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亲切拜会航天科学创始人钱学森

江泽民亲切拜会航天科学创始人钱学森

一、江泽民亲切看望航天科学奠基人钱学森(论文文献综述)

苏玉婷[1](2021)在《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德育功能研究》文中指出一切艺术中电影是最重要的和最大众化的艺术,是最能满足和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当今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大众传媒的普及化促使着人民对精神生活追求的不断提高,而主旋律电影在其发展过程中历经蜕变,成为了新时代发展势头迅猛且愈发获得人民喜爱的电影类型之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在繁荣我国文化市场和文艺作品的同时,始终发挥着其作为主旋律电影的教育功能,尤其对于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研究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德育功能,要厘清概念维度,筑牢思想根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有着崭新的内涵和特征,开宗明义,厘清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和德育功能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发挥德育功能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中西方的艺术教育思想、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以及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都能够找到理论溯源和思想遵循。认真审视和科学梳理这些思想理论是界定研究对象内容构成的理论基础和先决条件。研究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德育功能,要探究内容构成,甄别现实困境。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内含一定价值的德育功能,包括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两个部分,并始终坚持着主旋律电影创作的目标旨归,在多维复杂的孕育环境中不断发挥着德育功能。从现实角度看,目前我国主旋律电影德育功能的发挥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着内容表现失准、发挥力度有限、德育功能失向等问题,必须从国家、社会、电影本身和人民群众这个德育主体等方面多维度探寻原因,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新时代要充分彰显主旋律电影作为文化宣教手段的道德教育功能,就要坚定主旋律电影的社会主义方向指引,完善和改进主旋律电影现有的创作模式和艺术表现手法,加强德育主体的受众素养,通过各方的协同配合,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要坚持始终扎根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以其内在的德育功能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进程。

侯燕[2](2019)在《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文中提出青年,既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又是影响社会问题的不定因素。青年群体的发展方向与各种政治力量的走势存在一定内在联系,青年与青年问题也因此始终受到社会的关注。马克思主义者总是把世界的发展进步与青年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满腔热情地寄希望于青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把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由于曾从事共青团工作,胡锦涛对于青年和青年问题有着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他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青年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从事关国家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高度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与青年变化时代特征的科学认识与判断,从而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但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性。任何科学思想形成和发展都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独特的实践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胡锦涛青年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也有其内在根基,其产生、形成、发展和成熟都遵循社会历史基本规律。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厚积薄发的新篇章,党领导全国人民以无限的智慧和热情投入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自身的特征与需求也呈现出相应的时代气息。随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胡锦涛青年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持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把青年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以服务青年发展促进青年理想信念的形成与生力军作用的发挥,指引着当代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通过对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以及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回溯和梳理,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总体脉络和逻辑体系,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在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化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如何以胡锦涛青年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高青年素质,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提供人才保障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本研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以及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是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和文化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党的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胡锦涛自身成长和青年工作经历则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就其发展阶段来看,胡锦涛青年思想经历了由孕育到初步形成、再到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紧密相连。本研究也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关于青年的地位和价值、青年的优势与不足、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等方面的基本观点,这些也恰恰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立论基础。在总论其形成基础、发展阶段和基本出发点之后,本研究选取胡锦涛青年思想极具时代特征的政治视角、利益视角、人才视角、实践视角、全球视角等维度对其内容构成进行了分论。从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突出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实施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等方面论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从为大局服务与为青年服务的一致性、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着力服务青年的根本需求等方面讨论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从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执政能力与干部选拔等方面剖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从火热社会实践中的无悔青春、党和国家需要青春力量、伟大时代召唤创业者等方面分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从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等方面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最后,提出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即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青年脉搏,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引导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坚持服务青年,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牢牢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基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胡锦涛青年思想系统且全面地回答了关于青年的基本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既有理论范畴,又是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胡锦涛青年思想内容丰富、时代感强,不仅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对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及其科学品质,开拓青年工作的思路、方法、手段,增强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为了阐明胡锦涛青年思想对于开展青年工作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了多个案例,从某一角度或某一形式印证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实践价值。比如,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简述了党和青年的特殊关系,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对于青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就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论述;以大学青年教师为例,从剖析职业获得感生成入手,对于如何立足青年的基本特征、遵从青年成长的客观规律、正确分析青年的实际状况、在服务中赢得青年进行了探讨;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就共青团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进行了分析;以21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青年自组织为例,讨论了新时期青年社会实践主体的拓展形式,得到的基本结论是,自组织这一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组织形式对于青年参与社会、投身实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但也存在着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贴近青年、创新思路,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主体作用,积极引领青年成长发展;以孔子学院的形成发展为例,简析青年国际交流状况,以此说明青年拓展世界眼光的重大意义,并印证青年对于促进国际交流、树立国际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积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分析青年和青年工作,不难看到胡锦涛青年思想严谨而科学的理论品质及重大而深刻的时代价值。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国际青年争夺战愈演愈烈,党的青年工作也面临各种新情况与新挑战,但综观国际国内大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深刻指出,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与青年运动的主题,在根本上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完全一致,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从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出发,全面梳理、分析胡锦涛青年思想对青年工作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成效,对于引领当代中国青年自觉担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责任,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与指导价值。

