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部旅游开发像雾像雨又像风(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玲[1](2017)在《感官体验视角下竹林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进步和发展,游客开始追求深度体验和健康养生的旅游形式,感官体验作为消费者体验最直接、最基础的形式,在体验经济时代逐渐受到欢迎,而养生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也逐渐受到市场青睐并蓬勃发展,竹林以其优越自然环境和丰富养生资源条件获得了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目前中国的竹林旅游发展正遭遇瓶颈,在国家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竹林优良养生旅游资源,激发竹林生产力,推动竹林旅游的创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发展竹林旅游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回顾梳理了旅游感官体验、森林养生旅游和竹林旅游的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界定了旅游感官体验、竹林养生旅游和旅游资源开发3个核心概念,阐述了体验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六要素理论3个理论基础和智慧旅游提升旅游体验有关知识;其次,立足于中国丰富的竹林旅游资源,概述了中国竹林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和悟觉6种感官体验出发,对竹林养生旅游资源进行了充分挖掘,并分析了竹林养生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而后,选择浙江安吉的中国大竹海景区和竹博园对游客进行感官体验视角下竹林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相关认知、意愿和期望的调查,利用信度和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感官体验视角下竹林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相关方面具有较高认知、意愿和期望,且可通过提升游客的认知来提升意愿和期望。最后,基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和悟觉6种感官体验视角,从竹林养生旅游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6个要素的创意化开发、智慧化开发,以及竹林养生旅游模式3个方面提出了竹林养生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致力于给游客提供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体验和深层次养生的竹林旅游环境,以期为正处于转型路口的竹林旅游寻找一种新的发展形式。
王应[2](2014)在《江南传统竹编器具的设计方法与再生途径研究》文中认为江南地区为我国竹编器具的主要产区之一,受江南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带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竹编文化,江南文化孕育了江南地域特色的竹编。江南传统竹编的器具类型极为丰富,即使是同类器具也有着多姿的造型、多变的编织花样,是实用性和艺术美感的完美结合。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江南竹编器具。首先对江南传统竹编器具的主要地域分布、编织工艺流程、以及艺术特色做了简要的总结概括。在厘清了江南竹编器具概念的基础上,以实地调研的方法全面的了解了江南传统竹编器具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困境以及形成的原因。然后从江南传统竹编器具存在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引用设计学、美学等理念,以实际编织的器具做案例分析,提出相应的创新设计方法:竹编器具外观造型简洁时尚化、色彩运用多彩化、编织花样多样化、材料使用的丰富化、新竹编题材的人性化等去实现传统竹编器具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让其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竹编精髓的基础上,兼具现代设计美感、更适合现代人的居住生活环境。最后针对传统竹编器具的现状研究了其再生的途径:建立特色竹编品牌、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为两大特色途径,也是竹编器具创新设计方法和再生途径策略综合运用的体现。明确了传统竹编器具的创新设计和再生不能简单的将其作为单一的产品去看待,而是以视觉的全局观去理解其内涵。
周捷[3](2014)在《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影视基地正处于快速扩张的发展阶段,数量成百上千,经营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文章首先阐释了与影视基地相关的六个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梳理了国内外影视基地产生发展的历史。然后从拍摄场地、内容题材、时空关系、建造形式、起源发展、投资主体、与影视产业的关联度、经营模式、营利模式等方面对我国影视基地进行了分类,从专业性、规模、产业链、分布、经营状况等方面考察其现状。接着以横店影视基地为例,从认识影视基地的最基本的维度——发展历程、经营模式和产品支撑这三个方面解剖其发展。我国影视基地建设方兴未艾,但存在着盲目跟风、同质化严重、服务水平落后、产品支撑不足、产业链单薄及挂羊头卖狗肉等问题。