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简支后连续公路箱梁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滕淼辉[1](2020)在《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直梁体在曲线梁桥中的适应性分析》文中认为当前位于平曲线上的连续弯梁桥,当平面曲率半径较大时,多采用预制直梁体多段逼近平曲线,同时边梁外侧悬臂端呈圆弧线变化,这种设计方法为曲线连续梁桥预制装配化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针对一定曲率半径的平曲线上先简支后连续混凝土梁桥以直代曲的设计方法,设计部门形成了若干通用的做法,但系统而成熟的规定未见诸于桥梁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本文研究常用跨径为30m的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在圆曲线上弯桥直做的适应曲率半径和一联适应桥长,研究成果将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依托某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纸和材料参数,建构了跨径为30m的一联3跨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采用弯桥直做的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和梁格法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其进行振动模态分析和静力作用分析,验证梁格法有限元模型基于力学特征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借助梁格法模型,分析了一联3跨曲线连续箱梁桥采用弯桥直做,当曲率半径为500m,600m,700m,800m,900m,1000m,1100m,1200m等不同取值下各主梁控制截面的最大内力,通过与主梁截面抗扭极限承载力校核,得到了在曲率半径为500m时,该曲线梁桥已不适合弯桥直做。(3)借助梁格法模型,分析了一联3跨曲线连续箱梁桥采用弯桥直做时曲线梁桥的支座变形、扭转变形和温度作用效应受曲率半径影响的变化规律。(4)针对一联连续桥长分别取3×30m、4×30m、5×30m、6×30m,采用梁格法模型分析了一联不同桥长下边跨箱梁边支点的扭矩变化值,得到了曲率半径为700m和800m时的适应桥长为4跨,曲率半径为900m时的适应桥长为5跨,曲率半径大于等于1000m时的适应桥长为6跨。
刘政伟,夏齐勇,邹黎琼,陈潇[2](2020)在《先简支后连续变截面预制小箱梁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为满足双曲拱桥拓宽改造的美观和施工工期等方面的要求,设计了跨径布置为(44.055+7×44.41+44.055) m的先简支后连续变截面预制小箱梁。通过优化变截面预制小箱梁的构造和预应力布置,解决了变截面预制小箱梁由于跨中梁高较低,跨中承载能力薄弱的问题。受力分析结果表明:变截面预制小箱梁施工阶段验算、承载能力验算、截面压应力验算、截面抗裂验算和刚度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李浩恒[3](2020)在《梁式桥大件运输过桥安全性评估及控制轴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重点战略的实施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工业设备逐步向大型、重型和超重型发展,从而运输货物逐渐“大型化”、“重型化”,促使着大件运输行业发展迅速。近年来由于车辆超载等原因,造成桥梁损伤甚至桥梁坍塌等事故频发,大件运输车辆过桥安全性校核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以活载效应比较法为基础,考虑桥梁结构承载能力折减,研究大件运输车辆过桥时桥梁结构承载极限状态校核、考虑冲击系数的大件运输车辆过桥控制轴载,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总结大件运输车辆过桥安全性评估方法,确定以规范桥梁折减为基础的活载效应比较法进行大件运输过桥安全性快速评估;确定大件运输车辆过桥时,车辆活载效应组合公式,结合大件运输车辆特点提出本文大件运输车辆模型;(2)建立桥梁简化模型,对比分析桥梁简化模型与原模型的差异,建立基于大件运输车辆过桥有限元模型,对比自编有限元程序与MIDAS计算结果验证求解程序的正确性;对河北省内某高速邯郸-邢台段沿线桥梁进行统计分类,依据活载效应比较法进行大件运输车辆过桥安全性校核;(3)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系统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同等级路面平整度,分析不同等级路面、不同车速下冲击系数的变化;结合大件运输车辆实际状况,考虑冲击系数,采用逐级加载的方式得到不同轴数下大件运输车辆安全过桥的控制轴载,分析不同类型、不同跨径桥梁控制轴载的变化,提出不同线路的大件运输车辆控制轴载标准。
