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山区羊肉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提高山区羊肉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一、提高山区农村规模肉羊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陈乙元,耿如林,朱丽梅,陈林,向书华[1](2021)在《恩施州草食畜牧业发展布局及思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草山草坡是中国南方地区天然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高效草食畜牧业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湖北省恩施州是中国南方典型的草食畜牧业分布区域,宜牧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然而近年来养殖模式落后、草山草坡利用率低,导致恩施州草食畜牧业发展受到制约。受山地条件限制,恩施州养殖设施化水平不高,草食畜主要采用半舍饲半放牧方式,家庭养殖占主导地位,规模化程度较低,虽然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场,但全州可利用草地自然退化、石漠化面积约占50%,每年还需从外地大量购买饲草。通过分析恩施州各市县草场及饲草料供应情况,对草食畜牧业发展进行空间布局,使土地资源和农业副产物得到充分利用,通过构建粮经饲兼顾、农牧业结合、生态循环发展的种养体系,打造草食畜牧业全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并针对各市县产业存在的短板提出发展策略。

杨志良[2](2021)在《认知视角下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当前,农产品消费不断升级,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不断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农业发展正在进行一场质量革命。农业质量革命不仅在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加以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营主体行为模式的调整。在现代农产品供给体系中,小农户作为重要的供给主体,在农产品质量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小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具有关键性影响。近年来,小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尤其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小农户的低质量控制行为模式,一直是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中的痛点和难点,也是学界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现有研究对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理解主要采用传统的理性人分析框架,将小农户的低质量控制行为视为非理性的或机会主义的行为。但是,学界也开始关注小农户认知对其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小农户的低质量控制行为模式在认知层面能够找到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本文将小农户行为属性争论作为切入点,梳理了小农户行为属性争论中的经济理性、生存理性和中和理性三派观点,分析了小农户行为属性争论的根源——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建构理性和演化理性的分野,从而提出认知理性小农户的概念。围绕认知理性小农户的行为特征,从情境锁定、情境适应、情境失调三个方面讨论了小农户认知理性行为的情境依赖性。最后利用主观博弈论,构建了认知理性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针对小农户的质量控制行为逻辑构建了两阶段主观博弈框架,包括第一阶段通过记忆和学习构建主观博弈模型,第二阶段运用主观博弈模型进行策略博弈。同时,基于主观博弈模型中制度的共享认知含义,分析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行为协调属性。根据认知理性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本文按照“质量认知→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逻辑,分别在第三、四章分别展开分析了基于有限质量认知的小农户质量控制和基于质量认知成本的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首先,根据认知理性行为的情境依赖性特征,分析了经济秩序的非人格化变迁导致的小农户质量认知失调、乡村社会网络结构下质量知识的传播特征塑造的小农户质量认知、农产品质量复杂特性导致的小农户质量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在此基础上,假定小农户具有有限的质量提升认知和有限质量偏好认知,并建立小农户的质量控制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在有限质量提升认知的条件下,由于观念的局限和知识的缺乏,小农户选择生产低质量农产品。同时当小农户难以区分消费者的质量偏好时,选择对消费者提供单一质量水平或者较低质量的农产品。随着质量提升认知和质量偏好认知不断提高,小农户能够供应不同质量水平的农产品,此时具体的质量控制决策取决于对自身利益优化的考量。其次,从认知视角言,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治理机制是经营主体间的共享认知模式,它负责协调小农户与各经营主体间的质量认知。认知意义上的治理机制既有认知中介的功能,也有认知约束的功能,同时具有内生性、适应性和多重性的特征。本文比较分析了小农户与消费者作为两个端点的产业链上的三种治理结构,即乡间商贩、作为中间商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并讨论了基于品牌资产专用性和准纵向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治理模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甘肃省武威市肉羊产业的调查资料(包括229份农户调查数据和国家级龙头企业ZT公司及其产业链上的养殖大户、合作社访谈资料),采用多元Logit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质量认知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发现,(1)个体的受教育水平和社会网络层面的邻居效应对养羊小农户兽药残留危害认知具有正向影响,代际群属的经济秩序转型适应性会抑制养羊小农户的兽药残留认知。(2)养羊小农户的兽药残留危害感知对于小农户兽药使用剂量规范程度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而他们对羊肉优质优价的认同度越高,对羊肉品质偏好认知水平越高,以及对驱虫技术提升质量的认同度越高,在使用兽药的时候就会越规范地决定使用剂量。并且,受教育水平、代际群属、邻居效应这三个情境因素对小农户兽药残留危害感知和兽药使用剂量决策的关系存在显着的调节效应。(3)案例分析得出,养羊小农户处于羊肉产业链的起始端,与消费者终端相距较远存在认知阻隔。ZT公司和养殖合作社、羊贩子则扮演认知中介的角色,参与肉羊产业链上认知分工,共同协调小农户的质量认知,从而实现对其质量控制行为的有效治理。ZT公司因其在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方面的技术优势,在整个认知分工体系中起主要协调作用。它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模式来协调产业链上所有的经营主体,从而在最大程度节省信息成本的基础上,塑造或协调小农户的质量认知,实现治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目的。此外,(4)现实中羊贩子的认知中介功能最突出,企业、养殖大户和合作社的中介作用则相对较弱。公司、养殖大户和养殖合作社对于活羊肥瘦的挑剔程度相对较低,他们更关注活羊的卫生、品种和防疫情况。相反,羊贩子在收购活羊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羊的膘情。