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沙必利、比沙可啶、多塞平联合治疗功能性便秘(论文文献综述)
王浩[1](2019)在《枳术丸加减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枳术丸加减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枳术丸加减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00例,试验组患者用枳实、白术不同配伍比例(试验组一(枳实10g白术30g)、试验组二(枳实1Og白术50g)、试验组三(枳实10g白术70g))的水煎剂干预,对照组以琥珀酸普芦卡必利为阳性对照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指数、粪便性状评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法)、便秘症状评分(Cleveland便秘评分)、生存质量评分(PAC-QoL)等指标,客观评价枳实与白术组方治疗STC的疗效,探索枳术丸加减水煎剂治疗STC的量效关系,为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在治疗4周后,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试验组一63.6%,试验组二为85.0%,试验组三91.3%,对照组90.5%,但四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性状评分均显着改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一、试验组二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试验组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三与试验组一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试验组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症状评分均显着改善(P<0.05),对照组和三个试验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三与试验组一、试验组二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着改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一、试验组二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试验组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三与试验组一、试验组二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术丸加减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有效,可以改善便秘症状及生活质量,其疗效与白术用量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二、白术内酯Ⅲ治疗洛哌丁胺诱导的STC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ATL-Ⅲ对STC模型大鼠的影响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2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5 mg/kg ATL-Ⅲ组、10 mg/kg ATL-Ⅲ组和15 mg/kg ATL-Ⅲ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均采用“洛哌丁胺”制备STC动物模型,给药14天。进行饮水量、进食量、排泄物、肠道传输速率及组织病理学分析,采用ELISA测定大鼠结肠组织中的NOS、SS、VIP和5-HT含量,免疫组化法、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c-kit、SCF、PI3K、PK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TL-Ⅲ处理组的粪便数量、重量、含水量和饮水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而进食量无明显变化(P>0.05)。ATL-Ⅲ处理组大鼠肠道传输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TL-Ⅲ处理组NOS、SS、VIP水平均降低,5-HT水平均升高(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ATL-Ⅲ处理组平滑肌细胞、神经元细胞和黏膜层厚度的增加(P<0.05)。免疫组化法显示ATL-Ⅲ处理组c-kit阳性细胞增加,RT-PCR和Westernblot显示ATL-Ⅲ处理组c-kit、SCF、PKC和PI3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ATL-Ⅲ可有效改善STC大鼠的粪便重量、含水量和肠道传输速率,可能是通过下调相关的抑制性神经递质NO、VIP、SS,上调兴奋性递质5-HT,增强STC模型大鼠的结肠运动,并调控c-kit、SCF、PKC、PI3K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增加ICC和神经细胞数量来调节胃肠道平滑肌活动以恢复肠道运动改善排便功能。
