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经济大发展

福州经济大发展

一、福州经济发展大手笔(论文文献综述)

陈少辉[1](2021)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文中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承载着城市的发展历史,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往往忽视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有房地产开发造成的损毁,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损失,也有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冲击。如何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当代人必须慎重解决的社会问题。国外从上世纪60年引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概念。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在保护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果和经验,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借鉴。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随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深入实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文物管理部门、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国内各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不少成果。但是,相关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保护和开发策略。为此,本文结合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实际,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深入探究。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旅游开发奠定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三坊七巷街区的历史和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获取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为论文实证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实地跟踪观察,不断获取新信息,从中发现问题,扩大认识,丰富佐证材料,形成动态研究。多种研究方法结合,有效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三坊七巷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是福州城市历史发展的标志。她有“明清建筑博物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等诸多美誉,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保护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保留福州历史发展的根基和灵魂。合理的旅游开发是增强三坊七巷街区活力的有效举措,也是提升福州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对三坊七巷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理论和旅游管理理论,实地考察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三坊七巷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对策。首先,分析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历史、资源构成及其重要价值,着重概述了三坊七巷在中国近代思想、近代海军、近代工业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接着,考察分析三坊七巷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过去,三坊七巷曾遭遇城市道路扩建的拆毁,房地产开发的冲击,缺乏管理维护的损毁。现在,保护管理机制还有缺失,街区风貌保护缺乏古韵,部分古建筑修缮后失去历史真实,传统生活风貌的保护重视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深度,旅游开发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还有缺陷。然后,研究阐述三坊七巷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原则、方法和措施。最后,对本文的观点进行提炼和总结。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面:针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规模庞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等特征提出保护思路、保护模式和相关保护措施。第一,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体运作,渐进改善”的保护思路。坚持正确的保护思路,有利于落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政策,有利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稳步推进,有利于提高街区居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第二,提出街区整体保护模式和建筑分级分类保护模式。整个街区的保护采用“分区块、小规模、渐进式”的总体保护模式。实施这种保护模式可以对街区的各个区块进行精心设计和施工,便于拆迁改造工程的运作,有利于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街区肌理的保护,也有利于修缮资金的循环周转。街区建筑的保护采用“分级分类保护,赋予多样性功能”的模式进行修复、修缮和改造。实施分级分类保护,有利于提高保护实效,保留珍贵的历史遗存,传承历史文脉;赋予多样性的功能,有利于推动街区的活态发展。第三,针对街区实际,提出系列保护措施。提出完整保护街区的历史风貌,分级分类保护街区的历史建筑,重点保护名人故居和名人史料,活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原居民,保留传统商市风貌等方面的相关举措。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方面:针对三坊七巷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特征,提出文化遗产型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要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基础,围绕街区的文化主线开发旅游产品,并处理好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让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良性互动。其一,提出文化遗产型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适合采用非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把管理权和经营权统一于遗产管理单位。即在政府的主导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的模式,有效协调资源的配置和保护。其二,提出三坊七巷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突出明清古建筑、坊巷历史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民俗的文化主线,体现地方特色。其三,提出开发具有深度体验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需求。其四,提出注重构建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形成品牌产品、重要产品和配套产品的布局,从而提高街区旅游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其五,提出开发夜色旅游和串联临近街区推送旅游精品线路的构想,拓展旅游市场。总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阐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一系列对策,为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效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和理论支撑。其研究成果对于三坊七巷街区的有效保护和文化传承,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姚晶[2](2020)在《南宋桥记整理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桥记,是记载桥梁营缮事的散文。南宋时期由于大量桥梁的营建及许多文人对这一类事件的记载,因此留下了数量颇丰的桥记。这些桥记大多散见于文人文集(大部分都收录在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地方志)等浩瀚的古籍之中,还有一些留存于碑刻,史料价值颇高,但因为分布太散,因而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整理与利用。本文对留存下来的南宋桥记进行整理与研究。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桥记的整理篇,将其按南宋地区行政区划进行整理,共有两浙路、江南东路、福建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川峡四路、广南东路与广南西路七大区域,另有两篇桥记无法确定桥梁的所在位置,共92篇。整理篇主要由解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解题主要是对桥记作者、修建桥梁之人、桥梁相关知识、桥记出处的介绍。正文主要是桥记内容的录入和注释的整理。桥记内容多以《宋集珍本丛刊》、《四库全书》和地方志的影印本为底本,注释除了对桥记中个别难解字词进行解释,还标注了不同版本之间字词的差异,并对其中的错误之处进行纠正。下篇为研究篇,主要分桥记的书写与桥记所见南宋桥梁的营缮两大部分。桥记的书写主要从桥记的范式、桥记书写的原由、桥记的作者、桥记的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对桥记这一散文进行全面的剖析。桥梁的营缮主要探讨了桥梁的营缮环节、桥梁的结构与景观、桥梁与交通生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对南宋时期基层事务的运作有诸多反映。

