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支架植入术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戚秋焕[1](2021)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较容易获得的临床资料预测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为预防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提供一套准确、简便可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因冠心病于宁夏人民医院成功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并与术后0.5-5年完成冠脉造影或冠脉CTA随访的患者共160例,根据冠脉造影或冠脉CTA结果将其分为两组:支架内再狭窄组(34例)非支架内再狭窄组(126例),根据两组患者的以往病史情况、冠脉病变特征、临床各项生化指标、及支架情况,对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组与冠脉支架内非再狭窄组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在这些资料中对于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ISR组与非ISR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是:超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G、载脂蛋白A1、不规律抗血小板治疗、支架植入时间、支架植入数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将临床资料中有统计学差异的血清学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G、不规律抗血小板治疗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有关,且呈正相关,而载脂蛋白A1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将支架植入情况中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架植入时间较久、支架植入个数较多、支架总长长度较长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有关,且成正相关,而支架直径较大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较高水平的超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G及不规律抗血小板治疗是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高水平的载脂蛋白A1是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性因素,较长时间的支架植入、较多的支架植入数量、支架的总长度较长是冠脉支架内在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大的支架直径是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性因素。
孙丽丽[2](2020)在《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中,血小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基本措施。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尽管术前给予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术中充分肝素化,急性血栓及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仍颇多。血小板GP Ⅱ b/Ⅲa抑制剂(GPI)是一类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它占据血小板GP Ⅱ b/Ⅲa受体结合位点,阻止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从而抑制多种途径诱导的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及延伸。此外,作为GPI的另一重要机制,其通过竞争性抑制血小板GPⅡ b/Ⅲa受体并移除纤维蛋白原,进而导致超急性血栓的崩解。所以GPI还可以作为急性术中支架内血栓(AIST)的补救治疗。在心血管领域已有大量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表明,GP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近年来,有报道在破裂或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发生急性血栓栓塞并发症,动脉内超选择注射G PI取得满意效果。与GPI在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瘤介入中的广泛应用不同,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经验仍相对不足。目前GP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中的研究大多数为急性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中、术后应用相关的回顾性病例研究。其在非急性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介入术中应用的研究很少。我们回顾我院非急性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行介入手术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估术中GPI替罗非班在此类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第一部分替罗非班补救治疗颅内急性术中支架内血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背景和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支架植入过程中急性术中支架内血栓(AIST)相关的研究很少,且目前对于AIST的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我们的试验目的是调查我院ICAS支架植入过程中AIST的发生率,评估替罗非班补救治疗这类患者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们回顾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所有在我院接受颅内支架植入术的症状性ICAS患者的资料,挑选其中发生AIST的患者,对其基线特征、围手术期处理、介入操作细节、血管造影和临床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替罗非班补救治疗AIS 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替罗非班对AIS T的补救治疗的有效性通过血管再通状况及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发生率评估。安全性通过围手术期全因死亡率、围手术期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194例行颅内支架植入的患者中12例(6.2%)发生AIST,所有AIST均发生在放置支架后30分钟内。发生AIST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3±8.3岁,75%(9/12))的患者为男性。平均狭窄程度为86.1±7.1%。支架的平均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4.5±4.2mm和3.2±0.5mm。在12例AIST患者中,3例发生在基底动脉(BA)支架植入过程中,椎动脉(VA)V4段支架植入过程中发生4例AIST,大脑中动脉(MCA)M1段支架植入过程中发生4例AIST,颈内动脉颅内段支架植入过程中发生1例AIST。按不同支架来看,Wingspan支架植入过程中发生8例AIST,Apollo支架植入过程中发生2例AIST,Neuroform EZ支架植入过程中发生2例AIST。12例AIST均在应用替罗非班补救治疗后,实现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3级和动脉闭塞病变(AOL)分级3级。3例(25%)发生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无围手术期死亡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我们在ICAS支架植入术中观察到AIST的发生率不低。