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勇气号火星车勇登火星(论文文献综述)
刘声远[1](2019)在《告别机遇号》文中研究说明没想到,这张没能来得及传输完毕的图像,成了机遇号的绝唱。2019年2月13日,在机遇号火星车(简称机遇号)于火星大规模沙尘暴中沉寂差不多8个月之后,也是在它登陆和探索火星15周年之后仅几周时间,美国宇航局宣布向它做最后告别。火星沙尘暴终结了它2018年5月底,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勘测者号轨道器发现机遇号所在地——直径22千米的奋进环形
滕锐[2](2016)在《火星着陆探测进入与减速段动力学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火星探测是近年来深空探测领域的热点,而火星着陆探测过程中的进入段、减速段和降落段(即Entry,Descent,Landing,简称EDL)的动力学问题则是其中的难点。本论文以我国未来的火星着陆探测为背景,深入分析和研究了EDL过程中的进入段与减速段动力学等问题。具体内容如下:1)针对火星进入段的轨迹优化问题,考虑状态约束与路径约束,采用自适应高斯伪谱法给出以末端高度和航迹角为性能指标的最优进入轨迹,并分析了航程和滚转角约束对进入轨迹的影响;2)针对火星进入段的制导问题,考虑火星大气不确定性,分别采用数值预测校正和阻力标称轨迹跟踪制导两种方法,通过蒙特卡洛打靶仿真分析了制导律的稳定性和精度。同时,采用非线性预测控制方法降低了峰值热流和峰值过载;3)针对火星减速段的降落伞展开问题,建立了六自由度伞舱组合体动力学模型,对环境不确定性展开了分析,评估了开伞过程中峰值力和力矩对伞舱组合体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探测器攻角震荡进行了阻尼控制,改善了开伞稳定性;4)针对火星减速段防热大底分离问题,分别建立了三自由度和六自由度的伞舱组合体大底分离模型,对伞舱组合体大底分离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对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给出了判断不同大底配重、降落伞阻力系数下的大底分离安全性分析方法。
余萌[3](2016)在《行星着陆巡视自主视觉导航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主导航与制导技术作为行星探索任务的关键,直接影响了着陆器精确着陆及行星车进行实地科学考察的实施效果。随着深空探测任务的深入,基于航迹递推的传统自主导航方式已无法满足行星着陆任务及后续巡视漫游导航任务的精度要求,视觉信息能够提供探测器的绝对位姿信息,对提高行星探测任务的导航精度及任务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发展新一代基于视觉测量信息的行星自主探索导航与制导方法。本学位论文结合科技部973项目“行星表面精确着陆导航与制导控制问题研究”,针对行星探索任务的特点,对行星精确着陆任务及行星车自主探索任务中视觉信息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视觉导航中关键技术“视觉特征的提取与匹配算法”进行了研究。行星着陆任务中所拍摄下降序列图像与数据库图像往往存在较大的尺度及拍摄角度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抗仿射变换的图像局部特征检测算子,并与现有的特征检测与匹配算法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提出了一种结合图像边缘与区域信息的陨石坑检测与匹配算法,在基于WTA思想的匹配结果基础上,通过陨石坑三维模型确定陨石坑明暗区域面积比,利用该比值辅助降低陨石坑误匹配率,在行星着陆半物理仿真平台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针对漫游巡视段导航任务的需求,设计了的三维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其次研究了面向着陆器视觉导航应用的视觉特征数据库构建方法。行星着陆区地貌贫瘠,导致检出的视觉特征有较强的相似性,另一方面,星载计算机存储与处理速度有限,不适合处理大规模特征检索问题。综合考虑特征辨识度与特征点间距对导航精度的影响,提出了综合上述两种因素的导航特征入库筛选准则,将数据库组建方法由传统的整数规划转化为贪婪添加,提高了数据库构建和检索的效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数据库分层结构来提高特征检索效率,并通过半实物仿真平台测试了算法对光照环境改变的鲁棒性。接着研究了视觉辅助行星着陆自主导航算法。针对以陨石坑为导航路标的视觉导航方式,提出了陨石坑图像与激光雷达测距信息相结合的自主导航方案,利用陨石坑的三维参数对激光雷达的测距信息进行补偿,降低传统光学导航算法中“着陆区平面假设”对导航精度的影响。整个着陆过程中,着陆末段导航图像与数据库图像差异最大,以灰度梯度相似性为标准的特征匹配方法误匹配率较高。为克服上述问题,以特征点位置为基础变量,构建了仿射不变量集合,将特征匹配转换为集合相似度求取问题,建立了基于特征图像位置的特征匹配算法。数学仿真表明,所提算法相比基于图像灰度梯度的特征匹配方法降低了误匹配率,验证了以集合相似度的特征匹配算法优势。最后对行星漫游巡视段自主导航算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导航定位时,状态不确定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快速增长。因此,提出了主动重观测路径规划算法,通过重观测置信程度较高的特征来抑制状态不确定性的增长速率。该算法首先对该过程中双目相机所探测到的三维点云进行分析,选择显着性较高的三维特征作为重观测地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监测漫游巡视过程位姿状态不确定性的增长幅度确定主动重观测时刻,综合考虑地图空置率及路径长度规划主动重观测路径,相比常规SLAM提高了漫游巡视过程中导航精度。
