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年铅锌市场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琴[1](2018)在《国有资源型企业并购绩效研究 ——以驰宏锌锗为例》文中指出我国资源型企业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采矿等。国有资源型企业是由国有资本控制的从事于资源行业的企业。资源型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经济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国有资本对于石油、煤炭等战略型行业保持着绝对控制,对于有色金属等关键领域保持着较强控制,国有企业在我国资源行业中具有绝对优势,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整个资源行业的并购较为频繁,因此,研究国有资源型企业的并购状况对研究我国资源型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资源型企业长期以来行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因为过度和集中进入,导致产能过剩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能退出机制不畅;商业模式难以提升;原料自给率低,依赖进口,受国际价格影响大;受资源出口国政策、法律等影响,进口资源面临不确定因素,对资源的控制力不强。生产技术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随着国家环境标准不断提高,资源型企业面临的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进入“十三五”时期,资源型企业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压力。矿产是资源型企业的核心资产,因此通过不断并购资源进行外延式扩张,是资源型企业的传统发展路径。驰宏锌锗在“十二五”期间,确立了“百亿弛宏、国际标杆”的战略愿景,先后进行了8次并购,8次并购成交对价约为68亿元。2011年到2015年,驰宏锌锗总资产迅速从92亿元增加到334.9亿元,公司通过并购不断扩张。这8次并购中,就并购公司和被并购公司的关系而言,有关联和非关联并购;就并购区域而言,有国内和国外并购;并购有不同的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和“现金+股权”的不同支付方式;就并购公司的财务情况而言,有财务状况好的,也有财务状况较差的;并购有对子公司的剩余股权收购,也有对非子公司的并购;并购资产有的已正常经营,有的还处于探矿阶段,探矿前景不确定;有高溢价和低溢价;并购后的资产有的能正常经营,有的并购资产因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而发生减值。总之,驰宏锌锗大规模集中的不同类型并购,是研究国有资源型企业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典型,有助于分析各种不同因素对国有资源型并购绩效的影响。同时,研究“十二五”时期驰宏锌锗并购绩效以及产能过剩机制的形成,为“十三五”时期资源型企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以后的并购整合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本文对于驰宏锌锗绩效的研究分为短期绩效研究和长期绩效研究。通过事件研究法CAR(累积超额收益率)分析公司短期绩效。通过BHAR(购买并持有超额收益)和财务指标法研究公司长期绩效。研究发现,公司在“十二五”时期的并购对短期绩效有正的影响,但并购后,公司的长期绩效较差。就CAR(累积超额收益率)指标而言,并购对公司的短期绩效有正的影响,非关联并购较关联并购更被市场看好,国外并购较国内并购更被市场看好,子公司剩余股权收购较非子公司收购更被市场看好。就BHAR(购买并持有超额收益)指标而言,相比于还处于探矿阶段的被并购公司,并购已投产的被并购公司后其并购绩效更好。被并购公司已盈利,相比于还未盈利的被并购公司,其并购更被市场看好。关联并购的并购绩效好于非关联并购的并购绩效。国内并购绩效好于国外并购绩效。并购后未发生资产减值的并购,其并购较发生减值的并购更被市场看好。最后结合各项财务指标分析,发现影响公司的并购绩效的因素有宏观经济因素、政策因素、被并购公司探矿情况和财务状况等,因此,资源型企业在以后的并购中应该着重关注这些方面的风险。
刘巍[2](2016)在《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和铅元素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过去十几年间,中国铅酸蓄电池产量和消费量迅速增长,促进了铅工业的蓬勃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铅污染事件,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本研究以铅酸蓄电池行业为切入点,研究了铅酸蓄电池产业链铅的利用效率和铅排放动态变化规律,系统评价了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揭示中国社会经济系统铅流量和存量动态演化并分析未来情景,提出了中国铅资源管理和铅污染控制的技术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行业研究层面,调研了铅酸蓄电池产业链80余家企业,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从铅生产到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全过程动态铅产排系数,研究了铅酸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铅排放时空变化,定量分析了清洁生产和污染控制水平提升的铅减排效果。研究表明,20002014年,铅酸蓄电池行业平均铅利用效率从93.6%提升到97.3%;再生铅行业平均铅回收率从83.3%提升到94.2%。2011年以来的国家持续的重金属污染整治扭转了相关行业铅排放继续上升的趋势。在产品层面,以近年用量增长最快的电动自行车动力铅酸蓄电池为对象,建立了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分析了从原材料生产、电池生产、运输、使用和废旧铅酸蓄电池及含铅废物回收处理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精铅等原材料生产是资源消耗类环境影响的主要贡献者;电池使用阶段的电耗是能源相关影响的主要贡献者;废旧铅酸蓄电池和含铅废物回收再生铅和塑料可抵消大部分原材料生产的环境影响。与传统铅锑镉外化成工艺相比,无镉内化成技术可减少53%镉排放,从而能减少电池1021%的全生命周期人体和生态毒性潜值。在国家层面,搭建了国家层面铅元素流动态分析模型,分析了中国社会经济系统铅流量、存量动态演化。20002014年,中国社会经济系统中铅使用存量从153万t增加到1198万t,其中铅酸蓄电池中铅使用存量占7577%,是全社会铅使用存量增加的驱动力。19902014年,中国人均铅使用存量从0.70 kg/人增加到8.7kg/人。在情景分析环节,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模拟了20152030年中国铅酸蓄电池铅使用存量变化情景。基于使用存量驱动模型,分析了铅酸蓄电池行业及社会经济系统铅的需求量。情景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铅需求量将出现明显的增速放缓甚至减少,铅资源供大于求进一步加剧。冗余的铅资源将在精铅矿和废旧铅酸蓄电池中积累,2030年这部分冗余量将达到铅使用存量的2.23.8倍。
