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电站水库洪水调度的多目标模糊决策(论文文献综述)
吴月秋[1](2021)在《梯级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决策及风险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物质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日益匮乏,如何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综合考虑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满足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多种综合利用目标需求条件下,开展梯级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决策及风险分析研究,寻求变化环境下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对于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和防灾减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于这一涉及多个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本文基于水文学、水力学、经济学、数学及计算机等,在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算法、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决策、入库径流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改进和声搜索算法及其在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中的应用。为了解决和声搜索算法的初始和声记忆库分布不均及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生成初始和声记忆库以增加其多样性和有效性,引入混沌序列来改善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提出了改进的和声搜索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梯级水库群发电优化调度模型的求解。通过与和声搜索算法、动态规划算法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和声搜索算法的优越性,为梯级水库群发电优化调度模型求解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2)基于边际转换率的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决策研究。为得到入库径流不确定条件下的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本文以防洪和发电具有结合库容的三峡水库为研究对象,在对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进行量化估计的条件下,以耦合微观经济学中的产品转换曲线和等收入线获取最大效益的原理,将边际转换率应用于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决策,寻求防洪和发电矛盾对立转化的最佳均衡点。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方法不仅可以得到确定性来水条件下防洪和发电效益的最佳均衡点,而且还能得到考虑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时的发电最大蓄水位的动态控制区域,为合理确定中小洪水时的起调水位和洪水的资源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3)基于改进VIKOR模型的来流不确定下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决策研究。针对传统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决策时往往忽略入库径流不确定性影响的不足,一方面对评价指标选用区间数,此区间数的上下限为以考虑入库径流预报误差下的模拟入库径流为输入时优化计算得到的最大和最小值;另一方面在采用博弈论集合模型对基于序关系分析法的主观权重和Critic法的客观权重进行组合赋权的基础上,对VIKOR模型进行改进以提高评价指标权重的可信度和合理性。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为入库径流不确定下水库多目标调度方案决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4)考虑多元入库径流预报误差的梯级水库群短期发电调度风险分析。针对大型水库群短期联合发电调度风险分析时,下级水库入流不仅要考虑上级各水库入库径流预报误差的影响还要考虑区间入流预报误差的影响,而不同预报时刻的径流预报误差也有相关性的这一多元且相关的问题,在分析各预见时刻误差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采用t-Copula对多元径流预报误差函数进行联合拟合,建立了多个预见时刻的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随机模型,对基于预报误差的预报径流过程进行随机模拟,进而对梯级水库群短期发电调度的风险进行相关分析。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对梯级水库群短期发电调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马皓宇[2](2021)在《雅砻江中下游梯级水库多目标精细优化调度及决策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梯级水库作为开发与利用水能资源这一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工程措施,通过对一段时期内入库径流实施有计划调蓄,梯级水库可实现洪旱灾害的防范抵御、水电企业的效益增长、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等多方面重大任务。并且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清洁能源消纳的鼓励政策,水能资源支持的水电行业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变的关键。目前随着乌江、雅砻江、金沙江等十三大水电基地建设的逐步完成,我国各个流域内梯级水库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水电事业发展的重心由工程建设转至运行管理,而智慧水利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先行先试工作的开展,更是凸显了强化以梯级水库为代表的水利工程设施的调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因此亟需开展梯级水库的多目标优化调度及决策方法的研究,以期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与工程背景下,编制以最大化梯级水库系统的水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的调度方案,有效协调梯级系统的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多个目标,满足新形势下各行业部门对水资源的相关诉求。本文充分考虑梯级水库优化调度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这两方面,针对短期单目标与中长期多目标的优化调度问题,重点考虑精细化调度、“维数灾”处理、多目标调度及多属性决策等难题,基于数学规划、概率统计、智能优化、并行加速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对短期和中长期优化调度的模型构建、求解算法改进及调度方案决策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如下的主要成果:(1)梯级水电站精细化日发电计划制定。针对传统模式下水电站的优化出力计算不够准确,进而导致调度方案在实际实行中出现偏差的不合理情况,将各时段各电站内投运机组的台数、组合及负荷与流量的优化分配纳入考虑,构建厂间-厂内一体化调度的精细优化调度模型,实现梯级电站间与各个电站内的水能资源优化分配方式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提出求解嵌套优化模型的嵌套多维动态规划算法,并通过雅砻江流域的锦西-锦东梯级系统的实例研究,验证所构建的精细优化模型与求解算法的优越性。(2)基于内存占用缩减和GPU并行加速的求解算法性能优化。针对嵌套动态规划在求解精细优化调度模型中出现的严重“维数灾”—计算任务与内存占用量均呈指数型增长,利用数据压缩与数据库技术实现程序占用内存的有效缩减,通过OpenACC标准下的GPU并行大幅提升算法的计算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维数灾”的改进嵌套动态规划,监测优化策略引入前后的程序运行的内存占用量与计算时长的变化以验证改进策略的效果。(3)构建新型多目标进化算法LMPSO并应用于实际梯调问题。针对多目标降维成单目标这一处理方式的缺陷,以及经典MOEAs在处理大规模高维多目标问题上性能不足的问题,引入算法的性能评价指标—超体积指标作为个体选择标准,采用问题变换策略降低搜索空间维数;由此有效降低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的求解难度,并以SMPSO为基础设计LMPSO,将改进后方法运用在雅砻江的三库联合调度,由此验证算法在面对多目标优化调度的高维难题上相比于其它方法的计算优势。(4)对传统区间数灰靶模型进行改进并应用于最佳均衡方案决策。考虑到梯级水库入流过程的预报存在误差,通过区间数表示调度方案的各维指标值更为合理,故选择引入区间数理论的灰靶决策模型进行调度方案决策;在传统区间数灰靶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基于集值理论的权重向量确定方式与基于多维度联合抽样的期望贴近度计算策略,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模型;分别利用标准决策模型与改进模型实现雅砻江梯级水库系统的多属性方案决策,通过结果对比验证改进方法对区间数的处理更为合理,能有效避免计算过程中的信息失真。