佚名[4](2016)在《登陆火星计划》文中指出未来的火星世界好莱坞年度科幻大片《火星救援》展现人类登陆火星的场景。但人类为何对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火星情有独钟?纵观太阳系演化历史,人类的命运其实十分脆弱,面临地震和海啸、火山爆发、小天体撞击、地球磁极倒转、超级太阳风暴等重大灾难,都可能导致地球生命大灭绝。因此人类必须有足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灭顶之灾来临前,找到可以延续人类火种的避难所。但由于航天运输能力的限制,人类还无法
江秀强[5](2015)在《大不确定性条件下火星进入高精度组合导航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火星进入动力学过程存在着大气密度不确定性及其引起的飞行器气动参数的不确定性偏差,成为阻碍火星着陆精度进一步提升的“瓶颈”。火星进入段导航与制导精度是决定最终着陆精度的最主要因素,但以往的基于惯性航位推算的进入导航方式不能满足未来火星精确着陆任务要求,亟需开发考虑大不确定性因素的火星进入导航新技术。本学位论文从组合导航方案、导航滤波算法、可观性分析三个方面出发,对大不确定性条件下火星进入高精度组合导航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给定的火星环境模型和进入器构型,分别建立了用于模拟真实飞行状态的仿真动力学模型和用以进行滤波器设计的演化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三个轨道器与进入器的无线电测量作为外部修正,发展了基于不敏感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火星进入组合导航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抑制不确定性偏差对导航滤波的不利影响,从而获得较高的导航精度。接着,利用一个轨道器加两个火星表面信标与进入器的无线电测量作为外部修正,设计了基于修改多模型自适应估计的火星进入组合导航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增强了对不确定性参数的适应性,在进一步提高导航精度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火星大气密度的准确估计。最后,对上述两个火星进入组合导航算法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可观性分析;结果表明,外部测量几何关系是决定可观测度和导航误差的主要因素,而动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偏差会在局部范围内影响可观测度和导航精度。
岳宗玉,邸凯昌[6](2012)在《好奇心号巡视器及其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火星科学实验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MSL)是NASA于2011年11月26日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其上的好奇心号(Curiosity)巡视器已经于2012年8月6日着陆火星;其主要科学目标包括研究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火星气候特征、火星地质过程,并为将来的载人着陆作准备;经过多次论证,其着陆区为盖尔撞击坑(Gale Crater)。与过去的火星巡视器相比,它携带了更加先进的科学仪器,能够精确分析采集样品的化学成分、光谱特征等;在科学工作小组的指导下,其运行模式包括行走、勘查、接近目标、接触目标与样品分析;通过上述工作,"火星科学实验室"将对火星生命及可居住性进行全面探测。
庞征[7](2012)在《好奇号降临火星》文中研究说明经过约5.7亿千米的长途跋涉,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8月6日凌晨1:31(北京时间13:31),美国于2011年11月25日发射的"火星科学实验室"所携带的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盖尔陨坑中心山丘的山脚下着陆。其主要任务是分析盖尔陨坑的土壤和岩石,探索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可展开为期一个火星年(约687个地球日)的探测。