申卫涛[4](2020)在《基于长期监测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病害原因分析与处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具有抗扭刚度大、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但是不少小箱梁桥在通车几年后就出现不同程度病害,其中以裂缝病害最为典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金丽温高速公路海口-戈溪外沿江桥混凝土小箱梁桥的一些长期监测数据出发,采取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对这些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寻求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典型病害形成的原因,并找出能解决这些典型病害的对策。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以金丽温高速公路海口-戈溪外沿江桥历年的定期检查报告为基础,对该桥的病害规律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比新老规范、分析标准图发展历程、对当地小箱梁施工现场调研以及对该桥的腹板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结构特性现场检测,发现小箱梁的设计缺陷和施工的误差是小箱梁桥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2)分别采用不同的规范利用Midas Civil在考虑结构抗力折减的情况下对其上部结构进行检算,结果发现: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都能满足三种规范对应的荷载等级要求,但部分截面的安全储备不足;墩顶正截面最大拉应力在长期荷载组合下和短期荷载组合下均不满足规范规定的限值;墩顶斜截面最大主拉应力不但不满足规范规定的限值,而且超出很多。说明该桥的正常使用性能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交通量的需求。(3)根据动态称重系统的车流量数据对该桥左、右幅车辆荷载效应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发现:一般运行状态时,左幅的汽车荷载效应达到0.993倍的公路-Ⅰ级荷载,右幅的汽车荷载效应为0.832倍的公路-Ⅰ级荷载。密集运行状态时,左幅的汽车荷载效应达到2.369倍的公路-Ⅰ级荷载,右幅的汽车荷载效应达到2.244倍的公路-Ⅰ级荷载。总体来说该桥实际运营中桥梁所承受的汽车荷载作用比设计时考虑的汽车荷载效应大,并且无论是一般运行状态还是密集运行状态,左幅实际荷载效应均比右幅显着。(4)对该桥监测系统采集到的裂缝宽度、挠度和应变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现有的裂缝宽度、挠度和应变无趋势性变化,其波动均是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的,结构目前还是处于一个健康工作的状态。(5)最后对该桥典型病害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总结,提出常规养护处治、典型裂缝加固处治和主动式预防性对策三个层次的养护策略和对应的处治方案,并对增设体外预应力钢束加固的利弊进行了讨论,讨论结果不建议对该桥使用体外预应力加固。
张万鹏[5](2019)在《基于实时响应的简支变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简支变连续梁桥相对普通简支桥梁而言,施工流转周期长——场地转换、多次浇筑混凝土及预应力张拉、体系转换等,施工过程较复杂,施工偏差的不断积累将导致桥梁的成桥线形、应力水平等与设计理想状态可能不符,从而影响桥梁的施工质量、运营性能及使用寿命。本文以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精细化动态施工控制技术及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为依托,结合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构造施工特点,基于施工变量偏差与结构响应间数学对应关系,提出基于实时结构响应的桥梁施工控制方法,并在工程实例中进行应用证明。主要研究内容有:(1)针对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施工精细化控制存在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实时结构响应的桥梁施工控制方法的基本理念:通过由标准理想化桥梁施工分析模型和人为假定偏差代入分析得到的大量分析样本,建立假定偏差与结构响应间对应关系的施工控制样本大数据,施工控制时将调整结构线形(应力)转换为调整偏差,从而在下一工况减少或消除与设计理想状态间的差异。这一施工控制理念与数据库技术及智能平台相结合,可实现桥梁施工控制的人工智能化。(2)根据基于实时结构响应的桥梁施工控制方法的概念,建立了桥梁施工过程中主客观多种施工可能偏差集合的施工变量场概念,依据连续梁桥施工特点提出了六个施工工况及各工况的主要施工变量,基于各类规范及调研数据提出了各施工变量的合理变化范围。(3)定量地分析了工况持续和间隔时间、混凝土材性、预应力张拉、温度以及湿度等多种施工变量对简支变连续梁桥施工不同阶段的结构响应偏差,提出了各施工变量对不同梁段在不同施工阶段的影响规律。(4)基于施工变量场内变量对结构响应的影响方程,开展了基于权重熵值法的变量影响权重敏感性分析,提出了以影响权重排序为依据的不同施工阶段施工变量场权重序列;结合施工控制措施,提出了基于实时结构响应的桥梁施工控制的流程和方法。(5)将本文施工控制方法应用于某实际工程中,施工控制结果与无控制结构对比表明,基于实时结构响应的桥梁施工控制可以有效的改善桥梁的成桥应力及线形状态。
