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滨州市人大常委会重视加强人大信访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朱付山[1](2021)在《打造有温度的人大信访工作品牌》文中研究说明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做实保障、健全机制、用好抓手,通过人大信访监督渠道,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日前,郴州某市场提质改造完工,邵某夫妻顺利地租下了心仪的水果摊位。邵某夫妻通过合规经营,依靠双手让自己过上了好日子。“我们的诉求是想请政府给我们继续安排一个水果摊位。”2020年5月19日,郴州市人大常委会信访接待室迎来了信访人邵某。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信访接待日”的相关要求,当天接待邵某的正是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现为代理主任)张爱国,
贤红余[2](2021)在《论地方人大信访制度的完善》文中研究指明地方人大信访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行党政机关主导信访维稳工作模式下我国信访工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群众宪法、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的深化,社会普遍期待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监督公权力、保障群众私权利方面发挥更加明显的作用。当前,地方各级人大信访工作受制于立法和体制因素障碍,办理群众信访诉求效果不佳,有时会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本文拟从地方人大信访制度基本理论入手,注重考察地方人大在民意表达方面的制度优势和存在问题,并结合自身工作分析地方人大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将民意表达和人大信访制度同步考虑,运用法治思维深入研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破解问题之道,拟对地方人大信访制度进行系统的法治化改造。为此,建议及时出台信访法,通过立法准确定位地方人大信访制度的功能,让其回归公民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这一信访制度设计的初衷,系统整合散落于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的信访资源,制定严谨规范统一的信访案件办理程序,依法破除行政化工作模式,让地方人大信访制度与监督工作深度融合开展,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代表作用等,以期能够为地方人大信访制度法治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肖强[3](2019)在《人大信访工作改进探究 ——以W市人大信访工作实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基于两点社会基本现实。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40年历程的中国改革开放全面进入深水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不断加大。目前,存在的司法不公、环境污染、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城乡差异、地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异加大等诸多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信访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二是中国信访制度应有的化解社会矛盾、规范社会行为、保障公民权利的功能弱化,人大信访的信访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大信访功能定位及作用被上访群众曲解和误读,人大信访往往被看作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后一根稻草”。鉴于此,本文采用从大到小,由表及里的论述方法,分为4个章节对人大信访工作改进作尝试性研究。第1章:导论。作为全文的开篇,一是,从选题内容提出研究问题的时代背景;二是明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三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阐述了理论研究现状和主要学术观点,其中对信访制度“存”与“废”的争论,表达了笔者的理解和认识;四是对本文的研究指向予以明确,人大信访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五是阐明本文研究的总体框架与研究理路,并指出相关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章:中国信访制度的渊源和发展。一是对中国信访制度的历史雏形进行了追根溯源,认为其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衍生出的特有文化现象”;二是对建国以来,中国信访制度沿革进行梳理;三是按年代特点,将中国信访制度的发展划分为大众动员、拨乱反正、安定团结、依法分类四个阶段;四是提出中国特色信访制度设计的“锥形结构”,阐述党委、人大、“一府两院”之间的层次位置关系;五是对人大信访制度的产生发展进行了论述。六是阐述了人大信访的地位、功能定位和作用。首先从人大信访与党委、政府、法院、检察院信访的区别进行分析,确立人大信访在中国信访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第三方监督特性;其次,结合多年从事人大信访工作的体会,归纳出人大信访的功能定位应是预警、缓冲、反馈、平衡,并逐一解读对其的认识。再次,进一步阐述了人大信访“缓水池”如何发挥作用,在信访事项办理流程中如何保障合法、制止非法、化解矛盾。该章人大信访功能定位和“缓水池”作用的内容是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进行的尝试性思考与分析的成果,是本文理论创新的部分。通过这六点内容的论述,让读者对中国信访制度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明确信访制度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第3章:人大信访工作现状、问题及成因——以W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案例为基础。