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住房信贷的效益、风险与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孙蓓蓓[1](2021)在《房价波动下银行住房按揭项目信贷风险评估研究 ——以昆明G银行信贷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经济在其影响下获得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我国房地产业随着大行业的发展趋势迅猛发展,同时,在各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兴起许多房地产企业,对应的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也达到了历史的最大规模,逐步成长为我国经济组成当中的重点产业。通过对房地产业运行状况的了解,有着产业经济的周期波动的特征,至今仍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因而产生了对房地产经济周期各种类型的解释,综合起来分析,对于表现形式有着一致的意见和看法,即房价波动成为成为该产业是否能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于房地产业来说,货币资金是保证企业运行的重要资源,影响着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重要提供方,是各大房地产业争相合作的对象。随着房地产业的日益发展,房子作为中国人生活最重要的必需品和投资品,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份额呈大幅度上涨,发放贷款,激活了经济,也维持了经济的发展。房价的波动不仅仅是给银行业带来冲击,更是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因此研究房价的波动,对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体系构建,以及风险预防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主要采用指标法和例证法,通过采集数据的建立,分析评估商业银行在地产项目的风险评估做法。通过房价波动影响银行风险的相关理论,刻画了昆明G银行在当地地产信贷项目中,住房购买者,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三者反而传递关系。发现房价波动会直接影响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证明研究房价波动下银行住房按揭项目信贷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给予意见和期望,旨在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期望。
李燚炜[2](2021)在《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策略》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镇化制度不断调整,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比重逐渐增大,这也加剧了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快速集聚。对于城镇化的农村客户来说,主要收入较多的还是依赖在城市务工,工作稳定性较差、收入偏低,当其收入或者家庭出现特殊变故时,就会无力偿还贷款,这在无形中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风险。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起始于2008年,近年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特别是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已然成为了A银行H分行的核心信贷业务。但快速增长带来的衍生性风险也就更加难以预判,所以,系统性的梳理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信贷风险,并据此构建有利于提高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抗风险能力的应对策略,以助推A银行H分行健康、可持续的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法对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农村客户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借款人信用、业务操作、市场环境三个维度梳理了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形成的原因。结合分析结果,针对农村客户的信用风险提出:A银行H分行应调整首付款比例、更新动态数据、引入房屋保险等措施;针对银行操作风险提出:加强农户贷款流程管理、优化资产业务结构、提高内部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等对策;结合市场风险对A银行H分行提出了:落实相关法律法规、随时关注政策变化、及时做好市场预判、快速反应应对突发事件、强化与外部合作管理制度等应对建议。本论文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支行应对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开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那颂[3](2021)在《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影响因素及破解机制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调查数据》文中认为“十四五”时期碳达峰绝对指标和碳中和远景规划下,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正在引发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中国的林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巨变。林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林农信贷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林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困扰着政府有关部门,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而与林业金融支持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也存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尽管政府一直不懈努力,但问题仍然未得到有效解决。林权抵押贷款作为我国目前农村市场林农信贷担保最主要的贷款类型,虽盘活了森林资源,也为林业发展提供融通资金,但发展后劲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性不高,大多数林农由于达不到银行设置的担保条件要求,林农贷款普遍面临“担保困境”,并因此导致农村地区林农经常遭受金融机构的“信贷约束”,如果农村信贷市场林业金融支持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不仅不利于林农增收、林业发展、扩大林业再生产,也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是围绕如何破解林农贷款担保困境来开展研究,探索构建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破解机制来缓解农村市场林农融资难题,促进解决农村地区信贷资金供求失衡问题。本文的研究拓宽了担保理论在林业金融领域的应用范围,丰富了林业信贷担保理论体系,也为集体林权改革实践中关于探索林业金融支持有效路径提供理论研究参考资料,对黑龙江省林区等国有林为主区域的集体林业发展和解决林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遵循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制度框架设计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以信贷担保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梳理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借鉴担保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等最新研究成果,以构建符合当前实际并能促进解决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破解机制为研究目标,提出本文研究的逻辑思想。首先,通过数理演绎解释担保条件对林农贷款供求的影响,在多方博弈视角下研究林农、银行、担保机构三方经济主体间信任再造策略。然后,基于黑龙江省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层次深入分析,识别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对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显着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对林农产出的影响效应,从福利经济学角度研究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对林农生活福利水平的影响。