周莹[3](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提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方世南[4](2020)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洋生态文明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体系,是习近平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倡导构建海陆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人海和谐共生关系、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确保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并坚定不移地走向海洋强国的一系列重要观点。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对于我们增强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价值的认识,推动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更大成就,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李娟[5](2019)在《万里援疆家国情——福建省第七批援疆指挥部援助昌吉州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题引在幅员辽阔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天撒珠串般地镶嵌着一片集山地、草原、森林、平原、大漠为一体的宝地。这片宝地上,雪山巍峨,森林茂密,水丰草绿,禾菽弥望、葡园千亩,棉海辽远。这片宝地,春夏之时呈现南国秀丽山水的温婉,秋冬之际彰显粗犷雄浑壮美的北国景致。这就是被誉为"乌鲁木齐后花

龚琪凤[6](2019)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营电影制片厂市场化选择与困境 ——以福建电影制片厂为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从80年代开始,国营电影制片厂受国家话语引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暗涌的影响与冲击,开始面向市场、观众。此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电影产业化的进程,国营电影制片厂面临的市场化转向已成为中国电影发展中瞩目的热点现象。福建电影制片厂作为建国后福建省唯一一家国营电影制片厂,早期的福建电影主要由其拍摄完成,她的筹建和成立填补了福建电影生产的空白。她从80年代开始历经的市场化选择与困境是国营电影制片厂历史和现实的缩影。但是出于种种原因,还没有人对她进行过比较系统的探究,关于她的资料也处于比较零散、混沌的状态。本论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将分为三个章节对其80年代以来的市场化选择与困境进行研究探讨:第一章主要从政治场域、经济场域两者相互博弈的角度梳理出以福建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国营电影制片厂从过去到当下的发展历程,看到国家话语在其筹建过程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在市场话语愈来愈迅猛时,国家话语对这些制片厂所作出的调整与改变。第二章从文本生产的层面上,结合具体的作品,从本土叙事、海峡叙事、类型化电影探索这三个维度展开论述福建电影制片厂20世纪80年代市场化转向过程中的创作策略及其类型创作的探索。第三章着重分析福建电影制片厂制片机制的探寻与转变,探讨其与游离于本厂制度结构之外的导演、制片机构、民营社会资本等的合作,将“第五代”、“第六代”在这里的创作放到他们的整个电影生涯,作为一种电影现象与风格加以探讨。同时,对港台合拍片、民营社会资本涌入电影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较为扎实、丰富的史料,本文第一次将福建电影制片厂纳入比较系统的研究范围,对其发展历史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梳理与总结,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营电影制片厂面临的市场化选择与困境,以期对当前国营电影制片厂及福建电影制片厂的发展有所启发和裨益。

沈怡辰[7](2018)在《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高铁站区规划反思与优化路径 ——以福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速铁路的建设,高铁设施的迅速发展带来时空压缩、要素流动、人口产业集聚、地方经济增长等一系列有利条件的同时,高铁站区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普遍出现过于边缘化、定位雷同、功能不协调等问题。研究首先从区域视角分析高铁站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规律特征。以福建省33个县级及以上城市的37个高铁站区为研究对象,从区位交通特征和场所功能特征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区位交通方面,选取高铁站区的设站区位、等级划分、客流特点进行描述。在场所功能方面,分析高铁站区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空间发展两方面的影响,借助SPSS进行数理统计,对其经济社会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城市空间拓展指标,通过GIS进行数据处理,研究高铁站区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其次从中观城市视角借助节点-场所模型分析站区节点价值和场所价值的均衡程度。选取城市可达性、站区客流量、站区换乘公共交通数目作为高铁站区节点价值的测算指标,借助GIS运用网络分析法与成本加权栅格法计算城市外部可达时间,量化城市内部可达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选取高铁站区周边开发度、站区周边混合度、站区圈层建设比例用于判定站区的功能价值,通过规划方案文字整理、卫星影像提取、表格对比等分析方法,描述高铁站区建设在城市空间上产生的带动效果。通过构建高铁站区节点-场所模型对站区发展进行量化考量,分析其节点价值和场所价值的均衡程度,总结评价高铁站区的现状发展情况。最后,分别从决策定位、规划设计、建设实施三个层面,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在决策层面,建议有关部门重审设站条件,将交通建设和城市开发统筹协同;在规划设计层面,提出控增量、促集约、寻驱动、扬优势的定位布局策略,鼓励推行小规模、缓节奏的规划思路和重品质、聚活力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建设实施层面,提倡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平台、落实公私合作的开发策略、倡导推行奖励政策辅助管理、明确阶段性目标分时段有序实施。期望通过上述优化措施,为我国高铁站区的决策、规划与实施提供具有实效性的思路。

