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场沥青道面碾压机械配置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辉[1](2021)在《醋酸钠融雪剂作用下纳米改性沥青及道面混合料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我国东北、西北以及华北等地区机场均有遭受冰雪天气不利影响的记录,为保证民航机场航班的安全和正点率,通常采用醋酸盐融雪剂清除机场道面上的积雪。但使用醋酸盐融雪剂会导致沥青软化、沥青膜剥落、集料松散等病害,严重影响沥青道面的使用寿命,融雪剂的使用对机场道面造成的损伤不能忽视。近年来,道路工作者已经将纳米材料应用于沥青改性方面的研究,以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为解决传统沥青道面容易受醋酸盐融雪剂侵蚀的问题,保证沥青道面在飞机荷载及醋酸盐融雪剂作用下的稳定性,本文以纳米改性沥青及混合料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研究方法,对醋酸钠融雪剂作用前后纳米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变化做了详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常规物理性能试验比选得出3%掺量的纳米Zn O对基质沥青具有最佳的改性效果,并评价了醋酸钠融雪剂的融雪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20g/m L浓度的醋酸钠溶液融雪效果最佳。(2)利用常规物理性能试验,探讨融雪剂浓度对改性沥青常规物理性能指标的影响。基于流变学原理,结合BBR及DSR试验研究了醋酸钠融雪剂作用下沥青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相同醋酸钠溶液浓度下,纳米改性沥青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且受醋酸钠溶液影响较小。(3)借助扫描电镜试验和红外光谱试验对醋酸钠溶液侵蚀沥青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米Zn O与沥青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且二者结合形成了稳定的结构,醋酸根离子导致沥青发生乳化,降低其黏结能力。(4)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和低温小梁弯曲破坏试验探究不同浓度醋酸钠溶液作用前后各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高温抗车辙性能及低温抗裂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醋酸钠溶液浓度下,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更加优异。研究表明,醋酸钠融雪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具有不利影响,但纳米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受融雪剂影响较小,因此,为了延长沥青道面混合料的使用寿命,可以采用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作为道面材料。
管晓炜[2](2020)在《机场飞行区工程关键节点施工测量方法和不停航施工组织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鉴于航空运输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的优势,机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各个地区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举措,在各地大力建设新机场的同时,现有机场的迁建及改扩建等项目频繁上马,机场建设任务日益繁重。测绘工作贯穿机场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机场建设中涉及到的各种测量技术、方法、工序及施工组织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飞行区不停航状态下的施工测量与施工组织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完整的、可实践的解决方案,对3D数字化路面摊铺系统在机场建设中应用也进行了相关研究,获得了有益结论。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立足于多个民航机场飞行区项目施工测量实践,对民航机场飞行区施工从控制点布设、复核、加密到道面施工中涉及到的关键施工节点所采用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完成了民航机场独立坐标系统的构建方法及其与地方坐标系统坐标转换方法研究,对适合机场施工测量的控制点平面和高程复核的方法,控制网布设技术要求和精度要求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用于民航机场永久控制网建立和维护的方法与建议。针对机场不停航施工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开展测量工作和进行施工组织提出了完整可行的解决方案,实际的机场建设实践应用证明了该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及有效性。飞行区不停航施工是在机场航班结束后进行,其原则是两个保证和两个必须。两个保证是保证飞行安全和机场正常运营,保证不停航施工顺利进行。围绕上述原则,对如何通过正确的测量方法,结合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方案,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浪费施工用料,提高施工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机场飞行区不停航施工测量和施工组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同类型的施工项目提供了参考。