谷诺诺[2](2018)在《从神经调控与肠道微生物的相关性分析通腑降浊方治疗IBS-C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通腑降浊方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大鼠粪便、体质量等一般情况、肠道病理学形态、内脏敏感性、肠粘膜5-HT及5-HT3受体含量、粪便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及5-HT及其受体3与粪便菌群的关系,探讨通腑降浊方治疗IBS-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大鼠模型,将49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N)、模型组(M)、西药组(X)、益生元组(Y)、中药高(ZH)、中(ZM)、低剂量(ZL)组,各7只,造模成功后,西药组给予西沙必利片(3.6mg.kg-1.d-1),益生元组给予乳果糖(1667.5mg.kg-1.d-1),中药高、中、低组分别给予通腑降浊方颗粒(剂量分别为18.5、9.25、4.625g.kg-1.d-1),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4d,各组大鼠正常饲养,并实时观察大鼠粪便等一般状态。治疗结束后,禁食不禁水24h后,每只大鼠留取不少于0.5g粪便,置入冻存管,投放入-80℃冰箱保存,通过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大鼠各组间粪便菌群的变化。断头法处死大鼠,留取结肠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肠组织中5-HT及5-HT3受体含量。结果:1.一般情况正常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粪便质软,色黄。造模组大鼠情绪易激惹,毛发乱,饮食减少,粪便质硬,色发白,量少。各治疗组用药后,粪便质地变软,数量增多,情绪好转。2.粪便含水量及粪便粒数造模后,各造模组粪便含水量及粒数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5),造模各组之间粪便含水量及粪便粒数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造模成功。各治疗组粪便含水量及粒数较模型组均有所增加(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中药各组及益生元组粪便含水量、粒数多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各组及益生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治疗后结果较正常组最为接近。3.大鼠内脏敏感性的测量造模后,造模组大鼠直肠球囊扩张最小容量阈值均下降(P<0.05),提示造模成功。治疗后,与M相比,各治疗组阈值升高(P<0.05);各治疗组间,中药各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其余组间仍有显着差异(P<0.05);与N比较,中药各组与之最接近且无显着差异(P>0.05),其他组仍与之有显着差异(P<0.05)。4.大鼠体质量变化各组大鼠体重于实验期间均平稳增长,且增长趋势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P>0.05)。5.肠道病理学形态各组大鼠肠组织结构清晰可见,粘膜层完整,无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糜烂、溃疡等异常改变。6.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肠道组织中5-HT及5-HT3受体的含量各组大鼠肠组织5-HT及5-HT3受体平均光度值(D)与其染色深度呈正比。与N比较,M及各治疗组5-H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均着色较深,平均D值较高(P<0.05),5-HT3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均着色较浅,平均D值较低(P<0.05);与M比较,各治疗组5-HT染色较浅,5-HT平均D值降低(P<0.05),5-HT3受体染色较深,平均D值升高(P<0.05),且尤以ZH变化明显;各治疗组间,ZH与Y着色深浅接近,平均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M更为接近,余治疗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肠道菌群变化稀释曲线趋于平缓,说明本实验样本量充足。M较N大鼠ACE指数(菌群丰度)下降,各治疗组较M升高,ZH、Y最接近N;shannon指数(多样性)均无无显着改变。各组间菌群结构皆有显着变化,与N比较,M中拟杆菌门显着增高,厚壁菌门、酸杆菌门、疣微菌门显着降低;各治疗组,菌群结构趋近于N,尤以ZH作用明显。8.神经调控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分析5-HT与ACE、chao1指数呈正相关,5-HTR3与其呈负相关,且二者与门、纲各35个菌种具有显着相关性,与shannon、simpson指数无相关性,提示5-HT及其受体3在肠道的含量与菌群丰富度相互影响,无致病菌过度生长,即神经调控与肠道微生态具有显着相关性,通腑降浊方等药物对其均有调整作用。结论:1.通腑降浊方可以改善便秘,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肠组织中5-HT的含量,增加5-HT3受体含量改善肠道敏感性及动力异常,发挥对IBS-C的治疗作用。2.通腑降浊方可以提高大鼠肠道微生物丰富度,调节其菌群结构,稳定肠道微生态,这可能是其治疗IBS-C的作用机制之一。3.神经调控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可以影响IBS-C的患病及治疗。
马飞翔[3](2009)在《针刺对泻剂结肠大鼠粪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便秘大鼠粪便采用水份烘干、pH测定和定性加半定量细菌培养的方法检测泻剂结肠大鼠粪便水份、pH、细菌含量情况,组间相互对照,结合雌雄对照等对照,观察针刺对泻剂结肠大鼠粪便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机制及针刺的有效性。方法:1、动物分组:选用造模成功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按照完全随机化方法和性别分为针刺组、药物组、针药结合组、假针刺组、模型组5大组10小组,分组后各组间大鼠体重、性别无差异。正常对照组的SD大鼠12只,雌雄各6只,按性别分为2组。2、模型建立:造模大鼠每日定时应用已打粉过80目筛的大黄细粉悬浊液进行灌胃。首次给药剂量为150mg/kg·d,以后每日按150mg/kg·d递增,至50%大鼠达到腹泻时,维持此剂量至80%大鼠稀便消失。续剂量再按每日150mg/kg·d递增至又见50%大鼠达到腹泻时再维持剂量再加量,如此循环三次灌胃饲养约2个月。待第三次80%的大鼠稀便消失,维持当时的剂量1周,之后停止给药并予普通软饲料,造模成功,停止造模。3、标本采集:分别收集停止灌胃期间、停止治疗后大鼠的粪便,进行水份分析、pH分析和细菌培养。