罗先锋[8](2018)在《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就世界许多国家私立高等教育而言,非营利性私立高校是主流,但我国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自从改革开放复兴后至今仍非常弱小,其发展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本论文以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为研究主题,以美国的非营利性私立院校发展为借鉴,从组织发展的视角出发,以外部环境和组织自身两个分析维度,将组织发展理论、大学组织理论和非营利组织理论作为理论分析基础,应用历史、个案、比较的研究方法,选取美国不同历史时期以及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相同历史时期的非营利性私立(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就其外部发展环境、院校发展情况、院校发展成效和问题为研究内容,探究外部环境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的影响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自身对环境变化的回应,基于此归纳发展经验、教训,并提出发展建议和展望。本研究得出如下几点主要结论:(1)非营利性民办(私立)高校发展是指学校组织与外部环境和组织自身适应协调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作为兼具非营利性组织特征和大学组织特征于一体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若想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积极回应外部环境的变化。(2)根据组织发展理论(本尼斯)、大学组织理论和非营利组织理论,组织发展与外部环境密不可分,相互影响。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和组织自身两个维度。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宏观环境,以及影响非营利性民办(私立)高校发展的几个重要环境力量,即法律环境、政府各级组织、市场以及公立和营利性高校等组织的影响。组织自身主要关注办学理念和目标、内部治理、资源以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能的履行。(3)根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定义界定,论文对我国近代59所非营利性私立大学(国人自办38所,教会大学21所)、当代3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研究:同时选取当代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厦门华厦学院和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作为个案就其发展情况进行具体描述。研究发现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发展经验主要是民智民力兴办私学的传统传承与创新、支持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的制度环境形成以及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自身形成了私立性、非营利性、独立性和适应性等独特品质;其面临的发展问题主要是社会传统带来的观念障碍长久存在、制度供给不足造成的困境以及组织合法性存疑的困境等。(4)为便于借鉴,论文选取美国非营利性私立高校为研究对象,就其自1636年哈佛大学成立以来近400年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其发展的经验主要是宗教慈善兴学传统的巨大影响、适宜制度环境的形成和美国非营利性私立大学独特品质私立性、非营利性、多样性、精英性和适应性的形成;其发展的历史教训是政府干预下的私立性隐忧、过度市场导向带来的消极影响和营利性对非营利性的侵蚀。(5)研究认为中美两国的非营利性民办(私立)院校,无论是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外部环境方面,还是在使命与价值观、治理结构和组织职能发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在面对观念变革乃是改善环境的首要之举和制度完善才是发展保障的背景下,我国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应积极地影响、改变和创造发展环境并直面产权问题。对于组织自身,研究建议我国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应明确组织的使命和价值观、完善治理结构、增强争取资源的能力以及充分发挥组织职能,以早日破解组织合法性困境。对于当前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身份的确认,研究认为关键在于制度完善及实施、举办者规范、公益产权明确及监督机制实施。(6)基于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在办学实践和社会认知方面的时间差异,本研究把我国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所要经历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从观念建立到制度建立再到社会普遍认可的阶段。目前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正处在从观念建立阶段转向制度建立的发展阶段,要想获得普遍的社会认可还需相当长的时期。研究提醒对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问题的认识不能忽视其所处的阶段性特征。(7)研究认为未来我国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改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发展能力也将增强。但需关注“大学公私界限模糊”可能导致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公办化”问题。目前尽管弱小的、但独具特殊发展价值和意义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群体成为一流的民办大学的愿景值得期待。