对3D数字化路面摊铺系统在机场不停航施工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与使用验证,分析了该系统的可操作性及优缺点,明晰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为类似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该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张宇[3](2020)在《机场道面除冰雪装备群指派研究》文中提出机场道面积冰、积雪严重影响冬季机场运行效率。随着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客流、物流的增长,这一问题日益突出。然而目前高纬度、高寒机场采用的道面除冰雪装备群指派仍然为经验调度模式。虽然,机场管理方通常会在冬季来临前制定除冰雪预案,进行除冰雪演练。但是,这种调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大型枢纽机场航班进离港需求,由机场道面除冰雪不及时引发的航班延误甚至机场关闭,不仅影响机场的运行效率,给航空公司、机场带来损失,也降低了乘客满意度。为更好地进行机场道面除冰雪装备群运行控制与调度。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机场道面除冰雪试剂、道面材料进行研究,而对机场道面除冰雪装备群的指派策略的研究较少,也往往未考虑到机场道面的特殊性,而是对城市道路道面进行仿真研究。本论文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真实道面分布为为研究对象,在对道面优先级、分区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建立机场道面除冰雪指派模型,旨在提高机场冬季运行效率,探索形成机场道面除冰雪装备群指派的方法体系。对机场道面组成进行描述,分析机场道面除冰雪过程中的不同道面的重要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机场道面分区的可行性,根据分区与初始优先级模型建立机场道面的动态优先级模型,并对机场道面除冰雪作业时间采用差分网络的方法进行预测。对雪情进行描述,将降雪分为大雪、中雪、小雪三种情况,建立机场道面除冰雪装备群作业能力模型,利用折算系数、作业人员特性系数、装备功率系数等对机场道面除冰雪装备群作业能力进行适当修正。基于装备群作业能力系数与作业区优先级建立机场道面除冰雪装备群指派模型,并利用改进的匈牙利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利用提出的理论对国内某大型枢纽机场的除冰雪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对比分析,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张众[4](2019)在《基于GIS的机场道面预防性养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航空运输业务的日益增长,受荷载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机场道面必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机场道面管理部门需要采取不同的养护维修方式。其中预防性养护是一种预防性、主动型的养护方式,能够有效延缓道面使用性能的衰减,具有很高的性价比,能更好地满足我国当前道面养护工作的需要。如何在合适的时机采取适当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应用在道面养护中则是实现预防性养护目标的关键。为此,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利用构建的多指标区间数逼近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沥青道面使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反映机场道面整体使用性能,使得道面不同区域之间的使用性能具有可比性,便于选择适合进行预防性养护的道面区域。2、通过查阅国内外的道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文献,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道面是否适合实施预防性养护的标准。3、在预防性养护技术中,养护时机的判断是关键。本文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沥青道面PCI进行预测,得到沥青道面PCI的拟合衰变曲线。通过计算PCI衰变曲线的拐点得出沥青道面预防性养护时机。4、预防性养护时机判断需要借助机场道面的PCI值,以机场道面管理为依据,结合GIS软件并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构建出预防性养护系统,实现道面分区数字化管理和预防性养护时机判断。本文的研究为机场道面管理部门科学、规范、便捷地进行预防性养护工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张子木[5](2019)在《机场沥青道面平整度控制措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机场覆盖面积也越来越广,基本实现了各主要行政单位之间的覆盖。机场沥青道面是当前主要运用的道面建设技术之一,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项技术在我国发展仍不是十分的完全,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沥青道面的平整度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将对于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张继昕[6](2018)在《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在机场道面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内机场道面以水泥混凝土道面为主,对于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采用的翻修和维护方法都是在原有的道面上直接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以此增强机场道面的抗滑和减震等性能,达到延长机场道面使用寿命的目的。