本章作为论文最为重要的实证章节,首先,以人大信访工作改进为视角,总体论述了我国人大工作的信访量始终处于高位水平的现状,以及各地人大在信访工作上的一些改进做法,并对W市人大信访工作现状进行了描述。其次,运用实证的手段,通过W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多个实践案例,分析人大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在六个方面,并结合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一是缺乏第三方评估机构技术支持;二是人大信访工作机构层级低,信访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三是信访数据共享有限,造成信访资源浪费;四是信访信息整理分析不到位;五是法治思维尚未建立;六是久拖不决的信访事项缺乏有效解决方案。第4章:人大信访工作改进对策及建议。本章从五个方面提出对人大信访工作改进的对策建议,以期人大信访预警、缓冲、反馈、平衡四项功能定位更有效果,更好地发挥“缓水池”作用,推动国家发展战略顺利实施,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简而言之,本文旨在从中国信访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演进中,勾划中国信访制度的图廓,说明中国信访制度存在具有其历史文化的继承性,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并客观总结中国信访制度的现状,重新认识中国信访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而论述人大信访制度在其中的发展历程,形成的功能定位和作用。笔者结合在W市人大常委会信访部门工作多年的实际,对人大信访工作现状、面临问题及成因进行归纳分析,同时列举W市人大信访工作典型案例及办案心得,藉此剖析人大开展信访工作的实践探索,力图展现当前人大信访工作的困惑之路,改进之路,发展之路,最后提出对人大信访工作改进的些许对策建议。
雷浩伟[4](2019)在《新时代地方信访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以重庆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信访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政治制度对贯彻群众路线、化解公共危机、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密切党群、府民之间的内外联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纵观我国信访制度60余年的发展历史,其虽历经多次“自上而下”式的改革创新,然而落实到地方信访工作的完善却仍陷泥淖。在国家层面,宏观来看,信访法治化建设与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信访制度发展的“两翼”,法治信访、责任信访、阳光信访与多元信访则是其完善的“四维”。在地方层面,微观而言,法规制度、机构队伍、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以及理念贯彻是基层信访工作开展所亟需重视的五个核心层次。辩证地看,地方信访工作是国家信访工作的微观延伸与基层拓展,也是我国信访法治化建设的基础保障,能否实现信访制度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提纲挈领作用、能否达到信访制度基层优化“自下而上”的助澜推波功能,也亟待学界学者予以调查分析与系统论证。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内容概要如下。第一部分宏观地概括了文章写作的背景与价值、方法与框架,并着重对国内已有研究的成果予以总结和评析,进而提出了本研究旨在调研并解决的核心问题。此外,第一部分着重的对当前我国地方信访工作步入深水期的表现与特征,尤其是面临的几个新形势与新问题予以简要呈现。第二部分简要地介绍了与地方信访工作相关的几个核心概念,重新界定了多元功能视阈下的地方信访工作的价值归属,进而对研究本土化的地方信访工作的治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尤其是多元公共行政中的政治、法律和管理理论分支予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融合构建地方信访工作调研与分析的理论框架。第三部分详细地阐述了重庆市信访工作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重庆市信访基本情况、重庆市信访工作理念与宣传建设现状、重庆市信访工作法规与制度建设现状、重庆市信访工作机构与职责建设现状以及重庆市信访工作机制与方法建设现状等方面的实证调研着手,以小见大、以面推广,进而得出当前我国地方信访工作存在“信访形势依旧严峻、总量高位运行”“信访功能界定错位、机制方法不当”“信访治理方式单一、工作结构失衡”以及“信访法规体系欠缺、观念意识落后”等困境,并对其成因予以系统分析。第四部分则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地方信访工作的对策。文章针对重庆市信访工作开展的问题,主要从“转变思路和更新理念”“智慧公开和精准终结”以及“公民参与和基层治理”等三个方面予以建议,以求为我国基层信访工作的路径优化予以探索创新和有益借鉴。新时代下,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逐渐深化使得地方信访机构面临着组织调整,地方信访的综治维稳功能也得到加强;此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行使得信访与监察的对接也更为密切,地方信访工作所面对的问题和任务也更为纷繁复杂。以治理理论为基础,以机制设计理论和多元公共行政理论为框架,恰可对我国地方信访工作的法治化、责任化、透明化、精准化、多元化以及民主化建设提供完善思路。