在ICAS支架植入期间,替罗非班对AIST的治疗似乎是有效且安全的,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和死亡率。然而,由于研究的局限性,这些发现应该被谨慎解释,并且需要更多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确定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第二部分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开通术中血栓栓塞事件的个体化治疗策略背景和目的颅内大动脉闭塞(ILAO)是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在中国由ILAO引起的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非急性ILAO患者大多因侧支循环不足而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是这类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然而,手术过程相关并发症,如血栓栓塞事件并不少见,并已被证明是神经介入医师术中需面对的巨大挑战。非急性IL A O开通术中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处理对降低围手术期新发卒中和死亡率非常重要。我们的试验目的是总结我们单中心经验,评估血栓栓塞事件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接受非急性ILAO开通术的69例连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挑选出手术过程中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及远端栓塞事件)的病例。回顾临床及血管造影资料,总结和分析血栓栓塞类型及治疗策略。根据改良脑梗死溶栓(mT ICI)量表和动脉闭塞病变(AOL)量表判定靶血管再通状况来评估疗效。安全性通过围手术期(术后7天)任何类型的颅内出血(ICH)、全身系统性出血和围手术期死亡来评估。结果69例接受非急性ILAO开通术的患者中,63例实现成功再通(mTICI2b~3),6例患者再通失败:其中5例因导丝不能穿过闭塞段而终止手术,1例全身麻醉后因室颤被迫停止手术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抢救治疗。63例成功再通患者中,4例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栓栓塞事件,3例急性术中支架内血栓(AIST)形成,1例闭塞段不稳定血栓导致远端栓塞(DT)。血栓栓塞事件总发生率为6.3%(63例中4例)。所有3例AIST均发生在支架植入后20分钟内(10~18分钟),平均时间为13.3±4.2分钟;血栓等级:1级1例,2级2例。经补救治疗,血栓在发现后10~34分钟后消失,平均时间为13.3±12.1分钟。1例远端栓塞经机械取栓成功再通。在不同的治疗策略下4例(100%)均实现成功再通mTICI 2b~3级和AOL 3级。4例患者围手术期(术后7天内)均未发生脑梗死、全身系统性出血或死亡。1例AIST患者术后出现颅内出血。结论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非急性ILAO开通术中血栓栓塞事件。然而,手术的复杂性和血栓栓塞事件的高风险提醒我们应谨慎处理此类术中并发症。及时诊断,并针对特定的血栓栓塞类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对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患者群体的最佳管理至关重要。第三部分替罗非班预防急性颅内术中支架内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背景和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糖蛋白Ⅱ b/Ⅲa(Gp Ⅱ b/Ⅲa)抑制剂抗栓治疗仍存在争议。急性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AIST)、脑梗死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支架成形术的常见围手术期并发症。目前,Gp Ⅱ b/Ⅲa抑制剂(GPI)替罗非班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已显示出预防和治疗急性术中支架内血栓及栓塞事件的良好前景。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GPI替罗非班在ICAS支架成形术中预防性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所有症状性IC A S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介入手术中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无替罗非班治疗的对照组。替罗非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两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基线资料及可能影响预后的介入参数后进行比较。结果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有360例患者因症状性ICAS而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23例被排除,包括7例合并夹层动脉瘤的患者,5例颅内串联狭窄接受多个支架治疗者,10例多支颅内动脉狭窄接受治疗者,1例支架再狭窄再次支架治疗者。最终纳入337例患者,其中替罗非班组160例,非替罗非班组177例。以基线资料、干预前后相关介入参数为配对条件进行PSM后,替罗非班组排除42例,非替罗非班组排除59例。最终,236例患者配对成功,每组1 18例。替罗非班治疗组有1例AIST,而对照组有8例AIST。AIST发生率替罗非班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8%比6.8%,P=0.039)。两组围手术期缺血性事件发生率(8.5%比5.1%,P=0.424)和围手术期颅内出血发生率(4.2%比0.8%,P=0.2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天全因死亡率为1.7%(4/236),替罗非班组与非替罗非班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3.4%比0%,p=0.125)。结论预防性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症状性IC A S支架成形术中AIS T的发生率,而不增加颅内出血和死亡的风险。然而,在减少围手术期缺血事件方面并没有优势。
杨翔缨[3](2020)在《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了解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现状。2.分析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3.探讨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病例来自2019年3月-2019年9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门诊就诊的中青年PCI术后患者212例。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使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最小值、最大值、均数和标准差等描述患者的一般资料、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均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总均分分别为(48.91±15.76)分和(61.27±22.41)分,均处于偏低水平。中青年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PCI术后患者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国内常模。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背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时间、心绞痛状况、运动状况、对疾病的认识、生活乐趣状况、夫妻关系和失眠状况患者的自我管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疾病的认识(了解、熟悉和掌握)、失眠状况(每周、有时和无)、心绞痛状况(<1次/月和无发作)和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是自我管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调整后R2=0.811,能解释自我管理水平变异的81.1%。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各维度与生活质量及各维度均呈显着线性正相关(r=0.503-0.966,P<0.01)。结论:1.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偏低,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疾病医学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和情绪管理。中青年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处于偏低水平。2.对疾病的认识、失眠状况、心绞痛状况以及文化程度是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3.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呈显着线性正相关。