张俊[3](2019)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其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留学人员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留学人员和留学人员统战工作。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留学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这是党中央立足现实对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所作的新指示、新要求和新部署。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展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充分凝聚发挥留学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对于进一步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展开研究。留学人员作为统战工作的对象,同时也是知识分子群体的组成部分,因此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为依据的。文章通过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具体实践,紧紧把握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发展的两条主线:即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历史进程的主线以及留学人员统战政策演变的主线。70年来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从开端起步,到曲折发展、几经停滞,逐步恢复发展,再到快速发展,留学人员统战政策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规范和逐步优化的演进过程:从“保障回国”到“鼓励回国”,从强调“回国服务”到“回国服务”与“为国服务”并举,从“要求回国”到“来去自由”,从“改善待遇”到“创造条件,完善服务”等,为吸引和汇聚留学人才服务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政策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宝贵的统战理论及统战智慧运用到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当中,以“大团结、大联合”为主题,秉承“凝聚人、团结人”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新留学人员报国方式的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对历史的深入研究,最终落脚点在于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地方性的实证调查和全国性的样本分析,点面结合,着重探讨了新时代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外部挑战,进而从增强统战意识、健全统战机制、强化文化认同、优化统战环境、改善统战方法等方面提出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对策思考,以期为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不断提高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统战效果。

殷允岭[4](2018)在《赵九章》文中研究说明引子2016年12月22日9时,雾霾后的北京在和煦的冬阳下闪闪发光。笔者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九三学社支社主委王光杰的带领下,走进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大院,在B楼551室的前厅,拜会了中科院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罗福山。他邀来了《赵九章》一书必得采访的关键人物:赵九章的二女儿、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赵理曾,赵九章的

马晓华[5](2015)在《钱学森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是历史的丰碑。钱学森作为我国当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众多先进典型和榜样人物中的突出代表,其传奇人生和独特个性造就的“钱学森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仍然焕发着强劲活力。对钱学森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不断挖掘出其内涵中所蕴含的新价值,对于弘扬钱学森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都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主要运用理论归纳与系统分析相结合、历史继承与时代创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钱学森精神的各方面内容进行整合再论述,对其赋予的新时代价值及构建的弘扬新路径,可称为此研究的创新之处。以钱学森精神的形成背景为切入点,紧紧围绕钱学森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具备什么时代价值及如何弘扬钱学森精神建构了五个层次的研究体系。第一,钱学森精神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良好的教育背景、独特的工作环境中形成的,也是钱学森自我塑造的产物,为钱学森精神的内涵界定、特征归纳交代出历史背景。第二,将钱学森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点,即忠贞爱国的赤子情怀、严谨求真的科学品质、开拓创新的思维意识、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把钱学森的个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第三,对钱学森精神的主要特征进行提炼,指出钱学森精神完美体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兼容、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贯通。第四,挖掘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钱学森精神的三点新价值,即着力于为当代教育模式改革提供新思路,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推动力,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借鉴点。第五,从具体实施层面探寻出弘扬钱学森精神的三点路径,以丰富教育内容、建立宣传体系、加强学术研究为努力方向,逐步实现钱学森精神的传播层次化、学习常态化、研究规范化,使弘扬钱学森精神有章可循、与时俱进。