4、统计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应用大黄悬浊液按时定量灌胃可以对正常SD大鼠建立“泻剂结肠”模型,且该模型能较好的模拟虚秘(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证)的若干指标;2、“泻剂结肠”大鼠①粪便水份含量显着降低,由正常的42%左右的含水量降至37%的含水率;②千克体重24小时粪便粒数亦显着降低,具体而言,由正常时63粒左右降至47粒左右;③粪便pH若偏碱性,由正常时的6.69升至6.87左右;④粪便存在菌群失调现象。粪便中腐生菌(大肠杆菌、大肠球菌)含量增加,相应的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却较正常状态时降低。3、就升高粪便水份指标而言,针药结合的方法最佳,而针刺和药物的作用相当。提示临床上对于STC见于粪便干结或硬结的患者宜采取针药结合的方法;4、就提高千克体重24小时粪便粒数的作用而言,也是针药结合的作用最佳,针刺和药物的作用相当。提示临床上对于STC见于粪便量少或周期便次较少的患者宜采取针药结合的方法;5、便秘状态粪便pH略有增高,针灸和药物治疗的方法有效且疗效相当,其余方法对此无作用;6、STC患者停药自愈可能性小。不过,肠道大肠球菌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是实验组中,只有单纯针刺才能有效降低大肠球菌含量;7、针刺和针药结合可以改善便秘状态大鼠大肠杆菌,且其效果无差异;8、实验组中只有针药结合才能提高便秘状态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含量;9、实验组中只有单纯针刺才能提高便秘状态粪便中乳酸杆菌的含量;10、就性别而言,只有药物组在粪便水份含量和千克体重24小时粪便粒数指标上存在差异,且表现为雌性疗效优于雄性。究其原因可能为雄雌药物耐受程度不一样。提示我们在动物实验中对于雌性动物在给药剂量上应该适当降低雌性动物的剂量;11、综合给各观测指标,考虑临床医疗费用实际,我课题组建议:对于STC患者,首推治疗方法当为单纯针刺治疗;针药结合法适宜于患者便质干硬或量少时治标之用;当患者粪便菌群分析已经存在菌群失调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口服西沙必利类似药物,可以应用含益生菌的制剂。
张佩云[4](2006)在《多塞平的临床新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许翠萍,徐大毅,寇秋爱,张剑宇,冯五金[5](2004)在《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3例的Ⅱ期临床试验》文中提出目的 :观察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盲双模拟对照方法 ,将 4 0 3例FD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96例 ) ,给枳术宽中胶囊 3粒 ,po ,tid ,同时给西沙必利模拟片B ;对照组 (10 5例 ) ,给西沙必利 5mg ,po ,tid ,同时给枳术宽中模拟胶囊A ;开放组 (10 2例 ) ,给枳术宽中胶囊 3粒 ,po ,tid。 2wk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对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6 .7% ,77.1% (P >0 .0 5 )。开放组对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为 89.2 %。服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胃排空的比较 ,差异无显着性 ,未发现治疗组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
樊宇靖,陈淑洁,姒健敏[6](2004)在《多塞平(71例)与胰酶(32例)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观察多塞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临床疗效 ,进一步探讨IBS的病因和治疗原则。方法 :1 0 3例IBS病人 ,其中多塞平组 71例 [男性 32例 ,女性 39例 ,年龄 (46±s 1 3)a] ,给予多塞平 2 5mg ,po,qn;胰酶组 32例 [男性 1 8例 ,女性 1 4例 ,年龄 (48± 1 1 )a ] ,给予胰酶 1 50mg,po,tid;均以 8wk为一个疗程。利用症状等级评分表和SF 36健康调查量表对治疗前后的肠道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观察疗效。结果 :多塞平组和胰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6 % (61 / 71 )和 44 % (1 4 / 32 ) ,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 (P <0 .0 1 ) ,多塞平组各亚型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 (P >0 .0 5)。多塞平治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以总体健康、活力和精神健康纬度积分为明显。结论 :多塞平对IBS病人肠道症状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且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刘如水[7](2002)在《西沙必利、比沙可啶、多塞平联合治疗功能性便秘》文中提出目的 :比较西沙必利、比沙可啶、多塞平联合治疗与单用西沙必利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6 0例临床诊断功能性便秘病人 ,随机分 2组 ,西沙必利组 (对照组 ) ,d 1~ 90单用西沙必利 10mg ,tid ;西沙必利、比沙可啶、多塞平组 (治疗组 )d 1~ 2 :西沙必利 10mg ,tid、比沙可啶 10mgqd ;d 3~ 30 :西沙必利 10mg ,tid ,多塞平 12 .5mg ,tid ;d 31~90 :西沙必利 10mgtid。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 1wk ,1,2 ,3mo 2组便秘缓解率分别为 2 3%与 5 0 % ,33%与 6 0 % ,5 0 %与 80 % ,5 7%与 90% ,(P <0 .0 5 )。 2组病人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西沙必利、比沙可啶、多塞平联合治疗功能性便秘比单用西沙必利疗效好
