚类方法。在当前国内日光温室黄瓜生产环境控制粗放,硬件设备落后的背景下,本试验建立的设施黄瓜栽培温度模拟模型对指导设施黄瓜栽培温度控制提高设施黄瓜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适用于日光温室环境温度模拟的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模型为5-11-1的三层结构,以光照强度(L)、CO2浓度(CO2)、空气湿度(Hair)、土壤温度(Tsoil)及土壤湿度(Hsoil)5个参数为输入;以空气温度(Tair)为输出;其中输入层与隐含层间的传递函数为对数S形传递函数Logsig,隐含层与输出层间的传递函数为线性传递函数Purelin;以trainlm函数为网络的训练函数。2.针对温室环境数据中存在噪音和异常值的问题,本试验运用小波包分析消除数据噪音,并基于VBA语言开发了光照强度异常值修正程序。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实现了温室环境数据的自动化清洗。数据清洗后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0.46%,模型在环境变化复杂区段的模拟精度显着提高。3.以光强度为依据,分别对黄瓜初花期和结瓜期数据做相似日聚类。根据聚类效果确定初花期数据的最佳类别数为2,结瓜期数据的最佳类别数为4,其中初花期有19日被归为Ⅰ类,6日被归为Ⅱ类;结瓜期有31日被归为Ⅰ类,61日被归为Ⅱ类,9日被归为Ⅲ类,32日被归为Ⅳ类。用聚类后的数据建立的模型与其对照相比精度均明显提高。4.对数据做清洗和聚类处理后用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最终建立初花期Ⅰ、初花期Ⅱ、结瓜期Ⅰ、结瓜期Ⅱ、结瓜期Ⅲ以及结瓜期Ⅳ共6类温室环境温度模拟模型。对模型检验后发现模型的模拟效果整体良好,其中初花期Ⅱ和结瓜期Ⅲ模型由于训练数据不足导致拟合度相对较低,初花期Ⅱ模型拟合度为0.62,结瓜期Ⅲ模型的拟合度为0.87。本试验中建立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温度控制模型在对照温室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模型针对对照温室输出的温度参考值符合理论上设施黄瓜高产栽培的温度控制规律。

于梦竹[6](2020)在《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产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种植面积约1.8万公顷。伴随着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时间的延长,设施蔬菜生产区各种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目前化学药剂防治是主要的防治手段,加之种植户缺乏科学用药的相关知识,导致盲目用药现象普遍发生,不仅严重影响设施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造成蔬菜和土壤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为了促进瓦房店市设施蔬菜健康有序的发展,科学指导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生产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计划,提高防控效果,作者通过走访调研、查阅资料和田间试验,对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蔬菜品种结构和病虫害发生种类和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在示范区进行示范,总结了实用的绿色防控技术,提出了适用于瓦房店市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以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和豆科为主,茄科作物主要有番茄、辣椒、茄子,葫芦科有黄瓜、葫芦瓜,十字花科有油菜、白菜,豆科的四季豆、豇豆、芸豆等。通过20172019年对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的调查,共调查鉴定了77种病虫害,其中番茄28种、茄子10种、辣椒12种、菜豆8种、黄瓜19种,同时明确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并且对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在蔬菜病害方面,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番茄根结线虫病、辣椒病毒病和黄瓜霜霉病等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应作为重点防控的病害;在蔬菜虫害方面,斑潜蝇、温室白粉虱、蓟马和蚜虫是瓦房店市设施蔬菜虫害防控的重点。2.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105亿cfu/g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白粉病、黄瓜灰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分别可达80.48%,91.59%和88.71%,对作物安全无药害;0.5%香菇多糖水剂18.75g/hm2和26.25g/hm2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22%和76.27%;0.5%香菇多糖水剂有效成分用量26.25g/hm2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为78.90%,可作为生产无公害番茄和辣椒防治病毒病的首选药剂。在温室内施用复合微生物酵素,对防治辣椒根腐病具有明显效果,在苗期至初花期防效达82.92%,在辣椒定殖时采用100倍药液灌根的方法进行施药,药液用量350 m L/株。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明显差异,在温室白粉虱始发期放蜂,最佳放蜂数量为225000和300000头/hm2,连续放蜂4次。试验表明在害虫盛发期前使用色板防治温室害虫效果显着,黄板可有效减少白粉虱、斑潜蝇和蚜虫的种群数量,蓝板可有效减少蓟马的种群数量。3.优化集成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科学使用化学药剂有机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应用,提高了设施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提升了蔬菜质量,同时减少蔬菜和土壤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示范区的集成效益。

王春阳[7](2019)在《辽宁省日光温室番茄病毒病鉴定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是制约设施番茄生产的重要因素,有着发病快、传播快的特性,高温干旱季节发生尤为严重,给番茄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番茄病毒病毒源的种类繁多且复杂多变,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发生严重,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等新病毒和危险性病毒又不断出现。本研究针对辽宁省设施番茄病毒种类和分布情况尚不明确和化学防治造成污染的问题,开展了辽宁省设施番茄病毒病种类调查及番茄病毒病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为设施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开展了番茄上两种主要病毒的RT-PCR检测技术研究。对TSWV和ToCV两种病毒RT-PCR扩增的引物和退火温度分别进行筛选,得出ToC5/ToC6和TSWV-R/TSWV-F两对引物分别在退火温度为52℃和54℃时,PCR扩增条带最清晰、最明亮。利用优化后的RT-PCR检测技术分别对辽宁省疑似感染ToCV和TSWV病样进行检测,病毒检出灵敏。2.明确了辽宁省设施番茄病毒种类与分布。对辽宁省设施蔬菜主产区10个市35个村镇进行样品采集,共采集205份疑似番茄病毒病样品,利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番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辽宁省设施番茄主要受到TYLCV、TMV、CMV和ToCV侵染,TSWV有零星发生。其中TMV和TYLCV为辽宁省设施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源,广泛分布。TMV分布在葫芦岛、锦州、沈阳、铁岭、辽阳、鞍山、营口和大连8个市;TYLCV分布在朝阳、锦州、葫芦岛、沈阳、鞍山和丹东6个市。沈阳市的毒源种类最多,有TMV、TYLCV、ToCV、CMV和TSWV,存在TMV与CMV复合侵染,TYLCV与ToCV复合侵染,以辽中区的TYLCV与ToCV复合侵染最为严重。