其次,在前面几章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构建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破解机制框架体系,并对机制运行保障模式做出设计。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破解机制有效运行的政策建议。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担保制度的设计本应成为林农贷款需求与金融机构信贷供给的重要纽带,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金融机构为了降低信贷风险而设置的严苛担保条件已成为阻碍林农融资的重要因素,这是制度的缺陷,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林农贷款担保破解机制,会使得林农、银行、担保各方主体的个体福利水平提高,同时有效的机制设计,也会使得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提高,即存在显着的帕累托改进。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担保机构积极参与并合理分担信贷风险是银行、林农、担保机构各方合作信任再造的关键,最终实现多方主体互利共赢。另外,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效补充了正规金融的缺位,非正规金融的存在也能促使正规金融转变经营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对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加强积极引导,给予准确定位,通过制度完善,将其有效纳入监管之下,有利于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交易水平,改善农村林农家庭的生活福利。
王大超[4](2020)在《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商银行D分行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在近20年的个人信贷业务发展中,工商银行D分行经营成绩非凡,在D区域内占有比较高的市场份额。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贷市场逐渐放开,中小银行不断涌入,导致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在全国房地产经济快速发展、国内产业重心发生转移和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商业银行全新拓展其个人贷款提供了新契机。然而,随着此类业务广泛普及,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关系到工行D分行能否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更好的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首先,本文通过查询国内外关于个人信贷业务营销及管理领域的研究资料,立足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现状,运用五力模型、PEST分析方法,分析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现代业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其次,通过对D分行现存的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策略及现有发展策略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方案。最后,从风险、人力、管理系统、文化四方面探讨保障措施,以寻找新的增长点来适应新的形势。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本文的研究,制定了适应工商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的营销策略,为工商银行D分行抢占个人信贷市场找寻合适的政策及方法,对其他商业银行在同等条件下开展类似业务具有相同的参考价值。
孙汉康[5](2020)在《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文中研究指明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始于住房抵押贷款领域。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在美国迅速开展起来。90年代初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被引入中国。2005年,中国开始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之后,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在借鉴美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在适用性方面,比较了住房抵押贷款等12种主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发展动因、制约发展的因素。通过中外资产证券化的比较,分析了各种证券化产品在中国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运用分值评定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程度。适用性方面侧重于定性研究。在安全性方面,以“违约率”为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三类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的安全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安全性进行了量化比较。在此基础上,以“证券的年化违约率”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风险程度)的指标,也即因变量,以“年化早偿、资产利率、证券利率、次级占比、评级下调、证券年限”为自变量。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借助“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进行了计算,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的模型,预测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并将安全性的实际数据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流动性方面,以“证券发行后进入二级市场的比例”为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进行了量化比较。在此基础上以“证券发行后进入二级市场的比例”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指标,也即因变量,以“年度增长值、证券发行金额、进入二级市场交易额”为自变量。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借助SPSS软件进行了计算,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模型,预测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并将流动性的实际数据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盈利性方面,以“证券产品利差”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的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盈利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盈利性进行了量化比较。与前两节不一样的是,并没有将“证券产品利差”作为因变量,而是将“证券利润”作为因变量,以“证券产品利差、发行金额、各种费用”为自变量,根据会计准则建立了度量中国资产证券化盈利性的模型。在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为引领,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支撑的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综合评价体系(ASLP),提出了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对需大力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提出了发展路径,包括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REITs)、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的资产证券化。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通过对资产证券化产品之间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衡量资产证券产品的标准――“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并率先进行了探索。(2)在对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金融市场中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中国的适用程度,并提出了衡量产品“适用性”的主要依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风险程度),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的标准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产品的流动性,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标准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盈利性,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的标准和模型。(3)本文综合对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比较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评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四性”体系(ASLP)。