凌娟[6](2014)在《钱学森综合集成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新的学科和科学研究融合、交叉特点及综合性日益突出,大工程、大项目的复杂性也愈发凸显,人们对于系统性的综合集成研究及社会应用呈现出强烈的需求愿望。在综合集成法的指导下,我们对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模拟,借助专家组成的研讨厅的力量,获得最为科学的决策,帮助认识和解决复杂客观对象,助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等首次把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定名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钱学森在学贯东西的求学经历和长期的科研工作中,对西方学界系统论思想发展状况异常熟悉,耳濡目染中,他的系统思想在实践中极大地丰富起来,为演变成综合集成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综合集成法是处理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的方法,它包含“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及其实践方式——“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两者共同构成综合集成方法),其实质是将专家体系、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以人为主、人机结合的智慧集成系统,它能把思维、思维的成果、人的经验、知识、智慧以及各种情报、资料和信息统统集合起来,从多方面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去解决复杂巨系统的问题。综合集成法的主要特点如下:(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贯穿全过程;(2)科学理论与经验知识结合,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点点知识综合集成解决问题;(3)应用系统思想把多种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4)根据复杂巨系统的层次结构,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统一起来;(5)必须有大型计算机系统支持,不仅有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功能,而且还有综合集成的功能。新技术革命引发产业革命,而产业革命之后又涌现出各种高新技术,这为综合集成法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它既可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的研究,又可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实现中国梦。

汪长明[7](2013)在《爱国主义元素在钱学森图书馆展陈设计中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教育作为全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是博物馆"三大功能"之一,是博物馆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钱学森精神内涵丰富,具有优质教育资源价值。面向全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钱学森图书馆的重要功能定位和建馆导向。在陈展设计过程中,钱学森图书馆致力于处理好文字与展品、局部与整体、讲解与教育、陈列与展览四组关系,将爱国主义元素融入大纲编制、展厅布局、讲解接待和开放运营等工作环节,不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其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职能。

汪长明,荣正通[8](2013)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以钱学森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社会教育作为全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是博物馆"三大功能"之一,是博物馆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钱学森精神意蕴丰富,具有优质教育资源价值。面向全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钱学森图书馆的重要功能定位和建馆导向。在展陈设计过程中,钱学森图书馆致力于处理好文字与展品、局部与整体、讲解与教育、陈列与展览四组关系,将爱国主义元素融入大纲编制、展厅布局、讲解接待和开放运营等工作环节,不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其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职能。