3.首次明确了沈阳市辽中区番茄褪绿病毒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复合侵染。利用沈阳辽中地区表现褪绿症状的番茄样品分别对ToCV的CP基因、HSP70基因和TYLCV的DNA-A全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oCV-LNLZ分离物的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ToCV其他分离物的同源性均在94%以上;HSP70基因核苷酸序列与ToCV其他分离物的同源性均在99%以上,从而证实辽中区番茄受ToCV的侵染的同时也受到了TYLCV侵染。4.以日光温室中番茄TYLCV和TMV为主要防治对象,经盆栽试验、小区试验筛选了免疫诱抗剂、高效低毒抗病毒生物农药和微生物源抗病毒生防菌及提高农药沉积率的助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初步制订了辽宁省日光温室番茄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1)供试的免疫诱抗剂中几种氨基寡糖素及复合物对TYLCV和TMV的防效在58.87%以上,显着高于其他药剂;生物农药中宁南霉素的防治效果更好,防效在61.62%以上。抗病毒微生物源生防菌中,菌株SNB54灌根处理及种子处理的平均防效最好。以诱惑红沉积法筛选提高农药沉积率的助剂,其中添加农药控失剂SC108的处理在叶片上的沉积率最高,达34.06%,地面损失最少,为52.59%。(2)温室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最好的是氨基寡糖素(海岛素)处理,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效为42.24%,与其他几种药剂相比防效差异显着。宁南霉素和寡糖·链蛋白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效为37.13%和39.33%。其次是氨基寡糖素(125ppm)防效为33.27%。(3)温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未防治处理作为对照,在采用保健栽培等农业防治措施、挂黄板防虫和苗期喷施免疫诱抗剂的防治区内,药剂处理过的番茄植株发病率明显低对照处理,防治效果均达60%以上。其中宁南霉素+SC108处理的防效达83.90%,寡糖·链蛋白+SC108的处理防效达81.47%,与其他药剂防效差异显着,氨基寡糖素的防效为78.26%,生防菌SNB54灌根处理和种子处理均对病毒病有一定的防效,其中灌根处理最好,防效为62.85%。

曲成闯[8](2019)在《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设施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特征和有机碳矿化的持续效应》文中提出本研究以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为研究平台,将生物有机肥于第一季黄瓜种植之前一次性施入试验小区,针对研究区高强度连作体系下土壤理化性质较差、各养分含量不均衡、次生盐渍化、土壤通气不良、酸化、酶活性紊乱和黄瓜产量下降等连作障碍现象,研究生物有机肥对高强度连作4季黄瓜过程中土壤物理特征、肥力水平、酶活性、有机碳矿化、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和黄瓜产量等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黄瓜连作过程中各土壤指标变化的相关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明确了不同处理的土壤质量水平差异,探索了高强度连作体系条件下生物有机肥对减缓土壤连作障碍发生、平衡土壤养分、调控土壤酶活性等的作用机制,为生物有机肥在改良土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一些科学依据,同时探讨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养分利用率,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防控连作障碍和提高蔬菜作物养分利用率的土壤非生物影响因素,提出调控连作障碍的新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用生物有机肥可降低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一次性施用生物有机肥条件下连续种植4季黄瓜过程中,对照处理CK中土壤容重随着黄瓜连作季数的增加逐渐增大,增幅为5.19%,且在同一季黄瓜成熟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其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容重与CK相比,降低了 9.63%~20.71%,总孔隙度提高了 10.46%~24.39%;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有效水含量和饱和导水率均逐渐增加,且施用生物有机肥还可以优化团聚体粒径分布,提高粒径0.5~1 mm和0.25~0.5 mm团聚体数量,增强团聚体稳定性,其中粒径<0.25 mm团聚体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而下降,0.5~1 mm和0.25~0.5 mm团聚体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多,且在同一季黄瓜成熟期,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逐渐下降。(2)施用生物有机肥可减缓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从第一季到第四季黄瓜成熟期,施用生物有机肥的B2处理中土壤pH变化不明显,而B1和B2处理中土壤电导率比CK分别降低了 8.57%~12.60%和9.71%~11.69%。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可降低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同一季黄瓜成熟期,B1和B2处理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比CK增长了39.30%~83.91%。施用生物有机肥还可以提高黄瓜连作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连续种植4季黄瓜过程中,在所有处理中施用20 t/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且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中硝态氮和铵态氮比CK提高了 6.15%~21.97%和2.63%~14.71%,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中土壤有效磷与CK的差距由第一季黄瓜成熟期的5.98%~10.78%增加到第四季的17.74%~22.52%。(3)一次性施用生物有机肥可增加黄瓜连作土壤脲酶(SUR)、过氧化氢酶(SCAT)、蔗糖酶(SSC)和磷酸酶(SPP)的活性,说明生物有机肥可长期维持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同一黄瓜成熟期不同处理中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由大到小排列均表现为B2>B1>CK。测定连续种植4季黄瓜过程中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可知,从第一季到第四季黄瓜成熟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且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到了第四季黄瓜成熟期,B2处理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 13.90%和38.79%,且差异性均达到了显着水平。(4)一次性施入生物有机肥后连续种植4季黄瓜的过程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增加土壤总有机碳、活性碳库、缓效碳库和惰性碳库的有机碳含量。随黄瓜连作季数增加,生物有机肥处理中土壤惰性碳库比例逐渐增加,增强了土壤的固碳能力。连续种植4季黄瓜后,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中土壤有机碳累计矿化量和日均矿化量均高于对照处理,且在第10~15天培养试验时,土壤有机碳矿化量达到最大速率,其中施用20 t/hm2生物有机肥处理中有机碳日均矿化量为15.98 mg/kg。(5)连续种植4季黄瓜过程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黄瓜的产量,黄瓜产量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幅为3.93%~36.04%,说明生物有机肥减缓黄瓜因连作导致的产量下降。