唐子君[6](2020)在《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已由粗放的高速增长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孕育新的市场机遇。与此同时,粗放增长模式下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对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构成挑战。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信贷结构的优化可以有效支撑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通过信贷资源的优化升级,能够有效推动资本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流动,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产生深入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银行业的信贷结构。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金融机构有效支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既是支持我国经济长效健康发展需要,也是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经营能力、适应外部经济市场变化与响应中央政策号召的迫切需求。FN银行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的F银行的一家一级分支机构,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在当地拥有较为雄厚的客户基础,存贷款规模市场占比逐步扩大。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变化,FN银行信贷经营上的风险隐患开始暴露,信贷结构不均衡,业务增长乏力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FN银行为实例,着重从区域、行业、客户、产品、期限、担保等六个主要方面对2015年至2019年FN银行信贷结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发现FN银行存在区域信贷发展不平衡、新兴行业拓展不足、普惠金融业务体量偏小、零售贷款结构有待优化、信贷资金流动性仍需提升、抵质押物风险缓释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发现的FN银行信贷结构现状、存在问题及国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本文对FN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提出差别化的信贷支持,加快新兴行业信贷投放,加大普惠金融业务资源配置,优先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提升短期限贷款占比和优化抵质押物结构等优化措施。最后确保优化措施的顺利实施,提出包括组织、制度和人才等三方面的支持保障建议。本研究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为FN银行如何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李柯[7](2020)在《惠州农商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社会日益繁荣昌盛,个人住房不仅是每家每户的刚需,也是一种重要的投资产品,更是一直以来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因此,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民众迫切需要推行和解决的,也是各金融机构目前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业务之一。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同业竞争已然进入白热化阶段,早已成为兵家必争之核心业务。本文通过对惠州农商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宏观因素着手对惠州农商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进行全面整体的研究分析,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定性定量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从同业竞争、潜在对手、替代者等微观因素对相关业务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并对相关业务的优劣势、机遇挑战等使用分析法,结合惠州地区经济现状及人民生活实际情况,详细分析存在问题和成因,对惠州农商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进行战略规划分析,明确和细分市场定位,提出科学的改进措施,尝试突破发展瓶颈,彻底解决该行个人按揭房贷业务营销拓展和业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研究4P+4C营销理论并提出产品与客户策略、价格与成本策略、渠道与便利策略、促销与沟通策略,结合实际营销工作,最终制定出合适惠州农商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营销策略,全面提升惠州农商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在惠州金融市场上的产品力。最后,通过从政策法规、组织制度、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等多方面提出惠州农商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营销策略实施保障,确保营销策略的有效性和长效性。论文通过对该行业务的SWOT分析,对4P+4C营销理论的深入研究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改进惠州农商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营销策略方案,提出更科学适用的营销策略组合,为惠州农商银行做大做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和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提供有力支撑,为其提前完成3至5年个人房贷业务翻番任务目标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方跃华[8](2020)在《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零售信贷业务是银行资产业务的主要构成部分和主要收入增长点,其在银行业务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一方面由于金融脱媒日益加剧和互联网的影响,社会融资渠道多元化,传统的银行业务发展面临转型挑战;另一方面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力推进城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乡居民消费持续提升,衍生大量信贷需求,零售信贷业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中农工建和邮储行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以打造大零售银行作为战略目标,纷纷重返县域金融市场。在这个背景下,曾经的县域金融主力军--农商行,其零售信贷业务发展遭遇了瓶颈。本文希望通过研究A农商行的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的建议和对策,进而为同类县域农商行发展零售信贷业务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以A农商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企业经营管理与银行管理理论为指引,以及A农商行的经营数据信息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数据分析法等分析方法,透析A农商行的零售信贷业务。通过研究,发现A农商行的零售信贷业务经营上存在业务发展结构失衡、经营效益有待提高、资产质量有待改善、覆盖面有待提升等问题。同时,在管理上存在战略发展目标不够清晰,经营理念上下传导不足,组织架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完善,薪酬激励机制不健全,产品研发跟不上发展需要,科技赋能基础薄弱,内部运营体系效率不高,渠道建设较为落后等问题。毋庸置疑,适应金融改革发展洪流,及时调整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方向和策略,既是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适用金融脱媒及同业竞争的必然手段。由此,本文结合金融发展需求,参考同业竞争需要,以经营管理问题为主要导向,以可持续健康发展为长远目标,基于A农商银行的实际管理现状,提出了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建议:重构零售信贷业务战略、打造服务营销标准化、健全产品服务体系、强化团队建设、加强全渠道建设以及信贷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等。