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总体部[8](2011)在《火星探测的科学战略转变——从追踪水的痕迹到搜寻生命信号》文中指出毫无疑问,火星探测是当前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和重点,而探测火星的科学目标是牵引工程实施的重要输入。近十年来,国际火星探测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1月13日,美国NASA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美国火星探测的最高科学目标转变为"搜寻生命信号",这就意味着未来十年火星探测的科学中心将
卢波[9](2009)在《火星探测的未来规划》文中研究表明
何绍改[10](2008)在《红色星球绿色梦——聚焦火星探测》文中指出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物质或适宜生命存活的环境,是否能被"地球化"而变成绿色星球,是否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这是千百年来人类对火星所作的美好的绿色之梦。
二、勇气号火星车勇登火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勇气号火星车勇登火星(论文提纲范文)
(1)告别机遇号(论文提纲范文)
火星沙尘暴终结了它 |
超期服役它疲惫不堪 |
舍不得它因为它贡献大 |
为什么好奇号不去救机遇号? |
机遇号在火星上最终会怎样? |
机遇号主要战绩 |
孪生火星车十大发现 |
诞生于火山 |
沙尘暴 |
火星云 |
外星陨石 |
从火星看地球 |
测量火星温度 |
“蓝莓”和“新莓” |
远古潮湿火星 |
可居环境 |
古地热系统 |
机遇号和勇气号的设计与规格 |
机遇号车载仪器组 |
全景相机 |
导航相机 |
微型热辐射光谱仪 |
哈兹相机 |
火星车机器人臂载仪器组 |
穆斯保尔光谱仪 |
阿尔法粒子X射线光谱仪 |
磁铁 |
微型成像仪 |
岩石磨损工具 |
机遇号供电系统 |
回顾好奇号登陆 |
(2)火星着陆探测进入与减速段动力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火星着陆任务难点 |
1.2.2 火星着陆探测器进入弹道类型 |
1.3 火星EDL方案发展 |
1.3.1 火星EDL过程综述 |
1.3.2 轨道进入段轨迹优化方法综述 |
1.3.3 飞行器进入段制导方法综述 |
1.3.4 飞行器减速段方案类型研究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火星进入段轨迹优化与设计 |
2.1 火星进入段动力学问题描述 |
2.2 火星进入轨迹优化设计 |
2.2.1 火星进入轨迹动力学模型 |
2.2.2 火星进入轨迹优化参数设计 |
2.2.3 火星进入轨迹案例分析 |
2.3 火星进入轨迹参数分析 |
2.3.1 进入段参数分析问题描述 |
2.3.2 进入段航程参数分析 |
2.3.3 进入段滚转角约束参数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火星大气进入制导方法研究与设计 |
3.1 火星大气进入过程制导问题描述 |
3.2 基于数值预测校正方法的进入制导 |
3.2.1 进入飞行器模型参数分析 |
3.2.2 数值预测校正制导方法 |
3.2.3 数值预测校正制导性能评估 |
3.3 基于标称轨迹跟踪方法的进入制导 |
3.3.1 进入飞行器模型参数分析 |
3.3.2 标称轨迹的设计方法与研究 |
3.3.3 基于标称轨迹的制导方法 |
3.3.4 标称轨迹跟踪制导性能评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火星减速段降落伞动力学研究 |
4.1 减速段降落伞展开过程简述 |
4.2 减速段降落伞展开过程分析 |
4.2.1 降落伞展开过程描述 |
4.2.2 坐标系定义与转换 |
4.3 降落伞与探测器的动力学模型与简化 |
4.3.1 伞舱组合体模型分析与简化 |
4.3.2 伞舱基本动力学方程 |
4.4 降落伞减速段的弹道特性与分析 |
4.4.1 降落伞展开过程的标称高度打靶分析 |
4.4.2 不同开伞高度的展伞动力学分析 |
4.4.3 降落伞受力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4.5 基于降落伞减速的飞行器姿态特性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火星减速段防热大底分离动力学研究 |
5.1 火星减速段防热大底分离过程简述 |
5.2 大底分离模型与相关参数特性 |
5.2.1 防热大底分离模型 |
5.2.2 着陆器和防热大底气动参数 |
5.2.3 降落伞气动模型 |
5.2.4 蒙特卡洛仿真参数与相关参数不确定度 |
5.3 防热大底与伞舱组合体的三自由度动力学研究 |
5.3.1 基于不同质量增量和降落伞气动参数的仿真 |
5.3.2 基于多次蒙特卡洛仿真的大底分离性能研究 |
5.4 防热大底与伞舱组合体的六自由度动力学研究 |
5.4.1 防热大底分离后伞舱组合体的稳定性分析 |
5.4.2 防热大底分离后伞舱组合体的安全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3)行星着陆巡视自主视觉导航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1.2.1 行星探索视觉导航任务总结 |
1.2.2 视觉信息在行星探索任务中应用所面临的困难 |