二、西沙必利、比沙可啶、多塞平联合治疗功能性便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沙必利、比沙可啶、多塞平联合治疗功能性便秘(论文提纲范文)
(1)枳术丸加减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
一. 祖国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
1. 病名沿革 |
2. 病因病机 |
二. 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
1. 流行病学 |
2. 发病机制 |
3. 病因及危险因素 |
4. 评估及诊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慢传输型便秘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一. 一般治疗 |
1. 增加活动量 |
2. 建立排便习惯 |
3. 增加液体摄入量 |
二. 药物治疗 |
1. 容积性泻药 |
2. 渗透性泻药 |
3. 刺激性泻药 |
4. 润滑剂 |
5. 5-经色胺受体激动剂 |
6. 促分泌药物 |
7. 外周μ-阿片受体拮抗剂 |
8. 益生菌 |
9. 回肠胆汁酸转运抑制剂 |
三. 灌肠 |
四. 骶神经刺激 |
五. 手术治疗 |
1. 节段性结肠切除术 |
2. 次全结肠切除术和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 |
3. 经腹全结肠切除术和回肠直肠吻合术 |
4. 顺行结肠灌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老年便秘患者的生理病理及心理特点 |
一. 关于便秘的定义 |
二. 流行病学 |
三. 生理病理学 |
1. 老年人下消化道的变化 |
2. 便秘患者的病理改变 |
3. 老年便秘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 |
四. 社会心理学及行为影响 |
1. 自我感受 |
2. 对日常行为的影响 |
3. 不良心理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老年便秘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 |
一. 概述 |
二. 药物治疗 |
1. 容积性泻药 |
2. 渗透性泻药 |
3. 刺激性泻药 |
4. 润滑剂 |
5. 促动力药 |
6. 氯离子通道激活剂 |
7. 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 |
8. 外周μ-阿片受体拮抗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1. 伦理审查 |
2. 试验注册 |
3. 病例来源 |
4. 试验设计 |
5. 受试者选择 |
6. 治疗方案 |
7. 观察指标及方法 |
8. 统计学方法 |
三.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比较 |
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3. 粪便性状评分 |
4. 便秘症状评分 |
5. 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
6. 安全性观察指标 |
四. 疗效分析 |
1. 对粪便性状评分的改善 |
2. 对便秘症状评分的改善 |
3. 对便秘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
五. 讨论 |
1. 枳术丸历史渊源 |
2. 枳术丸治疗便秘的功效分析 |
3. 大剂量白术的有效性 |
4. 大剂量应用白术的安全性 |
六.试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础研究 |
第一节 白术内酯Ⅲ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实验研究 |
一. 实验材料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药物及饲料 |
二. 实验方法 |
1. 实验设计 |
2. STC大鼠模型的建立 |
3. 给药方法 |
三. 观察指标及方法 |
1. 24小时食物及水摄入量 |
2. 24小时大便数量、重量和含水量 |
3. 肠道传输功能 |
4. 统计方法 |
四. 实验结果 |
1. 各组大鼠进食量和饮水量的比较 |
2. 各组大鼠粪便数量、重量和含水量的比较 |
3. 各组大鼠肠道推进率的比较 |
第二节 白术内酯Ⅲ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血清中神经递质的作用研究 |
一. 实验材料 |
1. 试剂和耗材 |
2. 主要仪器 |
二. 实验方法 |
1. 样品处理 |
2. 实验步骤 |
三. 统计学分析 |
四. 结果 |
1. 一氧化氮合酶(NOS)浓度测定 |
2. 5-羟色胺(5-HT)浓度测定 |
3. 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测定 |
4. 生长抑素(SS)浓度测定 |
第三节 白术内酯Ⅲ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研究 |
一. 实验材料 |
1. 试剂和耗材 |
2. 主要仪器 |
二. 方法 |
1. 样品处理 |
2. 实验步骤 |
三. 统计学分析 |
四. 结果 |
1. 平滑肌细胞相对数量测定 |
2. 神经元细胞相对数量测定 |
3. 黏膜层相对厚度测定 |
第四节 白术内酯Ⅲ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ICC的作用研究 |
一. 实验材料 |
1. 试剂和耗材 |
2. 主要仪器 |
二. 方法 |
1. 样品处理 |
2. 实验步骤[8] |
三. 结果 |
第五节 白术内酯Ⅲ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C-KIT、SCF、PKC和PI3K蛋白表达的作用研究 |
一. 实验材料 |
1. 试剂和耗材 |
2. 试剂配制 |
3. 抗体信息 |
4 主要仪器 |
二. 方法 |
(一) 样品处理 |
(二) 实验步骤 |
三. 结果 |
1. c-kit、SCF、PKC和PI3K蛋白表达的测定 |
第六节 白术内酯Ⅲ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C-KIT、 SCF、 PKC和PI3K MRNA的作用研究 |
