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漳州地区各种肝炎患者感染TTV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春榕[1](2021)在《藿枳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藿枳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验证藿枳汤加味方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之间,在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经肝活检肝脏组织学确诊满足S2-S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人,采用藿枳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55人,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疗程均为大于等于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肝功能、肝硬度值(LSM)、肝活检组织学、病毒学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估两组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计脱落病人4人,其中观察组3人,对照组1人。观察组52人疗程达6个月,其中27人疗程达12个月,对照组54人疗程均达12个月。(2)疗程3月时:(1)两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在降低ALT、AST水平方面更显着(P<0.05)。(2)HBV-DNA阴转率方面,观察组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得更多(P<0.001)。(4)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达到有效的病人有34人,有效率为65.4%,而对照组的证候积分虽有所改善,但尚未有人达到积分下降30%以上的有效疗效标准,两组疗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疗程6月时:(1)两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HBV-DNA阴转率情况均较疗程3月时改善显着(P<0.001),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肝硬度值方面,两组病人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显着(P<0.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佳(P<0.05)。(3)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着(P<0.001);(4)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达到有效的病人有49人,有效率为94.2%,相比对照组达到有效的例数为41人,有效率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4)疗程12月时:(1)肝硬度值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观察组疗程达12个月的27例患者与对照组同期治疗达12个月的54例患者比较,组内比较,两组均较疗程6月时改善显着(P<0.001),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27例患者的疗效均达显效及治愈,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51.9%,两组疗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藿枳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在改善肝功能、病毒学水平、肝硬度值、中医证候等方面比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更显着,且疗程越长,效果越佳。2.藿枳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组在疗程6月时,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比单用恩替卡韦组更佳,且在延长疗程至12月时,效果更加显着。
苏亚勇,徐成润,郭永木,张惠勇,刘双平,陈小兰[2](2021)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和预后评分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后评分预测模型。方法2016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6例HBV-ACLF患者,记录临床资料,将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后评分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采用ROC检验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在90 d,本组HBV-ACLF患者死亡49例(38.9%);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存在并发症是影响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后评分预测模型表达公式为P=1/[1+e(1.441×(TBIL)+1.385×(RDW)+0.983×(INR)+1.639×并发症-4.449)],经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模型与观察值拟合度较好(x2=9.055,P=0.338),预后评分预测模型预测死亡的AUC为0.822,95%CI为0.749~0.894,预测效能较好。结论建立HBV-ACLF患者死亡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判断预后,及早作出正确的处置。