熊元彬[3](2015)在《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研究(1851-1938)》文中认为中国幅员辽阔,手工行业众多,各地差异性较大,社会经济存在着多元结构。由于东中部不仅属产棉、缫丝区,而且在手工行业中又最为典型,因而自然比多山多雨、少田少地的云贵手工业更为凸显,以致在研究区域上,学界往往侧重于东中部等手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在研究行业上又自然以棉纺织、缫丝业为主。即使在宏观的研究论着中,有关云贵手工业的内容也几乎只是稍有涉及而已,并运用东中部通商口岸统计的资料进行阐述,从而无意间忽视了云贵等地手工业在整个近代中国手工业中的地位和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及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自身的兴起及其变动过程。文章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融为一体和云贵特殊的自然和历史环境,适度地借鉴发展经济学中的“适合技术”和区域经济中的联动与整合,以及山地经济等理论,从微观与宏观、静态与动态两组耦合关系,将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融入到整个中国及世界贸易的过程中,通过相对长时间段的连续考察,探讨了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原料及市场等方面的变化。主要回答了云贵高原在多山多雨、少田少地、交通不便、产棉甚少、经济基础较差的特殊情况下,其近代手工业是如何兴起与变动的?手工原料及其半成品又是如何与外地进行联动与整合的?在经营手工原料及半成品的商人当中,他们又是如何经营的?政府在推动手工业的变动过程中又有何表现?以及在19世纪80年代云贵近代工业化启动至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之前,云贵的商路又有何变化?工业化及商路的变化又对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及其经济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就全文的发展脉络来看,文章以1851年两广商人开始将英国机制洋纱转销云贵和鸦片对客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吸引为切入点,围绕“资源→商人(联动市场与整合资源的中介)→市场”这条主线进行展开,在肯定鸦片对人们身心健康及社会都有着不可争辩的负面影响的前提下,结合国内外特殊的历史环境,运用经济地理将云贵与东中部等地进行一定的比较研究。如对于同属西南的成渝而言,由于成渝不仅属产棉区,纺织基础较好,机制洋纱的输入晚于云贵,而且在输入的洋货中,最先是以消费品的方式从机制洋布输入的,而棉料尚须仰给于外地的云贵则是以原料的方式最先输入洋纱,而后输入洋布。不仅如此,即使是在同属云贵高原的云贵两省中,由于贵州属内陆省份,交通不及云南便利,棉料的输入相对不易,政府为弥补棉料的不足,以致贵州植棉业和蚕桑业的兴起都早于云南。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兴起及其变动是由特殊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近代以来,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强推和云贵高原周边地区相继开埠的一系列带动下,以及在中国尚需进口鸦片而云贵又正好适宜于鸦片种植的特殊时空下,云贵高原与国内外市场之间的联动得以增强,资源整合度也得以相对提高。其中,在联动与整合的方式上,从政府主导型的“滇粤铜盐互易”转变成了受国内外市场自身需求所致的“大锡出口”贸易。在联动与整合的内容上,也从传统的棉料及布疋基本“都仰给与外省”的单线贸易转变成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改贩洋纱入(滇)黔以易鸦片”的双向贸易,从而使机制洋纱以原料的方式与传统的手工织布操作相结合,开启了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1883和1886年,云贵两省矿务招商局的相继成立,标志着云贵近代工业化的开始,继而进一步推动了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发展。作为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兴起的带动因子,鸦片的种植与推广,不是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在世界鸦片、洋纱等各种贸易外力的直接驱动和内部比较利益强有的吸力下,从而使鸦片在财源甚少,但又恰好适宜于鸦片种植的云贵高原得以广泛种植和推广,继而使客商不惧爬山涉水及匪徒的劫财,纷纷而至,不仅将质优价廉的机制洋纱等手工原料及其技术、工具等输入至云贵,以赊购或转卖的方式给手工业生产者,而且还将该地的手工业原料及其半成品转销于外地市场,使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在世界工业化原料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拉力和在以商人为中介的推力下,加强了云贵与外地的联动与整合。民国政府成立后,取消了清政府长期以来对云贵的“协济”,并继承清政府的禁烟政策,致使云贵在财政本已极为困乏的严峻形势下,顿时又失去了两大财源,因而在中央鞭长莫及和财源匮乏的多重影响下,云贵军阀采取了“寓禁于征”的鸦片政策,使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继续在鸦片贸易的带动下与国内外保持着联动与整合的关系。但是,]938年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坐镇西南,对云贵进行强有力的直接控制,全面实行严种、严吸、严运的鸦片政策,从而中断了洋纱以易鸦片的这种双向贸易,使云贵与国内外的市场大为萎缩,继而使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转变成了一种一切围绕战争所需进行生产的战时手工业。结合国内外市场和云贵本地的经济地理条件,加强对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及民族经济之问联动与整合复杂关系的专门研究,不仅有益手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打破省级行政区划,明确不同区域间的功能定位,而且还有助于加深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认识,以及为当今云贵与东中部的联动与整合,和云贵与东南亚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发挥区域问的资源互补优势。此外,本文从手工业自身的变动出发,界定了近代手工业的起点,为研究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变动提供了新的线索,即在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较差的情况下,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是在机制洋纱与鸦片双向贸易的共同作用下兴起的,它与中国尚需进口鸦片而产棉甚少的云贵又正好适宜于鸦片种植,继而以易洋纱的这种特殊时空紧密相连。
贾着红[4](2011)在《现代铅锌冶炼厂建设项目后评价》文中指出铅锌金属产业在我国有色金属发展中占很大的比重。现在铅锌冶炼工厂在不断建设,冶炼能力不断增加,这些项目建设都严格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实施,在项目报批前都要做可行性研究分析,分析结果一般都很好,利润率都在12~15%,投资回收期一般在5~8年,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势力;但目前实际生产运行的铅锌冶炼企业利润率普遍很低,一般在不超过5%,多数在1~3%,甚至1%左右,企业艰难度日,两者偏差很大。通过实际冶炼企业生产成本分析,与可研对比,产生巨大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精矿原料价格的巨大偏差。由于我们冶炼能力发展过快,矿山原料供给不足,已经把原来矿山—冶炼一体的企业结构改变,很多矿山原料提高价格就可以轻松获得巨额利润,整个铅锌产业的利润分配有原来的基本均衡,向矿山企业严整倾斜,因此冶炼企业冶炼加工空间极度压缩。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根本出路是调整矿山和冶炼结构,但者很艰难,需要国家层面的调控。比较现实和容易做到的是在项目建设中就必须加强管理,优化结构,为以后生产打造很好的经营条件,减少成本;同时合理优化项目结构,满足主体生产建设项目,也要做好循环经济的综合回收工程内容,以提高整个冶炼项目的综合回收能力,靠回收杂质元素增加副产品,综合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合理的经济效益。