林仁智[9](2018)在《我国金融错配问题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研究 ——以A股市场制造业板块为例》文中指出我国自党的十四大正式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以来,经济走上了快车道,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与发展共生的问题。在人口红利消失后,经济进入新常态,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的重大理论论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现阶段的必然选择。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和血液,更是一种具有配置其他资源功能的生产要素。由于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和政府行政干预下的金融配给扭曲,令金融错配问题非常严重。金融错配导致企业经营业绩降低,乃至影响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所以研究我国金融错配问题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对理解我国金融错配、把握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企业经营的改善与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理论、现实、实证分析相结合,以我国金融错配问题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基础、内涵界定、微观机制、测度、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传导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再谈现实中我国金融错配问题产生背景与原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途径,具体表现形式与影响等,结合理论与现实分析之后,选取企业规模、公司成长性、资产负债率、偿债能力、总资产周转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金融错配问题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检验,设置所有制、行业、地区的虚拟变量,将样本按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管制与非管制行业,东部与中西部地区进行分组,探讨金融错配对三组不同分类下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否存在程度差异,先进行全样本总体回归,再进行组间回归比较,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存在金融错配现象,有正向、负向金融错配;金融错配与企业经营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错配越严重,经营业绩水平越低;所有制、行业、地区不同的制造业企业,在金融错配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上有所不同。最后,本文依据理论、现实、实证三重分析下得到的结论,提出降低金融错配程度、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三个政策建议: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切实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提升企业自身经营水平。

徐安勇[10](2018)在《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福州旅游业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但目前旅游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新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新常态背景下推进旅游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亟需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立足福州旅游业发展实际,正确把握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探索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径,促进旅游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二、福州经济发展大手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州经济发展大手笔(论文提纲范文)