崔伟业[3](2021)在《壮药国虾薄(绞股蓝)皂苷抗肿瘤作用及对胆固醇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壮药国虾薄(绞股蓝)中分离鉴定皂苷类活性成分。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索国虾薄皂苷抑制肿瘤的作用。通过构建过表达细胞株探索国虾薄皂苷与胆固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述国虾薄皂苷抗肿瘤的作用机理。方法:1.腋部皮下接种LLC细胞制作Lewis小鼠肺癌模型。国虾薄皂苷及顺铂对照药通过腹腔注射方法给药。给药结束,解剖小鼠获得实验材料。对实验材料及数据处理分析不同组之间的异同。2.对国虾薄进行高温高压处理,用80%乙醇回流提取有效成分。利用大孔树脂除糖,硅胶柱分离,C18反相柱中压制备分离,高效液相纯化等获得国虾薄皂苷单体。通过UV,IR,NMR,MS,TLC硅胶板和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法等手段综合分析化合物的成分信息,鉴定单体的化学结构。3.对人肺癌细胞A549,H1299,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肾癌细胞T24,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人白血病细胞K562,筛选获得的化合物单体药效。以人肺癌A549细胞为模式细胞检测分离获得的化合物的体外活性。CCK8法检测肿瘤细胞体外抑制率;TUNEL染色法检测诱导细胞凋亡活性;JC-1试剂染色给药后细胞检测线粒体膜通透性;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及碘化丙啶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验分析国虾薄皂苷对细胞增殖变化;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析新化合物在侵袭转移等方面的作用。4.国虾薄皂苷与胆固醇在体外结合,通过HPLC法检测结合后上清中胆固醇残留,验证国虾薄皂苷与胆固醇关系。5.构建胆固醇相关基因HMGCR,LPCAT3的过表达质粒,利用腺病毒包裹后转染A549细胞,构建过表达细胞株。用国虾薄皂苷作用于过表达细胞株与野生型,考察其相关变化。构建CRISPR敲除质粒,通过电转化将质粒导入细胞。结果:1.解剖获得Lewis肺癌小鼠肿瘤,称量及测量结果显示国虾薄单独给药组相对模型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阳性药物顺铂组药效更好,国虾薄皂苷低剂量与顺铂联合用药组效果最好。抑瘤率结果显示Lewis肺癌肿瘤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PL组(90.55%)>P组(68.84%)>L组(21.67%)和 H 组(20.00%)。HE染色发现与M组相比,H组凋亡细胞增多,P组与PL组正常细胞明显减少。血脂四项检测结果显示国虾薄皂苷对甘油三酯具有一定降低作用,对HDL-C具有提升作用。基因水平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有升高;凋亡相关基因上调;转移相关基因的检测中,除H组有明显的降低外(p<0.01),其余各组有升高;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基因显着上升(p<0.01)。2.从热处理的福建漳州国虾薄中分离获得2种新皂苷单体成分:国虾薄皂苷 damulin E(2α,3β,12β-trihydroxydammar-20(22),24-diene-3-O-β-D-gl-ucopyranoside);damulin F(2α,3β,12β-trihydroxydammar-20(21),24-diene-3-O-β-D-glucopyranoside)。3.Damulin E,damulin F 对 A549,H1299,SGC-7901,T24,SH-SY5Y,K562 细胞的 IC50分别为 damulin E:38.9±0.6;33.4± 0.5;37.3±0.7;64.7±0.5;63.1±0.7;57.7 ± 0.5。damulin F:19.8 ± 0.4;18.5 ± 0.5;16.1 ± 0.9;18.5 ±0.6;31.8 ± 0.5;20.6 ± 0.4。TUNEL、JC-1染色结果显示两种化合物引起了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结果显示,damulin F上调促凋亡相关蛋白与基因表达。并通过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也显示damulin E和damulin F对A549细胞的侵袭转移具有抑制作用,damulin F降低了金属蛋白基质酶基因MMP-2、MMP-9的表达。细胞克隆实验与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显示,damulin E和damulin F均影响细胞的集落形成,将细胞周期主要抑制于G0/G1期。4.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210 nm波长对胆固醇对照品进行定量分析,在100-2000 ng范围内线性较好(R2=0.9999)。在相同剂量的胆固醇中加入不同质量的国虾薄皂苷,检测后发现在国虾薄皂苷加入50 ng时对胆固醇具有降低作用。5.在A549细胞中成功构建HMGCR,LPCAT3基因过表达细胞株OV-HMGCR与OV-LPCAT3。OV-LPCAT3长期培养后,发生细胞死亡。对野生型与OV-HMGCR加入国虾薄皂苷,发现OV-HMGCR的IC50升高5.7%,在加入国虾薄皂苷60 μM时OV-HMGCR比野生型更具耐药性。基因表达检测两种过表达细胞株与野生型之间差异显示过表达细胞株中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及胆固醇外排相关基因表达上调;OV-LPCAT3转移相关基因表达明显下调;两种过表达细胞株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基因显着上调表达。基因表达检测在OV-HMGCR与野生型中加入国虾薄皂苷后两者之间差异,结果显示促凋亡基因BAX在OV-HMGCR中相比野生型下调表达,转移相关基因MMP2在OV-HMGCR中相对下调表达。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基因在过表达细胞株和野生型中,加药后都极显着升高(p<0.01)。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在OV-HMGCR和野生型中,加药后都上调表达。但是胆固醇外排相关基因ABCA1在OV-HMGCR中加药后下调表达,ABCG2基因在给药后野生型和OV-HMGCR降低了表达。成功构建HMGCR,LPCAT3基因敲除质粒pKO-HMGCR与pKO-LPCAT3并初步转化进入A549细胞中。结论:体内实验中,国虾薄皂苷对Lewis肺癌小鼠中的肺癌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联合给药组效果较好,为国虾薄皂苷应用于临床治疗肺癌提供了参考。提取分离热处理国虾薄中有效活性部位,纯化鉴定得到新化合物单体。单体化合物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对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进一步充实丰富了国虾薄皂苷活性单体化合物库,为研发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材料。化合物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作用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国虾薄皂苷GP-LI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胆固醇。构建胆固醇合成关键限速基因HMGCR过表达A549细胞株,分析国虾薄皂苷抑制A549细胞的机制,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HMGCR基因后,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国虾薄皂苷的诱导凋亡作用。