胡振振[4](2020)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在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后靶病变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痉挛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是危害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CHD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大、恢复慢,PCI已成为治疗CHD患者的主要方法。PCI术后靶病变处再狭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应用,再狭窄的发生率已显着降低,但再狭窄的发生仍有10%。大量研究证实影响PCI术后再狭窄的因素有许多,比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支架或球囊的种类、病变的类型等。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是一种继DES之后新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它通过将均匀涂于球囊表面的抗增殖药物快速释放于靶病变血管壁处,以达到抗血管内膜增生的目的。DCB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治疗包括小血管病变及分叉病变等原位病变时也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关于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在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后靶病变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在国内外鲜有研究。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在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后靶病变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纳入2016.01-2019.0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成功行DCB成形术并于我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冠心病患者134例,根据复查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其中再狭窄组24例,男性17例,平均年龄60.3±11.2岁;无再狭窄组110例,男性84例,平均年龄59.0±10.9岁。两组患者中共计156支血管成功行DCB成形术,其中29支靶血管再狭窄,127支无再狭窄。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靶病变特征(靶血管直径、靶病变位置、靶病变长度、预扩张球囊类型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1.患者临床资料中,再狭窄组患者的高血压(66.7%vs43.6%,P=0.041)、糖尿病(58.3%vs 33.6%,P=0.024)及吸烟史(62.5%vs 38.2%,P=0.029)高于无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靶病变的特征中,与无再狭窄组相比,再狭窄组靶病变长度更长(18.9±5.3mm vs 16.8±4.2mm,P=0.021),切割球囊/棘突球囊预扩张的比例低(48.3%VS 76.4%,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糖尿病(OR=3.002,95%CI:1.164~7.744)、吸烟(OR=2.682,95%CI:1.038~6.949)是患者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靶病变长度(OR=1.113,95%CI:1.012~1.225)是靶病变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切割球囊/棘突球囊预扩张(OR=0.284,95%CI:0.121~0.666)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吸烟、靶病变长度是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在DCB成形术后靶病变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切割球囊/棘突球囊预扩张是其保护因素。
贾红薇[5](2020)在《“5E”康复模式在老年CHD冠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老年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和“5E”康复模式下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术后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等的差异,分析“5E”康复模式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为“5E”康复模式的实施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资料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月期间入住我院心内科接受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手术且手术成功,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患者90例。获得知情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例)和观察组(n=45例),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5E”康复模式的术后管理,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术后护理。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前后均需填写《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服药依从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等指标,评估实施“5E”康复模式对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术后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等的改变。结果:(1)两组病人临床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2)接受“5E”康复模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接受“5E”康复模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服药依从性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护理干预1周,SAQ量表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得分分别为(64.1±13.8)分和(54.5±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心绞痛稳定维度,其他四个维度平均得分观察组均显着较高(P<0.05);(5)接受“5E”康复模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较对照组低,且形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6)接受“5E”康复模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较对照组低,且形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应用“5E”康复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患者的认知水平、自我管理、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显着提高,患者出现心绞痛、抑郁、焦虑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说明“5E”康复模式可用于老年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健康管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意义。