刘博[5](2010)在《基夫赛特炼铅项目技术经济分析》文中提出技术经济评价是对拟建项目技术上、经济上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其目的是为了给投资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银行贷款、合作者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对于一个好项目而言,除具备技术上的先进性外,其经济合理性及所能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项目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本文首先对该调研公司外部市场环境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来分析预测了金属铅在未来的需求量及价格,得出了未来几年铅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的结论。其次从产品内部环境分析来看,该调研公司生产的金属铅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原料供应的优势、产品质量的优势、产品成本的优势及销售优势。通过分析,可以认为对铅生产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是较为适合的,因此提出了可行的技术方案,即利用该调研公司的技术优势,引进哈萨克斯坦基夫赛特直接炼铅技术进行改造。通过对改造的技术方案进行研究分析,运用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方案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项目的各项指标都在可行范围内。最后得出结论:即在该调研公司现有条件下,有必要对现有铅生产装置进行扩能改造,以建立铅锌联合冶炼循环经济产业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陈进[6](2010)在《基于混沌理论的铅锌市场演化规律与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铅锌生产与消费的高速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预计未来我国铅锌消费仍将高速增长,产消矛盾还将扩大。目前急需对国内外铅锌市场规律进行研究,分析铅锌工业新形势,并评价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程度,建立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为此,本文开展了如下内容的研究:(1)对国内外铅锌资源和铅锌市场进行了详细地调查,摸清了目前铅锌金属资源储量,估算了铅锌工业资源保证年限,并分析了LME(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铅锌价格走势和演化特征,研究了铅锌工业产量变化新趋势。同时调查了国内外再生铅锌金属生产状况,并得出了我国再生金属产业所存在的差距。对我国铅锌工业原料供应、冶炼能力和矿山采选生产能力等进行全面了分析,探讨了我国铅锌工业所存在的问题。(2)构建了铅锌工业市场演化规律的混沌理论框架,对铅锌市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铅锌市场价格演化、产量增减和消费量变化具有类周期性,均存在混沌现象。铅锌市场演化规律和特征是:铅市场演化的类周期相对短,变化幅度小,锌市场演化的类周期稍长,变化幅度大,锌市场的演化过程比铅市场复杂。(3)采用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对LME铅锌价格进行了预测,用灰色混沌理论建立了铅锌工业产量与消费量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近期LME铅锌价格将有一定的下降;未来世界铅锌金属将出现短缺,且锌金属短缺比铅金属短缺严重;未来国内铅金属生产将出现过剩,而且越来越严重,锌金属生产与消费基本平衡。(4)对我国铅锌金属产量、矿山产量和再生铅锌产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铅精矿将出现严重短缺,锌工业精矿短缺程度比铅工业略好,但精矿资源短缺将会长期存在。(5)研究了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13个影响因素,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分析和预测了1990-2010年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度。研究结果显示,1999年前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度比较差,1999-2006年可持续发展持续向好,但随着我国资源保证程度下降、对国外精矿资源依赖程度增加和冶炼能力的过度扩张,我国铅工业可持续发展度将下降,前景并不乐观。总体上分析,我国锌工业可持续发展程度比铅工业好。(6)首次建立了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该系统不仅可对前期铅锌工业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而且可以对后期发展作出正确的预测,对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云南驰宏锌锗股份公司铅锌资源储量和生产数据,建立了云南驰宏锌锗股份公司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用该系统可评价铅锌企业制定规划的合理性。(7)总结分析了我国铅锌工业市场所存在的问题,根据研究和预测结果,提出了实现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邓昕[7](2008)在《铅锌市场分析和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全球和国内铅锌市场价格表现、全球和中国铅锌市场的分析;对影响铅锌市场价格的因素、影响铅锌金属市场动态的几个主要因素分析;同时以典型企业作为样本,从行业角度分析铅锌未来市场状况。本文从第一章开始着重介绍文章背景和研究的方向;第二章主要以详实的数据分析全球和中国的铅锌资源储量;第三章分析国际和国内铅锌金属的市场运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第四章以数据结合理论的方式着重分析铅锌金属市场,第五章以SWOT方法分析典型样本公司;第六章是结合前几章的分析状况,对铅锌市场的未来状况做出结论。全球铅锌行业的良好市场行情将继续维持下去。随着全球铅锌资源量的继续减少,工业需求的继续增大,未来全球铅锌的紧缺是必然的。未来几年内,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铅锌金属生产和消费国,中国的动向将决定全球铅锌市场的动态。
陈进,吴爱祥,王洪武[8](2007)在《世界铅锌市场的混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LME(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自1970年的铅锌价格进行了调查分析,采用混沌理论研究了世界铅锌市场规律.计算得出,铅市场和锌市场演化的最大Lyapunov指数均大于零,表明世界铅锌市场发展具有混沌特性;铅市场演化的分维数和最大Lyapunov指数均比锌市场小,表明国际锌市场变化过程比铅市场复杂.通过确定性检验,证明铅锌市场的复杂变化是其内在动力学机制演化的结果.对铅锌市场变化数据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出世界铅市场演化周期是8.27年,锌市场变化周期是8.93年.研究结果显示,对铅锌市场价格数据重构相空间以后,市场变化的细微差别被放大,混沌理论能充分揭示世界铅锌市场的内在演化规律.