李宁宁[3](2021)在《基于风险分摊的梯级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及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但季节间水资源分布差异显着。水库是一种挖掘水能资源潜力,有效缓解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工程措施,可将流域的径流资源存蓄起来,以保障枯水期水资源供给。但是,水库汛期往往承担着艰巨的防洪任务,需要将运行水位控制在防洪限制水位以下,这与水库以水头、水量为基础的发电、供水等需求形成矛盾冲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流域气象水文条件发生显着改变,伴随着调度技术、风险分析能力及应急处置机制日趋完善,规划阶段设计的汛限水位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综合利用要求。在防洪风险可控的条件下,适当抬高汛期运行水位,对于提高水库综合利用效益、实现水能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金沙江流域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统计学、管理学、运筹学、控制论等理论,综合运用黑箱模型、大数据、智能算法、前景理论等方法,以梯级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为研究背景,围绕防洪和发电两个目标,构建了以径流分析及预报为基础,基于“空间风险分摊”的梯级水库联合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域推求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梯级水库水位动态控制组合方案的防洪风险和发电效益,并通过多目标群决策模型进行方案优选,实现了预报-调度-风险效益分析-决策的系统性结合,旨在于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提高梯级水库汛期发电效益,完善梯级水库汛期运行水位控制理论和方法,为水库平稳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1)基于径流划分和预报因子筛选的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首先综合运用MK检验、RS检验等方法对溪洛渡历史入库径流序列进行了变化趋势分析;针对现有径流预报未能考虑到径流序列特征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径流序列特征聚类的径流划分方法,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将历史径流划分为丰、平、枯三种典型类别,根据待预报径流特征,以相应类别的前期径流序列作为预报因子,通过MIC法筛选出相关性强的预报因子作为BP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可以改善神经网络输入侧的条件,提高中长期径流预报精度。(2)基于空间风险分摊思想的梯级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模型。在分析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汛期运行水位抬高的可行性的前提下,针对梯级水库异步蓄水可能造成系统风险发生时间提前的问题,提出了“等比例蓄水”原则来优化梯级水库防洪库容分配方式,以降低系统风险;在溪洛渡-向家坝调洪规则的基础上考虑“等比例蓄水”原则,推求出了两库汛期联合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域,从而制订出梯级水库汛期运行水位组合方案,并开展不同水位组合方案的防洪风险分析,为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奠定基础。(3)基于改进电子搜索算法的梯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模型。以溪洛渡-向家坝汛期不同水位组合方案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两库联合发电优化调度模型;针对电子搜索算法在求解梯级水库优化调度问题时存在搜索空间越限和搜索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可行域内搜索策略以保证每次迭代的个体都是可行解,并采用参数自适应方法以提高算法前期全局搜索速度和后期的局部搜索能力;将改进电子搜索算法与其他算法对比,验证了算法在求解效率方面的优越性;将其应用于溪洛渡-向家坝联合发电优化调度模型的求解,从而优化年内水量分配过程,争取更高的发电效益。(4)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专家群体满意度最大群决策模型。建立了基于风险-效益指标的溪洛渡-向家坝汛期运行水位方案决策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优化方法以获得兼顾指标排序度和重要度的指标权重;通过累积前景理论获得贴近实际决策心理的个人决策结果,在此基础上根据专家满意度最大原则建立群决策模型,求解出与所有参与决策的专家个人决策结果最贴切的方案作为群决策结果。优选出的方案权衡了风险和效益,可以为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梁小青[4](2020)在《梯级水库调度不确定性分析与多属性决策模型研究》文中认为为缓解化石能源短缺、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我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水电等具有清洁、可再生、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等特点的绿色能源的发展。水库一直是进行防洪减灾、水力发电、水资源供给等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些年我国各大流域梯级水库群的逐渐建成,且受全球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防洪、发电、供水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越发复杂,因此,开展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水库优化调度管理工作,寻求更为实用的优化调度方案成为水利和电力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沿着“减少不确定性—量化不确定性—考虑不确定性的调度风险估计一不确定多属性决策”的思路,运用数理统计、风险分析、运筹学、Copula函数等理论方法,重点针对洪水非一致性分析、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模拟、调度风险估计、多属性决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Copula函数的非一致性洪水多变量联合分析。针对传统洪水频率分析未考虑洪水非一致性的问题,基于P-Ⅲ混合分布和Von Mises分布,分别建立了洪量变量的P-Ⅲ混合分布和洪量发生时间变量的Von Mises分布;在此基础上,应用Copula函数建立了洪量变量和洪量发生时间变量的联合分布。以锦屏一级入库洪水的非一致性分析为例,通过计算联合超越概率分布、条件超越概率密度等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2)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随机模型及其应用。为了在量化入库径流预报误差的条件下有效提高调度方案制作的精度,基于高斯混合模型良好的自适应性,能更准确地描述单一预见时刻入库径流预报误差分布的特点,以及高维meta-student t Copula函数具有将多个类型边缘分布有机耦合的优势,建立了多个预见时刻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随机模型。以锦屏一级水库日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的模拟为例,对多个预见时刻的入库径流预报误差进行了随机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3)考虑多维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的梯级水库群短期发电调度风险估计。以包含两个水库的梯级系统为例,对历史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分类,定义了不确定性概率并将其作为调度决策的效益型指标之一,建立了考虑多维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的梯级水库群短期发电优化调度模型,通过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调度过程;基于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随机模拟的思想,得到未来可能来流过程,然后进行仿真调度,得到风险指标估计值。与按入库径流预报值制作的调度方案相比,模型将入库径流预报误差考虑在内更符合实际。(4)基于马田系统和灰熵法的多维区间数决策模型及其应用。针对区间数决策中如何减少决策信息损失以提高决策结果准确性以及区间数排序难的问题,利用马田系统中正交试验次数少、获取信息量大以及马氏距离能较好反映指标间相关性的双重优势对灰熵法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的灰熵法与马田系统相耦合,提出了基于马田系统和灰熵法的多维区间数决策模型。将模型分别应用于潘口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优选和三峡梯级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方案优选,并与其他方法的决策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优越性。