因此,羊贩子参与产业链治理的程度最高,但是在治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方面的治理绩效相对较低,质量认知中介和质量认知约束的功能不强,这也揭示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与高质量农产品需求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秦少华[3](2021)在《河北省肉羊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业发展及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肉羊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世界养羊业和国内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为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实现农民增收,保障羊肉市场的有效供给,我国肉羊产业发展迅速,现今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河北省是国内养羊大省,常年来对养羊业紧抓不懈,肉羊出栏量、存栏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羊肉产量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是由于肉羊生产方式较为传统,存在着养殖成本高、技术效率损失、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养殖户收入水平,还制约了肉羊产业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的前进脚步,对肉羊产业长期增产、高质量发展造成影响。因此,研究河北省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在对河北省肉羊养殖户生产情况实地调研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出发,基于技术效率理论、农户行为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对河北省肉羊生产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肉羊生产存在的问题。其次,借助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函数模型(DEA函数模型)分析了样本区域内河北省肉羊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并对比分析养殖小区养殖户和散养户间生产技术效率上的差异;在测算得来的技术效率基础上用Tobit模型研究影响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的因素,最后,提出提升河北省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第一,河北省养殖户肉羊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7696,存在一定的技术效率损失,且技术效率差异性较大,分布在0.1361-1之间,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纯技术效率不同引起的。养殖小区的养殖户肉羊生产平均技术效率要高于散养户。第二,用Tobit模型分析得知养殖户的文化程度、养殖年限、饲养方式、养殖方式、肉羊业在家庭收入的占比、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均对河北省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产生显着正向影响。其中养殖户的文化程度、养殖规模在10%的显着下水平产生正向影响;第三,提出推进规模化养殖;培养高素质养殖户;改进饲养管理方式;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及技术创新;提高肉羊产业组织化程度等提高河北省肉羊生产技术效率,促进肉羊产业高效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本文立足于河北省肉羊产业发展,从养殖户层面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研究内容和范围上丰富了已有研究。

李娜[4](2021)在《河北省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同时伴随着羊毛市场疲软,人们对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的羊肉需求量猛增,我国肉羊产业向新的发展阶段迈进。唐县是河北省肉羊育肥养殖最大的县域和全国最大的肉羊集散地,养羊历史悠长,养殖经验非常丰富。近年来,肉羊产业已经成为唐县支柱性产业,如何促进唐县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唐县肉羊产业链为研究对象,对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完善唐县肉羊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增值,建立健全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推动唐县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产业链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基于博弈论、成本收益理论和利益分配理论,对唐县肉羊产业链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唐县肉羊产业链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的相关数据,描述分析了产业链每个环节的现实状况、存在的问题,并对肉羊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格局进行分析,使用Shapley值法构建模型,对唐县肉羊产业链各环节收益进行重新分配,获得了新的分配方案。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唐县肉羊产业虽然发展趋势向好,但产业链条上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养殖标准化缺乏,集约化程度低;企业之间同质化严重,深加工环节缺乏;羊肉特色产品开发不足,缺乏消费市场认可的知名度品牌;发展资金缺乏;产业链各个利益主体比较独立,利益分配方式不合理。(2)通过对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各个主体的利益分配和风险配比不均衡。产业链的分配效率不高,养殖户的利润低于屠宰加工企业和销售商,养殖户在产业链中相对于其它主体而言处于弱势地位。(3)在构建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到屠宰加工企业的核心地位和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合作促进产业链各环节之间达到均衡。通过Shapley值构建模型可以发现,在“养殖户+公司+销售商”三方进行合作时,各个利益主体所获得的收益均比不合作前有一定程度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收益也得到了增加,使唐县肉羊产业链三个环节利益分配更加合理。本文的创新点是:从研究内容来看,近年来学者们对肉牛、生猪、小麦、蔬菜等产业链利益分配情况分析较多,而对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情况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来看,在分析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情况时,运用利润分配理论和Shapley值法相结合对实地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这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对唐县肉羊产业链研究的一次尝试。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唐县肉羊产业链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提供参考,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增值,延长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对于政府制定与提升唐县肉羊产业生产能力和竞争力的相关政策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不断推动唐县肉羊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周晗[5](2018)在《河北省产业扶贫减贫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2004年我国开始发展产业扶贫到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产业扶贫经历了从贫困区域瞄准到贫困农户瞄准的转变。从2004年到2016年,河北省累计解决了692.9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减贫成效的取得与产业扶贫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本文运用贫困和反贫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对河北省产业扶贫的减贫效应进行了现状、理论和实证分析,归纳了河北省产业扶贫的经验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助于提高产业扶贫减贫效应的路径。