闫齐建[6](2019)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小箱梁桥病害诊处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仁赤高速公路中小箱梁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项目中的部分小箱梁桥,对小箱梁桥病害总结分析。总结小箱梁桥病害出现的类型和频率以及桥梁的整体状况,建立相应有限元模型,研究小箱梁桥典型病害产生的原因和病发机理,评估病害对桥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并对桥梁常用加固方法的加固效率进行分析对比,最后总结小箱梁桥病害处治方法和养护建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仁赤高速公路小箱梁桥桥面系和主梁的病害类型,并对主梁底板和腹板裂缝的形态、裂缝位置和裂缝宽度做了详细的分析。(2)对小箱梁桥病害成因进行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小箱梁施工过程中主梁的应力做了计算,对4×30m和4×20m小箱梁桥支座脱空后主梁应力状态和支反力变化做了详细分析。由于主梁底板和腹板纵向数量裂缝较多,通过建立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纵向裂缝产生的关键因素。(3)分析不同类型损伤对主梁应力的影响,计算主梁底板纵向裂缝和腹板纵向裂缝对主梁内力的影响,分析了预应力钢束锈蚀后对小箱梁受力和变形的影响。(4)总结了小箱梁病害处治的方法,并针对仁赤高速公路小箱梁桥的病害提出了养护建议。对预应力不足的桥梁进行了加固设计,分析不同加固方式的加固效率。
许良康[7](2019)在《先简支后连续PC连续梁的次内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先简支后连续PC连续梁是中等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广泛采用的桥梁结构形式之一。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体系转换,先简支后连续PC连续梁桥在混凝土徐变、基础沉降、日照梯度温度和后期预应力影响下的次内力是设计计算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然而,目前对先简支后连续PC连续梁桥次内力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基础沉降过程中考虑混凝土徐变影响的研究还很少,因此,研究先简支后连续PC连续梁桥的次内力仍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本文以咸河大桥四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对该连续梁的各项次内力计算及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着重研究徐变引起的次内力及徐变对基础沉降附加内力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和相关结果如下。(1)利用狄辛格方法和考虑龄期的弹性模量法对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徐变次内力进行理论推导,对比计算结果发现狄辛格方法已经不适合徐变效应分析,原因是狄辛格方法使用的狄辛格公式已与现在的徐变系数预测模式相差甚远;(2)对常用的几种徐变系数预测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总体来看,使用中交04模型与Model Code 2010模型计算得到的徐变系数曲线最为接近,使用CEB-FIP 1990模型计算得到的徐变系数曲线稍低于前两者,而使用中铁05模型、中铁17模型计算得到的徐变系数曲线则远高于使用中交04模型计算得到的徐变系数曲线。(3)以经典地基沉降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考虑主梁混凝土徐变、基础最终沉降量、基础沉降龄期、基础沉降速率、体系转换龄期等多因素的基础沉降次内力公式,并将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所建立的公式是合理的。(4)当基础发生缓慢沉降时,对基础沉降次内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基础最终沉降量,其与最终沉降次内力成正比;其次还和基础沉降龄期与体系转换龄期有关,两者对最终沉降次内力的影响占相同基础沉降量引起弹性内力的50%以内;最后,基础沉降速率对最终的沉降次内力影响很小,却对沉降次内力的增长速率影响很大。(5)体系转换龄期与基础沉降龄期都较早的情况下,基础缓慢沉降引起的徐变次内力约为弹性内力的45%55%,而基础瞬时沉降引起徐变次内力约为弹性内力的70%80%,故基础缓慢沉降引起的徐变次内力约为基础瞬时沉降引起徐变次内力的0.7倍左右,考虑徐变影响的瞬时沉降次内力约占缓慢沉降次内力的1/2。(6)以支点处主梁截面为例,在最终次内力的组成中,占比最大的为预应力次内力,其几乎能抵消整个二期恒载造成的边支点处的弹性内力;其次为温度引起的次内力,达到了二期恒载引起弹性内力的60.4%;再次为上部结构自重与先期预应力引起的徐变次内力,其约占二期恒载引起弹性内力的29.7%;比重最小的则为基础沉降次内力,其中,基础缓慢沉降次内力占据二期恒载引起弹性内力的5.7%,基础瞬时沉降次内力占二期恒载引起弹性内力的3.1%。