阎晓冉[5](2020)在《梯级水库多目标互馈关系及决策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水库是水资源时空调配的重要工程措施,其通过对来水进行合理蓄泄调节,达到避免或减少洪灾损失、缓解水资源危机、改善上下游生态环境和增加水力发电效益等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流域梯级水库群的逐渐建成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防洪、发电、供水、生态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越发复杂,矛盾逐渐加剧,再加上全球极端气候变化对流域的综合影响,开展梯级水库多目标互馈关系及决策方法研究,寻求流域复杂工程和环境下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对于防灾减灾、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围绕防洪、发电、供水、生态等目标,重点针对防洪风险评估、多目标优化调度、互馈关系分析以及多属性决策等问题,运用系统工程、大数据、概率统计、管理运筹学等理论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考虑洪水峰型及其频率的防洪风险分析。针对现有洪水模拟方法未考虑洪水过程线形状的随机性及其与特征变量间相关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考虑峰型及其频率的洪水随机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Copula函数进行特征变量模拟,考虑了洪水特征量间的相关性;聚类分析及无量纲洪水过程线的生成考虑了洪水峰型的多变性;以峰型系数及峰现时间为主要变量进行的贴近度计算考虑了洪峰、洪量及洪水历时对不同峰型洪水过程线出现频率的影响。因此,相较于传统方法,其模拟的洪水更接近天然洪水过程,可有效提升梯级水库防洪风险计算精度。(2)INSGA-Ⅱ算法及其在梯级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中的应用。针对NSGA-Ⅱ算法在初始种群均匀度以及多目标优化高维特性处理中的不足,引入基于正交设计的种群初始化策略以保证初始种群的质量,采用问题变换策略以保证高维空间内算法的搜索力度,由此提出了 INSGA-Ⅱ算法;根据梯级水库兴利目标的综合利用要求,以发电、供水和生态调度所需考虑的各指标的加权值作为目标,构建了梯级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INSGA-Ⅱ算法进行模型求解,通过与其他算法对比分析,验证了 INSGA-Ⅱ算法在多目标优化调度问题处理中的优越性。(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梯级水库兴利目标互馈关系研究。针对梯级水库多目标互馈关系研究涉及的变量维度高、关系复杂、经典统计学方法难以量化的问题,引入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梯级水库多目标互馈关系模型;以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的非劣解集作为数据源,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高维验证性因子分析及路径分析,实现了梯级水库丰、平、枯不同典型年发电-供水-生态目标间互馈关系的定量化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深入探究了三者间互馈响应机制。(4)INGTDM-MAS及其在防洪-兴利多属性决策中的应用。考虑到区间数指标间相关性及区间内部数据分布形态,提出了一种多维关联抽样算法,建立了基于多维关联抽样的区间数灰靶决策模型;构建了风险-效益协同评价指标体系,沿用考虑峰型及其频率的洪水随机模拟方法进行了风险指标量化;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计算结果中的路径系数进行指标层赋权,并引入集值理论进行目标层赋权;将改进模型应用于梯级水库防洪-兴利多属性决策,与传统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改进模型对于区间数的处理更加精细化,可有效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信息损失。
吕嘉玮[6](2020)在《变化环境下水库的洪水调控模式及其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流域水量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了重新分配,径流形成的物理机制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河川径流序列与水库入库洪水特性发生变异,对水库的科学合理调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水库的洪水调控模式进行研究,能够为水库调度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对提高水库综合效益与降低防洪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变化环境下河川径流及洪水规律改变给水库调度带来的问题和挑战,论文以万安水库为例,开展变化环境下水库的洪水调控模式及其风险研究。以变化环境下入库洪水序列分析为基础,对入库洪水的趋势与变异进行了分析,基于计算机编程构建了以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的水库模拟调度模型,并采用人工蜂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在此基础上对水库的防洪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成果应用于万安水库预期可提高水库综合调度运行效益,也可为其它类似的工程问题起到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实践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Mann-Kendall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有序聚类分析方法对万安水库1992-2018年最大入库洪水洪峰流量以及最大1d、3d、5d洪量序列进行了变异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的结果均显示万安水库年最大入库洪水洪峰流量以及最大1d、3d、5d洪量序列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α=0.05)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认为万安水库入库洪水年最大洪峰流量具有显着的下降趋势,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赣江径流的变化,二是水库所在流域内上游水利工程的修建及各种水资源调度工作的影响。年最大洪峰洪量一般出现在主汛期,而主汛期水库运行调度的主要目标是防洪,因此变化环境导致的洪峰洪量下降对于减小万安水库的防洪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2)建立了万安水库单场次汛期洪水调度模型与变时间尺度的万安水库防洪发电联合模拟调度模型,实现了全年甚至多年的发电防洪一体化模拟调度。通过对调度结果的分析,发现对于大部分场次的洪水调度与大部分年份的发电调度,实际调度的结果均优于模拟调度。因此本研究认为:水库调度规则通常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在变化环境下会出现调度规则不完全适应实际的情况,导致水库的防洪作用与发电效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调度规则进行优化。(3)使用人工蜂群算法对水库汛期洪水调度和非汛期发电调度进行了优化。(1)采用削峰率和洪水资源利用率两个指标对每场洪水的优化情况进行评价:优化调度的平均削峰率大于实际调度,说明在变化环境下,汛期洪水调度的主要优化空间在于削峰率。而非汛期发生洪水时,由于防洪库容较小,洪水资源利用率会有所下降;(2)采用水库水量利用率与发电量两个指标对非汛期发电调度优化结果进行了评价:在水库水量利用率相同的情况下,优化调度的年平均发电量大于实际调度。主要原因在于优化调度在满足航运与灌溉要求的同时,能维持较高的发电水头来使发电效益最大化。综上可认为该优化调度方案具有可行性。在变化环境下,对于防洪调度的优化方向为削峰率和洪水资源利用率,发电调度的优化方向为水库水量利用率与发电量。(4)对常规调度规则下(单指标与双指标)主汛期的调洪风险率进行了计算和对比。目前的调洪规则基本上较好地发挥了水库的防洪作用,但仍然存在对防洪库容利用不完全的情况。增加库水位作为蓄水削峰阶段的第二个判别指标以后,从最大下泄流量分布可以看出,防洪风险率有明显下降。在变化环境下,以往的单指标调度规则需要进行改进,在将入库流量作为判别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指标(库水位、降雨量等),甚至将预报信息纳入考虑范围,可以更好地判断水库的防洪形势,做出更科学的决策,从而减少防洪库容利用不完全从而导致出库最大流量过大的情况发生,对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有明显效果。
唐榕[7](2020)在《考虑多元信息的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管理需求向发电、供水、环境、农业灌溉等多目标综合利用、协调最优发展,而水库是实现多目标间相互协调的最重要调控工程,科学合理的水库优化调度对于充分利用水库调蓄能力、有计划地对天然径流进行蓄泄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用户目标需求十分关键。随着调度目标数量的增多,水库多目标合理优化难度加大,如何高效求解、如何合理优选决策及如何进一步提升多目标优化效益这三个问题变得愈发突出。考虑到水库调度的多个目标受国家政策、供水优先权的影响有一定偏好,合理利用该偏好信息可以为高效求解提供引导;水库多个目标间存在竞争,对该竞争信息进行量化权衡有助于掌握用户的用水竞争规律以合理决策;而精度更高、预见期更长的预报信息在水库多目标调度中的合理利用有助于及早掌握未来入流丰枯情况以修正决策,提升调度效益。基于上述问题和相应分析,本文选取尼尔基水库为研究实例,结合水库调度中多目标间存在的偏好信息、竞争信息及精度日益提升的预报信息这三方面的信息,分别从优化求解算法、优选决策方法及预报信息在水库调度中的修正利用方法三个角度开展了考虑多元信息的水库多目标调度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介绍了尼尔基水库基本概况及构建了通用的水库多目标调度模型。首先介绍了尼尔基水库概况、来水需水资料及兴利调度要求等基本情况。然后确立了用于指导水库调度运行的调度图基本形式,并构建了用于求解调度图的多目标调度模型,为论文后续研究提供模型基础。(2)提出了基于偏好信息的水库多目标优化求解方法。