在产业扶贫现状方面,本文使用《河北农村统计年鉴》和贫困户家庭情况的调研数据,分析了河北省贫困片区和贫困户的多维贫困现状、产业扶贫资源禀赋和布局、扶贫政策、资金投入和经济组织发展状况,揭示了贫困户的贫困不仅表现在收入低下,同时表现在教育、住房、健康和社会保障等多个维度的现实。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产业扶贫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产业扶贫传导机制包括直接和间接机制,其中直接机制包括流转土地、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和雇用工人的机制,间接机制包括增长效应机制和涓滴效应机制。从实证分析角度,分别使用明瑟方程和GMM模型对产业扶贫的直接和间接减贫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产业扶贫的直接减贫效应方面,通过农业产业项目和农村二三产业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得出了农业产业项目的直接减贫效应高于农村二三产业项目,但是农业产业项目的总投资收益率低于农村二三产业项目的结论,找到了产业扶贫直接减贫效应的影响因素;在产业扶贫的间接减贫效应方面,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扶贫的间接减贫效应显着主要是因为产业扶贫的“增长效应”显着,产业扶贫的“涓滴效应”不显着是我国产业扶贫从区域瞄准转向贫困户瞄准的重要原因。根据现状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河北省产业扶贫中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制约减贫效应提高的问题,归纳总结了提高河北省产业扶贫减贫效应的途径,主要包括建立综合性产业扶贫治理机制,有针对性地推广产业扶贫模式和提高贫困人口参与程度等。

冯杰[6](2018)在《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疫病是导致养羊业损失的重要因素,研究养羊业存在疫病隐患及威胁、找出其流行传播途径,为兽医防疫部门实施源头控制、精准有效免疫提供依据和措施,这对推动高原山地种草养羊产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防止动物疫病所致公共卫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采用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方法,对贵州规模养羊场山羊小反刍兽疫、口蹄疫、蓝舌病、羔羊口疮、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等疫病进行抽样检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0.66%(115/227只份)、蓝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38.69%(53/137只份)、O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49.44%(133/269只份)、亚洲I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7.47%(47/269只份)、A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77只份)、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平均阳性率0%(0/155只份)、绵羊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5.91%(67/421只份)、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23.28%(98/421只份)、山羊痘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7.62%(189/328)、布鲁氏杆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4只份)、弓形体血清抗体阳性率75.00%(3/4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羊小反刍兽疫病原平均阳性率50.00%(4/8只份)、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平均阳性率28.57%(2/7只份)、蓝舌病病原平均阳性率14.82%(4/27只份)、魏氏梭菌病原阳性率100.00%(1/1只份)、附红细胞体病原阳性率100.00%(2/2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说明贵州山羊存在小反刍兽疫病毒、魏氏梭菌、支原体、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感染。由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可判定贵州省山羊产业存在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等疫病威胁。因此,在深入做好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防控基础上,将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山羊痘作为贵州山羊重点防制疫病净化目标,制定免疫程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全面推进程序免疫和免疫效果监测;以规模养羊场或以乡镇为单位,推行疫病净化工作,逐只进行病原检测,清除带毒、带病羊只,进而减少养羊业的养殖风险。

王雪娇[7](2018)在《中国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吃得安全、营养、健康已成为居民新的饮食观念。相比猪肉,羊肉肉质细腻、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等特点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增加了对羊肉的消费。尽管当前中国肉羊存栏量和羊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不能有效满足国内市场日益高涨的羊肉消费需求,中国自1995年起羊肉贸易格局就表现为净进口,2012年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肉进口来源国,未来中国羊肉供给偏紧的趋势将继续存在。近年来国内羊肉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波动也表明肉羊产业还不能为羊肉市场提供充分有效的供给保障,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得肉羊生产成为当前中国养羊业关注的重点及热点话题。与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相比,中国当前的羊肉单产水平还比较低。为应对全球气候日益恶化和草原人口不断增加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中国自2003年起实施了基本的草地保护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草原牧区农牧户肉羊饲养规模的无限扩大,从而推动肉羊生产主要区域由牧区向农区转移,养殖方式由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现阶段中国肉羊主产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生产方式也较为传统,农牧民“靠天养畜”的局面还没有改变。虽然国内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总体水平还不高。面对越来越大的国内羊肉供需缺口、草原生态环境压力以及资源要素供给约束,决定了提升中国肉羊产出水平、增加羊肉长期有效供给的关键不在于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要素投入的无限增加,而应是肉羊生产经济效率的不断提升。基于生产理论、经济效率理论、农户行为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本文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实地调查分析、统计比较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对世界和中国肉羊生产的基本概况进行阐述。其次,分别采用非参数法(BCC模型和DEA成本效率模型)、参数法(超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Tobit模型以及空间滞后随机前沿模型等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从不同品种和养殖模式、区域差异、农牧户以及规模养殖场等不同视角对肉羊生产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最后,提出提升中国肉羊生产经济效率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世界肉羊饲养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呈现出不断向亚洲和非洲集中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肉羊饲养规模和羊肉产量也在持续增加,肉羊产肉性能显着提高,生产集中趋势较明显。