刘海蛟[8](2017)在《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先简支后连续的形式和施工优势,进一步剖析了在施工技术要点上,对实际工程中的技术应用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对桥梁施工起到更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陶振营,商淑杰,齐辉,闫翔鹏[9](2017)在《先简支后连续25 m小箱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从张拉方法、结构型式和截面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对比,通过方案对比,确定25 m跨径的桥梁适合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阐述了25 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桥的施工工艺。
陈代海,刘琼,冯冠杰[10](2016)在《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起重机架梁施工分析》文中提出为分析已架设箱梁段在起重机不同布置方式下的受力状况,以某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桥为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建立已架设箱梁的有限元实体模型,基于起重机在架梁时的两种布置方式,考虑起重机前后支腿承载比例不同的情况,分析主梁整体和局部的受力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在箱梁自重、起重机荷载和预应力荷载组合作用下,已架设箱梁结构整体受力安全;为防止起重机后支点处主梁局部拉应力超限,在起重机第一种布置方式下,起重机后支腿支撑面压强不宜超过150k N/m2,在起重机第2种布置方式下其不宜超过90k N/m2,依此提出合理的施工建议。
二、先简支后连续公路箱梁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简支后连续公路箱梁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直梁体在曲线梁桥中的适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曲线梁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曲线梁桥的总体布置设计与分析方法 |
2.1 引言 |
2.2 曲线梁桥的布置原则 |
2.2.1 曲线梁桥的总体布置 |
2.2.2 简支梁桥在曲线上的布置原则 |
2.3 曲线桥梁的受力特点及分析方法 |
2.3.1 曲线梁桥的受力特点 |
2.3.2 曲线梁桥的分析方法 |
2.4 箱梁结构的梁格法模型 |
2.4.1 梁格法的基本原理 |
2.4.2 梁格网格划分 |
2.4.3 梁格构件截面力学特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数值分析结果 |
3.1 引言 |
3.2 设计图纸及材料性能参数 |
3.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曲线箱梁桥弯桥直做实体模型的建立 |
3.3.1 选用单元简介 |
3.3.2 实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4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曲线箱梁桥弯桥直做梁格法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4.1 选用单元简介 |
3.4.2 梁格法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5 两类有限元模型的静动力特性的比较 |
3.5.1 动力特性比较 |
3.5.2 静力特性的对比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曲率半径对曲线梁桥弯桥直做的适应性分析 |
4.1 引言 |
4.2 模型参数的选取 |
4.3 平曲线上曲率半径变化对弯桥直做曲线梁桥主梁内力的影响分析 |
4.3.1 偏载作用下各控制截面的扭矩和弯矩随曲率半径的变化规律 |
4.3.2 中载作用下各控制截面的弯矩和剪力随曲率半径的变化规律 |
4.3.3 箱梁截面弯剪扭承载力验算 |
4.4 曲率半径的变化对曲线梁桥的其他影响 |
4.4.1 不同曲率半径下的支座变形 |
4.4.2 曲线梁桥的扭转变形 |