首先分别利用改进拥挤度及r支配、g支配三种基于参考点的偏好策略改进了常规算法NSGA-II;其次,分析出尼尔基水库不同目标偏好、设置相应参考点;最后,针对不同参考点,分别用三种改进后的算法求解得到Pareto解集,在相同目标函数计算次数下,从偏好区域内解集的收敛性、多样性、与参考点的靠近度及偏好区域内有效解个数等多角度与常规优化解集进行对比,探究三种算法是否能提高期望区域有效解的搜索效率和质量。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拥挤度和r支配两种策略的改进算法获取的偏好区域内解集的收敛性、多样性优于常规算法,有效解个数可增加3倍以上,与参考点的靠近度可提高42.8%,而应用g支配的改进算法则难以保证解集收敛性。(3)提出了多目标竞争程度量化指标,并给定相应的多目标决策方法。首先,基于优化求解所得的多维Pareto解集,利用非支配排序获取两两目标的二维Pareto前沿,根据二维Pareto前沿、多维Pareto解集与两两目标竞争强弱程度的对应规律,归纳总结出能够量化两目标竞争程度的指标CEI,并据此定义量化单个目标与其他所有目标的竞争强弱的总体竞争量化指标值TCEI;其次,根据每个目标的TCEI值确定各目标权重用于多目标决策;最后,将指标和相应决策方法用于尼尔基水库用水从低到高四种用水情景下的竞争关系量化及合理决策方案优选中。结果显示所提指标既能实现多目标间竞争程度的量化,又能表征用水变化条件下竞争变化情况,相应决策方法可识别出在竞争度最高目标上表现较优的解作为推荐方案。(4)提出了一种考虑多时序过程因子的中期径流预报方法。首先,评估了提供降雨因子的降雨产品适用性和降雨预报产品的精度;其次,基于BP神经网络从前期降雨因子、前期径流因子和未来降雨因子中筛选出了反映过程差异的多时序因子和非过程影响的独立因子,将因子组合预报未来第一旬径流,并与相关系数最大因子组合下的预报结果对比评估;最后,结合流域实际情况和第一旬径流预报因子,确定未来第二旬径流预报因子并进行预报和评估。结果表明细化考虑了多时序过程因子的预报方法,其未来第一旬径流预报精度更高,预报效果有所改善,而未来第二旬径流预报值精度满足甲级预报标准,与未来第一旬径流预报结果一样均可发布使用。(5)揭示了旬径流预报不确定性对水库调度的影响机制,并据此提出了预报信息的修正应用方法。首先,考虑到预报误差对水库调度效益的影响受调蓄能力、用水目标等不同而有所差异,探究两旬径流预报误差分别对水库优化调度结果的影响;其次,基于两旬径流误差影响分析及两旬径流预报精度评估结果,提出在水库优化调度中利用修正系数来修正使用两旬径流预报信息的方法。最后,将修正应用预报信息的水库优化调度结果与未考虑预报信息、未修正应用预报信息的水库优化调度等方法对比,验证其有效性。结果显示修正利用两旬径流预报的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Pareto解集明显更优,在相同发电量时,缺水总量较常规优化最大可减少72×106m3,在相同缺水总量下,发电量最大可提高12×106kWh,有效提高了调度效益。最后对全文结论和创新点进行总结和凝练,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郭鑫宇[8](2019)在《耦合多安全约束的水电站运行优化调控研究》文中指出水电站运行安全事故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隐患。如何防患于未然,针对各类安全问题做好水电站应对措施,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本研究针对水电站运行期间存在的泄洪诱发振动安全问题、下游水力安全问题和引尾水系统安全问题提取调控安全约束,分别建立优化调控模型并从时间、空间角度给出相应调控策略。基于上述调控策略提出水电站运行调控准则,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耦合多安全约束的水电站运行多目标优化调控研究并提取调控策略。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构建了耦合泄洪诱发振动安全约束的两阶段对冲水电站优化调控模型,分析了不同等级上游来流量以及预报不确定性下的向家坝水电站最优泄洪调控策略。得到结论如下:(1)最不利闸门开度和水库水位组合条件下竖直方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安全限值所对应的向家坝水电站振动安全流量上限为13900m3/s。(2)优化调控模型以保证水库不发生漫坝为前提,主要针对现阶段面对较大洪量的洪水退水过程,提供最小化泄洪诱发振动安全问题风险的调控策略,最优泄洪调控策略相对传统泄洪策略可降低泄洪诱发振动安全问题风险约6.95%,提高水电站发电量约0.78%。(3)通过上述模型得到泄洪宏观调控策略如下:当洪水来流量规模较大时(泄洪振动安全流量剩余空间<6.6亿m3),基于“对冲理论”的保证泄洪振动安全流量剩余空间对两阶段目标边际效益相等的调控策略为最优;当洪水来流量规模很小时(泄洪振动安全流量剩余空间>6.6亿m3),均匀泄洪调控策略为最优。(4)洪水预报不确定性越大,现阶段所分配的泄洪振动安全流量剩余空间所占比例越高,现阶段泄洪流量量级越小。(2)根据下游水力安全指标提取闸门开度组合安全约束,以此为基础开展了耦合下游水力安全约束的水电站泄洪优化调控研究。应用到桐子林水电站,主要结论如下:(1)引入泄洪闸明渠安全流量概念来保障下游水力安全。应用到研究对象上具体量化为在总泄洪流量小于6000m3/s时,只利用河床段闸门参照试验结果建议泄洪;在总泄洪流量大于6000m3/s时,以“明渠安全流量”为依据启闭明渠段闸门最大化分担河床段闸门泄洪压力,利用河床段泄洪闸门开度组合对河床段导墙临底流速进行控制。最终求得保证下游区域冲蚀淘刷安全的最优泄洪闸门开度组合安全约束。(2)针对日调节水电站上游来流量量级及波动较大情况,由于日调节水电站本身调节能力较弱,主要利用上游枢纽水库对其来流量进行削峰处理,每日调用1亿m3以下调蓄库容可削减洪峰约2000m3/s。(3)调控模型优化前和优化后闸门总体调控工作总量减少了60%以上,其中明渠段闸门调控工作量减少量占总体减少量的40%。(4)与以洪水削峰为优化导向的调控方案相比,以最小化闸门调控工作量为优化导向的调控方案河床段中孔闸门降低的闸门调控工作量占总体降低的闸门调控工作量的40%。因此河床段中孔闸门在减小闸门调控工作量时作为主要控制对象进行调控。(5)以闸门调控工作量最小为优化导向的调控方案比以洪水最大化削峰为导向的调控方案上游枢纽水库调蓄库容调用率小29%。(3)提取了引水系统“一管双机”运行模式安全约束、尾水调压室运行安全约束。构建了耦合上述引尾水系统安全约束的水电站优化调控模型并采用双层嵌套方式对模型进行求解,该求解模式可降低决策变量维度(维度从6480降为270)和整体模型求解难度。将其应用到锦屏一级和二级水电站,通过分析水库特征以及电站运行特性得出电站调控准则。将上述调控准则嵌入到优化调控模型中优化得到覆盖各种上游来流量及水库起调水位组合的调控方案,通过总结上述方案得到电站长短期调控策略和针对上述安全约束的调控策略。(4)建立了耦合多安全约束的梯级水电站运行多目标优化调控模型。综合水电站运行振动安全、水力防冲安全调控策略和电站运行特性得到电站调控准则。进一步分别设置对梯级水电站泄水量“先优化后分配”和“先分配后优化”的调控方式对模型进行优化。应用到锦屏梯级水电站得到结论如下:(1)锦屏一级电站运行调控准则为在泄洪期采取低水位运行,泄洪振动安全流量剩余空间分配准则调整为各等级洪水均利用对冲准则进行调控。如此可使电站防洪风险降低,并可增大机组最大发电流量分担泄洪压力。锦屏二级电站运行调控准则为调控过程中水位高于1643m,可保证在中高流量泄洪时机组分担泄洪压力、机组出力受阻风险小、水库闸门有较高泄流能力。(2)“先优化后分配”调控方式比“先分配后优化”调控方式在提升4%泄洪诱发振动安全度、1%下游水力防冲安全度的基础上提升水电站发电量9%。(3)各等级洪水调控策略为最大和次大等级洪水需要在汛末时将枢纽水库蓄水至正常蓄水位,在洪水期后均匀缓慢下泄。现阶段需在满足生态流量需求的条件下最大化地分配泄洪振动安全流量剩余空间。第三和第四等级洪水枢纽水库水位在洪水期末恢复至汛限水位。未来阶段分配超过57.1%的泄洪振动安全流量剩余空间。按照每时段电站泄水总流量和发电水头最大化分配发电流量,利用启发式优化算法得到最小化波动程度的泄洪流量序列。
俞洪杰[9](2019)在《复杂条件下梯级电站短期优化调度耦合模型及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水电能源作为开发与运行技术最为成熟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受到清洁能源政策的影响,我国水电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近年来水电己成为拉动电源投资以及清洁能源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水电工程建设逐步完善、流域梯级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梯级水电站运行管理在水电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开展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研究,充分挖掘梯级各库间的补偿调节能力,提高梯级整体的水能资源利用率以及发电效益,对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梯级水电站规模庞大、运行模式复杂,加之后效性因素、不确定性因素等影响,其短期优化调度问题也十分复杂,故其一直是水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难点。但同时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指导梯级系统实时运行,优化调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直接决定梯级实际运行过程,进而关系到梯级发电效益的发挥,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从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两方面入手,运用水利科学、统计学、运筹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对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模型构建与求解、优化调度方案决策与实施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1)“以电定水”模式下传统目标函数改进研究。针对“以电定水”模式下传统目标函数对梯级水能计算不够准确、进而导致梯级耗能最小与蓄能最大出现差异的不合理现象,考虑各电站之间发电效率、水量利用率的差异以及电站未来调度方式的影响,引入能效系数对传统目标函数进行了改进,实现了耗能与蓄能的统一;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逼近算法对各电站的能效系数进行优化计算,提出了更加适用于优化调度方式的基于能效系数逐步逼近的梯级耗、蓄能一致性目标函数,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所提目标函数的优越性。