吕明智[6](2020)在《旋磨与球囊预扩张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rey calcium,CAC)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面临的一巨大挑战。钙化斑块可导致器械输送失败或支架扩张不完全,术中使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涂层受损,后续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旋磨术(rotational atherectomy,RA)可销蚀钙化斑块,提高器械传送成功率,是成功植入支架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探讨旋磨术与常规球囊预扩张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疗效差异,指导临床对CAC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经本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对临床病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重度CAC病变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选取冠状动脉重度钙化性病变的病例,进行SYNTAX评分。对评分为23~32分的病例,随机选择行旋磨术后支架植入(观察组)或者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及血管病变特征、手术即刻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住院及随访期间MACCE,探讨旋磨对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治疗疗效与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有无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术后短期MACCE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病例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对CAC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既往疾病史、血生化检查、术后心肌标志物、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靶血管、是否为B2/C型病变、SYNTAX评分和治疗路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中所用的导丝、支架个数和支架总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磨组平均支架直径大于对照组(P=0.002)。观察组球囊预扩张次数、预扩张最大压力、球囊后扩张次数以及后扩张最大压力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靶血管管腔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管腔直径大于对照组(P=0.005)。两组手术用时和放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剂用量少于对照组(P=0.007)。3.两组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6.9%、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12.5%)、对照组有6例(15.0%)发生围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冠状动脉夹层、穿孔以及心脏压塞等严重并发症。4.两组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分别为22.5%、9.4%,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筛选出有可能影响患者6个月内MACCE的变量(P<0.05),包括PCI手术史、术后CK-MB、是否行旋磨术治疗、球囊预扩张次数、预扩张最大压力、造影剂用量,将其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PCI手术史(RR为1.155,95%CI 0.030~0.691,P=0.015)和球囊预扩张最大压力(RR为2.326,95%CI 0.721~0.988,P=0.035),为患者6个月内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是否选择旋磨治疗这一单一因素并不能降低患者术后MACCE的发生率;PCI手术史、球囊预扩张最大压力是6个月内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旋磨术有提高手术即刻成功率、降低短期不良事件的趋势。
赵迎春,郑彩芬[7](2019)在《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分析。方法纳入2016年8月—2018年8月入住我院的心肌梗死患者总计80例,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以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按照每组40例研究选取患者分为两组,传统方法护理为对照组,心理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较低,P<0.05。结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以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帮助患者恢复存在有重要作用。
吴小琳[8](2019)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最近几年,急性心梗(AMI)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其治疗方法也取得了进步,这一点重点体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之后,临床开展了疾病先期恢复血流,全面促进再灌注治疗,此法取得了满意效果。就再灌注治疗的方式来看,主要包含溶栓治疗(以纤溶酶原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溶酶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溶栓失败者首选)其也可被分为:直接性PTCA以及补救性PTCA,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冠状动脉激光形成术(其以内通过激光再通阻塞冠状动脉的新方法)等。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研究进展情况,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陈莉[9](2019)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了解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2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能力之间的相关性。3探讨应对方式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管理能力之间的中介效应。