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杂2号嫁接栽培田间表现及分析

吉杂2号嫁接栽培田间表现及分析

一、茄杂2号嫁接栽培的田间表现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冰越[1](2021)在《3株放线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文中认为枯萎病是黄瓜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每年都会造成黄瓜的大幅减产甚至绝收。目前针对黄瓜枯萎病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但过量使用化学药剂不仅导致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还易造成病原菌抗药性、农药残留和有害生物再猖獗等“3R”问题。因此,寻求新的高效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成了当前研究的热点。抗生素的主要来源为自然界中的放线菌,其代谢产物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3株放线菌为对象,经种类鉴定、抑菌谱测定、拮抗活性稳定性测定、土壤定殖试验及田间防效测定等,明确了这几株放线菌的生防潜力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结果如下:1.3株放线菌2F、2F8和2F-1对草莓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番茄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其中,2F-1菌株发酵滤液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100%;浓度为30%的2F菌株发酵滤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为99.7%。将3种菌株的发酵滤液进行混配,2F:2F-1等比混合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带宽为最大为8.9 mm。拮抗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3种放线菌的发酵滤液在室温储存时抑菌活性都会出现快速下降,且以2F8的发酵滤液下降最为明显,至第7 d时活性已完全丧失;在超过37℃条件下处理1 h,发酵滤液抑菌活性下降,当温度超过80℃时,发酵滤液完全失活;发酵滤液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不稳定,抑菌活性下降,但其对紫外光稳定。透明圈法则表明,3种放线菌都能产生蛋白酶和β-葡聚糖酶,均不能产生嗜铁素和纤维素酶,而2F菌株和2F8菌株还能产生少量几丁质酶。2.3种放线菌的孢子液和发酵菌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和胚根伸长均无显着影响,但2F和2F-1发酵菌液可促进黄瓜胚芽的伸长,而2F8发酵液却对黄瓜胚芽伸长有抑制作用。在黄瓜苗期用发酵菌液进行灌根,处理组黄瓜的生长指标、物质积累量和光合色素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有明显的促生作用。3种放线菌还对黄瓜体内防御酶活性具有诱导作用,其中2F-1发酵液处理后黄瓜防御酶活性提升最为明显。且放线菌处理后,黄瓜体内胼胝质、总酚、可溶性糖和木质素等抗性相关物质的含量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菌株2F和2F-1在黄瓜根区、根际和根表均有很强的定殖能力,在初始菌量107 cfu/g土壤的基础上,处理后28 d活菌数仍达105cfu/g 土壤,而在叶片上定殖能力较弱。用放线菌2F和2F-1的复配发酵液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对黄瓜枯萎病均有一定防效,且以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防效分别为48.98%和34.01%。

吕慧芳[2](2019)在《小麦—西瓜间作体系中根系分泌物的变化及其对西瓜枯萎病抗性的影响机制》文中指出西瓜连作栽培普遍存在,连作障碍日益加剧,严重限制我国西瓜的发展。采用与其他作物合理间作种植,是克服连作障碍的有效方法,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研究。本文研究了小麦和西瓜根系分泌物对西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西瓜尖孢镰刀菌(FON)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小麦-西瓜间作与西瓜单作接种枯萎病菌后对西瓜生长发育、枯萎病发生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鉴定比较了小麦和西瓜根系分泌物的差异及其对FON生长的影响;研究了小麦-西瓜间作和西瓜单作下根系分泌物的变化与西瓜枯萎病发生的关系;研究了小麦-西瓜间作和西瓜单作下枯萎病发生与根系SA合成和抗病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小麦-西瓜间作提高西瓜枯萎病抗性的研究提供依据。所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在10 mL plant-1-0.5 mL plant-1浓度范围内,小麦根系分泌物对西瓜幼苗生长表现出低浓度的促进效应,以5 mL plant-1根系分泌物的促进效果最佳。3个品种小麦根系分泌物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的生长均表现出显着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最强的浓度为0.5 mL plant-1。综合各项指标,E18小麦根系分泌物处理促进西瓜幼苗生长和抑制西瓜尖孢镰刀菌生长的效果强于EM352、ZM9023。在0.01 g mL-1-0.1 g mL-1浓度范围内,西瓜根系分泌物对西瓜尖孢镰刀菌的产孢量、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相反,小麦根系分泌物对西瓜尖孢镰刀菌的产孢量、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2.与西瓜单作相比,小麦-西瓜间作体系FON接种后降低了西瓜枯萎病的发生。采用西瓜与小麦根系不分隔和尼龙网分隔处理显着提高了西瓜根系活力,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增强西瓜植株长势,西瓜单瓜重增加,同时西瓜根际土壤中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降低,细菌和总微生物数量升高,西瓜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西瓜生长前期土壤蔗糖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和生长中期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提高,西瓜植株枯萎病发病率也显着降低。3.小麦和西瓜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具有差异,小麦根系分泌物中香豆酸的含量占酚酸量的比例最高,香豆酸对西瓜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抑制最大。在西瓜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对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丁香酸、阿魏酸、水杨酸、肉桂酸,西瓜根系分泌物中的邻苯二甲酸、水杨酸和总酚酸含量均为小麦根系分泌物中的3倍;在小麦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香豆酸、邻苯二甲酸、丁香酸、水杨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香豆酸,占检出酚酸总量的50%。针对特有酚酸进行外源添加试验,结果表明,在40μM以上,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和肉桂酸对西瓜尖孢镰刀菌的产孢量、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表现出剂量效应。在20μM以上,香豆酸对西瓜尖孢镰刀菌的产孢量、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也呈现出剂量效应。西瓜和小麦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草酸、苹果酸、柠檬酸和延胡索酸四种有机酸。西瓜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琥铂酸和延胡索酸,并且每一种有机酸含量都显着高于小麦根系分泌物中的含量,有机酸总量是小麦根系分泌物中的14倍。4.与西瓜单作相比,小麦-西瓜间作体系FON接种后西瓜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下降。FON接种后15 d和25 d,小麦间作的西瓜植株枯萎病发病率较西瓜单作分别降低了11.11%和20%。研究根系分泌物在小麦间作减轻西瓜枯萎病中的响应发现,FON接种后显着增加了单作西瓜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类和有机酸类物质的含量,随着西瓜的生长,其含量也逐渐增加。然而,小麦间作则减少了这种增加的趋势。表明小麦间作通过调节西瓜根系分泌酚酸和有机酸的量,减轻了西瓜枯萎病的发生。5.与西瓜单作相比,小麦-西瓜间作体系FON接种后强烈诱导了西瓜根系SA合成和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了对枯萎病的抗性。通过研究间作小麦和接种FON对西瓜根系内源水杨酸(SA)的影响,以及内源SA在提高西瓜枯萎病抗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FON接种后能引起西瓜根系中游离态和结合态SA含量升高,而小麦-西瓜间作体系中,西瓜根系SA含量高于西瓜单作,并且小麦间作启动PAL1、PAL2、PAL7、PAL12和ICS基因表达量显着上调,强烈诱导根系中SA合成关键酶-PAL酶和BA2H酶活性的升高,表明小麦间作通过较早较强启动SA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及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增加,提高西瓜根系SA的含量。与西瓜单作相比,小麦-西瓜间作体系FON接种诱导西瓜根系中抗病相关基因(NPR1、PR1、PR2、WRKY1、WRKY6、WRKY8)、防御素基因(CIPDF2.1、CIPDF2.4)和抗氧化酶基因(CAT、SOD、APX、PPO)的表达量显着上调或基因表达达到峰值启动的时序提前。小麦间作提高了西瓜根系抗氧化酶(CAT、SOD、APX、PPO)、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提高了根系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降低根系内MDA和H2O2含量,表明小麦间作的西瓜根系SA诱导了抗病相关基因表达、并通过对抗氧化系统的调控进一步提高西瓜枯萎病的抗性。