一. 实验材料 |
1. 试剂和耗材 |
2. 主要仪器 |
二. 方法 |
1. 肠组织RNA的抽提 |
2. RNA定量 |
3. RNA逆转录为cDNA |
4. 荧光定量PCR反应 |
三. 统计学分析 |
四. 结果 |
1. 治疗后各组大鼠结肠c-kit mRNA表达变化情况 |
2. 治疗后各组大鼠结肠SCF mRNA表达变化情况 |
3. 治疗后各组大鼠结肠PI3K mRNA表达变化情况 |
4. 治疗后各组大鼠结肠PKC mRNA表达变化情况 |
第七节 讨论 |
实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附录 |
附录1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从神经调控与肠道微生物的相关性分析通腑降浊方治疗IBS-C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针刺对泻剂结肠大鼠粪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古文献认识 |
1.1 便秘的病名 |
1.2 便秘的病因病机 |
1.3 便秘的辨证论治 |
2. 针灸治疗便秘古文献认识 |
2.1 循经取穴特点 |
2.2 分部取穴特点 |
2.3 辨证取穴特点 |
2.4 针灸方法特点 |
3. 针灸治疗便秘现代文献认识 |
3.1 治法多样,针刺为主 |
3.2 针穴繁多,阳经为主 |
3.3 诸经可用,胱胃为主 |
3.4 多部取穴,各领风骚 |
3.5 非针非灸,各有千秋 |
4. 现代医学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文献认识 |
4.1 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定义与症状 |
4.2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
4.3 STC的病理生理学 |
4.4 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 |
4.5 小结 |
5. 现代医学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状态肠道菌群的研究 |
5.1 临床调查 |
5.2 实验研究 |
5.3 临床调菌治疗进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主要仪器和药物 |
1.1 药物 |
1.2 仪器 |
2. 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 |
2.1 造模前动物分组 |
2.2 模型建立 |
3. 标本收集及处理方法 |
3.1 处理方法 |
3.2 含水量标本的收集 |
3.3 pH标本的收集 |
3.4 标本pH测定方法 |
3.5 细菌培养标本的收集 |
3.6 细菌培养方法 |
4. 统计学处理 |
第三部分 结果分析 |
1. 模型建立成功与否的判断 |
2. 不同处理方法在各观测指标之间的差异 |
2.1 不同处理方法处理前后观测指标的变化 |
2.2 显效观测指标优势处理方法比较 |
2.3 有效处理方法中大鼠性别影响的比较 |
讨论 |
1.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
2.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的方法和评定标准 |
3.取穴的方义分析 |
4.本次实验意义和不足 |
5.本次实验初步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实验照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3例的Ⅱ期临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病例选择 |
1 诊断标准 |
2 入选标准及分组 |
3 排除标准 |
4 研究设计 |
疗效判断标准 |
1临床证候疗效标准 |
2中医症状记分法 |
3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完成及中止情况 |
3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
3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2组胃排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
安全性检测 |
不良反应 |
讨论 |
(6)多塞平(71例)与胰酶(32例)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病例选择 |
治疗方法 |
疗效判断 |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临床疗效 |
生活质量的评价 |
讨论 |
四、西沙必利、比沙可啶、多塞平联合治疗功能性便秘(论文参考文献)
- [1]枳术丸加减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D]. 王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2]从神经调控与肠道微生物的相关性分析通腑降浊方治疗IBS-C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谷诺诺. 河北医科大学, 2018(01)
- [3]针刺对泻剂结肠大鼠粪便的影响[D]. 马飞翔.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6)
- [4]多塞平的临床新应用[J]. 张佩云. 中国乡村医药, 2006(12)
- [5]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3例的Ⅱ期临床试验[J]. 许翠萍,徐大毅,寇秋爱,张剑宇,冯五金.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4(08)
- [6]多塞平(71例)与胰酶(32例)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比较[J]. 樊宇靖,陈淑洁,姒健敏.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4(02)
- [7]西沙必利、比沙可啶、多塞平联合治疗功能性便秘[J]. 刘如水.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