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董佩[1](2018)在《微课在高职院校网球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网球课程作为当今体育教学的前沿课程之一,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喜爱,因此不少高职院校也积极开设网球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球是一项速度快、力量较大、技巧性非常强的隔网对抗性球类项目,技术看似简单学习起来实则较难,需要人们投入大量的学习精力和时间。现如今各高职院校多媒体设备完善,整个校园都覆盖了无线网,信息化教学在学校已经较为普遍,教师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学生们更加热衷于网络学习,这为微课在学校教学中应用提供了有利环境。本研究将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5种方法,首先概括和总结微课的理论基础、概念、特点,构建高职院校网球公共基础课微课教学的设计方案;然后,将微课应用到天津职业大学的网球公共基础课中,研究和分析实验实施后得到的数据,探讨微课在高职院校网球课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深入总结应用效果,为新时期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采取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均能够得到一定提升。(2)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学生网球动作的规范程度有一定提升;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有利于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巩固和改进动作,从而减少错误动作。(3)利用微课,一方面,增加了学生课上练习的时间,促进了运动技能的巩固;另一方面,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不过微视频的短小精悍使得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接受。(4)利用微课后,课上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单独指导,有更充足的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实行因材施教。(5)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更有合作、探究的气氛,学生们更加积极地进行交流和探讨,相互帮助、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朱晓迪[2](2017)在《高职体育教学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可行性研究》文中指出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侧重培养技能型、技术型的专业化人才,为生产一线提供实用性技术人才。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向着技能型、实用性及职业性人才的有效培养,从而使得这些高职学生可以具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储备、体育锻炼能力储备、动作技能储备等,从而有效的、全面提升高职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本研究主要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及高职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在高职院校中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可行性。
魏星[3](2017)在《高职院校体育分层教学的实践探讨》文中指出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实践法,论述了高职院校体育分层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研究了高职院校体育分层教学;阐述了分层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在现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必不可少,有着重要的意义,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张健[4](2014)在《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体育课程模块设置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实验法,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体育课程模块开发为研究对象;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以及多所高职院校的体育老师为调查对象。在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体育课程模块的研究中,分别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以及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了专业特点以及体育课程模块开设内容的调查,并以数控专业为例进行了特色体育课程模块内容的效果验证。根据具体的调查与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主要为:1.通过对体育课程的开设情况调查分析发现,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开设单一性,而且没有特色体育课程模块的设置。目前该院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只是完成基础的教学,还停留在最基础的阶段,体育课程的设置并没有根据专业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体育课程教学的效果,违背了当初设置体育课程的目的。2.目前该院的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对体育教学投入的经费太少,而且体育课的管理体制相对应的就不健全,对于体育教学的实践观念等没有清楚的认识。3.数控专业所设置的特色体育运动项目课程主要包括电子竞技、健身、篮球、心理疲劳恢复、部分田径项目以及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酒店管理专业所设置的特色体育运动项目课程主要包括健美操、瑜伽、足球、心理疲劳恢复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设置的特色体育运动项目课程主要包括电子竞技、篮球、足球、排球、田径以及心理疲劳恢复等。物流管理专业所设置的特色体育运动项目课程主要包括:乒乓球和羽毛球、篮球、足球、排球、田径以及心理疲劳恢复等。4.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根据学生的专业就业需求的新体育课程设置模块对提高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具有较大帮助。
刘少华[5](2013)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文中认为目前我国的体育课程教学,还是单一的"灌输—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塑造与完善。如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改革。改革的关键是改变传统的观念,化被动为主动,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自主、合作"的学习理念,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际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和探索的乐趣。
高娟,田阗[6](2012)在《在高职体育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的体育学习现状与高职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剖析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提出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介绍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羌梦华[7](2009)在《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实验研究 ——以机制专业学生为例》文中指出职业实用性体育是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而开展的具有实用价值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要通过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发展其职业特殊素质,并在教学中渗透职业保健知识,以提高学生今后的从业能力。本研究以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机制专业高职二年级男生为实验研究对象,运用根据实验对象今后职业特点而设置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分组进行实验。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实验组学生上肢力量增长明显。由于上肢力量的增长,实验组学生的相关身体围度指标也有所变化,力量的增长同时伴随着参与运动主要肌群肌肉横断面的增长。通过操作技能的测试,发现上肢力量的增长也对学生的技能操作存在一定的影响。由于高职学生今后的职业需求,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职业特殊身体素质是劳动者顺利完成某一种技能的前提和保障,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发展学生职业特殊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知识和职业知识的认知程度。在充分了解自己今后职业需求的情况下,学生的课余锻炼将更具目的性和主动性。
张敬兵[8](2002)在《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文中认为高职体育教学要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根据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特点,认真制定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要积极开设专项提高课,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郑笑容[9](2004)在《高职教育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浅析》文中指出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素质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内涵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思路和措施。本文可为编写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提供参考。