4.4.3 温度作用下桥梁的平面位移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桥梁长度对曲线梁桥弯桥直做的适应性分析 |
5.1 引言 |
5.2 参数选取及模型建立 |
5.3 不同曲率半径下一联连续的适应桥长 |
5.4 温度作用下一联不同桥长对支座变形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先简支后连续变截面预制小箱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结构设计 |
3 结构验算 |
3.1 施工阶段验算 |
3.2 承载能力验算 |
3.3 抗压验算 |
3.4 抗裂验算 |
3.5 主梁刚度验算 |
4 施工工艺 |
5 材料指标 |
6 结论 |
(3)梁式桥大件运输过桥安全性评估及控制轴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大件运输通行方案及校核方法 |
1.2.2 基于车桥耦合系统的冲击系数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大件运输快速评定方法及车辆模型确定 |
2.1 引言 |
2.2 大件运输桥梁快速承载力评定方法 |
2.2.1 目前桥梁承载力评定的常用方法 |
2.2.2 基于大件运输的常用桥梁安全评估方法 |
2.2.3 大件运输桥梁安全性评估方法 |
2.3 大件运输中桥梁承载能力折减和荷载组合分项系数 |
2.3.1 桥梁既有承载能力的折减 |
2.3.2 大件运输荷载组合 |
2.4 大件运输车辆模型 |
2.4.1 国内常见牵引车 |
2.4.2 国内常见挂车及大件运输车辆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活载效应比较法的桥梁承载力校核 |
3.1 引言 |
3.2 河北省内某高速邯郸-邢台段桥梁统计 |
3.3 桥梁荷载效应求解 |
3.3.1 车辆上桥时桥梁荷载效应求解 |
3.3.2 桥梁简化模型的验证 |
3.3.3 自编有限元程序分析验证 |
3.4 基于活载效应比较法的大件运输过桥安全性校核 |
3.4.1 活载效应比较法 |
3.4.2 河北省内某高速邯郸-邢台段沿线桥梁活载效应校核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考虑冲击系数的大件运输过桥控制轴载研究 |
4.1 引言 |
4.2 车桥耦合振动系统求解与冲击系数 |
4.2.1 车桥耦合系统振动方程 |
4.2.2 路面不平整度模拟 |
4.2.3 简支梁桥车桥耦合响应及冲击系数 |
4.3 河北省内某高速邯郸-邢台段沿线桥梁冲击系数 |
4.3.1 沿线代表性桥梁冲击系数 |
4.3.2 不同因素对梁式桥冲击系数的影响 |
4.4 大件运输车辆控制轴载标准 |
4.4.1 各桥大件运输车辆控制轴载标准计算结果 |
4.4.2 不同形式桥梁控制轴载标准变化 |
4.4.3 不同线路沿线桥梁控制轴载标准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4)基于长期监测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病害原因分析与处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混凝土小箱梁桥病害原因研究现状 |
1.3.2 桥梁长期监测数据处理与数据挖掘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1 依托工程简介 |
1.4.2 监测系统架构简介 |
1.4.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典型病害初步分析 |
2.1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病害类别与规律 |
2.1.1 桥梁定检情况 |
2.1.2 确定典型研究桥跨 |
2.1.3 监测系统测点布设位置 |
2.2 设计和施工工艺不足对小箱梁桥病害的影响 |
2.2.1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技术规范发展情况 |
2.2.2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标准图发展历程 |
2.2.3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施工质量通病 |
2.3 海口-戈溪外沿江桥的施工误差 |
2.3.1 混凝土强度检测 |
2.3.2 腹板厚度检测 |
2.3.3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
2.3.4 体外索索力检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桥梁结构检算 |
3.1 计算参数 |
3.1.1 材料和截面尺寸 |
3.1.2 车辆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与冲击系数 |
3.1.3 基础沉降 |
3.1.4 分项检算系数 |
3.1.5 其他参数 |
3.2 检算结果 |
3.2.1 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检算 |
3.2.2 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检算 |