苏小婵[4](2019)在《基于竞争情报的漳州片仔癀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国家财政卫生支出逐渐增加,医疗体系不断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也不断完善。虽然这些客观环境为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化学药、生物制药盛行的现代医药行业中,国内老牌医药企业由于管理机制老化、创新性不高等问题,在现代医药行业中逐渐丧失竞争优势。医药企业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竞争战略。而通过竞争情报研究,企业可以将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相结合加以研究,从而制定企业竞争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基于国内老牌医药企业的发展现状,作者将竞争情报理论应用于医药企业的实证研究,寻求医药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文章以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竞争情报的方法研究该企业的发展战略。作者通过研究片仔癀的经营现状,运用PEST分析方法、“五力”模型研究片仔癀的外部竞争环境和主要竞争对手,将片仔癀与行业层和产品层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分析,并借助SWOT分析法总结出片仔癀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竞争战略是竞争情报最核心的部分,作者基于SWOT分析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片仔癀发展的竞争战略并提出战略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文章的创新点有两个。第一,前人对竞争情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争情报理论,本文利用个案进行实证研究,丰富该领域的研究。第二,文章研究的是医药企业竞争情报,可为其他医药企业进行竞争情报的研究提供参考。此外,将竞争情报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医药企业未来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证明竞争情报的适用性。
李珊珊[5](2019)在《闽南地区慢性乙肝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及其与理化指标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闽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医体质特点,探讨闽南地区CHB患者中医体质与理化指标的关系,从而为中医药的干预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切入点,为结合闽南地区地域特异性进行中西医结合防治CHB提供依据。方法对经肝组织穿刺活检证实的300例闽南地区CHB患者进行体质问卷调查,收集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分析闽南地区CHB患者体质特点及其与理化指标的关系。结果(1)300例闽南地区CHB患者,单一体质共249例,兼夹体质51例,其中单一体质中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为主要偏颇体质类型。(2)不同体质CHB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湿热质、平和质患者中,男性占的比例较高,气虚质及气郁质患者中女性占的比例较高;湿热质、气郁质与平和质患者年龄段以18-30岁为主,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患者年龄段以31-65岁为主。(3)不同体质CHB患者ALT、AS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湿热质患者ALT水平较高,ALT水平多≥5×ULN,气虚质、阳虚质及平和质的ALT水平较低,ALT水平多<2×ULN的范围。同样的,湿热质患者AST水平较高,气虚质、阳虚质及平和质患者AST水平较低。(4)不同体质CHB患者HBe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湿热质、平和质患者多为HBeAg阳性CHB患者。(5)不同体质类型的CHB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绝大部分血瘀质、气郁质、阴虚质及湿热质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2。血瘀质、阴虚质患者纤维化分期多≥2,平和质患者纤维化分期多﹤2。结论通过对闽南地区CHB患者的中医体质调查研究表明,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是闽南地区CHB患者的主要偏颇体质类型,同时CHB患者不同中医体质在年龄、性别及实验室指标上存在差异。本课题表明分析闽南地区CHB患者的体质特点,对中西医结合防治CHB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唐绮颖[6](2019)在《龙溪专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文中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形成席卷全国的高潮,至1978年后才逐渐收尾,是建国后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群众运动。这场运动不但改变了一代青年的人生道路,还涉及到亿万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是我国发展史上一大重要事件。本文以龙溪专区的知识青年为个案,主要着眼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从知青下乡前的社会动员与心态分析,下乡时的政府安置与生产生活,返城后的就业安置与问题解决等诸多方面,对该群体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探究,以期还原特定历史情境下龙溪专区知识青年的心境与行为,为填补本区域知青史研究的空白、把握福建省乃至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整体走势做出贡献。