唐玉龙[9](2005)在《株冶火炬公司锌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株冶火炬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骨干企业,也是中国锌冶炼工业的龙头企业,公司生产的热镀锌合金占据了国内40%以上的市场份额。近两年来,国内外锌价大幅度上涨,株冶火炬公司主导产品锌系列产品产销量稳步增加,主营业务收入也大幅度增长,然而其盈利却徘徊不前,2005年上半年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反而略有减少。 本文运用现代营销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锌产品市场和株冶火炬公司所处的市场营销环境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同时对株冶火炬公司目前实施的营销策略和采用的营销模式进行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旨在发现其问题点和闪光点,并以诊断分析结果为依据,对株冶火炬公司锌产品现行销营策略进行优化。通过研究,也希望本文能为中国锌冶炼企业营销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本文第一章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对市场营销理论进行了综述;本文第二章从中国锌冶炼工业在全球所处地位、锌市场供需状况、国内锌消费结构、锌市场竞争格局和锌产品市场竞争特点五个方面对锌产品市场进行了分析,且着重点在于国内锌产品市场分析;第三章从管理决策的角度,对株冶火炬公司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明确其营销环境中所蕴含的机会和威胁,明晰株冶火炬公司营销中的优劣势,找出其核心竞争力,以利用机会而规避风险,以扬长去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第四章从产品、价格和渠道三个方面对株冶火炬公司营销策略进行了诊断;第五章根据诊断结果,对株冶火炬公司锌产品现行营销策略进行了优化。
殷永平[10](2005)在《铅精矿进口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资源短缺是我国众多行业的发展瓶颈,铅冶炼行业就是其中代表之一。我国消耗的铅精矿需要大量进口,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由于铅精矿产品本身的特性以及市场结构特征决定其进口定价问题十分复杂且敏感,对铅精矿进口定价方法及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铅精矿进口市场结构、进口定价影响因素、定价方式及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性地研究。论文详细分析了铅精矿和金属铅的国际及国内市场供求状况,指出了铅精矿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并存的市场特征。而后对铅精矿定价的各种决定因素、定价方式及表现形式进行了逐一论述。指出了铅精矿进口定价的特殊性,阐述了铅精矿进口定价常见的三种主要定价方式(铅精矿固定价格定价方式、铅精矿固定费用和回收率定价方式、铅精矿滑动定价方式)。设计了铅精矿进口定价的工作流程,最后归纳出铅精矿进口价格的测算公式,并分别研究了不同定价方式下的风险来源及控制方法。 论文重点研究铅精矿进口定价过程及铅精矿进口价格计算方法。
二、2004年铅锌市场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年铅锌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资源型企业并购绩效研究 ——以驰宏锌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并购相关文献综述和理论 |
第一节 并购相关文献综述 |
一、并购动因 |
二、并购对绩效的影响 |
三、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并购相关理论 |
一、规模经济 |
二、并购效率动因 |
三、范围经济动因 |
四、资源配置理论 |
五、协同效应假说 |
第三节 并购绩效研究方法 |
一、事件研究法 |
二、会计研究法 |
第三章 资源型企业并购状况 |
第一节 资源型企业的行业概况 |
第二节 资源型企业的并购状况 |
第四章 驰宏锌锗并购案例介绍 |
第一节 驰宏锌锗介绍 |
一、行业概况 |
二、公司基本概况 |
第二节 并购历程 |
一、并购大兴安岭云冶矿业、永昌铅锌、云南澜沧铅矿 |
二、并购大兴安岭金欣矿业 |
三、并购荣达矿业51%股权、D铜矿、扬帆矿业、亚马逊矿业、温尔塞弛宏矿业呼伦贝尔弛宏 |
四、并购荣达矿业49%股权 |
第三节 并购历程总结 |
第五章 驰宏锌锗并购绩效分析 |
第一节 并购短期绩效分析 |
一、并购短期绩效表现 |
二、短期绩效相关因素分析 |
三、短期绩效总结 |
第二节 并购长期绩效分析 |
一、BHAR分析 |
二、财务指标分析 |
三、长期绩效总结 |
第六章 并购带来的影响及并购绩效影响因素 |
第一节 并购带来的负面影响 |
一、大规模并购整合,财务风险过高 |
二、被并方财务状况较差,影响自身经营 |
三、并购资产处于探矿阶段,短期内不能给公司带来效益 |
四、新行业规范使并购资产减值,公司大幅亏损 |
五、多次跨国并购,海外经营面临风险 |
第二节 并购带来的正面影响 |
一、不断并购资源,提高资源自给率 |
二、消除潜在同业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 |
三、构建完整产业链,推进纵向一体化 |
第三节 并购绩效影响因素 |
一、宏观经济因素 |
二、政策因素 |
三、标的选择 |
四、探矿不确定因素 |
五、财务因素 |
第七章 案例分析结论及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规避宏观经济风险 |
二、规避政策风险 |
三、规避探矿不确定风险 |
四、重视被并购公司的财务状况 |
五、着力推进转型升级 |
六、强化融资管理,实现产融结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研究成果 |
(2)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和铅元素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铅污染源分析 |
1.1.2 铅酸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 |
1.1.3 铅酸蓄电池行业污染控制 |
1.2 研究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铅酸蓄电池系统产排污系数测算 |
2.1.1 产排污系数相关概念 |
2.1.2 国内外铅酸蓄电池系统产排污系数研究 |
2.1.3 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
2.2 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评价 |
2.2.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概述 |