申爱民,李永辉,蔡伟,杨金兰,马海旺[3](2017)在《河南省茄子育种现状及展望》文中认为茄子营养价值较高,是我国各地普遍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河南省是我国茄子主要生产大省,主要栽培类型为紫茄和绿茄。笔者阐述了河南省茄子育种进展,包括育种历史、主要育种单位、选育的主要品种;总结了河南省茄子育种的主要方法,品种认定及审定、鉴定和获奖情况;指出了河南省茄子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安霞[4](2014)在《绿色木霉TV41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引起的重要土传病害,已成为限制辣椒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许多研究和田间实践都证明了施用木霉菌剂可作为防控土传病害的有效手段,因此对木霉菌防病效果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实验对实验室筛选获得的绿色木霉TV41开展了其抑菌性能、最佳生长条件、主要酶学活性、在辣椒根际定植能力及对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绿色木霉TV41及其与有机肥配伍对辣椒疫病的盆栽防控效果,初步探讨了绿色木霉TV41固体菌剂的批量制备工艺,并在辣椒连作生产大棚开展了固体菌剂防控辣椒疫病的效果试验。具体研究结果如下:研究了绿色木霉TV41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最佳生长条件、三种主要酶学活性及在两种培养介质条件下该菌的辣椒根际定殖能力。结果表明绿色木霉TV41除对黄瓜立枯丝核菌生长无抑制作用外,对其他常见植物病原真菌辣椒疫霉、辣椒枯萎菌FP1、辣椒炭疽菌和西瓜枯萎FW0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绿色木霉TV41的PDB培养无菌滤液对以上五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生长均无抑制作用;绿色木霉TV41生长最佳液体培养基、温度、pH值及盐浓度分别为燕麦培养基、30℃-40℃、4-6、0.6%;绿色木霉TV41的几丁质酶活、β-葡萄糖苷酶活及纤维素酶活分别为1.317U、425.1165U、273.6211U;绿色木霉TV41在两种不同培养介质条件下均具有一定的根际定殖能力且其根际定殖能力受培养介质的影响较小,该菌在辣椒根际主要引起真菌种群数量和区系的变化,对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细菌的种群数量影响不大。研究了在砂培条件下绿色木霉TV41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绿色木霉TV41两批次试验防病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别,可能与辣椒品种、辣椒生长周期有关。在第二批砂培实验中,在4d时Ms、DR及MS+DR处理与病原对照相较防效均达到100%,在8d时木霉蘸根、木霉拌砂、拌砂+蘸根处理仍具有一定的防病效果,防效分别达到93.33%、93.33%、66.7%,在12d时防效差别不明显。研究了在土培条件下绿色木霉TV41菌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不同病原菌接种浓度下,绿色木霉TV41菌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实验表明,在不同病原菌浓度下,绿色木霉TV41表现出不同防效;当病原菌接种浓度为50个/g土时,防效达到100%;病原菌接种浓度为100-300个/g时,绿色木霉TV41未表现出防效;当病原菌接种浓度为500个/g土时,绿色木霉TV41表现出一定的防效,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菌剂及菌剂与两种有机肥配伍条件下绿色木霉TV41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实验表明,不同的施肥方式对辣椒疫病表现出不同的防效;菌剂、菌剂与有机肥1配伍表现出相同防效,菌剂与有机肥2配伍防效则相对较差;在辣椒定植30天后,MS-TV41处理、BIO1处理的防病效果仍可达到100%。研究了固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中试培养工艺流程。结果表明,绿色木霉TV41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中麸皮与秸秆的最佳配比为4:4,在三角瓶中,其产孢量达到1.2×109个/g菌剂;室内消毒、灭菌要彻底,从起始上降低污染源;固体发酵培养用培养基、纱布、纱网等灭菌要充分;固体发酵培养温度要控制在28.5~30.5℃范围内,厚度控制在1.5~2cm范围内。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辣椒保护地常规淹水后施用绿色木霉TV41菌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辣椒保护地常规淹水后可有效防控辣椒疫病,使辣椒发病率由8.64%降至4.86%;改变了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绿色木霉TV41作为优势种群使土壤中真菌的数量明显增大;同时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辣椒根际土壤全氮、硝态氮、速效钾及有机质的含量降低,辣椒根际土壤的全磷、速效磷及铵态氮的含量增加。

张瑞霞[5](2012)在《安茄2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针对我国茄子品种混杂严重,产量不高,品种退化,造成茄子丰年不丰产,灾年严重减产,抗病性较差,外观品质差等问题,开展茄子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利用国外优良的种质资源成功培育出了适合我国栽培条件,商品性好,抗病丰产的茄子新品种—安茄2号。安茄2号是采用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选育出的优质、高产杂交茄子新品种。该品种母本是从安阳大红茄中选出的一特异单株,经多代自交、单株定向选择而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质、高产的耐热自交系A95-3-2。父本S96-7-1是耐湿、耐热、耐老化,抗黄萎病、褐纹病、青枯病等多种病害的荷兰圆茄品种。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省级区域试验等试验示范,安茄2号表现突出。得出以下结论:平均亩产达4950kg以上;品质好,果肉致密,白而细嫩,商品性佳,且特耐老化,单果重能达2.4kg而不老;经济性状好,售价高;对枯萎病(病情指数4.36),青枯病(病情指数0.38)和绵疫病(病情指数3.35)有较强的抗性。综合性状优良。根据安茄2号的特征特性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及杂交制种技术。