姜丽华[5](2018)在《人大工作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以南京市高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例》文中指出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也是公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随着近年来我国公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公众政治参与的热情也越来越强,如何发挥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监督机关和民意代表机关的作用,提高人大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度,积极有效回应公众关切,是当前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运用参与式民主理论、公众参与阶梯理论及政治民主和民主行政理论对人大工作中的公众参与进行研究,从我国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研究总结了地方各级人大的创新实践。笔者以南京市高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例,总结了目前高淳区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方式,针对公众参与的范围相对狭窄、参与热情相对不足、人大代表作用发挥不够、人大信息公开较少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借鉴地方各级人大在加强扩大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的制度建设及公众参与人大立法工作、监督工作和代表沟通民意方面的创新做法,结合高淳人大工作实际,在推进公众参与区人大工作中加以运用吸收和进一步创新改进。在提高高淳区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度的建议中,笔者创新提出制订和出台扩大公众参与高淳人大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从宏观上指导、细节上规范区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工作;在公众参与方式方面,在各地人大创新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提出扩大公众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工作的参与;为保证公众参与人大工作成果的效力和刚性,笔者提出要运用公众参与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的成果增强人大依法履职的刚性;为深化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效果,提出筑牢民意基础、建立公众参与反馈机制、检验公众参与的成效等建议;同时为夯实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的基础,推进公众参与工作良性有序开展,笔者对培养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的主体意识和公众参与人大工作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王倩[6](2018)在《发挥好人大信访工作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作用》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信访工作的指南。作为一名人大信访工作者,倍感责任重大,同时精神振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人大信访工作,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钱俊岳[7](2017)在《区级人大信访制度研究》文中认为信访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参与、权力监督和补充性权利救济制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加深,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益格局不断优化,思想观念日益更新,大量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地方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权力部门,是我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有效渠道,是确保人民基本权益的主要制度载体。所以由人大负责的信访工作与其他组织和部门的信访工作相比,它的特殊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现实中,人大沦为二线部门,地位和作用弱化,人大监督权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人大信访工作停留在表面。这既有深层次的体制原因,也有人大工作中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本文以区级人大信访体制设置和运行机制为主线,以厦门市海沧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信访工作为实例,在梳理人大信访制度的法理依据和产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区级人大信访工作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同时,以人大职能的强化和信访制度的完善为切入点,探索在法治化趋势中,区级人大信访工作与人大监督对接的有效途径,设计建立人大信访一元化格局,进而增强区级人大的作用地位影与响力,使人大在信访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阐明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人大信访制度的一般理论与实践发展”,归纳与概括人大信访制度的理论与法律依据,并阐述了人大信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第三部分“区级人大信访体系设置与运行机制”,分析人大信访的定位、机构设置、特征及运行机制;第四部分“区级人大信访现状——以厦门市海沧区为分析对象”,详细说明海沧区人大信访现状、处理方式,分析区级人大信访现行体制所面临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第五部分“真实案例——以厦门市海沧区人大信访为例”,说明案例选取依据,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海沧人大信访改革创新举措;第六部分“区级人大信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从完善法律法规和工作制度、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设立人大信访一元化格局等三个方面提出区级人大信访工作的改革完善的设想和建议。