(2)复杂运行模式下梯级产蓄能最大通用性目标函数研究。针对梯级水电站运行模式日益复杂、传统的单一目标函数无法满足梯级内部差异化运行要求的现象,从长期运行梯级总能量的角度出发,将发电效益划分为本调度期的既得效益-产能以及未来效益-蓄能,进而提出了梯级产蓄能最大通用性目标函数,并将该目标函数应用于复杂的混合运行模式,构建了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耦合模型,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目标函数以及耦合模型合理性、可行性。(3)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精准化方案制定方法研究。为了满足梯级水电站实际生产对精准优化调度方案的需求,从优化调度模型准确构建与精确求解两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在模型构建环节,计及水流滞时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后效性影响的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耦合模型;在模型求解环节,综合考虑水流滞时与尾水位变化对优化结果的影响,采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对复杂后效性变量即下库入库流量与上库尾水位进行了精确计算,进而对梯级水库运行过程进行了精确模拟,同时又考虑厂内机组负荷分配以及启停机耗水等对优化结果的影响,提出了逐步优化算法-动态规划法(Progressive Optimality Algorithm-Dynamic Programming,POA-DP)对模型进行厂间-厂内一体化求解;最后将上述两者结合,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所提精准优化调度方案制定方法的实用性、优越性。(4)考虑不确定性影响的优化调度方案制定与实施方法研究。为避免水库来流与水电站负荷不确定性对梯级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采用事后评价方法对优化调度方案的三种实施模式进行了评价及优选;在实施模式优选的基础上,提取常规调度与优化调度各自的优点,借鉴调度规则中警戒水位的概念对优化调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进行了改进;最后通过对不同运行工况下梯级系统的风险、效益分析验证了所提优化调度方案制定、实施方法的实用性。(5)利用预报信息的水库警戒水位自适应计算方法研究。针对小漩警戒水位采用主观方法计算时缺乏科学依据进而无法保证梯级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不足,重点围绕小漩警戒水位客观计算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对小漩上警戒水位与汛限水位、下警戒水位与旱限水位的相似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借鉴汛、旱限水位计算方法以及分期计算原理,利用潘口日发电量预报信息对小漩警戒水位进行了分级计算;为进一步提高梯级水电站的发电效益,在分级计算的基础上利用潘口日负荷过程预报信息,对小漩上警戒水位进行了自适应计算;最后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所提自适应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优越性。
陈芳[10](2017)在《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全球变暖、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力推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缓解环境危机的关键。水电作为占有率大、利用率高、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承担着防洪、发电、调峰、航运、供水、生态调节等各项重任,在我国能源战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大规模水库群相继群投产运行,如何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在各水库间的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协调各调度目标效益均衡优化,成为当前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以金沙江下游水库群实际调度运行现状为背景,结合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系统科学方法以及多目标效益均衡优化方法,深入研究了水库群优化运行建模的理论及其模型求解方法。提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保障流域用水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供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已在金沙江梯级调控中心“金沙江梯级水调管控一体化平台”上集成应用。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以高效求解金沙江下游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问题为切入点,本文引入了非支配排序遗传策略改进并完善万有引力算法[1]框架,提出了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策略的改进万有引力算法(MGSA-NSGA-Ⅲ)。该算法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2]中提取非支配排序策略和参考点选择机制来保证种群多样性,并结合混沌变异策略,改进种群进化过程。通过标准测试函数对算法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MGSA-NSGA-Ⅲ算法能够高效求解多维度、非凸、非线性、非连续以及复杂约束下多目标优化问题。(2)以充分发挥枯水期梯级水库群综合经济效益为目标,本文在分析历史径流数据基础上,提炼出不同水平年来水变化规律,构建了梯级水库群枯水期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于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群枯水期水位消落方式优化调度研究。此外,研究工作在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框架基础上,引入了并行计算工艺进行算法实现和模型求解,提出了不同来水频率下,梯级水库群最优水位消落方式。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水位消落方式能显着提升梯级总发电量,提高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可为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群枯水期消落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3)为保障下游防洪对象安全度汛,本文在深入分析流域洪水演进规律和防洪补偿需求的基础上,针对两类具有代表性拓扑结构的流域,分别建立了动用总防洪库容最小的单目标、多目标梯级水库群联合防洪补偿调度模型,并结合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以及并行计算工艺,进行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坝梯级联合防洪补偿调度实例研究,通过分析梯级下游川江沿岸城市(宜宾、泸州、重庆)的防洪需求,分别针对警戒和保证两类防洪标准,提出了溪洛渡-向家坝梯级以及岷江大渡河瀑布沟水库防洪补偿调度方案。研究成果有望为流域规划和水库制定防洪补偿计划提供有效参考。(4)为充分发挥流域水库群综合运行效益,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溪洛渡-向家坝梯级下游至宜宾段航运历史和现状,结合现行向家坝航运调度规程,研究了航道流量、水位对航运效益的影响,提出了向家坝下游航道航运效益评价方式,构建了兼顾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的梯级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到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坝梯级的防洪-航运调度的实例研究中。进一步,分析了岷江大渡河瀑布沟水库的防洪能力对下游防洪和航运的促进作用,得到的最终方案在发挥梯级防洪补偿效益的同时,兼顾梯级航运效益。研究工作可有效促进溪洛渡-向家坝梯级防洪、航运综合效益的发挥。
二、水电站水库洪水调度的多目标模糊决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电站水库洪水调度的多目标模糊决策(论文提纲范文)
(1)梯级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决策及风险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库优化调度方法 |
1.2.2 多目标调度方案决策 |
1.2.3 水库调度风险分析 |
1.3 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改进和声搜索算法及在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
2.1 引言 |
2.2 改进的和声搜索算法 |
2.2.1 和声搜索算法 |
2.2.2 基于均匀设计生成初始解 |
2.2.3 基于混沌生成机制的全局搜索 |
2.2.4 IHSA的计算步骤 |
2.3 基于IHSA的梯级水库群发电优化调度 |
2.3.1 梯级水库群中长期发电优化调度模型 |
2.3.2 模型的求解 |
2.4 算例分析 |
2.4.1 梯级水库群概况 |
2.4.2 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边际转换率的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决策研究 |
3.1 引言 |
3.2 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及求解 |
3.2.1 目标函数 |
3.2.2 约束条件 |