②中国肉羊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肉羊养殖朝着规模化的方向不断推进,但规模化水平总体还不高。③2012-2015年中国不同品种和养殖模式下肉羊生产均存在显着的技术效率损失;山羊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高于绵羊,自繁自育养殖模式下的高于专业育肥。④自繁自育和专业育肥养殖模式下,2012-2015年山羊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自繁自育养殖模式下绵羊生产出现了技术效率增加和技术退化并存的现象,而专业育肥养殖模式下则表现为技术效率的微幅增加。⑤中国肉羊生产经济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且近年来肉羊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主要归功于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的提高。⑥调研地区样本农牧户和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均存在显着的经济效率损失,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养殖技术培训和是否获得过政府扶持均对农牧户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产生了显着的正向影响。

张映红,杨光,崔玉林,杨秀强,李忠全,谯玉红,陈小玲,肖明荣[8](2014)在《喀斯特山区肉羊舍饲规模养殖配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适应现代肉羊生产的发展趋势,文章结合山羊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点,从改善肉羊养殖环境条件和营养水平入手,围绕养羊场(舍)的设计与建造、肉羊杂交模式选择、适度饲养规模确定、饲草饲料筹备、饲养管理和疫病综合防治等技术环节,探索集成了符合山区肉羊舍饲规模养殖配套技术,从而为山区肉羊生产建立了一条新的发展模式。

丁丽娜[9](2014)在《中国羊肉市场供求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模式的不断转变,我国羊肉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羊肉健康、安全的营养特性被广泛认可,羊肉消费量稳步增加;相比之下,我国肉羊生产却凸显传统和落后,养殖方式较为粗放,养殖规模普遍较小,产业化进程较为缓慢,且日益受到资源环境条件的制约,羊肉市场供求呈趋紧态势;随着这一态势的出现和持续,近年来我国羊肉价格快速上涨,已位居猪肉、牛肉、家禽肉等普通肉类价格之首,在较大程度上对我国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以及边疆牧区和民族地区居民的羊肉消费产生较大影响,同时,我国羊肉进口量逐年增加,出口量略有下降,进出口逆差逐年增大,而我国主要羊肉进口来源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羊肉产量却呈现下降态势,我国羊肉供给安全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对我国羊肉市场供求运行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以推进我国肉羊产业化进程,推动我国羊肉消费市场健康发展,保障我国羊肉市场供求平衡的实现。本研究在局部均衡的理论框架下,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研究思路,采用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首先对我国羊肉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现状进行分析,羊肉生产部分总结分析了我国肉羊存栏和羊肉产量、我国肉羊生产的区域分布和变迁、我国肉羊养殖的规模化进程及养殖效益、我国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羊肉消费部分分析了我国居民羊肉消费的数量特征、我国居民羊肉消费行为和影响因素、我国居民未来羊肉消费意愿;进出口部分分析了世界羊肉生产和贸易概况,梳理了我国羊肉进出口数量、进出口结构,分析了我国羊肉市场与国际羊肉市场的整合关系;然后以全国羊肉消费市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我国羊肉市场供求局部均衡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我国羊肉市场的运行规律,并根据模型求取2012-2025年我国羊肉市场供求的基准解,对未来我国羊肉市场供求进行了预测和基本判断;最后考虑我国羊肉市场供求所处政策环境的可能变化,对收入水平、规模化水平、胴体重水平、汇率变化以及人口变化等五个外生变量进行情景分析和设定,分析外生政策环境改变情况下我国羊肉市场供求的潜在运行趋势,以对未来我国羊肉市场供求有更为充分的把握。研究结果表明:①近年来我国肉羊生产稳步发展,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化进程得以推进,但肉羊产业发展总体依然较为缓慢;②我国居民羊肉消费量稳步增加,未来对羊肉消费有较强的消费意愿;③世界羊肉产量逐年增加,呈现向亚洲和非洲集中和转移的趋势,我国羊肉市场与世界羊肉市场具有长期整合关系和短期波动矫正机制;④2012-2025年间,我国羊肉产量和消费量均将不断增加,供给趋紧的态势预期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羊肉价格亦将不断上涨,进出口逆差不断扩大,我国羊肉市场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将依然是发展肉羊生产、保障羊肉供给;⑤在“收入水平提高”、“规模化水平提高”、“胴体重水平提高”、“人民币升值”和“人口政策改变”的情境下,未来我国羊肉市场供求会呈现不同的运行状态。最后,为发展我国肉羊生产、实现我国羊肉市场供求平衡,本研究分别从生产方面、消费方面和进出口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张映红,杨光,崔玉林,杨秀强,李忠全,谯玉红,陈小玲,肖明荣[10](2013)在《喀斯特山区肉羊舍饲规模养殖配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适应现代肉羊生产的发展趋势,该文结合山羊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点,从改善肉羊养殖环境条件和营养水平入手,围绕养羊场(舍)的设计与建造、肉羊杂交模式选择、适度饲养规模确定、饲草饲料筹备、饲养管理和疫病综合防治等技术环节,探索集成了符合山区肉羊舍饲规模养殖配套技术,从而为山区肉羊生产建立了一条新的发展模式。

二、提高山区农村规模肉羊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山区农村规模肉羊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恩施州草食畜牧业发展布局及思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草食畜牧业发展环境
    1.1 发展优势
        1.1.1 特色品种资源丰富
        1.1.2 富硒特色明显
        1.1.3 生态环境优良
    1.2 存在劣势
        1.2.1 山地条件限制明显
        1.2.2 养殖现代化程度低
        1.2.3 草场草地质量不高
2 饲草料资源
    2.1 饲草料供应现状
    2.2 饲草料需求现状
    2.3 饲草料供需平衡分析
3 草食畜牧业空间布局规划
    3.1 草食畜牧业布局
    3.2 草食畜牧业总体空间布局
        3.2.1“一核”———畜牧产业集群核心
        3.2.2“两带”———规模化集中育肥带和山地良种繁育带
        3.2.3“三区”———肉牛养殖区、肉羊养殖区、黄牛保护区
    3.3 各市县草食畜牧业发展重点
        3.3.1 恩施市
        3.3.2 利川市
        3.3.3 建始县
        3.3.4 巴东县
        3.3.5 宣恩县
        3.3.6 咸丰县
        3.3.7 来凤县
        3.3.8 鹤峰县
4 总结与建议
    4.1 加强龙头示范引导,优化产业布局
    4.2 促进草畜融合发展,重点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4.3 草地科学放牧,探索农牧复合新思路

(2)认知视角下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农产品质量控制
        1.3.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
        1.3.3 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
        1.3.4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