陈然[9](2012)在《试论钱伟长的科学精神及其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钱伟长教授(1913—2010)是我国着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生前任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所长。他从事教育、科研工作逾七十年,在力学、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处理、科学史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由于他为我国力学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与周培源、钱学森、郭永怀教授一起被公认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钱伟长的一生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杰出的成就、超人的才华、坦率的品格和创新的观念为人敬仰。钱伟长继承并光大了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优秀传统,大力发扬学术民主,组织各种学术活动,经过他的传道授业,数以千计的学子迅速成长,不少人成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新一代的中流砥柱。因此,总结、研究、分析并弘扬他的科学精神,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做了初步尝试,主要工作如下:1、试图通过回顾钱伟长的一生科学报国的经历,对钱伟长的科学精神和影响进行解读,介绍钱伟长主要的学术成就,指出科学报国和强国富民的爱国情怀是其科学精神的根基。2、列举了钱伟长学术生涯中所的取得的若干重要创新成果,对他在发展我国力学事业的创举、科研选题上的创新进行了分析,以此解读钱伟长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3、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钱伟长治校(上海大学)、建所(上海大学力学所)、办班(各类理性力学讲习班、应用数学和力学培训班)、办刊(《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办会(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经历,并据此提炼了钱伟长知行合一的奉献精神。4、从钱伟长参与制定新中国第一个科学规划到求学治学的求真务实,到不迷信权威敢于追求科学真理和攀登学术高峰,解析了钱伟长始终坚持探索真理的求实精神。5、综合钱伟长“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知行合一的奉献精神、探索真理的求实精神”等方面,对钱伟长科学精神的进行了溯源研究,还分析了钱伟长虽遭受磨难,但仍然坚持自我不懈努力的坚毅意志,着重指出钱伟长科学精神的可贵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发掘钱伟长科学精神及其影响的深刻内涵及时代价值。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奚启新[10](2012)在《崇高荣誉》文中研究说明一1989年1月,国际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致信中国驻美国大使韩叙,信中说:中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获1989年威拉德·小罗克韦尔技术杰出奖,钱学森的名字已正式列入《世界级工程、科学、技术名人录》,并同时授予"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的称号,表彰他对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做出的重大开拓性贡献。