2.2.2 国内外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进展 |
2.2.3 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
2.3 铅元素流分析 |
2.3.1 元素流分析方法 |
2.3.2 国内外铅元素流研究进展 |
2.3.3 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
第3章 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铅排放时空变化 |
3.1 铅酸蓄电池行业铅排放时空变化 |
3.1.1 铅酸蓄电池生产工艺和产排污节点 |
3.1.2 2000~2014 年铅酸蓄电池行业铅产排系数测算 |
3.1.3 2000~2014 年铅酸蓄电池行业铅排放变化 |
3.1.4 2000~2014 年省际层面铅酸蓄电池行业铅排放变化 |
3.2 再生铅行业铅排放时空变化 |
3.2.1 再生铅冶炼工艺和产排污节点 |
3.2.2 2000~2014 年再生铅行业铅产排系数测算 |
3.2.3 2000~2014 年再生铅行业铅排放变化 |
3.2.4 2000~2014 年省际层面再生铅行业铅排放变化 |
3.3 清洁生产和污染控制水平提升的铅污染减排分析 |
3.3.1 主要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 |
3.3.2 铅污染减排分析 |
3.4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
3.4.1 存在的问题 |
3.4.2 改进措施 |
3.5 小结 |
第4章 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
4.1 目标和范围定义 |
4.2 清单分析 |
4.2.1 原材料生产 |
4.2.2 电池生产 |
4.2.3 电池运输 |
4.2.4 电池使用 |
4.2.5 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 |
4.2.6 生命周期排放清单 |
4.3 环境影响评价 |
4.4 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评价结果 |
4.4.1 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
4.4.2 资源与能源消耗 |
4.4.3 一般环境影响 |
4.4.4 人体和生态毒性 |
4.4.5 灵敏度分析 |
4.5 无镉内化成工艺技术环境效益分析 |
4.5.1 无镉内化成技术工艺发展 |
4.5.2 数据收集和处理 |
4.5.3 内外化成工艺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对比分析 |
4.6 电池修复技术环境效益分析 |
4.6.1 电池修复技术 |
4.6.2 数据收集和处理 |
4.6.3 修复前后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对比分析 |
4.7 改善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建议 |
4.8 小结 |
第5章 2000~2014 年中国社会经济系统铅流量和存量分析 |
5.1 铅元素分析方法 |
5.1.1 系统边界和分析模型 |
5.1.2 流量和存量分类 |
5.1.3 流量核算 |
5.1.4 存量核算 |
5.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5.2.1 含铅产品产量和铅消费量 |
5.2.2 铅生产和消费过程的铅损失率及产排污系数 |
5.2.3 含铅产品的铅含量 |
5.2.4 含铅产品进出口量 |
5.2.5 含铅终端产品的服务年限 |
5.3 2000~2014 年铅流量及其结构变化 |
5.3.1 铅生产量、消费量及其结构变化 |
5.3.2 铅进出口量及其结构变化 |
5.3.3 铅损失量及其结构变化 |
5.4 2000~2014 年铅存量及结构变化 |
5.4.1 铅矿储量、精铅矿和精铅库存 |
5.4.2 铅使用存量 |
5.4.3 铅酸蓄电池中铅使用存量 |
5.4.4 铅损失存量 |
5.5 铅流量和存量的不确定性分析 |
5.5.1 数据质量分析 |
5.5.2 铅消费结构对铅使用存量和损失流量的影响 |
5.5.3 产品服务年限及分布对铅使用存量和报废流量的影响 |
5.6 小结 |
第6章 2015~2030 年中国铅使用存量与供求情景分析 |
6.1 物质流情景分析模型 |
6.2 2015~2030 年中国铅使用存量及铅需求量情景分析 |
6.2.1 铅酸蓄电池及其中铅使用存量 |
6.2.2 铅酸蓄电池行业铅需求量 |
6.2.3 中国铅需求量和铅使用存量 |
6.3 2015~2030 年中国铅供应模式情景分析 |
6.3.1 原生铅产量 |
6.3.2 再生铅产量 |
6.3.3 铅供应模式分析 |
6.4 2015~2030 年中国铅流量和存量情景分析 |
6.4.1 铅排放和损失量 |
6.4.2 铅流量和存量 |
6.4.3 资源环境政策建议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研究(1851-193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
(一) 选题缘起 |
(二) 研究方法与资料的运用 |
二、学界的研究现状与主要分歧 |
(一) 国内学界对近代中国手工业的宏观研究 |
(二) 国内学界对近代中国手工业的区域和行业性研究 |
(三) 海外学界对中国近代手工业的研究 |
(四) 学界对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调查和研究 |
(五) 学界的主要观点及其问题 |
三、文章的内容及其结构安排 |
(一) 文章的主旨、主线及重点、难点、创新 |
(二) 文章的篇章结构及其大致内容 |
四、文章相关概念的辨析及界定 |
(一) “工厂”与“手工业”概念的阐述 |
(二) “云贵高原”空间及其“近代”时间的界定 |
(三) “近代工业”与“近代手工业”内涵的辨析 |
(四) “市场联动”与“资源整合”理论的诠释 |
第一章 云贵高原传统手工业的变与不变 |
第一节 传统棉纺织业 |
一、棉纺织原料的来源 |
二、棉纺织生产及其市场 |
三、蚕桑业的兴起及其发展 |
第二节 冶矿业的开采及其市场 |
一、云贵冶矿业的开采 |
二、矿业资源对客民的吸引及其影响 |
三、矿产的销售及其市场 |
第三节 其它特色手工业及商贸的变动 |
一、其它特色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
二、客商对云贵手工业的带动及本地商人的成长 |
三、传统贸易的联动与整合 |
第二章 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兴起 |
第一节 鸦片与机制洋纱的整合及客商与市场的联动 |
一、带动因子:鸦片种植与近代商人的成长 |
二、市场联动:鸦片贸易与外地市场及客商的关系 |
三、资源整合:“改贩洋纱入(滇)黔以易鸦片”的双向贸易 |
第二节 机制洋纱的输入与云贵高原手工业的变动 |
一、“土纱业中引起了一个革命”:机制洋纱对传统棉料来源的取代及其影响 |
二、机制洋纱的助推:织布业的发展与不足 |
三、同床异变:云贵与成渝近代棉纺织兴起与变动的差异 |
第三章 工业化的兴起与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发展 |
第一节 近代化工厂的创办 |
一、政府主导型:机械化工厂的创办 |
二、商人自动型:民营企业的创办 |