        1.3.5 文献述评和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小农户
        1.4.2 农产品质量
        1.4.3 质量认知
        1.4.4 质量控制行为
        1.4.5 治理机制
    1.5 研究内容概述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后续章节安排
第二章 认知理性小农户及其质量控制行为:一个理论框架
    2.1 引言
    2.2 小农户行为属性的争论
        2.2.1 生存理性派
        2.2.2 经济理性派
        2.2.3 中和理性派
    2.3 小农户行为属性的辨析
        2.3.1 工具理性范畴的经济理性与价值理性范畴的生存理性
        2.3.2 建构主义的经济理性与演化主义的生存理性
    2.4 认知理性小农户
        2.4.1 认知理性
        2.4.2 认知经济学
        2.4.3 作为认知理性主体的小农户
    2.5 小农户认知理性行为的情境依赖性
        2.5.1 情境锁定
        2.5.2 情境适应
        2.5.3 情境失调
    2.6 认知理性小农户的质量控制行为逻辑:两阶段主观博弈框架
        2.6.1 主观博弈论与认知理性
        2.6.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逻辑的两阶段主观博弈框架
        2.6.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共享认知与行为协调
    2.7 小结
第三章 小农户有限质量认知与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
    3.1 引言
    3.2 情境因素与小农户质量认知特征
        3.2.1 经济秩序的非人格化变迁与小农户质量认知失调
        3.2.2 乡村社会结构、知识传播与小农户质量认知局限
        3.2.3 农产品的质量特性与小农户质量认知能力的有限性
    3.3 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模型
        3.3.1 传统质量选择理论的局限性与偏好认知困难
        3.3.2 模型内容概述
        3.3.3 行为假定
        3.3.4 小农户质量控制模型的构建
    3.4 模型的延伸性讨论
        3.4.1 损失厌恶与低质量控制
        3.4.2 信号传递失灵
        3.4.3 产量收益对农产品质量的挤出
        3.4.4 行为惯性
    3.5 小结
第四章 认知成本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治理机制
    4.1 引言
    4.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内生治理机制:共享认知
        4.2.1 共享认知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
        4.2.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信息传递和认知约束功能
        4.2.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内生性、适应性与多重性
    4.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分类
        4.3.1 直接治理机制和间接治理机制
        4.3.2 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
        4.3.3 自我治理机制、交互治理机制和干预治理机制
    4.4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多元治理主体
        4.4.1 乡间商贩
        4.4.2 农业企业
        4.4.3 合作社
    4.5 全产业链模式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认知治理
        4.5.1 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链混合治理结构
        4.5.2 龙头企业品牌声誉的资产专用性与全产业链模式
        4.5.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全产业链治理模式
    4.6 小结
第五章 质量认知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实证分析—以养羊小农户为例
    5.1 引言
    5.2 实证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取
        5.2.2 调查问题设计
        5.2.3 调查实施
        5.2.4 分析方法
        5.2.5 模型设定、变量选择
    5.3 养羊小农户的质量认知及质量控制行为描述性分析
        5.3.1 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的描述性分析
        5.3.2 养羊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5.4 情境因素与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
        5.4.1 情境因素对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的影响分析
        5.4.2 情境因素对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产生影响的边际效应
    5.5 情境因素、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
        5.5.1 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对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分析
        5.5.2 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影响质量控制行为的边际效应
        5.5.3 情境因素对养羊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分析
        5.5.4 情境因素、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调节效应
    5.6 小结
第六章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认知治理机制分析——以养羊小农户为例
    6.1 引言
    6.2 案例分析设计
        6.2.1 样本选取
        6.2.2 调查实施
        6.2.3 分析方法
        6.2.4 案例特征描述
    6.3 ZT公司的全产业链治理模式及其对小农户质量认知的协调
    6.4 ZT 公司的羊肉质量控制策略及其对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认知治理机制
    6.5 养羊小农户肉羊质量控制行为多元治理结构的治理绩效分析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河北省肉羊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肉羊产业发展的研究
        1.2.2 关于农业技术效率的研究
        1.2.3 关于肉羊产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肉羊及肉羊产业
        2.1.2 养殖模式
        2.1.3 饲养方式
        2.1.4 技术效率及肉羊生产技术效率
    2.2 理论基础
        2.2.1 技术效率理论
        2.2.2 农户行为理论
        2.2.3 规模经济理论
3 河北省肉羊生产发展现状
    3.1 河北省肉羊生产条件
        3.1.1 社会背景
        3.1.2 自然地理条件
        3.1.3 品种与繁殖领域
    3.2 河北省肉羊生产情况
        3.2.1 肉羊存栏量、出栏量及羊肉产量比较分析
        3.2.2 肉羊生产区位布局情况分析
    3.3 河北省肉羊养殖规模化水平
    3.4 河北省肉羊生产投入产出情况
        3.4.1 肉羊生产成本总体变化情况分析
        3.4.2 肉羊生产收益变化情况分析
    3.5 河北省肉羊生产存在的问题
        3.5.1 肉羊养殖以家庭分散饲养为主
        3.5.2 育肥羊基本靠外省输入
        3.5.3 自繁自育工作进展困难
        3.5.4 养殖成本不断增加
        3.5.5 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4 河北省肉羊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4.1 理论模型
        4.1.1 DEA模型简介