二、江泽民亲切看望航天科学奠基人钱学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泽民亲切看望航天科学奠基人钱学森(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德育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德育功能概述
    一、相关内涵概述
        (一)主旋律电影的内涵
        (二)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内涵
        (三)德育功能的内涵
    二、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嬗变过程
        (一)初现端倪:主旋律电影的萌芽时期(1930-1949)
        (二)崭露锋芒:主旋律电影的初创时期(1949-1966)
        (三)另类表现:主旋律电影的特殊时期(1966-1976)
        (四)不断探索: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时期(1976-2012)
        (五)崭新局面:主旋律电影的繁荣时期(2012-至今)
    三、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发挥德育功能的必要性
        (一)是契合“电影育人”理念的应然之举
        (二)是推进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是加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有力举措
        (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第二章 主旋律电影德育功能的理论溯源和思想遵循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功能和价值的论述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的发展
    二、中西方的艺术育德思想
        (一)中国文化中的艺术育德思想
        (二)西方文化中的艺术育德思想
        (三)与研究有关的其他学科理论
    三、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
        (一)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风貌
        (二)不断提高文艺作品的质量
        (三)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
        (四)坚持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本质
        (五)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相关论述
        (一)毛泽东的文艺育德思想
        (二)邓小平的文艺育德思想
        (三)江泽民的文艺育德思想
        (四)胡锦涛的文艺育德思想
第三章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德育功能的主要构成
    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德育功能的目标指向
        (一)举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二)聚民心: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体意识
        (三)育新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兴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五)展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二、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德育功能的孕育环境
        (一)政治: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
        (二)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文化:电影市场的空前繁荣
        (四)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
        (五)网络:新媒体持续推动发酵
        (六)国际:国外电影的双重影响
    三、主旋律电影在社会层面的德育功能
        (一)形成、宣传和强化政治意识与行为
        (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传承和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四)促进良好生态思想和行为的养成
    四、主旋律电影在个体层面的德育功能
        (一)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二)集体主义教育功能
        (三)理想信念教育功能
        (四)民主法治教育功能
        (五)社会公德教育功能
        (六)职业道德教育功能
        (七)家庭美德教育功能
        (八)个人品德教育功能
第四章 新时代发挥主旋律电影德育功能的现实考察
    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德育功能发挥的成效
        (一)形成“电影育人”的德育方法
        (二)促进文艺作品德育内容的丰富
        (三)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进程
        (四)提升全民族文化自觉自信意识
    二、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德育功能发挥的不足
        (一)内容表述失准
        (二)发挥力度有限
        (三)德育功能失向
    三、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德育功能发挥不足的原因
        (一)多元文化不断冲击
        (二)电影资本持续异化
        (三)艺术创作欠缺共情
        (四)德育对象接受阻滞
        (五)多方合力影响较弱
第五章 提升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德育功能的实施路径
    一、思想育德:保证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方向
        (一)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
        (二)坚持“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发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艺术育德:增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情感共鸣
        (一)题材多样化——发掘德育的多维视角
        (二)内容层次化——满足德育的受众差异
        (三)形式丰富化——注重受众的现实需求
        (四)载体多元化——立足融媒体时代发展
    三、主体育德:彰显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受众素养
        (一)增强文化自信的定力
        (二)完善科学观影的认知
        (三)提升电影审美的水平
        (四)促进媒介素养的形成
    四、联动育德:打造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场域
        (一)国家层面:不断优化创作环境
        (二)社会层面:着力扩大德育影响
        (三)学校层面:充分结合教育教学
        (四)家庭层面:自觉融入家风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基础与发展阶段
    第一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理论文化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
        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
        四、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
    第二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现实需求: 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三、个人因素: 胡锦涛自身的成长与青年工作经历
    第三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
        一、胡锦涛青年思想孕育阶段
        二、胡锦涛青年思想初步形成阶段
        三、胡锦涛青年思想丰富完善阶段
第二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第一节 青年的地位与价值
        一、“青年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伟大力量”
        二、“党离不开青年,青年更离不开党”
        三、“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
    第二节 青年的优势与不足
        一、青年“最具创造活力”
        二、青年“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
        三、青年要“认真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第三节 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四个新一代”
        二、实现路径: “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三、基本原则: “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相信青年、依靠青年”
第三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
    第一节 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
        一、扩大党在青年群体中的执政基础
        二、注重对青年的引导方式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
        一、强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二、青年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推进青年道德建设