3.2.3 使用阶段正应力检算 |
3.2.4 正截面抗裂检算 |
3.2.5 斜截面抗裂检算 |
3.2.6 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检算 |
3.3 检算结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交通荷载监测数据分析 |
4.1 车流量数据统计分析 |
4.1.1 车流量统计 |
4.1.2 重车通行量数据统计 |
4.1.3 各类通行车辆分布情况 |
4.2 基于实测交通荷载的概率模型研究 |
4.2.1 汽车荷载概率模型 |
4.2.2 交通荷载概率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
4.2.3 EM算法在混合正态分布模型参数估计中的应用 |
4.2.4 基于EM算法的车辆荷载概率分布拟合与假设检验 |
4.3 代表车型荷载模型研究 |
4.3.1 车辆荷载标准值 |
4.3.2 代表车型的轴距及轴重 |
4.3.3 车辆运行间距 |
4.3.4 各车道车型比例 |
4.4 汽车荷载效应研究 |
4.4.1 随机车队的模拟与加载 |
4.4.2 车辆荷载效应统计分析 |
4.4.3 车辆荷载效应最大值分布及其标准值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桥梁监测数据分析 |
5.1 数据预处理 |
5.1.1 异常数据与遗漏数据的处理 |
5.1.2 平滑处理 |
5.1.3 标准化处理 |
5.2 桥梁监测数据后处理 |
5.2.1 监测数据时域分析 |
5.2.2 桥梁监测数据的分离 |
5.2.3 桥梁监测数据相关性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典型病害处治对策 |
6.1 病害原因总结 |
6.1.1 海口-戈溪外沿江桥小箱梁总体状况 |
6.1.2 存在的问题 |
6.2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病害处治对策研究 |
6.2.1 按照三个层次处治对策 |
6.2.2 腹板厚度和强度不足建议处治方案 |
6.2.3 增设横隔板处治方式研究 |
6.2.4 增设体外预应力钢束加固利弊讨论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5)基于实时响应的简支变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
1.2 简支变连续桥梁的典型病害 |
1.2.1 桥梁外观缺陷 |
1.2.2 梁体病害 |
1.2.3 支座病害 |
1.2.4 墩顶负弯矩区病害 |
1.2.5 桥墩病害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简支变连续桥梁力学行为的影响因素 |
1.3.2 简支变连续桥梁施工过程病害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简支变连续梁桥施工过程的变量场分析 |
2.1 问题的提出 |
2.2 简支变连续梁桥的施工及结构特点 |
2.2.1 施工特点 |
2.2.2 结构特点 |
2.3 项目工程背景 |
2.3.1 主梁概况 |
2.3.2 主梁的设计参数 |
2.3.3 施工工序 |
2.4 基于施工过程的施工变量场分析 |
2.4.1 工况持续及间隔时间 |
2.4.2 混凝土力学特性 |
2.4.3 有效预应力 |
2.4.4 环境温度场 |
2.4.5 环境湿度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施工变量场对简支变连续梁桥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 |
3.1 引言 |
3.2 各工况施工持续及间隔时间影响分析 |
3.2.1 未张拉预制梁养护龄期的影响 |
3.2.2 张拉完预制梁存梁时间影响 |
3.2.3 湿接头龄期对混凝土收缩附加内力的影响 |
3.2.4 湿接头龄期对负弯矩有效预应力的影响 |
3.2.5 小结 |
3.3 混凝土的力学特性 |
3.3.1 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对预制梁阶段的影响 |
3.3.2 混凝土容重变化对预制梁阶段的影响 |
3.3.3 小结 |
3.4 预应力张拉影响 |
3.4.1 正弯矩钢束张拉工况的预应力影响 |
3.4.2 负弯矩钢束张拉工况的预应力影响 |
3.4.3 小结 |
3.5 环境温度场 |
3.5.1 日照辐射温度场分析及与规范比较 |
3.5.2 合拢温度对连续处的影响 |
3.5.3 整体温度变化对体系转换过程的影响 |
3.5.4 小结 |
3.6 湿度场 |
3.6.1 分析参数及工况 |
3.6.2 存梁工况的湿度影响 |
3.6.3 浇筑纵向湿接头工况的湿度影响 |
3.6.4 小结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简支变连续桥梁的施工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
4.1 施工可变量的影响规律曲线及响应变化范围 |
4.1.1 施工可变量的影响曲线 |
4.1.2 单施工变量的影响输出范围 |
4.2 多施工变量的权重分析 |
4.2.1 熵值分析法的定义 |
4.2.2 熵值法在施工控制因素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 |