(1)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二、相关概念解析
    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
        (一)遗产旅游理论
        (二)有机更新理论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四、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一)国外成功经验借鉴
        (二)国内成功经验借鉴
        (三)启示
第3章 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概况
    一、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起源与发展
        (一)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起源
        (二)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
    二、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对中国近代的深远影响
        (一)中国思想史方面:先进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
        (二)中国文学史方面:译介大量西学名着使国人大开眼界
        (三)中国近代海军史:孕育中国近代海军
第4章 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构成及价值分析
    一、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界定
    二、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构成
        (一)明清古建筑文化
        (二)坊巷名人文化
        (三)地方戏曲文化
        (四)传统手工技艺
        (五)百年老字号商铺
        (六)独特的民俗文化
    三、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价值分析
        (一)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
第5章 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现状
        (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
        (二)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现状
    二、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街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二)街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第6章 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
    一、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策
        (一)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
        (二)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策
    二、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对策
        (一)加强街区旅游开发的系统规划
        (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三)加强旅游宣传促销
        (四)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管理机制
        (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六)培养旅游管理服务人才
第7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二)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南宋桥记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与不足
    (四)研究路径
上篇:整理篇
    两浙路
        苏诵《重修板桥记》
        陈骙《天台临川桥记》
        孙应时《桐庐县重作政惠桥记》
        李廷忠《浮溪桥记》
        洪咨夔《浮溪桥记》
        孙应时《客星桥记》
        叶适《利涉桥记》
        唐仲友《修中津桥记》
        高文虎《重建中津桥记》
        叶适《台州重建中津桥记》
        陈耆卿《处州平政桥记》
        方逢辰《严陵浮桥记》
        桂锡孙《广利桥记》
        唐仲友《重修桐山桥记》
        《宜兴长桥记》
        王伯庠《西湖重修湖桥记》
        范成大《重修行春桥记》
        毛幵《双溪桥记》
        曹纬《重建跨塘桥记》
        叶挺《如京桥记》
        毛宪《章戴桥记》
        林子燕《席场桥记》
        潘梦旗《重建夏侯桥记》
        黄士毅《文学桥铭》
        胡朝颖《重修百丈桥记》
        王遂《青溪桥记》
        王应麟《登台桥碑》
        林千之《寿安桥记》
    江南东路
        方岳《徽州重建庆丰桥记》
        柯咏《广利桥记》
        黄震《广德军沧河浮桥记》
        胡次焱《明经桥记》
        韩元吉《信州新作二浮桥记》
        朱熹《信州贵溪县上清桥记》
        汪应辰《平政桥记》
        真德秀《上饶县善济桥记》
        洪适《庆善桥记》
        汪应辰《诸溪桥记》
        吴儆《相公桥记》
        丘崇《乾道重修二桥记》
        刘叔向《重建镇淮饮虹二桥记》
        梁椅《镇淮桥记》
        刘叔向《白下桥记》
    福建路
        张元干《福州连江县潘渡石桥记》
        陈元晋《崇安衢川桥记》
        黄櫄《三十五桥记》
        林希逸《岳安石桥记》
        陈宓《安溪县龙津桥库记》
        袁枢《万石桥记》
        庄夏《云龙桥记》
        王遂《重修拱辰桥记》
        黄时亨《通济桥记》
    江南西路
        王庭珪《凤林桥记》
        周必大《安福县重修凤林桥记》
        洪适《知政桥记》
        周必大《邹公桥记》
        吕祖谦《抚州新作浮桥记》
        陈傅良《袁州分宜县浮桥记》
        杨万里《新喻县新作秀江桥记》
        程珌《武宁桥记》
        黄震《抚州崇仁县黄洲桥记》
        黄震《建昌军溢溪桥记》
        陈宓《修江桥记》
        刘辰翁《习溪桥记》
        滕强恕《平政桥记》
        周梦若《立义桥记》
        冯椅《上高浮虹桥记》
        董楷《锦江桥记》
        萧崱《新修安浦桥记》
        何时《鳌溪桥碑阴记》
        文天祥《龙泉县上宏修桥说》
    荆湖南路
        魏了翁《宝庆府跃龙桥记》
        高斯得《跃龙桥记》
        陈兰孙《南堤文星桥记》
        赵栉夫《濂溪大富桥记》
        田事深《金厢桥记》
    川峡四路
        王之望《潼川修城堤三桥记碑阴》
        刘光祖《万里桥记》
        京镗《驷马桥记》
        魏了翁《绵竹县湖桥记》
        白禄《潼川府学泮桥记》
        尹商彦《魏城县通济桥记》
        陈季习《重熙桥记》
        赵渥《洴溪桥铭》
    广南东路与广南西路
        许应龙《漳浦桥记》
        刘受祖《海棠桥记》
        曾丰《平政桥记》
        赵汝献《循阳五桥记》
        许骞《西新桥记》
        梁该《重建德生桥记》
        游九言《蓝桥记》
        释宝昙《石桥记》
下篇:桥记研究
    第一章 桥记的书写
        第一节 桥记的范式
        一、桥记所见桥梁的命名
        二、桥记的开头
        三、桥记的收尾
        四、桥记中的常用典故
        五、桥记的分布
        第二节 桥记书写的原由
        一、传承为政之志
        二、表彰地方官民之功德
        三、传承修桥之志
        第三节 桥记的作者
        一、桥记作者的身份
        二、桥记作者的态度
        第四节 桥记的价值
        一、史料价值
        二、社会价值
        三、文学价值
    第二章 桥记所见南宋桥梁的营缮
        第一节 桥梁的营缮环节
        一、人力招募
        二、物料、资金征集
        三、建后修护
        第二节 桥梁的结构与景观
        一、桥屋
        二、桥亭
        三、祠庙
        第三节 桥梁与交通生活
        一、桥梁与当地交通
        二、桥梁与社会生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南宋桥记信息统计表
        两浙路
        江南东路
        福建路
        江南西路
        荆湖南路
        川峡四路
        广南东、西路
        地点不详
附录二
    《全宋文》中二十九篇南宋桥记内容整理表
        两浙路、福建路
        江南西路
        川峡四路
        广南东、西路
致谢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4)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海洋生态文明观的重大价值
    (一) 海洋生态文明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海洋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 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海洋生态文明观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总结
    (一) 习近平在福建主推“山海经”“海上福州”“生态省”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
    (二) 习近平在浙江主推“海洋经济强省”“浙江省碧海生态建设”“绿色浙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
    (三) 习近平在上海主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海洋拓展城市空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海洋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和价值诉求
    (一) 以人民为中心和切实维护人民利益是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核心价值诉求
    (二) 构建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整体性联动的宏大生态文明格局是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重大价值目标
    (三) 以海洋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迈进海洋强国是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重大价值愿景