生物有机肥可促进黄瓜植株和果实对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的吸收利用,尤其是对磷元素的吸收利用影响作用最为明显。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的养分利用率呈增加趋势,其中各养分的利用率增幅分别是 25.27%~53.25%、36.59%~63.62%和 33.45%~50.54%。(6)土壤各生物学指标(4种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与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肥力指标均呈显着相关关系(P<0.05),且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而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活性碳库、缓性碳库和惰性碳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与土壤4种酶的活性动态的相关性均达显着水平,且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脲酶和蔗糖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存在较大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从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将土壤所有指标凝练为3个主成分,其中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的方差贡献率分别是62.14%、17.34%和6.21%,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的和是85.69%,说明其可以表达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容重、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等各指标所表达信息的85.69%,且黄瓜连作过程中施用20 t/hm2生物有机肥处理中土壤综合质量水平最高。

胡平[9](2018)在《氮肥优化及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为我国的蔬菜供应以及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伴随着施肥过量和连作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主要通过比较连作条件下健康和病害蔬菜作物之间养分吸收利用和化感物质种类的差异,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劣变和化感作用是导致土传病害的主要原因。结合氮肥优化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两个田间试验,以黄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防控措施对黄瓜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氮肥优化试验主要是在农民习惯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氮肥减施,通过比较不同处理下黄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筛选出最合理的施氮量。连作障碍防控技术试验则是在优化施肥1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防控措施,主要以改良土壤性状和预防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为主。从养分利用方向分析,通过比较不同防控措施下的土壤理化性质、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挑选出最合适的防控措施。以此为当地设施农业高效施肥及土传病害的预防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连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劣变和化感作用不利于植物生长。与健康植株相比,病害植株下的土壤养分盈余量以及EC值更高,土壤pH值更低。植株养分含量则表现为健康植株高于发病植株。植株发病后,根际化感物质种类发生明显变化,有害物质的积累增多。健康植株根际化感物质种类更多,主要以烷烃,酚类、胺类和醇类等物质为主;而病害植株则以烷烃、有机酸类物质为主,是起化感抑制作用的主要组分之一。2、优化施肥能在减少氮肥投入的同时保证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优化1和优化2处理在产量上没有显着性差异,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了 4.4%和2.2%。其中优化1处理在提高氮肥利用率方面效果更好。3、在优化1施肥的基础上进行防控措施,能改善土壤性状,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优化1相比,不同防控措施下的土壤养分盈余量下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着增加。其中综合防控措施在改善地力和增产增效方面的效果最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19.4thm-2和6.1%。综上所述,土壤理化性质的劣变和化感抑制作用不利于作物生长,通过氮肥优化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土壤性状,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穆大伟[10](2017)在《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紧张局势越加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开展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城市建筑环境适应性与种植技术研究,能够有效补偿耕地面积,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生态,使城市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学术意义。课题以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理论整合、种植试验、计算机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农业城市环境适应性、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技术研究、屋顶温室有农建筑范式研究。研究内容:(1)在生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有农建筑是在传统民用建筑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环境调控手段,系统耦合人居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构筑“建筑—农业—人”一体化生态系统,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2)城市环境与传统农田环境差异较大,论文以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条件下蔬菜适应性为切入点进行种植试验研究,测量蔬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蔬菜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3)对比分析蔬菜和人体对环境的要求,提出人菜共生空间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指标。测量客厅、办公室、阳台、屋顶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分析蔬菜在建筑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建筑蔬菜种植试验,测量生理指标与产量,计算蔬菜绿量和固碳吸氧量,探讨蔬菜生产建筑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4)结合设施农业技术和立体绿化技术,筛选建筑农业种植技术:覆土种植、栽培槽种植、栽培块种植、水培种植。提出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不更换栽培基质持续生产,是更加适宜建筑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透气型砂栽培生菜种植试验研究,论证透气型砂栽培技术可行性。(5)提出建筑农业品种选择基本原则,系统整理120种蔬菜环境要求数据,建立建筑蔬菜品种选择专家系统。