由于沥青混凝土道面在飞机荷载等大型荷载的作用下,容易在道面出现轮辙、开裂等病害,所以增强应用在机场道面上的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是十分必要的,因而开展机场道面高性能沥青混凝土的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8446)资助,首先设计了可铺筑于机场道面上的SMA-13沥青混合料和AC-20沥青混合料,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两种沥青混合料在具有优异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和良好的水稳定性的同时,其他的各项性能指标也满足规范要求,因此这种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相关性能试验研究不同外加剂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辙王抗车辙剂和PR M高模量剂均可明显地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同时也可使沥青混合料保持良好的低温性能;与PR M高模量剂相比,车辙王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本文拟定的外加剂掺加方案是合理可行的。研究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在不同温拌剂剂量的条件下,两种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可降低的范围并根据现场施工检测结果评价高性能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试验结果表明:掺量为0.5%和0.7%的Evotherm温拌剂可使SMA-13沥青混合料的击实温度降低至150℃左右;掺量为0.5%和0.7%的Evotherm温拌剂可使AC-20沥青混合料的击实温度降低至140℃左右;温拌剂掺量为0.7%的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掺量为0.5%的,但结果相差并不明显。而通过对依托工程铺筑的机场道面的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发现,当SMA-1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降低至140℃时,AC-20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降低至120℃时,添加了掺量为0.7%的Evotherm温拌剂的两种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检测结果依然良好。因此,对于沥青混合料用量大的机场道面摊铺施工,可通过Evotherm温拌剂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和易性,有效减小由于储料降温对机场道面摊铺压实度的影响,确保压实效果。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机场道面参数敏感性分析,通过数值模拟评价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在机场道面中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厚度和模量会对机场道面结构的力学响应产生影响,以沥青层竖向压应变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来确定合适的高性能沥青混凝土模量和沥青加铺层结构厚度。通过对沥青道面结构和水泥道面结构的检验,本文设计的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可以应用于机场道面中。
刘芳[7](2016)在《机场道面老化特性的多智能体仿真分析与预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民航迅速发展,飞机起降量快速增长,对机场沥青跑道道面耐久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大幅度季节性气候变化、太阳紫外光辐射等自然因素以及发动机喷出的高温气流,在越来越高频次的航班飞机起降作用下,加快了机场沥青道面的老化,使得沥青变得松散,路表开裂,从而导致道面破坏,出现诸如剥落、松散、坑槽等各种问题,是影响机场沥青道面使用性能和寿命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对机场道面沥青性能老化过程无法精确模拟,也无合适模型将其性能实验数据等信息与机场道面实际老化机理进行真实性匹配。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沥青老化机理和特性,以采取相应抗老化预防措施提高机场跑道性能和使用安全性。由于沥青老化过程的复杂性和难解性,本文在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基础上,对沥青的老化特性和老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评价沥青抗老化性能的预测模型和方法,为提高机场沥青道面抗老化性能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多智能体(Multi-Agent)技术的任务分解和仿真分析,对沥青的老化分别从沥青热氧老化仿真和紫外光老化仿真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确定研究所采用的环境仿真模拟方法,从试验测试理论、设备要求、试验目的等角度确定试验参数。(2)对沥青材料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将老化后的各沥青试样进行动态频率扫描试验数据结果,利用时温等效原理,通过西格摩德(Sigmoidal)函数,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以获取不同老化状态下的沥青复数剪切模量与相位角主曲线,分析动态粘弹性函数主曲线所体现出的材料信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获得沥青在不同老化状态下的交叉模量Gc*(储能模量G’等于损失模量G"时对应的复数剪切模量G*),分析研究其在老化过程中的粘弹力学行为,以发现老化温度和时间对沥青交叉模量的影响关系。