三、政府与商人联合型:集资创办的新式工业 |
第二节 手工业与工业化的相互影响 |
一、机器生产对手工业的带动作用 |
二、新式手工业的兴起及其发展 |
三、手工业专业区的传承与变动 |
四、手工工具及技艺的相对提高与不足 |
第三节 工业化背景下经济的变化 |
一、并存中的发展:传统集市的转型与新兴市镇的出现 |
二、商品化的相对提高与不足 |
三、资金及新型人才的缺乏及其影响 |
第四节 云贵高原典型手工业的传承与变动 |
一、云贵高原动物资源的利用:皮毛制革业的生产及其市场 |
二、云贵高原植物资源的开发:制茶业的生产及其市场 |
三、食品加工业的传承与变动:酿酒业与制糖业的发展 |
第四章 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市场联动与资源整合 |
第一节 列强在联动与整合中的表现 |
一、外向的投入:列强资金与技术的投入及其影响 |
二、市场的占领:列强机制工业品向云贵高原的倾销及其影响 |
三、资源的掠夺:列强对云贵高原工业资源的占领及其影响 |
第二节 边陲贸易的发展与商贸中心的形成 |
一、国外市场:云贵高原边陲贸易的变动及其影响 |
二、中心市场:云贵高原商贸中心的形成及对手工业的影响 |
三、国内市场:区域问工业原料及半成品的整合 |
第三节 联动与整合中商路的变迁及其影响 |
一、人力桥梁:交通不便下马帮的作用及其影响 |
二、口岸联动:云南及云贵周边商埠对云贵手工业的影响 |
三、新旧联动:传统商路的变动与新型商路的出现及其影响 |
第五章 政府与商人在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表现及作用 |
第一节 政府与商人的引领及手工业的发展 |
一、棉纺、染织的倡导及其影响 |
二、蚕桑业的鼓励及其影响 |
三、其它手工业的推动 |
第二节 商帮、商号的发展及对手工业的推动 |
一、商帮、商号的形成及其发展 |
二、商帮、商号在市场联动与资源整合中的运作 |
第六章 云贵高原近代于工业与经济社会的变迁 |
第一节 手工业与经济结构的变动 |
一、女性工人的出现及其影响 |
二、人口变动对手工业的影响 |
三、组织变迁:传统经营组织与经营体制的多样化 |
第二节 手工业与社会风尚习俗的联动 |
一、消费观念的变革:奢侈化与传统勤俭之风的并存 |
二、生活方式的变动:社会习俗的变与不变 |
第三节 手工业与消费结构的多元化 |
一、西式服饰与“:土式”服饰的并存 |
二、中西合璧式建筑与新旧式交通的并存 |
结语 |
一、云贵高近代原手工业的特点 |
二、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启示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4)现代铅锌冶炼厂建设项目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概述 |
2 建设铅锌项目的基本条件要求 |
2.1 我国铅锌冶炼行业情况简介 |
2.2 国家铅锌发展政策及发展规划分析 |
2.3 铅锌冶炼精矿原料和布局分析 |
2.4 建设铅锌冶炼项目客观因素分析结果 |
3 某些项目的可研报告结果和实际运行效果介绍 |
3.1 项目可行性研究结果利润率普遍较高 |
3.2 生产工厂实际运行经济效益普遍偏低 |
4 可行性研究结果和实际运行经营偏差分析 |
4.1 可行性研究成本构成和利润分析 |
4.2 实际生产运行成本分析 |
4.3 铅锌冶金发展变化对利润分配的影响分析 |
5 铅锌冶炼项目建设管理对生产成本影响分析 |
5.1 不同装备水平成本影响实例 |
5.2 生产成本因素对对项目建设的影响分析 |
6 确保现代铅锌冶炼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分析 |
6.1 充足的自给原料是保证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基础 |
6.2 做好冶炼综合回收扩大经济效益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夫赛特炼铅项目技术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铅金属产品的产业政策 |
1.1.2 铅金属产品的发展现状 |
1.1.3 铅金属的相关生产环境要素 |
1.1.4 调研公司概况 |
1.2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1.3 本论文的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技术经济分析的特点和原则 |
2.1.1 技术经济分析的特点 |
2.1.2 技术经济分析的原则 |
2.2 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
2.2.1 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
2.2.2 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 |
2.3 技术经济指标及其分类 |
2.4 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 |
2.4.1 项目的投资估算 |
2.4.2 项目财务基础数据估算 |
2.4.3 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
2.5 文献综述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铅的生产与消费现状及市场预测 |
3.1 金属铅的生产和用途 |
3.2 世界金属铅的生产与消费现状 |
3.2.1 世界金属铅生产情况 |
3.2.2 世界金属铅消费情况 |
3.2.3 世界金属铅贸易情况 |
3.3 国内生产与消费现状 |
3.3.1 国内金属铅生产情况 |
3.3.2 国内金属铅消费情况 |
3.3.3 国内金属铅贸易情况 |
3.4 未来全球金属铅市场展望 |
3.4.1 中国国内金属铅市场分析 |
3.4.2 中国金属铅进出口情况 |
3.4.3 西方消费因素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夫赛特炼铅项目技术分析 |
4.1 现代铅冶炼方法概述 |
4.1.1 直接炼铅技术比较 |
4.1.2 基夫赛特炼铅技术特点 |
4.1.3 基夫赛特炼铅基本流程 |
4.2 项目的原料组成及其特性 |
4.3 项目的产品结构及其特性 |
4.4 项目技术方案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4.4.1 项目技术方案 |
4.4.2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4.4.3 项目的主要优势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夫赛特炼铅项目经济分析 |
5.1 实施细则 |
5.1.1 工程概况 |
5.1.2 投资范围及内容 |
5.1.3 编制依据 |
5.2 投资概算 |
5.2.1 投资构成 |
5.2.2 流动资金估算 |
5.2.3 项目总投资 |
5.2.4 资金筹措 |
5.3 财务评价 |
5.3.1 计算原则与依据 |
5.3.2 成本费用计算 |
5.3.3 财务分析 |
5.3.4 不确定分析 |
5.3.5 综合技术经济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总投资估算表 |
附录2 综合投资估算表 |
附录3 总成本费用计算表 |
附录4 损益计算表 |