于晓虎[6](2012)在《茄子种质资源形态学标记及ISSR、SSR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起源于亚洲南部热带地区,古印度为其最早的驯化地,中国栽培茄子的历史也很悠久,是茄子的第二起源地,拥有丰富的茄子种质资源。对茄子种质资源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利于茄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合理利用。近年来分子标记在植物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试验对收集到的包括国外茄子种质和茄子近缘野生种质在内的76份茄子材料进行形态学标记以及ISSR、SSR分子标记分析,以评价供试茄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远近,主要结果如下:1.对28个形态学性状进行赋值及数据采集,结果表明:供试茄子种质的形态学性状均存在显着的遗传差异,种质间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54.83%,其中叶刺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93.3%,果实弯曲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0.9%;对茄子果实特征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将13个性状其划分为4个主成份;以欧式距离19.5作为聚类阈值,将76份茄子材料划分成7大类群。2.在单因素水平优化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并构建了茄子ISSR-PCR20μL反应体系,体系中包含1×buffer、2.625mM Mg2+、0.185mM dNTPs、50ng DNA模板、1UTaq DNA聚合酶,0.5μM引物。以SSR引物对该体系进行验证,得到了茄子SSR-PCR反应体系,10μL体系中各成份浓度与ISSR体系相同。3.从30条ISSR及30对SSR引物中各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10条(对)引物,以温度梯度法确定其最适退火温度。ISSR、SSR引物在76份茄子种质中分别扩增出59和42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百分率分别为73.8%和76.4%。4.利用NTSYsPc-2.1软件对76份种质ISSR及SSR标记的扩增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非加权算术平均数聚类(UPGMA)法制遗传关系树状图。ISSR及SSR标记分别以DICE相似系数0.81和0.79将所有茄子材料聚为7大类群和6大类群。5.将ISSR和SSR标记统计数据合并后进行聚类分析,供试76份种质的相似性系数在0.65-0.96之间,在相似性系数水平为0.79时,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6大类群。致性检验表明: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与合并后的聚类结果更为相近。

武彦荣,高秀瑞,潘秀清,李冰[7](2009)在《茄杂6号应用优势及春大棚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专题试验与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生产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春秋大棚专用茄子新品种茄杂6号的生育特性、生产适应性、产量及抗性优势,介绍了茄杂6号茄子春大棚配套栽培技术。

丁晓蕾[8](2008)在《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近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陆续得到阐明和运用,实验科学逐步取代经验科学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农业科技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蔬菜科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萌芽,并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或快或缓地向前发展。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蔬菜科技经历了清末民初的萌芽,民国时期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与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历程。在以育种和农业化学为主体的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以及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中国蔬菜科技取得了重要进步,并获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的综合生产供应能力。到20世纪末,我国的蔬菜科技赶上并在部分领域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五章。首先在回顾中国传统蔬菜科技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其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发展进程分为萌芽(晚清-1911)、初创(1911-1949)、繁荣发展(1949-1966)、曲折发展(1966-1977)、快速发展(1978-2000)五个阶段;然后对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以及百年中我国在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蔬菜作物遗传育种、蔬菜作物栽培、蔬菜作物保护、蔬菜贮藏加工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国家政策、制度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资源与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蔬菜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结语部分对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对21世纪的蔬菜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20世纪我国的蔬菜科技完成了由传统经验科学向现代实验科学的历史转型。中国蔬菜科技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曾受到多个国家的影响,如20世纪前20年的日本、1920至1940年代的美国及西欧、1950年代的苏联等,1970年代后,基本形成了我国自己的蔬菜科技教育、科研、推广体系。在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家政策、科研投入的大力扶持,科研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协作研究的广泛开展,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等因素共同成就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压力决定了蔬菜科技在20世纪后20年及21世纪的发展方向。