蒋保三[7](2019)在《闽南青年HCC患者临床信息分析及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80%以上,每年发生在中国的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的50%以上,福建地区特别是闽南地区是我国肝癌高发地区之一,据报道,2014年福建省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69.12/10万,肝癌位列第三;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4.40/10万,肝癌位列第一。近20年统计发现我国肝癌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40岁以下的患者所占比例在10%左右,但近年来40岁以下的肝癌发病率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引起了社会重视。本文以闽南地区HCC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技术,探讨青年HCC患者(≤40岁)与中老年HCC患者(>40岁)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差异。研究内容:(1)回顾性分析闽南地区住院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青年HCC组与中老年HCC组,研究闽南地区青年HCC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2)利用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技术,构建青年HCC患者和中老年HCC患者全基因组范围内单碱基分辨率的DNA甲基化表达谱,为研究青年HCC与中老年HCC患者的发生发展差异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对差异甲基化基因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并筛选关键基因。(3)利用在线数据库分析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本研究结果发现青年HCC患者多发生在农村男性,确诊时多为肝癌晚期,手术治疗率低,肝功能分级多为B、C级;青年HCC患者的HBV感染率、ALT、AST及AFP阳性率显着高于中老年HCC患者(p<0.05)。(2)分析测序数据发现青年HCC组与中老年HCC组存在11993个DMRs,对应到4260个DMGs。差异显着的位点多分布在CHG和CHH序列环境。对DMGs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EG通路富集,发现显着富集到生物粘附、细胞发育等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过程;启动子区显着富集通路包括核糖体,吞噬等通路。分析显着富集通路涉及的基因,复现了许多已被报道与肿瘤相关的基因RPL11、MMP14等,并挖掘出青年HCC患者与中老年HCC患者发生发展相关差异的关键基因TAP2。(3)该基因启动子区在青年HCC组中甲基化水平显着低于中老年HCC组。通过UALCAN数据库分析,发现TAP2启动子区在HCC组织中甲基化水平显着低于正常肝组织,经GEPIA分析,发现其在HCC组织中显着高表达。结论:本研究首次对闽南地区青年HCC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探索。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揭示了青年HCC患者和中老年HCC患者的甲基化差异情况,并筛选出关键基因TAP2,其启动子区在青年HCC组中甲基化水平显着低于中老年HCC组,且其表达水平与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TAP2的高表达或可作为青年HCC的检测指标。
张越美[8](2019)在《闽南肝癌流行病学调查及HBV相关肝癌DNA甲基化研究》文中指出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其中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生存期短,难以治愈的特点。全世界平均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肝癌,而我国约占其中的45%。我国肝癌发病和死亡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征,高发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福建是高发地区。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内容:(1)回顾性分析闽南地区住院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肝病组和肝癌组,应用R 3.4.2软件进行临床指标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和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t test),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研究闽南地区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风险因素。(2)使用试剂盒提取血液样本DNA后,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构建HBV肝癌组和非HBV肝癌组全基因组范围内单碱基分辨率的DNA甲基化表达谱,为HBV相关肝癌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果显示肝病组的患者主要集中在2050岁,肝癌组的患者则主要集中在4070岁,两组病例中男性患者均明显多于女性,农村患者均多于城镇患者。