4为实施减轻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改变应对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280例,患者知情同意,在病情稳定准备出院时进行调研。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冠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数据收集完毕应用SPSS22.0及Amos23.0进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25.93±8.17)分,各维度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经济(2.47±1.43)分,情感(2.55±0.97)分,身体(2.68±0.95)分。2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回避得分为(2.15±4.36)分,屈服得分为(1.92±0.61)分,面对得分为(2.22±0.84)分。患者面对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回避、屈服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为(55.95±7.64)分,各维度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疾病知识(1.35±0.60)分,急救技能(2.01±0.73)分,日常生活知识(2.52±0.35)分,情绪管理(2.56±0.43)分,遵医行为(2.71±0.55)分。4年龄、是否吸烟、付费方式、家庭人均收入、居住地、支架植入次数、首次支架植入时间、支架数量、危险因素知晓情况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感受负担呈负相关(r=-0.454,P<0.001);自我管理能力与面对呈正相关(r=0.391,P<0.001);与回避呈负相关(r=-0.433,P<0.001);与屈服呈负相关(r=-0.322,P<0.001)。自我感受负担与面对呈负相关(r=-0.228,P<0.001);与回避呈正相关(r=0.412,P<0.001);与屈服呈正相关(r=0.297,P<0.001)。6危险因素知晓情况、支架植入次数、年龄、居住地、自我感受负担、回避、屈服、面对型应对方式进入以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可解释自我管理能力总变异的48.2%。7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应对方式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管理能力间起中介作用。自我感受负担可以直接影响自我管理能力,也可以通过回避、屈服、面对三种应对方式间接作用于自我管理能力。结论1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轻度负担水平。2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多数采用面对型应对方式,其次为回避型应对方式,较少采用屈服型应对方式。医护人员针对回避型应对方式患者进行指导,可以提升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整体应对水平。3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疾病知识维度得分最低,医护人员应给予重点关注;遵医行为得分最高,但仍有提升空间。4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回避和屈服型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能力呈负相关;面对型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关;且自我感受负担、回避和屈服型应对方式可负向预测自我管理能力,面对型应对方式可正向预测自我管理能力。5危险因素知晓情况、支架植入次数、年龄、居住地、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6应对方式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管理能力间起中介作用。自我感受负担可以直接影响自我管理能力,也可以通过回避、面对及屈服三种应对方式间接作用于自我管理能力。
白洋[10](2017)在《基于logistic回归联合MDR的PCI术后MACCE独立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冠心病的疾病负担不断加重,改善其主要治疗手段——PCI无疑是必要的。近年来,国内PCI开展数量迅猛上升,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及不断攀升的冠心病发病率,这种增长趋势势必持续。虽然PCI技术取得长足进展,但无论如何发展,它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10%。寻找 PCI 术后 MACCE 的影响因素,以便筛选高危人群、指导临床决策,对PCI的发展及冠心病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PCI术后MACCE危险因素涉及范围较广,一些新的影响因素在不断被发掘,对于影响因素的补充,中医药可以提供新的视角,如证候、中医药治疗等。目前,口服中成药临床运用广泛,但其对PCI术后疗效仍缺少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终点事件的发生是多个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且某一因素对终点事件不具有独立影响并不意味着它与其他因素的组合对终点发生不具有作用。故,同时关注影响因素的单一效应及交互作用,应是目前发展的趋势。研究一:加载口服中成药对PCI术后6个月及以上MACCE影响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口服中成药对PCI术后6个月及以上MACCE影响方法:检索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Biosis Preview、Clinicaltrials.gov、ICTRP、CNKI、CBM、维普、万方、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等数据库,纳入关于中成药对PCI术后终点事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Man5.3+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7项研究,共计4661人。PCI术后,与单一常规西药治疗相比,加载口服中成药降低主要终点事件(RR=0.52,95%CI[0.30~0.90],P=0.02)、心源性死亡(RR=0.40,95%CI[0.19~0.82],P=0.01)、非致死性心肌梗死(RR=0.39,95%CI[0.24~0.61],P<0.0001)、再次血运重建(RR=0.45,95%CI[0.33~0.62],P<0.00001)、卒中(RR=0.52,95%CI[0.30~0.90],P=0.02)、因冠心病再住院(RR=0.60,95%CI[0.47~0.77],P<0.001)、心力衰竭(RR=0.27,95%CI[0.13~0.54],P=0.0002)的发生率。研究未见明显临床异质性及统计学异质性,其异质性主要来自方法学。结论:对于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中成药,可能具有降低术后长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的优势。研究二:基于logistic回归联合MDR的PCI术后6个月内MACCE独立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研究目的:筛选PCI术后6个月内MACCE独立影响因素及具有交互作用的影响因素组合。方法: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模式,数据来源于前期参与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从该课题的临床科研一体化信息平台提取数据,剔除随访结果不详者,最终纳入2900例患者。以术后6个月内发生事件者为病例组,同一队列中未发生者为对照组,两组在数量上未经匹配。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联合MDR,筛选PCI术后6个月内MACCE独立影响因素及具有交互作用的影响因素组合。结果:(1)术后6个月内MACCE发生率为1.9%;(2)PCI术后6个月内,影响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因素有:TC(OR=1.89,95%CI:1.29~2.78)、口服他汀(OR=0.21,95%CI:0.06~0.91)、血脂异常史(OR=6.12,95%CI:1.62~18.92)、卒中史(OR=4.31,95%CI:1.37~11.52)。高危因素组合:TC、HDL-C、BMI、收缩压;其中,TC和BMI具有强协同作用。