(3)基于沥青热氧老化仿真从沥青老化动力学角度对沥青(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的老化路径进行研究,分析沥青老化的动态过程,结合沥青两阶段的反应模型以及Arrhenius理论,以分析研究沥青的化学组分羰基和交叉模量在不同老化温度和时间状态下的变化规律,揭示沥青热氧老化过程对沥青粘弹性能影响的根本原因。(4)通过对羰基含量与交叉模量两者间的相关性研究,以发现沥青的羰基含量与其交叉模量关系,同时建立基于沥青交叉模量的沥青老化程度评价指标,以此为基础,建立沥青交叉模量氧化动态模型。(5)基于沥青紫外光老化仿真,分析研究不同种类的沥青受紫外光辐射强度、老化时间等因素对沥青老化的影响,探讨沥青在不同老化条件下的特征,以建立沥青在不同温度和不同辐射强度情况下的老化速率模型,为预测沥青抗紫外老化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6)基于Christensen-Anderson模型对沥青的粘弹性函数主曲线进行预测方法研究,以快速、简便的获得不同老化状态下的沥青主曲线,为评价和预测沥青老化性能提供参考。同时进一步预测沥青道面在老化作用下何时出现裂缝,以及预测沥青道面的其他性能如车辙因子G*/sinδ、疲劳因子G*sinδ、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E*等,为提高机场沥青道面抗老化性能提供指导方向。
田竹莹[8](2016)在《《机场改建技术方案》翻译报告》文中提出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相继提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中俄合作的重点领域。除此之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为中俄科技合作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因此,科技文本的翻译变得更加重要。该翻译报告主要以《机场改建技术方案》译本为例,在其原文和译文的基础上从词汇、句子两个方面分析了科技语体文本的语言特点,深化了对该类文本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翻译实例,有重点地探讨了科技文本的俄译汉翻译方法,如词汇翻译中的增译、减译、词类转换以及术语查证,句子翻译中的分译、合译、句式转换、调整语序等。
冯辉,史保华[9](2013)在《机场沥青道面平整度控制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民用机场与军用机场使用的不同特点,对机场沥青道面平整度要求进行了分析;结合机场沥青跑道工程实例对平整度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工程地质勘察、施工图设计、施工质量监控、使用管理、维护维修等方面提出了控制措施,以保证平整度满足使用要求。
冯辉,蔡龙华,史保华[10](2012)在《机场沥青道面施工中拌和厂的设置及设备的配置》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实现机场沥青道面施工的目标,通过从工期、沥青拌和厂的设置等方面对机场沥青道面施工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沥青拌和厂的选择与设置的基本要求:又从总工程量、沥青储存设备等方面对沥青拌和厂的设置及设备的配置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指出了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机场沥青道面碾压机械配置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场沥青道面碾压机械配置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醋酸钠融雪剂作用下纳米改性沥青及道面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除冰雪技术措施 |
1.2.2 融雪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 |
1.2.3 纳米改性沥青宏观性能 |
1.2.4 纳米改性沥青微观机理 |
1.2.5 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 |
1.2.6 存在问题及分析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纳米材料比选及醋酸钠融雪剂融雪性能评价 |
2.1 原材料 |
2.1.1 沥青 |
2.1.2 纳米材料 |
2.1.3 醋酸钠融雪剂 |
2.2 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比选 |
2.2.1 改性沥青的制备 |
2.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3 纳米材料的确定 |
2.3 融雪剂融雪性能评价 |
2.3.1 溶解速度评价 |
2.3.2 融雪化冰能力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3 醋酸钠融雪剂作用下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
3.1 醋酸钠融雪剂浸泡沥青工艺 |
3.2 融雪剂作用下沥青常规物理性能试验 |
3.3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
3.3.1 试验方法 |
3.3.2 温度扫描 |
3.3.3 频率扫描 |
3.3.4 融雪剂作用下沥青相态结构研究 |
3.4 低温弯曲蠕变试验 |
3.4.1 试验方法 |
3.4.2 试验结果分析 |
3.4.3 融雪剂作用下沥青黏弹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融雪剂作用下改性沥青形貌、化学性能分析 |
4.1 扫描电镜试验 |
4.1.1 试验原理及仪器 |
4.1.2 扫描电镜试验结果及分析 |