朱进[9](2008)在《嫁接提高黄瓜幼苗耐盐性的生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设施栽培的快速发展,设施内土壤次生盐渍化日趋严重,已成为限制设施栽培发展的主要障碍。黄瓜是设施内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其耐盐性较弱,采用嫁接可显着提高黄瓜的耐盐性,但对嫁接提高黄瓜耐盐性的生理机制尚不明晰。本试验对不同基因型的黄瓜和嫁接砧木的耐盐性进行了鉴定,研究了不同接穗和砧木耐盐性差异的生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砧/穗关系对黄瓜嫁接苗耐盐性的影响及其生理作用机制,以期为阐明嫁接提高黄瓜耐盐性提供理论依据,为指导黄瓜的嫁接栽培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采用聚类分析对20个黄瓜品种和22个嫁接砧木的耐盐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0个黄瓜品种中,‘早多佳’、‘华早2号’、‘中农8号’、‘津育1号’、‘津优3号’为耐盐性强的黄瓜品种,‘津冠1号’、‘许优1号’、‘津春5号’、‘津春4号’、‘东方明珠’、‘湘早3号’、‘特早1号’、‘津优1号’为中等耐盐黄瓜品种,‘白皮黄瓜’、‘宁丰8号’、‘美农4号’、‘津春3号’、‘津杂4号’、‘津杂2号’、‘津春2号’为耐盐性弱的黄瓜品种:22个嫁接砧木中,可分为二大类,其中,‘春白玉’西葫芦、‘早青一代’西葫芦、‘铁将军F1’南瓜、‘极早秀玉’西葫芦为耐盐性弱的品种,其它为耐盐性强的品种。耐盐性强的砧木品种可分为3个亚类,‘孝感瓠瓜’、‘同心瓠瓜’、‘汉龙碧玉’瓠瓜和‘超丰8848’瓠瓜耐盐性很强,‘黑籽南瓜’耐盐性强,其它13个品种耐盐性较强。在黄瓜种子萌发期和嫁接砧木苗期可对其耐盐性进行快速鉴定。采用‘早多佳’和‘津春2号’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基因型黄瓜在盐胁迫下的盐害指数、生长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瓜根系不具备阻止Na+向叶片运输来减轻盐胁迫的生理机制,是黄瓜不耐盐的根本原因。盐胁迫下,Na+在黄瓜叶片中大量积累,引起离子毒害,K+、Ca2+、Mg2+含量显着下降,Na+/K+、Na+/Ca2+比值显着升高,导致离子失去平衡,尽管盐胁迫下黄瓜的SOD、POD活性显着增加,‘早多佳’品种的脯氨酸显着积累,但黄瓜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显着增高,地上部含水量显着下降,遭受的氧化胁迫和渗透胁迫严重,叶绿素含量显着下降、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着降低,生长显着受抑,盐害指数显着增大,但对光系统Ⅱ无显着影响。相比较而言,‘早多佳’遭受的盐害、生长受抑制程度较‘津春2号’轻。叶片中较低的Na+含量、Na+/K+比值、Na+/Ca2+比值和较高的Ca2+含量是‘早多佳’比‘津春2号’耐盐的重要原因。采用‘超丰8848’、‘超级拳王’和‘黑籽南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砧木在盐胁迫下的生长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根茎阻止Na+向叶片运输,从而使叶片中Na+的含量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使植物减轻离子毒害,是3个砧木耐盐的根本原因。盐胁迫下,3个砧木叶片中Na+含量逐渐升高,K+、Ca2+含量逐渐降低、生长显着受抑,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着降低,地上部含水量逐渐下降,但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着变化。盐胁迫下,‘超级拳王’和‘黑籽南瓜’的SOD、POD活性、脯氨酸、MDA含量显着增加,根系活力显着下降,但‘超丰8848’的均无显着变化。相比较而言,‘超丰8848’遭受的渗透胁迫、氧化胁迫最轻,‘黑籽南瓜’遭受的渗透胁迫和氧化胁迫最重,‘超丰8848’较高的气体交换能力,较稳定的根系活力是‘超丰8848’比‘超级拳王’和‘黑籽南瓜’耐盐的重要原因。‘超级拳王’较高的Ca2+含量、较低的Na+/Ca2+比值、较好的光合特性是其比‘黑籽南瓜’耐盐的重要原因。采用‘早多佳’和‘津春2号’黄瓜品种作接穗,耐盐的‘超级拳王’作砧木嫁接,以自根苗为对照,对不同接穗嫁接黄瓜苗在盐胁迫下的生长及生理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嫁接苗地上部和根干重、叶面积、茎粗降低的程度显着低于自根苗;嫁接苗叶片和接穗茎中Na+含量和Na+/K+、Na+/Ca2+比值显着低于自根苗,而砧木茎和根中的Na+含量和Na+/K+、Na+/Ca2+比值显着高于自根苗;嫁接苗叶片中K+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地上部含水量、SOD、POD、CAT、APX活性、AsA/DHA的稳定性、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着高于自根苗,MDA含量显着低于自根苗。盐胁迫下,‘早多佳’嫁接苗的茎粗、叶面积减小的程度、叶片中Na+含量、Na+/K+、Na+/Ca2+比值显着低于津春2号嫁接苗,K+、Ca2+、Mg2+、脯氨酸含量、POD、CAT、APX活性、AsA含量、AsA/DHA的稳定性显着高于津春2号嫁接苗,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地上部含水量和MDA含量与‘津春2号’嫁接苗的无显着差异。‘早多佳’嫁接苗叶片中较低的Na+含量和Na+/K+、Na+/Ca2+比值,较高的K+、Ca2+、Mg2+含量,是‘早多佳’嫁接苗比‘津春2号’嫁接苗耐盐的重要原因。采用‘超丰8848’和‘黑籽南瓜’作砧木,‘津春2号’黄瓜作接穗嫁接,以‘津春2号’自根苗为对照,研究了盐胁迫对不同砧木嫁接黄瓜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嫁接苗地上部和根干重、叶面积、茎粗受抑制的程度显着低于自根苗;嫁接苗叶片中Na+、MDA、H2O2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Na+/K+和Na+/Ca2+比值显着低于自根苗,而叶片中K+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地上部含水量、SOD、POD、CAT、APX活性、AsA/DHA的稳定性、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着高于自根苗;嫁接苗的胞间CO2浓度显着下降,自根苗的则显着上升。盐胁迫下,‘超丰8848’嫁接苗生长受抑制程度、叶片中的Na+/k+比值、MDA、H2O2含量显着低于‘黑籽南瓜’嫁接苗,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地上部含水量、SOD、POD、CAT、APX、GR活性、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着高于‘黑籽南瓜’嫁接苗,因此,耐盐性显着强于‘黑籽南瓜’嫁接苗。通过根茎限制Na+向叶片运输来减轻盐胁迫,是嫁接提高黄瓜耐盐性的主要生理机制。无论是采用不同接穗嫁接还是采用不同砧木嫁接,限制Na+向地上部运输的部位主要是砧木的根和茎,砧木在提高黄瓜耐盐性的作用中远大于接穗。

施来成[10](2005)在《鲁西北沙地西瓜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鲁西北气候和沙地农业生产特征,紧紧围绕该地区西瓜高产优质生产进行了多项研究,并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筛选出鲁青1号B、黑墨玉、特大庆红宝、农发2号、巨冠、黑将军、菊城黑王子、农发1号、黑蜜2号、黑蜜5号、黑霸王、黄河5号、黑旋风、黑霸、菊城黑冠、开杂12号、P2、黑魁、开杂2号、齐红等20个品种适宜在鲁西北地区推广种植;其中以鲁青1号B、黑墨玉、特大庆红宝、巨冠、黑将军、菊城黑王子、齐红7个品种为主栽品种,其余13个品种为搭配品种。上述品种只要采取合理的农艺栽培措施,每667m2产量都可达到4000kg以上,含糖量达10.5%以上,且风味好,符合鲁西北沙地西瓜高产优质10项指标。2、探讨出培育西瓜壮苗的“以光为主,光、温、湿同步协调管理法”,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新型“温室用暖风炉”,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暖风炉采用烟道和热风道完全分离的设计方式。热量经过三次循环多次被暖风炉吸收,不仅使热量的利用效率提高了13.9%(普通热风炉的热效率为72%,“温室用暖风炉”的热效率为82%),而且降低了排出热量的温度、提高了均衡度及其壮苗率。3、明确了嫁接苗的增产及抗枯萎病效果,并完善了嫁接技术环节。得出采用葫芦、瓠子和印度南瓜三种砧木所形成的嫁接苗同实生苗相比,产量达3835.3~4012.0kg/667m2,而西瓜实生苗产量仅为2524.6~3008.2kg/667m2,增产效果达27.5%~58.9%。嫁接苗抗枯萎病能力均达到100%,而西瓜实生苗抗枯萎病能力只有82.1%。在不重茬的地块种植的情况下,采用葫芦、瓠子、印度南瓜作砧木的嫁接苗,单产分别比实生苗增产33.4%、31.0%和27.5%,单瓜重分别提高14.6%、14.6%和12.9%;比重茬地的实生苗分别增产58.9%、56.1%、51.9%,单瓜重分别提高24.6%、24.6%和22.6%。此外,实生苗西瓜不重茬比重茬单产提高19.2%,单瓜重提高8.7%,生产中应尽量避免。4、明确了西瓜高产优质的施肥量及施肥方法(时期)。适合鲁西北沙地西瓜的施肥量是:每667m2施用有机肥1500kg,纯氮(N)、磷(P2O5)、钾(K2O)总量分别为12.0kg、8.0kg、14.0kg。具体施用方法是:将全部有机肥及化肥总量的一半用做底肥,化肥的另一半用做追肥。5、探讨出了鲁西北