1.2.3 视觉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研究现状 |
1.2.4 非线性滤波方法研究现状 |
1.2.5 视觉辅助行星着陆导航算法研究现状 |
1.2.6 行星漫游巡视自主导航研究现状 |
1.2.7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视觉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 |
2.1 引言 |
2.2 图像局部特征点的提取与匹配方法 |
2.2.1 图像局部SURF特征检测 |
2.2.2 斑点近似盒子模板 |
2.2.3 抗仿射变换SURF模板 |
2.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2.3 陨石坑识别算法 |
2.3.1 陨石坑识别算法简介 |
2.3.2 陨石坑提取算法 |
2.3.3 陨石坑匹配算法 |
2.3.4 陨石坑误匹配消除算法 |
2.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2.4 三维点云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 |
2.4.1 三维特征提取算法 |
2.4.2 三维特征匹配算法 |
2.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视觉特征数据库的构建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数据库尺寸与结构 |
3.3 视觉特征筛选机理 |
3.3.1 SURF特征子相似度判断 |
3.3.2 陨石坑特征相似度判断 |
3.3.3 视觉特征的图像距离 |
3.4 特征数据库组建方法 |
3.4.1 特征利用度函数 |
3.4.2 数据库初始化 |
3.4.3 基于贪婪选择的数据库组建方法 |
3.4.4 数据库的分层构建方式 |
3.5 仿真与验证 |
3.5.1 蒙特卡洛对比实验 |
3.5.2 半物理仿真验证试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视觉辅助定点着陆导航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着陆段导航方案 |
4.3 导航坐标系与系统模型 |
4.3.1 导航坐标系定义 |
4.3.2 着陆器动力学与运动学 |
4.3.3 着陆器状态方程 |
4.3.4 视觉辅助的惯性导航方法 |
4.4 动力下降段视觉导航算法 |
4.4.1 导航方案 |
4.4.2 观测模型的建立 |
4.4.3 基于三维模型的测距补偿 |
4.4.4 导航滤波器设计 |
4.4.5 陨石坑选择策略 |
4.4.6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5 最终着陆段视觉导航算法 |
4.5.1 着陆末段视觉导航所面临的困难 |
4.5.2 特征不变量构建 |
4.5.3 基于集合相似度的特征匹配 |
4.5.4 导航滤波器设计 |
4.5.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行星表面漫游巡视自主导航算法 |
5.1 引言 |
5.2 漫游巡视阶段EKF-SLAM算法 |
5.2.1 坐标系定义 |
5.2.2 漫游巡视段运动学模型 |
5.2.3 双目相机测量与制图模型 |
5.2.4 漫游巡视EKF-SLAM方法 |
5.3 主动重观测EKF-SLAM算法 |
5.3.1 Active-SLAM概念介绍 |
5.3.2 主动重观测的触发条件 |
5.3.3 主动重观测的路径规划 |
5.3.4 地图检索与改进ICP匹配算法 |
5.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大不确定性条件下火星进入高精度组合导航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火星着陆任务综述 |
1.3 火星进入段导航问题分析 |
1.3.1 火星大气进入过程分析 |
1.3.2 火星进入段自主高精度导航的必要性和技术挑战 |
1.4 火星进入段自主导航技术的历史与研究进展 |
1.4.1 火星进入段自主导航技术的历史回顾 |
1.4.2 火星进入段导航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3 导航可观性分析理论研究综述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火星进入动力学建模 |
2.1 引言 |
2.2 坐标系与坐标转换 |
2.2.1 坐标系定义 |
2.2.2 坐标变换矩阵 |
2.3 火星环境模型 |
2.3.1 火星重力加速度模型 |
2.3.2 火星大气密度模型 |
2.3.3 火星基本物理参数 |
2.4 火星进入器基本构型及参数 |
2.5 火星进入动力学建模 |
2.5.1 火星进入的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
2.5.2 火星进入动力学仿真模型 |
2.5.3 火星进入动力学的滤波器演化模型 |
2.5.4 基于IMU输出的火星进入动力学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不敏感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火星进入组合导航方法 |