        4.1.2 DEA基本模型
    4.2 数据来源及指标解释
        4.2.1 数据来源
        4.2.2 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测算指标解释
    4.3 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4.3.1 测算结果
        4.3.2 结果分析
5 河北省肉羊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Tobit模型简介
    5.2 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指标解释
    5.3 模型结果与分析
        5.3.1 模型结果
        5.3.2 结果分析
6 主要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推进规模化养殖进程,实现规模报酬最大化
        6.2.2 培养高素质养殖户,提高专业化程度
        6.2.3 改进饲养管理方式,提升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
        6.2.4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强技术创新
        6.2.5 提高肉羊产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4)河北省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肉羊产业现实状况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肉羊产业成本收益的研究
        1.2.3 国内外关于肉羊产业链的研究
        1.2.4 国内外关于产业链利益分配的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肉羊
        2.1.2 肉羊产业链
        2.1.3 Shapley值
    2.2 理论基础
        2.2.1 成本收益理论
        2.2.2 利益分配理论
        2.2.3 博弈论
3 唐县肉羊产业链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我国肉羊产业现状
        3.1.1 肉羊养殖现状
        3.1.2 羊肉生产现状
        3.1.3 羊肉消费现状
    3.2 唐县肉羊产业链发展现状
        3.2.1 养殖环节现状
        3.2.2 屠宰加工环节现状
        3.2.3 销售环节现状
    3.3 唐县肉羊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3.3.1 肉羊养殖环节存在的问题
        3.3.2 肉羊屠宰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3.3.3 肉羊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
    3.4 唐县肉羊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1 产业链发展资金短缺
        3.4.2 产业链松散,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4 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分析
    4.1 肉羊产业链的组织模式
    4.2 肉羊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养殖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4.2.3 屠宰加工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4.2.4 销售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4.3 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及风险对比
        4.3.1 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
        4.3.2 肉羊产业链各环节风险对比分析
5 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分析
    5.1 产业链利益分配原则
    5.2 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基础
        5.2.1 利益分配决定因素
        5.2.2 优化利益分配格局
        5.2.3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5.3 Shapley值理论模型的建立
    5.4 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实证分析
6 结论和对策
    6.1 结论
    6.2 发展对策
        6.2.1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6.2.2 提高肉羊养殖效益,推进肉羊稳定生产
        6.2.3 改善企业同质化问题,推动屠宰加工企业持续发展
        6.2.4 稳定羊肉价格,促进羊肉消费
        6.2.5 优化产业链条,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河北省唐县肉羊产业链养殖环节调研问卷
附录B: 河北省唐县肉羊产业链屠宰加工环节调研问卷
附录C: 河北唐县肉羊产业链销售环节调研问卷
作者简历
致谢

(5)河北省产业扶贫减贫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多维贫困
        1.2.2 产业扶贫模式
        1.2.3 不同产业的减贫效应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贫困
        2.1.2 产业扶贫
        2.1.3 减贫效应
    2.2 理论基础
        2.2.1 贫困理论
        2.2.2 反贫困理论
        2.2.3 交易成本理论
        2.2.4 公共产品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河北省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3.1 河北省多维贫困现状分析
        3.1.1 河北省贫困片区多维贫困现状
        3.1.2 河北省贫困人口多维贫困现状
    3.2 河北省贫困片区资源禀赋和扶贫主导产业布局
        3.2.1 燕山片区资源禀赋和扶贫主导产业布局
        3.2.2 太行山片区资源禀赋和扶贫主导产业布局
        3.2.3 坝上地区资源禀赋和扶贫主导产业布局
        3.2.4 黑龙港流域资源禀赋和扶贫主导产业布局
    3.3 河北省产业扶贫政策调整
        3.3.1 扶持产业类型逐渐增加
        3.3.2 政策瞄准目标逐步精准
        3.3.3 贫困线标准有所提高
    3.4 河北省产业扶贫资金投入
        3.4.1 河北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
        3.4.2 河北省工商资本投入
        3.4.3 河北省贫困户自筹资金投入
    3.5 河北省产业扶贫经济组织发展
        3.5.1 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3.5.2 河北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
        3.5.3 河北省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
    3.6 本章小结
4 产业扶贫的传导机制
    4.1 产业扶贫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
        4.1.1 政府和贫困人口之间的关系
        4.1.2 产业扶贫经济组织和贫困人口之间的关系
        4.1.3 政府和产业扶贫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
    4.2 产业扶贫的直接机制分析
        4.2.1 流转土地的作用机制
        4.2.2 订单农业的作用机制
        4.2.3 入股分红的作用机制
        4.2.4 雇用工人的作用机制
    4.3 产业扶贫的间接机制分析
        4.3.1 增长效应作用机制
        4.3.2 涓滴效应作用机制
    4.4 本章小结
5 河北省产业扶贫减贫效应的实证分析
    5.1 河北省产业扶贫的直接减贫效应
        5.1.1 数据来源
        5.1.2 产业扶贫项目的直接减贫效应
        5.1.3 产业扶贫项目的直接减贫效应比较
        5.1.4 产业扶贫直接减贫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河北省产业扶贫的间接减贫效应