(3)PCI术后6个月内,影响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因素有:年龄(OR=1.92,95%CI:1.14~3.16)、饮酒史(OR=3.61,95%CI:1.46~8.91)、血瘀证计分(OR=2.71,95%CI:1.10~6.01)、卒中史(OR=3.33,95%CI:1.28~7.70)、左主干病变(OR=5.58,95%CI:1.24~17.95)。高危因素组合:eGFR、HDL-C、年龄、舒张压、支架长度3段、支架宽4段、气虚血瘀证、支架数组合对PCI术后6个月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具有显着影响;其中,气虚血瘀证、支架数目具有强协同作用。结论:(1)logistic回归联合MDR探讨危险因素的方法可行。(2)主要终点事件:TC、他汀、血脂异常史及卒中史是其独立影响因素,即随着TC值的增加,其发生危险也增加,血脂异常史及卒中史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而口服他汀可有效预防它发生。HDL-C降低,合并肥胖、高胆固醇和收缩压升高患者为高危人群,尤其是BMI、TC共同增加者。综合logistic回归与MDR分析结果,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关键在血脂。故术后预防治疗应重视调脂。(3)次要终点事件:年龄、饮酒史、血瘀证计分、卒中史、左主干病变是其独立影响因素,即随着年龄增长、血瘀证程度加重,PCI术后次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增加;饮酒史、卒中史、左主干病变是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在高龄患者在置入较细长的支架(长度>2.8 cm,直径<3.0mm),数量较多(>2)时,若伴随舒张压控制不良、HDL-C降低、肾功能不全,证属气虚血瘀者,术后6个月内MACCE为高风险,特别是置入支架较多的气虚血瘀证人群需高度重视。结合logistic的结果发现,年龄和血瘀相关概念同时出现在了单独危险因素和危险因素组合中,提示二者对PCI术后次要终点事件的影响较明显,表明术后病机转化关键为血瘀。(4)综合主、次要终点事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我们可认为预防术后MACCE的关键点在于调脂,还应结合中医的活血化瘀。值得注意的是,卒中史均出现在了主、次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中,提示对具有卒中史的患者应重视。
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支架植入术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支架植入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资料来源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临床资料的收集 |
1.2.2 方法 |
1.2.3 统计学分析 |
第2章 结果 |
2.1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对比 |
2.2 支架内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患者的支架植入情况的对比 |
2.3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临床资料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2.4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支架植入情况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章 讨论 |
第4章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替罗非班补救治疗颅内急性术中支架内血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研究背景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开通术中血栓栓塞事件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
研究背景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替罗非班预防急性颅内术中支架内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研究背景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图表 |
综述 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English Paper |
Paper on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irofiban in rescue treatment for Acute Intracranial Intraprocedural Stent Thrombosis |
Paper two: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rophylactic Tirofiban Infusion for Acute Intracranial Intraprocedural Stent Thrombosis |
(3)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冠心病流行病学现状 |
1.2 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现状 |
1.3 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 |
1.4 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 |
1.5 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
1.6 研究目的 |
1.7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伦理原则 |
2.5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问卷完成情况 |
3.2 中青年PCI术后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
3.3 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
3.4 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 |
3.5 中青年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 |
3.6 中青年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国内常模比较 |
3.7 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
4 讨论 |
4.1 中青年PCI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
4.2 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现状分析 |
4.3 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 中青年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分析 |
4.5 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结论 |
研究创新点 |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在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后靶病变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5)“5E”康复模式在老年CHD冠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人口老龄化引起的问题 |
1.1.2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
1.1.3 PCI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
1.1.4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问题及护理 |
1.1.5 “5E”康复模式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性质 |
2.2.2 确定样本量 |
2.2.3 抽样及分组方法 |
2.2.4 研究工具 |
2.2.4.1 一般资料及疾病特征资料收集表 |