(5)万里援疆家国情——福建省第七批援疆指挥部援助昌吉州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题引
第一章开局之年
    1.身未动,心已远
    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心语声声诵援疆
第二章福地之约
    4.比较优势
    5.思路决定出路
    6.福地之约
第三章二十里店村的春晚
    7.要致富先修路
    8.坐拥馕坑唱馕歌
    9.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10.二十里店村的春晚
第四章玛纳斯碧玉璀璨葡酒香
    12.碧玉之都
    13.破壁突围
    14.葡酒之乡
    15.初心如磐
第五章““奇台礼物”
    16.奇台面粉
    17.电商梦
    18.奇台礼物
第六章南菇北移百果香
    19.谋定而后动
    20.致富梦
    21.菇菌朵壮百果香
第七章情暖木垒河
    22.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23.情暖木垒河
    24.“木垒联盟”
第八章洒满阳光的校园
    25.诗和远方
    26.师者为师
第九章组团的战士援疆的兵
    27.组团而战
    28.起死回生之手,安民济世之心
    29.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第十章真情像草原一样宽阔
    30.解一人困,解全家贫
    31.““圆梦行动”
    32.圆梦行动,福建在行动
第十一章书生报国手中笔
    33.初心能抵日月长
    34.责任
尾声向祖国报告向福建报告

(6)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营电影制片厂市场化选择与困境 ——以福建电影制片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
第一章 场域博弈:历史语境下的福建电影制片厂
    第一节 国家话语:福建电影制片厂的筹建内因
    第二节 市场渗入:社会转型中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转企改制:媒介整合与衍生品的开发
第二章 文本生产:电影叙事与类型的变奏转向
    第一节 本土叙事:《小城春秋》后的丰富性
    第二节 海峡叙事:影像视域下的哀痛与愿景
    第三节 类型探索:创作与电影观念的转变
第三章 机制转变:制片体制内的突破与探寻
    第一节 厂外合作:导演的个人风格显现
    第二节 港台合拍:电影与文化的交流
    第三节 民营涌入:社会资本参与制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本论文提及到的部分作品
致谢

(7)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高铁站区规划反思与优化路径 ——以福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铁时代的建设热潮
        1.1.2 城市建设由增量向存量的转变
        1.1.3 高铁站区建设的新要求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
        1.2.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紧凑城市理论
        2.1.2 TOD理论
        2.1.3 节点-场所理论
    2.2 国内外高铁站区建设研究综述
        2.2.1 高铁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
        2.2.2 高速铁路与空间可达性研究
        2.2.3 国内高铁站区及其周边的规划反思
        2.2.4 国外高铁站区发展模式借鉴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区域视角下高铁站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特征分析
    3.1 研究对象选取
        3.1.1 研究对象选取依据
        3.1.2 研究对象特征
    3.2 福建地区高铁站区的区位交通特征
        3.2.1 福建地区高铁站区的选址区位
        3.2.2 福建地区高铁站区的等级划分
        3.2.3 福建地区高铁站区的客流特点
    3.3 福建地区高铁站区的场所功能特征
        3.3.1 福建地区高铁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3.2 福建地区高铁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视角下高铁站区的节点-场所特征分析
    4.1 节点-场所模型的构建
        4.1.1 高铁站区节点-场所模型评价指标
        4.1.2 节点(交通)价值的测算方法
        4.1.3 场所(功能)价值的测算方法
    4.2 福建地区高铁站区节点价值测算
        4.2.1 城市外部可达性
        4.2.2 城市内部可达性
        4.2.3 高铁站区节点价值测算
    4.3 福建地区高铁站区场所价值测算
        4.3.1 站区周边开发度
        4.3.2 站区周边混合度
        4.3.3 站区圈层建设比例
        4.3.4 高铁站区场所价值测算
    4.4 福建地区高铁站区规划评价与分析
        4.4.1 福建地区高铁站区节点-场所模型评价
        4.4.2 福建地区高铁站区规划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4.5 福建地区高铁站区现存问题成因分析
        4.5.1 决策定位未从各个利益主体的不同诉求出发
        4.5.2 规划设计未从人性化、特色化的服务角度出发
        4.5.3 开发建设未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铁站区建设的优化路径
    5.1 决策层面——重审设站条件
        5.1.1 厘清高铁设站的必备条件
        5.1.2 重视站区选址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契合
    5.2 规划层面——调整规划理念
        5.2.1 控增量、促集约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5.2.2 寻驱动、扬优势的特色化产业定位
        5.2.3 小规模、缓节奏的适宜化建设路径
        5.2.4 重品质、聚活力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5.3 保障层面——创新建设路径
        5.3.1 建立协调组织或管理平台
        5.3.2 倡导公私合作的开发模式
        5.3.3 制定奖励性政策
        5.3.4 明确阶段性目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辨析
    第三节 文献综述与评价
    第四节 研究设计
第二章 美国非营利性私立高校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1636-1818年美国非营利性私立高校发展研究
    第二节 1819-1943年美国非营利性私立高校发展研究
    第三节 1944年以后美国非营利性私立高校发展研究
第三章 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1882-1952年我国非营利性私立高校发展研究
    第二节 1982-2009年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研究
    第三节 2010年以后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研究
第四章 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发展的个案研究
    第二节 厦门华厦学院发展的个案研究
    第三节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发展的个案研究
第五章 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展望
    第一节 理论分析
    第二节 历史与传承
    第三节 比较与借鉴
    第四节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完成课题情况