马丽[9](2020)在《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的扶持力度,促使民族地区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从而带动商业银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业务迅速发展起来,其风险也逐渐显露出来。由于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通常为中期或长期贷款,贷款期限为5-30年,在贷款存续期内,借款人收入来源的变化、信用水平变化、房地产市场变化、相关政策变动等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个人一手住房贷款作为银行主要的资产业务,承担着增加银行利润、控制风险的双重压力,如何将个人一手住房贷款的管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是目前商业银行亟需考虑的问题。近年来,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贷款余额成倍增长;但业务发展的同时,贷款质量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近5年来,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不良贷款年均増量率高达29.31%,贷款风险若不及时得到控制,将对A银行湘西分行的信贷业务甚至是正常经营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找出A银行湘西分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并进行深入研究,基于研究成果提出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对策建议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根据在工作中收集到的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对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业务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识别出该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操作风险、开发商管理不到位的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通过归纳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筛选具体的风险因子,根据2010-2019年A银行湘西分行的个人一手住房贷款的相关数据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借款人年收入越高、贷款期限越长、首付款比例越高,则违约概率越低;男性借款人比女性借款人的违约概率高;借款人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单位对违约概率没有显着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严格把关借款人贷前调查环节、加强对个贷中心人员和客户经理的综合管理、加大换证工作力度、加强对开发商的管理、加快个贷经营模式改革,从而切实防范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本文提出的对策建议能为A银行湘西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这不仅有利于A银行湘西分行自身的稳健运行,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对其他同业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吴亚昊[10](2020)在《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呈现腾飞式发展,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作为银行经营的三大核心:零售业务、对公业务、金融市场,曾经作为银行主要收入来源的公司业务,由于受到金融脱媒、利差收窄和不良率攀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零售业务逐渐成为银行收入的重要引擎,国内领先银行已意识到转型的迫切性,逐步提高零售业务的占比。作为国有银行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也抢抓市场机遇,在零售改革的道路上探索,自2013年以来个人信贷业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与此同时个人信贷不良率的不断上升让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对个贷业务如何发展陷入了沉思。因此,如何在业务扩张中控风险,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新的业务领域中拓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将是该行在将来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对个人信贷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回顾,借鉴国内外学者及先进银行在个人信贷风险管理中的成功举措,以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为研究对象,对其个人信贷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最后运用相关理论与模型,通过风险量化、风险分散、风险控制等思路确定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的具体内容,改进方案不仅对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对同业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个人住房信贷的效益、风险与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个人住房信贷的效益、风险与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房价波动下银行住房按揭项目信贷风险评估研究 ——以昆明G银行信贷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房地产价格周期及银行风险体系评估构建文献综述 |
二、国内房地产价格周期及银行风险体系评估构建文献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我国房地产价格周期波动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概述 |
第一节 我国房地产价格周期波动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二节 我国房地产价格周期波动的因素 |
第三节 我国房地产价格周期波动对个人住房按揭信贷产生风险的形成原因 |
第三章 房价波动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信贷风险评估构建 |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信贷风险及现状 |
一、商品房“假按揭”风险 |
二、个人真实住房按揭贷款存在的风险 |
第二节 房价波动下个人住房按揭信贷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三节 房价波动下个人住房按揭信贷产生风险评估的方法 |
一、风险评估原形 |
二、风险评估方法 |
三、风险评估计量模型 |
第四节 房价波动下个人住房按揭信贷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第四章 房价波动下昆明G银行对昆明市场金地集团房地产项目的个人按揭信贷的风险评估运用 |
第一节 房价波动下当地房地产项目及市场基本情况 |
一、房价波动下的当地房地产项目 |
二、房价波动下产当地房地产市场状况 |
第二节 房价波动下当地房地产项目市场及建设风险指标 |
一、房价波动下当地房地产项目市场风险指标 |
二、房价波动下当地房地产项目建设风险指标 |
第三节 G银行的个人按揭贷款风险指标构建 |
第四节 G银行采用的个人按揭贷款评估模型 |
第五章 昆明G商业银行个人按揭信贷风险评估的问题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该银行地产项目个人按揭贷款风险评估有待研究的问题 |
一、信贷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性 |
二、信贷体系构建框架单一薄弱 |
三、信贷绩效考核制度缺乏标准化 |
四、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缺乏有效性 |
第二节 该银行地产项目个人按揭贷款风险评估的对策 |
一、加快培养专业的借款人资质审查人 |
二、构建完善的信贷预警体系 |
三、创新信贷产品机制 |
四、建立适合自身的信贷风险评估模型 |
第三节 该银行地产项目个人按揭贷款风险处理的建议 |
一、增加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文化程度 |