    第三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
        一、服务科学发展是青年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以青年为本
        三、发挥青年在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第四节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论析——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
第四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
    第一节 “把为大局服务和为青年服务结合起来”
        一、“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二、服务青年是党的宗旨在青年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
        一、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二、青年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
    第三节 “竭诚服务青年”
        一、服务青年学习成才
        二、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三、维护青年合法权益
    第四节 案例分析: 在服务青年中赢得青年——以大学青年教师职业获得感生成为例
第五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
    第一节 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
        一、青年人才是最重要战略性资源
        二、“提高青年整体素质”
        三、完善青年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
    第二节 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二、以“人民满意”为衡量标准,持续促进教育公平
        三、以青年成才为终极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第三节 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
        一、树立“多样化人才”和“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
        二、“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
        三、青年的成才路径
    第四节 执政能力与青年干部选拔
        一、青年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二、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三、创新青年干部选拔机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共青团如何以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
第六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
    第一节 “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永恒的青春”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青年学习提高的大课堂
        三、“投身实践是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青年要艰苦奋斗
        三、时代呼唤千千万万青年志愿者
    第三节 “做伟大时代的创业者”
        一、当代青年“生恰逢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青年汲取营养和力量的源泉”
        三、创新思维是青年发展的希望所在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自组织——社会实践主体的新拓展
第七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
    第一节 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
        一、起点: 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二、任务: “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自己”
        三、基点: “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节 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
        一、“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
        二、青年是和平发展的生力军
        三、青年“肩负着开创世界人民美好未来之使命”
    第三节 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
        一、青年交流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视留学工作
        三、构建青年交流的长效机制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国际交流状况论析——以孔子学院为例
第八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青年运动要坚持党的领导
        二、准确把握青年脉搏
        三、优化青年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青年接续奋斗
        二、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
        三、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
    第三节 坚持服务青年,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
        一、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
        二、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
        三、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三)研究现状评论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辨析
        (一)留学人员
        (二)统一战线
        (三)留学人员统战工作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
        (二)列宁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
        (三)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
        (三)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思想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历史考察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49-1956)
        (一)通过政治宣传发表留学人员回国号召
        (二)利用外交手段强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谈判协商
        (三)动员留学人员亲友密切海外联系
        (四)成立专门机构统筹留学人员归国事宜
    二、曲折发展时期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57—1977)
        (一)进行集中的思想政治学习
        (二)开展有步骤的“反修防修”教育
        (三)保护部分归国留学专家
        (四)对回国留学人员进行集中分配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78-1991)
        (一)优化政治环境消除留学人员思想顾虑
        (二)设立专项基金吸引留学人员归国
        (三)成立专门服务机构强化留学人员主体地位
    四、改革开放发展时期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92-2011)
        (一)理顺关系、创新留学人员报国形式
        (二)加大支持力度夯实留学人员服务平台
        (三)鼓励、支持留学人员归国自主创业
    五、十八大以来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2012-)
        (一)完善留学人员归国的政策法规
        (二)积极打造海外留学人才对接平台
        (三)营造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第四章 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政策演进及主要成效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政策的历史演进
        (一)争取动员、资助回国、妥善安置
        (二)一视同仁、红专教育、统一待遇
        (三)保障回国、信任使用、政策吸引
        (四)鼓励回国、为国服务、政策照顾
        (五)发挥作用、重视使用、完善服务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奠定了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亟需的人才基础
        (二)推动了中国高校学科建设及科学技术各领域的快速发展
        (三)形成了留学人员归国创新创业的热潮
第五章 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方法与经验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情感联络的方法
        (二)利益照顾的方法
        (三)民主协商的方法
        (三)理论实践教育法
        (四)显性隐性教育法
        (五)典型示范的方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二)贯彻以人为本、为留学人员服务的理念
        (三)秉承凝集人心、汇集才智、发挥作用的宗旨
        (四)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五)坚持统战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第六章 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基于广州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现状的调研