张春燕[10](2010)在《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现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体育教育贯穿着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高职教育更加应该重视体育教育。体育教师是高职体育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具体实施者,要完成体育教育的任务,关键是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深感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有较多不足的地方,因此,优化体育教师素质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在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以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影响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发展的因素,除了教师自身的原因以外,还有国家政府和学校方面的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体情况比较好。2.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理念还未全面扭转。3.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素质不容乐观。4.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发展不平衡。5.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身心素质整体水平高。因此,针对目前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其素质发展的因素,提出如下优化途径:1.国家方面:加强国家政策导向,完善体育教师素质的发展机制与制度;加强体育学科建设;加大国家的投入力度。2.学校方面:建立教师管理与评价体系;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供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构建学生对教师素质反馈与监督的平台。3.教师自身:转变体育教育的理念;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二、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微课在高职院校网球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微课发展迅速 |
1.1.2 高职院校环境适合应用体育微课 |
1.1.3 高职院校在体育学科上相对薄弱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微课 |
2.2 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微课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2.3 传统体育教学 |
2.4 微课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高职院校网球微课设计方案 |
4.1 确定网球微课内容 |
4.2 网球微课录制方法 |
4.3 网球微课教学设计 |
4.3.1 教学内容分析 |
4.3.2 教学目标分析 |
4.3.3 高职院校学生特征 |
4.3.4 学习资源的选取 |
4.3.5 教学过程 |
4.3.6 教学评价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学生基本情况 |
5.1.1 实验前对学生基本身体情况分析 |
5.1.2 实验前学生对网球的了解情况分析 |
5.1.3 实验前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
5.2 实验后各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结果的对比分析 |
5.3 实验前和实验后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5.3.1 实验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5.3.2 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5.4 实验后学生对网球掌握情况的分析 |
5.4.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网球技术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5.4.2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网球理论考核成绩的分析 |
5.5 对实验班学生实验后的问卷调查分析 |
5.5.1 学生对网球微课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
5.5.2 对学生学习网球运动兴趣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5.5.3 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5.5.4 对学生网球自主学习能力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对网球的了解情况调查问卷》 |
附件二《微课应用效果调查问卷》 |
附件三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
附件四 网球理论考试试卷 |
附件五 网球课教学计划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高职体育教学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分析 |
1.1 实用性体育实施的目的和任务 |
1.2 实用性体育具有的地位 |
1.3 职业实用性体育开展的模式 |
1.4 教学内容 |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
3 高职院校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现状 |
4 高职院校全面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可行性 |
4.1 高职院校有关领导的认可 |
4.2 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师资条件分析 |
4.3 教师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理念的认识 |
4.4 体育课程资源现状分析 |
5 结语 |
(3)高职院校体育分层教学的实践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
2 高职院校体育分层教学的步骤和实践 |
2.1 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摸底 (以篮球为例) |
2.2 设定教学内容 |
2.3 教学过程中合理调整 |
2.4 调节课堂气氛, 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避免骄傲自满的现象。 |
2.5 实施效果分析 |
3 结束语 |
(4)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体育课程模块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国外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研究现状 |
1.2 国内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研究现状 |
1.3 课程和体育课程概念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实验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特色专业介绍 |
3.1.1 数控技术专业 |
3.1.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
3.1.3 酒店管理专业 |
3.1.4 物流管理专业 |
3.2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特点与学生身体锻炼部位需求调查情况 |
3.2.1 数控技术专业 |
3.2.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
3.2.3 酒店管理专业 |
3.2.4 物流管理专业 |
3.3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开设情况 |
3.4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开设(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3.4.1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教学观念传统陈旧 |
3.4.2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设置的内容比较单调 |
3.4.3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观念不强 |
3.4.4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经费不足 |
3.4.5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 |
3.5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特色体育课程内模块设置调查分析 |
3.5.1 不同专业学生身心素质、能力需求及疲劳产生部位分析 |
3.5.2 数控专业学生特色体育课程模块设置分析 |
3.5.3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体育课程模块设置分析 |
3.5.4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体育课程模块设置分析 |
3.5.5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体育课程模块设置分析 |
3.6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体育新模块设置的效果实验分析 |
3.6.1 实验目的 |
3.6.2 实验设计 |
3.6.3 实验时间 |
3.6.4 实验地点 |
3.6.5 实验对象 |
3.6.6 实验条件控制 |
3.6.7 实验结果 |
3.6.8 实验前后数控专业学生长时间站立(25 分钟)能力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1 要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 |
2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
3 要注重知识和思想教育的渗透 |