4.2 红外光谱分析 |
4.2.1 试验原理及仪器 |
4.2.2 红外光谱试验结果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醋酸钠融雪剂作用下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
5.1 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5.1.1 矿料特性 |
5.1.2 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 |
5.1.3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
5.2 醋酸盐融雪剂对道面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 |
5.2.1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 |
5.2.2 试验结果分析 |
5.3 醋酸盐融雪剂对道面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 |
5.3.1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 |
5.3.2 试验结果分析 |
5.4 醋酸盐融雪剂对道面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影响 |
5.4.1 沥青混合料低温稳定性评价方法 |
5.4.2 试验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2)机场飞行区工程关键节点施工测量方法和不停航施工组织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研究现状 |
1.2.2 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机场施工控制测量 |
2.1 民航机场独立坐标系统 |
2.1.1 机场独立坐标系统 |
2.1.2 坐标转换 |
2.1.3 机场独立坐标系与西安1980坐标系的相互转换 |
2.2 机场飞行区施工控制点布设 |
2.2.1 机场控制点精度要求以及控制点的交接 |
2.2.2 平面控制点复测 |
2.2.3 高程控制点复测 |
2.3 平面控制点加密测量 |
2.3.1 导线法测量控制点加密(南京禄口机场) |
2.3.2 GPS静态法加密控制测量 |
2.4 高程控制点加密测量 |
2.5 民航机场永久性控制网的建立和维护的探讨 |
第3章 机场道面不停航摊铺施工 |
3.1 国内沥青混凝土施工发展现状 |
3.2 机场飞行区道面不停航施工方式 |
3.3 不同停航施工方式下道面施工测量和组织方案 |
3.3.1 全天候集中关闭跑道进行跑道大修施工 |
3.3.2 机场正常运转状态下的跑道道面大修 |
3.3.3 不停航施工组织方案要点分析 |
3.3.4 不停航施工技术方案 |
3.4 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 |
3.4.1 原材料质量控制 |
3.4.2 混合料质量控制 |
3.4.3 摊铺碾压控制 |
3.4.4 高程及厚度控制,确保摊铺成品厚度,及高程精度 |
第4章 民航机场施工组织及施工测量应用 |
4.1 拓扑康mmg GPS测量系统概述 |
4.1.1 系统工作原理 |
4.1.2 系统的组成 |
4.2 传统摊铺施工存在的问题 |
4.3 配合成套设备应用的施工组织及施工测量方法的改进 |
4.3.1 施工测量方法改进 |
4.3.2 施工组织方案改进 |
4.4 工程应用实例及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分析 |
4.4.1 工程应用实例 |
4.4.2 数据分析 |
4.4.3 新系统在不停航施工中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机场道面除冰雪装备群指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课题的来源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除冰雪作业的道面分区与优先级 |
2.1 机场道面系统的组成 |
2.1.1 跑道 |
2.1.2 滑行道 |
2.1.3 联络道 |
2.1.4 机坪 |
2.1.5 标志、标线 |
2.2 道面除冰雪作业分区 |
2.3 道面除冰雪作业优先级 |
2.3.1 初始优先级模型建立 |
2.3.2 优先级模型的信息熵定权法 |
2.3.4 动态优先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除冰雪装备群作业能力 |
3.1 雪质、降雪强度及雪情通告 |
3.1.1 雪质 |
3.1.2 降雪强度 |
3.1.3 雪情通告 |
3.2 机场道面除冰雪作业装备 |
3.2.1 吹雪车 |
3.2.2 推雪车 |
3.2.3 抛雪车 |
3.3 除冰雪装备群作业能力模型 |
3.3.1 推雪车作业能力模型 |
3.3.2 吹雪车作业能力模型 |
3.3.3 抛雪车作业能力模型 |
3.3.4 装备群作业能力模型 |
3.3.5 装备群作业能力系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道面除冰雪指派模型与求解算法 |
4.1 道面除冰雪指派模型 |
4.2 匈牙利算法理论 |
4.2.1 二分图匹配 |
4.2.2 搜索路径 |
4.3 基于优先级与作业能力的改进匈牙利算法研究 |
4.3.1 传统匈牙利算法 |
4.3.2 改进匈牙利算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仿真案例 |
5.1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除冰雪作业现状 |
5.2 首都国际机场仿真流程 |
5.2.1 首都国际机场道面分区与优先级仿真 |
5.2.2 装备群作业能力仿真 |
5.2.3 装备群指派方案仿真 |
5.2.4 不考虑优先级的仿真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其他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GIS的机场道面预防性养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机场沥青道面性能评价 |
2.1 机场沥青道面典型病害 |
2.1.1 裂缝类 |
2.1.2 变形类 |