以建筑农业微空间和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为基础,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6)进行屋顶温室有农建筑专题研究,探索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建筑屋顶结合的具体模式,并将光伏与屋顶温室进行结合,使建筑具备能源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利用Design Builder模拟屋顶温室、屋顶农业和普通建筑的能耗,探讨屋顶温室的节能性。论文阐述了有农建筑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研究对农业城市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建筑蔬菜品种选择技术、屋顶温室有农建筑模型与能耗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环境下的蔬菜生长势弱,商品产量低,营养品质较好,重金属As、Cd、Pb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要求,城市雨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交通路口不宜进行蔬菜商品生产;在人菜共生建筑空间中,蔬菜要求光照强度3000lux以上,远高于人居环境要求,需要解决补光而不产生眩光的问题,人菜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范围较为接近,人菜CO2和O2具有互补作用;通过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环境测量试验和种植试验研究证明人菜共生是可行的,种植试验表明,南向窗台、南向阳台和西向阳台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3.15g、138.08g、132.42g,显着高于北向窗台19.01g和屋顶31.67g,不同空间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固碳吸氧量和绿量差异明显。(2)提出建筑农业三原则:对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小、对建筑环境影响小、种植管理简单,筛选出建筑农业适宜技术:覆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技术、栽培块种植技术、栽培箱种植技术、水培技术;提供新的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是可行的;建立120种蔬菜环境指标数据库,建立品种选择专家系统,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解决了建筑蔬菜品种选择问题。(3)探索通过屋顶温室进行农业、能源复合式生产的有农建筑范式;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表明屋顶现代温室和相连建筑顶层的全年能耗为80802 Kwh,露地现代温室+没有屋顶温室的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90429 Kwh,全年节能9627 Kwh,露地日光温室+普通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8806 Kwh,屋顶日光温室和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6924 Kwh,全年节能1882 Kwh,证明屋顶温室是节能的。论文为有农建筑和生产型建筑系统构筑做了部分工作,属于生产性城市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垂直农业的生产型民用建筑系统构筑》(项目批准号:5156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生态建筑设计探索新方法,为可持续城镇建设提供新思路。

二、温室黄瓜畸形原因及防止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室黄瓜畸形原因及防止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黄瓜畸形瓜、苦味瓜的病状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状特征
    1.1 畸形瓜
    1.2 苦味瓜
2 病因
    2.1 畸形瓜
    2.2 苦味瓜
3 防治措施
    3.1 畸形瓜
    3.2 苦味瓜

(2)设施黄瓜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作物生长模型
        1.2.2 生产数字化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1.3 课题来源、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和技术
    2.1 作物生长模型分析相关理论
        2.1.1 主成分分析原理及方法
        2.1.2 多重共线性分析
        2.1.3 岭回归分析原理及方法
        2.1.4 模型评价
    2.2 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相关理论
        2.2.1 知识库构建方法
        2.2.2 规则库构建方法
    2.3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2.3.1 数据采集信息化
        2.3.2 数据存储
        2.3.3 系统开发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主要环境因子的设施黄瓜生长模型研究
    3.1 试验概况
        3.1.1 试验材料
        3.1.2 数据采集类型与方法
    3.2 设施黄瓜生长指标主成分分析
    3.3 基于主要环境因子的设施黄瓜苗期生长模型
    3.4 基于主要环境因子的设施黄瓜初花期生长模型
    3.5 基于主要环境因子的设施黄瓜果期生长模型
    3.6 模型验证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设施黄瓜生产过程数字化研究
    4.1 设施黄瓜生产过程管理方案
        4.1.1 设施黄瓜定植前管理方案
        4.1.2 设施黄瓜苗期管理方案
        4.1.3 设施黄瓜初花期管理方案
        4.1.4 设施黄瓜果期管理方案
    4.2 设施黄瓜生产过程数字化知识库建立及规则库设计
        4.2.1 设施黄瓜生产过程数字化知识库建立
        4.2.2 设施黄瓜生产过程数字化规则库建立
    4.3 设施黄瓜生产管理数字化模型构建
        4.3.1 设施黄瓜苗期生产管理判断矩阵
        4.3.2 设施黄瓜初花期生产管理判断矩阵
        4.3.3 设施黄瓜果期生产管理判断矩阵
        4.3.4 设施黄瓜全周期生产管理数字化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设施黄瓜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需求分析
        5.1.1 系统用户需求
        5.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5.1.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5.2 系统总体设计
        5.2.1 系统总体架构
        5.2.2 系统功能设计
        5.2.3 系统数据库设计
    5.3 系统实现
        5.3.1 数据采集
        5.3.2 数据可视化
        5.3.3 挖掘分析
        5.3.4 生产信息管理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3)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棚秋番茄生产研究现状与进展
        1.1.1 大棚秋番茄生产概况
        1.1.2 大棚秋番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 大棚秋番茄研究现状
        1.1.4 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研究现状
        1.1.5 大棚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现状
        1.1.6 大棚秋番茄根结线虫病研究现状
    1.2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概况
        1.2.2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2.3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研究现状