3.1 引言 |
3.2 组合导航方案 |
3.3 动力学系统方程 |
3.4 导航测量模型 |
3.4.1 IMU测量模型 |
3.4.2 无线电测量模型 |
3.4.3 导航测量方程 |
3.5 不敏感扩展卡尔曼滤波器设计 |
3.5.1 系统方程 |
3.5.2 不敏感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
3.6 仿真分析 |
3.6.1 仿真参数设置 |
3.6.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多模型自适应估计的火星进入组合导航方法 |
4.1 引言 |
4.2 组合导航方案 |
4.3 导航测量模型 |
4.3.1 加速度计测量模型 |
4.3.2 无线电测量模型 |
4.4 改进的多模型自适应估计算法 |
4.4.1 动力学模型集 |
4.4.2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组 |
4.4.3 传统的假设检验算法 |
4.4.4 算法的改进 |
4.4.5 算法的功能拓展 |
4.5 仿真分析 |
4.5.1 仿真参数设置 |
4.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火星进入组合导航的可观性分析 |
5.1 引言 |
5.2 系统可观性分析方法 |
5.2.1 线性可观性基本理论 |
5.2.2 基于李导数的可观性分析方法 |
5.2.3 基于二次近似的可观性分析方法 |
5.3 火星进入导航测量的几何关系描述 |
5.3.1 火星进入导航的可见范围 |
5.3.2 火星进入无线电测量的几何关系 |
5.4 仿真分析 |
5.4.1 基于三个轨道器信标的组合导航可观性分析 |
5.4.2 基于一个轨道器加两个表面信标的组合导航可观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好奇心号巡视器及其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MSL科学目标 |
1) 研究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
2) 研究火星气候特征 |
3) 研究火星地质过程 |
4) 为将来载人登火星作准备 |
3 科学载荷 |
3.1 导航相机与避障相机 |
3.2 巡视器手臂相机、火星降落相机与桅杆相机 |
3.3 辐射评价探测器 |
3.4 巡视器环境监测站 |
3.5 样品分析仪 |
3.6 α粒子X射线谱仪 |
3.7 中子动态反照率光谱仪 |
3.8 激光诱导化学与显微成像仪 |
3.9 化学与矿物学分析仪 |
4 火星表面探测运行方式 |
5 小结与展望 |
(8)火星探测的科学战略转变——从追踪水的痕迹到搜寻生命信号(论文提纲范文)
从以大型任务为主到实施“快、好、省”探测战略 |
从注重全球遥感到开展火星表面就位和巡视探测的转变 |
从单项任务的科学探测到火星系统科学的转变 |
从“追踪水的痕迹”到“搜寻生命信号”的战略转变 |
(9)火星探测的未来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1 美国 |
1.1 “火星科学实验室” |
1.2 第二个火星“搜索类任务” |
1.3 “火星生物学现场实验室” |
1.4 “深度钻岩”任务及技术 (Deep Drillingand Technologies) |
1.5 2020年建造多着陆器火星网 |
1.6 “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
2 欧洲 |
2.1 “曙光”计划时间表 |
2.2 “曙光”计划框架内的旗舰级任务 |
(1) “火星生物学”。 |
(2) “火星采样返回”。 |
2.3 “曙光”计划第一项任务——“火星生物学” |
3 俄罗斯 |
3.1 探测火卫一的科学意义 |
3.2 “福布斯-土壤”探测器 |
3.3 “福布斯-土壤”的有效载荷 |
3.4 多国参与的“福布斯-土壤”项目 |
(10)红色星球绿色梦——聚焦火星探测(论文提纲范文)
红色星球在微笑 |
面对微笑的探测 |
浴火重生找生命 |
火星笑迎探测热 |
四、勇气号火星车勇登火星(论文参考文献)
- [1]告别机遇号[J]. 刘声远. 大自然探索, 2019(08)
- [2]火星着陆探测进入与减速段动力学问题研究[D]. 滕锐.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3]行星着陆巡视自主视觉导航方法研究[D]. 余萌.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1)
- [4]登陆火星计划[J]. 佚名. 科学大观园, 2016(04)
- [5]大不确定性条件下火星进入高精度组合导航方法研究[D]. 江秀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03)
- [6]好奇心号巡视器及其特点分析[J]. 岳宗玉,邸凯昌. 航天器工程, 2012(05)
- [7]好奇号降临火星[J]. 庞征. 太空探索, 2012(09)
- [8]火星探测的科学战略转变——从追踪水的痕迹到搜寻生命信号[J]. 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总体部. 国防科技工业, 2011(04)
- [9]火星探测的未来规划[J]. 卢波. 国际太空, 2009(03)
- [10]红色星球绿色梦——聚焦火星探测[J]. 何绍改. 国防科技工业, 2008(07)