2.1.3 表面损坏类 |
2.2 沥青道面单项使用性能评价 |
2.2.1 道面损坏状况 |
2.2.2 结构承载能力 |
2.2.3 抗滑性能 |
2.2.4 平整度 |
2.3 基于多指标区间数逼近的综合评价 |
2.3.1 模型的选取 |
2.3.2 区间数的概念 |
2.3.3 评价标准 |
2.3.4 数据规范化方法 |
2.3.5 模型的构建 |
2.3.6 评价模型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沥青道面预防性养护判断条件及技术 |
3.1 预防性养护特点分析 |
3.1.1 沥青道面基本养护类型 |
3.1.2 预防性养护概念及优势 |
3.2 沥青道面预防性养护判断条件 |
3.2.1 宏观标准 |
3.2.2 微观标准 |
3.3 沥青道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
3.3.1 雾封层 |
3.3.2 微表处 |
3.3.3 薄层加铺 |
3.3.4 碎石封层 |
3.3.5 就地热再生 |
3.3.6 稀浆封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沥青道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研究 |
4.1 沥青道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
4.2 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沥青道面PCI预测 |
4.2.1 灰色GM(1,1)模型 |
4.2.2 模型检验 |
4.2.3 模型算例 |
4.3 沥青道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判断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GIS的机场道面预防性养护系统 |
5.1 GIS地理信息系统 |
5.2 机场道面GIS模型的建立 |
5.2.1 道面分区 |
5.2.2 机场道面GIS模型 |
5.2.3 属性表设置 |
5.3 系统构建 |
5.3.1 GIS软件平台的选取 |
5.3.2 GIS关键技术的实现 |
5.3.3 系统开发的软硬件环境 |
5.4 系统实现 |
5.4.1 系统登录模块 |
5.4.2 地图显示与操作模块 |
5.4.3 地图空间查询模块 |
5.4.4 道面预防性养护模块 |
5.4.5 数据输出模块 |
5.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机场沥青道面平整度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为什么道面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平整的现象 |
2 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沥青路的平整性 |
3 结语 |
(6)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在机场道面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原材料试验及改性沥青制备 |
2.1 原材料试验的目的 |
2.2 原材料试验 |
2.2.1 基质沥青 |
2.2.2 粗集料 |
2.2.3 细集料 |
2.2.4 填料 |
2.2.5 纤维 |
2.2.6 抗车辙剂 |
2.2.7 高模量剂 |
2.3 改性沥青制备 |
2.3.1 改性剂 |
2.3.2 改性沥青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依托工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3.1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理论 |
3.1.1 最大密度曲线理论 |
3.1.2 粒子干涉理论 |
3.2 沥青混合料典型组成结构 |
3.3 SMA-13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3.3.1 配合比设计步骤 |
3.3.2 原材料的选用 |
3.3.3 集料级配设计 |
3.3.4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
3.3.5 SMA-13性能检验 |
3.3.6 SMA-13目标配合比 |
3.4 AC-20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3.4.1 原材料的选用 |
3.4.2 集料级配设计 |
3.4.3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
3.4.4 AC-20混合料性能检验 |
3.4.5 AC-20目标配合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机场道面沥青混合料温度稳定性研究 |
4.1 外加剂的主要类型和作用机理 |
4.1.1 抗车辙剂 |
4.1.2 高模量剂 |
4.2 高性能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 |
4.2.1 车辙对比试验 |
4.2.2 车辙试验结果及分析 |
4.3 高性能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研究 |
4.3.1 沥青混合料三点弯曲试验 |
4.3.2 三点弯曲试验结果及分析 |
4.4 高性能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特征研究 |
4.4.1 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 |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改善研究 |
5.1 温拌剂的类型和作用机理 |
5.2 试验方案 |
5.3 试验结果分析 |
5.4 现场摊铺碾压效果检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机场沥青道面结构力学响应分析 |
6.1 机场沥青道面三维有限元模型 |
6.1.1 飞机设计参数 |
6.1.2 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 |
6.1.3 道面结构组合 |