性别(男性)、年龄(≥40岁)、长期饮酒史、糖尿病史、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乙型肝炎病毒在两组间有显着差异,可能是闽南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2)在HBV肝癌组和非HBV肝癌组间检测到了20464个DMRs,对应到8213个DMGs,对DMGs进行功能富集和通路富集,发现一些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显着富集的GO条目(例如细胞发育,细胞质,核质,蛋白质结合等)和KEGG通路(例如核糖体、粘连连接)。(3)本研究在启动子区的CG、CHG、CHH序列环境下的显着性通路相关基因分析中,复现了许多曾经被报道过与肿瘤相关的基因位点,并挖掘出可能与HBV肝癌相关的原癌基因FYN。结论:本研究首次对闽南地区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探索,结果显示性别(男性)、年龄(≥40岁)、长期饮酒史、糖尿病史、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技术揭示了HBV肝癌组和非HBV肝癌组的甲基化差异情况,检测到了20464个DMRs,对应到8213个DMGs,发现一些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显着富集的GO条目和KEGG通路,在启动子区复现了许多与肿瘤相关的基因位点,并挖掘出可能与HBV肝癌相关的原癌基因FYN。
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9](2018)在《福建省肝病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提出简要回顾福建省肝病学学科发展历程,重点阐述肝病学学科临床医疗、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展望福建省肝病学学科的发展前景和对策。
曾若婉,刘惠美[10](2017)在《漳州地区127例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及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不同标本类型的检出率及小儿感染巨细胞病毒的临床表现。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27例小儿CMV感染者的血浆、尿液标本,以及哺乳期婴儿患者的母亲乳汁标本。结果小儿CMV感染者的尿液标本阳性率(94.96%)与血浆标本的阳性率(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CMV且处于哺乳期的婴幼儿的母亲乳汁阳性率高达86.21%。CMV感染婴幼儿后临床表现以肝炎、肺部感染以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症状。结论采用不同标本检测CMV有利于提高检出率,在婴幼儿感染途径中,母婴通过乳汁感染是重要感染途径。
二、漳州地区各种肝炎患者感染TTV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漳州地区各种肝炎患者感染TTV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藿枳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病例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基线资料情况 |
2 经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对比情况 |
2.1 疗程3月时、疗程6月时两组ALT和 AST变化情况 |
2.2 疗程3月时、6月时两组病毒学变化情况 |
2.3 治疗前、疗程6月时两组肝纤维化变化情况 |
2.4 疗程6月时、12月时两组肝纤维化变化情况 |
2.5 疗程3月时、6月时、12月时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
2.6 疗程3月时、6月时、12月时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变化情况 |
2.7 安全性评价 |
讨论和分析 |
1 传统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认识 |
1.1 对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则治法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认识 |
2.1 肝纤维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 |
2.3 慢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现状 |
3 藿枳汤加味方的来源及组方依据 |
3.1 组方来源 |
3.2 组方分析 |
4 研究结果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和预后评分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血清检测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影响HBV-ACLF患者死亡的单因素分析 |
2.2 影响HBV-ACLF患者死亡的多因素分析 |
2.3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模型的校准度 |
2.4 回归模型预测效能的验证 |
3 讨论 |
(3)壮药国虾薄(绞股蓝)皂苷抗肿瘤作用及对胆固醇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及缩写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国虾薄总皂苷对Lewis肺癌小鼠的影响 |
第一节 Lewis肺癌小鼠造模与给药 |
1.1.1 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
1.1.2 实验方法与过程 |
1.1.3 实验结果 |
1.1.4 小节讨论 |
第二节 Lewis肺癌小鼠肿瘤抑制实验检测 |
1.2.1 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
1.2.2 实验方法与过程 |
1.2.3 实验结果 |
1.2.4 小节讨论 |
第二章 壮药国虾薄新皂苷化合物分离与鉴定 |
第一节 壮药国虾薄新皂苷化合物初步分离 |
2.1.1 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
2.1.2 实验方法与过程 |
2.1.3 实验结果 |
2.1.4 小节讨论 |