二、茄杂2号嫁接栽培的田间表现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茄杂2号嫁接栽培的田间表现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3株放线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黄瓜枯萎病研究现状
        1.1.1 黄瓜枯萎病的发生现状
        1.1.2 黄瓜枯萎病的症状
        1.1.3 黄瓜枯萎病病原物
        1.1.4 黄瓜枯萎病的防治现状
    1.2 生防放线菌的研究现状
        1.2.1 放线菌的种类
        1.2.2 放线菌抗生物质的种类
        1.2.3 放线菌的生防机制
        1.2.4 放线菌的应用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菌株与质粒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供试试剂
    2.2 拮抗放线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2.1 DNA的提取
        2.2.2 片段扩增
        2.2.3 载体连接和测序
    2.3 拮抗放线菌的抑菌能力测定
        2.3.1 放线菌的抗菌谱测定
        2.3.2 放线菌发酵滤液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测定
        2.3.3 放线菌发滤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丝生长的测定
        2.3.4 放线菌发酵液及其复配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测定
        2.3.5 放线菌产胞外酶及嗜铁素能力测定
    2.4 放线菌发酵液活性物质稳定性研究
        2.4.1 发酵滤液的储存稳定性测定
        2.4.2 发酵滤液的热稳定性测定
        2.4.3 发酵滤液的酸碱稳定性测定
        2.4.4 发酵滤液的紫外光稳定性测定
    2.5 不同放线菌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2.5.1 不同浓度放线菌孢子液处理后黄瓜种子萌发率的测定
        2.5.2 放线菌发酵液处理后黄瓜种子萌发的测定
        2.5.3 放线菌发酵液处理后黄瓜苗期形态指标的测定
        2.5.4 放线菌发酵液处理后黄瓜苗期物质积累量的测定
        2.5.5 放线菌发酵液处理后黄瓜苗期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2.6 放线菌发酵液处理后黄瓜体内防御酶活性的测定
    2.7 放线菌发酵液处理后黄瓜体内抗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2.8 拮抗放线菌的定殖
        2.8.1 菌株的标记
        2.8.2 放线菌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测定
    2.9 放线菌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效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拮抗放线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3.2 拮抗放线菌的抑菌机制
        3.2.1 放线菌的抗菌谱
        3.2.2 放线菌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3.2.3 放线菌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丝生长的影响
        3.2.4 放线菌发酵液及其复配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
        3.2.5 放线菌产胞外酶及嗜铁素能力
    3.3 放线菌发酵液活性物质稳定性研究
        3.3.1 发酵滤液的储存稳定性
        3.3.2 发酵滤液的热稳定性
        3.3.3 发酵滤液的酸碱稳定性
        3.3.4 发酵滤液的紫外稳定性
    3.4 不同放线菌对黄瓜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3.4.1 不同浓度放线菌孢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3.4.2 放线菌发酵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3.4.3 放线菌发酵液对黄瓜苗期形态指标的影响
        3.4.4 放线菌发酵液对黄瓜苗期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4.5 放线菌发酵液对黄瓜苗期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5 放线菌对黄瓜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3.6 生防菌对黄瓜体内抗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3.7 拮抗放线菌的定殖
        3.7.1 菌株的标记
        3.7.2 放线菌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
    3.8 放线菌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效
4 讨论
    4.1 放线菌的分类依据
    4.2 发酵条件的优化
    4.3 代谢产物活性
    4.4 诱导植株防御酶活性变化
    4.5 诱导植株抗性物质含量变化
5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小麦—西瓜间作体系中根系分泌物的变化及其对西瓜枯萎病抗性的影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 课题的提出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西瓜枯萎病的概述
        2.2 土传枯萎病的防控
        2.2.1 选用抗病品种
        2.2.2 嫁接栽培
        2.2.3 化学防控
        2.2.4 生物防控
        2.2.5 间作轮作套种伴生
    3 间作提高作物对土传病害抗性的机制
        3.1 间作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土传病害的影响
        3.1.1 间作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土传病原菌的影响
        3.1.2 间作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土传病害的响应
        3.2 间作作物对主栽作物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3.2.1 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2.2 间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3 间作提高植物抗病的生理生化机制
        3.3.1 防御酶活性
        3.3.2 病程相关蛋白
        3.3.3 酚类和类黄酮
        3.4 水杨酸提高植物抗病的机制
        3.4.1 系统性获得抗性
        3.4.2 抗病基因表达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内容
        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西瓜、小麦根系分泌物对西瓜的化感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
        1.2.2 西瓜种子萌发指标测定
        1.2.3 西瓜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测定
        1.2.4 西瓜尖孢镰刀菌产孢量测定
        1.2.5 西瓜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测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根系分泌物对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小麦根系分泌物对西瓜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3 西瓜、小麦根系分泌物对西瓜尖孢镰刀菌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西瓜-小麦间作对西瓜生长及枯萎病抗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3.1 形态指标测定
        1.3.2 叶片光和参数测定
        1.3.3 生理指标测定
        1.3.4 西瓜产量测定
        1.3.5 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测定
        1.3.6 土壤尖孢镰刀菌测定
        1.3.7 土壤微生物种类与数量测定
        1.3.8 土壤酶活性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瓜和小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2.2 西瓜和小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西瓜光合指标的影响
        2.3 西瓜和小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2.4 西瓜和小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西瓜产量的影响
        2.5 西瓜和小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西瓜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
        2.6 西瓜和小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西瓜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
        2.7 西瓜和小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2.8 西瓜和小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西瓜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西瓜、小麦根系分泌物中化感物质对西瓜尖孢镰刀菌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
        1.2.2 HPLC法测定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类物质
        1.2.3 HPLC法测定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类物质
        1.2.4 外源酚酸类物质对西瓜尖孢镰刀菌的影响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瓜、小麦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2.2 西瓜、小麦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2.3 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肉桂酸和香豆酸对FON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西瓜-小麦间作接种西瓜尖孢镰刀菌后根系分泌物的差异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3.1 西瓜生长指标测定
        1.3.2 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测定
        1.3.3 土壤尖孢镰刀菌测定
        1.3.4 根系分泌物收集
        1.3.5 HPLC法测定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类物质
        1.3.6 HPLC法测定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类物质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间作小麦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2.2 间作小麦对西瓜枯萎病及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
        2.3 间作小麦对西瓜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2.4 间作小麦对西瓜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西瓜-小麦间作接种西瓜尖孢镰刀菌对西瓜根系内源SA 合成响应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3.1 SA含量测定
        1.3.2 PALs和 ICS基因表达量测定
        1.3.3 PAL和 BA2H活性测定
        1.3.4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1.3.5 抗氧化酶和防御素相关基因表达量测定
        1.3.6 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量测定
        1.3.7 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1.3.8 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测定
        1.3.9 MDA和 H_2O_2 含量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间作小麦对接种FON后西瓜根系内源SA含量的影响
        2.2 间作小麦对接种FON后西瓜根系PALs和 ICS基因表达的影响
        2.3 间作小麦对接种FON后西瓜根系PAL和 BA2H活性的影响
        2.4 间作小麦对接种FON后西瓜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5 间作小麦对接种FON后西瓜根系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2.6 间作小麦对接种FON后西瓜根系防御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2.7 间作小麦对接种FON后西瓜根系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8 间作小麦对接种 FON 后西瓜根系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2.9 间作小麦对接种FON后西瓜根系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2.10 间作小麦对接种FON后西瓜根系MDA和 H2O2 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全文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致谢