3.2.3 模型的求解 |
3.3 基于边际转换率的多目标调度方案决策 |
3.3.1 边际转换率法 |
3.3.2 确定性来水条件下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的决策 |
3.3.3 考虑来水不确定性条件下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的决策 |
3.4 算例分析 |
3.4.1 确定性来水条件下防洪和发电效益分析 |
3.4.2 考虑径流预报误差的防洪和发电效益关系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入库径流不确定下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决策研究 |
4.1 引言 |
4.2 基于区间数的改进VIKOR模型 |
4.2.1 基于区间数的评价指标的确定 |
4.2.2 基于博弈组合赋权法的VIKOR模型 |
4.3 算例分析 |
4.3.1 入库径流不确定下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的决策分析 |
4.3.2 实际径流过程下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的决策分析 |
4.3.3 结果的合理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考虑多元入库径流预报误差的梯级水库群短期发电调度风险分析 |
5.1 引言 |
5.2 基于入库径流预报误差的多元径流过程的随机模拟 |
5.2.1 多元入库径流预报误差 |
5.2.2 多元径流预报误差联合分布函数 |
5.2.3 多元入库径流过程的随机模拟 |
5.3 梯级水库群短期发电调度风险分析 |
5.3.1 模型建立及求解 |
5.3.2 发电调度风险指标 |
5.3.3 发电调度风险估计 |
5.4 算例分析 |
5.4.1 各预报时刻误差特性 |
5.4.2 联合分布函数的分析 |
5.4.3 两种拟合方法的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雅砻江中下游梯级水库多目标精细优化调度及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优化调度模型构建 |
1.2.2 优化调度模型求解 |
1.2.3 优化调度方案决策 |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梯级水电站日发电计划精细化编制 |
2.1 引言 |
2.2 厂间-厂内嵌套优化调度模型 |
2.2.1 传统优化调度模型 |
2.2.2 精细优化调度模型 |
2.3 嵌套优化调度模型求解 |
2.3.1 单层多维动态规划 |
2.3.2 嵌套多维动态规划 |
2.4 实例计算 |
2.4.1 雅砻江流域概况及电站基础资料 |
2.4.2 模型及算法参数设置 |
2.4.3 计算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内存优化和并行设计的嵌套多维动态规划 |
3.1 引言 |
3.2 嵌套动态规划算法性能分析 |
3.2.1 算法时间复杂度 |
3.2.2 算法空间复杂度 |
3.3 “维数灾”问题的处理策略 |
3.3.1 基于数据压缩与数据库技术的内存占用缩减 |
3.3.2 基于OpenACC的GPU并行加速 |
3.4 优化策略应用研究 |
3.4.1 并行方案设置及计算条件 |
3.4.2 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LMPSO算法及其在梯级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雅砻江中下游梯级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 |
4.2.1 目标函数 |
4.2.2 约束条件 |
4.2.3 测试函数 |
4.3 基于超体积指标与问题变换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
4.3.1 基于超体积指标处理高维目标空间 |
4.3.2 基于问题变换处理高维决策空间 |
4.3.3 LMPSO算法计算流程 |
4.4 实例计算 |
4.4.1 梯级水库基础资料及参数设置 |
4.4.2 计算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改进区间数灰靶模型及其在梯级水库多属性决策中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传统区间数灰靶决策模型 |
5.2.1 区间数的基本概念 |
5.2.2 基于区间数的灰靶决策方法 |
5.3 改进区间数灰靶决策模型 |
5.3.1 基于集值统计的权重向量计算 |
5.3.2 基于R-vine copula的多维度联合抽样 |
5.3.3 改进模型的计算流程 |
5.4 改进决策模型应用研究 |
5.4.1 调度方案设置 |
5.4.2 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风险分摊的梯级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及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中长期径流预报 |
1.2.2 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 |
1.2.3 梯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 |
1.2.4 多目标决策 |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溪洛渡径流特性分析及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 |
2.1 引言 |
2.2 研究区域概况 |
2.3 径流特性分析 |
2.3.1 径流年内分配 |
2.3.2 径流年际变化 |
2.4 基于径流划分和预报因子筛选的中长期径流预报 |
2.4.1 基于K-means聚类法的径流划分 |
2.4.2 基于MIC的预报因子筛选方法 |
2.4.3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 |
2.5 实例应用 |
2.5.1 径流丰平枯划分及代表年选取 |
2.5.2 预报因子筛选 |
2.5.3 中长期径流预报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溪洛渡-向家坝汛期联合运行水位动态控制 |
3.1 引言 |
3.2 研究区域概况 |
3.3 基于空间风险分摊思想的梯级水库蓄洪规则 |
3.3.1 梯级水库联合防洪调度“等比例蓄水”原则 |
3.3.2 防洪调度结果分析 |
3.4 梯级水库汛期联合运行水位动态控制 |
3.4.1 溪-向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可行性分析 |
3.4.2 梯级水库汛期联合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域 |
3.5 实例应用 |
3.5.1 动态控制域下限 |
3.5.2 动态控制域上限 |
3.5.3 考虑洪水发生时间预报误差的水位动态控制风险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IESA及其在梯级水库发电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改进电子搜索算法 |
4.2.1 电子搜索算法 |
4.2.2 可行域内搜索策略 |
4.2.3 逐步收敛的参数自适应方法 |
4.2.4 算法步骤 |
4.3 梯级水库联合发电优化调度模型 |
4.3.1 目标函数 |
4.3.2 约束条件 |
4.4 算法性能分析 |
4.5 实例应用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专家群体最大满意度原则的群决策模型 |
5.1 引言 |
5.2 问题描述 |
5.3 组合赋权优化方法 |
5.4 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个人决策 |
5.4.1 决策矩阵归一化处理 |
5.4.2 价值函数和概率权重函数 |
5.4.3 综合前景价值 |
5.5 基于专家满意度最大原则的群决策模型 |
5.5.1 专家满意度最大原则 |
5.5.2 EMGDM构建步骤 |
5.6 实例应用 |
5.6.1 决策矩阵建立 |
5.6.2 指标权重计算 |
5.6.3 个人决策 |
5.6.4 群决策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梯级水库调度不确定性分析与多属性决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库调度中的不确定性 |
1.2.2 考虑不确定性的水库调度及其风险估计 |
1.2.3 不确定多属性决策 |
1.3 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非一致性洪水分析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方向数据及Von Mises分布 |
2.3 研究变量及其分布的确定 |
2.3.1 洪水变量的P-Ⅲ混合分布 |
2.3.2 时间变量的Von Mises分布 |
2.3.3 分布检验与评价 |
2.4 基于Copula函数的两变量联合分布 |
2.4.1 Copula函数优选及参数估计 |
2.4.2 Copula函数检验与评价 |
2.4.3 联合超越概率及条件超越概率 |
2.5 算例分析 |
2.5.1 研究对象 |
2.5.2 年最大时段洪量非一致性分析 |
2.5.3 年最大1日洪量及其发生日期的分布 |
2.5.4 两变量联合分布 |
2.5.5 条件超越概率密度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随机模型及其应用 |
3.1 引言 |
3.2 单一预见时刻入库径流预报误差的高斯混合分布 |
3.3 多个预见时刻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随机模型 |
3.3.1 模型的建立 |
3.3.2 模型求解 |
3.3.3 模型评价 |
3.3.4 模型应用 |
3.4 算例分析 |
3.4.1 研究对象 |
3.4.2 单一预见时刻入库径流预报误差统计分析 |
3.4.3 单一预见时刻入库径流预报误差分布拟合 |
3.4.4 多个预见时刻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随机模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梯级水库短期发电优化调度风险估计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基于误差分类的来流方案设置 |