        1.2.4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抗低温研究现状
    1.3 油菜素内酯(BR)研究进展
        1.3.1 BR的应用概况
        1.3.2 BR的作用及机理
        1.3.3 BR在蔬菜上的应用
    1.4 外源钙研究进展
        1.4.1 外源钙的应用概况
        1.4.2 外源钙的作用及机理
        1.4.3 外源钙在蔬菜上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病害与产量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生理指标的测定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的影响
        2.2.2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理指标的影响
        2.2.3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病害的影响
        2.2.4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坐果与产量的影响
    2.3 小结与讨论
        2.3.1 BR及配施外源钙能促进大棚秋番茄生长及产量
        2.3.2 BR及配施外源钙能提高大棚秋番茄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
        2.3.3 BR及配施外源钙能增强大棚秋番茄的抗性
        2.3.4 BR及配施外源钙能缓解大棚秋番茄的病害
第三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与产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指标测定
        3.1.4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4.2.2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4.2.3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根系的影响
        4.2.4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5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不同夜间加温控制目标对冬季温室黄瓜产量经济效益影响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温度对蔬菜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1.1.1 昼温对蔬菜产量的影响
        1.1.2 夜温对蔬菜产量的影响
    1.2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研究进展
        1.2.1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研究
        1.2.2 日光温室蔬菜不同种植模式对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
    1.3 本量利分析法在温室中的研究进展
    1.4 敏感性分析法在温室中的研究进展
    1.5 经济效益分析对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重要性
    1.6 技术路线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仪器
        2.2.1 统计分析软件
    2.3 试验方法
        2.3.1 种苗处理
        2.3.2 试验设计
    2.4 指标测定及处理方法
        2.4.1 黄瓜株高、茎粗的测定
        2.4.2 黄瓜生长温湿度的测定
        2.4.3 成本、价格、商品果产量的测定
        2.4.4 本量利分析法
        2.4.5 敏感性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夜温控制目标下温度的变化
    3.2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对黄瓜生长和商品果产量的影响
        3.2.1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对黄瓜茎粗的影响
        3.2.2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对黄瓜株高的影响
        3.2.3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3.3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下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变化
        3.3.1 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不同夜温控制目标下的成本构成
        3.3.2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下加温费用的变化
        3.3.3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下农药费用的变化
        3.3.4 黄瓜市场价格的变化
    3.4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下的本量利分析
        3.4.1 10℃夜温控制目标下的本量利分析
        3.4.2 13℃夜温控制目标下的本量利分析
        3.4.3 16℃夜温控制目标下的本量利分析
        3.4.4 19℃夜温控制目标下的本量利分析
    3.5 不同夜温控制目标下的敏感性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数据驱动的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温度控制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设施黄瓜生产中的环境温度调控
    1.3 国内外温度控制模型研究进展
        1.3.1 国内外温室环境模型发展概况
        1.3.2 国内外温室作物生长模型发展概况
        1.3.3 智能算法在温室系统建模中的应用
    1.4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1.4.1 人工神经元模型
        1.4.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1.4.3 BP神经网络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概况
    2.2 试验仪器
        2.2.1 温室环境数据采集
        2.2.2 数据分析与建模软件
    2.3 数据测定方法
        2.3.1 数据测定时间
        2.3.2 温室内环境参数测定方法
        2.3.3 作物长势与产量测定方法
    2.4 模型建立方法
        2.4.1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2.4.2 温室环境数据的清洗
        2.4.3 以光照强度为依据的温室环境数据聚类
    2.5 模型性能的判定指标
3 结果与分析
    3.1 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与模型性能的关系
        3.1.1 输入层与输出层神经元数量的确定
        3.1.2 隐含层层数的确定
        3.1.3 传递函数的确定
        3.1.4 训练函数与模型性能的关系
        3.1.5 隐含层神经元数量与模型性能的关系
        3.1.6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拓扑结构
    3.2 温室环境数据清洗的效果
        3.2.1 温室环境数据的小波包降噪
        3.2.2 光照强度异常值的修正效果
        3.2.3 数据清洗对模型精度的影响
    3.3 以光照强度为依据的环境数据聚类结果
        3.3.1 黄瓜生长期日平均光照强度变化
        3.3.2 不同类别数对聚类效果的影响
        3.3.3 数据的聚类处理对模型模拟精度的影响
    3.4 温室环境温度模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3.4.1 初花期环境温度模拟模型的建立
        3.4.2 结瓜期环境温度模拟模型的建立