(3)河南省茄子育种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河南省茄子育种现状
2 河南省茄子育种的主要方法
    2.1 系统选育
    2.2 杂种优势育种
    2.3 生物技术育种
    2.4 离子束诱变育种
3 品种认定、审(鉴)定及获奖情况
    3.1 认定、审(鉴)定品种
    3.2 获奖情况
4 河南省茄子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育种手段落后
    4.2 设施专用茄子品种选育研究薄弱
    4.3 优异种质缺乏,资源创新不够
    4.4 育种步伐慢
    4.5 新品种、新成果转化速度慢
    4.6 新品种保护意识不强
5 展望

(4)绿色木霉TV41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辣椒疫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2 辣椒疫病的病原菌及其致病机理
    3 辣椒疫病防治研究进展
        3.1 选育抗病品种
        3.2 化学防治
        3.3 农业防控措施
        3.4 生物防治
    4 木霉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研究
        4.1 木霉生防机制
        4.2 木霉菌剂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绿色木霉TV41抗菌性能、生长条件及在辣椒根际定殖能力研究
    第一节 绿色木霉TV41对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酶活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色木霉TV41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2.2 绿色木霉TV41无菌滤液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2.3 绿色木霉TV41酶学活性研究
    第二节 绿色木霉TV41生长条件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色木霉TV41液体培养基的筛选
        2.2 不同温度下绿色木霉TV41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研究
        2.3 不同pH下绿色木霉TV41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研究
        2.4 不同盐浓度下绿色木霉TV41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研究
    第三节 绿色木霉TV41根际定殖能力及对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辣椒根际基质和辣椒根际土壤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2.2 基质栽培条件下,绿色木霉TV41在辣椒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3 土壤栽培条件下,绿色木霉TV41在辣椒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4 辣椒植株生物量的测定
        小结
第三章 绿色木霉TV41对辣椒疫病的盆栽防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砂培条件下绿色木霉TV41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研究
        2.2 土培条件下木霉TV41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研究
        2.3 不同处理中辣椒根际的木霉数量
        2.4 不同处理中辣椒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2.5 不同处理中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特征分析
    小结
第四章 绿色木霉TV41固体菌剂的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固体培养基中绿色TV41分生孢子的生成量
        2.2 绿色木霉TV41固体菌剂的批量制备
        2.3 固体菌剂制备时应注意的问题
    小结
第五章 绿色木霉TV41菌剂在设施连作辣椒上的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辣椒植株发病率及产量测定
        2.2 不同处理辣椒根际土壤常规理化指标
        2.3 不同时期辣椒根际微生物数量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1 本文结论
        1.1 绿色木霉TV41抗菌性能、生长条件及在辣椒根际定殖能力研究
        1.2 木霉TV41对辣椒疫病的盆栽防效
        1.3 绿色木霉TV41菌剂批量制备研究
        1.4 木霉TV41菌剂在设施连作辣椒大棚的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2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展望
        2.1 创新点
        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安茄2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茄子生产及育种的发展现状
        1.1.1 茄子的生产现状
    1.2 茄子的育种研究现状
        1.2.1 茄子种质资源的研究
        1.2.2. 种质资源材料创新的研究
        1.2.3 抗病育种的研究
        1.2.4 抗逆育种
        1.2.5 生物技术在茄子育种中的应用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材料的来源
        2.2.1 从国外引进的茄子品种
        2.2.2 从市场搜集国内的地方品种
        2.2.3 从现有的品种中分离
    2.3 试验地的要求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加代技术研究
    3.2 资源评价与亲本的选育
        3.2.1 优良品种的自交分离
        3.2.2 多代稳定单系特征特性的观察记载
    3.3 杂交组合的配制
        3.3.1 一代杂交种的配制
    3.4 品种区域试验比较试验
        3.4.1 丰产性
        3.4.2 生理特性及果实商品性
        3.4.3 抗病性
        3.4.4 综合评价
    3.5 生产比较试验
        3.5.1 丰产性
        3.5.2 抗病性
    3.6 配套栽培技术
        3.6.1 春露地栽培技术要点
        3.6.2 秋大棚茄子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
        3.6.3 日光温室茄子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
        3.6.4 再生茄子高产栽培技术
    3.7 杂交制种技术
        3.7.1 选择制种地
        3.7.2 适时早播,培育壮苗
        3.7.3 田间管理
        3.7.4 人工杂交
        3.7.5 茄子杂交制种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3.7.6 茄子采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茄子育种材料的创新
        4.1.2 茄子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茄子种质资源形态学标记及ISSR、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茄子概述
        1.1.1 茄子的起源和分布
        1.1.2 茄子的分类
        1.1.3 植物学特性及营养价值
    1.2 茄子的育种研究
        1.2.1 茄子种质资源的鉴定
        1.2.2 茄子遗传规律分析
        1.2.3 生物技术在茄子育种上的应用
    1.3 遗传标记及其在茄科作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3.1 遗传标记简介
        1.3.2 遗传多样性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1.3.3 几种主要的DNA分子标记技术
        1.3.4 遗传标记在茄科作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应用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供试茄子材料
        3.1.2 试剂、药品及引物
        3.1.3 试验仪器
    3.2 方法
        3.2.1 田间性状调查及数据统计
        3.2.2 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3.2.3 茄子ISSR分子标记分析
        3.2.4 茄子SSR分子标记分析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茄子形态学性状分析
        4.1.1 形态学性状基本数据分析
        4.1.2 形态学性状相关分析
        4.1.3 因子分析
        4.1.4 形态学性状聚类分析
    4.2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4.3 茄子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4.3.1 ISSR-PCR扩增体系
        4.3.2 ISSR引物筛选
        4.3.3 76份茄子种质的ISSR扩增结果
        4.3.4 群体间遗传分化及遗传距离
        4.3.5 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4.4 茄子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4.4.1 SSR扩增体系
        4.4.2 SSR引物筛选
        4.4.3 76份茄子种质的SSR扩增结果
        4.4.4 群体间遗传分化及遗传距离
        4.4.5 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4.5 ISSR与SSR综合聚类分析
    4.6 分子标记间一致性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形态学标记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适用性
    5.2 微卫星标记的特征分析
    5.3 茄子ISSR、SSR技术反应体系
    5.4 银染方法及条带判读
    5.5 分子标记聚类与形态聚类结果的比较
    5.6 ISSR和SSR标记在茄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5.7 茄子的群体遗传多样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7)茄杂6号应用优势及春大棚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茄杂6号育成及推广情况
2 茄杂6号种植表现及应用优势
    2.1 特征特性
    2.2 综合抗性突出
    2.3 适宜密植, 产量潜力较大
3 茄杂6号春大棚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 培育壮秧
    3.2 适期定植, 合理密植
    3.3 科学施肥, 均衡营养
    3.4 采用2~3杆摘心整枝修剪法
    3.5 推广节水灌溉, 增强植株的抗病和抗倒能力
    3.6 重视病害防治, 确保高产稳产和食用安全