李龙[8](2016)在《新形势下人大信访工作研究 ——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司法体制改革和“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近年来,信访部门作为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之一,一方面,为群众政治参与开通了便捷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信访诉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得信访制度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承担了重要责任。济宁市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绿色发展、开放型经济为特色的发展道路。但在快速发展背后,同样存有一些的矛盾和问题。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实现人大监督的基础性工作,为强化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人民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越来越被重视。本文在借鉴学者对人大信访研究的基础之上,以济宁市人大信访工作为例,运用现代政治制度、政治参与理论对新形势下人大常委会的信访工作进行探讨,对人大信访法治化、信访改革进行分析,并对我国人大信访的改革路径进行了一定探索。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关于信访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然后对信访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人大信访工作任务的发展、办访方式的变化,对人大信访历史沿革进行总结,通过探讨人大信访相关的理论支撑和法律依据,进一步明确了人大信访工作的定位、职责。对济宁人大近年来信访工作数据(包括来信来访数量、变化趋势、类别、反映问题等)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当前人大信访工作中存在的困境,并找到了造成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对国外相关制度进行比照参考,得出对我国信访制度建设的启示。在前面分析基础上给出了自己关于信访制度改革及为人大信访发展方向的的思考,提出完善信访法律体系,推进相关信访制度建设,创新信访工作模式,探讨人大代表参与信访工作制度等发展方向,并从自办、督办、转办三个路径对人大信访办访模式进行一定探索。最后对人大信访工作下步发展做了前瞻性展望。
罗建明[9](2013)在《人大信访工作的现状、困难及若干思考》文中指出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联系人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监督工作、履行人大职责、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途径。地方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和代表机关,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制度载体。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关系到构建
孙雷[10](2012)在《人大信访机制研究 ——以山东省人大信访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信访制度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公民参政议政和进行权利救济的方式,在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起到了其他任何形式不能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社会矛盾也不断突出,原有的信访体制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各级信访机构在没有任何监督下对信访案件层层转办,大量的信访问题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信访制度不但没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使许多信访问题不断升级,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越级访、集体访和重复访。在连续两年出现“信访洪峰”后,信访问题被聚焦于政策调整和行政改革的视野之下,社会各界人士都对“信访制度改革”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继而“人大信访”被作为解决信访积弊的突破口成为众望所归,被推倒了解决信访问题的前台。人大信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下属机构,有着与其他国家机关信访机构不同的职能定位和工作主体,应逐渐强化人大信访工作职能,把信访职能同人大监督职能切实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信访工作中的主题作用,并寻求一条代表参与信访工作的制度化途径,把代表履历同信访工作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发挥人大代表和信访工作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二、滨州市人大常委会重视加强人大信访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滨州市人大常委会重视加强人大信访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打造有温度的人大信访工作品牌(论文提纲范文)
人大信访力量“强”起来 |
人大信访工作“活”起来 |
人大信访监督“实”起来 |
(2)论地方人大信访制度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选题在国内外立法、研究的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四)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一、地方人大信访制度概述 |
(一)地方人大信访制度相关术语 |
1.信访的概念 |
2.信访权利属性(本质) |
3.何为人大信访 |
4.地方人大信访受理范围 |
5.地方人大信访制度的特征 |
(二)地方人大信访制度法律依据 |
1.宪法上的依据 |
2.地方组织法上的依据 |
3.监督法上的依据 |
4.信访条例上的依据 |
(三)地方人大信访制度的理论支撑 |
1.人民主权理论 |
2.政治参与理论 |
(四)地方人大信访制度的功能和定位 |
1.地方人大信访制度的功能 |