        3.4.3 模型的验证
        3.4.4 模型在对照温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温室环境数据的价值
        4.2.2 数据量对温室环境模型模拟精度的影响
        4.2.3 地域差异对模型应用效果的影响
        4.2.4 以光照强度为依据来区分环境条件的局限性
        4.2.5 关于参考温度在实际生产中合理性的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情况及病虫害防治现状
    1.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概况
        1.1.1 瓦房店市农业用地情况
        1.1.2 瓦房店市自然条件概况
        1.1.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生产概况
        1.1.4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前景
    1.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研究现状
        1.2.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1.2.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
    1.3 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3.1 绿色防控体系关键技术
        1.3.2 绿色防控体系的示范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瓦房店市主要设施蔬菜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
    2.1 研究方法
        2.1.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情况
        2.1.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害种类调查
        2.1.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虫害种类调查
        2.1.4 危害程度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类及种植情况
        2.2.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2.2.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2.2.4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害发生规律
        2.2.5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虫害发生规律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瓦房店市主要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地点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3.2.2 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3.2.3 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3.2.4 香菇多糖水剂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3.2.5 香菇多糖水剂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3.2.6 复合微生物酵素对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3.2.7 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
        3.2.8 黄板对温室害虫的防治效果
        3.2.9 蓝板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建立
    4.1 研究方法
        4.1.1 防控靶标
        4.1.2 防控目标
        4.1.3 防治原则
        4.1.4 试验地点
        4.1.5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建立
        4.2.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示范效益
        4.2.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示范效益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种植情况
    5.2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
    5.3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5.4 瓦房店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致谢

(7)辽宁省日光温室番茄病毒病鉴定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日光温室番茄病毒病研究进展
    1.1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
    1.2 黄瓜花叶病毒
    1.3 马铃薯Y病毒
    1.4 马铃薯X病毒
    1.5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1.6 番茄褪绿病毒
    1.7 番茄斑萎病毒
    1.8 番茄病毒病防控研究进展
        1.8.1 抗病品种
        1.8.2 培育无病虫壮苗及种子处理
        1.8.3 化学防治
        1.8.4 生物防治
第二章 辽宁省日光温室番茄病毒病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采集
        2.1.2 材料
        2.1.3 引物设计
        2.1.4 生物学鉴定法
        2.1.5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田间发病情况
        2.2.2 病样的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
        2.2.3 病样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2.3 小结
第三章 辽宁省番茄褪绿病毒分子鉴定及其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复合侵染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采集
        3.1.2 试剂
        3.1.3 引物设计
        3.1.4 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鉴定方法
        3.1.5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方法
        3.1.6 序列比对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番茄病株的田间症状
        3.2.2 供试番茄样品中番茄褪绿病毒的检测
        3.2.3 番茄褪绿病毒CP和 HSP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
        3.2.4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检测
        3.2.5 番茄褪绿病毒辽中分离物的CP基因和HSP基因序列分析
        3.2.6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DNA-A分子全基因序列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日光温室番茄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4.1 抗病毒免疫诱抗剂筛选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3 结果与分析
    4.2 高效、低毒抗病毒生物农药筛选
        4.2.1 材料
        4.2.2 方法
        4.2.3 结果与分析
    4.3 抗病毒微生物源生防菌筛选
        4.3.1 材料
        4.3.2 方法
        4.3.3 结果与分析