第二节 壮药国虾薄新皂苷化合物分离纯化 |
2.2.1 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
2.2.2 实验方法与过程 |
2.2.3 实验结果 |
2.2.4 小节讨论 |
第三节 壮药国虾薄新皂苷类成分结构鉴定 |
2.3.1 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
2.3.2 实验方法与过程 |
2.3.3 实验结果 |
2.3.4 小节讨论 |
第三章 国虾薄皂苷体外抑制肿瘤机制 |
第一节 Damulin E,damulin F对六种肿瘤细胞抑制作用 |
3.1.1 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
3.1.2 实验方法与过程 |
3.1.3 实验结果 |
3.1.4 小节讨论 |
第二节 Damulin E, damulin F细胞凋亡检测 |
3.2.1 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
3.2.2 实验方法与过程 |
3.2.3 实验结果 |
3.2.4 小节讨论 |
第三节 Damulin E,damulin F对A549细胞转移影响 |
3.3.1 仪器设备与试剂耗材 |
3.3.2 实验方法与过程 |
3.3.3 实验结果 |
3.3.4 小节讨论 |
第四节 Damulin E,damulin F对A549细胞周期影响 |
3.4.1 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
3.4.2 实验方法与过程 |
3.4.3 实验结果 |
3.4.4 小节讨论 |
第四章 胆固醇与国虾薄皂苷结合 |
第一节 HPLC检测胆固醇标准曲线测定 |
4.1.1 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
4.1.2 实验方法与过程 |
4.1.3 实验结果 |
4.1.4 小节讨论 |
第二节 国虾薄皂苷与胆固醇结合后检测 |
4.2.1 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
4.2.2 实验方法与过程 |
4.2.3 实验结果 |
4.2.4 小节讨论 |
第五章 胆固醇相关基因与国虾薄皂苷关系 |
第一节 HMGCR, LPCAT3过表达稳转过表达细胞株构建 |
5.1.1 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
5.1.2 实验方法与过程 |
5.1.3 实验结果 |
5.1.4 小节讨论 |
第二节 国虾薄皂苷对OV-HMGCR,OV-LPCAT3过表达细胞株影响 |
5.2.1 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
5.2.2 实验方法与过程 |
5.2.3 实验结果 |
5.2.4 小节讨论 |
第三节 HMGCR,LPCAT3敲除质粒构建及转染A549细胞 |
5.3.1 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
5.3.2 实验方法与过程 |
5.3.3 实验结果 |
5.3.4 小节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民族医药 |
1.1. 民族学与民族医药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壮药国虾薄与肺癌研究进展 |
2.1. 国虾薄研究前沿进展 |
2.2. 非小细胞肺癌研究前沿进展 |
2.3. 国虾簿中化学成分与A549细胞关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基于竞争情报的漳州片仔癀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2 片仔癀的经营现状 |
2.1 主要资源分析 |
2.2 主营业务及营销推广 |
2.3 产品市场分布 |
2.4 财务指标分析 |
2.5 技术研发 |
2.5.1 研发投入 |
2.5.2 专利技术 |
3 基于PEST的片仔癀行业竞争环境研究 |
3.1 政治法律环境 |
3.2 经济环境 |
3.3 社会环境 |
3.4 技术环境 |
4 片仔癀竞争对手情报研究 |
4.1 竞争对手的识别 |
4.1.1 行业层面 |
4.1.2 产品层面 |
4.2 竞争对手的选择 |
4.2.1 行业层面 |
4.2.2 产品层面 |
4.3 竞争对手分析 |
4.3.1 行业主要竞争对手 |
4.3.2 产品主要竞争对手 |
4.4 片仔癀与竞争对手对比分析 |
4.4.1 与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对比分析 |
4.4.2 与产品主要竞争对手对比分析 |
5 基于SWOT分析的片仔癀发展战略研究 |
5.1 片仔癀SWOT分析 |
5.1.1 优势 |
5.1.2 劣势 |
5.1.3 机会 |
5.1.4 威胁 |
5.2 片仔癀发展战略的选择 |
5.2.1 发展战略的类型 |
5.2.2 片仔癀发展战略的选择 |
5.3 片仔癀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 |
5.3.1 品牌差异化战略 |
5.3.2 产品差异化战略 |
5.3.3 服务差异化战略 |
5.3.4 市场营销差异化战略 |
5.3.5 健全中药大健康产业链战略 |
5.4 片仔癀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
5.4.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5.4.2 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
5.4.3 资金保障 |
5.4.4 加强药品质量和安全管理 |
5.4.5 加强科研创新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5)闽南地区慢性乙肝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及其与理化指标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对象及方法 |
1 研究设计及对象 |
2 西医诊断标准及相关检测指标 |
2.1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
2.2 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
2.3 纳入标准 |
2.4 病例排除标准 |
3 中医体质辨识 |
3.1 中医体质量表评分 |
3.2 中医体质类型判定 |
4 观察项目及检验指标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300 例闽南地区CHB患者基本资料 |
1.1 CHB患者基本资料 |
1.2 CHB患者来源地域分布情况 |
1.3 300 例闽南地区CHB患者总体体质特点 |
2 闽南地区CHB患者中医体质与性别的关系 |