2.职责定位 |
二、地方人大在民意表达方面的制度优势和实际情况 |
(一)民意表达方面的制度优势 |
1.法定民意表达机关 |
2.代表广泛代表性和群众优势 |
3.民愿表达机制相对健全 |
4.地方人大机关角色中立 |
(二)地方人大民意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 |
1.民意表达不畅 |
2.代表履职代言不积极 |
3.民意疏通困难 |
4.地方人大机关难以中立 |
三、地方人大信访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1.功能定位不准确 |
2.工作模式行政化 |
3.工作程序不规范 |
4.与监督工作脱节 |
5.代表作用尚未发挥 |
(二)原因分析 |
1.立法缺失 |
2.制度缺陷 |
3.人才匮乏 |
四、关于完善地方人大信访制度的设想 |
(一)准确定位功能 |
(二)解决工作模式行政化问题 |
(三)规范工作程序 |
(四)与监督工作融合开展 |
(五)激发代表发挥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人大信访工作改进探究 ——以W市人大信访工作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2 研究述评及本文的研究指向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中国信访制度的渊源及演变 |
2.1 中国信访制度的产生 |
2.1.1 中国信访制度的历史雏形 |
2.1.2 新中国信访制度的沿革 |
2.2 新中国信访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 |
2.3 中国特色信访制度设计的“锥形结构” |
2.4 人大信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2.5 人大信访与党委、政府、法院、检察院信访的区别 |
2.5.1 党委信访的绝对领导地位 |
2.5.2 人大信访与政府信访的区别 |
2.5.3 人大信访与法院、检察院信访的区别 |
2.5.4 人大信访的特殊地位 |
2.6 人大信访的功能定位 |
2.7 人大信访的“缓水池”作用 |
第3章 人大信访工作现状、问题及成因——以W市人大信访工作案例为基础 |
3.1 人大信访工作现状 |
3.1.1 总体现状 |
3.1.2 W市人大信访工作现状 |
3.2 人大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
3.2.1 缺乏第三方评估机构技术支持 |
3.2.2 人大信访工作机构层级低,信访工作人员配备不足 |
3.2.3 信访数据共享有限,造成信访资源浪费 |
3.2.4 信访信息整理分析不到位 |
3.2.5 法治思维尚未建立 |
3.2.6 久拖不决的信访事项缺乏有效解决方案 |
3.3 成因分析 |
3.3.1 缺乏第三方评估机构技术支持的成因分析 |
3.3.2 机构层级低,人员配备不足的成因分析 |
3.3.3 信访数据共享不足的成因分析 |
3.3.4 信访信息整理分析不到位的成因分析 |
3.3.5 法治思维尚未建立的成因分析 |
3.3.6 造成信访事项久拖不决的成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人大信访工作改进对策及建议 |
4.1 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技术支持的机制 |
4.2 强化人大信访机构和队伍建设 |
4.3 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运用 |
4.4 加速人大信访信息反馈 |
4.5 严格依法信访,强化法治思维 |
第5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外文文献 |
致谢 |
(4)新时代地方信访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以重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三)研究评述与展望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框架 |
(一)信访及其他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功能分析 |
(二)治理视阈下地方信访工作机制设计与多元行政的分析逻辑 |
(三)地方信访工作“理念——制度——组织——机制”理论分析框架的搭建. |
二、地方信访工作的现状与困境——基于重庆市的调查分析 |
(一)重庆市信访工作概况 |
(二)重庆市信访工作的基础与成效 |
(三)地方信访工作的困境及其成因 |
三、新时代完善地方信访工作的对策建议 |
(一)转变思路与更新理念——加速法治信访建设 |
(二)智慧公开与精准终结——推进责任信访建设 |
(三)公民参与与基层治理——推进多元信访建设 |
四、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5)人大工作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以南京市高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方法和可能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理论 |
一、参与式民主理论 |
(一)参与式民主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
(二)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启示 |
二、公众参与阶梯理论 |
三、积极公众理论 |
四、政治民主和民主行政理论 |
(一)政治民主的定义和内涵 |
(二)民主行政的概念和发展 |
第二章 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现状 |
第一节 我国目前人大工作中的公众参与的现状 |
一、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的基本方式 |
二、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效果 |
第二节 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中公众参与的创新实践及启示 |
一、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公众参与人大工作 |
二、提高公众在人大立法工作中的参与度 |
三、提高公众在人大监督工作中的参与度 |
四、提高人大代表沟通民意的工作实效 |
五、用信息化方式搭建公众参与人大工作平台 |
第三章 案例分析——南京市高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中公众参与的途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高淳区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途径 |