大部分影视基地收益低下甚至亏本,影视城建设热潮依然不退,除了有规划不科学的原因外,还存在着政绩冲动、商业圈地,以及可能的腐败机会等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文章给出了如下对策:合理控制,科学规划;市场运作,资本参与;确定市场细分,强化差异竞争;丰富文化内涵,树立差异化品牌;培养人才,创新技术;完善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发展;跟进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费娇娇[4](2013)在《农家乐空间区位选择研究 ——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在各地发展农家乐的浪潮中,安吉县的农家乐旅游一直走在前沿,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都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特别在政府的扶持下,安吉县的农家乐旅游日益成为了江浙一带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安吉的农家乐也成了众多地方政府争相考察的对象。不过在农家乐经营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不少专家的关注。农家乐空间区位选择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农家乐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将安吉县农家乐作为研究对象,以农家乐空间区位选择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安吉县几个行政村部分农家乐经营户的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农家乐空间区位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分析比较。调查表明影响农家乐空间区位选择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农家乐周围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旅游资源、行业环境、地方政策等。文中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上述各因子进行打分,并且运用因子权重计算公式计算出了各个指标权重值,最后给调研过程中部分农家乐进行了详细的打分,得出了各个农家乐的空间区位选择综合得分。对上述分值比较分析得出农家乐空间区位选择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那些离景区入口或村口较近的地方,又或者是视野比较开阔、位置明显,能吸引游客的,往往是农家乐业主心中最理想的区位选择。二是优美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吸引游客最有力的因素之一,游客往往因为生态环境的优劣而选择休闲的目的地。在实际中,诸如像安吉县报福镇深溪村这样拥有绝佳的生态环境的乡村就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农家乐行业中稳步发展。三是便利的交通条件。农家乐一般都在郊区、农村或是景区附近,往往需要便利的交通才能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充足的停车场地、完善的公交线路都会在无形中影响游客对农家乐的选择。四是规模聚集效应。在实地调研中,笔者对一些农家乐业主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业主对周围聚集在一起的农家乐都持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这样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彼此间还能相互合作。事实也证明良好的农家乐聚集效应是农家乐有利的区位因素,有利于形成农家乐产业的集聚,对农家乐和当地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五是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存在对农家乐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更能吸引游客的前来,为农家乐带了丰富的客源,像文中提到的九寨沟中的藏家乐和安吉大溪村周边的农家乐就是最成功的例子。
卜令娴[5](2013)在《“诗性江南”的影像建构 ——1990年以来关于江南古镇的影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以1990年以来关于江南古镇的影视剧为研究对象,关于江南古镇的影视剧是指选址在江南古镇拍摄的电影和电视剧,文章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解读影视剧中江南古镇的地域性风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种地域性风格呈现出较为统一的诗性审美特点,本文称之为“诗性江南”。全文除绪论和结语部分外,共分四个章节。第一部分是对1990年以来江南古镇影视剧的梳理,纵横分析这些影视剧的特点,提出“诗性江南”的影像风格这一共性,并选取水、街巷和园林三种最具表现力的视觉化符号分析“诗性江南”的影像表现形式。第二部分是对“诗性江南”风格的表现形态分析,常见的表现形态主要有理想家园、诗意栖居、阴郁之地三个类型,这三个表现类型构成了“诗性江南”的文化意涵。江南古镇作为远离纷争的理想家园和邂逅爱情的诗意栖居是大众的集体记忆,而藏污纳垢的阴郁江南则是创作者的个人记忆,这是对“诗性江南”的一种另类书写。第三部分选取江南古镇影像中典型的三种女性形象,坚守礼教的保守女性、无力挣脱的弱势女性和积极抗争的进步女性,来分析女性形象与江南古镇的关系。影像中的女性,是“诗性江南”影像风格建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诗意所在,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温婉。影视剧导演们不约而同塑造了类型不同风格却统一的女性形象,与江南古镇的女性特质是分不开的。并以电视剧《美丽无声》为例,系统探讨江南古镇的性别特质。第四部分解析全球化与“江南认同”的发展变化关系,都市进程与混杂性的“诗性江南”身份认同,并试图探讨在全球化视野下如何运用“诗化的感性”和“诗化的理性”来完成对江南古镇影视剧的创新和超越。结语部分指出对“诗性江南”视觉符号、表现形态和影像中女性的关照,可以发现人们对于江南古镇的内在感知,并为我们看待城市、乡村、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别样的参照坐标。此外,关于江南古镇题材影视剧传承与创新的路径,还需借鉴“诗性理论”,在时间积淀中探讨、改进并超越。