        5.2.1 计量模型的选择
        5.2.2 数据来源
        5.2.3 产业扶贫的间接减贫效应检验
        5.2.4 间接减贫效应结果的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河北省产业扶贫的经验与问题
    6.1 河北省产业扶贫的经验
        6.1.1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1.2 完善和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6.1.3 因地制宜选择扶贫主导产业
    6.2 河北省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6.2.1 产业扶贫工作统筹协调难度大
        6.2.2 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6.2.3 居于主导地位的政府缺乏约束
        6.2.4 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参与度不高
    6.3 本章小结
7 提高河北省产业扶贫减贫效应的路径
    7.1 建立综合性产业扶贫治理机制
        7.1.1 完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7.1.2 加强部门统筹协调机制
        7.1.3 健全产业扶贫支撑机制
    7.2 有针对性地推广产业扶贫模式
        7.2.1 河北省典型产业扶贫模式
        7.2.2 不同产业扶贫模式的特点
        7.2.3 不同产业扶贫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7.3 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程度
        7.3.1 加强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
        7.3.2 针对贫困人口特点实施扶贫项目
        7.3.3 发挥贫困人口在项目决策中的作用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6)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符号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贵州省山羊产业现状及其疫病防控研究进展
        1.1.1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自然资源
        1.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山羊品种资源
    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举措及成就
        1.2.1 主要举措
        1.2.2 主要成就
    1.3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存在的问题
        1.3.1 企业带动能力弱
        1.3.2 肉羊育种目标尚未明确
        1.3.3 草料供应不平衡,季节草料不足现象十分突出
        1.3.4 日粮搭配不科学,营养不足现象十分普遍
        1.3.5 产业链条不健全,产品销售难
        1.3.6 产业服务方式单一,产业支撑力度不够
        1.3.7 防疫能力不够,重大疫病威胁依然存在
    1.4 当前威胁羊产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
        1.4.1 小反刍兽疫
        1.4.2 蓝舌病
        1.4.3 口蹄疫
        1.4.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1.4.5 羊痘
        1.4.6 羊传染性脓疱病
        1.4.7 梭菌性疾病
        1.4.8 羊弓形虫病
        1.4.9 羊附红细胞体病
第二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血清学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羊血液样本的采集
        2.1.1.2 检测试剂
        2.1.2 方法
    2.2 试验结果
        2.2.1 小反刍兽疫血清学检测结果
        2.2.2 蓝舌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3 口蹄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4 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5 山羊痘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6 弓形体并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7 布鲁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
    2.3 分析与讨论
        2.3.1 小反刍兽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2.3.2 蓝舌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2.3.3 口蹄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2.3.4 传染性胸膜肺炎风险分析与讨论
        2.3.5 山羊痘风险分析与讨论
        2.3.6 羊弓形虫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2.3.7 布鲁氏杆菌风险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病原学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检测结果
        3.2.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
        3.2.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
        3.2.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
        3.2.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
        3.2.5 山羊蓝舌病病原检测结果
    3.3 分析与讨论
        3.3.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5 山羊蓝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病原学检测结论
第四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防制措施及对策
    4.1 整体防制措施及对策建议
        4.1.1 加强组织领导
        4.1.2 建立种羊和羊只准入制度
        4.1.3 科学合理使用优质疫苗
        4.1.4 全面推进程序免疫
        4.1.5 全面推进免疫效果监测
        4.1.6 建立动物疫病控制大数据信息平台
        4.1.7 实施疫病净化行动计划
    4.2 主要疫病防制技术措施
        4.2.1 山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4.2.2 山羊口蹄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4.2.3 山羊痘防治措施
        4.2.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4.2.5 羔羊口疮的防治技术措施
        4.2.6 山羊梭菌病的防治措施
        4.2.7 养殖场户春季羔羊痢疾防治措施
        4.2.8 母羊流产的综合防治措施
        4.2.9 山羊弓形虫病的防治措施
        4.2.10 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全文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中国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介绍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世界及中国肉羊生产的基本概况分析
    3.1 世界肉羊生产状况分析
    3.2 中国肉羊生产状况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肉羊生产的投入产出分析
    4.1 肉羊生产的成本变化情况分析
    4.2 肉羊生产的收益变化情况分析
    4.3 肉羊生产成本收益结构的差异比较分析