一、配合南京市人大开展立法调研 |
二、公开征集监督议题 |
三、围绕监督工作召开意见征询会或座谈会 |
四、建设“人大代表之家”联系选民 |
五、人大工作信息公开及人大工作宣传 |
六、走访联系群众 |
第二节 高淳区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
一、公众参与的范围相对狭窄 |
二、公众参与的热情相对不足 |
三、人大代表作用发挥相对不够 |
四、人大信息公开相对较少 |
第三节 原因分析 |
一、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缺乏制度性规范 |
二、公众参与的能力还不够强 |
三、人大代表素质仍需提高 |
四、人大自身建设仍需加强 |
五、公众参与反馈机制仍然缺失 |
第四章 提高高淳区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度的建议 |
第一节 加强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建设 |
一、完善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程序的制度建设 |
二、增强公众参与人大工作成果的刚性 |
第二节 拓宽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渠道 |
一、坚持开门立法,扩大公众对人大立法工作的参与 |
二、创新参与方式,扩大公众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工作的参与 |
三、改进监督方式,扩大公众对人大监督工作的参与 |
四、发挥代表作用,畅通与公众沟通联系渠道 |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人大工作公开性和互动性 |
第三节 深化人大工作中公众参与的效果 |
第四节 培养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的主体意识 |
结语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区级人大信访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二、人大信访制度的一般理论与实践发展 |
(一) 人大信访制度的法律和理论依据 |
(二) 人大信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三、区级人大信访体系设置与运行机制 |
(一) 区级人大信访体系设置 |
(二) 区级人大信访运行机制 |
四、区级人大信访现状——以厦门市海沧区为分析对象 |
(一) 海沧区人大信访现状 |
(二) 海沧区人大信访的处理方式 |
(三) 区级人大信访制度存在问题 |
(四) 原因分析 |
五、真实案例——以厦门市海沧区人大信访为例 |
(一) 案例选取依据 |
(二) 案例分析 |
(三) 海沧区人大信访探索改革 |
六、区级人大信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
(一) 完善法律法规和工作制度 |
(二)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
(三) 设立人大信访一元化格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新形势下人大信访工作研究 ——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人大信访概述 |
2.1 人大信访的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信访 |
2.1.2 人大信访 |
2.1.3 人大信访的分类 |
2.2 人大信访的法律、政策依据 |
2.2.1 宪法的依据 |
2.2.2 地方组织法的依据 |
2.2.3 监督法的依据 |
2.2.4 信访条例的依据 |
2.3 人大信访历史沿革及工作任务的发展 |
2.3.1 人大信访工作的初创阶段(1951年——1977年) |
2.3.2 人大信访工作的初步完善(1978年——1981年) |
2.3.3 人大信访工作的发展阶段(1982年——2003年) |
2.3.4 人大信访工作的成熟阶段(2004年——2012年) |
2.3.5 人大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2013年至今) |
2.4 人大信访的理论支撑 |
2.4.1 代议制理论 |
2.4.2 政治参与理论 |
2.4.3 权利救济理论 |
2.5 人大信访工作的职责、定位 |
2.5.1 人大信访的工作职责 |
2.5.2 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监督工作的组成部分 |
第3章 济宁人大信访工作研究 |
3.1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处近年来信来访情况 |
3.1.1 总体数量及变化趋势 |
3.1.2 信访类别及内容构成 |
3.2 济宁人大信访工作困境分析 |
3.2.1 功能定位不够明确 |
3.2.2 工作实效有待提高 |
3.2.3 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
3.2.4 人大代表作用未能完全发挥 |
3.3 当前影响人大信访工作的体制机制原因 |
3.3.1 影响人大信访工作的内部体制机制 |
3.3.2 影响人大信访工作的外部体制机制 |
第4章 国外相关制度及启示 |
4.1 瑞典的议会监察专员制度 |
4.2 英国的行政监察专员制度 |
4.3 加拿大的公民投诉制度 |
4.4 美国的议员个别案件调查制度 |
4.5 日本的苦情处理制度 |
4.6 国外相关制度的启示 |
4.6.1 其他救济渠道存在的必要性 |
4.6.2 申诉机构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
第5章 人大信访的改革方向及路径探索 |
5.1 坚持法治原则,完善信访法律体系 |
5.1.1 使信访回归政治参与本质 |
5.1.2 规范信访受理主体 |
5.1.3 规范信访受理内容及解决方式 |
5.2 推进人大信访相关制度建设 |
5.2.1 建立人大信访协调制度 |
5.2.2 建立人大信访听证制度 |
5.2.3 建立人大信访督办反馈制度 |
5.2.4 建立人大信访工作考评制度 |
5.2.5 建立人大信访事项依法终结制度 |
5.2.6 建立人大信访形势综合分析制度 |
5.3 探索推进人大代表参与人大信访工作 |
5.3.1 建立人大代表接访平台 |
5.3.2 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走访活动 |
5.3.3 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
5.4 创新人大信访工作模式,实现“网上信访” |
5.4.1 网络硬件平台建设 |
5.4.2 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