附录5 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
附录6 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及目录 |
(6)基于混沌理论的铅锌市场演化规律与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市场规律的非线性研究理论与方法 |
1.2.2 资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1.2.3 国内外铅锌工业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 |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国内外铅锌工业发展状况 |
2.1 前言 |
2.2 世界和我国铅锌资源状况 |
2.2.1 世界铅锌资源概况 |
2.2.2 我国铅锌资源概况 |
2.3 世界铅锌工业发展状况 |
2.3.1 世界铅锌生产概况 |
2.3.2 世界铅锌市场演化 |
2.3.3 世界再生铅锌市场分析 |
2.3.4 世界铅锌消费结构 |
2.4 我国铅锌工业发展状况 |
2.4.1 我国铅锌生产概述 |
2.4.2 我国铅锌市场演化 |
2.4.3 我国再生铅锌市场分析 |
2.4.4 我国铅锌消费结构 |
2.5 铅锌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铅锌市场的非线性混沌研究 |
3.1 前言 |
3.2 铅锌市场混沌研究理论体系 |
3.2.1 混沌动力学基础理论 |
3.2.2 铅锌市场演化的时间序列重构相空间 |
3.2.3 铅锌市场演化的动力系统维数 |
3.2.4 铅锌市场演化规律的混沌识别 |
3.2.5 铅锌市场演化的确定性检验 |
3.2.6 相空间最邻近点距离演变 |
3.2.7 铅锌市场演化类周期 |
3.3 世界铅锌市场演化规律研究 |
3.3.1 世界铅锌价格演化规律 |
3.3.2 世界铅锌金属生产的演化规律 |
3.3.3 世界铅锌消费市场的演化规律 |
3.4 我国铅锌市场演化规律 |
3.4.1 我国铅锌金属价格的演化规律 |
3.4.2 我国铅锌金属生产的演化规律 |
3.4.3 我国铅锌消费市场的演化规律 |
3.5 铅锌市场演化规律的综合分析 |
3.5.1 我国与世界铅锌市场演化规律的对比分析 |
3.5.2 铅锌市场演化产生混沌的必然性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铅锌市场非线性混沌预测 |
4.1 前言 |
4.2 铅锌市场混沌预测理论与方法 |
4.2.1 铅锌市场的混沌神经网络预测原理 |
4.2.2 基于重构混沌时序相空间的灰色预测模型 |
4.2.3 基于相空间重构的Lyapunov指数预测方法 |
4.2.4 R/S分形预测法 |
4.3 世界铅锌市场混沌预测 |
4.3.1 世界铅锌价格混沌神经网络预测 |
4.3.2 世界铅锌产量灰色混沌预测 |
4.3.3 世界铅锌消费量灰色混沌预测 |
4.3.4 世界铅锌产消平衡预测 |
4.4 我国铅锌产量与消费量混沌预测 |
4.4.1 我国铅锌产量灰色混沌预测 |
4.4.2 我国铅锌消费量灰色混沌预测 |
4.4.3 我国铅锌金属产消平衡预测 |
4.4.4 我国铅锌精矿资源短缺预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 |
5.1 前言 |
5.2 模糊评价理论与方法 |
5.3 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和预警系统建立 |
5.3.1 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构建 |
5.3.2 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赋值 |
5.3.3 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
5.3.4 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建立 |
5.3.5 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预警信号处理措施 |
5.4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公司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 |
5.4.1 云南驰宏公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
5.4.2 驰宏公司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建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
6.1 前言 |
6.2 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6.3 我国铅锌工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
第七章 全文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研究结论 |
7.2 下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7)铅锌市场分析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的内容和目的 |
第二章 铅锌资源储量分析 |
2.1 全球铅、锌矿产资源储量 |
2.2 中国铅、锌矿产资源储量 |
第三章 2007年铅锌市场价格运行情况 |
3.1 铅锌国际市场价格表现 |
3.2 国内铅锌市场价格表现 |
3.3 影响铅锌市场价格的因素 |
3.3.1 影响铅价的因素 |
3.3.2 影响锌价的因素 |
第四章 铅、锌金属市场分析 |
4.1 全球铅、锌市场分析 |
4.1.1 全球铅生产情况 |
4.1.2 全球铅消费情况 |
4.1.3 全球铅贸易情况 |
4.1.4 全球锌生产情况 |
4.1.5 全球锌消费情况 |
4.1.6 全球锌贸易情况 |
4.2 中国铅、锌市场分析 |
4.2.1 国内铅生产情况 |
4.2.2 国内铅消费情况 |
4.2.3 国内铅贸易情况 |
4.2.4 国内锌生产情况 |
4.2.5 国内锌消费情况 |
4.2.6 国内锌贸易情况 |
4.3 铅、锌市场供求平衡 |
4.3.1 铅市场供求平衡 |
4.3.2 锌市场供求平衡 |
第五章 A集团公司 SWOT分析 |
5.1 A集团公司SWOT分析 |
5.2 A集团公司发展战略 |
第六章 未来铅锌市场展望 |
6.1 未来全球铅市场展望 |
6.1.1 中国铅市场分析 |
6.1.2 中国铅进出口情况 |
6.1.3 西方消费因素 |
6.2 未来全球锌市场的展望 |
6.3 未来中国铅锌市场的展望 |
6.3.1 未来铅市场展望 |
6.3.2 未来锌市场展望 |
6.4 中国铅锌市场发展趋势 |
6.4.1 生产情况 |
6.4.2 技术情况 |
6.4.3 政策情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株冶火炬公司锌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营销理论综述 |
1.2.1 市场营销 |
1.2.2 营销环境分析 |
1.2.3 4Ps营销组合策略 |
1.2.4 4Cs理论 |
1.2.5 4Rs理论 |