周颖[6](2011)在《《陕西日报》调查性报道研究 ——以“新闻调查”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闻调查”版,是《陕西日报》重点推出的刊登各类题材调查性报道的版面。截至2011年1月,走过近12年发展历程的《陕西日报》“新闻调查”版有着鲜明的报道特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省级党报调查性报道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省级党报改进创新的发展思路。本文以《陕西日报》“新闻调查”版调查性报道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新闻文体特征的角度出发,对《陕西日报》“新闻调查”版所刊登稿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标题、报道地点、报道性质、题材选择、内容分类等五个方面的特点。通过大量的资料统计和结果分析,得出了“新闻调查”版所刊登调查性报道的一些文体特征,如标题切中要害、报道着眼全省、涉及题材广泛、注重舆论监督等等。然后又以《谁来维护法规的尊严——对澄城县一起土地违法事件的调查与思考》为个案进行重点剖析,得出了文本内容及报道手法上的一些特色。本文结合分析统计结果,指出了《陕西日报》调查性报道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内容题材选择、文本写作、记者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我国平面媒介尤其是省级党报开展调查性报道能有所启发。
应明飞[7](2008)在《浙江安吉农家乐旅游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城市居民回归自然意识的不断强化,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的农家乐旅游应运而生,已成为了我国旅游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农家乐经营自上世纪90年代初被提出以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农家乐的经营方式也提出了更为广泛的要求,农家乐旅游的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创新之中。本文以浙江安吉农家乐旅游为研究对象,对安吉农家乐旅游的经营模式、经济效益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勾勒,分析了安吉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挑战,提出了安吉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保障措施。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是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在参阅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农家乐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第二章是对安吉农家乐的发展现状作了总结和概括。第三章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安吉农家乐的客源市场结构、游客行为倾向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围绕资源、市场、品牌、文化等几个方面,对安吉农家乐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安吉农家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五章在前面几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安吉农家乐的对策和保障措施。
陈婧[8](2008)在《影视旅游产品研究 ——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影视旅游,是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是影视创作与特色旅游的结合,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文化概念,是一种主题化的旅游模式,它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并与影视作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首先对影视旅游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整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界定了影视旅游的概念,分析了影视旅游的特点,并对影视旅游产生的原因和动机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影视旅游顺应了休闲时代人们的需求,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奇的心理需要。其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影视旅游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我国影视旅游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同时指出我国影视旅游开发、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文章分析了具体的案例——横店影视城。在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在对横店的影视旅游产品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横店影视城的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划分,并提出了延长其生命周期的策略。最后,文章的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反思了本篇论文的不足,并且对未来旅游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实现影视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梁强[9](2008)在《面向体验经济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发与营销创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体验经济时代特征为主线,以该背景下的休闲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以体验经济时代的休闲消费需求为切入点,引入体验经济和需求开发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以消费者需求深度挖掘的研究范式,结合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因素,归纳提炼出休闲消费需求在体验经济下的变革趋势,并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提出休闲旅游目的地的营销创新模式,并通过天津市休闲需求开发的体验营销案例提供现实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文献回顾与评析。