二、开发实时高效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 |
三、增加个人信用等级范围,制定授信规则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
1.3.2 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1.3.3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 |
1.6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概述 |
2.1.1 城镇化概念 |
2.1.2 个人住房贷款定义 |
2.1.3 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
2.1.4 商业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界定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理性违约与被动违约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A银行H分行人住房贷款概述 |
3.1.1 A银行H分行简介 |
3.1.2 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货款业务特征 |
3.2 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类别与客户界定 |
3.2.1 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类别 |
3.2.2 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客户界定 |
3.3 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贷款违约问题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
4.1 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违约实证分析 |
4.1.1 因素的选取与研究假设 |
4.1.2 因素量化 |
4.1.3 描述性分析 |
4.1.4 回归分析 |
4.2 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
4.2.1 借款人信用风险成因 |
4.2.2 银行内部操作风险成因 |
4.2.3 市场风险成因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对策 |
5.1 针对农村客户信用风险提出的针对性对策 |
5.1.1 关注农村客户人群 |
5.1.2 调整首付比率 |
5.1.3 更新动态数据 |
5.1.4 引入房屋保险 |
5.2 针对银行内部操作风险提出的防范对策 |
5.2.1 加强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流程管理 |
5.2.2 提高内部员工风险防范意识 |
5.3 针对市场风险提出相应风险防范对策 |
5.3.1 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
5.3.2 随时关注政策变化,及时做好市场预判 |
5.3.3 快速反应应对突发事件 |
5.3.4 强化与外部合作管理制度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影响因素及破解机制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调查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林农贷款担保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林农 |
2.1.2 林农贷款担保 |
2.1.3 信贷约束 |
2.1.4 担保困境 |
2.1.5 破解机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贷担保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机制设计理论 |
2.2.4 社会资本理论 |
2.2.5 福利经济学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林农贷款供求及担保功效分析 |
3.1 林农信贷需求 |
3.1.1 林农信贷需求特征 |
3.1.2 林农经济行为分析 |
3.2 银行贷款供给 |
3.2.1 银行贷款供给现状 |
3.2.2 银行发放林农贷款存在的风险 |
3.2.3 林农贷款风险特征 |
3.2.4 林农贷款风险传导路径 |
3.3 担保机构担保功效 |
3.3.1 担保类型 |
3.3.2 担保特征 |
3.3.3 担保的功效分析 |
3.4 林农、银行和担保机构三方主体信任再造策略演化博弈分析 |
3.4.1 基本假设 |
3.4.2 模型构建 |
3.4.3 动态博弈过程分析 |
3.4.4 演化策略稳定性分析 |
3.4.5 博弈分析结论 |
3.5 本章小结 |
4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调查分析与担保困境识别 |
4.1 调查区域选取 |
4.1.1 样本主要分布区域 |
4.1.2 调查主体 |
4.1.3 调查时间 |
4.1.4 调查内容 |
4.1.5 调查方法 |
4.2 问卷检验 |
4.2.1 区分度分析 |
4.2.2 信度检验 |
4.2.3 效度检验 |
4.3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调查分析 |
4.3.1 林农样本特征描述性分析 |
4.3.2 银行样本特征描述性分析 |
4.3.3 担保机构样本特征描述性分析 |
4.3.4 调查分析结果 |
4.4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识别和界定 |
4.4.1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识别 |
4.4.2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界定 |
4.5 本章小结 |
5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影响因素分析 |
5.1 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
5.1.1 林农自身情况 |
5.1.2 林农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情况 |
5.1.3 林农所在地金融机构服务情况 |
5.1.4 林农所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
5.2 模型构建 |
5.2.1 研究方法及模型设定 |
5.2.2 影响因素的选择与描述 |
5.3 相关性检验 |
5.4 实证结果分析 |
5.4.1 影响因素通过假设检验原因分析 |
5.4.2 影响因素未通过假设检验原因分析 |
5.5 建议 |
5.5.1 运用政策性担保体系解决林农贷款担保难题 |
5.5.2 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 |
5.5.3 完善林权流转配套服务体系 |
5.6 本章小结 |
6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对林农福利水平的影响分析 |
6.1 贷款担保困境对林农产出的影响效应 |
6.1.1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强度的界定 |
6.1.2 研究假设 |
6.1.3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
6.1.4 模型检验 |
6.1.5 实证结果分析 |
6.1.6 结论 |
6.2 担保困境对林农生活福利的影响 |
6.2.1 模型构建 |
6.2.2 变量选取 |
6.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2.4 结论与建议 |
6.3 本章小结 |
7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破解机制框架体系 |
7.1 构建依据 |
7.2 构建原则 |
7.3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破解机制 |
7.3.1 担保品扩展替代机制 |
7.3.2 金融机构信贷改进机制 |
7.3.3 担保人扩展机制 |
7.3.4 风险分担机制 |
7.3.5 信用环境促进机制 |
7.3.6 政府扶持机制 |
7.3.7 林权流转配套服务机制 |
7.4 林农信贷担保运行模式 |
7.4.1 政策性运行模式 |
7.4.2 市场化运行模式 |
7.4.3 商业化运行模式 |
7.4.4 互助合作型运行模式 |
7.5 本章小结 |
8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破解机制运行保障政策建议 |
8.1 长期稳定林地承包政策,依法保护权益不受侵犯 |
8.2 规范商品林流转秩序,加快流转市场建设 |
8.3 完善林权配套改革服务体系,加快社会中介机构建设 |
8.4 金融机构强化金融服务意识,积极创新林业金融信贷产品 |
8.5 金融监管部门适度建立激励机制,营造金融支持良好环境 |
8.6 建立多元化人才支撑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营销体系 |
8.7 试点先行,成熟推广 |
8.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4)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方法概述 |
2.1 个人信贷业务相关概念 |
2.1.1 个人信贷业务分类 |
2.1.2 个人信贷业务特点 |
2.1.3 个人信贷业务风险性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管理模式创新理论 |
2.2.2 业务流程优化理论 |
2.3 相关方法 |
2.3.1 五力模型分析 |
2.3.2 PEST模型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 |