(8)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重点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传承与发展分期
    第一节 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与面临挑战
        一、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
        二、中国传统蔬菜科技面临挑战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分期
        一、萌芽(晚清-1911)
        二、初创(1911-1949)
        三、繁荣发展(1949-1966)
        四、曲折发展(1966-1977)
        五、快速发展(1978-2000)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
    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园艺科技教育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技人才状况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第三节 我国着名蔬菜园艺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研、成果推广与科技传播
    第一节 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一、1949年以前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二、1949年以后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研、推广活动的开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第三节 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
        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
        二、专业学会的建立与发展
        三、蔬菜科技的国际交流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 蔬菜作物的种质资源研究
        一、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存和利用
    第二节 蔬菜作物的遗传育种
        一、蔬菜作物育种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的良种选育
    第三节 蔬菜作物栽培
        一、蔬菜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进步
        二、蔬菜作物设施栽培科技
        三、蔬菜作物育苗与施肥科技
    第四节 蔬菜作物保护
        一、蔬菜作物病虫害调查、鉴定与测报
        二、蔬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第五节 蔬菜贮藏与加工
        一、蔬菜贮藏运输技术
        二、蔬菜加工技术
第五章 百年蔬菜科技进步动因分析
    第一节 相关学科发展对蔬菜科技进步的推动
        一、植物生理学为优化蔬菜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把蔬菜育种引向分子水平
    第二节 国家政策和社会组织制度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一、国家农业政策部署、制度改革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作用
        三、实施科技规划和加大科研投入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引导与支撑
    第三节 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一、蔬菜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蔬菜科技进步对社会需求的刺激与促进
    第四节 资源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
        一、提高菜地产出率是缓解蔬菜生产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对蔬菜产品安全提出新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课题研究
致谢