从营销范式的演进规律出发对需求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探讨了相关研究领域对体验概念的界定、体验及体验消费的根本内涵,以及客户体验需求识别和客户体验设计。对休闲旅游体验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掌握国内外旅游体验研究进展。对国内外游憩需求研究加以总结,并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2、体验经济背景下消费者心理需求与行为特征。基于体验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的比较,指出体验经济时代的商业逻辑转型特征。从体验消费心理——行为模型、体验消费购买过程、体验消费类型、体验消费下的顾客满意模型四个方面重新构建了体验消费的基本购买模式。从营销管理的体系框架出发,系统分析出体验消费与传统消费在心理——行为模式、购买过程、消费类型、顾客满意行为上的差异。3、基于需求深度挖掘的休闲体验产品开发。梳理归纳了消费者需求挖掘的研究范式,分析了体验营销创造顾客价值的途径及体验价值分析模型。从休闲体验产品的分类入手,指出休闲体验设计理念和基本原则,提出作为“道具”的产品设计特征,认为休闲设计要平衡人的需求与自然、社会、人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FD)的休闲服务体验产品设计思路,并构建了休闲体验中消费者体验效果的分析模型。分析了基于需求深度挖掘的户外运动休闲体验产品价值创新,探讨了乡村旅游的体验需求元素挖掘与体验产品塑造。4、面向体验经济的休闲体验产品营销模式创新。对体验时代休闲目的地营销策略进行动力学分析,提出体验时代休闲目的地营销机制及策略。基于休闲体验动机类型与休闲体验强度分析,构建了休闲体验动态模型。回顾了需求导向营销模式的发展历程,构建基于隐性需求挖掘的休闲体验产品营销模式及工具组合,并进行案例研究。5、实证研究。分析天津市休闲旅游需求开发现状,并对未来我市旅游市场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体验视角审视天津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提出体验经济下天津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最后分析了塘沽蓝色旅游走廊体验化规划布局构想,并提出面向体验经济的天津市休闲旅游营销对策。
余艳玲[10](2007)在《温泉旅游和谐持续发展研究 ——以江西为例》文中认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以协凋和平衡彼此间的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作为自然旅游资源的一种形式——温泉旅游也应该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温泉资源是十分珍贵的地热资源,属于非遍在性的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在开发中必须综合考虑开发的合理性,进行可行性论证,要以不破坏资源本身和周围的环境为前提,制定好保护规划。因此,对于温泉旅游和谐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西温泉旅游和谐持续发展为例,通过对江西温泉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温泉旅游和谐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相关对策,同时也分析了温泉旅游开发与资源地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二、西部旅游开发像雾像雨又像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部旅游开发像雾像雨又像风(论文提纲范文)
(1)感官体验视角下竹林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旅游体验时代的到来 |
1.1.2 养生旅游市场广阔 |
1.1.3 竹林旅游发展瓶颈亟需突破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 |
2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1.1 国内外旅游感官体验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外森林养生旅游研究现状 |
2.1.3 国内竹林旅游研究现状 |
2.1.4 研究动态评述及其趋势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2.2.1 旅游感官体验 |
2.2.2 竹林养生旅游 |
2.2.3 旅游资源开发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体验经济理论 |
2.3.2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3 旅游六要素理论 |
2.4 智慧旅游提升旅游体验 |
3 竹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概况 |
3.1 中国竹林资源现状概况 |
3.2 竹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概述 |
3.2.1 竹林自然旅游资源 |
3.2.2 竹林文化旅游资源 |
4 感官体验视角下竹林养生旅游资源分析 |
4.1 视觉养生旅游资源 |
4.1.1 竹林景观审美养生资源 |
4.1.2 竹林色彩养生资源 |
4.2 听觉养生旅游资源 |
4.2.1 竹林自然音律养生资源 |
4.2.2 竹制乐器音律养生资源 |
4.3 嗅觉养生旅游资源 |
4.4 触觉养生旅游资源 |
4.5 味觉养生旅游资源 |
4.5.1 竹的益体疗疾功效 |
4.5.2 竹的养颜美容功效 |
4.6 悟觉养生旅游资源 |