3.1 工商银行D分行整体概况 |
3.2 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3.2.1 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历程 |
3.2.2 中国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3.3 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现有发展策略 |
3.3.1 经营模式方面 |
3.3.2 品牌建设方面 |
3.3.3 个人信贷产品发展方面 |
3.3.4 销售渠道方面 |
3.3.5 风险管理方面 |
3.4 个人信贷业务发展五力模型分析 |
3.4.1 行业内竞争情况 |
3.4.2 潜在的进入者 |
3.4.3 买方议价能力 |
3.4.4 卖方议价能力 |
3.4.5 替代品的威胁 |
3.5 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的PEST分析 |
3.5.1 政治环境分析 |
3.5.2 经济环境分析 |
3.5.3 社会环境分析 |
3.5.4 技术环境分析 |
3.6 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现有发展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
3.6.1 经营模式落后 |
3.6.2 品牌推广力度有限 |
3.6.3 个人信贷产品发展不平衡且缺乏创新 |
3.6.4 营销管理不到位 |
3.6.5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策略优化 |
4.1 优化经营模式 |
4.2 品牌管理策略优化 |
4.2.1 加强品牌塑造及推广 |
4.2.2 建立品牌管理机制 |
4.3 产品发展策略优化 |
4.3.1 优化个人贷款产品结构 |
4.3.2 建立完善的内部创新体系 |
4.3.3 加强产品创新 |
4.4 销售渠道策略优化 |
4.4.1 实行产品差异化营销 |
4.4.2 拓宽营销渠道 |
4.5 风险管理策略优化 |
4.5.1 建立健全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
4.5.2 加强人员合规教育 |
4.6 信贷体制建设策略优化 |
4.6.1 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
4.6.2 健全个人信贷担保机制 |
4.6.3 建立个人信贷保险制度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策略的保障措施 |
5.1 风险防控机制保障措施 |
5.1.1 加强对银行业风险的研究 |
5.1.2 严防日常工作中的操作风险 |
5.2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
5.2.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 |
5.2.2 构建与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相关的培训体系 |
5.2.3 拓宽人员选拔晋升渠道 |
5.2.4 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 |
5.2.5 完善员工考核和奖励机制 |
5.3 制度保障措施 |
5.4 企业文化保障措施 |
5.4.1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
5.4.2 要自觉实践企业文化 |
5.4.3 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与体制创新有机结合 |
5.5 技术支持保障措施 |
5.5.1 依托金融科技升级按揭服务模式 |
5.5.2 推广信贷档案管理智能化系统 |
5.5.3 利用信贷大数据创新提升风险监控手段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境外研究文献 |
1.3.2 国内研究文献 |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1.4 理论基础 |
1.4.1 适用性分析 |
1.4.2 “三性”原则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1.7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7.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7.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产品综述 |
2.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结构 |
2.1.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2.1.2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方 |
2.1.3 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原因 |
2.1.4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 |
2.2 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分类 |
2.2.1 国外关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分类 |
2.2.2 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分析 |
2.2.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分类 |
2.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
2.3.1 发展现状 |
2.3.2 外部环境 |
2.3.3 存在的问题 |
2.3.4 特点分析 |
第三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比较 |
3.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分析 |
3.1.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发行量分析 |
3.1.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分析 |
3.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比较 |
3.2.1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的评分依据 |
3.2.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得分 |
3.3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结论 |
3.3.1 高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
3.3.2 中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
3.3.3 低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
第四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比较 |
4.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比较 |
4.1.1 历史数据比较 |
4.1.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
4.1.3 验证模型 |
4.2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比较 |
4.2.1 历史数据比较 |
4.2.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
4.2.3 验证模型 |
4.3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比较 |
4.3.1 历史数据比较 |
4.3.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
第五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和策略 |
5.1 “四性”综合评价体系(ASLP)的建立及运用 |
5.2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 |
5.2.1 大力发展适用性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
5.2.2 适度发展适用性居中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
5.2.3 谨慎发展适用性较差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
5.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策略 |
5.3.1 不同类别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策略 |
5.3.2 根据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特点确定发展策略 |
第六章 重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路径 |
6.1 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
6.1.1 组建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池 |
6.1.2 评级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