        (二)基于全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现状的分析
    二、当前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留学人员统战工作认识亟待提高
        (二)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尚不健全
        (三)留学人员思想理论水平有待加强
        (四)留学人员发挥作用的环境有待优化
        (五)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方法创新不足
    三、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面临的外部挑战
        (一)世界人才争夺加剧带来的人才流失及人才移民挑战
        (二)世界多元文化渗透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认同挑战
        (三)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带来的挑战
第七章 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提升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意识和统战工作能力
        (一)准确把握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定位
        (二)着力提升统战干部工作能力水平
    二、建立健全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留学人员组织沟通及协调机制
        (二)建立健全留学人员服务及决策咨询机制
        (三)建立健全留学人员评估选拔及参与机制
    三、强化留学人员文化认同及思想引领
        (一)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增进文化认同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加强教育引导
        (三)以转变观念为主旨提高文化适应力
    四、优化留学人员发挥作用的整体环境
        (一)完善留学人员归国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打造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科研环境
        (三)营造留学人员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
    五、探索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新路径
        (一)树立留学人员统战数据化的思维理念
        (二)构建常态化、法制化的网络统战大格局
        (三)运用统战智慧提升留学人员统战工作艺术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钱学森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钱学森精神的相关概述
    2.1 钱学森生平事迹与学术成就
        2.1.1 钱学森的生平事迹
        2.1.2 钱学森的学术成就
    2.2 钱学森精神的形成背景
        2.2.1 钱学森精神的概念提出
        2.2.2 钱学森精神的形成背景
    2.3 钱学森精神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理论为基点
        2.3.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为主线
第3章 钱学森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3.1 钱学森精神的基本内涵
        3.1.1 忠贞爱国的赤子情怀
        3.1.2 严谨求真的科学品质
        3.1.3 开拓创新的思维意识
        3.1.4 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
    3.2 钱学森精神的主要特征
        3.2.1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
        3.2.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契合
        3.2.3 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贯通
第4章 钱学森精神的时代价值
    4.1 探究钱学森精神的形成背景,为当代教育模式改革提供新思路
        4.1.1 强化国情教育,培养公民的使命感
        4.1.2 重视家庭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熏陶
        4.1.3 改善学校教育,树立民主创新风气
    4.2 突出钱学森精神的时代特色,助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1 宣传钱学森的优秀事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模范
        4.2.2 弘扬钱学森精神的内涵,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支撑
        4.2.3 强调钱学森精神的外化,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功能
    4.3 传承钱学森精神的科学品质,助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
        4.3.1 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前进到老”
        4.3.2 优质学习:“严谨、严肃、严格、严密”
        4.3.3 创新学习:“学术民主,求真创新”
第5章 弘扬钱学森精神的主要路径
    5.1 丰富教育内容,实现钱学森精神的传播层次化
        5.1.1 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灌输钱学森的科学家形象
        5.1.2 学校教育中向学生传授钱学森精神的价值蕴意
        5.1.3 自我教育中主动借鉴钱学森的高尚精神追求
    5.2 建立宣传体系,推动钱学森精神的学习常态化
        5.2.1 推行弘扬钱学森精神的道德准则
        5.2.2 指定弘扬钱学森精神的宣传手段
        5.2.3 组织弘扬钱学森精神的文化活动
    5.3 加强学术研究,促进钱学森精神的研究规范化
        5.3.1 成立钱学森精神研究基地
        5.3.2 组建钱学森精神研究队伍
        5.3.3 专设钱学森精神研究刊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钱学森综合集成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钱学森的研究
        1.2.2 关于综合集成法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综合集成法的酝酿
    2.1 学贯东西的求学经历
        2.1.1 扎实的理论学习
        2.1.2 长期的哲学思维训练
        2.1.3 对系统科学的耳濡目染
    2.2 干锤百炼的工程实践
        2.2.1 留美期间的科研实践
        2.2.2 领导国内国防科研的实践
第三章 综合集成法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及理论特征
    3.1 综合集成法的形成过程
        3.1.1 综合集成法的萌芽
        3.1.2 综合集成法的发展
        3.1.3 综合集成法的成熟
    3.2 综合集成法的主要内容
        3.2.1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
        3.2.2 综合集成研讨厅
        3.2.2.1 建立总体设计部
        3.2.2.2 组织专家群体
        3.2.2.3 建构数学模型
        3.2.2.4 人机对话
    3.3 综合集成法的理论特征
        3.3.1 坚持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
        3.3.2 综合硬系统与软系统求解的普适性
        3.3.3 推进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创新性
第四章 综合集成法在科学研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
    4.1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1.1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1.2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1.3 在军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
        4.2.1 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4.2.1.1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任务
        4.2.1.2 运用“大成智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4.2.2 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4.2.2.1 钱学森基于系统学城市建设思想与“两型”社会
        4.2.2.2 综合集成法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爱国主义元素在钱学森图书馆展陈设计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爱国主义:钱学森图书馆的主体内涵
    (一) 爱国主义释义
    (二) 钱学森图书馆的爱国主义内涵
        1. 爱国是钱学森的核心品质, 是钱学森精神的基石
        2.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钱学森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定位
二、钱学森图书馆展陈设计中的爱国主义元素
    (一) 大纲编制方面, 以爱国主义为基点, 深入刻画人物, 理顺文字与展品的关系
    (二) 展厅布局方面, 以专题设计为依托, 兼顾整体效果, 协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三) 讲解接待方面, 以核心展品为中心, 突出爱国元素, 深化讲解与教育的关系
    (四) 开放运营方面, 以基本陈列为主体, 开设临时展览, 平衡陈列与展览的关系
三、结语