(9)我国金融错配问题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研究 ——以A股市场制造业板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有关金融错配的研究
        1.2.2 有关金融错配对企业经营影响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模型阐述
    2.1 金融错配的理论基础
        2.1.1 金融错配的内涵
        2.1.2 金融错配的形成微观机制与测度
    2.2 金融错配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传导机制分析
        2.2.1 理论模型
        2.2.2 传导机制
    章末小结
第三章 我国金融错配对企业经营影响的现实分析
    3.1 我国金融错配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3.1.1 我国当前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变化
        3.1.2 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发生变化
        3.1.3 错配产生原因
    3.2 我国金融错配对企业经营影响途径
        3.2.1 要素投入减少
        3.2.2 生产成本上升
        3.2.3 技术进步减缓
    3.3 我国金融错配的表现形式与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3.3.1 金融在实体经济(制造业)中错配
        3.3.2 金融在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中错配
        3.3.3 金融在不同地区错配
        3.3.4 金融在不同行业错配
    章末小结
第四章 金融错配对企业经营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变量选取、模型建立
        4.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1.2 研究假设
        4.1.3 变量选取
        4.1.4 模型设定
    4.2 实证检验
        4.2.1 描述性统计
        4.2.2 相关性检验
        4.2.3 异方差检验
        4.2.4 回归结果
    4.3 稳健性检验
    4.4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政策建议
    5.1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减少政府干预
    5.2 切实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
    5.3 提升企业自身经营水平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福州旅游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福州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 以新的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 以新的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二、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福州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以新的理念引领福州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二) 以新的理念引领福州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福州旅游业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一) 坚持创新发展, 明确旅游业发展新定位
        1. 创新福州旅游业发展新理念
        2. 确立福州旅游业发展新目标
    (二) 坚持协调发展, 整合海西区域旅游资源
        1. 盘活海西区域旅游资源
        2. 统筹打造旅游产业集群
    (三) 坚持绿色发展, 探索旅游业发展新路径
        1. 建设福州旅游“三个目的地”
        2. 打造山水休闲度假生态旅游
    (四) 坚持开放发展, 扩大自贸区旅游开放
        1. 扩大自贸区旅游开放领域
        2. 探索自贸区旅游发展模式
    (五) 坚持共享发展, 开创区域旅游合作新局面
        1. 探索区域旅游合作新路径
        2. 增进榕台旅游合作交流。

四、福州经济发展大手笔(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陈少辉.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南宋桥记整理与研究[D]. 姚晶.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研究[J]. 方世南.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 [5]万里援疆家国情——福建省第七批援疆指挥部援助昌吉州纪实[J]. 李娟. 回族文学, 2019(06)
  • [6]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营电影制片厂市场化选择与困境 ——以福建电影制片厂为例[D]. 龚琪凤. 厦门大学, 2019(08)
  • [7]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高铁站区规划反思与优化路径 ——以福建为例[D]. 沈怡辰. 天津大学, 2018
  • [8]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研究[D]. 罗先锋. 厦门大学, 2018(02)
  • [9]我国金融错配问题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研究 ——以A股市场制造业板块为例[D]. 林仁智. 福州大学, 2018(03)
  • [10]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福州旅游业发展[J]. 徐安勇. 职大学报, 2018(01)

标签:;  ;  ;  ;  ;  

福州经济大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