4.6.1 竹子寓意养生资源 |
4.6.2 竹子禅韵养生资源 |
4.6.3 竹子艺术养生资源 |
5 游客认知、意愿和期望调查分析 |
5.1 调研地选择 |
5.2 问卷设计与调查 |
5.2.1 问卷设计 |
5.2.2 数据收集 |
5.3 调研结果分析 |
5.3.1 信度与效度分析 |
5.3.2 样本信息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3 线性回归分析 |
5.4 小结 |
6 感官体验视角下竹林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
6.1 开发思路 |
6.2 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六要素开发 |
6.2.1 视觉养生旅游的要素创意 |
6.2.2 听觉养生旅游的要素创意 |
6.2.3 嗅觉养生旅游的要素创意 |
6.2.4 触觉养生旅游的要素创意 |
6.2.5 味觉养生旅游的要素创意 |
6.2.6 悟觉养生旅游的要素创意 |
6.3 竹林养生旅游要素智慧化开发 |
6.3.1 "食"要素智慧化 |
6.3.2 "住"要素智慧化 |
6.3.3 "行"要素智慧化 |
6.3.4 "游"和"娱"要素智慧化 |
6.3.5 "购"要素智慧化 |
6.4 竹林养生旅游模式 |
6.4.1 康体休闲模式 |
6.4.2 养生科普模式 |
6.4.3 健康管理模式 |
6.4.4 疗程服务模式 |
6.4.5 银发养老模式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2)江南传统竹编器具的设计方法与再生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 |
1.5.1 资料收集 |
1.5.2 资料分析 |
1.6 研究思路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江南传统竹编概述 |
2.1 江南地域的界定 |
2.2 江南竹资源概述 |
2.3 竹编相关概念 |
2.4 江南传统竹编的工艺流程 |
2.4.1 使用工具 |
2.4.2 前期准备 |
2.4.3 编制过程 |
2.4.4 编织方法 |
2.5 江南传统竹编的主要器具分类 |
2.5.1 日常生活用具类 |
2.5.2 工具生产类 |
2.5.3 艺术欣赏类 |
2.6 江南传统竹编器具的特点 |
2.6.1 江南竹编器具的特点分析 |
2.6.2 其他地区竹编器具的特点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江南传统竹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
3.1 江南传统竹编的制作现状 |
3.1.1 传统竹编作坊现状 |
3.1.2 老手工艺人现状 |
3.2 江南传统竹编的使用现状 |
3.2.1 农村地区使用现状 |
3.2.2 城市地区使用现状 |
3.3 江南传统竹编存在问题分析 |
3.3.1 竹编器具设计陈旧 |
3.3.2 竹编从业者老龄化严重 |
3.4 江南传统竹编衰退原因分析 |
3.4.1 传统生存环境的变更 |
3.4.2 竹编传承和编制模式落后 |
3.4.3 传统竹编器具缺乏现代设计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江南传统竹编器具的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
4.1 创新设计的必要性 |
4.1.1 创新设计的意义 |
4.1.2 创新设计理论的引用 |
4.2 外观造型创新设计 |
4.2.1 简约时尚的外观造型 |
4.2.2 造型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
4.3 色彩运用创新设计 |
4.3.1 整体均匀的色彩运用 |
4.3.2 自然随性的色彩运用 |
4.4 编织花样创新设计 |
4.4.1 编织方式与纹样创新设计 |
4.4.2 组合方式的创新设计 |
4.5 材料综合运用创新设计 |
4.5.1 竹编与皮革材料的创新设计 |
4.5.2 竹编与陶瓷、不锈钢材料的创新设计 |
4.6 竹编新题材的创新设计 |
4.6.1 竹编收纳器具设计 |
4.6.2 竹编沐浴手提篮设计 |
4.6.3 竹编抽纸盒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江南传统竹编器具的再生途径研究 |
5.1 思想观念革新 |
5.1.1 竹编从业者的意识 |
5.1.2 消费大众的认知 |
5.2 人才培养更新 |
5.2.1 手艺人传承方式多样化 |
5.2.2 将传统竹编技艺引入现代设计教育 |
5.3 竹编传统模式创新 |
5.3.1 生产和制作模式创新 |
5.3.2 销售模式创新 |
5.3.3 创建特色竹编品牌 |
5.4 自身产业方向拓展 |
5.4.1 开发旅游纪念品 |
5.4.2 创建 DIY 手工制作坊 |
5.4.3 建立相关的保护组织机构 |
5.4.4 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设计实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实地调研资料图集 |
附录3 插图目录 |
(3)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附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影视基地建设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扩大 |
1.1.2 影视基地促进影视产业发展 |
1.1.3 影视基地建设出现乱象,研究和治理不足 |
1.2 研究对象 |
1.2.1 影视基地的界定 |
1.2.2 影视基地的相关概念 |
1.2.2.1 影视基地相关概念介绍 |
1.2.2.2 影视基地相关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
1.2.3 研究对象的确定 |
1.3 文献综述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特色 |
2 影视基地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 |
2.1 世界影视基地的产生与发展 |
2.2 我国影视基地的产生与发展 |
2.2.1 萌芽期(20 世纪 20 年代至 20 世纪 80 年代) |
2.2.2 产生期(1987 年至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 |
2.2.3 发展期(21 世纪初至今后的一段时期) |
2.2.4 成熟期 |
2.2.5 衰退期 |
3 我国影视基地的地域分布、现状与分类 |
3.1 主要影视基地的地域分布 |
3.2 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 |