4.2.3 施工可变量的影响权重排序 |
4.3 施工变量的控制措施 |
4.3.1 张拉龄期的控制措施 |
4.3.2 存梁时间的控制措施 |
4.3.3 混凝土弹性模量的的控制措施 |
4.3.4 混凝土容重的控制措施 |
4.3.5 预应力张拉力的控制措施 |
4.3.6 预应力管道的控制措施 |
4.3.7 环境温度的控制措施 |
4.3.8 环境相对湿度的控制措施 |
4.4 基于实时响应的施工控制方法及工程应用 |
4.4.1 施工控制思路 |
4.4.2 施工控制工况及施工可变量的确定 |
4.4.3 各工况的设计理想施工要求与设计理论值 |
4.4.4 工程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5.2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6)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小箱梁桥病害诊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 |
1.2 国内外同类技术的现状、研究水平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 |
1.3.1 工程背景 |
1.3.2 研究目的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研究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简支转连续小箱桥病害总结及分析 |
2.1 概述 |
2.2 桥梁的检测 |
2.3 桥梁检测的主要内容 |
2.4 仁赤高速公路小箱梁桥桥面系病害总结 |
2.5 仁赤高速公路小箱梁桥上部结构病害总结 |
2.5.1 支座病害 |
2.5.2 湿接缝和横梁病害 |
2.5.3 仁赤高速公路小箱梁桥主梁病害 |
2.6 仁赤高速公路下部结构病害总结 |
2.7 实际项目中典型小箱梁病害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简支转连续小箱梁桥病害成因分析 |
3.1 概述 |
3.2 桥面系典型病害分析 |
3.3 上部结构典型病害分析 |
3.3.1 工程背景 |
3.3.2 小箱梁主梁受力分析 |
3.3.3 小箱梁裂缝问题分析 |
3.4 下部结构典型病害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桥梁损伤对连续小箱梁桥受力性能影响 |
4.1 概述 |
4.2 连续小箱梁桥主要损伤类型 |
4.2.1 钢绞线和混凝土的劣化 |
4.2.2 主梁结构损伤的主要形式 |
4.2.3 预应力钢筋锈蚀对连续小箱梁的影响 |
4.2.4 预应力筋锈蚀断开对主梁受力性能的影响 |
4.2.5 裂缝对单梁受力性能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简支转连续小箱梁桥病害的处治和养护 |
5.1 概述 |
5.2 简支转连续小箱梁桥的病害处治方法 |
5.2.1 桥面系病害处治 |
5.2.2 主梁病害 |
5.3 小箱梁常用加固方式对比分析 |
5.3.1 预应力不足的单梁受力分析 |
5.3.2 铺装层对小箱梁主梁受力的影响 |
5.3.3 粘贴碳纤维板和钢板加固法 |
5.3.4 卸载法粘贴钢板和卸载法粘贴碳纤维板对比 |
5.3.5 如何提高单梁卸载法加固效果分析 |
5.3.6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法 |
5.4 简支转连续小箱梁桥养护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7)先简支后连续PC连续梁的次内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桥型 |
1.1.2 次内力的基本概念 |
1.1.3 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中关于次内力的几个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2 次内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连续梁徐变次内力分析方法 |
2.1 徐变基本概念 |
2.1.1 徐变机理 |
2.1.2 徐变基本规律 |
2.1.3 徐变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
2.2 徐变理论与徐变的表达式 |
2.2.1 徐变理论 |
2.2.2 徐变系数预测模式 |
2.2.3 徐变效应的分析方法 |
2.3 常用徐变预测模式 |
2.3.1 各国徐变系数计算公式 |
2.3.2 常用徐变系数对比分析 |
2.4 徐变分析方法 |
2.4.1 微分方程法 |
2.4.2 代数方程法 |
2.5 本章小结 |
3 连续梁基础沉降次内力分析方法 |
3.1 基础沉降次内力概念 |
3.1.1 基础沉降的研究现状 |
3.1.2 连续梁基础沉降对桥梁上部结构的影响 |
3.2 基础沉降引起的弹性内力 |
3.3 徐变对基础沉降附加内力的影响 |
3.3.1 缓慢沉降 |
3.3.2 瞬时沉降 |
3.3.3 本节小结 |
3.4 基础沉降内力包络图 |
3.5 本章总结 |
4 温度梯度和预加力引起的次内力分析 |
4.1 温度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
4.1.1 温度应力综述 |