5.4.3 实现案件办理的公开透明 |
5.4.4 加强宣传指导,提高网络信访平台的应用水平 |
5.5 人大信访的三种办访路径探索 |
5.5.1 人大自身信访事项,通过“自办”路径办理 |
5.5.2 行政机关信访事项,通过“督办”路径交政府有关部门办理 |
5.5.3 涉法涉诉信访事项,通过“转办”路径交法院、检察院办理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人大信访工作的现状、困难及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大信访工作的现状 |
(一) 人大信访机构的设置情况。 |
(二) 人大信访办理基本流程。 |
二、人大信访工作遇到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
(一) 司法个案监督乏力。 |
(二) 社会各界对人大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 力量相对薄弱。 |
(三) 人大信访工作缺乏刚性和实效。 |
三、进一步做好人大信访工作的若干思考 |
(一) 实现三个转变, 提高思想认识。 |
(二) 做到三个结合, 提高监督实效。 |
(三) 构建五项机制, 规范信访流程。 |
(四) 完善三项举措, 夯实信访基础。 |
(10)人大信访机制研究 ——以山东省人大信访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论文命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目的 |
第一章 人大信访机制的一般涵义 |
一、 信访、人大信访及其特征 |
二、 人大信访与人民信访的关系 |
三、 人大信访与人民信访的关系 |
四、 人大信访监督的对象 |
第二章 人大信访机制的发展轨迹 |
一、 人大信访机制的形成背景 |
二、 人大信访机制的发展过程 |
三、 人大信访的功能定位 |
(1) 人大信访工作与人大的监督职能相结合 |
(2) 充分发挥个案监督的重要作用 |
第三章 人大信访监督的重要作用 |
一、 加强人大信访监督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
二、 加强人大信访监督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
三、 人大信访监督有利于法律更好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一府两院”的依法行政 |
第四章 山东省人大信访局目前的工作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
一、 山东省人大信访局目前的信访状况 |
二、 山东省人大信访部门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
(1) 信访量不断攀升,集体访,重访数量增多,工作人员的压力增大 |
(2) 信访案件种类繁多,重访、越级访普遍存在 |
(3) 信访案件办结率有待提高 |
(4) 信访部门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5) 山东省各级人大信访机构信息化程度不高,急需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
三、 针对人大信访面临的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 |
(1) 改变信访指导思想,创新工作方法 |
(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信访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特别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
(3) 针对山东省人大信访局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
第五章 人大信访机制的未来走向 |
一、 人大代表的法定参与 |
(1) 应该重视和加强人大代表的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人大代表参与信访的工作能力 |
(2) 常委会要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系,为人大代表参与信访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
(3) 建立监督激励机制,为发挥人大代表在信访工作中的作用提供有利保障 |
二、 加强人大信访部门自身的建设 |
三、 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
(1) 整合现有信访部门,形成独立的大信访部门 |
(2) 人大信访部门权力增大,职能作用得到增强 |
(3) 大力发展网络信访,拓展信访渠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滨州市人大常委会重视加强人大信访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打造有温度的人大信访工作品牌[J]. 朱付山. 人民之友, 2021(09)
- [2]论地方人大信访制度的完善[D]. 贤红余. 辽宁大学, 2021
- [3]人大信访工作改进探究 ——以W市人大信访工作实践为例[D]. 肖强.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新时代地方信访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以重庆市为例[D]. 雷浩伟.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5]人大工作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以南京市高淳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例[D]. 姜丽华. 东南大学, 2018(01)
- [6]发挥好人大信访工作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作用[A]. 王倩. 第十三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论文集, 2018
- [7]区级人大信访制度研究[D]. 钱俊岳. 厦门大学, 2017(05)
- [8]新形势下人大信访工作研究 ——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D]. 李龙. 山东财经大学, 2016(08)
- [9]人大信访工作的现状、困难及若干思考[J]. 罗建明. 人大研究, 2013(06)
- [10]人大信访机制研究 ——以山东省人大信访局为例[D]. 孙雷. 山东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