3.2.1 数量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
3.2.2 专业性不强 |
3.2.3 规模大小不一 |
3.2.4 经营状况总体不佳 |
3.3 我国影视基地的分类 |
3.3.1 以拍摄场地分类 |
3.3.2 以内容题材分类 |
3.3.3 以时空关系分类 |
3.3.4 以建造形式分类 |
3.3.5 以起源发展分类 |
3.3.6 以投资主体分类 |
3.3.7 以产业关联分类 |
3.3.8 以经营模式、营利模式分类 |
3.3.8.1 以经营模式分类 |
3.3.8.2 以营利模式分类 |
4 横店影视基地的发展历程、经营模式和产品支撑 |
4.1 横店影视基地的产生与发展 |
4.2 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模式 |
4.3 横店影视基地的产品支撑 |
5 我国影视基地的问题 |
5.1 仓促上马,盲目投资 |
5.2 重复建设,粗放经营 |
5.3 产业薄弱,经营分散 |
5.4 人才缺失,技术冲击 |
5.5 游客理性,服务不足 |
5.6 环境污染,资源破坏 |
6 我国影视基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6.1 合理控制,科学规划 |
6.2 市场运作,资本参与 |
6.3 明确定位,差异竞争 |
6.4 注入文化,树立品牌 |
6.5 培养人才,创新技术 |
6.6 完善产业,集群发展 |
6.7 跟进配套,提高服务 |
6.8 保护环境,永续发展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4)农家乐空间区位选择研究 ——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2. 文献研究综述 |
2.1 国外相关研究 |
2.1.1 乡村旅游的影响 |
2.1.2 乡村旅游的供需 |
2.1.3 乡村旅游的利益相关者 |
2.1.4 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
2.1.5 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
2.2 国内相关研究 |
2.2.1 农家乐的概念研究 |
2.2.2 农家乐发展的意义研究 |
2.2.3 农家乐客源市场研究 |
2.2.4 农家乐经营模式的研究 |
2.2.5 农家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2.2.6 农家乐区位研究 |
3. 农家乐空间区位选择的理论基础 |
3.1 农家乐的起源与发展 |
3.2 农家乐空间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
3.3 农家乐空间区位选择的理论基础 |
3.3.1 现代区位理论 |
3.3.2 空间结构理论 |
3.3.3 产业布局理论 |
3.3.4 需求与供给理论 |
3.3.5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4 农家乐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1 地理环境 |
3.4.2 交通条件 |
3.4.3 旅游资源 |
3.4.4 行业环境 |
3.4.5 地方政策 |
4. 案例研究 |
4.1 安吉县概况 |
4.1.1 历史沿革 |
4.1.2 地理位置 |
4.1.3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
4.1.4 经济社会发展 |
4.2 安吉县农家乐的发展过程分析 |
4.2.1 起源阶段 |
4.2.2 发展阶段 |
4.2.3 繁荣阶段 |
4.3 安吉县农家乐空间布局特征 |
4.3.1 空间分布南多北少 |
4.3.2 乡镇间差异较大 |
4.3.3 毗邻旅游吸引物 |
4.4 安吉县农家乐区位选择分析 |
4.4.1 样本的选取 |
4.4.2 区位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4.3 实证对比分析 |
4.4.4 安吉县农家乐区位选择的特征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诗性江南”的影像建构 ——1990年以来关于江南古镇的影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江南古镇影视剧中“诗性江南”风格的形成 |
第一节 1990 年以来关于江南古镇的影视剧梳理 |
第二节 影视剧中“诗性江南”风格的形成 |
第三节 “诗性江南”的视觉化符号 |
第二章 “诗性江南”风格的表现形态 |
第一节 理想家园:远离纷争的江南古镇 |
第二节 诗意栖居:邂逅爱情的江南古镇 |
第三节 阴郁之地:藏污纳垢的江南古镇 |
第三章 诗性的审美:女性形象与女性化江南古镇 |
第一节 江南古镇影像中常见的女性形象 |
第二节 江南古镇影视剧中的古镇性别 |
第三节 以电视剧《美丽无声》为例谈江南古镇的性别特质 |
第四章 “江南的再发现”:全球化语境下江南古镇影视剧的发展与创新 |
第一节 全球化与“江南认同” |
第二节 都市进程与“诗性江南”的身份认同 |
第三节 江南古镇影视剧的传承创新路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陕西日报》调查性报道研究 ——以“新闻调查”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陕西日报》及其"新闻调查"版面介绍 |
1.2 研究背景 |
1.2.1 党报面临的客观现实 |
1.2.2 党报的自身优势和职责 |
1.3 研究综述 |
1.3.1 研究缘起及价值 |
1.3.2 样本采集和分析单元 |
1.3.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二章 统计要素及统计表格说明 |
2.1 统计和分析中几个要素的界定说明 |
2.1.1 关于报道地点的界定 |
2.1.2 关于报道性质的确定 |
2.1.3 关于题材分类的说明 |
2.1.4 关于内容分类的说明 |
2.2 统计表格样式介绍 |
第三章 基于新闻文本特征的分析 |
3.1 对统计表格中几个要素统计结果的解读 |
3.1.1 标题特点 |
3.1.2 报道地点特点 |
3.1.3 报道性质特点 |
3.1.4 题材选择特点 |
3.1.5 内容分类特点 |
3.2 对个案文本的内容分析 |
3.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3.3.1 浅尝辄止,深入调查缺乏 |
3.3.2 事件性新闻较少,时效性不足 |
3.3.3 公文式稿件较多,可读性不强 |
3.3.4 图片运用较少,生动性不够 |
第四章 加强党报调查性报道的对策研究 |
4.1 内容题材方面,在"高与近"、"新与深"上下功夫 |
4.1.1 要注重"重要性" |