3 闽南地区CHB患者中医体质年龄分布特点 |
4 闽南地区CHB患者中医体质与理化指标关系 |
4.1 闽南地区CHB患者中医体质与ALT、AST水平的关系 |
4.2 闽南地区CHB患者中医体质与HBe Ag阳性率的关系 |
4.3 闽南地区CHB患者中医体质与HBV DNA水平的关系 |
4.4 闽南地区CHB患者中医体质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关系 |
讨论 |
1 古今中医体质学说的认识 |
2 CHB免疫发病机制的意义及认识 |
3 CHB中医体质的认识 |
4 闽南地区CHB患者体质特点与理化指标关系 |
4.1 闽南地区CHB患者体质特点分析 |
4.2 地域因素对闽南地区CHB患者体质的影响 |
4.3 闽南地区CHB患者体质特点与性别、年龄有关 |
4.4 闽南地区CHB患者体质特点与ALT、AST的关系分析 |
4.5 闽南地区CHB患者体质特点与HBe Ag阳性率的关系分析 |
4.6 闽南地区CHB患者体质特点与HBV DNA关系分析 |
4.7 闽南地区CHB患者体质特点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关系分析 |
5 不同中医体质的CHB患者临床疗效及转归 |
6 问题与展望 |
6.1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 |
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龙溪专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章 初起——潮涌下乡 |
第一节 上山下乡运动的社会动员 |
第二节 上山下乡运动前的心态分析 |
第二章 发展——安家落户 |
第一节 知青下乡安置地点的选择 |
第二节 知青下乡后的安置方式 |
第三节 知青安置经费的补助和使用 |
第三章 高潮——适应图存 |
第一节 适应艰苦的乡村生活 |
第二节 食不果腹:知青吃饭问题 |
第三节 同工不同酬:知青劳动问题 |
第四节 无处栖身:知青住房问题 |
第五节 命运多舛:女知青的艰难 |
第六节 摆脱贫乏的精神生活 |
第七节 扎根农村,努力作为 |
第四章 落幕——返城归根 |
第一节 知青回城与就业安置 |
第二节 遗留问题的解决 |
第五章 龙溪专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区域特色 |
第一节 拥有全省人数最多的“老知青”群体 |
第二节 拥有全省最大的华侨农场和一定数量的归侨知识青年 |
第三节 知青下乡安置以地区内跨县安置为主,安置条件相对优越 |
第六章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闽南青年HCC患者临床信息分析及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1.1 肝癌概述 |
1.2 肝癌的分布情况 |
1.3 肝癌的风险因子 |
1.3.1 遗传因素 |
1.3.2 环境因素 |
1.4 青年肝癌患者的研究进展 |
1.5 全基因组DNA甲基化 |
1.5.1 DNA甲基化 |
1.5.2 DNA甲基化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
1.5.3 全基因组测序与DNA甲基化 |
1.6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2章 青年HCC患者与中老年HCC患者临床信息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病例筛选 |
2.1.2 资料的收集整理 |
2.1.3 资料分组 |
2.1.4 研究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3章 青年HCC患者与中老年HCC患者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临床样本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3.1.3 主要试剂耗材 |
3.2 实验方法 |
3.2.1 DNA提取 |
3.2.2 文库构建及质量检测 |
3.2.3 上机测序 |
3.2.4 甲基化测序数据质量控制 |
3.2.5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 |
3.2.6 单样本甲基化分析及功能区域甲基化水平分布分析 |
3.2.7 差异甲基化分析 |
3.2.8 DMRs相关基因GO与 KEGG富集分析 |
3.2.9 关键基因的筛选 |
3.3 结果 |
3.3.1 DNA质量检测 |
3.3.2 原始数据质量控制 |
3.3.3 基因组测序数据过滤、比对分析结果 |
3.3.4 C位点分布测序深度及覆盖度 |
3.3.5 甲基化位点检测分析 |
3.3.6 单样本分析 |
3.3.7 差异甲基化分析结果 |
3.3.8 基因组DMRs相关基因GO及 KEGG富集结果 |
3.3.9 DMR锚定promoter基因GO富集结果 |
3.3.10 关键基因的筛选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第4章 TAP2 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 |
4.1 实验方法 |
4.1.1 UALCAN数据库分析 |
4.1.2 GEPIA数据库分析 |
4.1.3 HCCDB数据库分析 |
4.1.4 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 |
4.2 结果 |
4.2.1 TAP2 基因甲基化水平分析 |
4.2.2 TAP2 基因m RNA表达水平分析 |
4.2.3 TAP2 甲基化水平与m RNA表达水平分析 |
4.3 讨论 |
4.4 结论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闽南肝癌流行病学调查及HBV相关肝癌DNA甲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1.1 原发性肝癌概述 |
1.2 肝癌风险因素 |
1.3 乙型肝炎病毒概述 |
1.4 DNA甲基化的致癌机制和研究进展 |
1.4.1 致癌机制 |
1.4.2 研究进展 |
1.5 DNA甲基化的研究方法 |
1.6 单纯病例设计研究方法 |
1.7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2章 闽南地区肝癌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和乙型肝炎感染调查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的选择 |
2.1.2 资料的收集 |
2.1.3 分组 |
2.2 研究方法 |
2.3 结果 |
2.3.1 基本信息 |
2.3.2 临床信息和指标的比较 |
2.4 讨论 |
2.4.1 流行病学特征 |
2.4.2 影响因素分析 |
2.4.3 临床检测指标结果 |
2.5 结论 |
第3章 HBV相关肝癌全基因组的DNA甲基化测序及分析 |