6.1.3 规范汽车贷款证券的后期管理 |
6.2 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REITs)的发展路径 |
6.2.1 规范REITs的流程 |
6.2.2 完善REITs的信用增级分析 |
6.2.3 分析REITs评级的影响因素 |
6.2.4 明确REITs的发展方向 |
6.3 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
6.3.1 建立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池 |
6.3.2 确定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原则 |
6.3.3 合理设计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方案 |
6.3.4 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 |
6.3.5 规范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框架和流程 |
6.4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
6.4.1 明确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程序 |
6.4.2 稳妥有序地发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
6.4.3 严格筛选PPP项目资产 |
6.4.4 采用主信托方式进行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
6.4.5 完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七章 结论 |
7.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四性”的比较 |
7.2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和策略 |
7.3 衡量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标准、指标、依据、模型及评价体系 |
7.4 中国重点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的路径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6)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信贷结构优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信贷结构相关理论基础 |
2.1 信贷结构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信贷及信贷结构 |
2.1.2 信贷结构优化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信贷配给理论 |
2.2.3 风险收益理论(RAROC) |
2.2.4 贷款组合理论 |
第三章 FN银行及其信贷结构现状 |
3.1 广西区域经济情况及FN银行概况 |
3.1.1 广西区域经济情况 |
3.1.2 FN银行概况 |
3.2 FN银行信贷结构现状 |
3.2.1 区域结构 |
3.2.2 行业结构 |
3.2.3 客户结构 |
3.2.4 产品结构 |
3.2.5 期限结构 |
3.2.6 担保结构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FN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FN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 |
4.1.1 区域信贷结构不平衡 |
4.1.2 新兴行业拓展不足 |
4.1.3 普惠金融业务体量偏小 |
4.1.4 零售信贷结构有待优化 |
4.1.5 信贷资金流动性仍需提升 |
4.1.6 抵质押风险缓释效果不佳 |
4.2 FN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银行外部原因 |
4.2.2 银行内部原因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方案 |
5.1 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目标 |
5.1.1 区域信贷均衡发展 |
5.1.2 有效提升新兴行业信贷占比 |
5.1.3 扩大普惠金融业务规模 |
5.1.4 稳步优化零售信贷结构 |
5.1.5 盘活信贷资金流动性 |
5.1.6 提高抵质押物风险缓释能力 |
5.2 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措施 |
5.2.1 差别化的区域信贷支持 |
5.2.2 加快新兴行业信贷投放 |
5.2.3 加大普惠金融信贷资源配置 |
5.2.4 优先发展消费金融业务 |
5.2.5 提升短期限贷款占比 |
5.2.6 改善抵质押物结构 |
5.3 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措施的支持保障 |
5.3.1 组织保障 |
5.3.2 制度保障 |
5.3.3 人才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惠州农商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2章 惠州农商行个人房贷业务营销现状及问题 |
2.1 惠州农商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概况 |
2.2 惠州农商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发展及营销策略现状 |
2.3 惠州农商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章 惠州农商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3.1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
3.2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市场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
3.3 惠州农商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SWOT分析 |
第4章 惠州农商银行个人房贷业务营销策略优化与实施保障 |
4.1 惠州农商银行个人房贷业务STP战略 |
4.2 惠州农商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营销策略优化 |
4.3 惠州农商银行个人房贷业务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现状 |
2.1 A农商行简介及发展概况 |
2.1.1 A农商行的经营范围 |
2.1.2 A农商行的市场定位 |
2.1.3 A农商行的机构人员 |
2.1.4 A农商行的机构设置 |
2.1.5 A农商行的经营规模 |
2.2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2.2.1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类型 |
2.2.2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发展规模 |
2.2.3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团队建设 |
2.2.4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渠道建设 |
2.2.5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科技支撑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发展问题 |
3.1.1 发展结构问题 |
3.1.2 经营效益问题 |
3.1.3 资产质量问题 |
3.1.4 客户覆盖面问题 |
3.2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管理问题 |
3.2.1 员工问卷调查揭露的管理问题 |
3.2.2 员工访谈调查揭露的管理问题 |
3.3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问题成因剖析 |
3.3.1 新政治周期和新经济背景下,零售信贷业务的选择 |
3.3.2 战略发展目标及经营理念传导不匹配 |
3.3.3 组织架构及内部运营体系不匹配 |
3.3.4 队伍建设及激励机制不匹配 |
3.3.5 产品研发及业务发展需要不匹配 |
3.3.6 科技赋能及渠道建设基础不匹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对策 |
4.1 重构零售信贷业务战略,全员确立经营理念 |
4.1.1 制定清晰的零售银行战略 |
4.1.2 明确具体的零售信贷目标 |
4.2 打造营销标准体系,梳理组织运营秩序 |
4.2.1 客户分户、分类、分层的客户信息管理 |
4.2.2 做好精细化客户管理和服务 |
4.2.3 实施综合性专业型宣传营销 |
4.3 完善产品研发流程,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
4.3.1 建立产品管理架构 |
4.3.2 加强产品规划管理 |
4.3.3 优化产品研发流程 |
4.3.4 加大信用类信贷产品供给 |
4.4 夯实零售队伍建设,培养与激励并举 |
4.4.1 建立产品研发团队,培养具有战斗力的管理队伍 |
4.4.2 加强客户经理管理,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营销队伍 |
4.5 利用科技赋能手段,巩固全渠道服务阵地 |
4.5.1 探索建立支付生态圈 |
4.5.2 网点转型要持续推进 |
4.5.3 再造线上的业务渠道 |
4.6 全面落实信贷管理流程化 |