6.1.4 模拟单元及网格划分 |
6.2 机场沥青道面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 |
6.2.1 沥青加铺层厚度的影响 |
6.2.2 沥青加铺层模量的影响 |
6.2.3 复合型机场道面初步设计方案 |
6.3 机场沥青道面设计检验 |
6.3.1 检验依据 |
6.3.2 设计参数 |
6.3.3 计算依据 |
6.3.4 沥青加铺层结构 |
6.3.5 材料模型及飞机参数 |
6.3.6 力学响应计算结果 |
6.3.7 水泥混凝土层疲劳情况检验 |
6.3.8 沥青加铺层疲劳情况检验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7)机场道面老化特性的多智能体仿真分析与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国内外机场道面发展状况 |
1.1.2 国内外机场道面技术研究现状 |
1.1.3 多智能体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机场道面抗老化性能与理论模型研究 |
2.1 机场道面材料特性分析 |
2.2 材料抗老化性能评价 |
2.2.1 物理性能指标 |
2.2.2 流变性能指标 |
2.3 机场道面材料特性建模技术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MA的机场道面材料性能仿真分析研究 |
3.1 Agent和多Agent技术 |
3.1.1 Agent |
3.1.2 多Agent系统及其特性 |
3.1.3 基于MA的机场道面材料老化任务分配 |
3.2 机场道面材料热氧老化仿真研究 |
3.2.1 试验材料筛选 |
3.2.2 热氧老化仿真 |
3.3 机场道面材料紫外光老化仿真研究 |
3.3.1 太阳紫外光辐射特性分析 |
3.3.2 紫外光老化仿真 |
3.4 机场道面材料性能仿真结果的分析研究 |
3.4.1 时温等效原理 |
3.4.2 位移因子研究 |
3.4.3 机场道面材料动态粘弹特性研究 |
3.4.4 机场道面材料交叉模量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场道面材料老化性能预测模型研究 |
4.1 沥青老化过程中的红外光谱信息分析研究 |
4.2 沥青羰基氧化动态模型参数研究 |
4.2.1 快速反应与慢速反应之间的关联性 |
4.2.2 活化能Eac和频率因子Ac之间的关联性 |
4.3 机场道面材料热氧老化预测模型研究 |
4.3.1 羰基含量与交叉模量之间的关系 |
4.3.2 机场道面材料热氧老化预测模型 |
4.3.3 交叉模量氧化动态模型参数研究 |
4.4 机场道面材料紫外光老化预测模型研究 |
4.4.1 机场道面材料紫外光老化对交叉模量的影响 |
4.4.2 机场道面材料紫外光老化预测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场道面老化性能预测研究 |
5.1 机场道面材料动态粘弹特性预测与分析 |
5.1.1 机场道面材料交叉频率分析 |
5.1.2 机场道面材料粘弹性函数主曲线预测与分析 |
5.1.3 试验验证 |
5.2 机场道面老化性能预测研究 |
5.2.1 裂缝预测 |
5.2.2 其他性能预测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未来的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表 |
(8)《机场改建技术方案》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Аннотация |
前言 |
第一章《机场改建技术方案》的语言特点 |
1.1 词汇特点 |
1.1.1 术语的使用. |
1.1.2 前置词的使用 |
1.1.3 动名词的使用 |
1.1.4 名词第二格的使用 |
1.2 句法特点 |
1.2.1 被动句的使用 |
1.2.2 无人称句的使用 |
1.2.3 形动词短语的使用 |
1.2.4 长句的使用 |
第二章《机场改建技术方案》中词汇的翻译技巧 |
2.1 增译与减译 |
2.1.1 增译 |
2.1.2 减译 |
2.2 词类转换 |
2.2.1 名词转换成动词 |
2.2.2 形容词转换成动词 |
2.2.3 代词转换成名词 |
2.3 术语查证 |
第三章《机场改建技术方案》中句子的翻译技巧 |
3.1 分译与合译 |
3.1.1 分译 |
3.1.2 合译 |
3.2 句子的转换 |
3.2.1 句子成分的转换 |
3.2.2 被动句转换为主动句 |
3.3 语序调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机场沥青道面碾压机械配置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醋酸钠融雪剂作用下纳米改性沥青及道面混合料性能研究[D]. 赵文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21
- [2]机场飞行区工程关键节点施工测量方法和不停航施工组织实施研究[D]. 管晓炜.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6)
- [3]机场道面除冰雪装备群指派研究[D]. 张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4]基于GIS的机场道面预防性养护研究[D]. 张众.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9(08)
- [5]机场沥青道面平整度控制措施研究[J]. 张子木. 科技风, 2019(02)
- [6]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在机场道面中的应用研究[D]. 张继昕.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7]机场道面老化特性的多智能体仿真分析与预测研究[D]. 刘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11)
- [8]《机场改建技术方案》翻译报告[D]. 田竹莹. 黑龙江大学, 2016(02)
- [9]机场沥青道面平整度控制措施研究[J]. 冯辉,史保华.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3(01)
- [10]机场沥青道面施工中拌和厂的设置及设备的配置[J]. 冯辉,蔡龙华,史保华.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