4.1.2 温度理论发展 |
4.1.3 规范中的温度作用 |
4.2 梯度温度引起的连续梁桥次内力分析 |
4.2.1 温度平衡自应力的求解 |
4.2.2 温度次内力的求解 |
4.3 预加力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
4.4 预加力引起的连续梁桥次内力分析 |
4.4.1 预应力次内力的计算方法介绍 |
4.4.2 等效荷载法、固端弯矩法和共轭梁法的分析应用 |
4.4.3 预应力筋长期损失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5 咸河大桥四跨连续梁次内力分析 |
5.1 工程概况及设计资料 |
5.1.1 工程概况 |
5.1.2 设计资料 |
5.2 理论计算咸河大桥的次内力 |
5.2.1 徐变次内力的理论计算 |
5.2.2 基础沉降次内力的理论计算 |
5.2.3 预应力次内力与温度次内力的理论计算 |
5.3 利用MIDAS建立咸河大桥模型并计算各项次内力 |
5.3.1 徐变次内力 |
5.3.2 基础沉降次内力 |
5.3.3 预应力次内力与温度次内力的理论计算 |
5.4 对比分析与结论 |
5.4.1 徐变次内力对比分析 |
5.4.2 基础沉降次内力对比分析 |
5.4.3 各项次内力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类型和主要优势 |
1、结构形式。 |
2、主要优势。 |
二、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主要施工流程 |
三、技术要求和主要施工工艺 |
1、临时支座、主梁安装。 |
2、梁体连接。 |
3、现浇连续接头、湿接缝。 |
4、体系的转换。 |
四、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注意事项 |
1、临时支座的设置。 |
2、加强对连续段的现浇混凝土施工。 |
3、加强湿接头负弯矩接头波纹管的安装工作。 |
4、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展开施工作业。 |
五、结束语 |
(9)先简支后连续25 m小箱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案对比 |
1.1 预应力张拉方法 |
1.2 结构型式 |
1.3 截面选择 |
2 施工工艺 |
3 关键技术研究 |
3.1 模板制作 |
3.2 混凝土 |
3.3 预应力钢束 |
3.4 普通钢筋 |
3.5 构件养护 |
3.6 桥梁架设 |
3.7 体系转换 |
4 结语 |
(10)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起重机架梁施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 起重机布置方式 |
4 计算结果分析 |
5 结语 |
四、先简支后连续公路箱梁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直梁体在曲线梁桥中的适应性分析[D]. 滕淼辉.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2)
- [2]先简支后连续变截面预制小箱梁设计[J]. 刘政伟,夏齐勇,邹黎琼,陈潇. 中外公路, 2020(04)
- [3]梁式桥大件运输过桥安全性评估及控制轴载研究[D]. 李浩恒.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4]基于长期监测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病害原因分析与处治对策研究[D]. 申卫涛.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5]基于实时响应的简支变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方法研究[D]. 张万鹏.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6]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小箱梁桥病害诊处技术研究[D]. 闫齐建.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7]先简支后连续PC连续梁的次内力分析[D]. 许良康.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8]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分析[J]. 刘海蛟. 建设科技, 2017(23)
- [9]先简支后连续25 m小箱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 陶振营,商淑杰,齐辉,闫翔鹏. 山东交通科技, 2017(02)
- [10]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起重机架梁施工分析[J]. 陈代海,刘琼,冯冠杰. 施工技术, 2016(22)
标签:连续梁论文; 桥梁论文; 预应力钢筋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论文; 地基沉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