4.6.1 实施限时服务制度,提高信贷流程效率 |
4.6.2 优化贷款各环节,加强信贷全流程管理 |
4.6.3 信贷流程优化步骤 |
4.7 做好风险管控精细化 |
4.7.1 加强风控理念,前瞻性地做好业务管理 |
4.7.2 创新方法,优化流程,提升风控及资产处置效率 |
4.8 做好零售信贷保障服务 |
4.8.1 进一步完善总行-部门-支行层级管理的支撑 |
4.8.2 进一步推动系统应用,提升零售信贷管理水平 |
4.9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9)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文献评析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三、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二章 个人一手住房贷款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个人一手住房贷款 |
二、风险管理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二、道德风险理论 |
三、理性违约与被迫违约理论 |
四、信贷配给理论 |
第三章 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现状及风险分析 |
第一节 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业务经营发展情况 |
一、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业务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
二、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不良贷款情况分析 |
第二节 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特点 |
一、个人贷款业务集中经营管理模式独具特色 |
二、多层级的风险管理体系 |
三、对个人一手住房贷款业务办理全流程设置规定动作 |
第三节 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
一、操作风险 |
二、开发商管理不到位的风险 |
三、信用风险 |
第四章 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风险实证分析 |
第一节 变量选取与处理 |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
二、研究假设 |
三、变量处理 |
第二节 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及显着性检验 |
一、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 |
二、模型的显着性检验 |
第三节 Logistic模型回归过程与结果 |
一、回归过程 |
二、回归结果 |
第四节 主要研究结论 |
一、借款人特征对贷款风险的影响 |
二、贷款业务特征对贷款风险的影响 |
第五章 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对策 |
第一节 加强对借款人的管理 |
一、重点关注对贷款风险影响较大的借款人特征 |
二、审慎调查借款人的贷款资料 |
三、完善相关限购政策 |
第二节 强化对个人贷款业务从业人员的管理 |
一、明确支行及个贷业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
二、规范对个人信贷系统的使用与管理 |
三、加快个人信贷专业资格考试改革 |
第三节 加大换证工作力度 |
一、完善相关行内制度及指导办法 |
二、强化合作项目监测 |
第四节 加强房地产开发商企业管理 |
一、采用名单制准入及管理方式 |
二、对开发商企业担保执行差异化及精细化管理 |
三、加强开发商企业存续期管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10)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1.3.1 研究思路 |
1.3.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个人信贷风险管理业务概述及相关理论 |
2.1.1 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
2.1.2 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2 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国内外发展现状 |
2.2.1 国内发展现状 |
2.2.2 国外发展现状 |
2.3 个人信贷风险国内外研究情况 |
2.3.1 国外研究情况 |
2.3.2 国内研究情况 |
2.3.3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1 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概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业务情况 |
3.1.3 财务情况 |
3.1.4 员工情况 |
3.2 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2.1 个贷风险管理架构 |
3.2.2 个贷风险管理状况 |
3.2.3 个贷风险管控措施 |
3.3 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个贷结构不合理集中度风险高 |
3.3.2 同业市场竞争力弱 |
3.3.3 农户贷款评级不合理 |
3.3.4 风险管理工具不先进 |
3.3.5 风险机制不健全 |
3.4 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缺乏导向性管理战略且管理手段单一 |
3.4.2 系统不完善且风险指标不量化 |
3.4.3 缺乏业务创新意识与举措 |
3.4.4 产品制度不完善且奖惩追责不科学 |
3.4.5 人员结构不合理 |
第四章 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信贷风险管理改进方案 |
4.1 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 |
4.1.1 建立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 |
4.1.2 严守风险底线压不良 |
4.1.3 业务创新调整个贷结构 |
4.1.4 科学量化考核指标与权重 |
4.2 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原则 |
4.2.1 全流程管理原则 |
4.2.2 分类管理原则 |
4.2.3 优化结构原则 |
4.2.4 风险控制原则 |
4.3 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信贷风险管理改进方案内容 |
4.3.1 改进经济资本管理调整产品结构 |
4.3.2 区分定价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 |
4.3.3 改进农户评分卡的评价体系 |
4.3.4 业务创新分散集中度风险 |
4.3.5 完善系统优化风险监测 |
4.3.6 构建科学有效的长效治理机制 |
第五章 改进方案的评价与实施保障 |
5.1 优化前后风险管理模式的对比评价 |
5.1.1 管理方面 |
5.1.2 操作方面 |
5.1.3 机制方面 |
5.1.4 风险体系方面 |
5.2 实施保障 |
5.2.1 国家法律层面的完善 |
5.2.2 二代征信系统的上线与运用 |
5.2.3 金融科技的支持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图目录 |
附录 B 表目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个人住房信贷的效益、风险与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房价波动下银行住房按揭项目信贷风险评估研究 ——以昆明G银行信贷项目为例[D]. 孙蓓蓓.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策略[D]. 李燚炜.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3]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影响因素及破解机制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调查数据[D]. 那颂.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4]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策略优化研究[D]. 王大超. 燕山大学, 2020(06)
- [5]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D]. 孙汉康. 河北大学, 2020(02)
- [6]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D]. 唐子君. 广西大学, 2020(07)
- [7]惠州农商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李柯. 吉林大学, 2020(01)
- [8]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研究[D]. 方跃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A银行湘西分行个人一手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马丽. 吉首大学, 2020(03)
- [10]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研究[D]. 吴亚昊. 兰州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