    4.4 不同助剂对提高番茄农药利用率的影响
        4.4.1 材料与方法
        4.4.2 结果与分析
    4.5 温室小区试验
        4.5.1 材料与方法
        4.5.2 结果与分析
    4.6 温室田间试验
        4.6.1 材料与方法
        4.6.2 结果与分析
    4.7 番茄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
    4.8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辽宁省日光温室番茄病毒病种类调查
    5.2 辽宁省番茄褪绿病毒分子鉴定及其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复合侵染研究
    5.3 高效低毒抗病毒农药筛选
    5.4 番茄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
参考文献
致谢

(8)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设施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特征和有机碳矿化的持续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现状
        1.1.1 设施蔬菜发展现状
        1.1.2 设施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
    1.2 连作障碍的相关研究
        1.2.1 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
        1.2.2 连作障碍修复和防治的措施
    1.3 生物有机肥在农业上应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1.3.1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3.2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1.3.3 生物有机肥对农作物生长的效应研究
        1.3.4 生物有机肥对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1.3.5 生物有机肥对减缓连作障碍发生的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目的意义
        1.4.2 主要的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案与黄瓜田间管理
    2.4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
        2.4.1 土壤和植株样品的采集
        2.4.2 土壤各指标测定方法
    2.5 数据整理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持续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2.1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容重的影响
        3.2.2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总孔隙度的影响
        3.2.3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化学指标的影响
        3.2.4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2.5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水力学特性的影响
        3.2.6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指标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持续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4.2.1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持续影响
        4.2.2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过程中微生物量碳氮的持续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持续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分析与讨论
        5.2.1 连续种植4季黄瓜过程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持续影响
        5.2.2 连续种植4季黄瓜过程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持续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过程中生长状况、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分析与讨论
        6.2.1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过程中养分吸收的影响
        6.2.2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6.2.3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连续种植4季黄瓜产量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各指标之间相关分析和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分析与讨论
        7.2.1 连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7.2.2 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库与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7.2.3 连续种植4季黄瓜后不同处理中土壤质量的主成分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主要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
        8.3.1 不足之处
        8.3.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氮肥优化及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设施蔬菜研究进展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施肥现状
        1.1.3 过量施肥带来的问题
        1.1.4 高效施肥的研究进展
        1.1.5 国内外设施蔬菜平衡施肥研究方法
    1.2 连作障碍及其研究现状
        1.2.1 连作障碍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1.2.2 化感作用概念及其作用机理
        1.2.3 化感作用特点
        1.2.4 化感作用与连作障碍的关系
    1.3 连作障碍防控措施
        1.3.1 土壤灭菌和生物防治
        1.3.2科学合理施肥
        1.3.3采取合理的栽培模式
        1.3.4抗性品种的培育
    1.4 研究目的和思路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连作障碍对典型蔬菜养分利用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连作障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3.2 连作障碍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2.3.3 连作障碍对化感物质种类的影响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氮肥优化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地点与品种
        3.2.2 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
        3.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3.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5 相关计算方法
        3.2.6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3.2 不同施氮处理对植株养分积累的影响