4.1.2 要注重"贴近性" |
4.1.3 要注重"新闻性" |
4.1.4 要注重"深度" |
4.2 文本写作方面,在"完整、平实、平衡和明确"上下功夫 |
4.2.1 叙事完整,逻辑严密 |
4.2.2 实话实说,语言平实 |
4.2.3 结构平衡,展现过程 |
4.2.4 观点鲜明,结论明确 |
4.2.5 数据说话,注重定量 |
4.3 加强记者素质,进一步提高做好调查性报道的能力 |
4.3.1 要有良好的知识修养 |
4.3.2 要有探求真相的怀疑精神 |
4.3.3 要有一颗公正公平的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
4.3.4 具备在艰苦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和坚定的信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陕西日报》"新闻调查"版面调查性报道样本目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浙江安吉农家乐旅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目的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一、国外农家乐研究综述 |
二、国内农家乐研究现状简述 |
三、研究评价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范围 |
四、研究材料处理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章 安吉农家乐旅游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安吉农家乐旅游发展回顾 |
一、安吉旅游业现状 |
二、安吉农家乐旅游市场发展回顾 |
第二节 安吉农家乐旅游产品分析 |
一、安吉农家乐旅游产品类型 |
二、安吉农家乐旅游发展特征 |
三、农家乐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构成和分布 |
第三节 安吉农家乐旅游经营效益分析 |
一、农家乐旅游接待数量分析 |
二、农家乐经营效益分析 |
第四节 安吉农家乐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一、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 |
二、带动相关行业协调发展 |
三、加快农业市场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
四、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
五、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缩小城乡差别 |
六、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 |
第三章 安吉农家乐旅游客源市场调查 |
第一节 问卷设计和调查 |
一、样本设计 |
二、市场调查 |
第二节 市场调查数据分析 |
一、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 |
二、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
三、客源市场偏好结构分析 |
第三节 农家乐客源市场综合分析 |
一、安吉农家乐客源市场总体特征 |
二、安吉农家乐旅游客源市场游客评价分析 |
第四章 安吉农家乐旅游存在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农家乐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
一、政府和相关单位的监管方面 |
二、从业人员素质方面 |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
四、环境卫生方面 |
五、经营方式方面 |
六、产品结构方面 |
第二节 农家乐旅游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
一、经济因素 |
二、文化因素 |
三、产业政策和制度因素 |
四、其他因素 |
第三节 农家乐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一、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机遇 |
二、农家乐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五章 农家乐旅游发展对策与研究展望 |
第一节 安吉农家乐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
一、建立政府主导型战略 |
二、建立竞争优势战略 |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
四、建立质量战略与品牌战略 |
第二节 安吉农家乐旅游发展保障措施研究 |
一、制定科学规划是安吉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障 |
二、规范服务是安吉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 |
三、人才输送是对安吉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持 |
四、绩效考评是对安吉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
五、多方引资是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图表清单 |
附录: 市场调查样卷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影视旅游产品研究 ——以横店影视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影视旅游概述 |
第一节 影视旅游的概念 |
第二节 影视旅游的发展 |
第二章 横店影视城旅游总体状况 |
第一节 横店的知名度与旅游形象 |
第二节 横店的影视旅游产品 |
第三节 横店影视城的旅游外部环境 |
第三章 横店影视城生命周期分析及对策 |
第一节 横店影视城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及其表现形式 |
第二节 横店影视城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三节 探索延长横店影视城生命周期的动力转化机制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面向体验经济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发与营销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评析 |