    4.4 肉羊生产的单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不同品种和养殖模式下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5.1 规模报酬可变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BCC模型)
    5.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5.3 不同品种和养殖模式下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5.4 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
    5.5 不同品种和养殖模式下肉羊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各地区肉羊生产经济效率分析
    6.1 中国各地区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
    6.2 中国各地区肉羊生产的配置效率
    6.3 中国肉羊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分解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农牧户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
    7.1 测算方法、数据来源及变量确定
    7.2 农牧户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7.3 农牧户肉羊生产的配置效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7.4 农牧户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7.5 县域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
    8.1 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的成本收益现状
    8.2 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的单要素生产率分析
    8.3 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经济效率分析
    8.4 农牧户、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对比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的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喀斯特山区肉羊舍饲规模养殖配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配套技术
    2.1 羊场 (舍) 的设计与建造
    2.2 肉羊杂交模式选择
    2.3 适度饲养规模确定
    2.4 饲草饲料筹备
        2.4.1 建植优质牧草基地:
        2.4.2 粗饲料调制与贮备:
        2.4.3 推广使用混合颗粒饲料:
    2.5 饲养管理技术
        2.5.1 科学饲喂:
        2.5.2 合理补饲:
        2.5.2. 1 种公羊:
        2.5.2. 2 繁殖母羊:
        2.5.2. 3 羔羊:
        2.5.2. 4 育肥羊:
        2.5.3 加强管理:
    2.6 山羊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2.6.1 定期消毒:
        2.6.2 定期驱虫、灭疥:
        2.6.3 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
        2.6.4 科学免疫接种:
        2.6.5 常见病的防治:
3 小结

(9)中国羊肉市场供求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说明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中国羊肉生产分析
    3.1 中国肉羊生产概况
    3.2 中国肉羊生产规模
    3.3 中国肉羊生产的成本效益
    3.4 中国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居民羊肉消费分析
    4.1 羊肉营养特性
    4.2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数量
    4.3 中国居民羊肉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
    4.4 中国居民未来羊肉消费意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羊肉进出口分析
    5.1 世界羊肉生产概况
    5.2 世界羊肉贸易概况
    5.3 中国羊肉进出口概况
    5.4 中国羊肉进出口展望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羊肉市场供求局部均衡模型构建及预测
    6.1 中国羊肉市场供求局部均衡理论模型
    6.2 中国羊肉市场供求局部均衡实证模型
    6.3 中国羊肉市场供求预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未来中国羊肉市场供求情景模拟
    7.1 收入水平提高对我国羊肉市场供求影响的情景模拟
    7.2 肉羊生产规模化水平提高对我国羊肉市场供求影响的情景模拟
    7.3 胴体重水平提高对我国羊肉市场供求影响的情景模拟
    7.4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羊肉市场供求影响的情景模拟
    7.5 人口政策变化对我国羊肉市场供求影响的情景模拟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作者简介

(10)喀斯特山区肉羊舍饲规模养殖配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配套技术
    2.1 羊场 (舍) 的设计与建造
    2.2 肉羊杂交模式选择
    2.3 适度饲养规模
    2.4 饲草饲料筹备
        2.4.1 建植优质牧草基地
        2.4.2 粗饲料调制与贮备
        2.4.3 推广使用混合颗粒饲料
    2.5 饲养管理技术
        2.5.1 科学饲喂
        2.5.2 合理补饲
        2.5.3 加强管理
    2.6 山羊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2.6.1 定期消毒
        2.6.2 定期驱虫、灭疥
        2.6.3 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
        2.6.4 科学免疫接种
        2.6.5 常见病的防治
3 小结

四、提高山区农村规模肉羊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恩施州草食畜牧业发展布局及思路分析[J]. 陈乙元,耿如林,朱丽梅,陈林,向书华. 农业展望, 2021(12)
  • [2]认知视角下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 杨志良. 兰州大学, 2021(09)
  • [3]河北省肉羊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秦少华.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4]河北省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 李娜.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6)
  • [5]河北省产业扶贫减贫效应研究[D]. 周晗.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1)
  • [6]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D]. 冯杰.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 [7]中国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研究[D]. 王雪娇.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8]喀斯特山区肉羊舍饲规模养殖配套技术研究[J]. 张映红,杨光,崔玉林,杨秀强,李忠全,谯玉红,陈小玲,肖明荣. 草业与畜牧, 2014(04)
  • [9]中国羊肉市场供求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D]. 丁丽娜.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10]喀斯特山区肉羊舍饲规模养殖配套技术研究[J]. 张映红,杨光,崔玉林,杨秀强,李忠全,谯玉红,陈小玲,肖明荣. 湖北畜牧兽医, 2013(07)

标签:;  ;  ;  ;  ;  

提高山区羊肉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