        3.3.3 不同施氮处理对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4 不同施氮处理对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试验地点与品种
        4.2.2 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
        4.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4.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5 相关计算方法
        4.2.6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防控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3.2 不同防控措施对植株养分积累的影响
        4.3.3 不同防控措施对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4.3.4 不同防控措施对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展望与不足
    1 展望
    2 不足之处
致谢

(10)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都市农业
        1.2.2 设施农业
        1.2.3 立体绿化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
第2章 有农建筑与产能建筑
    2.1 有农建筑
        2.1.1 垂直农场
        2.1.2 有农建筑
    2.2 产能建筑
        2.2.1 被动房
        2.2.2 产能房
    2.3 生产型建筑
第3章 农业的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
    3.1 城市雨水种菜可行性试验研究
        3.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结论
    3.2 城市道路环境生菜环境适应性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2.4 结论
第4章 农业的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
    4.1 建筑农业环境理论分析
        4.1.1 蔬菜对环境的要求
        4.1.2 人菜共生环境研究
    4.2 建筑农业环境试验研究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3 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3.3 讨论
        4.3.4 结论
第5章 建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5.1 建筑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5.1.1 覆土种植
        5.1.2 栽培槽
        5.1.3 栽培块
        5.1.4 栽培箱
        5.1.5 水培
        5.1.6 栽培基质
    5.2 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透气型砂栽培床
        5.2.3 砂的理化指标研究
        5.2.4 水肥控制技术研究
        5.2.5 砂栽培的特点
    5.3 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5.3.1 研究现状
        5.3.2 材料与方法
        5.3.3 结果与分析
        5.3.4 讨论与结论
第6章 建筑农业品种选择技术研究
    6.1 品种选择原则
        6.1.1 研究现状
        6.1.2 品种选择原则
    6.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2.1 蔬菜品种数据库
        6.2.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3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1 建筑农业空间微气候类型
        6.3.2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3 建筑农业气候区评述
第7章 温室与屋顶温室
    7.1 温室
        7.1.1 日光温室
        7.1.2 现代温室
        7.1.3 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7.2 光伏温室:农业与能源复合式生产
        7.2.1 研究现状
        7.2.2 农业光伏电池
        7.2.3 光伏温室的光环境
        7.2.4 光伏温室设计
        7.2.5 实践案例
    7.3 温室环境试验研究
        7.3.1 材料与方法
        7.3.2 结果与分析
        7.3.3 结论
    7.4 屋顶温室
        7.4.1 研究现状
        7.4.2 实践案例
        7.4.3 屋顶温室类型
    7.5 屋顶温室模型构建
        7.5.1 生产性设计理念
        7.5.2 屋顶日光温室
        7.5.3 屋顶现代温室
        7.5.4 屋顶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7.6 屋顶温室生产潜力研究
        7.6.1 评估模型的建立
        7.6.2 天津市屋顶温室面积
        7.6.3 屋顶温室的生产潜力
        7.6.4 自给率分析
        7.6.5 结果与讨论
    7.7 屋顶温室能耗模拟研究
        7.7.1 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7.7.2 建筑能耗模型
        7.7.3 能耗模拟参数设置
        7.7.4 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7.7.5 能耗模拟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温室黄瓜畸形原因及防止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黄瓜畸形瓜、苦味瓜的病状及防治[J]. 张德清. 园艺与种苗, 2021(08)
  • [2]设施黄瓜生产过程数字化系统研究[D]. 洪苗.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3]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D]. 王岩文.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4]不同夜间加温控制目标对冬季温室黄瓜产量经济效益影响的探究[D]. 闫启超.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5]基于数据驱动的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温度控制模型研究[D]. 沈超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6]瓦房店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于梦竹. 沈阳农业大学, 2020(10)
  • [7]辽宁省日光温室番茄病毒病鉴定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王春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8]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设施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特征和有机碳矿化的持续效应[D]. 曲成闯.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9]氮肥优化及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D]. 胡平.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8)
  • [10]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D]. 穆大伟. 天津大学, 2017

标签:;  ;  ;  ;  ;  

大棚黄瓜畸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