1.3 基本内容与行文框架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章 锌产品市场分析 |
2.1 市场分析 |
2.1.1 中国锌冶炼工业回顾与发展 |
2.1.2 市场供需状况 |
2.1.3 国内锌消费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 |
2.2 竞争分析 |
2.2.1 中国锌冶炼行业竞争格局 |
2.2.2 中国锌产品市场竞争特点 |
第3章 株冶火炬营销环境分析 |
3.1 株冶火炬公司的发展历程 |
3.2 营销环境分析 |
3.2.1 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2.2 微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2.3 市场竞争地位SWOT总结 |
第4章 株冶火炬锌产品现行营销策略诊断 |
4.1 产品策略分析 |
4.1.1 产品组合分析 |
4.1.2 新产品开发和推广 |
4.2 分销渠道策略分析 |
4.2.1 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相结合 |
4.2.2 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相结合 |
4.2.3 直销和间接销售相结合 |
4.2.4 锌产品营销渠道管理 |
4.3 价格策略分析 |
4.3.1 锌产品定价 |
4.3.2 价格的调整 |
4.4 营销策略诊断结果 |
4.4.1 深加工比例上升较快,但产品附加值在减少 |
4.4.2 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加,利润反而减少 |
4.4.3 对市场行情缺乏精确细致分析和准确判断 |
4.4.4 市场信息阻塞和分割现象严重 |
4.4.5 热镀锌合金的月报价制度存在很大弊端 |
第5章 株冶火炬锌产品营销策略优化 |
5.1 制定合理实务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
5.1.1 用差异化产品构建相对竞争优势 |
5.1.2 用产品差异化销售落实相对竞争优势 |
5.1.3 用差异化服务保证相对竞争优势 |
5.2 重视产品价格研究,提高市场反映速度 |
5.2.1 锌价存在较大波动,市场风险较大 |
5.2.2 完善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快速定价机制 |
5.2.3 完善信息情报系统 |
5.3 提高“顾客让渡价值”,强化与客户建立的各种关联 |
5.3.1 顾客让渡价值概念 |
5.3.2 提高产品的总价值 |
5.3.3 考虑客户所愿意支付的成本 |
5.4 建立关系营销 |
5.4.1 与顾客充分沟通,设立顾客关系管理机构 |
5.4.2 重视与前向关联产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 |
5.4.3 与竞争者建立关联 |
5.4.4 督促中国有色工业协会发挥其真正意义上行业协会的功能 |
5.4.5 重视与政府保持密切联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
(10)铅精矿进口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
第2章 铅精矿进口市场分析 |
2.1 铅精矿国际供求关系分析 |
2.1.1 铅精矿产品的多样性及铅的用途 |
2.1.2 全球铅的储量和储量基础 |
2.1.3 全球主要铅矿山产量分布 |
2.1.4 全球铅精矿市场分布 |
2.1.5 全球精炼铅生产情况 |
2.1.6 全球精炼铅消费情况 |
2.1.7 全球铅市场供求情况 |
2.1.8 中国铅精矿进口现状 |
2.2 铅精矿进口市场结构分析 |
2.2.1 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 |
2.2.2 市场结构指标 |
2.2.3 铅精矿进口市场特征 |
第3章 铅精矿进口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
3.1 生产企业成本对铅精矿进口定价的影响 |
3.1.1 成交方式 |
3.1.2 铅精矿生产企业的经济成本 |
3.1.3 铅精矿品质和有价金属含量及价格 |
3.1.4 铅精矿运输与保险 |
3.2 铅、金、银制成品国际市场价格 |
3.3 贸易及冶炼成本对铅精矿进口定价的影响 |
3.3.1 铅精矿进口数量 |
3.3.2 加工费、精炼费及回收率 |
3.3.3 装运期、到货期与报价期 |
3.3.4 付款方式 |
第4章 铅精矿进口定价方式分析 |
4.1 定价理论简述 |
4.1.1 均衡价格论 |
4.1.2 博弈定价论 |
4.1.3 双赢定价论 |
4.2 铅精矿进口定价的特殊性 |
4.2.1 国内铅精矿定价方式 |
4.2.2 铅精矿进口定价的特殊性 |
4.3 铅精矿进口主要定价方式 |
4.3.1 铅精矿固定价格定价方式 |
4.3.2 铅精矿固定费用(回收率)定价方式 |
4.3.3 铅精矿滑动定价方式 |
第5章 铅精矿进口定价流程与方法 |
5.1 铅精矿进口定价流程设计 |
5.1.1 分析交易和市场环境 |
5.1.2 确认进口计划和描述需求 |
5.1.3 选择和发展供应商 |
5.1.4 合同洽谈与签订 |
5.1.5 执行合同 |
5.1.6 绩效评估与数据库管理 |
5.2 铅精矿进口价格测算公式和步骤 |
5.3 铅精矿进口定价风险及控制 |
5.3.1 铅精矿固定价格方式风险及控制 |
5.3.2 铅精矿固定费用(回收率)定价方式风险及控制 |
5.3.3 铅精矿滑动定价方式风险及控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2004年铅锌市场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资源型企业并购绩效研究 ——以驰宏锌锗为例[D]. 张晓琴. 云南财经大学, 2018(11)
- [2]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和铅元素流研究[D]. 刘巍. 清华大学, 2016(05)
- [3]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研究(1851-1938)[D]. 熊元彬.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7)
- [4]现代铅锌冶炼厂建设项目后评价[D]. 贾着红. 云南大学, 2011(07)
- [5]基夫赛特炼铅项目技术经济分析[D]. 刘博. 中南大学, 2010(02)
- [6]基于混沌理论的铅锌市场演化规律与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D]. 陈进. 中南大学, 2010(11)
- [7]铅锌市场分析和展望[D]. 邓昕.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1)
- [8]世界铅锌市场的混沌研究[J]. 陈进,吴爱祥,王洪武.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7(03)
- [9]株冶火炬公司锌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唐玉龙. 中南大学, 2005(05)
- [10]铅精矿进口定价研究[D]. 殷永平. 中南大学,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