4 要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
5 结语 |
(6)在高职体育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
二、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
2. 高职体育课融入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
三、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
1.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明确教学目标, 内容设计要符合职业特点。 |
3. 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4. 推行双主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
5. 因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
6. 整体、全面、有特点地评价学生。 |
7. 注重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
四、结语 |
(7)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实验研究 ——以机制专业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概念的界定 |
1.1.2 背景分析 |
1.1.3 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
1.1.4 发展特殊身体素质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重要性 |
1.1.5 上肢力量的增长对技能操作的影响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状况 |
1.3.2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教育研究现状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实验研究对象 |
2.1.2 问卷调查对象 |
2.1.3 技能测试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实验研究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3 研究假设 |
第3章 实验及调查研究 |
3.1 实验设计 |
3.1.1 变量的定义 |
3.1.2 教学实验安排 |
3.2 实验结果分析 |
3.2.1 实验前两组学生各项指标比较 |
3.2.2 实验后两组学生各项指标比较 |
3.2.3 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
3.2.4 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
3.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1 认知情况 |
3.3.2 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的态度 |
3.3.3 学生课余锻炼情况研究 |
3.3.4 学生对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建议 |
3.3.5 思考及结论 |
第4章 特殊身体素质对学生技能操作的影响研究 |
4.1 测试的设计及施测 |
4.1.1 测试对象的确定 |
4.1.2 测试指标的确定 |
4.1.3 测试题目的确定 |
4.1.4 测试的操作 |
4.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1 实验教学前两组学生技能操作结果比较 |
4.2.2 实验教学后两组学生技能操作结果比较 |
4.2.3 实验组学生技能前测和后测结果比较 |
4.2.4 对照组学生技能前测和后测结果比较 |
4.3 实习指导教师对上肢力量和技能操作影响关系的评价 |
4.4 探讨:特殊身体素质对技能操作有一定影响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9)高职教育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运动参与目标 |
1.1运动参与目标的地位 |
1.2实现运动参与目标的思考 |
2运动技能目标 |
2.1运动技能目标的地位 |
2.2引导学生,使学生一些运动技能目标得以实现 |
2.3制定技能成绩综合考核办法 |
2.4运用技能,学会健身 |
3身体健康目标 |
4心理健康目标 |
4.1高职学生心理特征 |
4.2体育课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
4.3实现心理健康目标的思路 |
5社会适应目标 |
5.1体育道德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的 |
5.2体育课中的集体运动项目是培养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乐于助人良好风气的有效手段 |
5.3积极组织参与社区体育活动 |
6结束语 |
(10)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依据、意义 |
1.1.1 选题的依据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相关概念理解和界定 |
3.1.1 素质的涵义 |
3.1.2 教师的素质定义 |
3.1.3 体育教师素质的定义 |
3.2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
3.3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3.1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现状与分析 |
3.3.2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体育教育理念的现状与分析 |
3.3.3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知识素质的现状与分析 |
3.3.4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能力素质的现状与分析 |
3.3.5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身心素质的现状与分析 |
3.4 影响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发展的因素 |
3.4.1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编制缺口较大 |
3.4.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时数偏少 |
3.4.3 经费的投入严重的不足 |
4 结论 |
4.1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体情况比较好 |
4.2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理念还未全面扭转 |
4.3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素质不容乐观 |
4.4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发展不平衡 |
4.5 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身心素质整体水平高 |
5 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 |
5.1 国家方面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 |
5.1.1 加强国家政策导向,完善体育教师素质的发展机制与制度 |
5.1.2 加强体育学科的建设 |
5.1.3 加大国家的投入力度 |
5.2 学校方面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 |
5.2.1 建立教师管理与评价体系 |
5.2.2 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
5.2.3 提供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
5.2.4 构建学生对教师素质反馈与监督的平台 |
5.3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优化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 |
5.3.1 转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理念 |
5.3.2 培养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 |
5.3.3 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8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9 致谢 |
四、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微课在高职院校网球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D]. 董佩. 天津体育学院, 2018(05)
- [2]高职体育教学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可行性研究[J]. 朱晓迪. 运动, 2017(20)
- [3]高职院校体育分层教学的实践探讨[J]. 魏星. 知音励志, 2017(15)
- [4]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体育课程模块设置研究[D]. 张健.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9)
- [5]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J]. 刘少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3(33)
- [6]在高职体育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J]. 高娟,田阗. 考试周刊, 2012(15)
- [7]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实验研究 ——以机制专业学生为例[D]. 羌梦华. 云南师范大学, 2009(S1)
- [8]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J]. 张敬兵.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2(12)
- [9]高职教育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浅析[J]. 郑笑容.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3)
- [10]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D]. 张春燕. 苏州大学, 2010(05)
标签:教学技能论文;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 职业体育论文;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论文; 体育功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