3.1 实验相关材料试剂与仪器 |
3.1.1 实验仪器及来源 |
3.1.2 实验试剂耗材 |
3.2 实验方法 |
3.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3.2.2 DNA的提取 |
3.2.3 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 |
3.2.4 生物信息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HBV肝癌组和非HBV肝癌组的基本信息 |
3.3.2 DNA浓度和纯度 |
3.3.3 DNA甲基化分析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第4章 研究工作总结与展望 |
4.1 研究工作总结 |
4.1.1 闽南地区肝癌流行病学和乙型肝炎感染调查调查 |
4.1.2 HBV相关肝癌全基因组的DNA甲基化测序及分析 |
4.2 后续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福建省肝病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发展历程 |
2 福建省肝病学学科发展现状 |
2.1 学科建设 |
2.2 人才培养 |
2.3 科技成果 |
2.4 学术交流 |
2.5 科普教育 |
2.6 肝病医联体建设 |
2.6.1 充分发挥医院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高起点、高水平建设肝病医联体 |
2.6.1. 1 快速完成肝病医联体建设 |
2.6.1. 2 积极建设社区肝病医联体 |
2.6.2 建立健全肝病医联体运行体系, 做到运转有效、群众受益 |
2.6.2. 1 建立并完善医联体工作制度 |
2.6.2. 2 成立肝病学院, 建立医联体肝病诊疗专科联盟 |
2.6.2. 3 建立健全医联体内资源共享机制 |
2.6.3 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医联体实质性帮扶工作, 全面提高肝病防治水平 |
2.6.3. 1 实质性开展医联体帮扶工作 |
2.6.3. 2 稳步推进对口帮扶工作 |
2.6.4 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势, 扩大服务半径, 改善就医体验 |
2.6.4. 1 积极建设孟超云医院, 创新就医模式和就医体验 |
2.6.4. 2 扎实推进双向转诊工作 |
2.6.5 持续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肝病医联体辐射能力 |
3 福建省肝病学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 |
4 福建省肝病学学科发展趋势 |
5 福建省肝病学学科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
5.1 完善临床诊疗体系,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
5.1.1 加快医联体信息化建设 |
5.1.2 不断提高双向转诊率 |
5.1.3 畅通医联体内医保病人费用支付通道 |
5.1.4 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对口扶持机制 |
5.1.5 完善多层次、多元次带教培训机制 |
5.1.6 扩大肝病医联体辐射能力 |
5.1.7 继续推进医联体内部医疗资源共享, 初步解决基础单位肝病相关诊疗手段缺乏的困难 |
5.2 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并重, 凝炼和拓展学科研究方向, 促进专业学组发展 |
5.3 完善肝病和肝癌大数据平台建设 |
5.4 重视人才培养, 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
5.5 普及新技术、新理论、新项目, 革新医疗技术 |
5.6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人文并重, 促进医疗模式转变 |
5.7 加强国际、国内交流, 提升福建省肝病学学科学术地位 |
6 展望 |
(10)漳州地区127例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诊断标准 |
1.2 对象 |
1.3 方法 |
1.3.1 标本收集 |
1.3.2 CMV-DNA检测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漳州地区各种肝炎患者感染TTV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藿枳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D]. 郑春榕.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和预后评分模型的构建[J]. 苏亚勇,徐成润,郭永木,张惠勇,刘双平,陈小兰.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1(03)
- [3]壮药国虾薄(绞股蓝)皂苷抗肿瘤作用及对胆固醇影响[D]. 崔伟业.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1)
- [4]基于竞争情报的漳州片仔癀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 苏小婵.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闽南地区慢性乙肝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及其与理化指标的关系[D]. 李珊珊.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龙溪专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D]. 唐绮颖.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闽南青年HCC患者临床信息分析及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研究[D]. 蒋保三. 华侨大学, 2019(01)
- [8]闽南肝癌流行病学调查及HBV相关肝癌DNA甲基化研究[D]. 张越美. 华侨大学, 2019(01)
- [9]福建省肝病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海峡科学, 2018(10)
- [10]漳州地区127例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及临床分析[J]. 曾若婉,刘惠美.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