2.2.4.2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 |
2.2.4.3 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 |
2.2.4.4 服药依从性量表 |
2.2.4.5 焦虑自评量表 |
2.2.4.6 抑郁自评量表 |
2.3 研究方案 |
2.3.1 预实验 |
2.3.2 对照组 |
2.3.3 观察组干预前准备 |
2.3.3.1 成立干预小组 |
2.3.3.2 编写《冠心病自我管理手册》 |
2.3.3.3 制定护理计划 |
2.3.4 干预内容 |
2.3.4.1 建立档案 |
2.3.4.2 常规护理模式+“5E”康复模式干预 |
2.3.5 干预阶段的目标、方法及措施 |
2.3.6 评价阶段 |
2.4 质量控制 |
2.4.1 研究设计和准备阶段 |
2.4.2 干预阶段 |
2.4.3 数据分析阶段 |
2.5 伦理考虑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
3.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调查结果比较 |
3.3 自我管理能力调查结果 |
3.4 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结果 |
3.5 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结果 |
3.6 患者焦虑状态调查结果比较 |
3.7 患者抑郁状态调查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4.2 自我管理行为的现状分析 |
4.3 “5E”康复模式对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
4.4 “5E”康复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4.5 “5E”康复模式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
4.6 “5E”康复模式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
4.7 “5E”康复模式应用及注意事项 |
4.8 局限性 |
4.9 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旋磨与球囊预扩张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1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个人简历 |
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 致谢 |
综述 冠状动脉钙化性病变旋磨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7)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溶栓治疗 |
2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 |
2.1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治疗的优势 |
2.2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治疗的局限性体现 |
2.3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治疗的应用情况 |
3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
4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
5 冠状动脉激光形成术(CLA) |
6 小结 |
(9)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伦理原则 |
4.统计分析方法 |
5.技术路线 |
6.质量控制 |
结果 |
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2.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 |
3.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应对方式现状 |
4.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 |
5.一般资料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
6.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 |
7.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8.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应对方式在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中介效应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10)基于logistic回归联合MDR的PCI术后MACCE独立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4 参考文献 |
PCI术后MACCE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进展 |
1 单一因素研究 |
2 综合因素分析 |
3 风险评估系统 |
4 小结 |
5 参考文献 |
中医对PCI术后认识 |
1 PCI术后中医病机探讨 |
2 PCI术后中医证候概述 |
3 小结 |
4 参考文献 |
研究一:加载口服中成药对PCI术后6个月及以上MACCE影响Meta分析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参考文献 |
研究二:logistic回归联合MDR的PCI术后6个月内MACCE独立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件1.meta分析检索策略 |
附件2.meta分析纳入研究特征 |
附件3.血瘀证计分 |
附件4.中医症状积分(包括中医兼证) |
附件5.变量赋值表 |
四、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支架植入术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D]. 戚秋焕.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2]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D]. 孙丽丽. 山东大学, 2020(04)
- [3]中青年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杨翔缨.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在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后靶病变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胡振振. 郑州大学, 2020(02)
- [5]“5E”康复模式在老年CHD冠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贾红薇.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6]旋磨与球囊预扩张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疗效分析[D]. 吕明智.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J]. 赵迎春,郑彩芬.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14)
- [8]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研究进展[J]. 吴小琳.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12)
- [9]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 陈莉.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10]基于logistic回归联合MDR的PCI术后MACCE独立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研究[D]. 白洋.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2)
标签: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论文; 冠状动脉硬化论文; 冠状动脉狭窄论文; 冠状动脉痉挛论文; 血管支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