4.3 考虑多维入库径流过程预报误差的梯级水库短期发电优化调度模型 |
4.3.1 模型的建立 |
4.3.2 模型求解 |
4.4 风险估计 |
4.4.1 风险指标的选取 |
4.4.2 基于随机模拟的未来可能入库径流过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马田系统和灰熵法的多维区间数决策模型及其应用 |
5.1 引言 |
5.2 多维区间数与MTS |
5.2.1 多维区间数的正交试验 |
5.2.2 信噪比与马氏距离 |
5.3 MTS改进GEM的优势 |
5.3.1 灰熵 |
5.3.2 灰熵与信息熵的比较 |
5.3.3 GEM的基本原理 |
5.4 MTS-GEM多维区间数决策模型 |
5.4.1 加权标准化决策矩阵的建立 |
5.4.2 方案的正交试验及衍生指标计算 |
5.4.3 方案决策 |
5.5 算例分析 |
5.5.1 单一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优选 |
5.5.2 梯级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方案优选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梯级水库多目标互馈关系及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多目标优化调度 |
1.2.2 多目标互馈关系 |
1.2.3 多属性决策 |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 |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考虑洪水峰型及其频率的防洪风险分析 |
2.1 引言 |
2.2 洪水特征变量随机模拟 |
2.2.1 洪水特征变量 |
2.2.2 洪水特征变量联合分布 |
2.2.3 洪水特征变量随机模拟 |
2.3 考虑峰型及其频率的洪水过程线随机模拟 |
2.3.1 基于K-means算法的洪水聚类 |
2.3.2 无量纲洪水过程线随机模拟 |
2.3.3 考虑洪水类型的洪水过程线放大 |
2.4 实例计算 |
2.4.1 洪水特征变量随机模拟 |
2.4.2 洪水过程线聚类分析 |
2.4.3 无量纲洪水过程线生成 |
2.4.4 洪水过程线放大 |
2.4.5 防洪风险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INSGA-Ⅱ算法及其在梯级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
3.1 引言 |
3.2 基于正交设计及问题变换策略的改进NSGA-Ⅱ算法 |
3.2.1 基于正交设计的种群初始化策略 |
3.2.2 基于问题变换的搜索空间降维策略 |
3.2.3 INSGA-Ⅱ算法 |
3.2.4 测试函数计算结果 |
3.3 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电站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 |
3.3.1 目标函数 |
3.3.2 约束条件 |
3.4 模型求解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梯级水库兴利目标互馈关系研究 |
4.1 引言 |
4.2 结构方程模型 |
4.2.1 基本形式 |
4.2.2 求解步骤 |
4.3 实例计算 |
4.3.1 研究假设 |
4.3.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4.3.3 数据检验 |
4.3.4 模型计算及修正 |
4.3.5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INGTDM-MAS及其在防洪-兴利多属性决策中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基于集值统计的指标权重确定 |
5.3 多维关联抽样 |
5.4 基于多维关联抽样的区间数灰靶决策模型 |
5.4.1 传统区间数灰靶决策模型 |
5.4.2 INGTDM-MAS模型构建步骤 |
5.5 实例计算 |
5.5.1 加权标准化 |
5.5.2 三维指标联合分布函数 |
5.5.3 方案决策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变化环境下水库的洪水调控模式及其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变化环境对径流与洪水的影响研究进展 |
1.2.2 水库的洪水调控模式研究现状 |
1.2.3 水库防洪风险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赣江流域介绍及万安水电站概况 |
2.1 赣江流域介绍 |
2.2 万安水库概况 |
第三章 变化环境下万安水库入库洪水变异分析 |
3.1 万安水库入库洪水过程变异分析方法 |
3.1.1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
3.1.2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 |
3.1.3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
3.1.4 有序聚类分析方法 |
3.2 万安水库入库洪水变异分析 |
3.2.1 趋势检验 |
3.2.2 突变检验 |
第四章 万安水库调度模拟模型 |
4.1 水资源系统调度模拟模型 |
4.2 万安水库单场次汛期洪水调度模型 |
4.2.1 模型的基本原理 |
4.2.2 约束条件 |
4.2.3 模拟时段 |
4.2.4 调度规则 |
4.2.5 万安水库单场次汛期洪水调度结果 |
4.3 万安水库防洪发电联合调度模型 |
4.3.1 模型的基本原理 |
4.3.2 模型对灌溉与航运效益的考虑 |
4.3.3 约束条件 |
4.3.4 调度规则 |
4.3.5 万安水库防洪发电联合调度结果 |
第五章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万安水库调度模拟模型优化 |
5.1 水库优化调度理论 |
5.2 万安水库单场次汛期洪水调度模型优化研究 |
5.2.1 汛期万安水库洪水调度优化原理 |
5.2.2 优化模型求解方法 |
5.2.3 汛期万安水库洪水调度优化结果 |
5.3 万安水库防洪发电联合调度模型优化研究 |
5.3.1 万安水库防洪发电联合调度优化原理 |
5.3.2 万安水库防洪发电联合调度优化结果 |
第六章 万安水库防洪风险分析 |
6.1 水库洪水调度风险分析原理 |
6.1.1 水库洪水调度风险因子的识别 |
6.1.2 水库洪水调度风险分析方法 |
6.2 万安水库主汛期防洪风险分析 |
6.2.1 洪水系列随机模拟原理 |
6.2.2 万安水库主汛期防洪调度风险分析 |
6.3 基于双指标的万安水库主汛期防洪调度规则 |
6.3.1 双指标的万安水库主汛期防洪调度规则拟定 |
6.3.2 双指标的万安水库主汛期防洪调度规则验证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考虑多元信息的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水库多目标优化算法研究进展 |
1.2.2 水库多目标决策及竞争权衡研究进展 |
1.2.3 考虑中长期径流预报信息的水库优化调度研究进展 |
1.3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2.研究水库概况及多目标调度模型构建 |
2.1 引言 |
2.2 研究水库概况 |
2.2.1 水库概况及特性 |
2.2.2 水库来水及需水资料 |
2.2.3 水库兴利调度要求 |
2.3 水库调度图基本形式 |
2.4 水库多目标调度模型 |
2.4.1 目标函数 |
2.4.2 约束条件 |
2.4.3 决策变量 |
2.5 本章小结 |
3.基于偏好信息的水库多目标优化研究 |
3.1 引言 |
3.2 基于偏好信息的多目标优化算法 |
3.2.1 常规优化算法NSGA-II |
3.2.2 偏好信息载体——参考点 |
3.2.3 基于参考点的偏好策略 |
3.2.4 基于参考点的水库多目标优化算法 |
3.3 解集性能评价指标 |
3.3.1 R-Metrics |
3.3.2 平均标准化欧式距离(Mean Euclidean Distance) |
3.3.3 有效解个数 |
3.4 水库调度模型及参考点设置方案 |
3.4.1 水库调度模型 |
3.4.2 参考点 |
3.4.3 优化参数 |
3.5 解集性能评价结果 |
3.5.1 Pareto解集整体对比 |
3.5.2 性能指标对比 |
3.6 本章小结 |
4.基于竞争权衡的水库多目标决策研究 |
4.1 引言 |
4.2 多目标竞争量化指标 |
4.2.1 多目标竞争及权衡 |
4.2.2 多目标竞争量化指标 |
4.2.3 多目标竞争量化指标量化步骤 |
4.3 基于竞争权衡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
4.4 水库多目标调度模型及设计方案 |
4.4.1 水库调度模型 |
4.4.2 不同用水设计方案 |
4.5 水库多目标竞争分析及权衡决策结果 |
4.5.1 多目标竞争关系分析 |
4.5.2 水库多目标调度决策 |
4.5.3 多目标竞争指标合理性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5.考虑多时序过程因子的中期径流预报研究 |
5.1 引言 |
5.2 降雨产品及降雨预报产品评估 |
5.2.1 降雨产品适用性评估 |
5.2.2 降雨预报产品精度评定 |
5.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时序过程因子筛选方法 |
5.3.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旬径流预报模型 |
5.3.2 多时序过程因子筛选方法 |
5.4 未来第一旬径流预报因子筛选及组合预报方案 |
5.4.1 研究数据 |
5.4.2 备选因子及相关系数 |
5.4.3 基于初步预测的因子筛选 |
5.4.4 未来第一旬径流不同因子组合方案设计 |
5.5 未来第一旬径流预报结果 |
5.5.1 精度评估结果 |
5.5.2 径流拟合过程 |
5.6 未来第二旬径流预报及结果 |
5.6.1 未来第二旬径流预报因子 |
5.6.2 精度评估结果 |
5.6.3 径流拟合过程 |
5.7 本章小结 |
6.中期径流预报信息在水库优化调度中的修正应用研究 |
6.1 引言 |
6.2 考虑预报信息利用的调度规则及水库调度模型 |
6.2.1 考虑预报信息利用的水库调度图基本形式 |
6.2.2 水库调度模型 |
6.3 两旬径流预报的误差影响分析及修正应用方式研究 |
6.3.1 第一旬径流预报误差影响分析 |
6.3.2 第二旬径流预报误差影响分析 |
6.3.3 两旬预报径流修正应用方式介绍 |
6.4 水库优化调度方案设计及结果分析 |
6.4.1 优化调度方案设计 |
6.4.2 优化调度结果对比 |