2.1 体验经济相关理论述评 |
2.2 休闲体验相关研究述评 |
2.3 需求的相关理论述评 |
2.4 游憩需求相关研究述评 |
2.5 需求导向的营销创新的演进历程 |
第3章 体验经济下消费者心理需求与行为特征 |
3.1 体验经济特征及体验消费的兴起 |
3.2 体验经济时代的商业逻辑转型特征 |
3.3 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者行为心理分析 |
3.4 体验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基本模式分析 |
3.5 基于体验消费的顾客满意模型分析 |
第4章 基于需求深度挖掘的休闲体验产品开发 |
4.1 消费者需求挖掘的研究范式 |
4.2 体验情境与价值共识的形成 |
4.3 体验经济条件下的休闲产品体验设计特征 |
4.4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FD)的休闲服务体验产品设计 |
4.5 休闲体验中消费者体验效果的分析模型 |
4.6 基于需求深度挖掘的休闲体验产品价值创新──以户外运动为例 |
4.7 乡村旅游的体验需求元素挖掘与体验产品塑造 |
第5章 面向体验经济的休闲产品营销模式创新 |
5.1 体验时代休闲营销策略的动力学分析 |
5.2 休闲体验影响因素与动态模型的建立 |
5.3 基于隐性需求挖掘的休闲体验产品营销模式构建 |
5.4 案例分析:基于体验需求挖掘的西安城墙产品营销创新 |
第6章 体验经济下天津市休闲需求开发与营销创新 |
6.1 天津休闲旅游资源现状与需求趋势预测 |
6.2 从体验视角看天津休闲旅游需求的开发战略 |
6.3 面向体验经济的塘沽蓝色旅游走廊规划 |
6.4 面向体验经济的天津休闲旅游营销创新 |
第7章 结论与后续研究方向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温泉旅游和谐持续发展研究 ——以江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国外温泉旅游研究 |
1.2.2 国内的主要研究进展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温泉旅游开发概述 |
2.1 国内外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 |
2.1.1 国外温泉旅游 |
2.1.2 国内温泉旅游 |
2.2 温泉旅游开发的内外影响因素 |
2.2.1 内部影响因素 |
2.2.2 外部影响因素 |
2.2.3 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
2.3 温泉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模式 |
2.4 温泉旅游开发的特点 |
第三章 江西省温泉旅游开发现状剖析 |
3.1 江西省温泉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及其特性 |
3.1.1 江西省温泉旅游资源分布状况 |
3.1.2 江西省温泉旅游资源的特性 |
3.2 江西省温泉旅游开发现状 |
3.2.1 九江温泉 |
3.2.2 宜春温泉 |
3.2.3 抚州温泉 |
3.2.4 吉安温泉 |
3.2.5 赣州温泉 |
3.3 江西省温泉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
3.3.1 温泉旅游研究落后于实践 |
3.3.2 缺乏品牌意识和特色 |
3.3.3 温泉旅游建设的雷同化 |
3.3.4 开发模式同质化 |
3.3.5 温泉旅游区开发模式不尽科学 |
3.3.6 温泉旅游功能开发趋向单一 |
3.3.7 缺少温泉文化建设 |
3.3.8 对温泉旅游资源的稀缺性认识不足 |
3.3.9 对温泉旅游资源的脆弱性认识不足 |
3.3.10 开发层次低级化 |
3.3.11 市场促销不力 |
3.3.12 多头管理、政企不分 |
3.3.13 市场定位泛化 |
第四章 江西省温泉旅游深度开发的必然选择——和谐持续发展 |
4.1 和谐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
4.1.1 新时代对温泉旅游发展趋势要求和原则使然 |
4.1.2 解决江西温泉旅游开发弊端使然 |
4.1.3 调整江西旅游的单一观光产品结构使然 |
4.2 和谐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
4.2.1 拥有和谐持续发展的资源、市场、区位优势 |
4.2.2 具备和谐持续发展的大好机遇 |
4.3 江西温泉旅游的和谐持续发展探讨 |
4.3.1 江西省温泉旅游的和谐持续发展的要求 |
4.3.2 江西省温泉旅游的和谐持续发展的思考 |
4.3.3 江西温泉旅游开发与资源地社区的互动关系 |
4.3.4 江西温泉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西部旅游开发像雾像雨又像风(论文参考文献)
- [1]感官体验视角下竹林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张玲玲.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 [2]江南传统竹编器具的设计方法与再生途径研究[D]. 王应. 江南大学, 2014(03)
- [3]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思考[D]. 周捷.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6)
- [4]农家乐空间区位选择研究 ——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D]. 费娇娇. 浙江师范大学, 2013(04)
- [5]“诗性江南”的影像建构 ——1990年以来关于江南古镇的影视研究[D]. 卜令娴. 苏州大学, 2013(S2)
- [6]《陕西日报》调查性报道研究 ——以“新闻调查”版为例[D]. 周颖. 西北大学, 2011(08)
- [7]浙江安吉农家乐旅游研究[D]. 应明飞. 华东师范大学, 2008(08)
- [8]影视旅游产品研究 ——以横店影视城为例[D]. 陈婧. 复旦大学, 2008(04)
- [9]面向体验经济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发与营销创新[D]. 梁强. 天津财经大学, 2008(09)
- [10]温泉旅游和谐持续发展研究 ——以江西为例[D]. 余艳玲. 南昌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