(9)试论钱伟长的科学精神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价值
    1.3 钱伟长研究综述
        1.3.1 钱伟长的生平及教育思想研究
        1.3.2 钱伟长学术思想的研究
        1.3.3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1.4 科学精神的研究综述
        1.4.1 什么是科学精神?
        1.4.2 科学精神的价值
        1.4.3 关于科学精神的研究情况
    1.5 钱伟长科学精神的构成
    1.6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架构
第二章 钱伟长的学术成就及科学精神的根基
    2.1 钱伟长的学术成就
        2.1.1 奇异摄动方法
        2.1.2 环壳理论及其应用
        2.1.3 板壳内禀理论、弹性圆薄板大挠度理论、广义变分原理等之外,其它方面的学术成就
    2.2 钱伟长科学精神的根基——科学报国、强国富民的爱国胸怀
        2.2.1 立志科学救国
        2.2.2 为爱国留学、归国为报国
        2.2.3 与师生谈爱国——先忧后乐
第三章 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3.1 板壳内禀理论研究及博士论文中的创新
    3.2 两个主要学术创新——圆薄板大挠度问题、广义变分原理
        3.2.1 圆薄板大挠度问题
        3.2.2 广义变分原理及其在有限元计算中的应用
    3.3 发展我国力学事业中的创举
        3.3.1 创建力学研究室,参与创办北大力学系、中科院力学所、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
        3.3.2 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学术活动
        3.3.3 筹办理性力学讲习班和相关专题会议
        3.3.4 两个着名学术会议的诞生
    3.4 理念上的创新——钱伟长的创新观
    3.5 科研选题方法的创新
        3.5.1 研究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3.5.2 选择具有创造性的问题
第四章 知行合一的奉献精神
    4.1 钱伟长与上海大学
        4.1.1 事必躬亲,践行教育理念
        4.1.2 爱校爱生、事事亲力亲为
    4.2 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的建所之道
        4.2.1 建所背景和历程
        4.2.2 建所方略和实践
        4.2.3 成功之道: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学术氛围
    4.3 钱伟长与《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
        4.3.1 从无到有、艰难创刊
        4.3.2 屡开先河、快速发展
        4.3.3 影响渐广、与时俱进
第五章 探索真理的求实精神
    5.1 参与制定中国科技史上的第一个规划
    5.2 求学治学恪守求真务实
        5.2.1 谈作弊——杜绝作弊要从端正教育思想入手
        5.2.2 反对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
        5.2.3 科学不能无中生有,亲身实践、贵在务实
    5.3 不迷信权威,敢于追求科学的真理
    5.4 坚持科学发展的“百家争鸣”
    5.5 谈如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章 钱伟长科学精神的溯源及影响
    6.1 钱伟长科学精神的渊源
        6.1.1 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文理交融
        6.1.2 继承和发扬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风格
    6.2 钱伟长科学精神的影响
        6.2.1 科教兴中华、奔走为苍生
        6.2.2 倡导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必须宏观综合平衡
        6.2.3 强调系统工程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2.4 致力地区发展战略和区域规划
第七章 钱伟长科学精神的不懈坚持与可贵之处
    7.1 50 年代的清华之辩——历史给出了答案
    7.2 钱伟长的坚持与改变
    7.3 钱伟长科学精神的可贵之处
第八章 结语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崇高荣誉(论文提纲范文)

四、江泽民亲切看望航天科学奠基人钱学森(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德育功能研究[D]. 苏玉婷. 兰州大学, 2021(02)
  • [2]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D]. 侯燕. 扬州大学, 2019(06)
  •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研究[D]. 张俊.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赵九章[J]. 殷允岭. 时代文学, 2018(03)
  • [5]钱学森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 马晓华. 湖南大学, 2015(03)
  • [6]钱学森综合集成法研究[D]. 凌娟. 长沙理工大学, 2014(08)
  • [7]爱国主义元素在钱学森图书馆展陈设计中的运用[J]. 汪长明. 中国纪念馆研究, 2013(02)
  • [8]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以钱学森图书馆为例[J]. 汪长明,荣正通. 齐鲁艺苑, 2013(02)
  • [9]试论钱伟长的科学精神及其影响[D]. 陈然. 上海大学, 2012(02)
  • [10]崇高荣誉[J]. 奚启新. 今日科苑, 2012(08)

标签:;  ;  ;  ;  ;  

江泽民亲切拜会航天科学创始人钱学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