6.4.3 调度图优选及合理性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耦合多安全约束的水电站运行优化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水电站泄洪安全优化调控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2 水电站发电安全优化调控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3 水电站运行多目标优化调控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耦合泄洪诱发振动安全约束的水电站泄洪优化调控研究 |
2.1 引言 |
2.2 耦合泄洪诱发振动安全约束的两阶段对冲优化调控模型 |
2.2.1 泄洪调控模型目标函数 |
2.2.2 泄洪调控模型约束条件 |
2.3 模型求解步骤和方法 |
2.3.1 模型求解步骤 |
2.3.2 两阶段对冲泄洪优化调控模型解析解 |
2.3.3 泄洪调控优化求解方法 |
2.4 模型应用实例 |
2.4.1 泄洪振动安全流量约束指标提取 |
2.4.2 耦合振动安全约束的泄洪调控策略提取 |
2.4.3 模型预报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耦合下游水力安全约束的水电站泄洪优化调控研究 |
3.1 引言 |
3.2 耦合下游水力安全约束的水电站泄洪优化调控模型 |
3.2.1 泄洪调控模型目标函数 |
3.2.2 泄洪调控模型约束条件 |
3.2.3 决策变量 |
3.3 模型求解步骤以及闸门开度组合安全约束 |
3.3.1 模型求解步骤 |
3.3.2 闸门开度组合安全约束提取方法 |
3.4 模型应用实例 |
3.4.1 闸门开度组合安全约束提取 |
3.4.2 耦合下游水力安全约束的优化调控模型结果分析 |
3.4.3 枢纽水电站调控策略提取 |
3.4.4 调控结果敏感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耦合引尾水系统安全约束的水电站发电优化调控研究 |
4.1 引言 |
4.2 耦合引尾水系统安全约束的水电站发电优化调控模型 |
4.2.1 发电调控模型目标函数 |
4.2.2 发电调控模型约束条件 |
4.3 模型求解步骤以及引尾水系统安全约束 |
4.3.1 双层优化调控模型求解步骤 |
4.3.2 引水系统“一管双机”运行模式安全约束 |
4.3.3 尾水调压室运行安全约束 |
4.4 模型应用实例 |
4.4.1 锦屏一级、二级电站引尾水系统安全约束 |
4.4.2 锦屏一级、二级电站发电调控准则设定 |
4.4.3 锦屏一级电站月尺度调控策略提取 |
4.4.4 锦屏二级电站日尺度调控策略提取 |
4.4.5 引水系统“一管双机”运行模式安全调控策略 |
4.4.6 尾水调压室安全运行机组调控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耦合多安全约束的梯级水电站运行多目标优化调控研究 |
5.1 引言 |
5.2 耦合多安全约束的梯级水电站运行多目标优化调控模型 |
5.2.1 调控模型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
5.2.2 水电站运行安全因子 |
5.2.3 两种调控方式决策变量的确定 |
5.3 模型求解步骤和调控准则提取方法 |
5.3.1 梯级水电站运行调控准则提取 |
5.3.2 模型求解步骤 |
5.4 模型应用实例 |
5.4.1 水电站运行安全约束提取 |
5.4.2 梯级水电站运行调控准则设定 |
5.4.3 耦合多安全约束的梯级水电站调控策略提取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复杂条件下梯级电站短期优化调度耦合模型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优化调度模型构建 |
1.2.2 优化调度模型求解 |
1.2.3 优化调度方案决策 |
1.2.4 优化调度方案实施 |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 |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复杂运行模式下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目标函数研究 |
2.1 引言 |
2.2 单一运行模式下优化调度目标介绍 |
2.2.1 “以水定电”模式 |
2.2.2 “以电定水”模式 |
2.3 “以电定水”模式下优化调度目标改进 |
2.3.1 耗能最小与蓄能最大一致性分析 |
2.3.2 基于能效系数逐步逼近的梯级耗、蓄能一致性目标 |
2.3.3 实例计算 |
2.4 梯级产蓄能最大通用性目标及其在混合运行模式中的应用 |
2.4.1 梯级产蓄能最大通用性目标 |
2.4.2 通用性目标在混合运行模式中的应用 |
2.4.3 实例计算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考虑后效性影响的厂间-厂内一体精准优化调度方案制定 |
3.1 引言 |
3.2 考虑后效性因素影响的优化调度模型准确构建 |
3.2.1 目标函数 |
3.2.2 约束条件 |
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型关键变量精确计算 |
3.3.1 小漩入库流量 |
3.3.2 潘口尾水位 |
3.4 基于厂间-厂内一体化计算的模型求解 |
3.4.1 求解思路 |
3.4.2 求解步骤 |
3.5 实例计算 |
3.5.1 计算时间分析 |
3.5.2 计算精度分析 |
3.5.3 发电效益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考虑不确定性的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方案制定与实施 |
4.1 引言 |
4.2 三种调度方案实施模式的对比分析 |
4.2.1 实施模式介绍 |
4.2.2 实施模式事后评价 |
4.2.3 实例计算 |
4.3 结合调度规则的调度方案制定与实施 |
4.3.1 调度规则 |
4.3.2 结合调度规则的优化调度模型 |
4.3.3 结合调度规则的调度方案实施 |
4.3.4 实例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利用预报信息的水库警戒水位自适应计算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警戒水位与汛、旱限水位的相似性分析 |
5.2.1 上警戒水位与汛限水位 |
5.2.2 下警戒水位与旱限水位 |
5.3 利用潘口日发电量预报信息的小漩警戒水位分级计算 |
5.3.1 上警戒水位 |
5.3.2 下警戒水位 |
5.4 利用潘口日负荷过程预报信息的小漩上警戒水位自适应计算 |
5.4.1 风险与效益期望值计算 |
5.4.2 小漩上警戒水位方案决策 |
5.4.3 决策结果事后评价 |
5.4.4 实例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标 |
1.3 水库群调度方式研究现状 |
1.4 水库群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多目标算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万有引力算法简述 |
2.3 基于非支配遗传进化策略的万有引力算法改进 |
2.4 多目标函数测试与算法性能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梯级水库群枯水期联合消落方式研究 |
3.1 引言 |
3.2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概况 |
3.3 金沙江梯级水库群枯水期联合消落优化调度建模 |
3.4 基于并行工艺的算法实现方式 |
3.5 实例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4 梯级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研究 |
4.1 引言 |
4.2 金沙江梯级水库群防洪调度现状 |
4.3 川江防洪需求 |
4.4 梯级水库群防洪补偿优化调度建模 |
4.5 算法实现 |
4.6 实例研究 |
4.7 本章小结 |
5 梯级水库群联合防洪-航运优化调度研究 |
5.1 引言 |
5.2 航运效益评价方式 |
5.3 耦合防洪、航运的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建模 |
5.4 多目标优化调度算法实现 |
5.5 实例研究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附录3: 与导师合作申请的发明专利 |
四、水电站水库洪水调度的多目标模糊决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梯级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决策及风险分析研究[D]. 吴月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雅砻江中下游梯级水库多目标精细优化调度及决策方法研究[D]. 马皓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基于风险分摊的梯级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及决策研究[D]. 李宁宁.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梯级水库调度不确定性分析与多属性决策模型研究[D]. 梁小青.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
- [5]梯级水库多目标互馈关系及决策方法研究[D]. 阎晓冉.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
- [6]变化环境下水库的洪水调控模式及其风险研究[D]. 吕嘉玮. 长安大学, 2020(06)
- [7]考虑多元信息的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D]. 唐榕.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8]耦合多安全约束的水电站运行优化调控研究[D]. 郭鑫宇. 天津大学, 2019(01)
- [9]复杂条件下梯级电站短期优化调度耦合模型及方法研究[D]. 俞洪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
- [10]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及应用[D]. 陈芳. 华中科技大学,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