(9)嫁接提高黄瓜幼苗耐盐性的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 课题的提出
        1.1 设施内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
        1.2 克服设施内土壤盐渍化的措施
        1.3 研究嫁接提高黄瓜耐盐性的机理迫在眉睫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2.2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机理
        2.3 植物耐盐胁迫的机理
        2.4 嫁接提高作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
        3.1 目的与意义
        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黄瓜种子萌芽期及嫁接砧木幼苗期耐盐性评价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NaCl胁迫下不同黄瓜品种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评价
        2.2 NaCl胁迫下不同嫁接砧木幼苗期的耐盐性评价
    3 讨论
        3.1 NaCl胁迫下不同黄瓜品种种子萌发期的耐盐力
        3.2 NaCl胁迫下不同嫁接砧木幼苗期的耐盐力
        3.3 关于黄瓜种子萌芽期和嫁接砧木幼苗期的变异系数
    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基因型黄瓜对盐胁迫的生理反应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测定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害指数
        2.2 幼苗的生长
        2.3 离子含量
        2.4 脯氨酸及含水量
        2.5 质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
        2.6 气体交换参数
        2.7 叶绿素含量
        2.8 叶绿素荧光参数
    3 讨论
        3.1 不同基因型黄瓜品种在盐胁迫下受伤害程度不同
        3.2 不同基因型黄瓜品种在盐胁迫下生长受抑制程度不同
        3.3 不同基因型黄瓜品种在盐胁迫下抗离子毒害和离子失衡的能力不同
        3.4 不同基因型黄瓜品种在盐胁迫下抗渗透胁迫的能力无显着差异
        3.5 不同基因型黄瓜品种在盐胁迫下抗氧化胁迫的能力不同
        3.6 不同基因型黄瓜品种的光合特性对盐胁迫下的反应大致相同
    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砧木在NaCl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指标
        2.2 离子含量
        2.3 脯氨酸和含水量
        2.4 SOD和POD活性、根系活力和MDA含量
        2.5 气体交换参数
        2.6 叶绿素含量
        2.7 叶绿素荧光参数
    3 讨论
        3.1 不同砧木在盐胁迫下的生长情况
        3.2 不同砧木在盐胁迫下的抗离子毒害的机理不同
        3.3 不同砧木在盐胁迫下受渗透胁迫的程度不同
        3.4 不同砧木在盐胁迫下受氧化胁迫的程度不同
        3.5 不同砧木在盐胁迫下根系活力下降程度不同
        3.6 不同砧木在盐胁迫下光合特性不同
    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基因型黄瓜嫁接对盐胁迫的生理反应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嫁接和盐处理
        1.3 植物生长参数
        1.4 离子含量
        1.5 渗透调节物质
        1.6 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
        1.7 抗氧化剂含量
        1.8 气体交换参数
        1.9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生长
        2.2 离子含量
        2.3 渗透调节
        2.4 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
        2.5 抗氧化物质
        2.6 气体交换参数
        2.7 叶绿素含量
    3 讨论
        3.1 不同接穗嫁接减轻盐胁迫对植物生长抑制的程度不同
        3.2 不同接穗嫁接减轻离子毒害和离子失衡的能力不同
        3.3 不同接穗嫁接渗透调节能力不同,但水分胁迫程度相同
        3.4 不同接穗嫁接抗氧化胁迫的能力不同,但遭受氧化胁迫的程度相同
        3.5 不同接穗嫁接气体交换能力差别不明显
        3.6 嫁接减小了不同基因型黄瓜苗之间耐盐性的差异
    4 小结
第六章 不同砧木嫁接对盐胁迫的生理反应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嫁接和盐处理
        1.3 测定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生长
        2.2 离子含量
        2.3 渗透调节
        2.4 抗氧化酶活性
        2.5 抗氧化物质
        2.6 气体交换参数
        2.7 叶绿素
    3 讨论
        3.1 不同砧木嫁接提高耐盐性的程度不同
        3.2 不同砧木嫁接抗离子胁迫的机理不同
        3.3 不同砧木嫁接提高渗透调节能力的程度不同
        3.4 不同砧木嫁接抗氧化胁迫能力增加的程度不同
        3.5 不同砧木嫁接提高气体交换能力的程度不同
    4 小结
第七章 全文讨论及结论
    1 全文讨论
        1.1 接穗和砧木耐盐性差异的生理机制
        1.2 砧/穗关系对黄瓜嫁接苗耐盐性的影响
        1.3 嫁接通过根茎限制Na~+向叶片的运输是提高黄瓜的耐盐性的主要原因
        1.4 嫁接对黄瓜幼苗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5 嫁接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2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图版说明

(10)鲁西北沙地西瓜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基本概况
        2.1.1 试验区气候特征
        2.1.2 试验区土壤特征
        2.1.3 土壤基础养分含量
    2.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2.1 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择
        2.2.2 西瓜幼苗嫁接及工厂化育苗方法
        2.2.3 施肥试验
        2.2.4 最佳灌水量试验
        2.2.5 高产优质株型长势动态,坐瓜节位的调控方法试验
        2.2.6 田间杂草害防治试验
        2.2.7 西瓜、棉花间作套种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产优质新品种的筛选结果
    3.2 温室用暖风炉的研制
    3.3 西瓜嫁接苗对生育时期及产量的影响
    3.4 西瓜嫁接苗的抗逆性结果
    3.5 不同施肥量对西瓜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
    3.6 不同施肥方法(时期)对产量和含糖量影响
    3.7 不同灌水量及时期对西瓜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结果
    3.8 坐瓜节位与单瓜重关系的试验结果
    3.9 不同除草剂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
    3.10 西瓜、棉花间作套种试验结果
4 鲁西北沙地西瓜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集成
    4.1 品种选择
    4.2 嫁接苗培育技术
        4.2.1 选择使用新型“温室用暖风炉”,作为技术支撑和培育壮苗的前提保证
        4.2.2 育苗程序和方法
        4.2.2.1 嫁接前准备
        4.2.2.2 播种
        4.2.2.3 嫁接方法
        4.2.2.4 嫁接后管理方法
    4.3 西瓜的田间管理技术
        4.3.1 西瓜高产优质的植株控制技术
        4.3.1.1 高产优质栽培密度
        4.3.1.2 嫁接苗的定植
        4.3.1.3 中耕松土
        4.3.1.4 整枝压蔓
        4.3.1.5 留瓜
        4.3.1.6 人工授粉
        4.3.1.7 护瓜
        4.3.1.8 二茬结瓜技术
        4.3.2 西瓜高产优质栽培的肥料施用
        4.3.2.1 氮、磷、钾的施用量
        4.3.2.2 施肥方法
        4.3.2.3 微量元素的施用
        4.3.2.4 酌情施用叶面肥
        4.3.3 西瓜的灌水技术
        4.3.3.1 西瓜的需水特点
        4.3.3.2 西瓜灌水量的确定
        4.3.3.3 西瓜不同时期的灌水方法及灌水量
        4.3.4 西瓜的病虫草防治技术
        4.3.4.1 西瓜的病害防治
        4.3.4.2 西瓜的虫害防治
        4.3.4.3 瓜田杂草防除
        4.3.5 西瓜的采摘技术
5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获奖情况
附录

四、茄杂2号嫁接栽培的田间表现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3株放线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D]. 吴冰越. 扬州大学, 2021
  • [2]小麦—西瓜间作体系中根系分泌物的变化及其对西瓜枯萎病抗性的影响机制[D]. 吕慧芳.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3]河南省茄子育种现状及展望[J]. 申爱民,李永辉,蔡伟,杨金兰,马海旺. 中国瓜菜, 2017(01)
  • [4]绿色木霉TV41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研究[D]. 安霞.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5)
  • [5]安茄2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D]. 张瑞霞.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07)
  • [6]茄子种质资源形态学标记及ISSR、SSR遗传多样性分析[D]. 于晓虎. 西南大学, 2012(10)
  • [7]茄杂6号应用优势及春大棚栽培技术研究[J]. 武彦荣,高秀瑞,潘秀清,李冰. 河北农业科学, 2009(02)
  • [8]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D]. 丁晓蕾.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6)
  • [9]嫁接提高黄瓜幼苗耐盐性的生理机制研究[D]. 朱进.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10]鲁西北沙地西瓜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D]. 施来成. 山东农业大学, 2005(02)

标签:;  ;  ;  ;  ;  

吉杂2号嫁接栽培田间表现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